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肺癌

肺癌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2024年3月27日上午, 北方一座小城的一处公园里,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草坪上,65岁的袁东霞领着2岁多的孙子嬉戏打闹。袁大妈健步如飞、笑声爽朗。您不会知道的是,这位老人患有肺癌、食管癌及口腔癌前病变。 “我年纪大了,得病就看病呗,配合医生治疗,到这个年纪,谁不给医院打交道?癌症,我就当它是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袁东霞说。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遇癌魔的侵袭,如果您正在为此而焦虑。袁东霞的抗癌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12年前,初识癌魔 退休前,袁东霞是一位工人,退休后,她忙着照看孙子、操持家务。性格开朗的她,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12年前,袁东霞的口腔溃疡迁延不愈,经常疼得她睡不着、吃不下。经过当地医院口腔科专家诊断,袁东霞可能患上了口腔扁平苔藓,并且症状严重,有癌变倾向,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袁东霞多方打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非常专业,科室的周曾同教授更是治疗口腔粘膜病的权威。她通过网络,花费300元从黄牛手中挂到了号。袁东霞所在的城市离上海有800多公里,为了省钱,她和老伴坐上了普通客车,整整一夜,才抵达上海。 随即,袁东霞接受了左侧颊部的病理检查,结果比想象中的更坏:口腔扁平苔藓伴白斑,中度异常增生。 如果说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几率是1%的话,口腔白斑的癌变几率则高达30%,加上异常增生,后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 “癌变不癌变,那是后面的事,医生说,如果过度担心,只能使病情加重。医生让干啥就干啥呗,我只能积极配合。”袁东霞说。 为了不刺激口腔粘膜,医生要求袁东霞,酸、辣、苦、涩、甜的食物都不能沾,光是忌口的食物,打印了满满一张纸。袁东霞把这张纸贴在了家里,严格执行。 12年来,袁东霞严格遵照医嘱,从不乱吃东西,每3个月到半年定期到上海复诊。她的口腔病变,从中度异常增生降到了轻度异常增生,病情非常稳定。 跳广场舞、带孙子、做家务……袁东霞的生活恢复了正常。她还当起了口腔黏膜病的宣传员,听说谁口腔溃疡一段时间不好,她马上建议“到大医院口腔黏膜科看看。” “去上海看病,就当旅游了,周围景点都逛遍了。”袁东霞说。 3年前,遭遇肺癌 2021年夏天,因患腿部静脉曲张,袁东霞住进了宇宙第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准备接受手术。 这只是一个常规手术,袁东霞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术前的一张胸部CT检查报告,惊出了她一身冷汗:右肺下叶不规则实性结节、双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恶性待排,建议密切随访。 经胸外科专家会诊,右下肺结节癌变可能性大,建议立即手术。刚从血管外科接受了静脉曲张手术后,袁东霞立即转至胸外科,接受了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为肺腺癌、中分化、腺泡型为主。 术后,还带着引流管,医生就要求袁东霞主动咳嗽、吹气球,进行肺功能锻炼。虽然伤口疼得厉害,为了早日恢复,她还是主动锻炼。一周后出院,袁东霞回到家里,继续恢复。 一个月之后,袁东霞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有一次,她一口气爬上了3楼,连大气都没喘,她骄傲地对同行的朋友说:“你能看出来我切了一叶肺不?” 身患肺癌,袁东霞没有唉声叹气。反而,她还在感谢上天,让她发现在早期就发现了肺部肿瘤。 “要不是医生给做了个CT,啥时候才能发现肺结节,要是转移了可就坏了,谢天谢地!”袁东霞说。 长期跟医院打交道,袁东霞喜欢上研究医学。她买来中医书认真学习,还经常刷段短视频学习医疗知识。通过“咚咚肿瘤科”app软件,她结识了一帮病友,没事就在群里跟病友聊天,互相鼓励。 在亲戚朋友中,谁有不舒服,袁东霞就会建议对方挂什么科,甚至还会推荐医院。老伴都打趣她,“成了医疗专家”。 1年前,遭遇食管癌 可以说,喜欢学习的袁东霞,救了自己一命。 2023年下半年,袁东霞一段时间内,就琢磨着,抽空去做个胃肠镜。“几年前做过,肠道里的息肉也清除了,也该复查一下了。” 袁东霞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刚一醒来,护士关心地问:“大妈,你为啥来做胃肠镜啊?” 袁东霞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胃镜结果显示:距门齿25—30cm食管左侧壁见片状粘膜改变,边界清晰,表面粘膜糜烂,上覆白苔,组织脆,易出血,表面腺管紊乱。病理结果:小灶区癌变、局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随后,袁东霞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由李晓芳主任主刀,接受了食管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术后大病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黏膜固有层。   癌魔再一次侵袭了袁东霞,但却没有击倒她。术后几天不能喝水和吃饭,仅靠输液维持营养,袁东霞还跟病友打趣:“输液比去饭店还贵呢,不过能减肥,这也不错!” 稍好一点,她就成了病房里的“明星”,帮助护士拿个东西,推一下行动不便的病友,很快,她交到了不少朋友。 “医生说了,我这是早期,非常幸运。要是再晚几个月发现,估计就得切除食管了,到时候就算治好,生存质量也不行了,你说我的运气咋恁好啊!”袁东霞爽朗的笑声响彻了整个病房。 就当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袁东霞的主治医生说,袁大妈患上的肺癌和食管癌,一个是腺癌、一个是鳞癌,属于双原发癌,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加上口腔癌前病变,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所以,袁大妈的病情复杂,体内很可能携带有癌症易感基因,也不敢保证以后不复查转移。 “但是,袁大妈乐观的精神和对医生的紧密配合,这两点非常难得,也对她的病情控制非常有利,我们有信心治好她,让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再活个二三十年。”医生说。 每三个月,袁东霞都要回到医院,复查、拿药。儿子要陪着她,都被她拒绝了。“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医院里熟门熟路,医生护士都是我的朋友,你担心啥?”袁东霞反问儿子。 在袁东霞家里,光是CT、磁共振片子就装满了一大袋,有好几公斤重。袁东霞经常开玩笑说,这些片子可是她看的“宝贝”,花了好几万块钱呢。 除了定期去医院,如今的袁东霞恢复了正常生活。满头黑发、声音洪亮、笑声爽朗,陌生人见到她,都会被她乐观的情绪感染。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身患多种癌症的病人。 袁东霞说,前两天刷手机短视频,才知道愚人节要到了,老年人也应该过过愚人节。其实,癌症就像是愚人节开的玩笑,坚持乐观的抗癌,就是应对玩笑最好的态度。 2岁多的小孙子,给袁东霞带来了许多快乐。在春意盎然的今天,她骑着老年三轮车,车上坐着老伴和孩子,就像平时幸福快乐的退休老人一样,穿梭于这个忙碌的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D
『共愈新生』|汪进良教授:肺癌并不可怕

『共愈新生』|汪进良教授:肺癌并不可怕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造成死亡最多的癌症。很多人对肺癌心生恐惧,甚至谈“肺癌”色变。但其实,肺癌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因为它是可防可治的。尤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新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带给了肺癌患者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   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的汪进良教授,科普肺癌的防治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肺癌,缓解对于肺癌的恐惧,建立起抗癌的信心。      汪进良教授专访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问 1、什么是肺癌?     汪进良教授:肺癌主要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者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1]。   按病理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比大约80%~85%,其余15%~20%是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更多亚型。   问 2、哪些因素会导致肺癌?     汪进良教授:诱发肺癌的因素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因素[2]。   先天因素并不是说肺癌会遗传,而是如果直系亲属有过肺癌,可能家族里存在某些导致肺癌风险升高的基因变异,但不等于都会得肺癌。   后天因素包括吸烟,接触石棉等化学致癌物,电离辐射,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等。 尤其吸烟要引起重视,世卫组织已经明确把烟草定为1类致癌物。香烟中有42种致癌物质,相比不吸烟者,长期吸烟者肺癌的患病率增加了10-20倍,其中包括主动吸烟和吸二手烟。 问 3、肺癌有哪些症状?     汪进良教授:肺癌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可能会出现咳嗽、胸痛、胸闷等常见呼吸道症状,很容易忽略。晚期时,由于肿块较大或侵犯其他器官组织可能引起呼吸急促、声嘶、咳血、疼痛、头晕头痛等局部症状,或出现乏力、不明原因消瘦等全身症状。   目前随着CT检查的普及,早期肺癌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尤其疫情期间有更多患者通过肺部CT发现毛玻璃样变化或者肺结节,从而确诊早期肺癌,经手术获得完全治愈。所以说肺部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癌筛查手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肺部CT。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呢?对于年龄在50-75岁之间,并且合并以下至少一项危险因素者[3]: ● 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x吸烟年数】; ● 被动吸烟、二手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等接触者)至少1年; ● 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满足上述条件的属于肺癌高危人群,指南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肺部CT筛查。 问 4、查出肺癌怎么办?   汪进良教授:通过肺部CT,发现肺部有结节或占位的这些准患者应该做什么检查、做什么治疗呢?   【Ⅰ】进一步做什么检查? 如果患者只做了胸部X线平片或者CT平扫,一般建议做一个增强CT。增强CT是在普通CT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显像,能更好地区分正常组织器官和肿瘤。 PET/CT也是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除了能看相关部位有没有结构变化、有没有新生物之外,还能够看到新生物的代谢情况,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病理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穿刺、气管镜等取到病变组织,交由病理科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化验,从而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   […]

小D
宗庆后戒烟仍死于肺癌?看看戒烟后的癌症风险变化,你能下定决心戒烟吗?

宗庆后戒烟仍死于肺癌?看看戒烟后的癌症风险变化,你能下定决心戒烟吗?

戒烟难,劝人戒烟更难,劝父母戒烟最难。   你劝他戒烟,他反过来能给你讲一堆歪理: “XXX抽一辈子烟,还不是活到90多” “我已经没几年活的了,现在戒烟来不及了” …… 近期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先生的离世,恐怕也会成为他们的又一个歪理:“你看宗庆后,费大劲把烟戒了,最后还不是得了肺癌?”   正好最近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一组戒烟者的死亡数据[1],我们来看看戒烟多久能带来戒烟的好处?多久才能完全消除过去吸烟的影响?     1、癌症 吸烟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危害就是致癌,尤其是肺癌。在烟草流行之前,肺癌一直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癌症,但现在在世界各国基本上不是最常见的就是第二常见的。 本次研究也再次证明了这点,吸烟者(不包括戒烟者,下同)的癌症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38倍。而戒烟者的癌症死亡风险会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戒烟头10年内降低到不吸烟者的2.13倍,相当于减少了53%的烟草带来的额外风险; 戒烟10~20年时降低到1.59倍,相当于减少了75%的额外风险; 戒烟20~30年时降低到1.34倍,相当于减少了86%的额外风险; 戒烟30年以上后降低到1.16倍,烟草带来的额外风险仅剩7%。 戒烟后的癌症死亡风险和额外风险的降低比例 2、心血管疾病 除癌症外,吸烟还会损伤血管,引起血栓、心梗、卒中等心血管类的疾病。特别是很多烟民在压力大时吸烟会更多,或者在深夜加班赶工作时靠吸烟提神,不同的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危险也是成倍增加。 本次研究的数据中,吸烟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0倍。而在戒烟后,心血管风险的下降速度比癌症风险更快: 戒烟头10年,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到不吸烟者的1.47倍,相当于避免了64%的吸烟带来的额外风险; 戒烟10~20年降低到1.26倍,相当于减少了80%的额外风险; 戒烟20年以上,心血管死亡风险已经与不吸烟者无显著差异,几乎完全消除吸烟带来的影像。 戒烟后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额外风险的降低比例 3、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吸烟者的一大杀手。特别是长期重度吸烟者,几乎都有慢阻肺、老慢支、COPD等难以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 本次研究数据中,吸烟者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达到不吸烟者的13.31倍,而在戒烟后也会逐步降低: 戒烟头10年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依然是不吸烟者的6.35倍,但相比继续吸烟者已经降低了57%的额外风险; 戒烟10~20年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到不吸烟者的3.63倍,避免了79%的额外风险; 戒烟20~30年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到不吸烟者的2.34倍,避免了89%的额外风险; 戒烟30年以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到不吸烟者的1.31倍,曾经吸烟的影响仅剩3%。 戒烟后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和额外风险的降低比例 总体来说,戒烟头10年内,吸烟带来的各种危害就能减少一半以上,戒烟30年以上能解决完全消除曾经吸烟的危害。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家人朋友,各位烟民还是尽快戒烟吧,毕竟戒烟越早,获益也越多。     参考文献: [1]. Thomson B, Islami F. Association of smoking cess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cancer, and respiratory mortality[J]. JAMA Internal […]

