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AFP

AFP

AFP与PIVKA-II联合指标或可有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及耐药

AFP与PIVKA-II联合指标或可有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及耐药

HCC 起病隐匿,约80% 的HCC 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尽管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被批准作为晚期HCC 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这些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近年来,ICIs出现改变了晚期HCC 全身治疗的格局,单药ORR仅为20%以下,联合治疗A+T也只有27.3%,目前仍不能识别哪些患者对PD-1治疗有效。 AFP和PIVKA-II(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2诱导蛋白,又称异常凝血酶原)是HCC常见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既往有研究证实其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同时,在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研究中证实,虽然AFP与PIVKA-II的血清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两者均能反映HCC患者的肿瘤负荷,AFP 和 PIVKA-II 在 TACE 治疗3 个月后降低 > 50% 的患者比未接受 TACE 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然而,AFP 和 PIVKA-II 在PD-1治疗的患者的预测作用上不清楚,所以临床专家不能及时发现PD-1治疗耐药患者,并做换药方案调整。 近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们对此进行探索并评估AFP 和 PIVKA-II的早期降低对接受抗 PD-1 治疗 HCC 患者的预测作用。主要终点为 ORR、PFS、OS,数据发表在BMC Cancer。 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至少接接受过一种抗PD-1治疗的619名HCC患者。研究排除了抗PD-1治疗前无基线影像学记录的患者、抗PD-1治疗前无基线AFP 或PIVKA-II 的患者、 抗PD-1治疗后无随访影像学或肿瘤标志物记录、基线AFP 或PIVKA-II 水平没有升高的患者和服用抗凝剂的患者,最终研究确定纳入患者235名。 研究结果 (1)患者随访:患者首次给予抗PD-1 治疗的前 7 天内需测量 AFP 和 PIVKA-II 的血清水平。为了评估免疫治疗后AFP 和PIVKA-II 水平的变化,研究在抗PD-1 治疗 6 ± 1 w 后进一步收集AFP 和PIVKA-II 数据。 在治疗期间,患者每6-8 w […]

玉米
腹部不适考虑肝脏疾病,体检加个甲胎蛋白检测

腹部不适考虑肝脏疾病,体检加个甲胎蛋白检测

“肝脏疾病容易跟胃癌、胃病、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混淆。”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邵国良在11月17日至20日举办的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期间,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建议,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检查血甲胎蛋白(AFP)、肝脏B超以及时发现早期肝癌。   本届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聚焦肿瘤整合医疗、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前沿观点。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邵国良   在我国,肝癌发现时大多是晚期了,邵国良认为,其首要原因在于80%以上的肝癌患者其实都有乙肝病史。肝癌和乙肝、丙肝等引起的肝硬化有关,如果不及时控制、定期体检,最终很大概率会发展为肝癌。   “此外,患有乙肝的部分人群往往会存在一些传播乙肝的社会活动,比如群居、输血等,这些人的卫生习惯通常不太好,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缺乏,也没有进行随访和体检,发现的时候往往比较晚。”他说。   邵国良还表示,肝脏疾病早起通常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不舒服的时候到医院检查,已经是中晚期了。“假如有了腹部不适、胃口差、隐痛,也会以为自己得了胆囊炎或胃炎,而没有引起重视。”他谈到。   对此邵国良建议,日常体检需要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卵巢癌等疾病的肿瘤指标,可以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伴有甲胎蛋白升高,另外就是做超声检查,因为有20%的肝癌是没有甲胎蛋白增高的,比较容易忽视。   邵国良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很多医学行为的方式,特别是在肿瘤筛查中。“我们建立了登记平台、招募平台、数字化影像平台以及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实现了省、市、县、区的4级联动,在统一平台上实现数字登记,大大提高筛查的效率,特别是节省了很多人力成本。”   此外,培训了大批基层医护和筛查人员,包括疾控中心以及社区的服务人员,通过AI培训整合在一起,进行智能化的肿瘤筛查。通过大规模的筛查发现早期病人并进行早期干预,在提升患者预后的同时,节省医疗费用。   责编:毛圆圆 校对:呼梦瑶

玉米
最全肿瘤标志物大解读,不同指标升高,预示不同瘤型!

最全肿瘤标志物大解读,不同指标升高,预示不同瘤型!

