当前位置: 首页依维莫司

依维莫司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下)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下)

十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针剂:15mg(3ml)/瓶)   适应证:本品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NP方案联合至4个周期,然后采用本品进行维持治疗。本品适用于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2.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1)出现相关心脏毒性反应时,如≥3级或≤2级且毒性反应持续存在。 (2)≥3级皮肤过敏反应。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主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基于Ⅳ期研究结果,发生率分别为:心律失常(0.7%)、心功能下降(0.2%)、出血(0.4%)、过敏反应(0.2%)。 4.过敏体质或对蛋白类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慎用。 5.有严重心脏病或病史者慎用,本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心电图。   十五、安罗替尼 (胶囊:8mg、10mg、12mg)   适应证: 1.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阳性的患者,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1.使用安罗替尼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但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融合阳性的患者,在开始安罗替尼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或具有大咯血风险的患者、重度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 3.安罗替尼有增加发生出血事件和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因此,具有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具有血栓/卒中病史的患者以及服用抗凝药物及相关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4.推荐剂量为每次12mg,每天一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3周为一个疗程。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5.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高血压的发生,常规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如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鉴于药物相互作用,对ACEI类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酌情选择钙离子拮抗剂)。 6.避免与CYP1A2和CYP3A4的强抑制剂和强诱导剂联用。   十六、依维莫司(片剂:2.5mg、5mg、10mg) 适应证: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分化良好的、进展期非功能性胃肠道或肺源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本品的推荐剂量为10mg,每天一次口服给药,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 2.用一杯水整片送服本品片剂,不应咀嚼或压碎。对于无法吞咽片剂的患者,用药前将本品片剂放入一杯水中(约30ml)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大约需要7分钟)后立即服用。用相同容量的水清洗水杯并将清洗液全部服用,以确保服用了完整剂量。 3.只要存在临床获益就应持续治疗,或使用至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时。 4.在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没有进行本品的临床研究。预期肾功能损伤不会影响药物暴露,在肾功能损伤患者中不推荐调整依维莫司剂量。 5.本品具有免疫抑制性,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彻底治疗已经存在的侵入性真菌感染。 6.对本品有效成分、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在使用依维莫司和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患者中已观察到的过敏反应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呼吸困难、潮红、胸痛或血管性水肿(例如,伴或不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气道或舌肿胀)。 7.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和口腔黏膜炎。在临床试验中,发生率为44%~86%,4%~9%的患者报告了3~4级口腔炎。口腔炎大部分在治疗的前8周内发生。如果发生口腔炎,建议使用局部治疗。 8.避免联用CYP3A4强效抑制剂和诱导剂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合用中效CYP3A4和/或P-糖蛋白抑制剂应将依维莫司剂量降低大约50%;如需使用强CYP3A4诱导剂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能需要增加本品的剂量以达到谷浓度5~15ng/ml。将本品的日剂量翻倍并评估耐受性。在剂量翻倍的大约2周后评估依维莫司谷浓度。必要时按增幅1~4mg进一步调整剂量以维持谷浓度。   十七、普拉替尼 (胶囊:100mg)   适应证: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前必须明确有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检测到RET基因融合阳性。 2.推荐剂量为每天400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应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服用,空腹状态下口服,即服用本品前至少2小时以及服用本品后至少1小时请勿进食。 3.如果漏服,应在当天尽快补服。在第二天重新恢复本品的常规日剂量服药计划。若在服药后发生呕吐请勿补服额外剂量,但可按计划继续服用下个剂量。 4.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以每次减量100mg的方式逐步降低本品的剂量:(1)首次减量至300mg,每天一次。(2)第二次减量至200mg,每天一次。(3)第三次减量至100mg,每天一次。如果患者不耐受100mg,每天一次的给药剂量,应该永久停用。 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为便秘、高血压、疲乏、骨骼肌肉疼痛和腹泻。最常见的3~4级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2%)为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磷酸盐降低、钙降低(校正)、血钠降低、AST升高、ALT升高、血小板减少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应特别注意非感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发生。 […]

半夏
肾癌 靶向用药和免疫治疗用药:《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肾癌》

肾癌 靶向用药和免疫治疗用药:《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肾癌》

肾癌也称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的第2位,且以每年 2%~3% 的频率增加。肾癌的治疗多采取 MDT 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和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及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等手段,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 用指导原则(2020版)》以及《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肾癌V4.2021》的颁布,对肾癌的规范化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离不开药物,尤其对中晚期肾癌患者,药物治疗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癌的药物治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改善肾癌患者的预后,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药事质控专家委员会牵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肿瘤药师分会共同组织来自全国的若干药学专家组成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组,根据《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及抗肿瘤药物管理相关规定,结合目前国内肿瘤专科药师临床处方审核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肾癌》。     本共识按照处方审核流程,以结构化表格的方式进行审核点的具体阐述。 (1)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根据药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禁忌”及“谨慎使用”内容,同时参考指南推荐方案中对患者体力状况评分的要求进行编写。药师可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诊断快速判断患者是否为使用本方案的高危人群。 (2)治疗方案审核:适应证根据国内上市药品说明书及指南进行编写,指南推荐但未列入国内上市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标注为“超说明书适应证”;药品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及指南推荐;药物相互作用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循证证据进行编写,帮助药师快速审核处方中不适宜的药物联用情况。 (3)器官功能与实验室指标:主要来源于药品说明书对患者器官功能具体指标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如高血压病、高血糖等)进行不局限于所列指标范围内的器官功能评估。 由于治疗目的不同,不同患者的疗程存在较大差异,本共识不对治疗疗程进行推荐。   目前国内用于肾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有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培唑帕尼 (pazopanib)、阿昔替尼(axitinib)、依维莫司(evero‐ limus)、仑 伐 替 尼(lenvatinib)、安 罗 替 尼(anlo‐ 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贝伐珠单抗(bevaci‐ zumab)等 9 种,此类药物处方/医嘱的审核要点见表1。 目前国内用于肾癌治疗的免疫治疗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 zumab)、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和重组人干扰素 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此类药物处方/医嘱的审核要点见表2。 本共识中对合法性审核、非常规处方复核和预处理审核不做具体说明。 合法性审核应根据《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第十三、十四条进行。   非常规处方建议提请上级药师或MDT团队进行复核。非常规处方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患者特殊:属于抗肿瘤药物禁忌使用人群的患者; (2)治疗方案特殊:非指南共识推荐方案;非备案的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包括剂量、浓度、给药途径、给药顺序、适应证等)。   预处理审核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对多数患者使用前的预处理建议制定,但对于特殊患者(如高血压病、高血糖等),应在有充分循证证据的情况下,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预处理方案的调整。肾癌药物治疗基本不包含化疗,基本不涉及预处理环节。  