小D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开年以来最顶最疯的华语犯罪片,非正在热映的《周处除三害》莫属。     看完以后,网友的评论最多的是:够疯、够爽,打戏拳拳到肉,金马影帝阮经天全程该开枪开枪,该复仇复仇,绝不拖泥带水,帅得有棱有角的。 口碑这么好,自然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虽然临床上工作不少,但我还是找了个工作日的晚上,约了一位医生同伴共同观影去了。 全程沉浸,看完后劲还挺大:一是剧情真的很顶,不需要太多思考,全程跟着阮经天饰演的黑帮杀手陈桂林「突突突」就够了; 第二点就有些小尴尬了。作为医学工作者,多少都有点职业病习惯,一看到主角患上肺癌,顿时就不困了!全程开始窃窃私语,交流「观影学术心得」。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一直在被「啪啪打脸」。电影结束后,我们一致得出结论:看看就好,真要深究医学细节,那真是达到「令医沉默」的地步了。 虽然影片的核心在于「善恶」的主线,但是拜托,编辑们能不能稍稍请医学顾问们审核一下啊?趁着这两天有空,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一些「医生看了会沉默」的医学细节: 都2024年了 怎么还在用X光诊断肺癌啊? 《周处除三害》的剧情网上各类影评都剧透得差不多了,但还是给读者们提个醒:本篇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电影剧情大概是:黑帮杀手陈桂林(阮经天饰)隐姓埋名4年,忽然发现自己罹患肺癌,最长活不过半年。 如何让自己死得更有意义?陈桂林发现自己在全台逃犯通缉榜上只排行老三,他决定把榜一大哥「牛头」和榜二大哥「香港仔」都嘎了,让自己名留青史。 在电影的第12分钟,剧情进入了陈桂林确诊肺癌的桥段。一直为陈桂林提供帮助的「黑道医生」张贵卿拿出了一张X光片,开始与肿瘤医生交谈:“还有多久时间?”“顶多半年,快的话,3个月。” 一看这张X光片,我顿时不困了!好家伙,这多半就是肺癌啊,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可是继续听下去,让我直接沉默了。 张贵卿:“艾瑞莎或得舒坦,行不行?” 肿瘤医生:“现在用太晚了” 张贵卿:“妥复克,新的药,你们医院有没有?” 肿瘤医生:“你看这肺,都化白了,恐怕也来不及” 张贵卿:“换肺呢?” 肿瘤医生:“贵卿,你也是个医生,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很清楚……” 听完以后,不管张贵卿沉默没有,反正我是沉默了,这段对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槽点: 第一,两个医生,却对着X光片大谈特谈肺癌的治疗:X光只是影像学检查中非常非常基础的检查,要确诊肺癌,至少还需经过CT检查、胸腔镜病理检测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确诊肺癌。这两位医生的神操作,就好像腿部抽筋了去看医生,医生直接建议截肢一样离谱。 第二,艾瑞莎、得舒坦和妥复克:这三种药都是肺癌靶向药。其中艾瑞莎的药物名称是吉非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一代靶向药;妥复克的药物名称是阿法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二代靶向药。但无论是哪种靶向药,都需要手术取得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才能确认是否具备服用条件。而这位肿瘤医生却在关注X光里的肺都白了……只要具备EGFR突变,就算陈桂林的肺再白上一倍,服用靶向药都能快速起效。 第三,肺癌患者不需要换肺:如果是肺癌早期,直接切除肺部病灶辅以辅助治疗即可,如果是晚期,换了肺也阻挡不了远端转移的癌细胞。 可能也只有陈桂林这样的傻孩子,才会在张贵卿递给他一张X光片并宣布他活不过半年的时候,被忽悠瘸了吧。 吃了毒药「口吐黑水」 牛头尊者到底下了哪种药? 随着剧情继续推进,陈桂林堪称金刚狼一般嘎了榜二「香港仔」,又找到了澎湖列岛上的一个洗脑组织,榜一大哥「牛头」就在这里忽悠了一群信徒,当起了「尊者」。 不出所料,憨厚老实的陈桂林在被「黑道医生」张贵卿忽悠瘸了以后,又被「牛头尊者」忽悠瘸了。在这里,陈桂林在吃过岛上的斋饭以后,忽然吐出了一大滩黑水,不仅把信徒们吓坏了,把屏幕前的我们也吓坏了:     什么?肺癌患者为什么会吐这么多黑水,不合理啊??这看起来不像鲜血吧??我机智的小伙伴灵机一动,猜测到:这可能是胆汁!肺癌肝转移以后胆管堵塞,导致的大量陈旧胆汁的呕吐!这个猜测让我们俩非常骄傲,觉得掌握了剧情的走向。 谁知,剧情很快打脸了,原来是「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毒药,能让第一次上岛的「韭菜」们口吐黑水,相信自己体内充满了罪恶。我们俩再次沉默了……要知道,斋饭是这样的: 怎么才能让看起来无色透明的斋饭里下入某种毒药,让人口吐大滩的黑水呢?营养师顾中一猜测「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过量的铁剂,但依然有个巨大的BUG:铁剂是黑色的,这么大量的铁剂该怎么混在白粥、青菜、豆腐和笋丝这些食物中而不被人察觉呢?   我来提供一个清奇的思路,有没有可能把铁剂装进胶囊,包进豆腐里,再让这些饥肠辘辘的信徒们吃下去呢? 「罹患肺癌」后 陈桂林的身体状态变化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注意到,影片前半段和后半段,陈桂林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刚刚被张贵卿误导,得知自己「患上」肺癌时,他是这样的: 时不时剧烈咳嗽,脸色蜡黄惨白,显出一副非常虚弱的样子,这也非常符合我们对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认知。 但当他来到澎湖列岛后,听信了「牛头尊者」的灵修忽悠,笃信癌症被「治愈」了的他腰不疼了,腿不痛了,一口气干活不咳嗽了,脸上的笑容也显得纯真了,大概是这个样子: 陈桂林前后的变化,一度让我们两个医学工作者大呼离谱。不过我们俩在小声商讨中,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在临床上确实有一些肺癌自然消退的病例,当然,这些病例非常少见。也许陈桂林真的是那个幸运儿。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老实的陈桂林被忽悠瘸了,我们两个小声嘀咕的医学工作者也被忽悠瘸了:张贵卿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牛头尊者」也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一点基础的医学知识真的非常重要! 当然,回到陈桂林被忽悠前后的状态,也有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里面:安慰剂效应。电影看到最后,我们知道陈桂林从头到尾都没有患过癌症,但他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身体状态呢?在这其中,安慰剂带来的心理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安慰剂效应非常常见。 往小了说,很多朋友感冒了都习惯去医院里“挂个水”,其实社区医院也就是给你输点维C、补液盐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对感冒没有半点作用),但输完液后大家就是会感觉全身舒适,感冒好了一半; 往大了说,大多数临床试验都会设置“对照组”,即研究者们把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服用治疗药物,另一组纯吃淀粉丸,来排除安慰剂作用对临床试验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安慰剂的实际运用。 安慰剂其实就是人体心理状态的映射,有时候真的很玄乎。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真的能为他带来很多改变,希望大家看到这个点,通过精神能为自己带来正向的影响。 陈桂林为啥堪比「金刚狼」 怎么杀都杀不死?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相信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在互联网上,观众们给陈桂林取了个外号叫做「金刚狼」。追杀榜二大哥「香港仔」时,陈桂林被一颗数寸长的铁钉直接戳进身体。 但转眼他又生龙活虎追杀榜一大哥「牛头」。而来到澎湖列岛上更是夸张,陈桂林被「牛头尊者」的信徒们狠狠捅了一刀,活埋进了棺材里,「金刚狼」硬是掀开棺材板团灭了这个洗脑组织。 这让我们两个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仔细研究后,我们只能感慨反派太无脑,总是朝着非要害处下手:「香港仔」的铁钉戳在了陈桂林侧腰部,只要下手时避开肾脏,那无非就是个深一点的皮外伤,做好防破伤风和感染的治疗就能无碍; 而「牛头尊者」的信徒更无脑一些,反派经验不足:不仅只用短匕刺中陈桂林的腹部(这里的肌肉、脂肪与骨骼都能为内脏提供最好的保护,一般不容易致命);而且在钉棺材板时还用了超薄材质(换了我应该也能踹开);埋的时候还只覆了薄薄的一层土。这样的反派遭遇反杀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

小D
症状像流感,CT像肺炎:这类罕见肺癌曾让医生们束手无策,靶向药物为她带来治疗转机

症状像流感,CT像肺炎:这类罕见肺癌曾让医生们束手无策,靶向药物为她带来治疗转机

感冒估计大家都经历过,一般不过是有些咳嗽,流流鼻涕,最多一两周就能恢复正常。但谁能想到,起初看似没什么事的一次“感冒”,最后竟是肺癌。   2022年4月,一位41岁的女性患者A被转运至苏丹卡布斯综合癌症护理和研究中心,一入院就直接进入了重症监护室。而她的病要从前一年的一次“感冒”说起[1]。 在2021年的11月,A出现了一些流感样的症状,劳累时还会感到轻微的呼吸急促,前往当地一家私立医院就诊。当时,A的胸部CT显示双侧广泛的间隔增厚及间质阴影,是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间质性肺炎是肺间质发生炎症和纤维化造成的疾病,主要影响肺换气功能,会造成吸入肺中的氧气没法交换到血液之中。 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如过敏、结缔组织病等,癌症治疗中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也可以导致间质性肺炎。另外,还有很多间质性肺炎属于查不出明确原因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A女士的第一次CT图像,可以看到双侧广泛的间隔增厚及间质阴影,类似于间质性肺炎 A当时没有相关的医疗或环境暴露史,医生就怀疑她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给予了常规的抗生素+类固醇+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但3个月后,A再次出现了进行性呼吸短促,胸腔里还出现了血性积液。 到2023年3月,A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不得不用上了呼吸机。医生给她复查CT,显示左肺上叶斑片状实变并有一个大空腔,胸腔有积液,还存在肺栓塞。 同时,病理科在A的胸腔积液和肺泡灌洗液里找到了恶性细胞。A其实得的是肺癌。 在肺栓塞得到控制后,A在卡布斯综合癌症护理和研究中心开始化疗,同时进行肿瘤基因检测,查出了ROS1融合突变。随后,A改用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疗效很好,目前已恢复正常的生活,并重返工作岗位。 肺腺癌的组织学分类:A、鳞状(非粘液性);B、鳞状(粘液性);C、腺泡状;D、乳头状;E、微乳头状;F、实性 从结果来看,A是幸运的,但她的诊疗过程却疑点重重。我们知道,一般肺癌在CT中会表现为肺结节,或者类似于A的第二次CT中的空腔和斑片状实变,但她的第一次CT中为什么没有这些表现? 这其实是因为A的肺癌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鳞状腺癌。鳞状腺癌大约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癌的4%,曾被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他的生长方式很有特点,主要沿着完整的肺泡间隔原位非侵袭性生长。 这也使得鳞状腺癌的预后非常好,早期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可以接近100%[2]。但也是因为鳞状腺癌这种特殊的生长方式,让A女士疾病早期的CT表现主要是肺间质增厚,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在治疗上走了一大段弯路,可以说是福祸相依了。 参考文献: [1]. Jayakrishnan B, Burney I, Osman A H, et al. Adenocarcinoma of lung presenting as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3, 24(7): e323. [2]. Cox M L, Yang C F J, Speicher P J, et al. The […]

小D
2024年中国癌症数据出炉:肺癌一骑绝尘,甲状腺癌异军突起,这些防癌措施你应该知道!

2024年中国癌症数据出炉:肺癌一骑绝尘,甲状腺癌异军突起,这些防癌措施你应该知道!

对于癌症,我们总会有着各种或主观或客观的认知,坊间也流传着不同的看法。你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周围患癌症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都在说吸烟有害健康,那么肺癌会是第一大癌症吗? 正常人应该如何预防癌症呢?   所有的这些疑问,大数据都能给我们最准确的回答。但要完成一项覆盖14亿人的癌症数据大筛查,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近日,一项我国癌症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报告发布了:国家癌症中心基于全国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全球顶尖期刊《JNCC》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这是中国整体癌情最权威详尽的报告,其中的信息量巨大,与每个家庭的防癌、抗癌需求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集中解读几个重点。   1 全球第一的癌症负担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癌症大国,所面临的癌症负担“亚历山大”。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的癌症新增人数及死亡人数就已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了。 不仅如此,新发癌症病例的人数还在在快速增长。 举个例子: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29万人,而来到2022年,这个数字就变为了482万人。短短7年间,我们新增的癌症患者就多了近53万人,相当于增加了12%以上! 所幸,我们新增的癌症死亡病例数是有所下降的,由2015年281万人降至2022年的257万人。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癌症发病人数还在不断升高,但死亡人数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 只看新发癌症病例人数的大幅增加,大家可能还会有些恐慌情绪,实际上大可不必,把两组数据结合来看,这反而是个大好事! 癌症发病人数的升高 为什么我们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加?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在很多科普中,我们都在反复强调:年龄才是影响癌症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下面是2015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癌症发病率: 在2022年,同样有着相同的趋势: 可以看到,大于60岁的中老年人,罹患癌症的概率几乎是30岁以下年轻人的40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带来的自然是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癌症死亡人数的下降 而新增癌症死亡病例数的下降,则真正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防癌、控癌所取得的实际意义! 决定癌症死亡率的最主要因素是癌症的分期,越早发现癌症,死亡率就越低。在很多癌症类型中,I期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IV期(即晚期)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 越来越多的癌症被发现在早期,得到妥善根治性治疗后成为癌症康复者,带来了我们新增癌症死亡人数的下降。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癌症大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防癌控癌工作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国的人群整体更加长寿了,癌症筛查的意识也大幅增加了,癌症的治愈率也有了客观的提升。 2 不同癌种的变化状况 「一骑绝尘」的肺癌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 虽然在癌症的整体数据上有了一定的向好趋势,但如果涉及到不同的具体癌症类型,我们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癌情。 这一次的癌症报告中,国家癌症中心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针状统计图。可以看到肺癌就如同一根突出的「刺」,扎在了我们的癌症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统计图中。 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病例数统计 2022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数统计   2022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比第二名结直肠癌和第三名甲状腺癌相加起来都高;而死亡人数甚至接近于第二、三、四名死亡人数之和。 无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肺癌这样的「一骑绝尘」的趋势都非常令人担心,也更显得肺癌的防治与筛查非常重要。 在调查数据中,全国31个省(市、区)中,共有28个省(市、区)肺癌排名第一。仅有西藏、甘肃、青海三个省份肺癌的发病率「屈居第二」。 说起诱发肺癌的原因,涉及到的因素多种多样,烟草、大气污染、遗传基因等因素都是其易感原因。但烟草,绝对是肺癌最大的致癌因素。中国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的24%和4.8%可归因于吸烟。 关于烟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具体可以参考文章:“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通过大面积禁烟,从2018年起,就让美国的癌症患者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首次下降,并持续至今。这一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即便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推广禁烟政策,要真正看到它对患癌人数产生有意义的下降,可能仍需二十年时间。(烟草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美国自1990年以来开始推行禁烟政策,直至2018年方才看到患癌人数的下降) 因此,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更有意义的措施是积极“勤筛查、早治疗”,推荐40岁以上的群体,特别是有吸烟史的群体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体检,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晚期肺癌的风险。 值得重视的甲状腺癌 另外,在这次最新的癌症数据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癌症类型:甲状腺癌。从2000年开始,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就以每年20%的增速在猛涨,到2022年,甚至一跃成为了我国排名第三的癌症类型,这样的高速增长非常不合常理。 虽然患者数量一直猛增,但却有个诡异的情况:甲状腺癌的死亡人数毫无变化,在刚刚的癌症类型死亡人数的图上,我们甚至压根就看不清甲状腺癌那条线,因为太少了!这再次证明了,中国甲状腺癌的诊治还是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问题! 针对甲状腺癌,我们一直在进行科普: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也提示大家针对甲状腺结节的处理一定要谨慎,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一定不要盲目全切。概率上来说,这样的东西绝大多数不会致命,但治疗100%会影响后续的生活质量。 3 扎心的一生癌症发病率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癌症是个小概率事件,在这次的癌症大数据统计中,国家癌症中心给出了科学的患癌概率。 首先说2022年当年的: 2016年,全国恶性肿瘤合计发病率为201/10万,也就是说10万人中约有200人会罹患癌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9/10万,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97/10万。 这个数据乍一看并不高,每5万人里才有1个「倒霉蛋」,似乎让人安心了很多…… […]

小D
重磅!肺癌患者再迎「1+1」强效联合方案,中位生存期超2年,医生们却吵起来了?

重磅!肺癌患者再迎「1+1」强效联合方案,中位生存期超2年,医生们却吵起来了?

