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ASCO

ASCO

「临床治愈」在路上!原研仑伐替尼延续「惊艳」疗效,更优抗癌方案点亮治疗曙光!-ASCO会议精彩回顾

「临床治愈」在路上!原研仑伐替尼延续「惊艳」疗效,更优抗癌方案点亮治疗曙光!-ASCO会议精彩回顾

靶向治疗,是近些年来抗癌领域中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为癌症患者们带来了更长久的疾病控制,帮助癌症治疗迈入新的抗癌「快车道」,以靶向治疗为基石的系统性治疗也随之不断进步。   我们今天重点科普的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就是近年来癌症领域最重要的靶向药物之一,在抗癌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2018年11月,由卫材研发的原研靶向药物乐卫玛®(仑伐替尼)正式亮相中国,获批用于未经系统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经上市,它便打破了肝癌治疗的僵局:它帮助晚期肝癌患者大幅提升病情的客观缓解率,让部分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获得了降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奏响肝癌「病情缓解—降期手术—临床治愈」的「治愈三部曲」。   在既往开展的LEAP-002临床研究中,乐卫玛®(仑伐替尼)达成了一线治疗亚洲肝癌患者22.4个月总生存期的临床数据,交出一份重磅的疗效成绩单。   2020年11月,乐卫玛®(仑伐替尼)获批用于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同样显著改善了中国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   2023年6月3日至7日,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ASCO会议在美国召开。本次大会中共有34项关于仑伐替尼相关研究入选会议环节,无论是临床研究的数据还是数量,都可以看出仑伐替尼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肝癌治疗“基石”靶向药,仑伐替尼联合治疗凸显优异疗效 此次ASCO大会,仑伐替尼继续在其优势癌种——肝癌领域“一骑绝尘”。共有17个肝癌相关的临床研究。 首先与大家分享的,是两个来自中国的临床团队,开展了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仑伐替尼+免疫治疗方案,并实现了优异的疗效。 我们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临床研究为例: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共55例不可手术的晚期或局部晚期的肝癌患者参与了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的临床研究。 截止2022年12月,这个临床展示出了非常惊艳的效果(详见下图)。更重要的是,在所有参与临床的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在三联方案治疗后成功实现病情转化降期,达成了进行手术的目标。23.1%的患者在切除后的病灶中未发现癌细胞,即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       通过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肝癌治疗“三联方案”,研究者们成功实现了晚期肝癌患者降期,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目标,也真正让晚期肝癌患者拥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   上述临床试验外,与更多全新药物组成搭档,挑战肝癌联合治疗也是本次仑伐替尼探索的重点。   例如,“双免疫+靶向”的联合治疗方案是近年来最前沿的治疗方式,此次ASCO会议中,一项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IBI110单抗(LAG-3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数据公布,表现优异。另一项研究则采取了仑伐替尼联合全新抗癌药物E7386为治疗方案,同样有着不错的表现。E7386是一种具备抗癌潜力的全新化合物,它具备消除耐药性癌症干细胞,实现抗癌治疗的耐药延缓或逆转的效果。   无论是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三联方案”,还是与LAG-3抑制剂、E7386等全新抗癌药物的组合,仑伐替尼都展现着它作为肝癌“基石”靶向药的重要作用,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   甲状腺癌继续深拓,开辟新辅助治疗新征程,获益潜力巨大 在肝癌适应症外,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作为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在本次ASCO大会也有突破:一项针对仑伐替尼用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探索正在开展,其目的在于评估仑伐替尼在甲状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方面的治疗潜力。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部分患者在术前将额外接受最多6个周期的仑伐替尼治疗,在进行靶向治疗实现病灶的大幅缓解后,再进行更精准的手术切除。基于仑伐替尼过往的临床数据,我们相信仑伐替尼在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新辅助治疗探索中,将有更加优秀的表现! 多点开花!胃、肾、黑色素等癌种各有斩获,仑伐替尼联合方案带来更多惊喜   除了肝癌及甲状腺癌以外,关于仑伐替尼的其他还研究涉及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肉瘤等多个癌种。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关注晚期或早期癌症治疗的应用场景,有的则体现了仑伐替尼在泛癌种、多模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凸显了仑伐替尼在更多癌种中“多点开花”的深拓。 在中国患者更为高发的胃癌和肾癌中,仑伐替尼的联合治疗方案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研究者们更关注那些“无药可用”的晚期胃癌患者,选择了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我们常说的“可乐组合”)作为治疗方案,29例参与临床的患者均是接受过一次及以上的后线治疗患者。其中5例患者在治疗后(21%)实现病情部分缓解,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12.9周和21.4周。这个数据针对“无药可用”的胃癌患者群体而言表现不错,也填补了过往胃癌后线治疗缺乏临床数据支撑的窘境; 对于肾癌,研究者们同样选择了“可乐组合”。临床数据显示:无论是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或是客观缓解率,“可乐组合”的疗效都远远优于对照药物舒尼替尼。 此外,“可乐组合”在本次ASCO大会中,还公布了黑色素瘤、卵巢癌、肉瘤等癌种的相关临床数据,均展现出了同样优异的疗效。 从肝癌到其他多个癌种,从单药治疗到联合用药,从一线治疗到癌症治疗的全周期覆盖。以仑伐替尼为“基石”的联合治疗方案正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靶免联合”或更多组合方案的临床数据也都在陆续公布。 相信在未来,仑伐替尼还将继续带来更多更惊艳的癌症治疗方案,也能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病情的缓解,甚至是临床治愈的最终目标!  

小D
ASCO速递|EGFR全新靶向药亮相!AZD3759专攻肺癌脑转移,数据优于一代药!

ASCO速递|EGFR全新靶向药亮相!AZD3759专攻肺癌脑转移,数据优于一代药!

在癌症的各种转移中,脑转移是最为严重且难以治疗的一种。今年的ASCO年会上就出现了一种针对脑转移的抗癌药——AZD3759(zorifertinib)[1]。 AZD3759是一个一代EGFR抑制剂。在EGFR突变且有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AZD3759相比同为一代EGFR抑制剂的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从6.9个月延长到了9.6个月,客观缓解率也从58.4%提高到了68.6%。 EGFR突变型NSCLC是肺癌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类群,自首个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诞生以来,EGFR突变型NSCLC的预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三代药奥希替尼诞生以前,脑转移一直是EGFR靶向治疗的一个难点。 本身EGFR突变型NSCLC就比较容易发生脑转移,但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等一代、二代靶向药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都比较差[2]。接受一代靶向药治疗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可以达到33.1个月,但诊断脑转移后的预期寿命只有5.1个月。 虽然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可以解决脑转移的,但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有研究显示,先用一、二代再用三代可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3]。而AZD3759的诞生,让脑转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多了一个选择。 三代EGFR靶向药 本次ASCO会议上公布的III期临床研究共招募了439名脑转移的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其中220人被随机分配接受AZD3759治疗,另外219人接受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中位随访20.4个月后: AZD3759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8.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6个月;而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8.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9个月。相比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AZD3759可减少28%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AZD3759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类似,但AZD3759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达到了65.9%,而对照组只有18.3%。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问题、胃肠道问题和肝功能异常。 目前,研究的总生存期数据仍在进一步随访之中,希望将来AZD3759上市后价格能便宜一些,也希望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AZD3759的副作用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8106 [2]. Nardone V, Romeo C, D’Ippolito E, et al. The role of brain radiotherapy for EGFR-and ALK-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es: A review[J]. La radiologia medica, 2023, 128(3): 316-329. [3]. Ito K, Morise M, Wakuda K, et al. A […]

小D
ASCO速递|两类难治肿瘤迎来久违新突破,新老靶点均有斩获,无进展生存期最高翻2倍!

ASCO速递|两类难治肿瘤迎来久违新突破,新老靶点均有斩获,无进展生存期最高翻2倍!

癌症有很多种,有的好治,有的难治。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有几种十分难治的“癌王”迎来了自己的新疗法。 胶质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神经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脑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还比较严重,可以引起神经认知方面的障碍。有些患者也因此不愿在手术后立即接受辅助放化疗。 在神经胶质瘤中,有两个基因经常发生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IDH1/2)。特别是2级弥漫性胶质瘤,几乎所有成年患者都携带这两个突变。IDH1/2的突变会导致其代谢产物2-羟基戊二酸在肿瘤中积累,导致DNA羟甲基化,引起广泛的改变。 Vorasidenib是一种IDH1/2的双重抑制剂,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本次ASCO会议上公布的INDIGO研究中[1],共有331名IDH1/2突变的神经胶质瘤患者在手术后被随机分配接受Vorasidenib或安慰剂的治疗,中位入组时间为手术后2.4年。本次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14个月,两组患者暂时无一死亡,但无进展生存期已经有明显差距: Vorasidenib组168位患者中有47人进展,占比2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27.7个月;安慰剂组163位患者中有88人进展,占比5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1个月;相比安慰剂,Vorasidenib可降低61%的进展风险。 这一结果也同期发表在了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2]。将来,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测试Vorasidenib与其它药物联用,以及用于其它IDH1/2突变肿瘤的效果。   Vorasidenib显著延长IDH1/2突变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胆管癌的HER2靶向 胆管癌也是一类极为难治的癌症,在胆管癌中大约有10%左右的患者存在HER2基因的扩增。今年的ASCO会议上,有两个靶向HER2治疗胆管癌的药物。 第一个药物就是广为人知的DS-8201,DESTINY-PanTumor02研究测试了其治疗多种HER2阳性实体瘤的效果,其中也包括41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3]。 在胆管癌患者中,DS-8201治疗获得了22.0%的客观缓解率,其中免疫组化评分为3+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56.3%,但在免疫组化评分2+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0。虽然DS-8201在乳腺癌中可有效治疗HER2低表达的患者,但在胆管癌中或许它只适合高表达的患者。 IHC 3+胆管癌患者中,DS-8201的客观缓解率达56.3% 另一个HER2靶向药是Zanidatamab,是一个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HER2分子的两个不同结构域。Zanidatamab可以将癌细胞表面的HER2分子“捆”在一起,阻止其与HER3二聚发挥功能。 HERIZON-BTC-01研究测试了Zanidatamab治疗胆管癌的效果[4]。研究共纳入87名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扩增胆管癌患者,中位年龄64岁,女性占比54%: 在Zanidatamab治疗后,这些患者中有41%获得缓解,中位缓解持续12.9个月。目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数据仍在随访之中。 Zanidatamab治疗HER2扩增胆管癌,客观缓解率41%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9807 [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4194 [3].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20035 [4].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9904  

小D
ASCO重磅:全球首例!靶向药也可用于癌患术后辅助治疗,奥希替尼「封神」了!

ASCO重磅:全球首例!靶向药也可用于癌患术后辅助治疗,奥希替尼「封神」了!

今年的ASCO年会上,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ADAURA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公布: 奥希替尼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88%,其中II~III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达到了85%,相比安慰剂均降低了51%的死亡风险[1]。   该结果也同期发表在了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2]。   Roy Herbst博士在介绍ADAURA研究数据 在NSCLC中,奥希替尼可以说是一个明星药物。作为一个三代EGFR抑制剂,它不但可以挽救一代、二代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也可以直接用于一线治疗,而且副作用更小,对脑转移的效果也更好。 在早期肺癌中,奥希替尼的优势更加明显。各种一代、二代抑制剂在早期肺癌的辅助治疗中治疗效果远不如在晚期肺癌中那样明显,甚至害处可能多于益处[3]。而奥希替尼的ADAURA研究,正式让靶向治疗成为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一个选择。 这一研究共纳入了682名IB~IIIA期NSCLC患者。在手术后,其中339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另外343名患者使用安慰剂。奥希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分别还有203人和207人接受了辅助化疗,绝大多数患者使用的都是基于铂类的化疗方案。 2020年,ADAURA研究的初步结果公布,奥希替尼组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远高于安慰剂组的44%[4]。这一结果也使得奥希替尼用于早期NSCLC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获FDA批准[5]。 不过,总生存期才是衡量药物疗效的唯一金标准: 中位随访5年时,ADAURA研究中共有124位患者死亡。其中,奥希替尼组患者死亡42人,5年生存率88%;而安慰剂组死亡82人,5年生存率只有78%。相比于安慰剂,奥希替尼可以降低早期肺癌患者51%的死亡风险。 在II~IIIA期患者中也有类似结果。奥希替尼组的II~IIIA期患者共有35人死亡,5年生存率85%;而安慰剂组的II~IIIA期患者有65人死亡,5年生存率73%。奥希替尼相比安慰剂,可以降低II~IIIA期NSCLC患者51%的死亡风险。 IB期、II期和IIIA期患者中,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可提高生存率 到数据截止时,奥希替尼组有93名患者复发,64名患者开始了首次后续治疗。而安慰剂组中有205名患者复发,174名患者开始后续治疗。相比于安慰剂,奥希替尼可以降低72%的死亡或开始后续治疗风险。 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大大降低患者死亡或开始后续治疗的风险 不过在采访中,研究负责人Roy Herbst博士也表示,目前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依然有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比如3年的治疗时间是否合适? 在研究中,他观察到有些患者会在停药后立马出现脑转移,这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不需要那么长的治疗时间。Herbst博士希望可以在明年的ASCO年会上解答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9805 [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304594 [3]. Russo A, Franchina T, Ricciardi G R R, et al. A decade of EGFR inhibition in EGFR-mutat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Old success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Oncotarget, […]

小D
一年太长久,两个月即可!ASCO临床大发现:抗癌药使用时间或可缩短,不影响疗效

一年太长久,两个月即可!ASCO临床大发现:抗癌药使用时间或可缩短,不影响疗效

抗癌治疗要做多久?这对早期癌症患者来说是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做少了担心肿瘤复发,做多了难免要忍受更长时间的治疗副作用,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就有一项探究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时间的研究[1]。 经过对1254名患者长达9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相比于目前为期1年的标准术后辅助治疗,仅持续9周的短期辅助治疗在疗效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亚组分析中,也只有4个或以上淋巴结阳性的高危患者,能从更长的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 曲妥珠单抗可以说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个经典药物,也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靶向药。后来,人们还基于曲妥珠单抗开发了T-DM1、DS-8201等抗体偶联药物,进一步提高了对HER2阳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在早期乳腺癌中,曲妥珠单抗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一个重要药物。目前标准的1年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大约可降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33%的死亡风险[2]。但是,1年的治疗时间是最合适的吗? 特别是曲妥珠单抗这个药物有比较明显的心脏毒性,更长的治疗时间也会带来更多的心血管风险。在一些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中,是否可以适当缩短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时间而不影响疗效? ShortHER研究就探究了这一问题。该研究共纳入了1254名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低危(淋巴结全阴性)、中危(1~3个淋巴结阳性)和高危(4个或以上淋巴结阳性)3层,并随机分配接受为期1年或9周的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 到目前,ShortHER研究已持续随访9年,共有116名患者死亡,248名患者复发、转移或死亡。 数据显示:1年辅助治疗组和9周辅助治疗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和78%,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和88%,均无显著区别。 亚组分析中: ● 低危患者1年辅助治疗组和9周辅助治疗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和8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和95%,均无显著区别; ● 中危患者1年辅助治疗组和9周辅助治疗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和79%,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和89%,均无显著区别; ● 高危患者1年辅助治疗组和9周辅助治疗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3%和53%,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和64%,1年辅助治疗优势明显。 不过目前,研究人员依然建议将1年曲妥珠单抗作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对于低危和中危患者来说,如果因为副作用等其它原因不得不中断曲妥珠单抗治疗也大可以放心,缩短的疗程可能并不会增加这些患者的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26461 [2]. Romond E H, Perez E A, Bryant J, et al. Trastuzumab pl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perable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353(16): 1673-1684.  