半夏
依维莫司:被低估的肝胆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依维莫司:被低估的肝胆肿瘤靶向治疗药物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在索拉非尼获批肝癌一线治疗以来,针对肝癌的靶向治疗研究从未停止。在仑伐替尼面世之前,已有多款药物在肝癌治疗中进行了研究,如依维莫司,但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依维莫司在晚期肝癌患者中不能提高总体存活率,研究宣告失败。但近年来,多项病例/研究都在表明,依维莫司在肝胆肿瘤中的疗效可能被低估。   肝癌:针对TSC1突变患者,依维莫司治疗持续缓解超1年 患者为47岁男性。他有3年的乙肝病史,曾接受抗病毒恩替卡韦治疗。2012年10月行肝六号段切除术。病理报告显示低分化的HCC,免疫组化染色Cx4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D147和CD10阳性,癌胚抗原、α-胎蛋白(AFP)和CK19阴性。术后患者接受定期随访。   2017年4月例行复查,右肝尾状叶肿瘤侵犯下腔静脉。经过多学科治疗的讨论,推荐放射治疗+索拉非尼(400mg /日)治疗。药物治疗1周后,患者手掌、足底皮肤出现红斑迹象,伴随着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   2017年9月CT显示肝尾状叶肿瘤增大(图A),肿瘤标志物AFP在正常范围内,推荐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2017年12月,在一次肺部CT扫描中发现多发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肺活检,结果显示肝肿瘤有肺转移。患者停用索拉非尼,开始服用瑞戈非尼(每天160mg)。治疗5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丙氨酸转氨酶[ALT] 163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25 U/L)等不良反应。胸部CT示肺转移持续进展(图B),停用瑞戈非尼。   目前对于晚期HCC三线治疗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合全身化疗,因此,推荐进行NGS检测。2018年5月,对肺活检肿瘤组织和肝切除术获得的肿瘤样本进行了NGS测序。我们检测了>390个基因中所有类型的基因组改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拷贝数变化和重排。检测到包括TSC1在内的5个肿瘤相关基因突变。   既往研究表明,TSC1突变可导致PI3K/AKT/mTOR通路激活,而mTOR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因此患者接受依维莫司mTOR抑制剂治疗(10mg/d)。接受依维莫司治疗12.3个月后,肝功能检查显示总蛋白7.47 g/dL、白蛋白3.60 g/dL,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ALT、AST分别为37U/L、48 U/L。肝功能明显改善,肿瘤标志物AFP在正常范围内。CT示肺部较大转移灶范围从27.53*15.41 mm降至7.68*4.95 mm,肿瘤数量明显减少。   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在2019年5月20日的最新随访中,患者被认为已获得部分缓解(PR)。到目前为止,在依维莫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肝脏未发现新的肿瘤病变。从最初使用依维莫司治疗超过12.3个月后,肿瘤反应为疾病稳定(图C~F)。患者继续服用依维莫司直到现在。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因依维莫司治疗TSC1突变HCC而获益的病例报告。然而,除TSC1突变之外的TERT、ATM、RB1和PIK3R1基因的突变是否有助于治疗应答尚不清楚,患者对依维莫司的机体应答是否有助于延长生存期也尚不清楚。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可以从依维莫司治疗中获益的肝癌人群。   胆道癌:依维莫司一线二线均有突破 PI3K/AKT/mTOR通路通过与RAS/RAF/MEK通路和mTOR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PIK3CA的突变导致PI3K/AKT/mTOR通路的上调,已经在包括BTC在内的许多癌症类型中得到确认。   01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一线治疗BTC总生存达9.5个月 这是一项II期临床研究,纳入了27名未接受化疗的晚期BTC患者纳入依维莫司(10 mg/d)治疗。主要终点为12周时的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终点包括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12周时的DCR为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95% CI: 2.1 10.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95% CI: 5.5 16.6个月)。亚组分析发现,与其他解剖部位相比,胆囊癌患者获益更少。胆囊癌12周时DCR为25%,非胆囊癌为71% (P = 0.047);胆囊癌的中位无生存期为2.1个月,非胆囊癌的中位无生存期为8.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95)。胆囊癌和非胆囊癌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15.5个月 (P = 0.092)。     安全性方面,依维莫司治疗的耐受性很好。报道最多的3/4级不良事件是感染(26%)、疼痛(15%)、高血糖(11%)和贫血(11%)。70.4%发生3/4级不良事件的患者中,大多数是由于基础疾病,而不是药物毒性。   […]

半夏
重磅靶点AKT1突变有办法了:全新靶向药AZD5363登场,这类患者生存期翻倍!

