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当肿瘤医生患癌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选择自己成为临床试验「小白鼠」

当肿瘤医生患癌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选择自己成为临床试验「小白鼠」

他是癌症专家,也是癌症患者。面对难以战胜的肿瘤,他将自己当成了“小白鼠”,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也可能是最后的一项研究。 来自澳大利亚Richard Scolyer教授是全球顶级黑色素瘤病理学家,现年57的他正值一个医生的黄金年龄,今年刚刚获得国际病理学会(IAP)澳大利亚分部颁发的杰出病理学家奖章。每年都有全球各地的2000多名疑难患者找他就诊。 在工作之外,Scolyer还是名铁人三项的业余选手。就在今年5月初的世界铁人三项综合运动锦标赛上,他还获得了男子55~59岁组的第13名。谁也不会想到到了月底,Scolyer教授就成了一种致命癌症的患者。 参加铁人三项综合运动锦标赛的Richard Scolyer 5月底,Scolyer教授同夫人一起前往欧洲旅行并参加学术会议。在波兰山区徒步游玩一天之后,第二天早上起床时,Scolyer突然感到有些头痛,最终还诱发了癫痫。当地的MRI扫描显示他的颞叶有一个明显的占位。 Scolyer教授赶紧终止行程返回澳大利亚,经活检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作为一名肿瘤专家,Scolyer教授很清楚这种癌症的预后:“最终,每个患者都会死于它,没有人被治愈,一般平均生存期只有6~9个月。” 作为一个普通人,Scolyer也难免恐惧:“我不想死……我还没准备好死。我还太年轻,不能死。我爱我的生活。我真的很爱。”但在同事、亲友的鼓励下,Scolyer很快振作起来,既然现有疗法治不好他的病,那就自己成为“小白鼠”,寻找新的疗法。 正在做放疗的Scolyer教授 其实,Scolyer对自己的病情可能早有预感。在活检时,他放弃了通常使用的立体定向穿刺,而特地选用了创伤较大的开颅手术。这样他可以获得更多的肿瘤组织样本,对自己身上的肿瘤做更为详尽的分析。 分析的结果有好有坏: ● 坏消息是他的肿瘤IDH基因突变阴性,EGFR扩增,PTNP 10缺失,几乎是胶质母细胞瘤里预后最差的那一类; ● 好消息是肿瘤里有丰富的CD4+和CD8+T细胞,或许可以试下免疫治疗。 作为黑色素瘤的专家,Scolyer教授和他的同事都对免疫治疗十分熟悉,他们很快制定好了治疗方案并开始治疗,采用的是三联免疫疗法新辅助治疗。开始免疫治疗后第12天,Scolyer接受了手术,神经外科专家B Shivalingam带领团队花费6个小时将他的肿瘤完整切除。 在对切下来的肿瘤再次做病理检查时,Scolyer教授的同事们发现了一个好消息:肿瘤中的免疫细胞进一步增多,激活程度也比之前大幅提高,细胞表面还结合着PD-1抑制剂。他们冒险选择的免疫治疗真的起效了。 Scolyer教授的病理结果 术后,Scolyer开始了积极的康复和锻炼,并不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治疗过程。在面对镜头时,他始终保持淡定的微笑,哪怕刚做完手术仍身处ICU中时也是如此。身为运动达人的Scolyer也没有忘记之前的爱好,术后两周时他就开始了简单的健身,术后1个月恢复了定期锻炼。 目前,Scolyer教授已经重返工作岗位,主持召开了一次黑色素瘤疑难病例研讨会。同时,他也仍在继续接受免疫治疗和放疗,进一步巩固疗效。期待Scolyer教授能够亲自看到自己开创的疗法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  