1.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呀?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听起来就很厉害,能标记肿瘤细胞的肯定不一般! 学术上通常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异常产生/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等等。 通俗一点来说,就像是肿瘤细胞在你的身体里和你打仗,无论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总要留下点“战争的痕迹”,以此来彰显它的存在。正是它的“虚荣心”出卖了它的行踪,留下了“肿瘤标记物”。 2. 那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我得了癌症? 我就知道这时候患者朋友们就该问了: 那我体检查出来肿瘤标志物稍微高了一点,是不是就代表我得了癌症啊?! 不是的!大幅的升高才会才会有临床意义。 没有肿瘤的人,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升高。特别当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时,可能是体内存在一些非肿瘤性的其他疾病。比如: ◆ 月经期、妊娠早期血清 CA125 可增高; ◆ 妊娠期 CEA 可轻度升高,AFP 明显升高; ◆ 肝肾功能异常、胆道梗阻和炎症感染等均可造成肿瘤标志物,如 CEA、- CYFRA 21-1、SCC、ProGRP 等浓度增高; ◆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CA125 可升高; ◆ 胆汁淤积能导致血清 CA19-9 浓度增高。 肿瘤标志物升得越高,恶性可能就越大么? 肿瘤标志物升高几倍、十多倍、几十倍,当然比只升高一点点、升高一倍更有意义,但也并非绝对。比如,有些 慢性肝炎 AFP可高达1000ug/L以上(正常<30ug/L),但增强磁共振没有发现肝脏肿块,而且AFP随着肝功能好转而下降,就可以排除肝癌。 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主要通过临床影像检查,要找到肿瘤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确诊!) 3. 肿瘤标志物正常能排除癌吗? 既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代表我得了癌症,那反过来,我肿瘤标志物正常能不能说明我没有癌症呢? 实际上即便是得了肿瘤,也并不能保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00%是高的。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关肿瘤。 比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仅为79%~90%,10%~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指标正常或只有轻度升高。 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初期,很难被检测到,只有当肿瘤细胞分泌出来蛋白分子,我们才能在血液里检测到,这个“时间差”可能有三四个月。 此外,有些癌型不分泌蛋白分子,就更难被“捕捉”了。 那按你这么说,我为什么还要查肿瘤标志物? 实际上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更重要。 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趋势更有价值,一般1~2个月复查一次该肿瘤标志物,并有必要做其它关联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果肿瘤标志物逐步增高或持续增高,或出现其它肿瘤标志物也增高,有必要在3个月后,再行影像学或胃肠镜检查,或更精密检查,因为小的肿瘤当时不一定发现,经过3个月长大后,就有可能被发现了。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肿瘤。 如果多次复查,结果大致保持稳定,没有一次比一次升高,允许小幅度上下波动,或肿瘤标志物逐步下降,那通常表示它不是癌症引起的,也就是说你这个指标跟癌症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放心了。 4. 不同细胞来源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大有不同 由于不同脏器的细胞来源和属性不同,所形成的的肿瘤标志物也是不尽相同的。 就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有属于自己的荣誉感一样,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当然也有自己“专属个性”。 因此,当健康人群出现某一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时,我们可以寻找到相应的“患病脏器”;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一异常指标升高时,也能提示有“转移”或“新发癌症”类型的存在。 而即使同一脏器,肿瘤起源细胞也可大不相同。比如肺癌,可以包含起源于腺泡细胞肺肺腺癌,伴随CEA指标的升高;也可以起源于支气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肺鳞癌,伴随SCC指标的升高;也可以起源于于支气管粘膜上或腺上皮的嗜银细胞的小细胞肺癌,伴随NSE指标的升高。 不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还有助于我们“病理类型”的诊断。 当一位肺腺癌的患者在长期靶向治疗后,出现了NSE和Cyfry21指标的升高,提示可能出现“小细胞肺癌”的类型转化。而混合型肿瘤患者,往往同时兼具不同肿标的同时升高。因此,学会解读肿瘤标志物,对我们的肿瘤治疗非常有实用价值。 […]