小D
ASCO首日速递!早期癌症迎重大突破,全新治疗方案实现复发率大幅降低

ASCO首日速递!早期癌症迎重大突破,全新治疗方案实现复发率大幅降低

一年一度的ASCO年会又来了。 今年的ASCO年会中,不少研究都将重点放在了早期癌症上。第一天的会议上,就有几项将已在晚期癌症中成功的治疗方案,移植给早期癌症的研究。 早期HR+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复发风险降三成 自内分泌治疗(ET)诞生以来,HR+乳腺癌一直都是乳腺癌中预后最好的一类。特别是在CDK4/6抑制剂诞生后,与ET联合治疗晚期HR+乳腺癌,中位生存期可以达到67.6个月[1]。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有两种CDK4/6抑制剂进军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 第一种是来自诺华的瑞博西尼(Ribociclib)。在III期临床研究NATALEE中[2],5101名II期或III期HR+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被随机分配接受瑞博西尼联合ET治疗,或单纯ET治疗。中位随访34个月后: 瑞博西尼+ET组的3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率为90.4%,而ET组只有87.1%。相比单纯进行ET,瑞博西尼联合ET可将HR+乳腺癌患者的复发或转移风险降低25%。 瑞博西尼联合ET,降低早期HR+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 另一种CDK4/6抑制剂是礼来的阿贝西利(Abemaciclib)。在III期临床研究monarchE中[3],共有5637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阿贝西利联合ET治疗,或单纯ET治疗。 在65岁以下的患者中,阿贝西利的加入可降低35%的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而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阿贝西利也能降低23%的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 阿贝西利联合ET,降低早期HR+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 早期肝癌:T药+贝伐,复发风险降低28%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起病隐蔽,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但即使能在早期发现肝癌,可以进行手术或消融治疗,但因为缺乏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复发风险依然很高。 晚期肝癌中,PD-(L)1抑制剂+贝伐单抗的组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K药、T药等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与贝伐单抗联合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次ASCO年会上的IMbrave050研究就尝试将T药+贝伐的组合用到早期肝癌之中。 IMbrave050研究纳入了668名手术或局部消融后,有高复发风险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配接受T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或主动监测[4]。在1年后,主动监测组的患者可以选择改为接受T药+贝伐的治疗。 中位随访17.4个月后,T药+贝伐组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8%,而主动监测组为65%。相比主动监测,T药+贝伐的组合降低了早期肝癌患者28%的复发风险。 随着癌症筛查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被诊断出来。而早期癌症治疗方法的进步,也能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治愈,让早癌筛查变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Neven P, Fasching P A, Chia S, et al. LBA4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from the first-line (1L) population in the phase III MONALEESA-3 trial of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PTS) with HR+/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treated […]

小D
2023 ASCO:肝癌「王炸」组合再添新成员,全新免疫药物登场,治疗有效率提升超3倍!

2023 ASCO:肝癌「王炸」组合再添新成员,全新免疫药物登场,治疗有效率提升超3倍!

在肝癌的治疗中有一个“王炸”组合,指的是免疫治疗的K药与抗血管生成的贝伐单抗两张王牌的组合,疗效优异。与之类似,T药、信迪利单抗等其它PD-(L)1抑制剂与贝伐单抗联用治疗肝癌,也都有不错的疗效。 今年的ASCO年会上,PD-(L)1抑制剂+贝伐单抗的组合又迎来一次大升级: 在T药+贝伐单抗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类免疫治疗药物TIGIT抑制剂Tiragolumab,可将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从11.1%提高到42.5%,中位PFS从4.2个月延长到11.1个月[1]。 而且,与以往副作用剧烈的双免疫治疗不同,TIGIT抑制剂的加入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副作用。研究中两组导致治疗终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Tiragolumab组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要略低一点。   TIGIT抑制剂曾经也是寄予厚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它在T细胞、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都有表达,肝癌、肾癌、肺癌等多种常见癌症也会利用TIGIT通路逃避免疫监视[2],然而TIGIT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却接连遭遇滑铁卢[3]: 2022年5月,基因泰克宣布旗下TIGIT抑制剂Tiragolumab与T药联合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Skyscraper-01未能达到主要终点,PFS与单独使用T药无显著差异; 2023年3月,默克承认其TIGIT抑制剂Vibostolimab与K药联合治疗PD-(L)1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时,无进展生存期与化疗无显著差异; 吉利德的TIGIT抑制剂Domvanalimab联合PD-1抑制剂Zimberelimab,在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中确实相比Zimberelimab单药提高了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但相比K药单药治疗的历史数据并没有优势;   不过TIGIT的滑铁卢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在其它癌种中,TIGIT的表现是否会有不同呢?   癌细胞通过TIGIT逃避免疫监视 Morpheus研究比较了在T药+贝伐单抗基础上,添加TIGIT抑制剂Tiragolumab、IL-6抑制剂托珠单抗、PPARα抑制剂TPST-1120等多种不同药物的效果。其中,Tiragolumab组数据在本次ASCO会议上公布。 研究共纳入了58名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40人进入Tiragolumab组,接受T药+贝伐单抗+Tiragolumab治疗;18人进入对照组,接受T药+贝伐单抗治疗。加入Tiragolumab的获益十分明显: ● 在全部患者中,Tiragolumab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2.5%和11.1%,中位PFS分别为11.1个月和4.2个月。Tiragolumab的加入降低了患者58%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   ● 在PD-L1阳性患者中,Tiragolumab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6.3%和14.3%,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和2.8个月。Tiragolumab的加入降低了患者54%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   ● 在PD-L1阴性患者中,Tiragolumab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8%和0%,中位PFS分别为9.1个月和4.2个月。Tiragolumab的加入降低了患者64%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 而且Tiragolumab的加入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副作用。Tiragolumab组3/4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略低于对照组的33.3%;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与对照组的22.2%十分接近。 不过目前这一研究的对照组数据,相比同一疗法的历史数据(ORR 27.3%,mPFS 6.8个月)有较大差异[4],Tiragolumab的疗效究竟如何,或许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加以证明。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9773 [2]. Florou V, Garrido-Laguna I.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Anti-TIGIT Antibodies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 Current Oncology Reports, 2022, 24(9): 1107-1112. [3]. https://www.evaluate.com/vantage/articles/events/company-events/three-tigit-players-look-surprise-2023 [4]. Finn R S, Qin S, […]

小D
刷屏ASCO!「神仙抗癌药」DS-8201颠覆乳腺癌治疗,有效率直接翻倍!

刷屏ASCO!「神仙抗癌药」DS-8201颠覆乳腺癌治疗,有效率直接翻倍!

今年4月,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宣布联合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DS-8201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的III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4获得成功,首次让HER2低表达患者也能在HER2靶向疗法中获益(「神仙抗癌药」DS-8201抗癌范围再拓展, 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也可获益!)。   在刚刚结束的ASCO年会上,这一研究的数据终于得到公布[1]。相比于医生选择的化疗,DS-8201让接受过先前治疗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5.4个月延长到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7.5个月延长到23.9个月。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9%和36%。   这一结果在ASCO年会上公布后,与会人员纷纷起立鼓掌,甚至欢呼。因为这一研究将直接改写乳腺癌的分型和治疗标准。该研究也同期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2]。    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常见治疗靶点,全部乳腺癌患者中,大约15%属于HER2阳性[3],可以使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疗法。而另外85%的HER2阴性患者,也并非完全没有HER2表达。   按照当前的乳腺癌分型标准,只有免疫组化评分达到3+的患者才被视为HER2阳性,而HER2阴性患者中其实有大约60%是免疫组化评分为1+或2+的低表达患者[4]。只是由于HER2表达量较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物疗效欠佳[5,6],这些患者只能被当做HER2阴性,接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   HER2阴性患者中,有60%左右具有低水平HER2表达   抗体偶联药物DS-8201的诞生,给HER2低表达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虽然也依靠HER2来靶向癌细胞,但对癌细胞的杀伤主要是靠其上搭载的细胞毒性药物,对HER2的依赖较少。DESTINY-Breast04研究就评估了DS-8201治疗HER2低表达患者的效果。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557名接受过多线治疗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其中88.7%的激素受体为阳性,11.3%的激素受体也是阴性。这些患者按2:1分配,373人接受DS-8201治疗,184人接受医生选择的治疗,包括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他西滨、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   在全体患者中,DS-8201组和医生选择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2.3%和16.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9个月和5.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3.4个月和16.8个月。相比于医生选择的治疗,DS-8201让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50%,死亡风险降低了36%。   DS-8201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医生选择治疗组   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DS-8201组和医生选择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和5.4个月,疾病进展风险也降低了49%。而且无论患者的HER2表达是1+还是2+,先前是否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都有相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论文作者,MSKCC的Shanu Modi评论说:“很多人,包括很多患者,以前不会听说过HER2低表达乳腺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种HER2靶向药物,首次可以靶向低水平的HER2表达。这实际上有助于重新定义HER2低表达乳腺癌,让她们首次成为可靶向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09021 [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3690 [3]. Schalper K A, Kumar S, Hui P, et al. A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mparison of 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breast […]

小D
「中国方案」颠覆世界抗癌格局!ASCO年会突破性进展,让癌患长期生存成为大概率事件!

「中国方案」颠覆世界抗癌格局!ASCO年会突破性进展,让癌患长期生存成为大概率事件!

2022年,注定是我们抗癌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持续席卷,我们在今年4月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封城狙击战,而全球疫情也在持续蔓延,让原本百花齐放的抗癌进步似乎短暂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一季度,除了几个我们熟悉的重磅抗癌药物在不断斩获新的适应症以外,并没有什么真正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革命性药物或治疗方案。 这让我们不得不产生疑惑:我们的抗癌技术,是不是真的被新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所幸,我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美好,研究者们也拥有更加强大的韧性。 就在这几天,2022年的全球癌症最顶尖的学术会议ASCO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召开。与前几届ASCO年会不同的是,今年终于选择了线下的方式召开这次盛会,预示着会有更多的重磅临床研究将在此次学术盛会中与全球医患分享。   就在这次的会议中,远超我们预期的抗癌进展纷至沓来,数个重磅临床研究甚至忍不住让参会人员自发起立长久鼓掌,这在过去的ASCO年会历史上都甚是罕见。一扫今年以来肿瘤治疗的颓势,摘要中展示出来的成果已证实:一些堪称里程碑式的癌症治疗突破,都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公布。 而更加让我们骄傲的是,今年的ASCO大会上,我们最顶级的药物与方案正在不断登场,已经成为了ASCO大会世界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中国方案”正逐渐征服世界抗癌领域,而这些一骑绝尘的突破性方案,相信也将能在不久的将来大幅造福中国的患者。 今天,我们就将带领大家一同盘点,究竟是哪些突破性的“中国制造”疗法能在未来为我们的癌症患者带来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突破: 肝癌两大治疗突破,让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成了“大概率事件”   肝癌三联疗法初显惊艳疗效,一年生存率达85.8% TRIPLET研究: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的三联“豪华”方案挑战晚期肝癌,临床效果优异! 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共入组了57位初诊初治的晚期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血管抑制剂阿帕替尼+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6周期,随后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在第二阶段共31位参与临床的晚期肝癌患者中,有29位达到了临床研究评估标准。根据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在29位患者中共有27位患者达到了病情缓解,其中24位患者病灶缩小30%以上,评估为部分缓解(PR),3位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 此外,这部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9.63个月,而6个月生存率达到93.1%,一年生存率达到了突破性的85.5%!这个数据与既往的其它数据相比,堪称突破性的进展,让肝癌患者的一年期生存成为大概率事件。 而在这个方案中更加值得大家关注的是,27位治疗有效的患者中,病灶全部出现了大幅退缩(24位患者被评估为病灶至少缩小30%的部分缓解,3位患者病灶完全消失),意味着这个方案的抗癌疗效非常强力!客观缓解率甚至与疾病控制率完全一致!都达到了87.1%的水平。这在抗癌药物的临床实验中是非常少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小规模样本的临床试验,但也足以说明这个“中国方案”具备的无限潜力。 放疗精准消灭转移病灶,肝癌治疗新思路,控制效果更惊艳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或寡转移性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研究,客观缓解率高达96%! 该研究共招募了25位复发性或寡转移性晚期肝癌患者。针对这些患者,临床采取了放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方案。所有患者在临床开始的第1天就会对所有病灶进行放疗(SBRT)治疗,随后进行信迪利单抗的维持治疗。 截止到2021年12月28日,25例患者共32个病灶接受了SBRT+信迪利单抗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患者既往接受过超过两种的局部治疗。 而这个临床的阶段性成果,则取得了一个非常重磅的数据: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6%!在25位患者中,仅有一位患者没有达到病情客观缓解(即病灶未缩小超过30%)。而这个临床的其它数据同样优秀: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还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70%。如此令人鼓舞的客观缓解率数据(96%),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肝癌患者抗癌治疗的全新大门,期待这个临床更为详细的数据。 “抗癌明星”秦叔逵教授带来胰腺癌重磅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胰腺癌向来被我们称为“癌中之王”,有着起病隐袭以及极难治疗的特点,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往往只有6-8个月。   在本次ASCO会议中,秦叔逵教授携胰腺癌突破性研究NOTABLE震撼ASCO大会,荣获了中国学者最高的学术礼遇,为秦叔逵教授喝彩,更为我们自己的中国抗癌方案喝彩!   本次秦教授牵头开展的临床研究NOTABLE旨在评估尼妥珠单抗(抗EGFR人源化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K-RAS野生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该临床研究共纳入92例中国患者,其中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组46例,安慰剂+吉西他滨组46例。临床结果显示: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10.9月比8.5月)。同时,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组1年生存率达到43.6%,3年生存率达到13.9%;而对照组1年生存率仅为26.8%,3年生存率为2.7%。     从这个临床数据来看,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可较大幅度的延长K-RAS野生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对于那些未进行胆道梗阻治疗的患者更是如此。 对长期没有有效药物的胰腺癌患者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露”,可喜可贺值得庆祝。 全新免疫治疗药物PD-1+CTLA-4复方抗体,多项癌症全面开花!   对于免疫治疗药物,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以及最新的免疫药物Lag-3抑制剂等等。而对于它们的运用,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已经成为了目前的主流。免疫+靶向,免疫+化疗,免疫+放疗,都为我们的患者带来了非常多的获益。   在这其中,免疫+免疫也是免疫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联用方向。而创新的中国药企们,已经开辟出了全新的免疫治疗联用方式:将两种不同免疫靶点整合到一类药物中,形成一个全新的复方免疫治疗药物。   来自中国药企康方生物的PD-1+CTLA-4抑制剂卡度尼利单抗(AK104)在本次ASCO年会中传来了不错的消息。北京时间6月5日,湖南省肿瘤医院王静教授在会议上正式公布了卡度尼利单抗(AK104)联合标准方案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阶段性数据。   该临床共设置了三个试验组别,具体情况如下:     三个临床组别均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A-15、A-10和B-10三个队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达到了66.7%、68.8%和92.3%,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100%、93.8%和100% 。     对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而言,最优92.3%的客观缓解率与最优100%的疾病控制率已经属于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 与此类似的,在本次ASCO年会中亮相的还有来自齐鲁制药的免疫药物PD-1+CTLA-4复方抑制剂QL1706,针对62例没有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二线和三线治疗鼻咽癌的ORR分别为39.1%、38.5%,同样属于非常优异的临床数据。 关于本次ASCO大会中“中国方案”取得的癌症治疗突破进展还有不少,在所有会议报告中颇为夺目,有效率屡创新高。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国产方案”有望带来更多的优秀药物与方案,在癌症治疗的世界舞台留下中国方案的一抹色彩!  