龙年刚过,就在癌友们短暂忘记病痛,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医生和官员们却偷偷攒了一波「大招」,给广大肺癌患友们送上了一份「龙年大礼」:   2024年2月16日,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联合含铂化疗用于治疗携带EGFR19缺失或EGFR21 L858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这样的消息,对肺癌患者们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改变!这个联用方案的两种药物都很重磅: ● 奥希替尼可谓肺癌患友们的「梦中情药」,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肺癌靶向药物之一,它直接帮助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跨越了一年,在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中,最高达到19.4个月,直接让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体会到了「慢性病」的管理体验; ● 而含铂化疗自不用多说,作为肺癌治疗的基石疗法,它几乎可以让所有肺癌患者均能获益,中位生存期也能接近一年。 如今,随着我们临床的不断推进,两种重磅疗法终于获批结合在一起了!这样强强联合的组合疗效也超乎了大家的预期:中位生存期达25.5个月,以及一系列相应的数据都非常亮眼。 但这样的联合,是否真的有益于患者,医生们却吵起来了:争议的核心,在于一股脑将所有的「王炸」都打出去,一旦后续治疗耐药后,患者们很有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 那么,这组强效联合方案是否能真正给患者们带来帮助?接下来我们详解它的疗效数据。 强效组合获益明显,不良反应却更多 此次奥希替尼与含铂化疗的获批是基于其临床FLAURA 2研究的最新数据。这一研究共纳入557名未经治疗的EGFR基因突变(19del或L858R)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培美曲塞和铂类)治疗,或奥希替尼单药治疗。 数据截止时,联合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83%,中位PFS 25.5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57%;而单药治疗组患者ORR 76%,中位PFS 16.7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41%。奥希替尼联合化疗较奥希替尼单药治疗,让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38%。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延长患者PFS 在各亚组中,联合治疗也是全面占优,尤其是在L858R突变亚组和脑转移亚组中优势更大: ● 19del亚组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 27.9个月,单药治疗组19.4个月; ● L858R亚组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 24.7个月,单药治疗组13.9个月; ● 基线时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亚组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 24.9个月,单药治疗组13.8个月; ● 基线时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亚组中,联合治疗组中位PFS 27.6个月,单药治疗组21.0个月。   对于肺癌EGFR突变的患者来说,这确实是相当牛的治疗数据,堪称目前的「最强方案」。但同时,化疗的加入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良反应。研究中联合治疗组64%的患者报告了≥3级的不良事件,38%的患者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5名患者因不良事件死亡;而单药治疗组中≥3级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率分别为27%和19%,1名患者因不良事件死亡。   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更多   总生存期获益不明,研究结果备受争议 抛开副作用不谈,这个联合方案也存在不小的争议:目前对于EGFR突变NSCLC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类: 01 第一种是逐次升级。一线使用一代、二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换成奥希替尼等三代抑制剂,再次耐药后改用化疗。 02 第二种是一步到位。一线直接使用奥希替尼,但奥希替尼耐药后通常没有合适的靶向药可继续使用,只能使用化疗。 通常来说,临床医生大多偏向于第二种方案,因为奥希替尼副作用小,疾病控制时间长,对脑转移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   但日本一项回顾性研究却显示,采用第一种方案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要比第二种方案长接近1年。这两种方案哪个更好,或许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明。   而FLAURA 2研究中,一线直接使用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方案,甚至比以上“一步到位”的方案更直接!一次性用光所有重磅武器,如果患者耐药,届时可能只能选择一些更为后线,疗效更不明确的化疗方案。相比奥希替尼,一线直接联用奥希替尼和化疗能否带来总生存期的获益仍未可知。   在另一方面,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联合化疗获得更长PFS的代价也很沉重。在既往的一些评论文章中,国内肺癌治疗的权威吴一龙教授强调,联合治疗组≥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54%,接近单药治疗组(11%)的5倍;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需要每3周前往医院注射化疗药物,持续两年,在生活上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也就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在中华医学会胸部肿瘤学组的一项调查中,在明知联合治疗可以将复发延迟9个月的情况下,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生,均有7成以上表示会选择单药治疗。   患者、家属和医生均有7成以上选择单药治疗 肺癌患者还有更多潜在选择 除了本身总生存期获益不明,副作用多,治疗不便外,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还面临许多更为先进的疗法的竞争,比如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MET抑制剂等,特别是奥希替尼耐药的一个主要机制就是MET扩增。 在去年的ESMO大会上,就有一项三代EGFR抑制剂拉泽替尼联合amivantamab(靶向EGFR和MET的双特异性抗体)治疗NSCLC的研究,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相比奥希替尼单药治疗降低30%,OS也有获益的趋势。另外,奥希替尼和MET抑制剂赛沃替尼联合一线治疗NSCLC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

小D
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文章来源: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3,10(3):336-341. 摘 要 肺癌是常见肿瘤之一,受摄入减少、手术和靶向药物的影响,营养不良在肺癌患者中很常见。肺癌患者应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与患者主观整体评估进行营养评估。并非所有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都需要营养治疗,对于营养状况良好的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营养治疗。肿瘤患者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均存在异常。对于进展期肺癌患者,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代谢应激因素也会增加蛋白质的需要量,肺癌患者蛋白质需要量推荐给予1.2~2.0g/(kg·d),能量摄入目标量推荐为25~30kcal/(kg·d)。口服营养补充是肺癌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方式,适用于能够吞咽、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对于肠内营养可达到正常营养需要量的肺癌患者,不推荐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当患者无法通过肠内营养(如严重放射性食管炎、严重恶心呕吐)获得足够的营养需要时,则应选择补充性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口服谷氨酰胺可降低肺癌患者放射性食管黏膜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选用低糖高脂配方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指标。 正 文 1 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肺癌的发病与吸烟、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肺部慢性疾病等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30%以上[1]。 肺癌本身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癌对食管产生压迫症状可影响进食。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大脑缺氧,对化学感受器所传递的饥饿信号迟钝,对食物的味觉、嗅觉也会发生改变,进食的快感减少或消失,产生厌食。同时肺癌本身也可以刺激和诱导宿主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引起营养不良。 作为肺癌治疗方式,化疗常常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食欲减退以及厌食,甚至肝脏损伤,最终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而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属强致吐类药物,如果不加以控制,恶心和呕吐会造成水、电解质的失衡,体重丢失以及衰弱,甚至导致恶液质;另外,胸部肿瘤放疗引发食管神经肌肉和上皮细胞的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在40%以上,患者因此减少了食物的摄入,并导致其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此外,随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暴露出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营养问题,EGFR-TKI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黏膜炎,常常表现为口腔炎、咽炎、胃部不适、食欲减退、腹泻等,上述不良反应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食物摄入减少、吸收障碍,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此外,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在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同时,也会非特异性地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相关胃肠道炎症的发生,从而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最后,胸外科相关手术也是一种对机体的外源性创伤打击,往往可造成机体代谢紊乱及内稳态的失衡,加重术后患者的代谢负担,引起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2 证据 2.1 营养不良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2.1.1 围手术期肺癌患者 Attaran S等[2]通过对674例行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术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kg/m2的患者生存率远高于BMI<30kg/m2的患者,因此该研究认为好的营养状态可能会降低肿瘤的侵袭性,BMI可作为肺癌术后生存期的预测因素。Okada S等[3]开展的一项关于营养预后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4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信息发现,PNI低水平与气胸等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等级≥Ⅱ级)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高PNI组(PNI≥46.24)和低PNI组(PNI<46.24)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分别为25.2个月和16.4个月,1年OS率分别为80.6%和63.9%,显示出营养状态与预后之间的密切关系。 2.1.2 化疗和放疗肺癌患者 Arrieta O等[4]对100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化疗后发生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包括贫血、乏力和食欲不振。Ross PJ等[5]通过对780例包括肺癌在内的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较体重正常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化疗延迟。陈文政等[6]研究了174例肺癌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与放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疲劳、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存在线性关系,提示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放疗前接受营养治疗可能会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 靶向治疗肺癌患者 对于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和第三代靶向药物(奥西替尼)都显示出了卓越的抗肿瘤疗效[7-8],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明显提高了肿瘤治疗的客观反应率,延长了肿瘤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期。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容易被忽视。Park S等[9]回顾分析了630例应用EGFR-TKI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贫血状况、BMI、PNI与患者PFS、O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贫血、BMI<18.5kg/m2和PNI<45都是患者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建议在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中,重视治疗前营养状况的评估并且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营养治疗。Arrieta O等[10]评估了84例应用阿法替尼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98.6%的患者在治疗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其他的3、4级不良反应还有口腔干燥、味觉障碍、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其中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2分、体重≤58.6kg和体表面积≤1.7m2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肠不良反应同时伴有营养不良。 2.1.4 免疫治疗肺癌患者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

玉米
中疾控发布最新癌症数据:中国癌症死亡上升21.6%,肺癌仍居榜首

中疾控发布最新癌症数据:中国癌症死亡上升21.6%,肺癌仍居榜首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的癌症数据不容乐观,不论是新发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中国都位居全球第一。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鹏、齐金蕾、首都医科大学李梦龙等人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IF=50)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trends in cancer burden in China,2005-20:an analysis of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dat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2005-2020年,癌症相关总死亡人数增加了21.6%,在男性和女性中,前三大致命癌症依次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 对于男性,前五大致命癌症依次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对于女性,前五大致命癌症依次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按不同年龄段来看,0-19岁主要致命癌症是白血病、脑癌和神经系统癌;40-59岁主要致命癌症是肝癌、气管癌、支气管癌、胃癌;60岁以上主要致命癌症是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肝癌、胃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31个省,根据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分析了总体癌症死亡率和23个特定部位癌症死亡率,评估了2005-2020年中国国家和地方癌症负担的变化。 总的来讲,2020年,中国癌症相关死亡人数为240万人,因癌症导致的生命损失年数(YLL)为5660万。2005-2020年,癌症相关死亡人数增加了21.6%,YLL增加了5%。   男性和女性前五大致命癌症 在男性中,2020年,前五大致命癌症依次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在女性中,2020年,前五大致命癌症依次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 2005-20年中国男性(A)和女性(B)癌症死亡人数排名 2005-2020年间,大多数癌症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死亡人数有所增加。位居榜首的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相关死亡的比例有所增加,主要归因于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 男性死亡率第2-5位癌症保持不变,这四种癌症死亡率从2005年的55.8%下降到2020年的45.3%。然而,在女性中,肝癌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结直肠癌从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乳腺癌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女性第2-5位癌症死亡率从46.6%下降至38.3%。   城市和农村区别 从城市和农村来看,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和YLL率均高于城市地区。 不同年龄段致命癌症   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析发现,癌症相关死亡的十大主要原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很大,青壮年的死亡率远低于老年人。 在0-19岁的人群中,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是白血病、脑癌和神经系统癌、肝癌。 在20-39岁的人群中,男性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是肝癌、白血病、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女性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是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 在40-59岁的人群中,男性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是肝癌、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胃癌;女性三种主要的致命癌症是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 在6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致命癌症是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肝癌、胃癌。 2020年按年龄划分的男性癌症死亡率 总结 综上,2005-2020年,中国癌症相关死亡总数和YLL显著增加,中国癌症负担沉重且持续上升,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癌症死亡人数仍居世界第一,需要进一步降低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或其他主要癌症死亡和新发癌症的负担。

玉米
学会这些知识,肺癌用药心中有数

学会这些知识,肺癌用药心中有数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而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在我国,原发性肺癌也成为了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肺癌是我国 30 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而肺癌之所以如此来势汹汹,吸烟、二手烟暴露、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等,都是导致肺癌的罪魁祸首。   而很多中老年朋友也一定有这样的担心,在全球疫情之后,自己的呼吸系统是不是受到损害了呢?如果发生肺癌的情况,那么肺癌患者又该怎样选择用药呢?   内外双管齐下 扭转肺癌最有效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及时使用适当的药物可以扭转肿瘤的发展,并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我们通常都会说,药物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二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如手术、放疗等。   而在选择和使用肺癌药物时,我们的第一原则,一定是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肿瘤类型和分期等因素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中老年肺癌患者,不仅在用药前,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医生进行交流,从而帮助更好的确定自己的诊疗方案,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那么,具体关于肺癌的用药,药物的种类有哪些?他们的作用又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目前的肺癌药品主要分为四大类:   01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是目前肺癌治疗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它通过杀死或阻断癌细胞的增殖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这些药物有些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局部治疗。通常情况下,化疗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化疗药物的优点是起效比较快,能够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控制病灶区域,不过伴随着疗效,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和免疫抑制等。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02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质异常进行设计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传播来治疗肺癌。   与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的作用更加精准,副作用相对较轻。但靶向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类型。因此,在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确保患者符合使用条件。   03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肿瘤细胞。这些药物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免疫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疲劳、食欲不振和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并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04 缓解症状药物   缓解症状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和恶心等。它们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与肺癌相关的不适。常见的缓解症状药物包括镇痛药、止咳药、抗恶心药等。     这些建议记牢 避免肺癌侵扰   预防肺癌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议题,下面的这些建议,是可以在生活当中采取的简单易行的措施,却可以帮助我们大大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各位读者朋友可一定要记牢哦!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肺癌至关重要。均衡饮食是一个关键因素,应该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和含有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此外,定期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或游泳,可以达到预防肺癌的效果。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每晚应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减少压力也是关键,可以通过参加瑜伽、冥想或进行放松技巧来达到。 […]