玉米
一文盘点:免疫联合当道,决定免疫治疗前,你需要了解的重要预测指标

一文盘点:免疫联合当道,决定免疫治疗前,你需要了解的重要预测指标

随着肝癌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方案已获批。近几年,免疫治疗的进展可谓是如破竹之势,越来越多的适应症逐渐被获批,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已成肝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虽然收效者众多,但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如何能预测免疫疗效不仅是患者的迫切需求,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那么肝癌领域现在比较热门的疗效预测指标都有哪些呢?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肝细胞癌治疗中广泛使用的血清生物标志物。2019年5月10日,肝癌晚期靶向药雷莫西尤单抗获批用于甲胎蛋白(AFP)≥400ng/ml且之前已接受过索拉非尼(多吉美)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这也使得AFP成为指导肝细胞癌治疗决策的首个生物标志物。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在治疗开始的前4周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下降与免疫治疗的更高疗效相关。早期AFP应答者与无应答者相比,显示出明显更高的ORR (73% vs 14%, p <0.001)和DCR (80% vs 46%, p = 0.033);与早期AFP无反应者相比,早期AFP反应者也显示出显著更长的OS(28.0 vs 11.2个月,p=0.048)和PFS (15.2 vs 2.7个月,p=0.002)。 2、PD-L1表达 PD-L1在肿瘤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表面广泛表达。据报道,PD-L1在HCC中的表达普遍较低(约占肿瘤细胞的10%),并且与复发和更短的OS相关。 在CheckMate 459 III期临床试验中,尽管纳武利尤单抗并未引起OS的显著改善,但PD-L1阳性肿瘤患者对纳武利尤单抗的反应优于索拉非尼:纳武利尤单抗组中,PD-L1≥1%者的ORR为28%,PD-L1<1%者为12%;索拉非尼组的ORR分别为9%和7%。但是,并没有在更多的研究中发现这一规律,这意味着PD-L1在区分潜在有效和无效患者时缺乏准确性,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标志物。但在使用抗PD-1/PD-L1治疗时,其在患者识别与筛选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PD-L1的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标准化和可重复性的预测价值。 3、肿瘤突变负荷(TMB)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是肿瘤组织每兆碱基中突变的数目。从机理上来说,患者TMB突变总负荷大,产生的新抗原多,肿瘤会被大量肿瘤特异性T细胞攻击,抗PD-1治疗可以使肿瘤T细胞反应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因此更高突变负荷肿瘤对抗PD-1更敏感。 在多项研究中也发现,针对泌尿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多个瘤种的预测中,位于前10%肿瘤突变负荷的患者疗效最佳。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TMB就因为被认可用来预测O药的疗效而写进的多个治疗指南。 II期KEYNOTE-158研究前瞻性地探讨了高组织TMB(tTMB-high)与10个肿瘤类型特异性队列的结果的关联,研究评估了抗PD-1单克隆抗体帕博利珠单抗在特定的既往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高组织肿瘤突变负荷(tTMB)状态的患者可能对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有更好的治疗反应。tTMB可以作为派姆单抗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2020年6月16日,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tTMB-H(组织TMB≥10个突变/Mb),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且没有令人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的成人和儿童实体瘤患者。 然而,TMB的检测非常复杂,包含多种检测模型。对TMB主要是全外显子测序(WES)和全面基因组测序分析(CGP)这两种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唯一获批的对TMB进行检测的平台是FoundationOne® CDx,该检测平台的结果呈现出与WES的高度一致性,并得到了临床试验数据的验证。 4、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也是明星biomarker之一,微卫星序列(Microsatellite,MS)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约占5%,是基因重组和变异的来源。MSI-H是结肠癌为主的实体瘤中特异的一类基因不稳定现象,患者表现出基因的错误增多,突变负荷也就增大,继而产生的巨大新发异型抗原就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分关注而提升免疫疗效。具有此类基因突变的患者很适合使用免疫治疗。且此适应症已获得FDA批准。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主要功能是在细胞DNA损伤修复时,对DNA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进行纠正,从而保证基因组稳定性。当发生MMR缺陷(dMMR)时,DNA复制纠错能力降低,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易发突变,癌症发生风险增加。dMMR在大肠癌、胃癌以及消化系统肿瘤中显示出上佳的预测作用,特别是在肠癌中,目前dMMR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已获得了明确的结论。 5、伴随病毒感染 肿瘤发生机制因患者病毒感染情况不同而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免疫反应和不同的治疗效果。在一项荟萃分析中,对所有意向治疗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病毒感染的患者,与其他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安慰剂或标准护理)相比,ICI治疗后的OS明显延长 (HR 0.69, 95% CI 0.60–0.79)。对于无病毒感染的患者,ICI治疗仍能改善生存,但改善程度较小(HR 0.84, 95% CI 0.77-0.91)。 在Keynote-240研究中,HC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亚组分析显示,免疫治疗仅对HBV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安慰剂,而对HCV感染或未感染人群均无显著影响。IMBrave-150试验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HCC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比索拉非尼更有效。虽然HBV和HCV感染组患者可从治疗中受益,但未感染组没有受益。 6、伴随其他基因突变 POLE为DNA聚合酶ε的催化亚基,对DNA复制和校正具有重要作用。POLE突变将引起校正功能缺失,细胞内错误突变大量累积,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实体瘤中(肠癌、子宫内膜癌、肺癌等)存在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非常适合免疫治疗。且该基因与MSI-H独立。 PRKDC是基因损伤修复系统中的成员,属于DNA双链修复(DSB)中的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路(NHEJ),编码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中的催化亚基(DNA-PKcs)。可以说PRKDC编码的DNA-PKcs蛋白是NHEJ通路中的关键成员。 科学家对PRKDC突变与TMB和MSI、CTL、NK细胞和炎症特征基因以及ICI治疗响应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RKDC突变与两个大型独立队列中的TMB-H显著相关,类似于POLE / […]