重磅靶点AKT1突变有办法了:全新靶向药AZD5363登场,这类患者生存期翻倍!

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膀胱癌等诸多实体瘤中常见的致癌原因。 一直以来,国内外制药企业都在研发靶向AKT突变的靶向药,然而进展缓慢。 在此之前,最接近成功的靶向药之一是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AZD5363,该药物用于治疗AKT1突变的实体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2017年,AZD5363治疗AKT1突变的跨癌种的实体瘤I期临床试验数据正式公布。(咚咚曾经做过报道:AKT突变:又一个广谱抗癌新靶点?) 这里面最核心的数据就是: ○ 52名AKT1基因E17K点突变的患者接受治疗后,4名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2名子宫内膜癌,1名宫颈癌、1名三阴性乳腺癌、1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有效,疗效已经得到了确定; ○ 2名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1名三阴性乳腺癌、1名肛管腺癌的患者有效,疗效有待独立第三方评估后确认; ○ 一名携带AKT1基因Q79K的卵巢癌患者疾病稳定已超过14个月。 此后,AZD5363单药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妇科肿瘤中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2017年底,一项入组10名晚期去势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采用的治疗方案是AZD5363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泼尼松处理。 结果提示7名患者均出现肿瘤标志物PSA大幅下降。不过该方案的不良反应也不小,皮疹、腹泻以及高血糖较为突出。 同年年底,另外一项入组了24名AKT1突变的晚期激素受体阳性、对常规内分泌治疗无效的乳腺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公布了数据,患者接受的是AZD5363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入组前患者已经对氟维司群单药治疗无效,1/3左右的患者甚至对最新的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也已经耐药)。 治疗后,临床获益率是42%。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腹泻、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下降,3-4级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皮疹、高血糖以及背痛。   上述研究均为I期临床试验,不管是跨癌肿还是限定在特定癌种的。 2019年公布了两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第一项是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当这部分患者接受普通的内分泌治疗失败后,一组接受氟维司群治疗,一组接受氟维司群联合AZD5363治疗。一共入组了140名患者,两组分别有71人和69人。 结果显示:AZD5363的加入,明显延长了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从4.8个月延长到了10.3个月,翻了一倍多。中位总生存时间也有延长的趋势,从20.0个月延长到了26.0个月。 在另一项名为“BEECH”的晚期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中,探索将AZD5363加到紫杉醇化疗中,结果显示相比于紫杉醇化疗,AZD5363的加入并没有增加疗效。   AZD5363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似乎颇有前景。此外,用于AKT1点突变的患者,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不过,毕竟AZD5363尚未上市,而AKT1点突变的患者其实数量并不少,针对这些病人,有没有现成的已经上市的药物可以尝试一下呢? 近期一项最新研究给病友们提供了希望。 这是一项基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大数据库的汇总分析。研究者一共找到了153例AKT1基因E17K点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和302例配对好的AKT1基因无突变的晚期乳腺癌病友。   结果显示: 经过其他干扰因素校正后,AKT1基因突变并不影响靶向药CDK4/6抑制剂的疗效,也不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   同时该研究团队发现:针对AKT1基因突变,已经上市的依维莫司等mTOR抑制剂具有良好的疗效——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AKT1突变的患者管用的平均时间为7.8个月,而无AKT1突变的患者管用的时间仅为4.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针对AKT1突变的病友,如果有机会参加AZD5363这个新药的临床试验,是可以考虑的;如果没有机会参与临床试验,在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情况下,或许也可以考虑试一试依维莫司。 参考文献 [1]. ProCAID: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to combine theAKT inhibitor AZD5363 with docetaxel and prednisolone chemotherapy for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Investigational […]