小D
全场通吃:它可以治疗16种癌症,两大「癌王」缓解率均超50%

全场通吃:它可以治疗16种癌症,两大「癌王」缓解率均超50%

一个药治16种癌,你相信吗?   最近,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就出现了这样一项研究,217名患有不同癌症的患者在接受同一种抗癌药厄达替尼的治疗后,整体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30%和74%,16个不同癌种中都观察到了疾病的缓解[1]。   这16种癌症中不乏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这样的常见癌症,以及胰腺癌、胆管癌这样的难治癌症。而且胰腺癌和胆管癌这两个“癌王”使用厄达替尼后的客观缓解率均超过了50%,疾病控制率更是都在90%以上。 能治疗16种癌症的厄达替尼 精准医学给癌症的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以往按癌种治疗的模式更改为按靶点治疗。不论患者患有的是肝癌、肺癌还是其它什么癌,只要有特定的治疗靶点,相应的精准治疗药物就可能有效。 比如说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目前已被批准用于FGFR突变的尿路上皮癌,但FGFR基因的突变并不仅存在于尿路上皮癌中,胆管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许多其它的常见癌症或难治癌症中也都存在这一基因突变[2]。 像厄达替尼的同门师弟,同样靶向FGFR的佩米替尼、英菲格拉替尼就已经获批用于胆管癌的治疗。而作为大师兄的厄达替尼自然也不甘寂寞,开展了一项囊括32个癌种的研究,其中包括胆管癌、高级别胶质瘤、胰腺癌、乳腺癌、非鳞状NSCLC、鳞状NSCLC等。 常见FGFR突变的肿瘤 研究共纳入了217名FGFR突变实体瘤患者,其中男性120人,女性97人。所有患者中位接受过2线先前治疗,只有10%的患者在参与试验前的最后一线治疗中获得缓解。 在厄达替尼治疗后,全部217名患者中有6人完全缓解,58人部分缓解,96人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和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10.7个月。研究在16个不同的癌种中都观察到了疾病的缓解。 217名患者接受厄达替尼治疗后的最佳反应 其中,缓解率最高的是唾液腺癌,参与研究的5名患者全部缓解,客观缓解率100%。之后是胰腺癌、胆管癌和子宫内膜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6%、52%和5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97%和75%。此外,厄达替尼在非鳞状NSCLC、头颈鳞癌和乳腺癌中也有着30%以上的客观缓解率。 厄达替尼在不同癌种中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安全性上,研究中有100名患者发生了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口腔炎、手足综合征和高磷血症,22人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另外,研究中还发生了31例中枢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但大多较为轻微,仅有1例导致3级的视网膜水肿。 不过研究人员也强调,在研究中有70%的患者虽然具有FGFR基因的突变,但对治疗没有反应。或许将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FGFR突变在实体瘤中的作用,以及厄达替尼对不同FGFR突变的抑制活性。 参考文献: [1]. Pant S, Schuler M, Iyer G, et al. Erda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with FGFR alterations (RAGNAR): an international, single-arm, phase 2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3, 24(8): 925-935. [2]. Krook M A, Reeser […]

小D
中医治疗癌症吗?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37天后病灶全消失,怎么做到的?

中医治疗癌症吗?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37天后病灶全消失,怎么做到的?

关于中医在癌症的作用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完全无脑地信任中医,另外一种是完全认为中医是无效的。但其实有一些西药是从中药分离出来的,比如三氧化二砷就是源自古代的砒霜。 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围绕在中医的骗局很多,很多打着祖传药方的旗号在网上到处夸大宣传,甚至是让病人不能使用任何西医只用他们的祖传中药,很多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最后人财两空的局面。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肠癌的案例,文章的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者,其中有中日友好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研究者参与。 一、71岁的晚期肠癌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癌症,通常发生在70岁以上的人群。晚期结直肠癌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姑息性靶向治疗。当然我们知道化疗这个治疗措施往往只能杀死一定比例的癌细胞,所以姑息性化疗在疗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上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很难说通过化疗让一个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治愈或带瘤长期生存。 这是一名71岁男性患者,既往有12年的心肌梗塞病史,7年的2型糖尿病。入院之后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这个老人接受了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之后接受了8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他还抱怨四肢麻木和刺痛,6个月时间里体重减轻了10公斤。手术后37天发现手术吻合口复发,肿瘤转移至盆腔。与此同时化疗相关的肝损伤也逐渐出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也开始呈现升高的趋势。结合患者的治疗经历和现有检查结果,这个患者被确诊为转移性结直肠癌。 对于一个71岁的老人,历经治疗和复发,再进行手术治疗已经没有意义。医生建议患者开始中医治疗。开具了:黄芪(45克)、陈皮(15克)、大雪藤(30克)、白姜草(10克)和山刺骨(15克)组成的治疗方案。 患者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后续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在患者持续用药37天之后复发的肿瘤消失。4个月后复查没有发现复发。此外7个月之后进行的肠镜检查显示横结肠吻合口已经变得光滑,这些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也是一致的。 二、讨论和启示 上面的这个患者属于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复发的转移性肠癌,在接受8个周期化疗后结合中医药治疗,达到了长期临床缓解的效果。后续随访也没有发现复发。患者治疗7个月后肠镜检查显示横结肠吻合口已经变得光滑。 中药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 对于本文患者使用的药物,研究者给出了一些解释:黄芪被广泛用作免疫刺激剂、滋补剂、抗氧化剂、保肝剂、利尿剂、祛痰剂、抗糖尿病剂和抗癌剂。黄芪可以增强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黄芪苷可能有助于黄芪的免疫刺激和抗癌作用,这些已在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山慈姑提取物能够显着抑制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另一项研究揭示了白姜草活性成分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其他草药,如大雪藤,也具有抗肿瘤作用。大雪藤、白姜草对肠道疾病有重要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需要再次提醒大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照用,大家一定要前往正规的专科医院找专业医师问诊。而且本文的病人是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不是只用了中医而完全排除了化疗等治疗措施。 最后我们撰写这个稿件是因为它已经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而且研究者都是国内专业的中医机构。对于一些高龄的老年癌症患者来说,与其一直化疗没完没了,最后癌细胞进入“滞育”的冬眠状态,几乎不能被杀死。不如去借鉴本文的治疗思路。也许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Chen-Geng Deng et al, Metastatic colon cancer treated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 case report, World J Clin Cases. 2023 Jul 6.