半夏
肝癌免疫治疗迎来全新预测指标:除了AFP,这个指标也很重要!

肝癌免疫治疗迎来全新预测指标:除了AFP,这个指标也很重要!

中国是一个肝癌大国,不过近些年来肝癌的新疗法诞生了不少,尤其是免疫+抗血管的治疗组合,像K药+仑伐替尼的“王炸”组合、T药+贝伐单抗的TA组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的双艾组合,都在肝癌中获得了不错的疗效。   不过再好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个体差异,哪些患者使用这些治疗组合效果更好?或许,看CRP和AFP这两个指标就够了。 近日,日本48家医院联合研究发现,根据CRP和AFP计算得出的CRAFITY评分可以很好地预测肝癌患者接受TA组合治疗的效果[1]。 评分为0、1和2分的患者,在TA组合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11.8个月、6.5个月和3.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是未达到、14.3个月和11.6个月。而且,评分为0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较少。 CRAFITY评分的标准十分简单: 0分:AFP<100ng/mL且CRP<1mg/dL; 1分:AFP<100ng/mL,CRP≥1mg/dL,或AFP大于等于100ng/mL,CRP<1mg/dL; 2分:AFP≥100ng/mL且CRP≥1mg/dL。   这里面,AFP中文名甲胎蛋白,是肝癌的一种特征性标志物,与肝癌的复发和进展相关。CRP全称C反应蛋白,代表了体内的炎症,是肿瘤进展的一个标志。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日本297名接受TA组合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这些患者中位年龄73岁,81.8%为男性。他们在肝癌前患慢性肝病的原因包括丙肝(33%)、乙肝(16.8%)、酒精(18.2%)和非酒精性脂肪肝(20.2%)。   按照CRAFITY评分规则,这些患者中: ● 评分为0的有119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生存率81.1%; ● 评分为1的有110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4.3个月,1年生存率63.5%; ● 评分为2的有110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1.6个月,1年生存率33.2%。 评分为0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 安全性上,研究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蛋白尿、食欲下降、高血压和肝损伤,其中疲劳、蛋白尿、发热、食欲下降和3级及以上肝损伤的发生率与CRAFITY评分也有显著关系,评分为0的患者中发生的更少。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此次研究只是一个回顾性分析,纳入人数较少,观察期也很短,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CRAFITY评分对TA组合,乃至“王炸”组合等其它免疫+抗血管疗法治疗肝癌效果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 Hatanaka T, Kakizaki S, Hiraoka A,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alpha-fetoprotein in immunotherapy scor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 […]