小D
免疫联合化疗进军尿路上皮癌!化疗剂量怎么定?丨2022 ASCO中国之声

免疫联合化疗进军尿路上皮癌!化疗剂量怎么定?丨2022 ASCO中国之声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即将于当地时间6月3日-7日召开,本次会议中,多款PD-1抑制剂及联合疗法数据公布。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膀胱癌(NMIBC)的开放标签、单臂、Ⅱ期TRUCE-02研究(摘要号:4507)备受瞩目。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到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海涛教授,及在患者入组和保留膀胱的微创治疗方面进行诸多工作的胡海龙教授分享对于该研究主题的相关见解并展望泌尿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治疗耐受性、可及性低,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高,如何攻坚?   尿路上皮癌(U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中,膀胱癌占4.4%,位列第6位。其中,最常见的是NMIBC,占比达80%。 中高危NMIBC患者术后卡介苗(BCG)灌注治疗一直是标准治疗方案,但有部分高危患者BCG无应答或是BCG治疗后复发。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不进行膀胱切除术的BCG无应答NMIBC患者。 谈及国内患者的现实问题时,王海涛教授坦言:“我国患者BCG耐受性相对较差,从生活质量角度出发,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有限。因此,NMIBC患者治疗相对有限,学界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高危NMIB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胡海龙教授指出:“随着病理科医生对原位癌认识程度提升,原位癌检出率也大大提高。然而,我国BCG可及较性、应用率低,将近1/3的患者易出现进展。在KEYNOTE-057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显示出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疗效,其用于BCG治疗无响应的原位癌伴或不伴乳头状疾病,拒绝或不适合接受膀胱切除术,可选治疗手段有限的患者,取得了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较长的缓解持续时间(DoR)。另外,一部分患者病灶表浅,但数量多,面积广泛,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无法将病灶完全切除,且后续BCG灌注治疗效果不佳。这部分患者尚无静脉标准治疗方案,TRUCE-02研究便在这类患者群体中进行了探索。” 副作用小、治疗便捷、 可及性强的治疗方案   如何确定患者膀胱肿瘤数量多、范围广,且TURBT无法切除?胡海龙教授介绍道“设立的专家委员会中有2位专家认为无法通过TURBT进行完全切除,且需由3个及以上多点穿刺活检证实,同时通过脱落细胞学检查、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影像学检查判断,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 TRUCE-02研究中符合标准的患者将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d1)联合小剂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00 mg,d2)每3周1次,治疗3周期或4周期,随后进行包括病理、尿细胞学和影像学在内的综合评估。 “在进行评估之前,患者会再次接受脱落细胞和尿液FISH检查,将治疗前患者膀胱肿瘤情况及治疗3或4周期后的情况进行对照,接着在原肿瘤部位,包括可疑部位再进行电切,从而判断治疗疗效。针对达部分缓解(PR)、CR或疾病稳定(SD)的患者,需进一步评估及沟通,以确定保膀胱或是膀胱切除。如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且坚持保膀胱,则予患者继续4个周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14个周期替雷利珠治疗一年,以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胡海龙教授强调。 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这项研究共入组54例患者。42例已完成3-4周期治疗,达到初始终点。23例患者达到CR(56%,95%CI:43.6%-74.4%),客观缓解率(ORR)为60%(25/42,95%CI:45.2%-74.8%)。次要终点方面,33例患者未进行膀胱切除术(78.6%,95%CI:66.2%-91%),且安全性良好,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治疗方案也大大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和治疗时间。 1-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 免疫联合治疗低剂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考量   免疫治疗已成为热门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免疫单药治疗有效率往往有限,如何扩大免疫治疗优势人群也成为了学界重点探索方向之一。在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中,既往研究显示,免疫联合化疗疗效更佳,其主要的机制包括化疗或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去除免疫抑制,调节免疫应答。 王海涛教授分析道:“既往PEANUT研究表明,含铂化疗失败的转移性UC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nab-紫杉醇二线治疗,3个月的PFS率为60.7%(95%CI:49.8%-74.1%)。确认的ORR为47.7%(95%CI:35.2%-60.4%)。结合在实体瘤领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相关研究,TRUCE-02研究选择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免疫这一方案。同时,该方案应用时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患者耐受性,因此本研究采用低剂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联合治疗。临床前数据表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T细胞,从而降低了PD-1抗体的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是一款人源化lgG4 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是为尽量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受体结合。” 胡海龙教授从治疗副作用角度出发,指出:“以顺铂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副作用相对较大,以胃肠道和造血系统副作用为主。免疫单药治疗也可能会带来皮疹、心肌炎和垂体炎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在探究疗效确切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也是一项重要议题。既往相关研究显示,晚期转移性UC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和造血系统等不良反应。结合相关临床经验,TRUCE-02研究中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降低到200 mg,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治疗不良反应。” 不为“切”而“切”,MDT是关键   TURBT是目前临床治疗MNIBC的常规方案,尽管TURBT可及性较高,也是泌尿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将TURBT付诸实践仍会面临一些实际问题。胡海龙教授分享了个人对于TURBT的实战经验:“临床中,很大比例的患者存在多发的膀胱肿瘤,通过TURBT无法完全切除,对于这类患者,不建议盲目地进行过长时间的TURBT。因为容易造成相对较大的创伤,或导致严重的尿外渗和下尿路刺激症状等,同时本局限于膀胱内的肿瘤细胞也可能随着外渗的液体进入膀胱周围组织。概括起来即,临床实践进行TURBT操作的过程中,应做到慎重,不能为了‘切’而‘切’,需采取手术和精准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策略。” 此外,对于开展临床研究患者入组后的安全管理,王海涛教授和胡海龙教授表示,MDT环节至关重要,多学科团队早期识别、早期介入以尽量规避后续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同样,特瑞普利单抗单药二线治疗转移性UC的POLARIS-03研究两年生存数据和生物标志物分析更新;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一线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国内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的多中心临床研究;TRUCE-01研究保留膀胱的亚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新辅助治疗基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期分析结果都将在本次ASCO大会亮相,期待造福更多尿路上皮癌患者。

半夏
ASCO速递|“神仙抗癌药”DS-8201再有新进展!一文详述年度新突破

ASCO速递|“神仙抗癌药”DS-8201再有新进展!一文详述年度新突破

“神仙抗癌药”DS-8201(T-DXd),经常关注咚咚的癌友应该都不会陌生。作为一个靶向HER2的ADC“神药”,DS-8201已经在多种HER2阳性肿瘤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即将召开的ASCO 2022年会上,DS-8201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成果呢?   1 进军HER2低表达乳腺癌 本次ASCO年会上,DS-8201最重磅的成果当属治疗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4了[1]。 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常见治疗靶点,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药极大地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我们今天的主角DS-8201,也是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研发的。 不过曲妥珠单抗等传统的HER2靶向治疗方法,需要HER2的免疫组化表达评分达到3+,评分为1+和2+的HER2低表达患者只能当做HER2阴性,使用化疗等其它治疗手段。据统计,在以往被判断为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其实63.2%都是HER2低表达,DESTINY-Breast04试验的成功无疑会让他们多一个更好的治疗选择。 目前,作为本次ASCO年后最为重磅的研究之一,DESTINY-Breast04的具体数据仍处于保密之中,将于演讲当天公布,我们也将持续追踪报道。 2 全面战胜T-DM1 T-DM1是第一个HER2靶向的ADC药物,论资排辈的话算得上是DS-8201的“老大哥”。它俩谁的疗效更好呢?DESTINY-Breast03试验就让这两种ADC药物做了一次头对头的PK。 这一试验的疗效结果已经在去年的ESMO大会上公布,DS-8201相比T-DM1让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72%。而本次ASCO年会将更新这一试验的安全性数据[2]。 数据截止时,45.1%的DS-8201组患者和14.9%的T-DM1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DS-8201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达到了16.1个月,远高于T-DM1的6.9个月。 总体上来说,DS-8201和T-DM1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发育发生率相似,但DS-8201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更晚一些。DS-8201组中,造成停药和减药的不良反应分别发生在中位224天和96天后,而在T-DM1组中位147天和19天。 3 进军胆管癌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患者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在胆管癌中,HER2的阳性率在5%~20%左右,让HER2靶向疗法成为治疗胆管癌的一个潜在选择。 HERB试验[3]一共纳入了30位对吉他西滨耐药或不耐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其中22人为HER2阳性,8人为HER2低表达。 22名HER2阳性患者中,DS-8201治疗后有2人完全缓解,6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36.4%,疾病控制率81.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达到4.4个月和7.1个月。 而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DS-8201也获得了12.5%的客观缓解率、75.0%的疾病控制率、4.2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8.9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 除了这三项研究之外,ASCO年会上还公布了DS-8201接下来要进行的几项研究,包括: 单药用于HER2阳性胃和胃食管交界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EPOC2003[4]; 单药或与阿纳托唑用于早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TRIO-US B-12 TALENT[5]; 与小分子HER2抑制剂Tucatinib联合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II期研究HER2CLIMB-04[6]; 用于HER2 19或20外显子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DESTINY-Lung04[7]。   期待这些研究能在将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09021 [2].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06935 [3].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08021 [4].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3359 [5].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3182 [6].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3453 [7].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3082  

小D
ASCO速递|皇冠上的明珠,癌症治疗大突破:P53靶向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或为近半癌症患者带来抗癌良药!

ASCO速递|皇冠上的明珠,癌症治疗大突破:P53靶向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或为近半癌症患者带来抗癌良药!

癌症治疗,难就难在它的“千变万化”之上。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用来形容每个人对特定的内容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其实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但在癌症的治疗中,一千位患者,就一定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癌症,这与患者们复杂的基因突变密不可分。它们千变万化,每位癌症患者的基因突变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它们又有着一定的共性:   以我们熟知的肺癌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为例,正是由于它们的突变,才导致了人体细胞不受控制的“野蛮生长”,最终成为威胁我们生命的癌症。 有了基因突变这个显眼的“靶子”,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研发出专攻癌症弱点的靶向药物,从而帮助这些特定患者实现长久的治疗获益,甚至实现晚期癌症的“临床治愈”。 怎么找到一个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存在的基因突变,同时找到针对它的有效靶向药物,成为癌症靶向治疗最重要的内容。 前者,早在30年前,我们的研究者们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癌症患者们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P53基因。 P53基因原本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守护神”基因,它作为人体抑癌基因,可以保证我们的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不产生奇怪的基因突变。 但当这个基因出现突变,它“守护神”的功效就丧失了,甚至不久前在顶尖期刊《Science》杂志中,来自哈佛的研究团队发现一旦人体某个细胞出现P53突变,不仅它自身可能发生癌变,还会连带周边的细胞的P53基因一并失去功能,出现癌变风险。 真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据估计,约50%的癌症患者都存在P53基因突变,如何恢复它的功能,成了癌症治疗中“皇冠上的明珠”。 但遗憾的是,近30年来,无数研究者们在P53基因治疗中费尽了心思,都铩羽而归,没有取得有效的进展: ○ 2020年6月,罗氏在EHAC上宣布针对P53基因的III期试验(MIRROS)失败; ○ 2020年1月,诺华宣布停止了靶向p53基因的相关分子药物的开发; ○ 强生,赛诺菲,默沙东等顶尖药企都先后宣布暂停相关的研究项目; …… P53基因,似乎成了一个癌症治疗难以攻克的“魔障”。 所幸,在今年ASCO大会(全球顶级癌症学术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P53基因可能迎来它的第一次“滑铁卢”! 近日,PMV制药公司公布了其P53重激活剂“PC14586”(后文我们将之简称为“P药”)的报告摘要,并表示将在在2022年6月举行的ASCO年会上作口头报告。 所谓的P药,是一款小分子P53重激活剂,选择性地结合P53 Y220C突变蛋白中存在的缝隙,并恢复P53野生型(正常)构象和转录活性,从而产生有效的临床前抗肿瘤活性。 简单说来,就是它可以恢复癌症患者P53基因的“守护神”抑癌功能,让原本肆虐的癌细胞停止生长,从而帮助患者战胜癌症! 通过本次公布的P药数据摘要,我们就可以看出P药这一次可能会带来了不起的治疗数据: 在本次ASCO大会上,PMV公司将公布P药首个临床研究(PYNNACLE)数据,该临床研究评估了P药在携带TP53 Y220C突变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和初步疗效。 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P药针对P53突变的初步疗效是我们最关注的重要内容。截至2022年2月8日,共有29例存在TP53 Y220C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参与该临床。 其中,在21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共有5位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包括1位小细胞肺癌和1位乳房癌达到部分缓解,1位结直肠患者和2例前列腺患者达到未确证部分缓解。 更重要的是,在3个最高剂量组(总日剂量2000~3000mg)中10例疗效评估患者中,共有3位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另外7位患者SD实现了疾病稳定控制。 在针对这些患者的分析中,研究者们观察到P53 Y220C循环肿瘤DNA减少和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减少,进一步支持PC14586的靶向抗肿瘤活性。(简单说来,就是这些患者血液中携带p53突变的癌细胞减少了,侧面证明了治疗有效) 从简单的摘要中,我们就已经能看出此次PMV公司即将发布的P药临床数据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突破性的进展: 一方面是这是我们针对P53突变近30年来的药物研发史上,首个P53重激活剂,并且初步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而更重要的是,针对它的最高剂量组,我们发现它目前展示出来的疗效相当不俗!在10位患者中,3位实现了病灶缩小超过30%的部分缓解,而7位患者也可实现病情稳定,虽然它只是一个I期的早期临床,但这是非常不错的临床数据。我们期待看到它后续更加惊艳的数据。 而在大家关注的安全性方面,P药耐受性良好,在79%的患者中观察到治疗相关副作用,大部分副作用为非严重副作用。最常见的包括恶心(34%)、呕吐(24%)、疲劳(21%)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7%)。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继续进行受试者登记。 如此优异的早期临床疗效,再结合上超高的患者携带率(约50%的患者存在P53突变),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款新的重磅靶向药物即将为我们的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帮助。 而关于PMV公司在下周即将公布的P药具体临床情况,咚咚也将实时关注,第一时间为癌友们带来最新资讯!  

小D
史上最强抗癌药物诞生!超60%癌症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见证癌症转为慢性病的历史性时刻来了!

史上最强抗癌药物诞生!超60%癌症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见证癌症转为慢性病的历史性时刻来了!