玉米
「魔法子弹」首次突破肺癌!ADC药物Dato-DXd开启肺癌患者ADC治疗时代

「魔法子弹」首次突破肺癌!ADC药物Dato-DXd开启肺癌患者ADC治疗时代

肺癌治疗,我们终于迎来了ADC药物III期临床的首次突破!   10月20日-24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作为全球最顶尖学术会议之一,不少重磅药物的临床数据都会在此期间公布。今年的ESMO会议一改往届的颓势,带来了不少全新的抗癌药物和与其相关的重磅临床数据。 其中,作为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全新抗癌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毫无疑问延续了其「势如破竹」的态势。10月23日,来自第一三共&AZ的ADC药物——Dato-DXd针对肺癌治疗的首个III期研究TROPION-Lung01中期数据公布: 相比多西他赛,Dato-DXd展现出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的显著改善(4.4个月 vs 3.7个月),TROPION-Lung01也成为了首个ADC药物在后线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对比多西他赛取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 亚组分析显示:针对非鳞癌患者,Dato-DXd取得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5.6个月 vs 3.7个月);无论是否存在可靶向的基因突变,患者都能从中实现无进展生存期的提升,且有可靶向突变的患者获益更佳!   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TROPION-Lung01研究的阳性成果意味肺癌治疗迈入ADC治疗时代!这对患者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在肺癌患者的「治愈」拼图上,Dato-DXd添上了重要的一块,为肺癌后线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治疗方案!   Dato-DXd究竟有多值得大家了解,还要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前世今生说起。   Dato-DXd延续家族「优效基因」,开辟肺癌患者全新治疗路线 首先,Dato-DXd最值得我们称道的,是它作为抗体偶联药物,已经成为癌友们继PD-1抑制剂后最为成功的全新抗癌药物之一。新药带来新气象,它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等癌种中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很多癌友都好奇Dato-DXd是如何实现精准杀灭癌细胞的。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枚精准的「生物导弹」,可以精准锁定癌细胞,并通过细胞毒药物实现肿瘤的定点爆破。它有两个核心的功能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抗体,另一个部分是治疗药物DXd,二者通过特殊的连接物结合到一起。其中抗体部分负责精准地找到癌细胞,而治疗药物DXd负责对癌细胞进行一击必杀,兼具了抗体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药物的强大杀伤力。 而Dato-DXd之所以在ESMO大会的临床数据公布后获得不少关注,其核心还是在于它开辟了肺癌治疗的全新路线,同时兼具了覆盖人群广、药物疗效优、用药安全可控三个特性。 详解Dato-DXd,三项优势独占鳌头   如何理解这样全面提升的临床数据?我们先从TROP-2靶点的特点与TROPION-Lung01研究的临床设计开始解析: 首先,Dato-DXd的靶点——TROP-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这种蛋白在成年人正常组织里表达很少,但在肺癌、乳腺癌等上皮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且与肿瘤侵袭性行为有关。有数据显示,TROP-2分别在高达64%的腺癌和75%的鳞癌中高表达,因此,Trop-2靶点又有个别称叫做「万能靶点」,具备不小的治疗潜力。 TROP-2表达广泛,就意味着它可能惠及的肺癌患者范围更为广泛。在本次TROPION-Lung01研究的临床设计中,其入组患者标准为:经标准治疗后复发/进展的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囊括了有或无可靶向基因组改变的患者。这样的入组标准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的经治肺癌患者。 根据临床设计方案,本次研究共纳入了604名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Dato-DXd或多西他赛治疗。在这些患者中: ● 病理类型为非鳞癌的,在Dato-DXd治疗组和多西他赛治疗组的患者占比分别78%和77%; ● 存在可靶向突变的患者比例,在两个治疗组别均为17%; ● Dato-DXd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有44%/43%的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 ● 患者中位年龄64(22-88)岁。 而此次临床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出Dato-DXd对非小细胞患者的广泛有效性,并未让我们失望!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Dato-DXd相比多西他赛有着不小的提升(4.4个月 vs 3.7个月),非鳞癌患者更具优势(5.6个月 vs 3.7个月)。   客观缓解率方面,Dato-DXd组较多西他赛组展现出了翻倍的提升(26.4% vs 12.8%)。其中Dato-DXd组有4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而多西他赛组并没有患者实现完全缓解。在非鳞癌亚组中,患者对Dato-DXd的应答率更高,客观缓解率达到了31.2%。 在中位持续缓解时间方面,Dato-DXd和多西他赛的中位疾病缓解时间分别为7.1个月 vs 5.6个月。   TROPION-Lung01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全新篇章! 在过去的十年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可谓「百花齐放」,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靶向药物」是其第一选择;而阴性患者则可选择「免疫+化疗」联合方案,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数据。 但来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尤其是对于非鳞状的肺癌患者来说,我们的进展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非鳞状肺癌患者,一线治疗耐药后最常采用的二线方案是多西他赛(及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也有一些临床研究探索了免疫治疗(及相关药物联用)的方案。但其临床数据均不够理想。 针对非鳞癌,驱动基因阴性的二线治疗患者: 而驱动基因阳性的非鳞状肺癌患者后线治疗手段则更加有限,在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中仅信迪利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获批适应证,但只观察到无进展生存期的获益。 基于此,Dato-DXd的临床试验TROPION-Lung01研究展现出的优异数据就显得弥足珍贵。作为首个TROP2靶点且在肺癌领域取得III期临床研究阳性成果的ADC药物,肺癌二线治疗一条全新、光明的道路自此开启。 最后,也是不少患者们关注的重点,就是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在患者们的传统认知中,癌症治疗基本上与「副作用惊人」划上了等号。无论是放化疗的胃肠道毒性、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又或是免疫治疗“开盲盒”一般各种意料之外的不良反应,都给大家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而抗体偶联药物最具优势的便是其精准性。得益于Dato-DXd作为ADC类药物更精准高效的作用机制,这颗「魔法子弹」可以凭借TROP-2这个靶点相对精准的击中癌细胞。 在TROPION-Lung01研究中,Dato-DXd的不良反应安全可控,相比而言并未发现它存在新的安全性信号。临床中Dato-DX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49.2%,多数为1/2级)和恶心(37%),而大于3级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在Dato-DXd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为3.4%和1.4%。 与多西他赛相比,因大于3级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减量或停药的患者比例在Dato-DXd组中更低。对癌症患友们来说,可控的不良反应需要关注,但并不值得为此过于担心,甚至影响抗癌的治疗。 充满希望,更多ADC药物未来可期! 兼具了一款抗癌药物覆盖人群广、药物疗效优、用药安全可控的三个特点,Dato-DXd正在改变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我们期待它可以为肺癌患者们带来的更多希望,同时也为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其它癌种带来更多希望。 […]

小D
早中期肺癌能否根治?这个数据你必须了解!

早中期肺癌能否根治?这个数据你必须了解!

长时间以来,【能手术】一直在抗癌圈里是相当正向的词,毕竟【能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能治】甚至是【能根治】,相反越晚期的肿瘤,肿瘤浸润的范围越大,手术的意义就越有限。   对于我们本文的主角——早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来说,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后就是控制术后的复发,这两者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尤为重要,换句话说,早中期的肺癌能否根治,这两点很关键:拥有手术机会、控制术后复发。 手术不是切了这么简单!   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当我们说起早中期的肺癌手术时,它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变成了一整个管理流程,包括术前-术中-术后,这个手术前中后的治疗方案及模式的选择就叫做围术期。   有朋友要问,手术就手术呗,为啥越弄越复杂了呢?   大家可以想想,虽然都是早中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但并不是每位患者都符合手术适应症,而那些肿瘤越大、转移的淋巴结越多、转移的范围越广泛的患友们,手术切干净的难度就越大,复发的风险越高,这时候即使勉强能手术,成不成功就难说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应运而生,一个是术前提前治疗、一个是术后继续治疗。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让肿瘤缩小甚至接近于消失,这样再去手术,手术成功的几率会相对增加,而术后的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切除后,继续使用全身治疗来清除潜在残余的肿瘤病灶,降低复发可能。   新辅助+辅助治疗的理论从提出到实践,治疗方案和药物在不断精进。传统的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在临床实践中仅能提升5年生存率约5%,疗效达到瓶颈,生存改善不能尽如人意,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瓶颈——CheckMate-816研究和IMpower-010研究的成功,让肺癌正式开启了新辅助和辅助的免疫治疗时代,而后更多免疫药物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研究,让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的治疗模式积累了越来越多重要证据的支持。   而在众多取得突破的免疫药物中,有一个中国原研药物的表现格外耀眼,让整个学界都不禁注目! 拿数据说话!全面刷新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历史纪录! 在本周2023 ESMO大会的摘要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替雷利珠单抗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的RATIONALE-315研究结果重磅公布,pCR率(病理完全缓解率)、MPR率(主要病理缓解率)、手术率均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RATIONALE-315研究终点MPR(主要病理缓解)和EFS(无事件生存期)也迎来了全面报阳,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机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pCR率,RATIONALE-315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pCR率高达41%(对照组为6%)。这一数据相比较目前全球同类研究的20%左右,大幅提升了整整两倍,临床获益实现质的飞跃!   表1.NSCLC围术期领域Ⅲ期临床研究一览——pCR率 (图源:参考文献[6])   那什么是pCR?这个数据代表了什么?   pCR英文翻译过来是病理完全缓解,是外科医生最关注和看重的围术期疗效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药物对肿瘤的深度缓解能力,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患者治愈的几率,被视为免疫激活金标准。   同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MPR率也高达56%(对照组为15%),全面刷新了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缩瘤新高度。   表2.NSCLC围术期领域Ⅲ期临床研究一览——MPR率 (图源:参考文献[6]) 另外,RATIONALE-315研究的手术率达到84.1%(对照组为76.2%),也是同类研究中的佼佼者,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手术机会。   很多朋友又要问了,虽然疗效很好,但是不是安全呢?   我们从RATIONALE-315研究本次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体现了出色的安全性,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与传统的单纯化疗是相当的,所以在确保卓越疗效的同时,还兼顾了用药安全。   在我们印象中,欧美进口的抗癌药总是“更厉害”,而替雷利珠单抗作为首个成功“出海”欧盟的中国原研创新PD-1单抗(2023年9月替雷利珠单抗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再次用实打实的数据展现了国际品质的强悍实力!   以患者为中心,科学严谨兼具人性化 如果我们仔细看RATIONALE-315这个临床研究,在研究设计上采用了“新辅助+辅助”的全程管理模式,共纳入了453例可切除的II期或IIIA期的中国NSCLC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术后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术后接受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 这是首个针对中国II/III期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治疗成功的III期研究,同时也是成功验证免疫治疗针对肺癌围术期中国人群的最大规模III期研究。   RATIONALE-315研究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前瞻性地采用了3-4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不仅保证了术前有效缩瘤降期,也充分满足了临床中灵活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的需求。   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创新性地采用了替雷利珠单抗400mg Q6W(每6周使用一次)8周期方案,相较于免疫治疗常规的200mg Q3W(每3周使用一次),400mg Q6W方案每次用药的间隔延长,在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既减少了每次患者入院治疗的麻烦,也降低了家属需要陪护的时间和成本。   […]

小D
ESMO 摘要泄露揭示了百时美施贵宝 、百济神州、强生、Mirati 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法的前景

ESMO 摘要泄露揭示了百时美施贵宝 、百济神州、强生、Mirati 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法的前景

图为:肺部肿瘤的插图/iStock,  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 在违反禁运之后,即将举行的 2023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的组织者于周二公布了会议期间提交的所有最新摘要。 该决定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一些最受期待的试验和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的结果提供了一个早期预览。百时美施贵宝将提供 Opdivo(nivolumab)的数据,而强生公司将提供其头对头 MARIPOSA 试验的数据,该试验将其 Rybrevant(amivantamab)与阿斯利康的 Tagrisso(osimertinib)进行比较。 BioSpace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概述,但其各自的完整发现和分析将在 10 月 20 日至 24 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 2023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MO) 大会上公布。 BMS 大力推荐来自 CheckMate 研究的 Opdivo 数据 泄密事件包括BMS CheckMate 临床开发项目的两项备受瞩目的 III 期研究。在CheckMate-77T中,与安慰剂相比,在手术前使用 Opdivo 联合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然后在术后使用 Opdivo 进行辅助治疗,使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 42%。 Opdivo 治疗还取得了显着更好的病理完全缓解和主要病理缓解,这是 CheckMate -77T 的次要终点。该研究将继续评估总生存期(OS),这是另一个关键的次要疗效指标。Opdivo 在后期研究中的安全性与之前研究中确定的一致。 在名为CheckMate-816的第二项 BMS 研究的探索性分析中,三个周期的新辅助 Opdivo 联合化疗实现了 72% 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而单独接受化疗的对照者的三年无事件生存率为 47%。 PD-1 阻滞剂还显示出“有希望的”OS 益处,三年后死亡风险降低了 […]

玉米
癌症「电场治疗」再现优异数据,肺癌患者大幅获益!联合免疫疗效优异,死亡率最高降低83%!

癌症「电场治疗」再现优异数据,肺癌患者大幅获益!联合免疫疗效优异,死亡率最高降低83%!

如果问最“玄学”的抗癌方法是哪种,电场治疗一定榜上有名。只要穿上了电场治疗设备,无论吃饭睡觉都在抗癌。   近日,肺癌电场治疗的III期临床LUNAR研究结果正式公布[1]。相比于现行标准疗法(免疫治疗或化疗),电场联合标准治疗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从9.9个月延长到了13.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6%。   刚刚结束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还公布了LUNAR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PD-L1中高表达的患者使用电场治疗的获益更加明显。   电场治疗干扰癌细胞分裂   癌症的电场治疗看起来十分玄学,但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体中的蛋白质、DNA等很多分子都有极性,会受到电场的影响。100~300kHz的交变电场就可以干扰微管蛋白的功能,让癌细胞分裂时出现异常。 如今,电场治疗已经成为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肺癌治疗领域,电场治疗的进展却有些曲折。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电场治疗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产生了明显获益[3],然而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却让这一结果没法作数。免疫治疗时代,电场治疗还能否为肺癌患者提供助力? LUNAR一共招募了276名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患者,中位年龄64岁,男性占64%。其中139人随机分配接受当前的标准治疗(多西紫杉醇化疗,或使用K药、O药或T药免疫治疗),137人接受电场治疗联合标准治疗。 LUNAR研究中,一位患者正在贴治疗电极 数据截止时,电场联合标准治疗组患者有92人死亡,中位生存期13.2个月,1年生存率53%;而标准治疗组109人死亡,中位生存期9.9个月,1年生存率42%。相比标准治疗,电场治疗的加入让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6%。 在标准治疗为化疗的患者亚组中,电场治疗将患者中位生存期从8.7个月提升至11.1个月,1年生存率从38%提高到46%,死亡风险降低了19%。 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上)和接受化疗的患者(下)都能从电场治疗中获益   而在标准治疗为免疫治疗的患者亚组中,电场治疗将患者中位生存期从10.8个月提升至18.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7%,但不同PD-L1表达的患者获益差距明显:   ● TPS<1%的PD-L1低表达患者中,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vs 9.1个月,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异; ● TPS 1%~49%的PD-L1中表达患者中,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vs 9.7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5%; ● TPS>50%的PD-L1高表达患者中,两组的中位生存期为未达到vs 30.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83%。   在免疫治疗中加入电场治疗,同样能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PD-L1中高表达的患者。 安全性方面,电场治疗的副作用很小,研究中出现的大多数严重不良反应都是与标准治疗而非电场治疗相关。与电场治疗相关的主要是1~2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如皮炎、瘙痒、皮疹和皮肤溃疡等,这些可能与电极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有关。 除了胶质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之外,电场治疗胰腺癌、肝细胞癌、胃腺癌、卵巢癌等其它癌种的多项研究也在进行之中。电场治疗将来或许还能成为真正的泛癌种疗法。   参考文献: [1]. Leal T, Kotecha R, Ramlau R, et al. Tumor Treating Fields therapy with standard systemic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systemic therapy alone in […]