小D
五年曲折抗癌经历,她站在病友的肩膀上,用新药创造奇迹

五年曲折抗癌经历,她站在病友的肩膀上,用新药创造奇迹

陪父亲抗癌的近五年时间,每每回想总是五味杂陈,各中滋味我想只有病友群的各位战士和家属才能明白。这篇短文把这几年的治疗过程做一个总结,谈不上经验,只希望能和抗癌路上的病友们一起共勉,不要放弃,相信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胰岛素被人们发现以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听起来匪夷所思:饥饿疗法,患者以控制饮食的方式帮助血糖保持正常,有的患者甚至禁止一切糖分,以及能够转化为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这样的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并且忍受治疗的痛苦: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骨瘦如柴,有的糖尿病儿童逝世的时候体重还不到 20公斤。 直到1922年,胰岛素真正运用于人体后,糖尿病患者经历了生死的逆转:病情严重的孩子,打胰岛素时间不长就可以满院子乱跑了。作为首批注射这种胰岛素的病人,当时的一个糖尿病孩子一直活到了1993年。 在我看来,虽然癌症远比糖尿病更加复杂,但人类目前癌症的治疗就站在这样的一扇门的大门口,只待一把打开门的钥匙。我相信,免疫治疗就是这把打开肿瘤治愈之门的钥匙。而这些探索前行道路的英雄,不管是医生或是患者,都是我们最值得崇敬的英雄。 今天的咚友访谈是一位肾癌患者,也是探索前行道路的抗癌英雄。在PD-1抑制剂尚处未知地带时,迈出了肾癌免疫治疗的坚定步伐,最终也获得治疗的成功。 正是有这些英雄的存在,更让我们坚信,我们离迎来抗癌战争的最后胜利,仅只是一步之遥!   确诊癌症遭遇第一次艰难抉择   2013年4月份,父亲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肾有5cm左右的占位,当时感觉如同晴天霹雳,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只是个良性的瘤。慌乱的我通过朋友介绍直接去了上海某三甲医院,这次检查发现父亲除了右肾5cm的占位,左肾还有一个1cm左右的阴影。医生当时并不确定左肾结节的性质,说不排除以后左肾发展成为小肾癌的可能性。医生建议右肾做保肾手术,考虑到如果将来左边出问题,至少能保留些肾功能。其实我们原本还预约了其他医院打算去看看,但心急如焚的我们还是选择了立即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III级。 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看了不少别的医生,都认为当时左肾的阴影只是个囊肿,不会发展成肿瘤,当时手术选择根治术更好(毕竟肿瘤也比较大,一般大于4cm是要选根治术的)。所以,建议病友们在最初发现占位时,还是要多跑几家医院咨询,综合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做选择,肿瘤的生长不是一两天的事,手术也绝不差那几天,这是我的反思。   发现肺转移却遭遇病理诊断失误   父亲术后半年身体恢复的不错(加上我们当时并未告知真相,觉得不忍心,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正当我觉得好日子要来临的时候,突然噩耗传来,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左肺两个小结节(术后3个月复查左肺并无结节)。经过一系列炎症化验排查无果,医生建议观察三个月决定是否可以安排肺部手术。三个月转瞬即至,2014年4月左右,父亲做了PET-CT后发现肺部的其中一个结节已经从0.8cm长到了1.4cm,另一个没有变,其他全身未见转移,医生说可以做肺部微创手术,但要快点做,如果结节再长大就不能做微创了! 慌张的我再一次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想着微创应该创伤不大,最多就是把那个小结节切除掉,对身体伤害应该不大,正好也能看看结节的病理。那天的手术等了很长时间后,终于等来了主刀医生的电话,他说术前他觉得肺部结节应该是转移结节,但术中病理为原位腺癌,他在手术中和病理科主任打电话再三确认,病理科主任说肯定是原位腺癌,于是把左肺上叶做了整叶切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喜,不敢相信,因为原位癌比转移癌好太多了。然而,真的这么幸运吗?几天后,接到医生电话,说非常抱歉,病理科的术中病理有误,最终的病理是透明细胞癌,根据病史,倾向于转移。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惊愕、愤怒,还有自责。我觉得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医院,才让我爸受那样的苦,白白切了一个左肺上叶(是个大叶)。两次手术后,觉得父亲身体比之前差了不少,十分心痛。 这样一段经历之后,我开始反思,一路走来我一直听从医生的建议,从未怀疑过,结果却是这样让人难以接受。至此,我开始了漫漫的学习之路,开始去与癌共舞等论坛看前辈的帖子,开始进病友群寻求有经验的病友的意见和建议,开始关注咚咚肿瘤科读所有和肾癌有关的科普文章,开始通过咚咚肿瘤科、好大夫等APP咨询医生。我明白作为病人或者家属,不能单单只依靠医生,还是要自己对各种治疗或药物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并且最终要靠自己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靶向治疗的一次次无奈之选   接下来遇到的难题就是关于靶向药的治疗,因为手术把转移灶切除了,无可参照物,当时咨询了不少专家医生,给出的建议以用多吉美居多。后给父亲用上多吉美,出现了手足反应等各种副反应,好在都属可控范围。但不料多吉美用到一个多月时,突然出现严重肝损,挂了半个多月的盐水才使肝功能勉强恢复到正常,之后大约在肺部术后三个月出现了大量胸水,确认胸膜转移(我想这跟当时肺部的创伤性手术不无关系),再恢复吃多吉美,胸水并没有控制住,判断多吉美本身无效或已耐药。 在这期间,我也有远程咨询过纽约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医生,当时已经从与癌共舞的论坛上了解到了PD-1单抗,在咨询治疗建议的时候也问到了是否可以考虑PD-1等免疫治疗?当时医生回复:他认为多吉美无效并不代表其他靶向药都无效,建议我可以试试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等。因为那个时候还是2015年初,PD-1才刚兴起,所以医生的建议比较保守,建议先行靶向治疗,如果靶向药都耐药了,可以考虑以参加临床试验的方式用PD-1。我听从了美国医生的建议,开始了几种靶向药治疗的尝试。 多吉美之后,治疗方案改为依维莫司,同时胸腔注射干扰素+恩度控制胸水,这个新方案用了三个礼拜左右胸水就控制下来了,之后每两月复查时胸膜的靶病灶还是有变大,但是医生认为增幅小于20%也属有效。于是依维莫司继续单用了10个月左右,后再次出现胸水,判断已耐药。接下来,胸腔改为注射贝伐珠单抗,靶向药改服培唑帕尼,贝伐珠单抗的效果很好,注射一次后胸水缩减到几乎没有,共注射贝伐珠单抗两次。靶向药培唑帕尼用了1个月的时候复查胸膜结节有缩小,提示有效,但两个半月复查结节又变大,再次耐药。 最初医生说因为肾癌的靶向药都是抗血管生成的,不需要做基因检测,但是父亲连续用了几个靶向效果都不好,就去做了几个主要的基因检测,结果未发现任何基因突变:CKIT EXON9, CKIT EXON11, CKIT EXON13, CKIT EXON17, PDGFRA EXON12, PDGFRA EXON18未发现已知突变; HER2阴性(基因无扩增);ALK基因断裂阴性(提示ALK与其他基因没有融合);ROS1基因断裂阴性(提示ROS1与其他基因没有融合);BRAF CODE 600(未发现V600E突变)。   发现骨转移后考虑放手一搏上PD-1   2015年11月,背部疼痛发现骨转,做PET-CT提示左侧胸膜、T4椎体、左侧第3、4后肋多发转移。右肺多发小结节(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建议CT随访排除转移性病兆);双侧肾上腺增厚伴FDG代谢增高(转移病兆不能排除)。 靶向药培唑帕尼改为阿昔替尼,加用骨转针唑来膦酸,后改为denosumab(开始时骨转针1月1次,一年后平均2-3月1次,已满2年)。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考虑用PD-1了,也尽全力在了解和学习同类型病友的使用方案,虽然当时用的人还比较少,国内医生也不建议上,但鉴于各种靶向效果不佳,我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当时我联系过了在美国参加K药联合阿昔替尼的临床试验的木桑大哥,他热心地给了我详细的用药建议和指导,包括放疗后上K的经验,他的用药成功也给了我较大的信心(这里要特别感谢木桑大哥,在父亲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以及美国医生用药的经验)。当时CT显示父亲的椎体压迫比较严重,如果不赶紧做放射治疗,极有可能会瘫痪(中间有咨询北肿的医生,说到虽然肾癌对放化疗都不敏感,但骨转后骨转的地方用放疗还是会有效果的),所以父亲先进行了20天左右的放射治疗,然后休息了十天开始上PD1,因为当时O药已经批准了肾癌的适应症,我们最终选择了PD-1的O药。 使用PD-1四个月效果令人振奋   正式开始用PD-1是2016年1月,我们是按照2.4mg/公斤(当时研究了一下2mg/kg和3mg/kg的临床试验,感觉数据上差不太多),两周一次的方式。 最初是PD-1联合阿昔替尼,联用了4个月。父亲第一次使用PD-1后就出现了胸水,当时胸水大概400ml,我记得之前群里有病友使用过程中也遇到这种情况,后来胸水是自身吸收掉了,所以我也没有特别慌,想着再观察下,先不抽胸水。打了第二针后,胸水少了大概100~200ml,第三针后就只剩一点,第四针后就完全没有了,或许胸水也是PD-1的免疫反应之类的,但当时没有依靠外部药物治疗,通过自身吸收掉了,也算有惊无险。 其次,我爸打了第二针PD-1之后血液里的一些指标下降的特别快(比如CRP从85.6降到7.7,血沉从135降到56),后CRP/血沉/CA125持续下降至正常,有人说CRP和血沉只是炎性指标,但我感觉对我爸是敏感的,CA125虽然不是肾癌的指标,但是可以反映胸膜上的情况的,总之当时很惊喜,我们感觉PD-1肯定是有效果的! 另一个比较好的情况就是,这前几针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发烧、皮疹都没有,体感也挺好、饮食也正常,之前背上骨转的地方骨痛是很厉害的,用各种止痛药但是都不敏感,使用PD-1后骨痛感逐渐变轻,到后面完全没有疼痛了!用药四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复查,胸膜上的结节变小了,右肺上的几个小结节也消失了,骨转的位置压迫也好了一点。考虑到之前几种靶向药治疗效果都不佳,我认为这几个月的效果应该是来自PD-1,且阿西替尼致使父亲血压很高,几种降血压的药联合使用勉强控制。综合考虑,到第五个月的时候开始单用PD1,之后PD1单用至今。 此处补充一点,父亲在使用PD-1一年多后,才开始出现皮疹,身上腿上都有,算不上很严重,用了些激素药膏,一直到现在都存在,时轻时重,所以说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副反应可能都不一样。 肺部曲霉菌感染与病情基本CR的悲喜交加   […]