自咚咚肿瘤科迈入癌症科普领域后,我们前前后后已经报道过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抗癌药物了。每一个抗癌药物都凝聚着研发人员们数不清的努力,也能为不同的患者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抗癌疗效。 当然,疗效有好有坏,每一款抗癌药物能为患者们带来的疾病控制时间与生存期也都不尽相同。在我们历次的报道中,有一类药物每一次都能站在疗效的最巅峰,甚至远远优于目前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PD-1抑制剂。 它是ALK抑制剂。在临床上,ALK抑制剂有个独特的外号叫做“黄金靶向药”,而肺癌患者存在的ALK突变,则被我们称呼为“钻石突变”。 这么多华丽丽的外号,ALK抑制剂到底有多牛?这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科普的主题。癌症治疗的临床中我们通常把患者达到无瘤评价,并且持续存活5年时间的状态叫做“临床治愈”;而在我们今天报道的临床实验中,ALK抑制剂能帮助超过一半的患者(接受AL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实现5年以上的生存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在过去,从未有任何一个实体瘤治疗药物能达到如此优异的疗效。把ALK抑制剂称为最接近“治愈”实体瘤的抗癌药物,一点都不为过。 究竟ALK抑制剂是如何带来如此优异的疗效的?我们还要从ALK抑制剂的前世今生说起。 1 百花齐放,ALK抑制剂的前世今生 ALK基因的融合突变如今被我们广泛的认知,是源于其多发生在肺癌患者身上。事实上,ALK最早是在淋巴瘤的一个亚型中被发现的,因此定名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即ALK);2007年,日本学者Mano领导的研究团队第一次证实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通过ALK抑制剂的使用,能明显的抑制由ALK基因融合突变驱动的肺癌。   2007年Soda等在Nature发表关于ALK融合基因的论文 于是,ALK抑制剂正式开启了治疗肺癌患者的道路。所谓“钻石突变”,代表的就是罕见且有效: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肺癌中的占比约85%,其中3~7%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发生ALK融合突变,在一些回顾性统计中ALK突变多出现在年轻、吸烟的肺癌患者中。自2007年ALK基因融合突变在肺癌中被发现后,研究者们立即开始了药物的研发。 2011年,口服小分子ATP竞争性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被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是第一款针对ALK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为ALK靶点的靶向治疗揭开序幕。 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相继出现了了二代ALK靶向药物塞瑞替尼(Ceritinib)、阿来替尼(Alec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以及国产的恩沙替尼(Ensartinib)。其中布加替尼(Brigatinib)、以及三代ALK靶向药物劳拉替尼(Lorlatinib)仍尚未在中国上市。目前第四代ALK抑制剂TPX-0131还在早期研发阶段。 与ALK抑制剂研发蓬勃发展相呼应的,则是ALK抑制剂为患者们带来的惊人疗效,也就是它被称为“钻石突变”的原因。 2 ALK抑制剂疗效惊艳,超过60%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无限趋近于“临床治愈” 上文中提到,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超过五年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它意味着癌症患者可能真正治愈了癌症,不再复发;而对任意一款靶向药物来说,哪怕能够提升患者一个月的生存期,也代表着这个药物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癌症治疗的难度大家都有目共睹。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凸显出ALK抑制剂惊艳所有人的优异疗效。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顶尖癌症学术会议,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ALK抑制剂最重磅的临床研究,J-ALEX研究公布了其68个月(5.6)年的随访数据。长达5.6年随访的临床数据,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ALK抑制剂让人瞠目的疗效。   J-ALEX研究是一项三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了纳入了207例年龄≥20岁、未经任何ALK靶向药物治疗的ⅢB期或转移及复发性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7例患者分别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和ALK抑制剂阿来替尼的治疗。 有意思的是,本着人文精神,这个临床实验设置了Cross over机制,如果其中一种靶向药物出现了耐药,可以交换到另一个靶向药物组继续治疗,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举个例子,患者A在克唑替尼临床组用药出现耐药后,可进入到阿来替尼组继续使用ALK抑制剂,直到阿来替尼同样耐药后再做出组。 这样有意思的机制,直接造就了J-ALEX研究堪称“逆天”的治疗数据: 截止ASCO大会中的报告时间,阿来替尼组进行了68.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克唑替尼组进行了68.0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在随访期间,仅有40.8%的患者(阿来替尼组)和39.4%(克唑替尼组)发生了死亡,因此两组均没有中位生存期的的数值(远超68个月,即5.6年),而仅有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5%(阿来替尼)vs 64.11%(克唑替尼)。 60%以上的5年生存率是什么概念?在部分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5年生存率甚至都达不到60%以上。在ALK抑制剂的帮助下,对于ALK融合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他们真正实现了把癌症变为慢性病的终极目标,真正实现了癌症患者“与癌共舞”。 J-ALEX研究注定在癌症治疗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激动的心情抛在一边,J-ALEX研究设置了非常有意思的Cross over机制,两组ALK抑制剂间的患者可以“共通”,而在最后两组ALK抑制剂的临床数据也非常相似(5年生存率阿来替尼60.85% vs 克唑替尼64.11%)。 那么,对于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到底应该先用阿来替尼还是克唑替尼?事实上,最终的临床数据给我们的答案非常清晰: 在患者的治疗中,哪种药物更加方便,就选用哪种药物。毕竟两者最后的5年生存率基本一致。患者可以综合考虑两种药物的药物价格、获取方便程度等来决定服用哪种药物。   J-ALEX研究创造的癌症治疗药物的奇迹,是我们第一次见证了癌症(准确的说是实体瘤)作为慢性病被控制的一天。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除了做好科普,祝福这部分拥有“钻石突变”——ALK突变的肺癌患者们能更多的感受到“临床治愈”的喜悦,我们也更加希望和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有更多重磅癌症药物出现,真正实现把癌症彻底转变为慢性病的终极目标!  

小D
ASCO深度丨早期乳腺癌去化疗真的可靠么?到底哪些患者更适合降阶梯治疗?

ASCO深度丨早期乳腺癌去化疗真的可靠么?到底哪些患者更适合降阶梯治疗?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降阶梯治疗”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去化疗来实现治疗优化,从而降低治疗强度,使治疗更安全。降阶梯治疗在HER2+早期乳腺癌领域开展的如火如荼,今年的2021 ASCO大会上公布了WSG-ADAPT-HER2+/HR-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远期生存结果。HER2+治疗中是否可以只有双靶完全的去化疗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HER2+强表达/非基底样肿瘤患者 更适合降阶梯治疗? WSG-ADAPT研究中,134例患者按5:2随机分为帕妥珠单抗(P)+曲妥珠单抗(T)组(92例)和紫杉醇(Pac)+帕妥珠单抗(P)+曲妥珠单抗(T)组(42例)。有60%的患者的肿瘤为cT2-4, 42%为临床淋巴结阳性。 结果显示:12周双靶加单药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取得了非常优秀的pCR率,达到了90%;而去化疗单纯靶向治疗组(P+T)达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具有临床意义的pCR率34%。但是中位随访五年后,iDFS率、dDFS率和OS均没有看出显著的差异(趋势上有化疗组略好)。 研究者们发现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12周新辅助治疗后pCR(vs.非pCR)与iDFS的改善密切相关。达到 pCR 的患者的 5 年 iDFS 率为 98%(95% CI,90%-100%),而未达到 pCR 的患者的 5 年 iDFS 率为 82%(95% CI,69%-90%)(HR , 0.14; 95% CI, 0.03-0.64 ; P = .011)。 在69例pCR患者中,39例(56.5%)未接受术后化疗(P+T组:n=9, 29% vs P+T+Pac:n=30,79%);在这些患者中,仅观察到1例(1.4%)远处复发。无化疗的P+T组中,在低HER2表达(IHC 1+/2+和FISH阳性)和/或PAM50基底样亚型的患者中均未观察到pCR(n=17,19%)。在总研究人群中,低HER2表达和/或无早期反应与更差的dDFS(P=0.029)和iDFS(P=0.068)密切相关。 此研究首次发现去化疗的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有机会取得良好的生存率,而此生存获益并非由术后辅助阶段追加化疗带来。这意味着在未来HER2+强表达/非基底样肿瘤的患者或许最有机会可以通过单纯靶向治疗获得生存获益,但是从90%的pCR率上,小编认为去化疗对目前来说还为时尚早。  动静结合:HR+患者强调早期通过 Ki67反应来优化后续治疗 本次2021 ASCO大会上还公布了前瞻性Ⅲ期WSG-ADAPT HR+/HER2-研究的部分研究结果。又有哪些HR+患者更适合去化疗方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分泌治疗两周后研究者们发现,Ki67的表达是影响后续治疗预后的强预测因子。中位随访4.9年后,基线和内分泌治疗后仍然较高的Ki-67水平与较差的iDFS密切相关(均P<0.001);在CT队列中(n=2331),较高的RS、淋巴结状态和肿瘤大小与较差的iDFS相关。 RS>25患者中(n=965),内分泌治疗后低ki67水平、N0状态和c/pT1状态与iDFS改善相关; 此研究证明动态观察内分泌治疗反应非常重要。通常患者较高的ki67水平会导致较差的治疗预后;反之,当患者基线RS评分较高时,如果内分泌治疗后可以获得较低的ki67水平同时伴有限的初始肿瘤负荷时,也可以通过去化疗方案来获得不错的生存获益。 无论是HR阳性,还是HER2阳性,都有一些有特殊特征的人群可以通过去化疗来获得长期的生存获益。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和证实,一定可以实现去化疗的决策,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资料 ASCO 2021 […]

半夏
从肝癌出发,联合治疗凸显优异疗效:仑伐替尼2021 ASCO进展全汇总,多项惊艳数据披露!

从肝癌出发,联合治疗凸显优异疗效:仑伐替尼2021 ASCO进展全汇总,多项惊艳数据披露!

仑伐替尼,作为近几年来癌症领域最重要的靶向药物之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2018年11月,仑伐替尼正式登陆中国,它是自2008年索拉非尼在中国获批后,我国晚期肝癌治疗十年来的首个新药,一款真正“十年磨一剑”的靶向药物,专门为中国肝癌患者“量身定制”。 在仑伐替尼关键的全球多中心III期REFLECT研究中,入组了288例中国患者。仑伐替尼在中国患者亚组中的疗效创造了一个非常惊艳的数据: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5.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9.2个月,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3.8%[1],仑伐替尼迅速成为了中国患者最为重要的肝癌药物之一。 尽管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但2018年末方在中国启航的仑伐替尼事实上还是一款“潜力无限”的明星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还有着非常多的可能性等待着研究者去发掘。 2021年6月8日,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ASCO会议正式落幕。仑伐替尼还在续写着它的传奇,除了在原本就具备优势的肝癌领域有重磅进展外,在其他癌种的治疗中也取得了非常让人惊喜的数据,我们将在本篇文章中对仑伐替尼在2021 ASCO会议中的重磅研究进行汇总。 1 肝癌 肝癌是仑伐替尼的优势治疗癌种。在单药治疗取得了惊艳的成绩后,本次ASCO会议中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了联合治疗。两项关于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创造了更加优异的结果:   【1】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肝动脉灌注化疗一线治疗肝癌,ORR高达63.9%[2] 这项一线肝癌临床试验叫做LTHAIC研究,是一项单臂II期研究。研究共纳入36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一线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1.2个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5个月,中位生存期由于疗效较好,暂未达到,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66.7%。其中5例患者达放射学完全缓解。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2.1个月。此外,8例患者可降期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其中1例接受肝移植,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1例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   研究者把肝癌一线治疗由仑伐替尼单药拓展到使用综合治疗,再次提升了肝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天花板”,期待看到它的后续研究结论。   【2】肝癌治疗升级套餐:碘125粒子条+支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系统性治疗,ORR高达66.7%,OS高达18个月[3]   2021 ASCO会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颜志平教授的一项碘125粒子条+支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仑伐替尼+PD-1单抗治疗不可切肝细胞癌(u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也惊艳亮相于本次会议。研究对比了碘125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及TACE基础上,联合或不联合系统治疗(仑伐替尼+PD-1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表明,联合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系统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6.7% ,显著高于未联合系统治疗组的18.2%。在总生存期(OS)这个关键指标上,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和8.4个月。   事实上,这项临床数据更偏向于实际应用:在实际临床中,肝癌患者经常伴随着癌栓造成血管堵塞,采用介入的方式植入支架后因病情不受控制,癌栓很容易继续发展,造成二次堵塞。   在支架旁放入碘125粒子条是颜志平教授团队独特的局部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癌栓不再复发。这个临床方案与LTHAIC研究类似,同样是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的综合治疗,同样取得了非常优异的临床结果。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综合治疗方案将给肝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2 消化道肿瘤 (胃癌、肠癌、胆管癌)   除了具备优势的肝癌领域外,在本次ASCO会议中,仑伐替尼的联合方案在消化道肿瘤中“全面开花”了。 【3】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消化道肿瘤全面开花,胃癌、肠癌、胆管癌均有好消息   本次ASCO会议中,一项“大杂烩”临床实验LEAP-005格外吸引眼球。LEAP-005是一项Ⅱ期、多队列、非随机的临床实验,它的特点是并没有制定某一个特定的癌种,而是选择了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在患者中的疗效。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本次ASCO会议中,公布了这项临床胃癌队列、结直肠癌队列以及胆管癌队列的研究结果,值得关注的是,它们都是消化道肿瘤,并且都有不错的疗效。   胃癌:接受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31位胃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10%;1位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3%),2位患者实现部分缓解(6%),12位患者保持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2.5 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对于2线治疗后的胃癌患者而言,免疫+仑伐替尼的搭档显示出的疗效可以说非常不错。期待看到更多后续临床的结果[4]。   结直肠癌:共有32位结肠癌患者接受了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在所有32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2%。对于非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结直肠癌患者而言,免疫+仑伐替尼的搭档同样有着不错的疗效[5]。   胆管癌:31位胆管癌患者接受了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在所有患者中,3位患者病情评估为部分缓解(PR),18位患者病情评估为稳定(SD)。客观缓解率虽然仅有10%,但其他数据不错:疾病控制率达到了68%;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6.1 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对于胆管癌这样难治的肿瘤,特别是二线治疗及以后的胆管癌患者,免疫治疗+仑伐替尼的组合实际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临床数据,为患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思路[6]。     3 胆管癌 刚刚提到,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且难治的肿瘤。除了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外,本次ASCO会议中有研究者们还进行了加强的“四联方案”   【4】特瑞普利单抗四联法一线治疗胆管癌:ORR为80%[7] […]