小D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对每个人来说,患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而多次患癌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不幸。然而,这样不幸中的不幸却并不少见: ●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会长史安利女士曾先后患左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右侧乳腺癌; ● 咚咚平台上曾有一位击退了3种癌症的咚友:抗癌意志能有多坚韧?这位咚友击退了三种原发肿瘤! ● 去年年底,一位“超级抗癌斗士”凭借身患12种肿瘤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亿里挑一! 科学家发现「超级抗癌斗士」: 身患12种肿瘤, 她进化出「抗癌超能力」, 或可帮助人类实现抗癌技术大突破! ● 甚至在日本一项早期肺癌的研究中,10年随访期内原先的肿瘤无一复发,但却有26人患上了新的癌症:这些肺癌患者实现10年0复发,生存率100%,其中的奥秘在于…… 癌症患者更容易患新的癌症吗?统计数据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据美国21世纪初一项统计,当时癌症患者大约占美国人口的3.5%,但在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有16%来自癌症患者的二次患癌[1]。 现在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癌症患者二次患癌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是什么让癌症患者更易患癌?癌症患者又有什么预防措施呢? 原因一:肿瘤本身 免疫系统是我们人体防御肿瘤的一道屏障,而肿瘤为了突破免疫系统的封锁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招募免疫抑制细胞等等。肿瘤为了自己生存对抗免疫系统的行为,也给了其它肿瘤机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头颈癌。 研究显示,头颈癌可以通过分泌VEGF、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募集Treg细胞等途径抑制免疫,大多数头颈癌患者在治疗后都存在多方面的免疫缺陷[2]。而在各癌种中,头颈癌患者也是最容易二次患癌的之一,很可能就跟头颈癌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食管癌细胞释放外泌体,压制全身免疫 原因二:共同的危险因素 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肥胖、某些病原体感染、吸烟、饮酒等等。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癌症。当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某种癌症时,其它的组织细胞可能也已接近癌变,只是被抢了先。 比如说,吸烟是肺癌的最大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吸烟或有吸烟史。除肺癌外,烟草还与口腔癌、咽癌、膀胱癌等许多其它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肺癌患者中,也能观察到这些其它烟草相关癌症发病率的明显增加[3]。 与之相似,BRCA1/2突变是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BRCA1突变或BRCA2突变乳腺癌的女性,在之后10年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达12.7%和6.8%,其中I期患者25%的死亡是随后发生的卵巢癌造成的[4]。 另外,HPV感染是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研究也发现,发生了某种HPV相关癌症的患者,患其它HPV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升高0.75~12.69倍[5]。 原因三:治疗的副作用 除了共同的危险因素外,各种抗癌治疗的副作用也是导致癌症患者容易再次患癌的重要原因。 像传统的放化疗,放疗的电离辐射、化疗药中的烷基化类和铂类,都是直接损伤DNA来杀死癌细胞的。这些抗癌治疗都难免会让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增加患癌风险[6]。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7]。 相对来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抗癌疗法作用更加精准,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理论上造成二次癌症的风险也较低,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PARP抑制剂。 PARP抑制剂采用的是合成致死机制,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让本就存在BRCA1/2等DNA损伤修复基因缺陷的癌细胞突变致死,但这一机制也使它会广泛增加正常细胞的突变发生率。在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可以观察到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8]。 此外,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需要使用“升白针”升白。但作为一类刺激白细胞增殖的药物,“升白针”的应用也会微弱增加癌症患者发生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几率[9]。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PARP抑制剂还是“升白针”,总体上看都是利大于弊的,没必要因为害怕二次患癌就拒绝这些治疗。 烷化剂类化疗药破坏DNA,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正常细胞基因突变 癌症患者怎么预防二次患癌? 说起癌症的预防,除了健康饮食多运动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定期体检,最好筛查。这也同样适用于癌症患者预防二次患癌,而由于癌症患者本就需要定期复查,往往能比普通人做的更好。而且,癌症患者二次患癌也有一些特定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在时间上,血液肿瘤往往来的更早,发病高峰在首次患癌后的5~10年,之后缓慢下降。在白血病之前,癌症患者往往还会先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而二次癌症中的实体瘤则要迟来很久,大多发生在首次患癌的10年以后[1]。 在癌种上,由于不同癌症的肿瘤性质、常用治疗等不同,之后容易发生的二次癌症也会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在极端情况下,比如BRCA1/2乳腺癌后卵巢癌风险极高,甚至可以进行预防性的卵巢切除。 加州大学曾经统计过美国癌症患者二次癌症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是最易发生二次癌症的癌种,而二次癌症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同癌种后常见的二次癌症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近些年来癌症的治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应用可能会对二次癌症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以上数据仅供参考。至于免疫治疗具体会怎样影响二次患癌,恐怕仍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ravis L B. The epidemiology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06, 15(11): 2020-2026. […]

小D
肺癌患者新希望!这款国内上市药疾病控制率高达90%

肺癌患者新希望!这款国内上市药疾病控制率高达90%

今年8月,国产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20ins)靶向药舒沃替尼获批上市。仅仅半个月后,国内的20ins患者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正在进行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FAVOUR研究数据公布,国产三代靶向药伏美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1]: ● 240mg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9.0%; ● 240mg和160mg后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也分别达到50.0%和40.9%; ● 三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均超90%。 伏美替尼 EGFR突变是肺癌中最早被靶向的驱动突变,但是常用的EGFR靶向药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EGFR突变,只有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这两类最常见的EGFR突变治疗效果较好,而20ins等一些罕见突变类型对常用的EGFR靶向药并不敏感。 这也导致20ins非小细胞肺癌用靶向药的效果长期以来都不如化疗。怎么让20ins患者也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目前主要有两种路线: 01 开发专门的20ins靶向药,如莫博赛替尼和刚刚获批的舒沃替尼。 02 高剂量三代靶向药,让三代靶向药来做兼职。   ECOG-ACRIN 5162研究就曾使用三代药奥希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达到了25%[2]。不过研究中使用的奥希替尼剂量达到了160mg/天,两倍的常规剂量,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各种驱动突变 FAVOUR研究同样采用的是三代药兼职的路线,不过使用的是国产三代药伏美替尼。这一研究一共招募了30名一线治疗患者和49名后线治疗患者。其中,一线治疗患者和24名后线治疗患者使用240mg剂量(3倍常规剂量),另外25名后线治疗患者使用160mg剂量(两倍常规剂量)。 初步的临床数据显示,大剂量伏美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 一线治疗24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9.0%,疾病控制率96.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7个月;   二线治疗24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0.0%,疾病控制率9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个月; 二线治疗16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0.9%,疾病控制率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8个月。   三组患者的疗效   而且,尽管使用了高剂量伏美替尼,研究中也没有造成更多的严重副作用。三组患者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29%和18%,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0%、4.2%和4%。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皮肤干燥、腹泻、口腔炎和肝酶升高。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启动伏美替尼一线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的入组标准如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们联系: 【1】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证患有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且不适宜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 【2】根据当地或中心实验室肿瘤组织或血液检测,确认存在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 【3】之前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未接受过全身性抗肿瘤治疗方案,包括任何EGFR靶向药物治疗(如既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单克隆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 【4】既往接受过新辅助和/或辅助化疗、免疫治疗或放化疗治疗非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必须已停止治疗至少12个月。     参考文献: [1]. https://cattendee.abstractsonline.com/meeting/10925/Session/86 [2]. Piotrowska Z, Wang Y, Sequist L V, et al. ECOG-ACRIN 5162: a phase […]

小D
癌细胞玩的捉猫猫,41岁的他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靶向药还能再用

癌细胞玩的捉猫猫,41岁的他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靶向药还能再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这个肺癌亚型里,大概3%-5%的患者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对于ALK基因融合突变的靶向药进展很快。很多患者受益于ALK靶向药的治疗,ALK基因融合突变也被称之为“钻石突变”。 与大多数靶向药的治疗困境类似,绝大多数患者在靶向治疗后会出现耐药,病情从缓解到再次复发。ALK靶向药的耐药原因包含ALK点突变、ALK基因拷贝数增加,或者激活其他癌基因绕过靶向药的作用通路,或者是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如果是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则一般是通过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也就是依托泊苷联合顺铂,但如果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效果很好,患者再次出现耐药后还能用ALK的靶向药吗?下面这个案例给出我们一些启发,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出癌细胞是怎么玩起来“捉猫猫”的游戏。 一、41岁年轻肺癌患者屡败屡战的故事 2010年3月,一名无吸烟史的41岁男性因为上腹部疼痛接受体检,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量的心包积液,医生进行紧急心包穿刺,最后通过CT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多发转移性肺腺癌,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这个才41岁的年轻人无手术治疗机会。 患者最初确诊病情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随后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化疗用药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病情进展之后的二线治疗是S-1方案,三线治疗用药为氨柔比星,四线治疗药物为多西紫杉醇。在屡次用药之后病情总是会再次进展。 2012年1月,对肺右上叶原发病灶进行活检,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都显示为ALK基因融合突变,药物治疗方案改为每次300毫克的阿来替尼(那个时候药物剂量还没确定一个标准,所以是300毫克),每次用药两次。不得不说靶向药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患者的肿瘤病灶很快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单独阿来替尼这个药物治疗就用了4年。 患者使用阿来替尼耐药后再挑战 4年之后转移灶还老老实实的,但是原发肿瘤病灶出现了进展。再次活检的组织学分析显示为混合型小细胞肺癌,也就是癌细胞通过向小细胞肺癌转化来对靶向药耐药。临床医生给患者使用了顺铂联合伊立替康作为第六线的治疗方案,氨柔比星作为第七线治疗方案,肿瘤病灶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但是血液的相关肿瘤标志物出现了升高,最后影像学检查证实了原发病灶增大,同时还有多发性脑转移病灶的进展。 由于脑部病灶不是很好取样,医生对患者的原发病灶再次穿刺活检,检查结果显示仍是腺癌,不过小细胞肺癌的成分消失了。于是医生再次给患者使用靶向药阿来替尼,肿瘤标志物CEA快速下降,由于阿来替尼具有比较不错的入脑能力,这个患者的脑部病灶也获得了控制,甚至是不需要脑部放疗或手术。 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二、讨论和启示 上面这个案例是一篇发布在2022年的研究文献,后面患者的治疗过程研究者没再次表述,但这个患者的整个治疗是比较让人心疼的,可以说是屡次耐药后进展,又屡次向希望发起冲锋。也就是说他的抗癌历程的每一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也是我们首先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那就是坚持、再坚持。晚期恶性肿瘤没有一个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中间可能涉及到多种耐药过程,甚至患者要接受多次穿刺活检,不断调整治疗用药方案。 另外一个思路是肺腺癌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这可能并不是意味着靶向药永久无效了,因为癌细胞可能会跟我们玩捉猫猫,它们究竟会向那个方向进化转变,其实都是说不清的。也许我们可以再次从靶向药治疗里获益。肿瘤本质上是进化的一种产物。而我们使用药物治疗也需要具备“进化的思维”。 参考文献: Akira Yamagata, et al., Alectinib re-challenge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ansformation after chemotherapy failure in a patient with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A case report, Respir Med Case Rep. 2021 Jun 1;

玉米
舒沃替尼获批上市!突破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治疗瓶颈

舒沃替尼获批上市!突破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治疗瓶颈

最近半年,一款叫DZD9008的肺癌新药可谓万众瞩目,在患者群里传的沸沸扬扬,众多患者非常期待能尽早用上这个新药。 这款万众瞩目的DZD9008到底是什么药呢?它就是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口服靶向药舒沃替尼片(商品名:舒沃哲®),于2023年8月22日在我国正式获批,近日已在全国各地陆续供货。 舒沃替尼的获批意味着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EGFR exon20ins)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如果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化疗,就可以选择高效低毒且便利的舒沃替尼进行靶向治疗。 舒沃替尼片(商品名:舒沃哲®)外包装 打破EGFR exon20ins新药研发困局,舒沃替尼充分展现“同类最佳”潜质 EGFR exon20ins突变作为原发罕见突变,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到2023年中国新发患者数有4.2万人。面对这么多急需有效治疗的患者,既往新药研发却纷纷折戟沉沙,十几年来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一直处于“有靶无药”的尴尬局面。 舒沃替尼之所以万众期待,是因其“高效低毒”,打破了EGFR exon20ins突变治疗瓶颈,且每日口服一次的给药方式更便利,这无疑给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增加了一个有利的抗癌武器,让患者有好药可用、体验高质量生存获益。 ● 高效·舒沃替尼显著缩瘤,超9成患者肿瘤缩小,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注册临床研究“悟空6”研究结果显示舒沃替尼针对经治的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60.8%,意味着有超6成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肿瘤负荷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机会得到极大改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舒沃替尼是目前唯一将经治的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ORR提升至50%以上的新药,打破既往治疗天花板,充分展现“同类最佳”潜质。 实际上,“悟空6”研究中实现靶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更是超过90%,意味着超过90%的患者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 当患者和家属看到不断长大的肿瘤终于被控制住,相信一定会感到欣慰与开心,在对抗癌症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这无疑也会是一剂强心针,让患者更有信心接受后续治疗。 图:“悟空6”研究患者肿瘤大小变化瀑布图 ● 低毒·舒沃替尼安全性高,每日口服一次,更好用药体验 EGFR exon20ins突变靶向药研制难点除了要有高疗效外还要有低毒性,舒沃替尼不仅疗效显著,在安全性上也表现良好。 “悟空6”研究结果显示舒沃替尼绝大多数不良反应都是1-2级,临床可管理可恢复,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用药,让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同时,舒沃替尼毒性低也体现在较同类产品更低停药率这一特点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舒沃替尼治疗,而持续用药才能让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舒沃替尼作为口服片剂,每日口服一次的给药方式,让治疗更方便。 进军EGFR exon20ins突变一线治疗,再现“同类最佳”潜质,有望让患者尽早获益 EGFR exon20ins作为原发驱动基因突变,晚期一线治疗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联合其他药物方案疗效仍然有限。最新数据显示,舒沃替尼单药(300mg,每日一次)一线治疗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最佳ORR高达77.8%,且耐受性良好。截至目前,这一结果也是“EGFR exon20ins突变一线治疗”ORR最佳记录,再次展现“高效低毒·同类最佳”潜质。 目前舒沃替尼一线治疗EGFR exon20in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性研究(悟空28)正在国内外加速开展,期待这一研究取得成功,让更多EGFR exon20ins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能尽早接受更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享受高质量的生存获益。 攻克EGFR敏感突变耐药难题,有望为更多EGFR阳性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舒沃替尼不仅致力于解决EGFR exon20ins突变治疗难题,也在积极尝试攻克一直困扰着患者的EGFR敏感突变靶向治疗耐药难题。 舒沃替尼国内外I/II期临床研究汇总分析显示:在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EGFR敏感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患者参与研究之前已经接受过5种以上治疗方案,即使这样的情况下,舒沃替尼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接近6个月,这意味着舒沃替尼有望给EGFR-TKI治疗失败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目前,临床针对靶向治疗耐药的EGFR敏感突变患者没有达成共识的治疗方案,舒沃替尼积极破解靶向治疗耐药难题,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希望能给患者增加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  结 “高效低毒”的舒沃替尼不负众望,让EGFR exon20ins突变患者多了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同时,每日口服一次的便利服药方式,也能让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体验高质量生活带来的诸多好处。 随着舒沃替尼在EGFR exon20ins突变一线治疗和EGFR敏感突变靶向治疗耐药领域的研究数据不断积累,有望为更多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带来治疗希望和新选择。目前,舒沃替尼已经获批上市并在全国各地陆续供货,期待能帮助到有需求的患者早日接受到这一好药的治疗!   “舒心在沃”患者援助项目 舒沃替尼获批上市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治疗的新曙光。除此之外,咚咚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重磅好消息:符合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通过“舒心在沃”微信公众号申请援助药品,该项目将进一步帮助更多患者接受好药治疗。 如需了解舒沃替尼购买信息及患者援助项目政策,可拨打以下咨询热线: 迪哲医药热线电话:400-602-8519(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舒心在沃”热线电话:400-696-6780(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     参考资料: [1]. […]