小D
双药联合治乔布斯得的癌:控制率60%

双药联合治乔布斯得的癌:控制率60%

  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是一大类特殊的癌症,可以发生在肺部、消化道以及身体其他任何部位。这种肿瘤,有时候会分泌一些激素、多肽等活性物质,产生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比如有些肿瘤不停的分泌胰岛素,病人疯狂地吃饭,但是依然时不时爆发低血糖,真是见了鬼一样;有些肿瘤不停的分泌胃泌素,结果胃酸很高,胃和十二指肠反反复复发作溃疡,疼起来要命;有些肿瘤不停分泌五羟色胺,病人反反复复发作皮肤潮红、哮喘、腹泻等不适,红扑扑的脸蛋、喘个不停、腹泻个不停,想想都可怕…… 当然,还有更大一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啥激素、多肽也不分泌,就躲在身体的某个角落,安静地生长,一点症状也没有,一直长到非常大了,压着什么重要的器官或者组织,病人才意识到身体不对劲,才去看病。一代雄才,乔布斯,当年所患的疾病就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是很多人误解的“胰腺癌”)。 相对而言,这类肿瘤进展是比较温和的,生存期是比较长的。对于晚期肿瘤,除了传统的放化疗,目前的靶向治疗主要是三大类:依维莫司、舒尼替尼以及长效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比如善龙,比如今天的主角之一pasireotide等)。一直以来,依维莫司和舒尼替尼都在争夺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类癌首选治疗的宝座,而长效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被认为可以控制症状,但是对其抗癌能力一直有所争议。 最近几年来,依维莫司开始拉上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一起,双剑合璧,以此来获得更大的疗效。上周,一项在肺和胸腺类癌中的2期临床试验,再次证实该策略的有效性。 该临床试验,从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入组了124名晚期肺及胸腺类癌患者,分成3组:1组接受依维莫司单药(42人),1组接受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pasireotide(41人),1组接受联合治疗(41人)。 治疗9个月时,三组疾病稳定或缩小的病人的比例,分别是:33.3%、39.0%以及58.5%;双药联合组,疾病控制率最高,接近60%。下图是联合治疗组,疗效可评价患者肿瘤大小变化情况,朝上意味着肿瘤增大,朝下意味着肿瘤缩小。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肿瘤是缩小的。 ‍ 副作用方面:pasireotide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高血糖和体重下降;而依维莫司相关的副作用主要是口腔黏膜炎、腹泻、高血糖。1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由于腹泻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伤而去世,2例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由于腹泻及其并发症去世。 总的来说,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类癌,预后是较好的;依维莫司、舒尼替尼以及长效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作为主打的三大类治疗药物,在部分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中,未来或许可以见到某种形式的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acting pasireotide or everolimu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rcinoids of the lung and thymus (LUNA):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Dec;18(12):1652-1664. [2]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2 study of everolimus in […]