小D
解读肿瘤标志物:你不可不知的四大误区

解读肿瘤标志物:你不可不知的四大误区

 “确诊时,APF达到了2000多,这有什么意义吗?”   “治疗了这么久,肿瘤标志物不降反升,是不是治疗效果不好?”…… 围绕着肿瘤标志物,癌友常常产生诸多疑惑,作为抗癌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肿瘤标志物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行使着哪些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可能是癌友在抗癌战役中接触到最多的辅助诊断指标了。 不同于血常规、血生化等反应身体状态的血液指标,肿瘤标志物往往带给大家一种“直接反应病情变化”的错觉。 肿瘤标志物有什么用? 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癌症筛查的项目之一,但大部分肿瘤标志物参考价值有限。 感染、炎症、妊娠等情况都可能造成肿瘤标志物的上升,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可能造成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肿瘤标志物对于疗效判断、预后评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辅助诊断的效用更为明显。肿瘤标志物单次的小幅波动没有太大临床意义,我们更需关注一段时间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单纯以肿瘤标志物来监测病情是非常不稳妥的,一定要加上其他检查手段(如影像检查这个金标准),共同判断病情的治疗效果。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 单纯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确诊癌症,升高只是提示我们身体里存在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因素,除了癌症之外,还有这些因素: 良性疾病:一些部位的炎症、肠道息肉、炎性增生,皮肤疾病如银屑病、胆汁淤积、肝肾功能不良等。 怀孕或者不良生活习惯:肿瘤指标在怀孕妇女中也低度升高,研究还发现长期吸烟人群CEA水平较不吸烟者高。 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也可以引起某些肿瘤指标的升高; 那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尽快排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治疗无效? 单次的肿瘤标志物的升降并不能准确反映治疗效果。如化疗、放疗或手术后立即测定肿瘤标志物浓度,可能会有短暂的升高,这是由于肿瘤坏死所致。 癌症治疗的疗效评估需要结合影像检查评估,而不是单独看肿瘤标志物升高。   肿瘤标志物升高=肿瘤进展? 首先我们应该来了解一下肿瘤进展的定义,肿瘤进展是肿瘤大小增加25%左右或出现新的肿瘤。 从该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肿瘤的进展与否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改变。 所以即使肿瘤标志物升高,我们也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判断肿瘤是否进展。   同为肿瘤标志物,意义却大有不同   不同来源的肿瘤标志物,其标志意义也不同。如: 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期由卵黄囊和肝脏产生。   主要见于肝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等,此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也会出现AFP的升高。   癌胚抗原(CEA):主要存在于直肠、结肠癌组织和胚胎肠黏膜上。   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也可见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肺气肿、直肠息肉、结肠炎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   糖类抗原125(CA125):是由体腔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抗原,其含量高低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分期呈高度相关性。   CA125升高也可见于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胰腺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其他非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   糖类抗原19-9(CA19-9):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CA19-9主要见于胰腺癌、胆囊癌、胃肠道肿瘤等。   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比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精液特异性蛋白。目前PSA 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标记物之一。   血清PSA升高也可发生于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别急!一图带你知所有。 注意事项 肿瘤标志物只能辅助诊断癌症和评估治疗效果,不能作为决定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的唯一指标,需要结合影像学进行判断。 […]

半夏
肿瘤标志物升到多高算高?高了怎么办?

肿瘤标志物升到多高算高?高了怎么办?

升到多高算高?

小D
最全肿瘤标志物解读

最全肿瘤标志物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大部分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而早发现是解决癌症防与治的关键中的关键。

小D
肿瘤标志物升高是癌症吗?为啥癌友也得查?

肿瘤标志物升高是癌症吗?为啥癌友也得查?

一文读懂,专业解读!

小D
抽一管血,掀起肿瘤的“盖头”来

抽一管血,掀起肿瘤的“盖头”来

目前临床上测定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像“天书”一般。这里,对其抽丝剥茧,作一些简扼说明。

小D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 逐项解析, 辅助判断病情的最佳帮手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 逐项解析, 辅助判断病情的最佳帮手