小D
惋惜?双靶点免疫治疗药M7824三期临床试验未能胜过单靶点PD-1抑制剂

惋惜?双靶点免疫治疗药M7824三期临床试验未能胜过单靶点PD-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这种肺癌亚型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无靶向药治疗机会的患者,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是唯一长生存的机会。PD-1抑制剂中比较典型的药物属于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纳武利尤单抗(O药)。如果患者PD-L1指标过量表达,则患者一线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单药PD-1。当然我们癌度前一段时间编译的一篇文献表明PD-L1需要大于80%,患者单药PD-1抑制剂才能明显获益,否则只能是与化疗和放疗配合。 为了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研究者不断钻研新的治疗理念,同时靶向双靶点的M7824(Bintrafuspalfa)就是这样一款药,这是同时针对TGF-β和PD-L1的双靶点免疫疗法,TGF-β也就是转化生长因子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相关,对抗癌治疗的耐药也有相关性。另外如果TGF-β表达过高,则免疫T细胞浸润肿瘤就受到了限制,因此通过药物阻断TGF-β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M 7824的结构,同时具有两个靶点 在双靶点免疫药物里面,M7824也算是备受瞩目。在进行的二线治疗的一期临床试验中,M7824表现出比较好的安全性和有前景的治疗前景。对于PD-L1表达大于等于80%的患者,M7824的治疗应答率达到了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5.2个月,如果PD-L1表达大于1%,则M7824的治疗应答率达到了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个月。这个治疗数据可以说太过于亮眼,大家也都深深地记住了M7824这款药。下面是M7824的一项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我们一起看看对我们大家的启发。 一、M7824一线治疗不优于PD-1的K药 这是一项全球性的三期临床试验,招募的是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但没做任何系统治疗的患者。主要评估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这项研究共计入组了30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的PD-L1被验证为高表达(PD-L1表达大于80%)。患者被等比例分配分别用药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每两周静脉注射1200毫克的M7824,或者每三周注射200毫克的帕博利珠单抗。两个治疗组的患者中位随访的时间是14个月。 两个药物的治疗应答率 如上图所示,在治疗应答率数据上,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是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还是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据比例,没有显示双靶点的M7824比帕博利珠单抗更好。在关键指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上,两组患者也没显示出差异。M7824的中位总生存期是21.1个月,而帕博利珠单抗的中位总生存期是22.1个月。另一个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上也没有显著差异。我们看下面的图示,可以看出生存曲线几乎是完全没有分开。 M7824和帕博利珠单抗的PFS和OS数据 在不良反应方面,M7824是远比帕博利珠单抗高,双靶点的M7824发生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的概率是42.4%,而帕博利珠单抗发生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3.2%。这个研究被提前终止,因为这是不大可能达到主要终点。 二、讨论和启示 从上面的治疗数据来看,这个包含几百人的三期临床试验是失败的,与之前的临床试验数据严重不符。当然这也没有可比性,因为之前的研究入组的患者数量较少,第二点是患者在经过了一线标准治疗之后才开始用药。也许标准的化疗等影响的肿瘤的免疫环境。 而且癌度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如果说要挑选M7824的优势患者人群。M7824含有的是TGF-β和PD-L1靶点,而帕博利珠单抗针对的是PD-1靶点。那么临床试验选择的PD-L1大于80%的肺癌患者,这应该是属于帕博利珠单抗的优势患者,这并不一定是M7824的优势患者,因为PD-L1是在肿瘤细胞上,而PD-1是在免疫T细胞上。所以按说应该选择PD-1高表达的患者群才是啊,或者压根就都不选,直接纳入双盲一起用药比结果。 此外与免疫治疗双子星CTLA-4抑制剂、PD-1抑制剂使用的问题一样,那就是不良反应很大。所以都是CTLA-4抑制剂使用低剂量一两个疗程就撤,达到效果就好。所以双靶点的M7824也许不一定要一直用,或者是用几个疗程,后面单药一个PD-1抑制剂患者是能达到最好的获益。 以上结论只是猜想,但这也给我们了一些启发。也就是我们可能对双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不能过于乐观,或者可能疗效不一定强很多,但是不良反应很严重。几乎所有的抗癌新药治疗数据我们癌度都关注和为大家介绍,但是有一些国产免疫药物没见什么治疗数据刊登在权威杂志,都着急忙慌地给患者用上了,最重要的是这些打着双靶点的免疫药物可能还很贵。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一定要注意并不是双靶点的就一定好,要关键看这个药物做了什么相关研究证实了它真有那个效果,它配得上那个价位。 参考文献: Cho BC, et al., Bintrafusp alfa versus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ve, PD-L1–hig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3).

玉米
肺癌三代EGFR靶向药耐药,160毫克伏美替尼挑战耐药成功,但又不成功

肺癌三代EGFR靶向药耐药,160毫克伏美替尼挑战耐药成功,但又不成功

肺癌不管是全球还是咱们国家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含铂类化疗曾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但是化疗的不良反应比较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了严重影响。有统计数据表明仅有部分患者能从化疗获益,而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仅为4到6个月。 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从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到后面不断出现的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等靶向药,极大地改变了EGFR基因阳性肺癌的治疗格局。靶向药让患者能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也比较长,但是也有耐药的问题。如果患者一线使用的是第一代靶向药,后面有60%的概率可以使用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但随着最近第三代靶向药被纳入一线治疗,很多患者一线使用三代靶向药也出现了耐药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三代药耐药后怎么办? 一、EGFR的三代靶向药耐药,伏美替尼还管用吗? 对于EGFR阳性的肺癌患者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很多靶向药可以选择。这就面临一个困难,究竟是选择哪一款药物合适?其实除非是这些三代靶向药在一个临床试验里,进行头对头的双盲对比研究分析患者的治疗数据,否则不能给出那个药物比哪个更好。 三代靶向药的分子式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以为目前市面上的三代靶向药分子式结构都差不多。所以一款靶向药耐药另一款不一定管用。但写这个文章的时候专门搜了下资料,发现伏美替尼的分子式结构还是与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这也是发布在《lung cancer》的研究使用160毫克的伏美替尼来解决三代靶向药的耐药问题。 这个临床试验纳入了39名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分成了两组。脑病灶进展的患者有22名患者,脑外病灶进展的患者有17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之前使用第三代靶向药后病情进展,一般这个时候身体状况并不是很理想了,其中84.6%的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对于这些患者分别使用单药伏美替尼(剂量为160毫克),或者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或化疗。 所有患者的PFS和OS治疗数据 结果表明,单药伏美替尼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9.8个月。如果脑外病灶进展的患者,通过160毫克伏美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3.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是6.7个月,也就是脑外进展的患者从加量伏美替尼获益的比较小一些。一些分析表明,如果患者的肿瘤存在EGFR基因的T790M突变,如果伏美替尼治疗期间还联合使用了放疗,则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会比较长。不良反应方面,160毫克伏美替尼还是让84.6%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大多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都是二级以下的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是可控的。 脑内和脑外进展患者的治疗数据 二、讨论和启示 如果说上面的治疗数据,算是给三代靶向药耐药的患者一点缓冲时间。但我们为什么又说不成功呢?因为患者使用160毫克的伏美替尼治疗起效了,很快就又忘记了耐药的痛苦了。在大概有效期几个月之后再次耐药,于是治疗再次陷入困境。 靶向药和化疗间隔穿插,治愈肺癌的唯一希望 上面的图示来自两篇癌度微信公众号的精选文章,道理和逻辑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尽量在靶向药还有效的时候,这个时候患者身体还比较好的时候,通过化疗这种办法把靶向药耐药癌细胞给清理掉。然后继续靶向药。过一段时间继续这样的循环,以达到靶向药的最大有效时间。这是癌度这么多年做内容发现的唯一的办法。如果说一个靶向药耐药了,加量吃另一个靶向药获得了喘息时机,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加量的靶向药耐药之后,后面很难通过化疗清理掉对靶向药耐药的克隆,靶向药复敏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160毫克伏美替尼挑战三代靶向药耐药成功,为何又是不成功的,因为后面患者耐药之后复敏的概率可能会降低了。 参考文献: R. Q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 challenging 160 mg furmonertinib for advanced NSCLC after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EGFR-TKIs targeted agents: a real-world study, Lung Cancer (2023)

玉米
重磅新策略!肺癌EGFR基因L858R突变只用爱必妥,完全缓解不复发

重磅新策略!肺癌EGFR基因L858R突变只用爱必妥,完全缓解不复发

肺癌患者不幸中的万幸是有驱动基因突变,可以使用很多的靶向药治疗。比如EGFR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腺癌的突变概率高达50%,其中90%的EGFR基因突变是19号外显子非移码缺失突变,以及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这两种突变也被称之为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非吸烟肺癌患者容易出现这两种突变,从而可以从大部分靶向药里获益。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靶向药,不可避免地患者会出现耐药。刚刚发布在《细胞报告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大概占EGFR突变比例40%的L858R突变有望迎来新治疗策略。 一、EGFR基因的突变分为三六九等 如果说到EGFR基因突变,最近可以说是研究的很彻底。包含上面的两种常见的基因突变,以及EGFR基因的罕见突变,还有最近研究的EGFR基因20外显子插入突变等等,不同的EGFR基因突变使用的药物是不同的。 在之前我也一直以为L858R突变和19外显子缺失突变(以下用19del表示)是差不多的。但是L858R与其他EGFR的突变不同,这个基因突变位点对EGFR的功能有独特的影响,这种突变需要EGFR受体在癌细胞膜上进行配对,然后将癌细胞增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西妥昔单抗抑制EGFR基因L858R耐药机制 咱们通过上面的图示来学习下EGFR基因突变的类别,一般来说正常没任何基因突变的EGFR需要在细胞膜进行配对(二聚化),然后才能实现正确的信号传递。但是大多数EGFR基因突变会导致EGFR蛋白异常,比如19号外显子非移码缺失突变、20外显子插入突变、L858R和T790M双突变,这些突变不需要EGFR在细胞膜进行二聚化就能传递癌细胞的增殖信号。但是L858R突变不行,这个基因突变必须依赖EGFR蛋白在细胞膜上的二聚化才能传递信号,这就为使用EGFR蛋白抗体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进行打击实现了理论上的基础。 二、EGFR基因L858R专属福利,不耐药? 从上面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如果EGFR基因只存在L858R点突变,则癌细胞的信号传递是严格依赖细胞膜的EGFR二聚化。而通过针对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就有了用武之地。 西妥昔单抗只能抑制L858R突变 从上面的图示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携带EGFR基因19del的癌细胞,爱必妥没有任何的杀伤效果。但是对于携带L858R的癌细胞,爱必妥具有不错的杀灭效果,当然看起来没奥希替尼更彻底一些。但是您往下看,会看到谁的后劲更好。 下面的图示是体外动物模型开展的研究,这些小鼠先是被接种携带不同EGFR基因突变的癌细胞,让这些小老鼠患上肿瘤,当肿瘤病灶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时候开始进行相应的用药。用药的剂量是每两周注射一次西妥昔单抗(0.2毫克/腹腔注射),第一代靶向药厄洛替尼是每公斤体重50毫克,如果用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则是每公斤体重10毫克,每天给予口服这些靶向药。 西妥昔单抗可以成功逆转L858R的靶向药耐药 我们从治疗效果上可以看出,对于19外显子缺失突变,不管是用奥希替尼还是西妥昔单抗,很快肿瘤就开始耐药并复发,具体表现为肿瘤病灶开始变大。而如果是携带EGFR基因L858R突变,则不管是用厄洛替尼还是奥希替尼,肿瘤后面都开始出现耐药了,上面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曲线开始上扬表示肿瘤病灶变大了。但是如果是用了西妥昔单抗,则肿瘤病灶会逐渐下降最后变成一个几乎和X轴平行的直线。这是非常完美的治疗效果,已经远远地甩开了小分子口服靶向药。 如研究者所表示:“对于大量具有L858R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单一药物西妥昔单抗就可能提供全面康复的途径,而不会出现癌症复发的破坏性现象。” 三、启示和讨论 这个研究也解释了之前使用爱必妥治疗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试验为何失败了,或者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因为爱必妥只能针对EGFR基因特定的L858R突变,如果临床试验把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甚至是包含EGFR基因扩增的,EGFR蛋白过量表达的都纳入,即便是L858R突变的患者治疗效果好,其他突变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总体的数据还是不足以让人认可是成功的临床试验。 如果说咱们刚刚确诊发现只存在EGFR基因L858R突变的患者,也许最好的治疗方式不是什么第一代,第三代靶向药。而是目前批准用于肠癌和头颈癌的西妥昔单抗。也许您说医生不同意没有写入指南的研究,坚持让我们吃第三代EGFR靶向药。而一旦第三代EGFR靶向药将那些后面乱七八糟的突变激发出来,那么患者也就不再能受益于西妥昔单抗了。 当然这里咱们不能说患者用西妥昔单抗永久治愈了,至于后面会有啥突变?这个还不好说,但是从上面的动物学试验的那些曲线变化,使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至少十几个月,也许几年不用担心。但是注意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时候别吓唬捣鼓联合其他靶向药,您如果把第一代靶向药厄洛替尼联合上了,感觉两个药的协同不是更好吗,而厄洛替尼会将EGFR基因T790M突变逼出来,那个时候西妥昔单抗就不管用了。切忌不要捡芝麻丢西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去买西妥昔单抗,而且这个药没有在肺癌纳入医保报销体系,由于本身是蛋白大分子抗体药物处方药,而且还是跨适应症用药,所以需要严格的冷链运输。癌度也帮大家咨询过一些线上和线下的药店,可能比较简单的方式是京东健康线上商城,但目前这类抗体药物他们仍需要线下药店与线上医师处方做整合,后面能通过线上购买这些蛋白抗体抗癌药时我们再另行告知大家。 尽管咱们现在还不能很方便地弄到西妥昔单抗,但本篇文章的信息对EGFR基因L858R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参考文献: Ilaria Marrocco et al, L858R emerg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predicting response of lung cancer models to anti-EGFR antibodies: Comparison of osimertinib vs. cetuximab,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玉米
新英格兰医学:肺癌手术前后这样治疗,可以多挽救20%的病人

新英格兰医学:肺癌手术前后这样治疗,可以多挽救20%的病人

如果发现肺癌时能够手术这是非常幸运的,但是患者和家属往往在此时会比较焦虑,恨不得马上就安排手术,把肿瘤切除掉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晚一天手术就害怕癌细胞会扩散。 如果这个时候主治医生过来找家属谈话,一般是给出几个治疗选择。第一是马上安排手术,第二是先进行药物的新辅助治疗,然后再进行手术,这样会提升完整的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但如果这个时候患者家属问医生如果按照你说的第二个方式治疗,后面就一定不会复发吗?万一复发了怎么办?还有是新辅助治疗用什么药?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钱能被纳入医保吗? 一般来说就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这些问题,医生没办法作出肯定回答。即便是肿瘤手术之前使用了新辅助治疗,这样提升了完整的切除率。但是没有人敢于保证100%以后永远不会复发了。一般来说医生只是会告诉你有这些治疗选择,患者和家属斟酌考虑,此时就能体现大家对相关知识了解的重要性了。因为在关键的时候患者和家属需要去自己去承担这个压力,承担治疗决策所能带来的受益以及可能的潜在损失。您如果感觉想找个医生让他们帮你抗下所有,你是基本上会失望的。因为肿瘤的各种治疗措施都没有绝对100%的事情。 一、肺癌新辅助治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我们曾经给大家写过多篇文章,介绍可手术肺癌使用新辅助治疗会降低复发风险,刚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通过他们的研究组合,可以让2年无复发生存率提升20%。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是用的什么药,用药时间和剂量如何。 临床试验设计和无进展生存期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项随机、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都是II期、IIIA期或IIIB期(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按照等比例分组。用药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用药如下。 用药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是每三周使用200毫克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大家所了解的K药),联合使用基于顺铂的化疗,4个治疗周期后开始手术。辅助治疗阶段是手术之后每3周注射200毫克的帕博利珠单抗,最多用药13个周期。对照组只是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改为安慰剂。 总体的治疗效果如果下图所示,在中位25.2个月的随访时间后,用药组的2年无事件生存率是62.4%,而安慰剂组的无事件生存率是40.6%。相差了20%的左右。 总生存期和病理缓解情况 总生存期方面也有差别,用药组活过2年的患者比例是80.9%,而对照组活过2年的比例是77.6%。但是我们在4年后可以看到2条曲线就开始逐渐拉开了。此外在术后样本的病理反应方面,两组患者也是区别很大。比如18.1%的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没有可见存活的癌细胞,而对照组则是4%。这部分产生完全病理反应的患者,后面复发的风险其实是比较低的。 二、讨论和启示 在宣传相关知识和理念方面,可能不管是做多少工作都不够。希望本文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尤其是即将要做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注意在肿瘤病灶还没切除的时候,使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这对于不管是肺癌、肠癌、胃癌等实体瘤,都是非常有益处的治疗策略。而一旦着急匆匆地手术了,患者身体没有主要的病灶负荷,其实再使用PD-1抑制剂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而且大家也不要害怕化疗,其实整个治疗就是4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用了化疗,后面的辅助治疗没有用化疗。其实还是咬咬牙能扛过去。 参考文献: Heather Wakelee, et al., Perioperative Pembrolizumab for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23; 389:491-503.