小D
老药新用:抗癌获益率40%

老药新用:抗癌获益率40%

妇科肿瘤的内分泌治疗,大有可为

小D
PD-L1联合贝伐:肾癌生存期翻倍!

PD-L1联合贝伐:肾癌生存期翻倍!

作者:土豆 起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最初医生们发现肾癌具有比较强的免疫原性,所以尝试使用大剂量IL-2(白介素-2)治疗肾癌,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极少患者甚至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直至PD-1抗体风行的今天,这种疗法依然可以作为部分特定人群的一线疗法。 不过这种疗法有效率低、副作用大,对于整体肾癌患者的生存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提高作用。 承 直到医生们尝试将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到肾癌,肾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被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卡博替尼、乐伐替尼等。这些药物的优点很明确,那就是有效率普遍都不低(对于肾癌而言),口服用药也比较方便;缺点就是容易产生耐药,而且副作用各种各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尤其对心血管系统还有潜在伤害。 针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机理,就有了使用mTOR靶点的靶向药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序贯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失败RCC的思路,这类药物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作为二三线治疗,有效率更低,更容易耐药,其次其抑制免疫的副作用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转 所以当首个PD-1抑制剂Opdivo被批准用于二线治疗晚期肾癌时,完全是肾癌治疗的一个里程碑的突破!首先Opdivo可以令少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的完美境界,其次Opdivo的中位应答持续时间比对照的依维莫司组显著延长(23.0个月 vs 13.7个月),换句话说Opdivo的平均耐药时间可以长达23个月。而且,Opdivo总体的副作用更小、也更容易处理,当然前提是正确处理,详情可以参考:老司机也要注意安全:一张图看透PD-1副作用。 当然Opdivo的缺点也很明显,多线治疗后使用Opdivo有效率只有21.5%,并不算非常高,当然也着实不低了;其次就是相对于传统的老牌靶向药,Opdivo的价格确实高了不少。 上图,三期临床(NCT01668784)的实验结果显示,Opdivo对于PD-L1阳性和PD-L1阴性的患者疗效并没有显著差别。不过还是通常认为,PD-L1的高表达与肾癌的不良预后和使用靶向药疗效差密切相关,而绝大比例的肾透明细胞癌都高表达PD-L1,在规模较小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中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Xp11.2易位型肾癌也都有极高的PD-L1阳性表达率,而且明显PD-L1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针对PD-L1阳性肾癌的治疗方法。  唉呀妈呀,土豆可算说到主题了。前面的铺垫有些冗长了,不过土豆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土豆希望帮病友们理清药物开发的思路,相应地治疗思路也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啦。 今天的主角就是Tecentriq(罗氏PD-L1抗体,Atezolizumab)+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组合! 他们俩的任务是挑战肾癌一线用药Sunitinib(舒尼替尼,索坦)的疗效。在一项针对未经既往治疗RCC患者的二期临床中,虽然该组合在全部RCC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PFS)并没有比Sunitinib好太多(11.7月vs8.4月),但是在PD-L1阳性(≥5%)的患者中,该组合的PFS几乎是Sunitinib的两倍(14.7月vs7.8月)。而有效率方面,在整体患者中组合疗法也并没有比Sunitinib好太多(32%vs29%),不过在PD-L1阳性患者中组合疗法就显现出极大的优势(46%vs27%)。中位应答持续时间方面,组合疗法则在所有患者中占据明显优势(Atezolizumab11.8月+Bevacizumab10.3月vsSunitinib6.7个月),说明组合疗法更不容易耐药。副作用方面组合疗法也明显好于Sunitinib,3/4级治疗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比率为40%vs 57%。组合疗法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乏力(60%)、腹泻、恶心、头痛、关节痛、蛋白尿(每个出现比率在30%-40%);索坦常见副作用包括乏力(70%)、腹泻(60%)、恶心(50%)、手足反应(40%)、粘膜炎、味觉障碍、食欲减少(每个30%)。 当然,这只是一个二期临床的初步数据,具体结果要等待三期临床的验证,不过对于PD-L1阳性的RCC患者来说,总归是一个期待的好消息。