天天有人问肿标的事,让你一次看个够

小D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关于肿瘤标志物,咚咚已经科普过多次了,今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核心就是一句话:肿瘤标志物仅供参考,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无数病友拿到化验单的时候,依然是不知所措。今天,我们把最常见的十大肿瘤标志物都做一个简明扼要的科普。   最广谱的肿标:CEA(癌胚抗原)   如果要给肿瘤标志物做一个排名,CEA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因为实在是太常用了:肺癌、乳腺癌、各种肠道肿瘤、甲状腺髓样癌……几乎每个肿瘤患者,如果要测肿瘤标志物,医生都会开上CEA。 大约70%的直肠癌、55%的胰腺癌、50%的胃癌、45%的肺癌、40%的乳腺癌、40%的尿道癌、25%的卵巢癌、以及胆管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都可出现CEA升高。 但是,也有不少正常组织也会分泌少量的CEA,比如:支气管、唾液腺、小肠、胆管、胰管、尿道、前列腺等。 因此,CEA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肿瘤复发或者肿瘤耐药,因为: 1:吸烟人群CEA也会稍微升高。 2:一些良性疾病,CEA也会升高,比如胰腺炎、卵巢或阑尾的黏液囊腺瘤、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憩室炎、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糖尿病等各种急慢性炎症状态。不过,这些良性疾病,CEA一般只是轻到中度升高,一般都小于20μg/L——如果某人体检发现CEA高的实在是离谱,几百、上千的高,那还是要警惕肿瘤,尤其要筛查肺癌、消化道肿瘤。   最牛逼的肿标:AFP(甲胎蛋白)   CEA排在第一位,毫无争议。那么,我们为何把AFP排在第二位呢? 因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唯一一个可以仅仅根据典型的病史、AFP升高达到一定幅度、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就确诊的肿瘤。其他所有肿瘤,必须取得病理诊断,才可以认定为是癌症——AFP都被国内外专家及各大诊治指南认可,参与癌症的诊断,这牛逼不得不服。 AFP升高,不仅仅见于肝癌。性腺来源的肿瘤,如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内胚窦瘤、胚胎细胞癌和多胚瘤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和一些未成熟畸胎瘤,也可能出现AFP的升高。此外,一些罕见的癌症,比如胃肝样腺癌,也会出现AFP升高。 AFP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妊娠、婴儿、遗传性酪氨酸增多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AFP明显增高。放化疗以后,肿瘤溶解坏死,AFP也会出现一过性的升高。肝炎、酒精滥用的患者,AFP也会高。   ‍消化道肿瘤组合拳:CA242、CA199、CA724   CA242: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肿瘤中升高。此外,也有报道指出CA242在食道癌、十二指肠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涎腺腺样囊性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中,也会升高。约有0.6%正常人CA242也会升高。 CA199:在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肺癌和胃癌中,常见升高。CA199>1000U/mL高度提示为癌症,而且往往合并腹膜转移。胰腺炎、胆管炎、胆汁淤积、粘液囊肿、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也可以出现CA199显著升高。 CA724:胃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中,常见升高。胰腺炎、肝硬化、肺病、风湿病、妇科病、卵巢良性疾病、卵巢囊肿、乳腺疾病和胃肠道良性功能紊乱等良性疾病,也会出现CA724的升高。 综上所述,虽然CA724倾向于胃癌,CA199倾向于胰腺癌,但上述指标都不特异;因此,消化道肿瘤随访过程中,医生常规会开出CEA、CA724、CA242、CA199,这四个组合在一起,综合分析,动态观察。   三种肺癌,三大肿标:Cyfra21-1、SCC、NSE   Cyfra21-1:中文又叫做细胞角蛋白19。这个指标主要用于监测肺癌,肺鳞癌中阳性率高达70%,肺腺癌阳性率60%,大细胞肺癌阳性率75%。同时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作用。个别良性肝脏疾病、肾功能衰竭的病人,Cyfra21-1也会轻微上升(一般小于10ng/mL)。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监测鳞状细胞癌的,常见于肺鳞癌、宫颈癌、食管鳞癌以及头颈部鳞癌中。肝炎、肝硬化、肺炎、肾功能衰竭、结核等疾病,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NSE:小细胞肺癌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性标志物。小细胞肺癌中NSE阳性率91%,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患者,NSE也经常升高。 因此,肺鳞癌通常有SCC和Cyfra21-1升高;而肺腺癌通常有CEA和Cyfra21-1升高;而小细胞肺癌,通过NSE显著升高。   ‍女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CA125、CA153   CA125:存在于卵巢组织中,CA125明显升高通常见于上皮性卵巢癌。卵巢中CA125升高的阳性率约为70%以上。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其他妇科肿瘤43%。其他一些良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甚至是怀孕早期,CA125也会升高。 CA153:常用于乳腺癌。早期乳腺癌阳性率60%,晚期乳腺癌阳性率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一般阳性率低于10%。 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患者,我们常规筛查CEA+CA125+CA153;对于卵巢肿瘤的病人,由于卵巢肿瘤的类型非常多,第一次普查的时候可能会查的尽可能全面,一般推荐CEA+CA125 +AFP+β-HCG等。   再一次强调我们对待肿瘤标志物的态度:得癌了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高,肿瘤标志物高了不一定是癌,因此肿瘤标志物仅供参考;动态观察,更有意义。