玉米
希望之城里冲出来的希望,CART治疗卵巢癌开始招募患者,其他癌种等通知

希望之城里冲出来的希望,CART治疗卵巢癌开始招募患者,其他癌种等通知

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里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实体肿瘤一直进展不快。我们大家比较常见的肺癌、肝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异质性就是说一个可见的肿瘤病灶里包含很多癌细胞群,这导致很难作出一个单一的靶标来灭掉绝大部分癌细胞,更难以实现对肿瘤的彻底治愈。 最近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之一希望之城发布了一些研究进展,其中就包括最近被大家热议的AOH1996,这是一款被媒体有点夸大的药物。号称是能杀死所有的实体瘤,但其实这款药还在临床试验阶段,人体的临床试验数据我们还需要等待。刚刚希望之城又在国际权威杂志发布研究成果,他们在体外临床试验证实嵌合抗原受体CART对实体瘤卵巢癌有效果。 希望之城的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通讯》 一、CART治疗用于卵巢癌 卵巢癌一般来说治疗的方式还挺多,包含PARP抑制剂等等。但是如果卵巢癌复发后治疗选择就很少了。如果是希望把用于血液肿瘤的CART用到卵巢癌,这其实是相当具有挑战性。 CART细胞疗法的挑战在于,体外改造和扩增的CART细胞要首先到达实体肿瘤,然后在充满癌细胞和其他细胞以防止CART细胞攻击的恶劣微环境下生存。这里我们可以理解肿瘤病灶里有癌细胞,也有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等,那么CART细胞在这里要穿梭游走,只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能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误伤。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希望之城的研究者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发现了卵巢癌细胞表面的靶标TAG72,针对TAG72设计的CART细胞疗法可以根除小鼠里的癌细胞。而且非常让人兴奋的是TAG72在其他的癌细胞上也被发现了,比如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脑肿瘤。因此如果卵巢癌的临床试验效果良好,希望之城的这些研究者准备将他们的CART细胞疗法用到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身上。 CART在治疗在体外试验的效果 如上图所示,CART细胞疗法涉及到从患者血液里提取免疫T细胞,然后这些T细胞在希望之城的实验室中用CAR进行重新编程,以用来识别和攻击特定的靶标TAG72。CART细胞做好之后就被重新输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就可以等待着这些CART细胞将癌细胞给杀死,当然治疗过程需要监控可能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他们还发现添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抗癌细胞。而且白细胞介素12(IL-12)还能使得T细胞对抗完肿瘤后离开,重新进入血液寻找其他的癌细胞,这就是相当的给力了。 二、讨论和启示 本文的这篇参考文献不需要什么授权,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下载和阅读。不过这是一篇很专业性、枯燥难懂的学术论文。但是我们只需要知道美国希望之城开始将CART治疗用于实体瘤的卵巢癌,他们已经开始了1期临床试验招募患者。目前I期临床试验他们没在用药里准备使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后面的临床试验可能会用到这个辅助因子。 如果是卵巢癌的病友,当您各种治疗手段都用过且没有更好的办法,此时可以考虑通过联系希望之城看是否有入组临床试验的机会。但是其他的实体瘤病友需要再等一段时间,也许过一段时间这个CART治疗在卵巢癌突破了,相信其他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也会很快开启。希望之城的官方网址:https://www.cityofhope.org/(可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访问) 参考文献: Eric Hee Jun Lee et al, Antigen-dependent IL-12 signaling in CAR T cells promotes regional to systemic disease target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玉米
新英格兰医学:肺癌手术前后这样治疗,可以多挽救20%的病人