玉米
不限于G12C,覆盖KRAS基因突变的任何位点,这种靶向药的组合起效了

不限于G12C,覆盖KRAS基因突变的任何位点,这种靶向药的组合起效了

肺癌是我们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85%是非小细胞肺癌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肺腺癌有较高的概率可以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本身可以驱动肿瘤的发生,长期使用EGFR靶向药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因为KRAS基因突变而耐药。所以通过药物阻断KRAS基因一直是大家的理想(这里用了“理想”这个词,希望理想汽车别起诉我们)。 最近有几款针对KRAS基因的靶向药获批,但是这些靶向药都是针对KRAS基因的G12C位点突变。但是很多的时候KRAS基因的突变并不是发生在G12C位点,还可能发生G12D、G12V等不同的位点。但是针对这些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就暂时没有什么药物了。下面我们癌度为大家解读一篇最新发布的文,看看人家的研究思路,以及相应的治疗数据能给KRAS基因突变的病友有什么参考。 KRAS基因的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的思路 一般来说靶向药治疗某个基因突变的肿瘤,应该从道理上有合理的逻辑性。我们看下面的这个图示。从信号通路的传递来看,KRAS基因位于EGFR的下游,而MEK这个基因位于KRAS基因的下游。所以为何EGFR靶向药一直用,KRAS基因在下游激活后就导致EGFR靶向药不管用了,这个与水流的疏通、阻断道理是类似的。 图1、KRAS基因信号通路 MEK基因在KRAS基因下游,如果说KRAS基因的特定位点没有靶向药,使用MEK基因的靶向药按说应该有道理。Binimetinib(比美替尼)是一种针对MEK1/2的抑制剂,可以抑制上游BRAF基因突变的癌细胞的生长。其实黑色素瘤已经在使用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联合BRAF基因抑制剂达拉非尼治疗。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使用MEK的靶向药在下游阻断,来治疗KRAS突变的癌症,这个想法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多项临床试验发现MEK靶向药对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治疗应答仅为0%到12%,疗效是不大让人满意。所以就有人探索将下游的BRAF靶向药联合起来,这个疗效数据大家自己去查询下。但是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研究是将KRAS基因的EGFR靶向药组合起来。也就是上游和下游一起来进行堵,来看看相应的治疗效果。 比美替尼联合厄洛替尼起效了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1/1B期临床试验,入组的是IV期非小细胞肺癌,着重针对的患者是携带EGFR或者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由于是比较早期的研究探索,这个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是次要评估目标。 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 经过了剂量探索,这个研究组推荐的2期临床试验的用药剂量如下:EGFR靶点的靶向药厄洛替尼每天100毫克,比美替尼每天2次每次15毫克(一周吃5天,停药2天)。从不良反应看都是常见的皮疹、痤疮、腹泻、疲劳和恶心。三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会比较低。 组合靶向药的治疗的应答率 上图是整体的治疗效果情况,43个入组的病人。17个患者携带EGFR基因突变,22人携带KRAS基因突变。在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1名患者已经确定为部分缓解(占比5%),8名患者病情稳定(占比36%),整体的疾病控制率是41%。EGFR基因突变的从未接受靶向药治疗的9个患者,8个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治疗应答率达到了89%。如果是之前接受过靶向药治疗就没有出现部分缓解,也就是如果EGFR耐药了,单独加MEK靶向药似乎不大管用,因为耐药的原因可能根本不是KRAS突变了。 讨论和启示 通过今天的文章,希望给大家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是KRAS基因突变的恶性肿瘤,通过EGFR的靶向药厄洛替尼联合MEK靶向药比美替尼可能会起效,这些药物还都能弄到,这对于一些不是KRAS基因G12C位点的很多癌症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治疗思路。使用的两种靶向药都不是直接针对KRAS基因本身的,所以是不会限制是什么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 当然如果是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是不是在靶向药治疗期间联合用MEK的靶向药,会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直接被安排用了三代靶向药的患者,或者可能算是一个可以探索的尝试吧。尤其是基因检测没有其他信号的情况下,在KRAS基因的下游尝试堵一下MEK基因,也可能会柳暗花明。

玉米
20年的研究汇总,哪些基因突变的肺癌容易转移到脑?

20年的研究汇总,哪些基因突变的肺癌容易转移到脑?

肺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每年新增200万的肺癌患者,其中180万人因肺癌而死亡。肺癌的80%-85%是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亚型。III期和转移性IV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最差,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5%和5%。 最近根据肿瘤的驱动基因而设置的靶向药、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等改善了肺癌的生存率。但是一个很让肺癌患者担心的问题是脑转移,高达60%的非小细胞肺癌会在某一个时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脑转移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哪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脑转移? 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很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之后都进行基因检测,可以说二代基因检测成为肺癌患者的标配。除去一些基因检测为阴性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肿瘤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可以靶向治疗。最近有一篇研究汇总分析了哪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出现脑转移。 这是一个汇总性的研究和分析,包含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发布的一些医学文献,可以说是涵盖了22年已经公布的研究数据。经过了筛选,研究者纳入了64篇独特的文献资料,包含2478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数据。这样的大样本数据其实足可以说明相应的问题。 首先是刚确诊的时候就发现存在脑转移的肺癌占比大概是28.6%,这个数据可不低。其中ALK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易位突变的患者占比最高。也就是说34.9%的ALK阳性肺癌确诊时存在脑转移,32.2%的RET基因阳性肺癌确诊时存在脑转移。癌度这里也提醒这两个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注意确诊时的脑部增强核磁检查。 不同驱动基因突变肺癌的脑转移每年发生率 如果确诊时没有发现脑转移,那么在患者不断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脑转移,这些存在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3,其中EGFR阳性突变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6,ALK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概率是0.17,KARS阳性突变肺癌每年脑转移发生率是0.10,ROS1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3,RET基因阳性肺癌每年脑转移发生率是0.12。 二、启示和讨论 综合来看,应该是ALK阳性和EGFR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发生率偏高,这也提醒这部分患者注意随访复查时候的脑部检查。必要的情况下在治疗期间就注意脑部的治疗,使用入脑能力比较好的靶向药,或者进行预防性脑放疗。 上面的这些数据可能与大家选的靶向药、实际治疗的方式有关系,除去EGFR、ALK之外,其他驱动基因的靶向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这个可能会影响相应的数据统计。比如KRAS基因的靶向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之前都是化疗,但即便是如此这个基因突变的患者脑转移概率还是比EGFR和ALK的低。因此脑部转移发生率确实和基因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 最后希望这个文章能给到大家启发和帮助,尤其是ALK、RET、EGFR的肺癌患者,请一定注意确诊时、每一次复查的时候对脑部检查。

玉米
屡败屡战,四种不同机制的药联用让晚期癌症患者闯过了难关

屡败屡战,四种不同机制的药联用让晚期癌症患者闯过了难关

  靶向药的出现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但是对于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免疫治疗成了唯一的希望。目前晚期肺癌的首选就是免疫治疗,根据PD-L1表达的情况考虑是否联合化疗。但由于考虑到现有的治疗模式,很多患者往往最开始只用了化疗单药,一线治疗进展之后才开始使用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被批准用于晚期鳞状细胞癌的二线治疗,不过大部分患者二线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都不是理想,如何让免疫治疗起效而且有效的时间持久成为研究的主题,为了这个理想也是出现了各种研究方向,比如肠道微生物菌群等,下面的这个案例报道的是用了四种药物组合,其中一种是肺癌疫苗HS-110(viagenpumatucel-L),患者出现了让人惊讶的治疗效果。 一、四药组合的治疗奇迹 2017年10月,一名58岁的白人男性出现了呼吸短促。这个患者不吸烟,但是成年之后一直是职业赌徒,在赌场里大量接触二手烟。这个病人被诊断为4A期鳞状细胞肺癌,基因检测EGFR、ALK、KRAS为阴性突变,PD-L1表达为阴性。 这个病人7年之前发现喉部鳞状细胞癌,接受了放疗和手术治疗。经过这次肺部肿瘤的病理学分析判断不是喉癌的复发,这属于他第二次罹患肿瘤。他最初接受了两个周期的顺铂、吉西他滨和耐昔妥珠单抗的组合治疗,最初肿瘤病灶缩小了很多,但仍然无法切除。 2018年3月,这个病人接受了顺铂、全剂量放疗和所有能相互结合的相关领域的治疗,但是2个月之后病情再次进展,出现了右侧胸腔积液、胸膜转移、淋巴结肿大。由于患者的PD-L1为阴性,医生并没有将免疫治疗作为考虑的方案。 肺癌疫苗HS-110是一种正在研究中的同种异体细胞疫苗,源自人肺腺癌细胞系,在最近的临床研究也展示了治疗潜力,所以这个患者就开始将肺癌疫苗HS-110、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雷莫卢单抗、多西他赛一起联合使用,4种药物联合使用了4个疗程之后,有顺序地逐渐减少药物种类,前面两种药物用了28个治疗周期,后面2种药物用了12个治疗周期。 患者整体的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 2020年2月,后续的PET-CT检查显示出现了新的肝脏病灶转移,这个时候患者已经重新使用多西他赛和雷莫芦单抗,在治疗的最后6个月时间里,患者因为肺炎、缺氧、疼痛而3次住院,最后一次住院期间,患者接受了支气管镜检查,从受累的支气管中取出了粘液和坏死肿瘤,患者情况逐渐好转,被转移到康复机构恢复。2021年8月,在首次诊断后3年零10个月,患者死于心律失常。 二、启示和讨论 这是首个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和癌症疫苗HS-110组合的案例报道,这个患者的治疗也很奇特,一线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但是通过四种药物组合实现了2年多时间的病情稳定,在这四种药物组合里肺癌疫苗HS-110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研究者推测可能启动了免疫T细胞识别、帮助肿瘤淋巴细胞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了PD-1的治疗效果。而添加雷莫卢单抗也可能解除了VEGF介导的免疫抑制,进而来增强PD-1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要是治疗达到了好的效果,那么上面的四种药物都是必须的,但是这里我们没办法假设患者四种药物一直用,会不会更好。也不清楚为何中间不断减少药物数量,是因为不良反应还是药物经济花费的问题?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不要拿着PD-L1表达阴性来否定免疫治疗的机会,因为没有靶向药的治疗机会,就只有免疫治疗一条途径了,需要看看怎么组合药物和各种措施,让免疫治疗起效并持久。目前来说HS-110在咱们国家还没批准,不过大家可以关注这个方面的临床试验。

玉米
阿法替尼再立功,有望联合KRAS靶向药治疗胰腺癌、肺癌、肠癌

阿法替尼再立功,有望联合KRAS靶向药治疗胰腺癌、肺癌、肠癌

如果恶性肿瘤是众病之王,那么胰腺癌就是众癌之王。胰腺导管癌(PDAC)是胰腺癌的主要亚型,占所有胰腺癌的90%,这种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仅为11%。90%的胰腺导管癌存在KRAS基因突变,但是针对KRAS基因的靶向药一直进展缓慢。 最近针对KRAS基因G12C位点出现了几款靶向药,分别是Sotorasib(AMG510)和Adagrasib(MRTX849),但是这两款靶向药只针对KRAS基因的G12位点,但是只有2%的胰腺导管癌存在KRAS基因的G12C位点突变,KRAS基因的G12D(占比40%)和G12V(占比32%)在胰腺癌里最为常见。胰腺癌患者期待新的药物治疗策略。 MRTX1133,新的KRAS基因靶向药和用药思路 既然胰腺癌多数是KRAS基因的G12D突变,所以研究者就通过筛选找到了一种药物,他们将这款药给予了个MRTX1133的代号。在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的体外试验都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在移植有胰腺导管癌的小鼠模型,MRTX1133在66名试验动物身上展现出肿瘤消退。 尽管有了新的发现,但是之前的临床数据还是让治疗前景不明朗。有研究发现,在KRAS基因G12C位点的获批靶向药中,整体的有效时间很短。如果通过EGFR靶向药联合使用,就可以逆转KRAS基因G12C的靶向药耐药。有一点让我们不好理解的是EGFR基因在KRAS基因的上游,下游的基因突变成了肿瘤的驱动基因,那么通过药物把上游阻断的意义何在呢? KRAS基因突变的信号通路 咱们一起看看上面的图示,KRAS基因在EGFR下游,BRAF基因在KRAS基因的下游,MEK基因在BRAF基因的下游。所以黑色素瘤的BRAF基因V600E突变,我们就通过使用针对BRAF基因的达拉非尼,联合针对MEK的曲美替尼一起阻断治疗,也就是在下游堵住那个发生突变的基因。之前我们曾经见过有针对KRAS基因的突变也使用这两种药物的,也就是既然KRAS基因突变了,那么就在下游两个关卡同时设堵,阻断肿瘤增殖的信号的传递。 但是如果KRAS基因突变了,使用KRAS基因的靶向药物治疗时,同时在KRAS基因的上游使用EGFR的靶向药阻断又有什么意义?还真别说,这个办法管用。 阿法替尼联合MRTX1133治疗胰腺癌的奇效 在之前有个试验揭示了可能的原因,就是如果KARS基因被抑制了,那么上游的EGFR基因就会上调,这样来驱动KRAS和其他关键基因恢复。这个像是通过上游更多的放水来补偿下游的信号被阻断。 这一项发布在《癌症研究》的文献使用KRAS基因的靶向药MRTX1133,联合抗ERBB家族的靶向药阿法替尼来治疗胰腺癌(EGFR和HER2都是ERBB家族的基因),当然目前是将人胰腺癌细胞移植到老鼠里开展的研究。 组合药物治疗让试验小鼠的胰腺肿瘤缩小 如上面的图所示,通过组合药物治疗小鼠里的肿瘤缩小的程度最大。MRTX1133和阿法替尼组合减少了活的癌细胞的数量,这种联合比KRAS基因下游不同的药物组合似乎更加有效果。 组合治疗改善试验动物的生存期 如上面的图所示,通过统计活体小鼠模型的生存时间,也可以发现MRTX1133和阿法替尼让小鼠活的更长,而单药MRTX1133和阿法替尼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的。阿法替尼和对照啥也不用的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一旦将MRTX1133和阿法替尼联合起来,效果就明显了。这两个药物的协同作用非常明显,预期也会很快开展人体的临床试验。 讨论和启示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首先是那些正在使用KRAS基因靶向药的患者(不管是肺癌还是肠癌),其实可以考虑将阿法替尼联合起来,以延缓或逆转靶向药的耐药问题。相比EGFR的蛋白大分子药物需要静脉输注,阿法替尼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而且考虑可以适度减低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对胰腺癌病友来说,如果说之前我们不推荐大家做基因检测,现在这篇文章至少改变了我们的一些观念,我们建议大家做个小基因套餐,先把KRAS基因是什么位点搞清楚,然后去找KRAS基因的靶向药,不管有没有批准的药物大家先去尽量找找,通过和阿法替尼组合来作为一个治疗的选择。当然这个决定只能自己下,因为这种组合治疗在国外还没开展人体的临床试验,所以医生是不会给您这么开处方的,当然他们手里也没有MRTX1133。目前胰腺癌患者的办法就是化疗、再化疗,然后…… 很多时候,癌度深刻理解肿瘤病人和家属,很多时候患者等不到药物完整获批纳入医保,他们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如需参考更详细信息大家可以搜索下载本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Kevin Christian Montecillo. Gulay et al, Dual inhibition of KRASG12D and pan-ERBB is synergistic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ancer Research (2023).