小D
消化道肿瘤领域的中国突破:替雷利珠单抗携食管鳞癌优异成绩亮相ASCO

消化道肿瘤领域的中国突破:替雷利珠单抗携食管鳞癌优异成绩亮相ASCO

近日,消化道肿瘤领域第一个由中国研究者担任领导的全球Ⅲ期研究——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RATIONALE 302研究闪耀登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这也是第一个且目前唯一取得食管鳞癌阳性结果的全球(含中国大陆地区)三期研究。 这项凝结了中国消化道领域顶尖专家心血的研究,凭借其优异的结果,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科研和临床诊疗水平,也看到了中国民族企业的雄心和格局。   RATIONALE 302研究是一项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用于晚期二线食管鳞癌的全球、多中心、随机、 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研究显示:在全人群中,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达8.6个月(vs 化疗组6.3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超过30%;疾病缓解率(ORR)达到化疗组的2倍(20.3%vs 9.8%),且持续缓解时间更久(中位DoR 7.1个月vs 4个月)。 1 食管癌,中国痛、中国治 食管癌作为四大“中国特色”肿瘤之一,长期以来面临预后差、治疗方案缺乏的问题。根据世卫数据显示,食管癌每年全球新发患者约32.6万,其中中国患者占了一半。 在食管癌治疗中,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可以让一部分患者达到癌症治愈的可能。但是,70%的食管癌患者由于发现晚,肿瘤负荷高,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五年生存率仅为15%~20%。 更严重的是,这部分患者常在放化疗后复发,复发后再使用联合化疗方案生存期从3.4个月到11.5个月不等,在一年的生存时间线上苦苦挣扎。 另一方面,不少食管癌患者有吞咽困难的问题,营养摄取不足,身体较差,再加上化疗的副作用贫血、血小板低、脱发、呕吐恶心等,更是雪上加霜,有些患者甚至不是死于癌症,而是癌症带来的营养不良。 此外,全球食管癌病理类型分布存在巨大差异,中国食管癌患者95%以上为鳞癌,而欧美国家70%以上为腺癌。食管鳞癌和腺癌无论生物学特征还是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实践,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种类型。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专家对于食管癌诊疗的研究和经验,与国内专家和患者所面临的挑战存在很大的差别。 因此,尽管在RATIONALE 302研究前,也有多项食管癌III期研究面世,但它们大都针对全类型食管癌患者,或者覆盖地区较为单一,始终存在一定的缺憾。而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全部为食管鳞癌患者,研究人群覆盖亚洲、欧洲和美国,且各地区和国家入组患者比例接近真实情况下全球食管鳞癌分布,因此意义格外重大。 2 傲人成绩,不同凡响 RATIONALE 302研究是一项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用于晚期二线食管鳞癌的全球、多中心、随机、 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全球10个国家132家中心开展(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 国,美国,西班牙,比利时),共入组512例患者,其中亚洲患者404例(79%)、欧美患者108例(21%)。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选择上,RATIONALE 302研究充分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差异,包含了三种选择的化疗(紫杉醇/伊立替康/多西他赛)作为对照。 疗效卓越 全人群: 对比化疗,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达8.6个月(8.6个月 vs 6.3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超过30%; 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组有20.3%患者出现了肿瘤明显缓解,持续时间高达7.1个月,而化疗组中出现肿瘤明显缓解的患者比例仅为9.8%,缓解持续时间4个月;ORR 20.3% vs 9.8%,中位DoR 7.1个月 vs 4个月。 安全可靠 替雷利珠单抗组安全性更好 ≥3级的不良反应(46% vs 68%)以及≥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19% vs 56%)发生率更低; 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终止率也更低(7% vs 14%) 3 东方免疫之星,“食”不可挡   消化道肿瘤学科一度发展艰难,因为其肿瘤生物学行为非常复杂,早年国际上关注度不高,基础研究水平较低,起步也较晚。不同于肺癌、乳腺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新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食管癌和胃癌研究前些年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不仅是国内,国际上也是如此。 […]

小D
原研之光 闪耀ASCO!恒瑞强势进军乳腺癌,HR阳性,HER2阳性以及TNBC均有亮眼数据!

原研之光 闪耀ASCO!恒瑞强势进军乳腺癌,HR阳性,HER2阳性以及TNBC均有亮眼数据!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6⽉4⽇-6⽉8⽇在线上正式召开,众多重要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都将在本次会议进行公布。恒瑞医药在本次ASCO大会上给大家带来了四项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其中还有两款新药SHR6390和法米替尼。原研之光,实力不容小觑!  新型CDK4/6抑制剂SHR6390纳入突破性治疗,PFS超过8个月! Dalpiciclib(SHR6390)是恒瑞研发的口服、高效、选择性的小分子CDK4/6抑制剂,属于化药1类新药。在这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中纳入了361例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按2:1随机分配SHR6390片或安慰剂,每 28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每三周停药一周,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终止治疗的情况。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0.5个月,相比安慰剂组,SHR6390片明显改善患者PFS超过8个月(分别为15.7 个月[95%CI 11.1-NR]vs7.2个月[95%CI 5.6-9.2];HR=0.42 [95%CI 0.31-0.58];P<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8%(HR 0.42 [95%CI 0.31-0.58];P <0.0001)。 OS数据尚不成熟,共记录25例死亡。最常见的3或4级AE(发生率3%)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4.2%vs 0%)和白细胞减少症(62.1%vs 0%)。SHR6390联合氟维司群组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的发生率为2.5%,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为3.3%。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和6.7%。   恒瑞SHR6390片使HR阳性患者PFS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可控。该研究结果支持SHR6390片联合氟维司群或将成为内分泌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3 月 17 日,CDE 已将恒瑞医药的 CDK4/6 抑制剂 SHR6390 片联合氟维司群用于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适应症拟纳入突破性治疗,期待它的正式上市。 ORR达81.3%!法米替尼+卡瑞利珠三联体一线治疗三阴乳腺癌 国产PD1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已显示出其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重症患者中观察到了52.6%的ORR率。在FUTURE-C-PLUS研究中评估了一款抗血管药法米替尼(famitinib)联合国产PD1卡瑞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恒瑞研发的新药法米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增殖和抑制血管生成的双重抗肿瘤作用。在这项前瞻性单臂2期研究中,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为18-70岁,均患有未经手术治疗的IM亚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将IM亚型定义为CD8 +。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d1、15,q4w),白蛋白紫杉醇(100 mg / m^2 ,d1、8、15,q4w)和法米替尼(20 mg,d1-28,q4w)直至病情进展(白蛋白紫杉醇至少6个周期)。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 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共招募到了48位患者。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的48名患者中有39名(81.3%; 95%CI 70.2%-92.3%)达到了已确认的客观反应,中位反应时间为1.8个月(95%CI为1.8-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反应持续时间数据尚不成熟。有30名患者(62.5%)仍在接受研究治疗。9个月预估的PFS率为60.2%(95%CI,43.2%至77.3%)。 安全性方面:3或4级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3.3%),贫血(10.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4%),血小板减少症(8.3%),高血压(4.2%),甲状腺功能减退(4.2%),蛋白尿(2.1%),败血病(2.1%)和免疫相关心肌炎(2.1%)。两名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没有报道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表明,GSK3A体细胞突变可能具有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潜力。   迄今为止,T药和K药尚未在国内获批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仍然存在大量未满足的患者需求。这项针对晚期TNBC人群探索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新型组合的研究结果展现了不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近一年来,法米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在多个适应症获批开展临床,期待这个组合能走进中国,迈向世界。 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脑转移,ORR高达75%! HER2阳性乳腺癌其侵袭性强,预后差。恒瑞的吡咯替尼作为一个全新TKI类抗HER2靶向药物,其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已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证明吡洛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HER2阳性转移性BM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

半夏
疾病控制率 80.3%!解决PD-1/L1耐药的新免疫方案Lifileucel横空出世!

疾病控制率 80.3%!解决PD-1/L1耐药的新免疫方案Lifileucel横空出世!

文章来源:环宇达康国际医讯   在2021年6月4日~8日正在举行的ASCO盛会上,众多新型疗法纷纷闪亮登场,数据振奋人心,相信细胞免疫治疗正式临床应用于实体肿瘤的那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2021年6月6日的ASCO大会上,新型免疫疗法Lifileucel 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中表现出持久的反应,并且对于接受 PD-1 和 PD-L1 治疗后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也显示出长期的抗肿瘤应答,给临床中众多PD-1耐药后走投无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 疾病控制率高达80.3%!Lifileucel有望解决PD-1耐药难题 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基于TILS细胞的创新型疗法LN-144(Lifileucel)更新了黑色素瘤的临床结果,再次引起了轰动。 C-144-01(NCT02360579)是一项2期临床试验,根据最新统计结果,截止到 2021 年 4 月 22 日,在 33.1 个月(近3年)的长期随访中,Lifileucel (LN-144) 对于接受 PD-1 和 PD-L1 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显示出长效的抗肿瘤响应。 相关阅读: “复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晚期癌症病灶全部消失!新疗法有望上市 疾病控制率86%!又一款势头强劲的TILs疗法斩获FDA孤儿药称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 lifileucel 治疗对先前 PD-1/PD-L1 治疗持续时间较短的黑色素瘤患者更有益。这意味着PD-1/L1耐药的患者有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这项试验招募66名已被诊断患有IIIc期或IV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特点是至少接受了3~4种全身性治疗都失败后的患者,所有人都接受过PD-1抑制剂治疗,80%接受过CTLA-4抑制剂 ,23%的患者接受过BRAF / MEK抑制剂,可以说是临床上用尽了治疗方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晚期患者。还有44%的患者存在肝或脑转移。 这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将肿瘤组织中的TIL细胞进行培养后回输,平均注入的TIL细胞:28 x 10^9;IL-2剂量:6次。 实验结果 在最新报道的66例接受过PD-1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试验中,结果显示: 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0.3%; 客观缓解率达到36.4%(完全缓解为4.5%,部分缓解为31.8%); 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未达到中位反应持续时间。   更引人注目的是,患有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响应,这说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仍能获益于TIL疗法。 对于PD-1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几乎没有其他治疗选择,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几乎无与伦比。 LN-144(Lifileucel)预计会在2021年向FDA提交上市申请。 有望上市!lifileucel率先宣战实体瘤 看完惊艳的临床数据,我们再来介绍下lifileucel究竟是一款什么疗法。 lifileucel(LN-144)实际上就是在实体肿瘤中最具潜力的TILS(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 TIL疗法是从肿瘤附近组织中分离出TIL细胞,加入生长因子IL-2进行体外大量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扩大免疫应答,治疗原发或继发肿瘤的方法。这种疗法利用能够识别并靶向患者肿瘤的T细胞作为攻克癌症的免疫大军回输到体内,是根据每个癌症患者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抗癌疗法,具有多克隆化,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新生抗原,个体化,高度特异性,持久性,输注后可形成免疫记忆等特点。相关阅读:关于新型免疫细胞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患者一定要了解的十件事 实际上,这种疗法早在十年前就建立了,它的开创者是免疫界泰斗-美国癌研究院外科主任Rosenberg及其团队。 已发表的数据显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缓解率在50%至70%之间。此外,超过20%的患者使用该疗法可长期生存。20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在这些完全反应者中,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3%。 “经过长达8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表明,如果患者获得CR,这是一种极其持久的反应,而且很有可能治愈其转移性黑色素瘤。”–Inge […]

半夏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方案怎么选?|2021ASCO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方案怎么选?|2021ASCO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打破晚期食管鳞癌治疗瓶颈,更多生存获益 引言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于6月4日~6月8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 在ASCO官网所公布的摘要中,英国Royal Marsden医院的Ian Chau教授团队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一线治疗的CheckMate648研究的初步研究结果赫然在列。 那么,研究结果的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带给临床哪些启示呢? 摘要号:LBA4001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 双免VS化疗和免疫+化疗VS化疗?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食管癌可导致超过50万患者的死亡,其中,食管鳞癌(ESCC)患者占比为85%。对于转移性或晚期ESCC患者,标准的一线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总生存(OS)获益已经达到了瓶颈(中位OS<1年)。根据ATTRACTION-3研究显示,对于经治的晚期ESCC患者,纳武利尤单抗(NIVO)带给患者的OS获益相比化疗更大。 CheckMate648研究是第一个在晚期ESCC患者中,评价双免、免疫+化疗、化疗疗效和安全性的全球的开放标签、随机的Ⅲ期临床研究,在此,对其初步研究结果予以报道。 CheckMate648研究设计 CheckMate648研究的数据统计方式 1   基线情况   截至2021年1月18日,在最小随访时间为12.9个月的时间中,经过随机化分组,NIVO+化疗组、NIVO+IPI组、化疗组,分别入组了321例、325例和324例患者。 患者基线情况 2   55%的随机分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治疗     NIVO+化疗组、NIVO+IPI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5.7个月、2.8个月和3.4个月,三组因各种原因导致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92%、93%和99%。55%的随机分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的后续治疗手段为化疗。在包括NIVO的治疗组和化疗组,后续分别有5%和16%的患者后续接受了免疫治疗。 治疗持续情况 3   NIVO+化疗VS化疗的OS结果:NIVO+化疗更优,而且在肿瘤细胞PD-L1表达≥1%的人群中更具优势    肿瘤细胞PD-L1表达≥1%和所有随机化的人群中,NIVO+化疗相比化疗可以使得患者的死亡风险分别下降46%和26%,而且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延长6.3个月和2.5个月。 PD-L1表达≥1%和所有随机化人群的OS结果 在几乎所有亚组中,OS的获益在NIVO+化疗组相比化疗组均更明显。 OS的亚组分析结果 4   NIVO+化疗VS化疗的PFS结果:NIVO的加入助力PFS获益   肿瘤细胞PD-L1表达≥1%的人群中,NIVO的使用可以增加无疾病进展生存(PFS)0.53的风险比(HR)(95%CI 0.41-0.69),而在所有随机化人群中,HR增加的数值是0.69(95%CI 0.58-0.83)。 PFS获益情况 5   NIVO+化疗VS化疗:前者缓解持续时间更长,ORR更高     在肿瘤细胞PD-L1表达≥1%和所有随机化的人群中,NIVO+化疗VS化疗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8.4个月 vs 5.7个月和8.2个月 vs […]

半夏
ASCO重磅:实锤!EGFR耐药的肺癌使用PD-1抑制剂,疗效将大幅降低

ASCO重磅:实锤!EGFR耐药的肺癌使用PD-1抑制剂,疗效将大幅降低

世界癌症领域的顶级盛宴,全球医疗人士瞩目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今天已经进行到第三天了。 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咚咚始终在关注2021年ASCO年会中肿瘤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进行了跟踪报道。详情可参考近期咚咚癌友圈微信公众号近期的相关推送。 就在这两天,日本进行的一项全新重磅研究在ASCO会议中披露相关数据,这个名为WJOG8515L的临床试验对存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招募,研究了这部分患者使用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继续使用PD-1抑制剂的临床数据。 过去,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我们在PD-1抑制剂的使用问题上我们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EGFR耐药后的肺癌患者,我们到底应不应该使用免疫治疗,疗效究竟又会如何? 如今,通过这个重磅临床,我们终于有了了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EGFR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继续使用免疫治疗,有效率大幅下降,远低于同期进行化疗的疗效。   临床设计: 临床试验WJOG8515L是由日本学者开展的一项二期随机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了102例晚期或复发性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含铂化疗,但在EGFR突变情况上有一定差异: ○ 58例患者为1-2代EGFR靶向药物耐药,且T790M为阴性; ○ 35例患者为原发或继发T790M阳性,且经三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 ○ 9例患者为三代EGFR靶向药物一线治疗后进展。 虽然患者EGFR耐药情况情况不同,但在这部分患者后续的治疗策略基本一致。所有患者都按1:1随机分配,52例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O药)3mg/kg每二周一次的治疗;另50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500mg/m2)联合卡铂(75岁以上AUC=5,其它AUC=6)每三周一次,四个疗程后疾病无进展的患者培美曲塞单药维持。 临床的结果让人非常震惊,“无往不利”的PD-1抑制剂疗效大不如人意: ● 在52例进行O药治疗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ORR)仅有9.6%,疾病控制率38.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7月; ● 而在50例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达到了36.0%,疾病控制率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6月。 这个临床数据的对比非常明显:9.6%vs36%(客观有效率),38.4%vs76%(疾病控制率),1.7个月vs5.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在治疗数据的各个方面,PD-1抑制剂的疗效都远差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文章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所有患者无论PD-L1表达如何,O药的疗效同样均弱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 WJOG8515L临床可能是首个直接针对EGFR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疗效的临床研究,也为“EGFR耐药后谨慎使用PD-1抑制剂”这个结论给出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当然,这个结论并没有直接否定EGFR耐药的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的方案。在我们既往的报道中,有临床研究证实了在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使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方案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详情参考:惊天逆转, 推翻PD-1既往认知: 靶向耐药后PD-1治疗仍有奇效, 这些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 通过一系列临床数据的对比,相信临床医生和患者们可以更好的进行非小细胞肺癌EGFR耐药后治疗方案的决策,创造更优异的疗效和生存期!  