小D
生存期更短的肝癌患者,用靶向药效果反而更好?

生存期更短的肝癌患者,用靶向药效果反而更好?

对于晚期肝癌,尤其那些甲胎蛋白AFP水平非常高的患者,生存期相对更短。然而,一直以来,晚期肝癌可用药物非常有限。 现在,要挑战高AFP肝癌的是一款已经获批用于多种肿瘤的靶向药——雷莫芦单抗,礼来公司的一款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其靶点为VEGFR-2。目前已被FDA批准用于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的治疗。 早在2014年7月,礼来公司就曾报道过雷莫芦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III期临床试验REACH的结果。当时的结果显示雷莫芦单抗作为二线治疗,与安慰剂相比较并没有延长总生存率。然而,更进一步的分析却发现,对于那些AFP基线水平很高的患者,雷莫芦单抗是提高了他们的总生存率的。所以礼来公司立刻发起了另一项III期临床试验REACH-II,用来研究雷莫芦单抗对这些AFP水平很高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情况。 REACH-II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总共募集了565名对索拉非尼不耐受或使用后进展了的肝细胞癌患者。AFP≥400ng/ml 被定义为AFP高表达。实验组患者接受8mg/kg每2周一次的雷莫芦单抗静脉注射,直到疾病进展或者药物不耐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在所有病人中(包括AFP高和AFP低的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雷莫芦单抗9.2个月,安慰剂为7.6个月。然而在AFP>400ng/ml的患者中,雷莫芦单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而安慰剂组只有4.2个月,将近翻了一倍;在AFP<400ng/ml的患者中,雷莫芦单抗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1个月,安慰剂则为11.8个月。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得出AFP水平非常高的患者预后确实更差。 雷莫芦单抗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低钠血症,乏力,血小板减少等。 肿瘤治疗已经越来越精准,不只是基因检测结果,PD-L1表达,AFP高低都有意义,希望大家问诊医生时,尽可能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医生更好判断病情。   参考文献: [1] Zhu AX, Ryoo B-Y, Yen C-J, et al. Ramucirumab (RAM)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elevated α-fetoprotein (AFP)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REACH study. Presented at: 2015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 January 15-17, 2015; […]

小D
到底什么患者适合来(雷)那(利)度胺?

到底什么患者适合来(雷)那(利)度胺?

  来那度胺,也称雷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的新药,目前主要是用于淋巴瘤等血液肿瘤。 不过,一直以来,有不少肝癌、肾癌甚至肠癌的病友,在尝试用这个药来治疗实体瘤。事实上来那度胺单用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肝癌,的确是有不少早期数据的,有效率大约在10%-20%之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病人适合用这个来那度胺呢?毕竟大部分人用了也是白用,如果能有什么指标,将这些可能用了有效的病人挑选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近期,台湾大学的C. Hsu教授发布了一项来那度胺用于晚期肝癌的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时公布了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成果。 一共入组了55名多吉美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45名男性,10名女性,平均年龄是59.8岁,36人是乙肝携带者,10人是丙肝携带者,41人有肝硬化,49人合并肝脏以外的转移灶。 在入组该临床试验前,35人接受过手术治疗,12人接受过射频治疗,40人接受过介入栓塞治疗,所有人都已经尝试过多吉美治疗,宣告失败。 接受来那度胺25mg每天,连续吃3周,休息1周。客观有效率是13%,疾病控制率53%,6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是9.1%,中位生存时间为8.9个月。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监测了患者血液中AFP的变化,他们把用药4周后AFP下降超过20%的病人,称之为“AFP有反应”病人——进一步的随访发现,APF有反应的病人,比没有反应的病人,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 AFP有反应的患者疾病控制率是76%,无反应的患者控制率只有22%;客观有效率分别是29%和4%;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5.4个月和0.9个月——因此,作者提出,或许可以通过这项指标,尽早地筛选出更可能从来那度胺中获益的病人:那些服药1个月出现AFP明显下降的病人! 此外,他们还发现治疗开始前B细胞比例较高的患者,似乎有效率和生存期也更好:控制率分别是70%和36%,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3.6个月和0.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是9.5个月和7.1个月。 参考文献: Lenalidomide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ploration of biomarkers for treatment efficacy. DOI: 10.1111/apt.14270