玉米
癌症手术3年后复发概率差别30%,术后4周血液给出了答案

癌症手术3年后复发概率差别30%,术后4周血液给出了答案

  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有一些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确诊的时候处于I期至IIIA期,这部分肺癌病人占比25%-30%,对于这部分肺癌病人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尽管肺癌手术之后可以进行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确保肺癌不再复发。为了比较明确地了解肺癌手术之后会不会复发,目前也有相关的基因检测产品MRD,一般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检测。这个检测产品的价格是比较贵的,我们今天通过最新的一篇文献给大家讲述一下术后MRD检测的相关知识。 MRD基因检测的原理和方式 我们在准备花钱购买这项产品服务的时候需要先了解其中的原理,MRD检测的原理就是通过液体活检来分析术后患者血液里是否还有基因突变。一般往往需要在手术之前采集血液、手术后一段时间采集血液,连同手术的肿瘤组织都进行基因测序,通过将不同时间的基因突变信息对比,来辨别是否手术之后会复发。举例来说,如果手术之前患者的血液里检测到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EGFR,手术的组织样本基因检测确定了EGFR是肺癌的驱动基因突变,手术之后一段时间的血液里再次能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患者血液里还有残留的癌病灶,所以后面患者将会出现复发,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MRD的检测我们会使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为了最大化挖掘基因突变相关信息,测序深度往往达到了10万乘。将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全部都覆盖,所以这种检测服务也往往是比较贵的,都在3万元左右。下面我们给大家解读的文献则是用数字PCR完成的液体活检,数字PCR的检测成本很低而且灵敏度更高,但是缺点是只能检测有限的基因和突变位点。 捕获肿瘤复发的相关信号,大炮打蚊子 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一共分析了278名经过了根治性手术的肺癌病人,这些病人都属于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从I期到IIIA期都有。这些病人可能是通过病理性穿刺确定的EGFR基因突变。 研究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随研究,从手术之前、治愈性手术之后4周开始进行持续的血液基因检测,主要研究循环肿瘤DNA(ctDNA)阳性状态与复发的情况。 局限性肺癌患者手术后的 ctDNA 监测 在278名患者中,有67名患者在手术之前能通过数字PCR检测到血液里的EGFR基因突变(占比24%)。我们仔细看上面的图示:其中1A期是23%、1B期是18%、IIA期是18%,IIB期是50%,IIIA期是42%。这些患者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因为血液里手术之前有那么大的病灶都测不出来基因突变,手术之后测出来的概率往往是很低的。这也是华大基因咨询师介绍IIB期肺癌患者进行MRD检测,可能不是很容易构建成功,患者也往往没必要花费这个钱做这个服务。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76%的患者在手术之后4周血液里就检测不到ctDNA了,当然还有24%的患者手术后4周还能检测到血液里的EGFR基因,这是铁定的还有微小病灶残留,也就是说手术失败。 三组病人的无病生存期情况 如果将上面的病人分为三组,考核无病生存期,则相应的治疗数据如下。 A组有211名患者,手术之前的血液里肿瘤相关基因(ctDNA)检测为阴性,3年无病生存率为84%; B组有51名患者,手术之前ctDNA检测为阳性,手术后四周的ctDNA检测为阴性,3年无病生存率是78%; C组包含16名患者,这些患者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血液检测都能发现致病的EGFR基因突变,3年无病生存率是50%; 持续血液活检发现肺癌术后复发的情况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手术之后一次或两次血液基因检测阴性不代表高枕无忧,比如上面的图,黑色方框代表血液里有EGFR基因突变,白色方框代表没有,橙色三角代表复发。有的患者血液里一直是检测阴性但是也会复发,有患者前面几次血液检测阴性后面则是检测阳性。 讨论和启示 相信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MRD的相关检测有了一定的认识。咱们可能花费了几万块钱来做风险的监控,但这并不代表咱们就一定能高枕无忧,也是需要参考肿瘤标志物和病人体感等来做相关预防。要知道数字PCR检测的灵敏度是比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要高很多,所以大家如果花费几万块钱购买了MRD检测,获得了阴性的结果,万一后面复发也不能完全否认这项技术。 当然我们更希望基因检测公司能推出基于数字PCR的MRD检测服务,这样我们可以将术后的血液检测次数增加,把检测费用大幅度降低,让更多的患者能承担的起,对于已经明确是EGFR或ALK的肺癌患者,使用包含几百个基因检测套餐的二代测序做MRD,完全像是用大炮打蚊子。 不过站在基因检测公司的角度,如果作不出高大上的产品,也卖不上去价。如果大家有希望做MRD检测的朋友,可以关注癌度参加相应的团购活动。为真正需要和值得做MRD的患者提供针对性建议,尽量帮大家节省开支,如无必要则不花费这个高达数万的术后复发监控费用。   参考文献: Jung H-A, et al.,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From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Curative Resected Stage I-IIIA EGFR Mutant-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3);

玉米
肺癌患者不戒烟,免疫治疗更高效?这个错误的「吸烟悖论」,早该停止了!

肺癌患者不戒烟,免疫治疗更高效?这个错误的「吸烟悖论」,早该停止了!

吸烟有害健康,增加癌症风险,这是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对癌症患者来说,在已经确诊癌症之后再戒烟,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还是已经错失良机,没有用了? 特别是在免疫治疗的时代,确实存在吸烟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好的现象。肺癌患者戒烟到底有益处吗? 有,而且不小。根据哈佛医学院的最新研究,已戒烟的肺癌患者,死亡风险要比从不吸烟的患者高26%,而仍吸烟的肺癌患者比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高68%[1]。在确诊前的戒烟时间每翻一倍,平均死亡风险就能降低4%。 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吸烟悖论”——吸烟会增加肺癌风险,但吸烟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较好。究其原因在于烟草作为一个致突变物,在导致癌症的同时,也会让肿瘤的突变负荷增高,产生更多的新抗原,利于免疫治疗。 基于“吸烟悖论”,有些人甚至想在确诊肺癌后开始吸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那在肺癌确诊后究竟是戒烟好还是吸烟好?研究人员对1992~2022年间,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 研究共纳入5594名患者,平均年龄65.6岁,男性占53.4%。其中,795名(14.2%)从不吸烟,3308名(59.1%)曾吸烟但已戒烟,1491名(26.7%)仍在吸烟。 可能因为更加注重肺癌筛查,曾吸烟者(68.9%)和现吸烟者(63.6%)中I~IIIA期患者多于不吸烟者(55.8%)。另外,不吸烟者中腺癌更多,而曾吸烟者和现吸烟者中鳞癌更多。 但即使发现的更早,曾吸烟者和现吸烟者的生存期还是不如不吸烟者: 研究中,不吸烟者在诊断后中位存活了58.9个月;曾吸烟者中位生存期51.2个月,死亡风险比不吸烟者高了26%;而现吸烟者中位生存期更短,只有34.0个月,死亡风险比不吸烟者高68%。 总生存期:不吸烟者>曾吸烟者>现吸烟者 进一步分析显示,累计吸烟量每翻一倍,与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7%相关。而吸烟者在诊断前的戒烟时间每翻一倍,则与死亡风险降低4%相关。 所以说肺癌的“吸烟悖论”,只能说是病魔玩了个先涨价再促销的把戏,绝不是什么治疗肺癌的灵丹妙药。各位肺癌患者还是要尽早戒烟。 参考文献: [1]. Wang X, Romero-Gutierrez C W, Kothari J, et al. Prediagnosis Smoking Cessat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AMA Network Open, 2023, 6(5): e2311966-e2311966.  

小D
这样用抗癌药,多20%的肺癌患者能2年内无进展,何不用之?

这样用抗癌药,多20%的肺癌患者能2年内无进展,何不用之?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旨在了解早期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调研结果令人意外,发现存在各种治疗方式。其中包括使用直接靶向药进行新辅助治疗以降低分期,或者在手术后使用PD-1抑制剂进行辅助治疗等。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治疗理念,即在手术前使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来处理尚存肿瘤病灶的情况,却鲜为人知并且鲜有患者使用。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最近刊登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报道。该报道研究了在肺癌手术之前使用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效果,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该治疗方案相比,患者出现2年内无进展的概率增加了约20%。 了解肺癌的新辅助治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辅助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新辅助治疗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有所不同。新辅助治疗指的是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来减小肿瘤的大小或控制其生长。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在手术前减轻肿瘤的负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肿瘤治疗中,新辅助治疗通常适用于可切除的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和食管癌等。新辅助治疗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放疗或免疫疗法等。其目标是在手术前减小肿瘤的大小,控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转移的风险。这样做有助于更容易切除肿瘤,同时减少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因此,提高新辅助治疗的应答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的风险成为近期研究的焦点之一。 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背景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成为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这些免疫治疗药物的潜在益处在肺癌早期阶段首次在PACIFIC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该研究表明,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三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使用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可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此外,其他几个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也显示,单独应用PD-1和PD-L1抑制剂,或与化疗联合使用,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都具有益处。 一项名为CheckMate 816的三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治疗方案的益处。该研究比较了新辅助治疗中使用PD-1抑制剂纳武单抗(O药)联合化疗与单独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并发现前者改善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即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进展的时间)。此外,还进行了一项名为KEYNOTE-671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招募的是可手术的二期或三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比较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与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进行手术的效果,以评估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以下是该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 K药用于早期肺癌新辅助治疗,2年无事件生存率提升20% 一项随机、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对可切除的II期、IIIA期或IIIB期(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入组患者以1比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接受每3周一次的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200mg)或安慰剂,然后进行4个周期的基于顺铂的化疗,随后进行一次手术,手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用药分别是帕博利珠单抗(200mg)或安慰剂,辅助治疗最多进行13个周期的治疗。 该临床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无事件生存期,该指标不仅包括复发和死亡情况,还包括局部进展导致手术困难或不可切除的情况。此外,还评估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主要病理反应和安全性等方面。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早期肺癌改善无事件生存期 根据刚刚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组的24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62.4%,而安慰剂组为40.6%,两组之间相差约20%。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估计24个月总生存率为80.9%,而安慰剂组为77.6%。帕博利珠单抗组中有30.2%的参与者和安慰剂组中有11.0%的参与者出现主要病理反应(手术后可见的存活癌细胞不足10%),病理完全缓解率(手术后没有可见活的癌细胞)分别为18.1%和4.0%。 PD-1与化疗用于早期肺癌改善总生存期 另外,在所有治疗阶段,帕博利珠单抗组的44.9%的参与者和安慰剂组的37.3%的参与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有1.0%和0.8%的参与者发生了5级事件。 启示和讨论 在早期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之前使用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并在手术后继续辅助治疗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后获益。因此,建议早期肺癌患者在决定手术前先与主治医生讨论这种治疗方式,而不要着急进行手术,因为手术容易,但我们无法确定是否还有残留的癌细胞,以及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前使用PD-1抑制剂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此外,希望PD-1抑制剂在手术前、手术后的治疗能够纳入医保范围,或者有药企推出慈善赠药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治疗。因为即使药物的治疗效果再好,如果没有人能够负担得起,那么就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H. Wakelee, et al, Perioperative Pembrolizumab for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玉米
不可手术ALK阳性肺癌,经过免疫、手术和靶向治疗后3年无复发

不可手术ALK阳性肺癌,经过免疫、手术和靶向治疗后3年无复发

2020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约为220万例,其中大约有180万人因肺癌而丧生。非小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总数的80%,其中30%的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肺癌阶段。对于被诊断为IIIA期肺癌的患者来说,虽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后续的复发风险较高,只有55%的患者能够活过2年,36%的患者能够活过5年。 如何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复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病理完全缓解的比例非常低,大多数患者不得不冒险接受手术,并开始了后续的不安和担忧。 ALK阳性肺癌的新辅助治疗研究 新辅助治疗,也被称为诱导治疗,指的是在手术之前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段,在短期内降低肿瘤的负荷,减轻肿瘤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并提高手术的完整切除率。 为什么会有新辅助治疗的概念呢?因为目前的手术治疗后没有人敢保证不会出现复发,即便是1A期肺癌,也有20%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ALK基因融合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比例约为3%到5%。对于早期肺癌中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的患者,关于在新辅助治疗中应用ALK靶向药物降低病情进展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而且令人担忧的是,ALK阳性晚期肺癌对免疫治疗效果不佳。那么,对于ALK阳性肺癌早期患者,在手术前能否应用免疫治疗以降低肿瘤分期后的复发风险呢?下面的案例故事将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让ALK阳性肺癌患者受益的三种治疗方法 让我们以2019年8月的一个案例为例,一个50岁男性因咳嗽、胸闷和咯血就医后被确诊为肺癌,临床分期为IIIB期肺腺癌,这个阶段通常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多学科团队的讨论,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并进行了第二代基因测序,因为发现了纵膈区域淋巴结转移、咯血和肿瘤过大等情况。 手术之前的病理检查结果 第一步,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理学检查:经过培美曲塞、卡铂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一个周期后,患者的咯血、咳嗽和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由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第二个治疗周期中减少了卡铂的剂量,并将帕博利珠单抗降低为100毫克。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后,PET-CT显示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代谢活性降低,肿瘤病灶缩小了37%,达到了临床部分缓解。 新辅助治疗前后的放射学评估 第二步,新辅助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估:2019年11月6日,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右下肺叶切除手术、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切除术以及胸膜粘连松解术。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病灶和淋巴结中没有发现活跃的癌细胞,而是存在大量的肉芽肿和坏死组织。手术清除的淋巴结未见转移癌,术后病理分期为T0N0M0,即完全病理缓解。 第三步,手术后的病理检查:在手术前的第一个治疗周期中,免疫组化显示为ALK阳性突变,并高表达PD-L1(TPS评分为60%)。后来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证实了ALK基因融合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 手术之后的病理检查 手术后,患者接受了克唑替尼靶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持续用药3个月,每天两次,每次剂量为250毫克。截至2022年9月的随访显示,患者没有疾病进展或复发,无病生存已经达到了3年,并且没有发生三级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 通过以上治疗方案,这位ALK阳性肺癌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在ALK阳性肺癌患者中利用新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启示和讨论 这个病例确实非常励志,展示了对于IIIB期的ALK阳性肺癌患者,通过免疫和化疗新辅助治疗的降期效果,以及手术后辅助治疗克唑替尼的积极作用。这个案例中的治疗理念对于其他ALK阳性肺癌患者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包括用药剂量、用药逻辑和手术方式等方面。 如果您对更详细的信息感兴趣,我建议您下载本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以获取更全面的肿瘤诊疗知识。同时,您也可以关注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诊疗的信息。 希望这个病例能够给其他患者带来希望和启示,让更多人了解和应用这些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的机会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Qi Song, et al.,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plus chemotherapy and 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in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2023).

玉米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