小D
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8%!这项鼻咽癌“中国方案”在ASCO年会C位出道

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8%!这项鼻咽癌“中国方案”在ASCO年会C位出道

抗击晚期癌症的路上,每一点成功都来之不易,而且大家都特别希望,这样的成功是中国学者和国产药物在中国高发的癌症治疗中取得的,因为这就意味着更新、更好、更实惠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快惠及国内癌症患者。 最近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在一项代号为“JUPITER-02”研究的晚期鼻咽癌一线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大考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标准化疗,在多个方面体现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将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8%。 凭借其研究方案的独特创新,以及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结果,JUPITER-02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成为全体大会(plenary session)上发表的五项“重磅研究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LBA)之一。 全体大会的LBA一直被学界公认为是该年度最重要、将会改变临床诊疗实践的研究,自ASCO年会有线上官方记录的十多年来,从未有过本土创新药研究入选LBA。 而就在今天凌晨,在全球最高级别的癌症领域学术会议主会场上,JUPITER-02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完成了研究成果汇报,向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肿瘤学界的“最强音”。 对于晚期鼻咽癌诊疗圈的朋友们来说,这实在是个令人激动的消息,因为这条路上我们“国人当自强”! 1 攻克这种癌症 需要中国人自己的努力 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等省份,鼻咽癌的发病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0-30倍[1],是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的统计,全球新发病例超过13.3万,约46%的鼻咽癌患者都集中在了我国[2]。 正是因为鼻咽癌在国内多见,在国外罕见,它的治疗长期以来并不被国际医学和科学界重视,国外更重视的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往往还直接排除掉鼻咽癌患者。 要满足中国鼻咽癌患者对新疗法的迫切需求,就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上。当癌症治疗进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我国的临床医生和本土药企,都在积极尝试探索用创新药物治疗鼻咽癌。 除了患者分布上的特殊,鼻咽癌还有一点比较特殊,就是它的治疗并不以手术为主,从下面这张图就能看出,给位于这个部位的肿瘤动手术肯定不容易。而且鼻咽癌是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的癌症,早期或局部晚期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90%[3]。 图1 鼻咽解剖位置 但如果癌症已经进展到晚期阶段,也就是出现了远处转移,那么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就只有10-20%了,中位总生存期(OS)不超过20个月[4]。过去除了化疗,这个阶段的患者没有其它的治疗选择,而且化疗的效果也比较有限。 传统治疗手段都搞不定的难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新星”免疫治疗身上,相信最近几年里,很多患者朋友们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观念。而从理论上来说,鼻咽癌可能也是很适合免疫治疗的一种癌症。 鼻咽癌的发病与EB病毒(EBV)感染高度相关,有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就会做出反应,来消灭这些侵入人体的外敌。所以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系统,肯定在癌症发生过程中被激活过,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彻底消灭鼻咽癌细胞,让它们发展成了肿瘤,那么再一次激活免疫系统,也许就能有效杀伤癌症细胞了。 相关科研探索也显示,鼻咽癌的肿瘤微环境内,其实已经有很多免疫细胞浸润,其中就包括抗肿瘤免疫的主力——细胞毒性T细胞,而且肿瘤微环境内PD-L1的表达水平也比较高。PD-1/PD-L1通路就是PD-1抑制剂的目标,这就给免疫治疗重新激活免疫系统提供了好机会[5]。 本次取得成功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此前就已经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向鼻咽癌发起挑战,并验证了初步疗效: ○ 在一项临床早期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鼻咽癌一线治疗的有效率数据惊艳,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5%; ○ 在一项特瑞普利单抗单药用于二线及后线治疗晚期鼻咽癌研究(POLARIS-02)中,对于已经接受过全身系统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ORR仍达到20.5%,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超过一年(12.8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OS为17.4个月[6-7]。 而且在这些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于是,在此前安全性、有效性“实战”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研发团队再接再厉启动了JUPITER-02研究,率先向着晚期鼻咽癌一线治疗发起总攻! 2 PD-1单抗+化疗 鼻咽癌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文章开头就说到过,JUPITER-02研究成果是今年ASCO年会的五项“重磅研究摘要”之一,这也是由中国学者主持、中国研究团队开展、使用国产抗肿瘤创新药物治疗中国常见癌症的研究,第一次获得如此高级别的认可,也说明了该项特瑞普利单抗研究成功的意义重大。 先简单介绍一下JUPITER-02研究的设计。该研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多地的35家中心开展,入组的是确诊时就存在远处转移,或者是接受根治性治疗后复发,但还没有接受针对复发或远处转移肿瘤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研究共入组了289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到两组,其中146例接受免疫治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目前的标准化疗——吉西他滨+顺铂(即GP方案)(下文简称:特瑞普利单抗组),143例接受GP方案化疗及安慰剂(下文简称:安慰剂组)。JUPITER-02研究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免疫+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 图2 JUPITER-02研究设计 在最多六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后,两组分别继续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进行维持治疗。研究中用来评价疗效的主要终点是设盲的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就是自随机开始,通俗讲为患者从开始治疗,到出现疾病进展的时间,次要终点有研究者评估的PFS、ORR、DoR、OS等等。 下面这张图就能直观体现出来,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加用特瑞普利单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安慰剂组的中位PFS是8个月,而特瑞普利单抗组是11.7个月,延长了3.7个月;加用特瑞普利单抗将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大幅降低,降低了48%;治疗开始12个月后,特瑞普利单抗组仍有49.4%的患者病情没有进展,而安慰剂组仅为27.9%,特瑞普利单抗组1年的PFS率接近安慰剂组的2倍,而且从研究的亚组分析来看,各个亚组的患者均能从特瑞普利单抗组中获益,尤其是不论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如何,均可获益。 图3 研究PFS数据 而截至2021年2月的生存期数据分析中,虽然特瑞普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都还没有达到,但特瑞普利单抗组的1年总生存率是91.6%、2年总生存率是77.8%,而安慰剂组分别是87.1%和63.3%。 从现有的初步数据来看,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加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能使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40%!从下图中可以看到,两组的生存曲线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拉开,并且特瑞普利单抗组的OS曲线在2年左右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平台期,呈现长拖尾状态,体现了免疫治疗的长效性;而安慰剂组OS曲线在2年后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 图4 现有OS数据分析 在ORR、DoR两项疗效指标上,特瑞普利单抗组也都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两组的ORR分别为77.4% vs. 66.4%,特瑞普利单抗组有效率显著提高,增加了10%(p=0.0335);而两组的中位DoR分别是10.0 vs. 5.7个月(p=0.0014),说明特瑞普利单抗组的缓解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延长了将近一倍。 在全面改善疗效指标的同时,加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也没有增加患者的安全性风险,两组开始治疗后出现的不良事件、与治疗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3级不良事件、输液反应及致死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都类似,说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安全性良好。 图5 研究安全性数据 用一句话来总结JUPITER-02研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标准化疗,相比只应用标准化疗,显著改善了PFS、OS、ORR和DoR四大疗效指标,而且没有增加安全性风险。 徐瑞华教授表示:“鼻咽癌治疗充满挑战,因为它一般在相对晚期时才被确诊,这类患者目前的治疗选择极其有限,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更长期的缓解,这是鼻咽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进步。” 国外专家也对JUPITER-02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ASCO首席医学官兼执行副主席Julie […]

小D
【ASCO首日】奥希替尼耐药新方案,有效率90%;PD-1围攻早期癌症

【ASCO首日】奥希替尼耐药新方案,有效率90%;PD-1围攻早期癌症

6月4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正式召开,我们给大家盘点一些重要的进展。 破解奥希替尼耐药难题  有效率最高90% 肺癌是我国一大常见癌症,也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但好在,我国大约有一半的肺癌患者就有敏感性基因突变,可以使用靶向药治疗,最常见的就是EGFR突变。   目前,奥希替尼已经是肺癌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不少患者终究会耐药。耐药后的一般治疗策略是化疗,那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在今年的asco会议中,有两项重要进展:   ★ Amivantamab和lazertinib双药联合 ★ Amivantamab是Met和EGFR双特异抗体药物,lazertinib是一款三代EGFR抑制剂。针对奥希替尼耐药的肺癌患者,这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显示了优异的疗效:45位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使用Amivantamab+lazertinib治疗,总得客观缓解率36%,而在EGFR和Met阳性的10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高达90%。 ★ 靶向Her3的新药- Her3-Dxd ★   PatritumabDeruxtecan(Her3-Dxd)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靶向Her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83%都有Her3表达,而且对EGFR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也基本不存在Her3的变异。 通过Her3就可以很好的靶向对EGFR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   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Pasi A. Janne博士公布了Her3-Dxd治疗EGFR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57位患者接受治疗后,1人完全缓解,21人部分缓解,19人病情稳定,客观反应率达39%,疾病控制率达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8.2个月。 而且,不管患者是哪种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是否有过脑转移,Her3-Dxd都同样有效。   ASCO中国之声  替雷利珠单抗进军食管癌降低超30%死亡风险 食管癌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罕见癌症,在中国却是一个相对高发的癌症。在这次ASCO年会中,针对食管癌的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 302临床数据公布亮相,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RATIONALE302研究是一项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用于晚期二线食管鳞癌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12例患者。 研究显示:在所有患者中,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达8.6个月(vs 化疗组6.3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超过30%;疾病缓解率(ORR)达到化疗组的2倍(20.3%vs 9.8 %),且持续缓解时间更久(中位DoR 7.1个月vs 4个月)。   新药ARX788 靶向Her2,广谱抗癌   Her2是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在大约2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吡咯替尼等药物已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在曲妥珠单抗的基础上,人们还开发出了抗体偶联药物T-DM1,用来克服肿瘤对曲妥珠单抗的耐药。如今,第二代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RX788来了。它不但对Her2阳性的癌细胞效果更好,对T-DM1耐药的癌细胞也有作用。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加州大学的Sara A. Hurvitz博士宣布了ARX788的I期临床试验ACE-Breast-01的结果。 45位中位经历过6次先前治疗的Her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ARX788获得了50%~606%的客观反应率,其中1.5mg/kg剂量组的客观反应率达到了74%。   另外,在包括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癌种的ACE-Pan tumor-01试验中,ARX788也获得了67%的客观有效率。   免疫治疗新证据 有副作用的患者,疗效更好 对于免疫治疗副作用和疗效的关系,咚咚已经多次报道,基本结论是:有副作用的患者,有效率更高。在今年的ASCO会议中,临床医生分析了三个PD-L1抗体T药联合化疗的三期临床试验,发现:有副作用产生的患者,客观缓解率是61.1%,而没有副作用的患者,有效率只有37.2%。   PD-1全面进军早期癌症 癌症患者术后使用,无病生存期大幅延长 […]

小D
2021 ASCO:免疫提前用!术前/术后使用PD-1单抗可延缓复发!

2021 ASCO:免疫提前用!术前/术后使用PD-1单抗可延缓复发!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50%~70%,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提高肝癌整体疗效的关键,现阶段尚无全球公认的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2020 CSCO肝癌诊疗指南中,对于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也进行了不少的更新,其中在化疗和靶向治疗中,将Ⅲ级专家推荐中的“索拉非尼(3类证据)”替换为“索拉非尼(2B类证据)”。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中异军突起,那么其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如何呢?此次,2021 ASCO年会将报告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围手术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最新发布的摘要结果显示,免疫辅助治疗可减少患者复发率。  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肝癌, 中位RFS达26个月 NIVOLVE是一项II期前瞻性多中心单臂试验,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作为HCC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确定手术切除(SR)或射频消融(RFA)后预测患者复发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纳入53例肝癌患者,这些患者在SR或RFA后显示出完全缓解。   在SR或RFA后6周内所有患者接受了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240mg,每2周一次,持续8个周期,随后改为480 mg,每4周一次,同样持续8个周期)。主要终点为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R),关键的次要终点是无复发生存期(RFS)。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包括肿瘤组织中的突变、拷贝数改变和肿瘤突变负担。   研究结果显示,1年RFSR和中位RFS分别为76.7%和26.0个月,接受SR和RFA之间无差异。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显示,WNT/b-连环蛋白相关基因(APC, CTNNB1, TCF7L1, TCF7L2)拷贝数增加(CNGs)与较短的RFS相关(阳性:11.8个月vs阴性:未达到[NR];p=0.0003)。免疫组化显示PD-1阴性(p < 0.0001)、PD-L1联合阳性评分较低(p = 0.0113)、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数量较低(p = 0.0130)、Foxp3+细胞阳性(p = 0.0076)与复发相关。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前ctDNA阳性患者(n = 10)的RFS往往比ctDNA阴性患者更短(26.2 vs NR);TMB与RFS无相关性。在安全性方面,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与免疫相关的AEs占25%。   综上所述,在NIVOLVE试验中,1年的RFSR和RFS分别为76.6%和26.0个月;安全性可耐受,没有观察到新的不良反应。WNT/b-catenin相关基因的CNG、WNT/b-catenin通路的激活、Foxp3+细胞的存在和CD8+TILs数量的减少可能预示SR或RFA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后的复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既靶向T细胞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也靶向其配体PD-L1和PD-L2,从而激活免疫监视,已在包括晚期肝癌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中建立了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具有显著的应答率,甚至完全反应。由于病理完全缓解是提高总生存率的预测因素,并且在晚期疾病中使用这些药物观察到的高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因此在HCC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是合理的。  新辅助治疗也有一席之地,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势头正劲! 当然,除了辅助治疗外,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也有新数据公布,在先前的AACR会议上,就有两款免疫治疗药物在肝癌新辅助治疗中相继斩获佳绩。至此,免疫治疗在肝癌围手术期治疗中逐渐站稳脚跟。  01 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或联合仑伐替尼 新辅助治疗可切除肝细胞癌 在一个正在进行的Ib/II期试验中,符合手术切除条件的HCC患者(pts)被纳入。在新辅助部分研究中,A组患者单次给予特瑞普利单抗480mg iv, B组患者同时给予特瑞普利单抗480mg iv +仑伐替尼12或8mg每日口服(根据体重)。所有患者在第21-28天接受预定的手术。术后4周病理分析及MRI证实R0切片的患者可参与辅助部分研究。   结果显示,16例患者(8例在A组,8例在B组)按照计划进行了切除,1例切除标本未见明显肿瘤,在其他15名患者中未观察到病理完全缓解(pCR)。3例患者(20%)获得了主要的病理反应(MPR,残留肿瘤<50%),其中2例在A组,1例在B组。这说明,PD-1抑制特瑞普利单抗无论是单药或是与仑伐替尼联合作为可切除HCC的术前新辅助治疗都是有希望的,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通过促进系统清除微生物残留疾病的辅助免疫治疗似乎对减少早期复发有效,同时具有预防作用,降低新生肿瘤的发生率。确定适合接受免疫辅助治疗的因素包括切除后的组织病理学高风险特征,如较高的肿瘤负担,分化差,多灶性,最重要的是微血管侵犯。由于同体移植物排斥率高,肝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  02 Cemiplimab围手术期治疗显著延长 肝癌患者总生存 Cemiplimab是一款全人源PD-1抗体,在一项开放标签、多队列IIa期研究(NCT03916627)中,评估了Cemiplimab在可切除性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该试验纳入了21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Cemiplimab新辅助治疗(350mg Q3W),随后进行手术切除,术后接续接受8个周期的Cemiplimab辅助治疗。 […]

半夏
TCR-T细胞免疫治疗亮相ASCO大会:挑战难治性实体瘤,疾病控制率可达86%!