小D
新型肿瘤疫苗让这位患者肿瘤消失,疗效持久

新型肿瘤疫苗让这位患者肿瘤消失,疗效持久

作者:菠菜 日本科学家公布了一个AFP靶点的肝癌治疗性疫苗的临床数据,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肿瘤消失。 说起疫苗,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 我小时候接种过水痘、乙肝和小儿麻痹症等疫苗,可以几乎保证我们一辈子不得这些疾病,如果每个婴儿出生都可以接种一个“癌症疫苗”,小孩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得癌症,该多好!这实际上是全球科学家们共同的梦想,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大药厂们进行过太多的探索,最后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2010年,FDA批准了史上第一个肿瘤疫苗Provenge用于前列腺癌,效果不咋地,这也是目前唯一被批准上市的治疗性癌症疫苗,就是给肿瘤患者治疗用的,不是给正常人预防用的。不过,最终公司于2015年宣布破产,惨! 但是,菠菜相信,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癌症疫苗”的梦想还是有可能实现的!科学在不断进步。十年前,有多少人会认为PD-1抗体能让那么多肿瘤患者实现CR吗?不一定有一种疫苗可以包治所有肿瘤,但一定有很多种肿瘤疫苗百花齐放,现在很多人打的HPV疫苗有90%以上的概率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对肝癌患者来说,AFP(甲胎蛋白)肯定不陌生。据统计,80%的肝癌患者的AFP都会升高,低则三五百,高则几十万。不少医生和患者也把AFP的上升和下降作为肝癌治疗有无效果的标志。同时,AFP检测也成为肝癌筛查的手段之一。 其实,AFP也可以是一个免疫治疗的靶点。最近,日本科学家公布了一个利用AFP作为肿瘤疫苗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一期临床数据(Nakagawa et al., 2017):15位患者(HLA-A2402)接受这种治疗之后,1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已经随访两年,肿瘤依然没有复发;另外还有8位患者的肿瘤稳定不进展,其中一位患者稳定两年不进展;总的疾病控制率达到60%;这15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6.5个月。 回来这位完全消失的患者身上,他的肝部肿瘤比较大,同时侵犯门静脉血管。在接受肿瘤疫苗治疗100天以后,AFP恢复正常;509天以后,肿瘤全部消失不见了,真是奇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转氨酶(ALT)并没有发生异常,患者的副作用也不大。具体的影像和AFP的变化如下图: 同时,科学家们还动态检测了这位患者的免疫反应,发现注射疫苗之后,患者外周血中针对AFP的特异性CD8 T细胞升高了很多,随后科学家有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证明确实是这个肿瘤疫苗起了效果。 在这之前,也有科学家尝试使用AFP的肽段联合DC细胞一起治疗肝癌,但是这个临床试验失败了,没有任何的抗肿瘤效果。这个日本的科学家之前就探索过AFP的不同肽段的效果,从27个肿瘤抗原肽里面进行筛选,最后发现AFP357(EYSRRHPQL)和AFP403(KYIQESQAL)这两个肽段的效果比较好。接下来,他们就人工合成了这两个肽段,然后混合弗氏佐剂直接给患者皮下注射,AFP357和AFP403各3mg,两周三次。 注意:这仅仅是一个只有15位患者的一期临床数据,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才能说明这个肿瘤疫苗有效果,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Nakagawa, H., Mizukoshi, E., Kobayashi, E., Tamai, T., Hamana, H., Ozawa, T., Kishi, H., Kitahara, M., Yamashita, T., Arai, K., et al. (2017).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avidity T-cell Receptors, Induced by Alpha Fetoprotein-derived Peptides, and Anti-tumor Effects in Patients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