小D
一个屡创奇迹的抗癌新药——E7080

一个屡创奇迹的抗癌新药——E7080

作者:菠菜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不错的抗癌药物——E7080,简称7080,英文名lenvatinib,中文名乐伐替尼。 先说几个患者反馈的例子,都是肝癌或者胆管癌的。 实际上,FDA已经批准7080用于甲状腺癌和肾癌,针对肝癌和肺癌的数据也有公布。必须要提到的是:7080联合PD-1抗体的一期临床数据显示控制率高达100%,大写的牛。具体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PD-1联合治疗: 肿瘤控制率逼近100%?! 国内不少患者对7080的评价不错,尤其是肝癌和胆管癌的患者。大家对这个药物的总体印象是:有效率很高,不少患者的AFP会下降;起效快,大约10-15天可能就会看到效果;剂量和疗效正相关,大部分患者从13mg开始使用,如果无效可以加量到15、17或者20mg ,最高24mg;可以联合用药,比如联合雷利度胺或者184,可以提高有效率;副作用小,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提醒:这些内容来自民间总结,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 缺点是耐药快,这也是很多靶向药的死穴,据说有人2-3个月就会耐药。 7080这货就长这样: 没错,这个药物也不是国产的,是日本一个叫卫材(Eisai)的公司生产的。菠菜同学真不是崇洋媚外,每次都介绍老外的药,我特别想介绍一个国产的抗癌神药。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处也找不到,倒是有一堆比较奇怪的药物,比如各种汤汤水水放在一起,再加上人参鹿茸啥的就可以治癌了。 PS:谁那里有牛掰的国产抗癌药,请私信我们,一定要诚实,因为我们可以把它翻个底朝天。 7080是个多靶点的药物,主要靶点包括VEGFR-1、VEGFR-2、VEGFR-3、FGFR1、PDGFR、cKit、Ret。 1、FDA已经批准 – 甲状腺癌和肾癌 2015年2月,基于一个非常惊人的临床试验数据,FDA批准7080用于晚期甲状腺癌。这个临床试验招募了392名患者,分别使用7080或者安慰剂治疗,结果使用7080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8.3个月,而安慰剂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只有3.6个月,提高了5倍。 2016年5月,同样基于一个不错的临床数据,FDA批准7080联合依维莫司用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这个临床试验招募了151名患者,分别接受7080联合依维莫司、7080单药或者依维莫司单药治疗,结果使用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4.6个月,而单药依维莫司PFS只有5.5个月,提高了近3倍。 2、肝癌靶向治疗的黑马 – 78%的控制率 对于肝癌,除了渣渣多吉美,我们还可以期待一些新药,比如这位7080君,当然还有我们都说烂了的PD-1抗体。 2016年9月,日本学者发布了7080在晚期肝癌患者的二期临床研究数据。招募了46名晚期肝癌患者,使用7080的剂量是12mg(如果患副作用太大,可以减量或者暂停用药),结果37%的患者肿瘤缩小,41%的患者肿瘤稳定,所以一共78%的患者肿瘤没有长大,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8.7个月,这数据绝对逆天。 3、非小细胞肺癌的探索 – Ret融合的患者值得期待 2015年2月,卫材公司公布了7080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期临床数据。这个临床招募了135名晚期多线治疗的非小肺癌患者,按照2:1的比例使用7080或者安慰剂外加最佳支持治疗,最后研究人员认为7080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8.4周VS 24.1周)。 2016年ESMO年会公布了708对RET融合的非小肺癌的临床数据,招募25名RET融合的患者接受24mg每天的7080治疗,4名患者的肿瘤缩小,有效率16%;不过15名患者的肿瘤稳定不进展,控制率76%。 4、7080联合PD-1抗体-控制率100% 2016年的ESMO年会公布了7080联合PD-1抗体的临床数据,招募13名晚期肿瘤患者,包括2名非小肺癌、8名肾癌、2名子宫内膜癌和1名恶性黑色素瘤;具体的联合方案:E7080的剂量是20mg和24mg两种,Keytruda是200mg三周一次。 结果:13名患者中7位肿瘤缩小,有效率54%;6位患者肿瘤没有长大,疾病控制率100%。具体临床数据如下图: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疲劳、高血压、关节痛和食欲减退等。24mg的剂量有点高,20mg还可以接受。 感谢各位咚咚粉丝积极分享自己的用药感受,也非常欢迎大家私信我们更好的药物。也谨以此文献给帮助很多患者的小P和P爸。 最后,经过多方了解,目前国内还有E7080针对肝癌患者的免费临床试验,名额很有限,感兴趣的患者可以填写下面的问卷来碰碰运气。提醒:由于名额所剩不多,我们不能保证一定有患者可以入组,只是有一种可能;如果不能入组7080还可以有别的临床试验考虑,包括PD-1抗体药物。 参与方式:点击此处,打开调查问卷进行填写。 参考文献: [1]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34288.htm [2]http://www.fda.gov/Drugs/InformationOnDrugs/ApprovedDrugs/ucm501070.htm [3]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535-016-1263-4 [4]http://www.eisai.com/news/enews201513pdf.pdf [5]http://annonc.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7/suppl_6/1204PD.full.pdf+html [6]http://www.lenvima.com/pdfs/prescribing-information.pdf