TCR-T细胞免疫治疗亮相ASCO大会:挑战难治性实体瘤,疾病控制率可达86%!

2016年时,罹患滑膜肉瘤的大学生魏则西在去世前发文控诉了打着“细胞治疗”幌子的医疗骗局,一时让“细胞治疗”这一概念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但其实魏则西接受的细胞治疗,应该算是个李鬼,本身是一个已经被证明无效的方法,纯粹是为了骗钱。而如今,正牌的细胞治疗确实在滑膜肉瘤的治疗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近日,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引领者Adaptimmun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他们的细胞治疗产品afami-cel在治疗滑膜肉瘤的II期临床SPEARHEAD-1试验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2位患者在治疗后完全缓解。相关结果将于6月4日由MSKCC的Sandra D’Angelo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报告,报告摘要现已上传到ASCO官网[1]。 ASCO官网上的报告摘要 通过过继细胞进行的免疫治疗,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怎么让输入的免疫细胞高效的识别肿瘤。比如已经用于治疗血液肿瘤的CAR-T疗法,就是通过人工转入的嵌合抗元受体(CAR)来帮助T细胞更好的识别杀伤癌细胞。 而TCR-T疗法与CAR-T类似,只是把用来识别癌细胞的受体,由直接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CAR,换成了识别HLA-抗原复合物的TCR。这样做的好处是TCR-T可以识别肿瘤细胞内部的抗原,但会受到HLA亚型的限制,只能用于HLA亚型相匹配的患者。 Afami-cel就是这样一种TCR-T产品,它利用患者自身来源的T细胞,通过一个经过人工改造的TCR识别被HLA-A2呈递的MAGE-A4抗原。其中HLA-A2是最常见的HLA-I类分子,在汉族中大约占50%[3],MAGE-A4则在滑膜肉瘤中则有52.9%的阳性率[4]。在临床前试验中,afami-cel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肿瘤作用,没有发生交叉免疫反应。 此次II期临床试验中,共有37名HLA-A2阳性且肿瘤表达MAGE-A4的滑膜肉瘤患者和粘液样/圆细胞脂肪肉瘤(MRCLS)患者接受了afami-cel治疗,33人已完成第一次疗效评估。 在已完成疗效评估的29位滑膜肉瘤患者中:2位患者完全缓解,10位患者部分缓解,13位患者疾病稳定,总缓解率达到了41.4%,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6.2%。完成首次疗效评估的4位脂肪肉瘤患者中,有1位部分缓解,2位疾病稳定。 安全性上,接受afami-cel治疗的患者中一共出现了19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不过其中95%都属于2级事件。有6位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3级以上)的血细胞减少。目前没有发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 对于这样的结果,MSKCC的Sandra D’Angelo表示:“SPEARHEAD-1的初始数据表明,afami-cel疗法有潜力为滑膜肉瘤患者提供一种有希望的新治疗选择。而目前滑膜肉瘤患者的医疗需求很大,尚未得到满足。” Adaptimmune Therapeutics公司目前也计划在明年向FD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将afami-cel用于治疗滑膜肉瘤。 参考文献: [1]. https://meetinglibrary.asco.org/record/195713/abstract [2]. Sanderson J P,Crowley D J, Wiedermann G E, et al.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affinity-enhanced MAGE-A4-specific T-cell receptor for adoptive T-celltherapy[J]. Oncoimmunology, 2020, 9(1): 1682381. [3]. 陆盛军. 中国人群常见HLA-A2亚型间抗原特异性差异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 Kakimoto T,Matsumine A, Kageyama S, et al. […]

小D
高歌猛进!免疫治疗“通吃”围手术期、晚期肺癌|2021ASCO摘要抢先看

高歌猛进!免疫治疗“通吃”围手术期、晚期肺癌|2021ASCO摘要抢先看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一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将在2021年6月4日-8日以线上虚拟会议形势召开,日前,官网公布了部分摘要。大会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迎来众多新进展,上期医学界肿瘤频道盘点了靶向治疗的部分摘要,本期带来的是NSCLC免疫治疗篇,以飨读者。       一、免疫治疗为早期NSCLC带来获益,新辅助/辅助全面开花      1 O药+化疗增加早期NSCLC患者手术率(摘要号:8503)   CheckMate-816研究是首个证实免疫新辅助联合治疗能够为可切除NSCLC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带来显著改善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O药)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本次大会进一步公布了患者手术结局数据。 研究纳入将IB期-IIIA期驱动基因阴性、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O药 +含铂双药化疗组和化疗组,每组 179例患者。 结果显示:O药+含铂双药化疗组手术率为83%,而化疗组的手术率为75%。取消手术的原因是疾病进展(分别有12例和17例),不良事件(每组2例)和其他情况(分别为14例和19例)。化免联合组和化疗组微创手术率分别为30%和22%,从微创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率分别为11%和16%,R0切除率分别为83%和78%,残余存活肿瘤细胞(RVT)比例分别为10%和74%。 安全性方面,两组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级别和3-4级的不良反应(AE)分别为41% vs 47%,和11% vs 15%,分别有0例和3例患者死于与治疗相关的AE,与手术相关的5级不良事件分别为2例和0例。 CheckMate-816研究显示,新辅助O药+化疗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与时机,也不会妨碍手术的程度或完整性,也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结果数据以及pCR数据显示O药 +化疗作为IB至IIIA期可切除NSCLC患者潜在新辅助治疗选择。   2 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可延长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摘要号:8500)   在手术切除后的高危早期NSCLC中,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chemo)增加了患者5年生存率。全球III期IMpower010研究开始探索在辅助化疗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的获益,研究纳入IB-IIIA期NSCLC患者,在肿瘤完全切除后,1280例患者接受了多达4个周期的铂类辅助化疗。其中,1005例患者被随机按1:1分配,接受16个周期的阿替利珠单抗或最佳支持治疗(BSC)。 截止2021年1月2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2.2个月。T药在PD-L1 阳性(PD-L1>1%)的II-IIIA期人群中及ITT人群,与BSC相比在无病生存期(DF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8%和11.5%。 IMpower010达到了DFS的主要终点,显示在手术切除后的II-IIIA期NSCLC的患者中进行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DFS获益,在PD-L1阳性亚组中获益更显著。安全性与以往数据一致。   3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MPR达到66.7%(摘要号:8541)   多模式治疗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适度的生存获益。术前免疫治疗不断被证明有希望治疗可切除的NSCLC。研究报道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可切除III期NSCLC新辅助治疗在亚洲人群中的活性和安全性。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研究纳入IIIA期或IIIB期NSCLC患者33例,患者接受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治疗。 结果显示:30例(91.9%)患者接受了切除,除1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均实现了R0切除。符合方案人群中20例患者(66.7%)有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包括15例患者(50.0%)达到pCR。24例患者(80.0%)治疗后病理降期,70.0%(21/30)的患者淋巴结完全清除(ypN0)。1例患者发生重度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3级周围神经病变,截止2021年2月7日,中位随访4.13个月,无治疗相关死亡。   总之,在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中,特瑞普利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的MPR率高,治疗相关毒性可控,手术切除可行。    二、免疫+放化疗征服局部晚期NSCLC     1 K药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ORR超70%(摘要号:8512) KEYNOTE-799(NCT03631784)是一项探索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III期NSCLC患者的非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纳入既往未经治疗、不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IIIA‒C期NSCLC患者,队列A(鳞状和非鳞状,n=112),队列B(仅非鳞状细胞癌,n=104)均接受K药、化疗和放疗的治疗。 截至2020年10月28日,队列A从首次给药至数据库截止的中位(范围)时间为18.5(13.6-23.8)个月,队列B为13.7(2.9-23.5)个月。队列A的ORR(95%CI)为70.5%(61.2%-78.8%),队列B为70.6%(60.7%-79.2%),两个队列的一年生存(OS)率分别为81.3%和87%。队列A中9例患者(8.0%)、队列B中7例患者(6.9%)发生≥3级非感染性肺炎。两个队列3-5级治疗相关AE发生率分别为64.3%和50.0%。 […]

半夏
免疫治疗里程碑!第三款全新免疫药物正式亮相ASCO大会,疗效大幅革新患者生存期翻倍!

免疫治疗里程碑!第三款全新免疫药物正式亮相ASCO大会,疗效大幅革新患者生存期翻倍!

2011.3 美国批准CTLA-4抗体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上市。 2014.7 日本批准PD-1抗体O药(nivolumab)上市;随后美国连续批准PD-1抗体O药、K药上市。 2018.8 中国批准首款PD-1抗体O药上市,正式揭开了中国内地肿瘤学界的免疫治疗时代。 2018.10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PD-1和CTLA-4的发现者。 ……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式大规模推广,一晃之间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过去的十年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围绕CTLA-4和PD-1/PD-L1这两个最主要的靶点,其中最成功的是PD-1/PD-L1。 除了上述两个靶点,这几年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业内最热门的话题,全球创新企业都卯足了劲,寻找下一个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毒性的全新靶点:TIM-3、LAG-3、TIGIT、IL-2、IL-15、TLR9、STING、CD47、CD39、CD40……几十个全新靶点,上百个新药,千帆竞发、跃跃欲试。 终于,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正式官宣了第3个成功的免疫检查点新靶点,没错,它就是熟面孔:LAG-3——PD-1抗体O药的生产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LAG-3抗体Relatlimab,率先冲刺成功,完成了第一个阳性的国际3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相比于O药单药,O药联合Relatlimab,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同时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可控(远低于O药联合CTLA-4抗体)。 关于Relatlimab,咚咚之前已经做过报道:诺奖遗珠再发力:免疫药物LAG-3抗癌,救星还是鸡肋? 这一次正式公布的国际3期临床试验,一共招募了714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1分组,实验组接受O药联合Relatlimab,对照组接受O药单药治疗,中位随访13.2个月,结果显示: LAG-3单抗Relatimab的加入,可以明显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从4.6个月延长到了10.1个月,1年的无疾病进展率从36.0%提高到了47.7%,而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轻微的增加,从9.7%增高到了18.9%(O药+Y药,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在40%-50%)。 基于这样的结果,业界相信,Relatimab预期会在未来的6-12个月内上市。 除了Relatimab,这一次的大会还公布了5个其他LAG-3单抗/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   比如eftilagimodalpha,这是一个水溶性LAG-3蛋白,该药物联合PD-L1抗体avelumab治疗了12名晚期实体瘤患者,5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肠癌、胸膜间皮瘤、胃癌、肛门癌、宫颈癌各1个)。 此外,该药物联合K药治疗38名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35名患者疗效可评价,4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7名患者肿瘤大部分缩小,3人肿瘤稳定。抗癌的客观有效率31%,疾病控制率为40%,中位总生存期12.6个月。   比如LBL-007,只是一个LAG-3单抗,该药物治疗了17名晚期实体瘤患者,8名患者疾病稳定,没有病人肿瘤明显缩小(单药治疗,疗效还是打折扣)。   比如IBI110,这是信达生物公司国产的LAG-3单抗,单药治疗组有1名宫颈癌患者出现肿瘤明显缩小,5名患者肿瘤稳定;而IBI110联合PD-1抗体信迪利单抗,12名患者,2人出现肿瘤明显缩小,6人肿瘤稳定。   比如MK4280,这是PD-1抗体K药生产厂家默沙东公司研发的LAG-3单抗,该药物联合K药,挑战最难治的其他治疗均失败的、微卫星稳定型晚期肠癌患者,80名患者中有4人肿瘤明显缩小、1人肿瘤完全消失;尤其是PD-L1阳性的36名患者中,有效率为11.1%,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2.7个月。   比如fianlimab,这是再生元公司原发的LAG-3单抗,联合该公司自己生产的PD-1抗体cemiplimab,治疗了33名未经PD-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和15位其他PD-1/PD-L1抗体治疗失败的患者,结果显示:未经PD-1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63.6%;而既往已经接受过PD-1类免疫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13.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病友是最终的获益者。 参考文献: [1]. 2021ASCO#9503# [2]. LAG-3Blockade with Relatlimab (BMS-986016) Restores Anti-Leukemic Responses in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ancers(Basel).2021 Apr 27;13(9):2112. [3]. Nextgener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in cancer: new […]

小D
2021 ASCO来袭!9大肝癌、8大胆道肿瘤重点研究开启肝胆领域精准治疗新篇章

2021 ASCO来袭!9大肝癌、8大胆道肿瘤重点研究开启肝胆领域精准治疗新篇章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年会-虚拟会议将于2021年6月4日至8日举行。ASCO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和与会者们一起分享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很多重要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也会选择在ASCO年会上进行首次发布。今日,2021 ASCO摘要公布,一起来看看肝胆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新进展呢? 肝癌篇 免疫联合治疗抢占肝癌一线,免疫治疗辅助/新辅助治疗领域崭露头角 1 RESCUE研究显示双艾组合一线治疗OS长达20.1个月,二线OS长达21.8个月(摘要号:4076) 此前,RESCUE研究已显示,“双艾”组合联合治疗在晚期HCC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持久缓解,且安全性可控。在本次会议上,对该研究更新的O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治疗队列中位OS为20.1个月(95% CI, 14.9-NR),2年OS率为43.3% (95% CI, 31.3-54.7)。二线治疗队列的中位OS为21.8个月(95% CI, 17.3-26.8), 2年OS率为44.6% (95% CI, 35.5-53.3)。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晚期患者接受“双艾”组合联合治疗有显著的生存获益。这进一步提示该组合在晚期HCC患者中是一种有前途的联合治疗方法。 2 特瑞普利单抗+仑伐替尼+HAIC一线治疗肝癌:ORR高达63.9%(摘要号:4083) 这是一项单臂II期研究,纳入36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HAIC一线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1.2个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5个月,中位OS暂未达到。根据RECIST标准评估的ORR为63.9%,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为66.7%,其中5例患者达放射学完全缓解。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2.1个月。此外,8例患者可降期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其中1例接受肝移植,4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一例达到了病理完全反应。72.2%的患者发生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13.9%)、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3.9%)和高血压(11.1%)。可以看出,在晚期HCC患者中,仑伐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HAIC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管理的毒性。 3 AK104+仑伐替尼一线治疗肝癌:ORR为44.4%,DCR为77.8%(摘要号:4101) AK104是一种人源化IgG1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与PD-1和CTLA-4结合。早期数据表明,AK104在选择的肿瘤类型中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与联合使用抗PD-1和抗CTLA-4抗体相比,安全性更好。在这个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中,共纳入30例患者,在18例可评估抗肿瘤活性的患者中,ORR为44.4%,DCR为77.8%,8例PR,6例SD,其中2例患者肿瘤大小较基线分别减少28.4%和29.2%。中位PFS暂未达到。83.3%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级AE发生率为26.7%),未发生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以看出,AK104联合仑伐替尼作为uHCC的一线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AK104 15 mg/kg q3w +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目前正在进行中,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评估反应的持久性。 4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晚期肝癌(HCC): OS长达17个月(摘要号4074) KEYNOTE-224是一项开放标签、单组、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来自队列1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在既往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是有效的和可耐受的。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KEYNOTE-224研究队列2的结果,该队列纳入了51例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晚期HCC患者。研究结果显示,ORR为16%,均为部分缓解(PR);DCR是57%。中位DOR未达到;70%的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12个月。中位TTP为4个月,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OS为17个月,18个月PFS率为16%,18个月OS率为46%。27例(53%)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s (TRAEs);最常见的TRAE为腹泻、疲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肌痛。7例(14%)患者出现≥3级TRAE。可以看出,在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提供了持久的抗肿瘤活性,有希望的总生存期,并显示了与之前在晚期HCC中观察到的一致的安全性。这些发现支持了对HCC一线治疗方案的进一步评价。 5 两大中药PK肝癌一线治疗:淫羊藿苷疗效优于华蟾素(摘要号:4077) 淫羊藿苷(> 98%纯度),一种从淫羊藿(中药)中提取的单分子,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淫羊藿苷通过靶向IL-6/JAK/ STAT3通路,调节炎症免疫系统,包括Th1细胞因子,下调甲胎蛋白(AFP),从而诱导抗HCC活性。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中比较淫羊藿苷与华蟾素(中国常用的中药方剂)作为aHCC患者的一线治疗的疗效。共纳入283例aHCC患者,其中71例者为CBS阳性(基于先前的研究,对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IFN-g≥7.0 pg/mL满足2项预定义为阳性),且伴有BCLC C期、HBV感染、血小板减少等综合风险/预后不良因素。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淫羊藿苷和华蟾素组的治疗结果为:mOS为13.54 vs 7.06个月(HR = 0.40,p=0.0046),mTTP为3.65 vs 1.84个月 (HR = 0.40,p=0.0046);mPFS为2.79 vs 1.84个月 (HR = […]

半夏
2020年肝癌治疗全攻略:7类新药登场!肝癌患者迎来抗癌“治愈”新时代

2020年肝癌治疗全攻略:7类新药登场!肝癌患者迎来抗癌“治愈”新时代

近日,ASCO更新了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指南,文章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JCO上。指南纳入了九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讨论了晚期HCC患者的多种治疗方案,最终为患者提供了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的推荐方案。 1 晚期肝癌患治疗 8种药物,全线开花 根据指南的推荐结果,小编整理了指南的一线、二线、三线推荐治疗选择。 从下图可以发现,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都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即使是三线治疗,我们的患者也是有多靶点的TKI抑制剂可以选择,可谓是全线开花。 然而,时间如果倒退回2017年以前,我们会发现,晚期肝癌领域曾经有长达10年的时间,只有索拉非尼一款靶向药。而在2007年索拉非尼问世前,晚期肝癌患者则只有化疗一个选择。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也是长期低于10%,进展缓慢。 这样的僵局,一直到2017年,才开始被逐渐打破。随着更多靶向药和免疫药物的陆续问世,晚期肝癌患者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使得国内外指南陆续更新。 2 一线治疗 “后浪”T+A组合成功晋级 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在指南中,有3种推荐方案,分别是阿替利珠单抗(T)+贝伐珠单抗(A),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 其中,T+A方案是本次指南在一线治疗中的首选推荐,这主要是基于IMbrave150的研究结果。而仑伐替尼凭借出色的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数据,也牢牢占据了一线治疗的推荐地位。 那么,针对这3种治疗选择,都有哪些临床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呢?一起来看一下。 IMbrave150研究:这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T+A方案和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情况。最终T+A组取得了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双终点改善的结果。 ○ 中位OS:T+A组暂未达到,索拉非尼组为13.2个月; ○ 中位PFS:T+A组6.8个月,索拉非尼组为4.3个月; ○ 另外T+A组的ORR高达27.3%,DCR为73.6%。   REFLECT研究:这是一项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在不可切除HCC患者中的一线治疗情况。 ○ 中位OS:仑伐替尼组为13.6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2.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 ○ REFLECT的亚组分析发现,仑伐替尼组在中国,台湾和香港的中位OS,比索拉非尼组的延长了整整4.8个月。 ○ 仑伐替尼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效果更好。   SHARP试验:这是一项在欧美地区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索拉非尼和安慰剂在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的情况。 ○ 中位OS:索拉非尼组为10.7个月,安慰剂组为7.9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总生存期。 ○ 索拉非尼组ORR为3.3%。   ORIENTAL试验:而另一项有关索拉非尼的研究,是在亚太地区开展的。 ○ 中位OS:索拉非尼组为6.5个月,安慰剂组为4.2个月。 ○ 尽管数据不如欧美数据,但是索拉非尼仍然表现出了显著延长总生存期的效果。   基于指南纳入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一线治疗中,T+A方案凭借确凿的生存期数据,疗效显著优于索拉非尼。   但在真实世界中,患者情况更为复杂,难免会有副作用或者是不适用的情况出现。所以指南也特别强调,患者如果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等副作用,应给予相应管理。   如果患者是T+A方案的禁忌人群,还有TKI抑制剂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这两种治疗方案可以使用。   另外,T+A方案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仑伐替尼有高血压风险,而索拉非尼有更多的手足皮肤反应(HFSR)发生率,但它们均有改善疾病进展时间和稳定病情的作用,对OS和PFS有一定的延长效果。   3 二线治疗:患者人群分层 有望向精准治疗迈进   而在二线治疗中,治疗方案也是有很多选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瑞戈非尼,雷莫芦单抗,T+A,K或O。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现,治疗方案的排列组合,有望给更能获益的人群找到对的治疗选择。 […]

小D
替雷利珠单抗肺鳞癌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达74.8%! 多学科会诊经典案例解析

替雷利珠单抗肺鳞癌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达74.8%! 多学科会诊经典案例解析

一年一度的ASCO会议,已经接近尾声。会上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各药物的临床数据,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想必日后都会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变革。 说到变革,近年来,我国本土药企大有“后浪”之势,不断创新突破、增加研发资产、加快新药研发,正逐步改变着中国肿瘤临床用药外企独大的局面,而这其中的典型之一当属百济神州。作为百济神州在中国上市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在本次ASCO大会上披露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数据。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款PD-1抑制剂,本次ASCO公布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RATIONALE 307研究的数据: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对比单用化疗方案,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下降52%,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显著延长到7.6个月(化疗组:5.5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提高到74.8%(化疗组:49.6%)。 这是肺鳞癌免疫治疗首个成功的针对中国人群的大型三期注册临床研究,这对中国的肺鳞癌治疗是具有变革意义的。基于该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受理了百泽安®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适应症获批可期。(详细临床数据参考:肺鳞癌迎来新选择!国产PD-1替雷利珠单抗获批肺鳞癌适应症在即) 本篇同时分享一例307研究中的患者MDT(多学科会诊)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讨论 ●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67岁,男性,既往有高血压,II型糖尿病病史,有重度吸烟史。 ● 治疗经历 2017年9月,患者确诊肺癌,在外院行右肺上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和G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病理显示为,右肺中分化鳞癌。分期为pT1N1。治疗后无病生存期(DFS)为 11月以上。 2020年3月,患者肿瘤复发,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中分化鳞癌术后pT1N1M0 IIA期-复发转移IIIB期,双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他双肺胸膜下结节性质、腹腔、腹膜后小淋巴结性质、右侧肾上腺结节性质待定;高血压病 3级;II型糖尿病。 2018.10.11至2018.12.28,替雷利珠单抗200mg d1+紫杉醇175mg/m^2 d1+卡铂AUC=5 d1 Q21d,化疗4周期。 2019.1.18至2020.1.8 替雷利珠单抗200mg d1 Q21d 维持治疗17周期。 最佳疗效达到部分缓解PR,两个周期治疗以后,锁骨上纵膈淋巴结明显缩小,肺内小结节基本无变化。 左:治疗前;右:治疗后2周 受疫情影响,患者未按期行第18、19周期用药。 2020.2.27新冠肺炎筛查,胸部CT后综合评效PD,PFS 16个月以上;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无重要脏器转移。继续进行进展后期性继续用药,再次病变进展(PD),患者出组。 治疗体会 肺鳞癌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25%,因缺乏有效的驱动基因突变,没有合适的靶向药。很多患者在检查出肺癌时,已经是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或局部治疗,化疗是常规的一线系统治疗方案,而标准的含铂化疗方案疗效有限,急需破局。直到免疫治疗的出现,才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从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全程管理的角度来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卡铂对于术后复发转移的一线治疗,给该患者带来了16个月的PFS,是非常不错的。 这个病例也引申出另一个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受疫情影响,患者未按期行第18、19周期用药,之后不幸出现PD,那么是否是因为PD-1治疗间断出现的PD?PD-1治疗是否可以间断?PD-1治疗是否可以提前停药? 该病例分享于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等多家国内权威机构组建成立的【中华肺癌学院】主办的“泽安之道MDT圆桌会”,本次圆桌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担任主席。无独有偶,在王洁教授担任主席的另一场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享。专家们认为,一般来讲,间断用药尽量避免,因为目前暂没有临床数据支持。就目前来说,停药一般就三类情况:一类是,一部分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长期获益,免疫治疗用到两年,可以考虑停药。第二类,疾病进展,免疫治疗已经产生耐药,需要停药。第三类,免疫治疗副作用太大,病人耐受不了,需要停药。这是目前临床实践中得到的三个停药标准。 未来可期 “泽安之道MDT圆桌会”上,专家也对其独特的药物结构设计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专家表示,替雷利珠单抗之所以有如此后发制人的实力,原因在于,其Fc段进行了基因工程修饰,降低ADCP效应,减少T细胞消耗,提高药物疗效。同时,替雷利珠单抗抗肿瘤活性较强、药效持续较长,或可给患者带来潜在获益。 实践出真知,具体的抗肿瘤效果如何,还得用事实说话,百泽安®从获批霍奇金淋巴瘤之后,短短半年不到,即斩获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又得到了肺鳞癌适应症申请的受理。另外,替雷利珠单抗正在广泛布局国内高发实体肿瘤适应症,后续适应症获批必定“井喷”。 在中国肿瘤治疗史上,创新不断突破瓶颈,创新带来更多的新希望。我们已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拓宽了抗癌道路,肺鳞癌患者也因此又一次迎来新春天。其实不管是化疗药、靶向药、免疫药都是肿瘤医生手里的利器,对于患者而言,获得实际效益才是王道,合理的安排顺序和进行组合,让更多的患者获益,才是重要目标。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已在国内商业上市,慈善援助计划与在售药房信息可参考文章:百济PD-1援助方案确定!两种方案,年治疗费最低约10.69万 如希望了解更多内容,可扫描二维码进入“为您千方百济”专区,观看会议全程及更多精彩内容。 扫描二维码进入“为您千方百济”专区  

小D
未来已来! 免疫细胞疗法“再战”实体瘤: 控制率超80%, 三大看点多项数据!

未来已来! 免疫细胞疗法“再战”实体瘤: 控制率超80%, 三大看点多项数据!

​2017年8月,美国FDA批准历史上第一款免疫细胞治疗——靶向CD19的CAR-T(CTL019),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划时代的批文,正式揭开了免疫细胞治疗进入大规模临床应用的序幕。 然而,一直以来不管是CAR-T,TCR-T还是其他更复杂的免疫细胞治疗,其取得实打实惊人疗效的癌种,主要还是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免疫细胞治疗用于实体瘤,只有零星的成功案例,详情可复习如下的科普老文章: ● 世界首次!针对GPC3靶点的CAR-T实体瘤数据出炉,有患者活过四年 ● CAR-T抗血癌再传佳绩!实体瘤依然任重道远? ● 抗癌秘籍:天花乱坠的细胞治疗,哪些是“骗局”,哪些是靠谱黑科技? 苦心人,天不负。近期,国内外都传出不少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好消息,尤其是集中呈现在2020年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密集的好消息,似乎预示着免疫细胞治疗,距离真正能用于实体瘤的治疗,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目前来看,最接近上市的是TIL疗法——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分离纯化,挑选出其中能特异性抗癌的淋巴细胞,扩增活化后回输。这类疗法拥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近年来在宫颈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都给出了不俗的数据。 这一次大会上更新的是TIL治疗难治性晚期恶性黑色素瘤(PD-1抗体、CTLA-4抗体、BRAF靶向药治疗都失败的恶性黑色瘤)2期临床试验数据(摘要号:10006)。 一共治疗了66名晚期难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这些患者平均至少接受过3-4种其他标准治疗均告失败(全部病友都已经尝试过PD-1抗体、80%的病友还尝试过CTLA-4抗体、几乎全部BRAF突变的病友都已经尝试过BRAF靶向药),44%的患者有肝或脑转移。 这样一群难治且高度恶性的病友,接受TIL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36.4%,疾病控制率为80.3%,随访满17个月,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尚未达到。 事实上,既往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显示,在PD-1抗体、CTLA-4抗体没有出现之前,初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TIL治疗,有15%-20%的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临床治愈。 Iovance公司专注于将这类技术真正商业化,并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的规范,目前已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TIL技术操作的流程图 第二类比较有前景的免疫细胞治疗是那些靶点明确、原理清晰、客观疗效数据不错的TCR-T技术。病毒感染相关的实体瘤,病毒自身携带的致癌蛋白、正常人体细胞是没有的,属于外来的蛋白,把这类蛋白作为攻击的靶点副作用较小,目前也有不俗的临床试验数据。 比如,这一次报道最新数据的靶向HPV病毒的TCR-T技术,用于治疗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头颈部鳞癌等(摘要号:101): 12例晚期HPV感染相关的实体瘤患者接受治疗,6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有的巨大肿块出现完全缓解,其中包括4名对PD-1抗体治疗无效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客观缓解。 事实上,靶向HPV致癌蛋白、EB病毒致癌蛋白的TCR-T技术,最近几年一直数据不俗,缺少的是稳定的商业平台对其进行严谨快速的推动。 除了靶向来源于病毒的致癌蛋白,其他少数几个久经考验的癌胚蛋白(NY-ESO-1、MAGE-A4等),也颇有前景。这一次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vidS.Hong教授展示了靶向MAGE-A4的TCR-T技术治疗该蛋白高表达的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摘要号:102): 跨癌种入组了25名患者,接受治疗后7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11名患者肿瘤稳定,出现疾病客观缓解的病人主要是滑膜肉瘤患者。 而滑膜肉瘤对靶向NY-ESO-1的TCR-T疗效也不错。下面是一例接受HPV致癌蛋白TCR-T技术后肿瘤大面积缩小、消失的肛管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片子对比图:   同TCR-T技术一样,CAR-T技术要获得重大突破,首先也是要选对一个合适的靶点。本次年会上展示数据最多的是靶向间皮素的CAR-T技术。 北京301医院的专家展示了改良版的间皮素CAR-T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再敲除PD-1)(摘要号3038): 治疗了9名“癌王级”的患者(6名胰腺癌、2名卵巢癌、1名结直肠癌),2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4名患者肿瘤稳定。 同济医学院的专家展示了另一种改良版的间皮素CAR-T(在原有基础上还能同时分泌PD-1抗体)(摘要号:3039): 治疗了10名间皮素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患者(6名卵巢癌、2名直肠癌、2名胆囊癌),2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4名患者肿瘤稳定。 综合来看,靶向间皮素的CAR-T,治疗晚期间皮素阳性的实体瘤,客观有效率大约在20%左右,疾病控制率在60%左右,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除了TIL技术、TCR-T技术、CAR-T技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处于研发的早期。从最近一段时间,免疫细胞治疗实体瘤不断传出I期、II期不错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ChimericAntigen Receptor-Glypican-3 T-Cell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Results of Phase 1 Trials.Clin Cancer Res.2020.  doi:10.1158/1078-0432.CCR-19-3259. [2]. Enhancing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Efficacy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