小D
肾癌重大突破!百时美PD-1免疫疗法Opdivo晚期肾细胞癌适应症喜获欧盟批准

肾癌重大突破!百时美PD-1免疫疗法Opdivo晚期肾细胞癌适应症喜获欧盟批准

开了挂的药企,就如开了挂的民族一样,只会让人呈现一种表情——目!瞪!口!呆!在医药行业,对于长期关注免疫治疗的细心读者来说,下面这段话将非常熟悉:美国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是PD-1/PD-L1免疫治疗领域的绝对王者,其PD-1免疫疗法Opdivo在监管方面斩获多个适应症,批文拿到手软,令该领域其他竞争对手包括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等制药巨头望尘莫及。没错,生物谷小编西红柿也表示上面这段话已经变着花样表述了无数次,真的让人好无语有木有囧。 OK言归正传!话说百时美Opdivo最近在欧盟监管方面那喜讯真是一波接一波。上月底,欧盟正式受理Opdivo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申请,标志着PD-1/PD-L1免疫疗法监管方面首次进入血液肿瘤领域。而在愚人节当天,Opdivo+Yervoy免疫组合也获得欧盟CHMP支持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该组合将毫无悬念在未来2-3个月内获批上市,成为欧洲首个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合疗法。而日前,Opdivo在欧盟监管方面再度传来2个特大喜讯:其一是肺癌领域,欧盟已批准Opdivo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既往接受化疗治疗后病情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SCLC)成人患者。其二是肾细胞癌领域,欧盟已批准Opdivo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既往已接受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成人患者。欧盟批准Opdivo这2个新适应症,是基于2个III期研究的数据,与标准护理相比,Opdivo在总生存期(OS)方面表现出优越性。肺癌方面详见另一篇文章(肺癌重大突破!百时美PD-1免疫疗法Opdivo获欧盟批准用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方面,此次批准使Opdivo成为经治晚期肾细胞癌(RCC)群体中相对标准护理多西他赛(docetaxel)表现出显著总生存期(OS)受益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PD-1抑制剂。 CheckMate-025:Opdivo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疗效显著优于依维莫司(everolimus) 此次批准,是基于一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研究CheckMate-025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在既往已接受治疗(经治)的晚期透明肾细胞癌(RCC)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与诺华抗癌药Afinitor(everolimus,依维莫司)相比,Opdivo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OS:25个月 vs 19.6个月,p=0.0018),且OS受益独立于PD-L1的表达状态。除了延长总生存期,Opdivo在总缓解率(ORR:25.1% vs 5.4%)方面也表现出相对于Afinitor的显著优越性。Opdivo治疗组高达47.6%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达到27.6个月。整个治疗期间,与Afinitor治疗组相比,Opdivo治疗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疾病症状负担显著降低。研究中,Opdivo的安全性与此前的研究一致。该研究使Opdivo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这一群体中展现出总生存(OS)利益的PD-1免疫疗法。 肾细胞癌(RCC)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肾脏癌症类型,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亡病例超过10万例。透明细胞性RCC是最常见的RCC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80-90%。在全球范围内,确诊为转移性或晚期RCC的患者,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而且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12.1%。 Checkmate-025研究的成功,标志着Opdivo成为该群体中表现出生存利益的首个免疫-肿瘤学制剂,该药的上市将重新定义晚期肾细胞癌(RCC)的临床治疗。目前,百时美正在开展另一项肾细胞癌III期研究,将Opdivo/Yervoy免疫鸡尾酒与辉瑞抗癌药索坦(Sutent,舒尼替尼)进行头对头比较,该研究预计将在2018年结束,但也不排除提前结束的可能性。 PD-1/PD-L1免疫疗法 当前,PD-1/PD-L1免疫竞赛异常激烈,市场峰值高达350亿美元,该领域的佼佼者包括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罗氏、阿斯利康。此次竞赛中,百时美PD-1免疫疗法Opdivo遥遥领先,默沙东PD-1免疫疗法Keytruda则紧跟其后,而罗氏的PD-L1免疫疗法atezolizumab和阿斯利康的PD-L1免疫疗法durvalumab(MEDI4736)尚未收获任何适应症。据医药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预测,Opdivo将成为PD-1/PD-L1领域最成功的免疫疗法,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88亿美元,而Keytruda也将达到55亿美元,罗氏atezolizumab峰值仅为20亿美元。 PD-1/PD-L1免疫疗法是当前备受瞩目的新一类抗癌免疫疗法,旨在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癌症,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使癌细胞死亡,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目前,各大巨头正在火速推进各自的临床项目,调查单药疗法和组合疗法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以彻底发掘该类药物的最大临床潜力。 (来源:生物谷)

小D
详解PD-1抗体Opdivo对比依维莫司针对肾癌的三期临床数据

详解PD-1抗体Opdivo对比依维莫司针对肾癌的三期临床数据

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BMS的PD-1抗体Opdivo针对肾细胞癌(RCC)的三期临床结果,中位生存期提高了5.4个月,太兴奋了,一块看一看。 1、临床设计共招募821位进展期或者转移的透明状细胞肾细胞癌的患者,他们之前都接受过一次或者两次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排除脑转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Opdivo 3mg/kg剂量,两周一次,410名患者;一组接受依维莫司10mg 每天,411名患者。2、治疗结果中位生存期: opdivo组25个月 VS 依维莫司 19.6个月,提高了5.4个月,震惊,PD-1抗体到底有多牛逼?具体看看下图:ORR:Opdivo组25% VS 依维莫司 5%,依维莫司又被鄙视了。Opdivo组有4位完全缓解的患者,占1%;依维莫司组有2位完全缓解的患者,占0.5%。 从服药到出现响应的时间:意思就是有效的患者从开始服药到出现肿瘤缩小20%(或者30%)的时间。在Opdivo组,一共103名患者响应,中位时间是3.5个月;在依维莫司组,22名患者响应,中位时间是3.7个月。 持续响应时间:两组的中位时间都是12个月,这可能意味着12个月之后,50%的有效的患者可能出现耐药问题 PFS:Opdivo组 4.6个月 VS 依维莫司组4.4个月,并没有大差别,具体看下图: 3、PDL1表达和效果的关系:PDL1表达水平越高效果越不好? 利用Dako的PDL1检测方法,检测了756名患者的PDL1表达,24%的患者PDL1表达水平大于1%。 PDL1高表达的患者(大于1%),Opdivo组的中位生存期是21.8个月;PDL1低表达的患者(小于1%),opdivo组的中位生存期是27.4个月,低表达的中位生存期更长一点,晕。具体看下图: 4、三到四级副作用发生率 Opdivo组19% VS 依维莫司组37%。 5、结论 针对治疗过又复发的肾细胞癌患者,进行Opdivo治疗比依维莫司治疗的的生存期长,副作用小。 参考文献: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10665#t=article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1668784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