新英格兰医学:肺癌手术前后这样治疗,可以多挽救20%的病人

如果发现肺癌时能够手术这是非常幸运的,但是患者和家属往往在此时会比较焦虑,恨不得马上就安排手术,把肿瘤切除掉就可以安心了。如果晚一天手术就害怕癌细胞会扩散。 如果这个时候主治医生过来找家属谈话,一般是给出几个治疗选择。第一是马上安排手术,第二是先进行药物的新辅助治疗,然后再进行手术,这样会提升完整的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但如果这个时候患者家属问医生如果按照你说的第二个方式治疗,后面就一定不会复发吗?万一复发了怎么办?还有是新辅助治疗用什么药?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钱能被纳入医保吗? 一般来说就患者和家属关心的这些问题,医生没办法作出肯定回答。即便是肿瘤手术之前使用了新辅助治疗,这样提升了完整的切除率。但是没有人敢于保证100%以后永远不会复发了。一般来说医生只是会告诉你有这些治疗选择,患者和家属斟酌考虑,此时就能体现大家对相关知识了解的重要性了。因为在关键的时候患者和家属需要去自己去承担这个压力,承担治疗决策所能带来的受益以及可能的潜在损失。您如果感觉想找个医生让他们帮你抗下所有,你是基本上会失望的。因为肿瘤的各种治疗措施都没有绝对100%的事情。 一、肺癌新辅助治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我们曾经给大家写过多篇文章,介绍可手术肺癌使用新辅助治疗会降低复发风险,刚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一项研究。通过他们的研究组合,可以让2年无复发生存率提升20%。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是用的什么药,用药时间和剂量如何。 临床试验设计和无进展生存期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项随机、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都是II期、IIIA期或IIIB期(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按照等比例分组。用药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用药如下。 用药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是每三周使用200毫克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大家所了解的K药),联合使用基于顺铂的化疗,4个治疗周期后开始手术。辅助治疗阶段是手术之后每3周注射200毫克的帕博利珠单抗,最多用药13个周期。对照组只是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改为安慰剂。 总体的治疗效果如果下图所示,在中位25.2个月的随访时间后,用药组的2年无事件生存率是62.4%,而安慰剂组的无事件生存率是40.6%。相差了20%的左右。 总生存期和病理缓解情况 总生存期方面也有差别,用药组活过2年的患者比例是80.9%,而对照组活过2年的比例是77.6%。但是我们在4年后可以看到2条曲线就开始逐渐拉开了。此外在术后样本的病理反应方面,两组患者也是区别很大。比如18.1%的患者术后的肿瘤组织没有可见存活的癌细胞,而对照组则是4%。这部分产生完全病理反应的患者,后面复发的风险其实是比较低的。 二、讨论和启示 在宣传相关知识和理念方面,可能不管是做多少工作都不够。希望本文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尤其是即将要做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注意在肿瘤病灶还没切除的时候,使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这对于不管是肺癌、肠癌、胃癌等实体瘤,都是非常有益处的治疗策略。而一旦着急匆匆地手术了,患者身体没有主要的病灶负荷,其实再使用PD-1抑制剂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而且大家也不要害怕化疗,其实整个治疗就是4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用了化疗,后面的辅助治疗没有用化疗。其实还是咬咬牙能扛过去。 参考文献: Heather Wakelee, et al., Perioperative Pembrolizumab for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23; 389:491-503.

玉米
国产TROP2-ADC疗法攻坚「最凶」乳腺癌III期成功!大热赛道硝烟渐起...

国产TROP2-ADC疗法攻坚「最凶」乳腺癌III期成功!大热赛道硝烟渐起…

8月14日,科伦博泰宣布,创新TROP2-ADC(SKB264,又称MK-2870)对比研究者选择方案用于治疗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标准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即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本次达到主要终点的该试验是SKB264在中国的首个注册III期研究。在预先设定的期中分析中,与接受标准化疗的对照组相比,SKB264 (MK-2870)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根据期中分析数据结果,科伦博泰计划近期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沟通关于SKB264递交上市申请的事宜。 目前,SKB264已有3项适应症,分别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和不久前的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适应症,被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相关阅读: 国产TROP2 ADC研发「奉旨」加速:「最常见」亚型乳腺癌新适应证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三阴乳腺癌是最具侵袭性和最普遍的乳腺癌亚型之一,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这类患者有效治疗选择有限,癌症更容易复发和转移。目前二线及以后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仅为5.2至8.4月,有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据在2022年SABCS上公布的SKB264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的II期拓展研究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经过中位随访12.8个月,在5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4mg/kg组21例,5mg/kg组34例)中,确认的ORR为40%,DCR为80%,其中TROP2高表达患者确认的ORR为55.2%,TROP2高表达5mg/kg剂量组确认的ORR高达62.5%。中位DoR为11.5个月,中位PFS为5.7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12个月OS率为66.4%。研究数据表明,在经过多线治疗的转移性TNBC患者中,SKB264治疗展示出卓有前景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SKB264在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上已获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将有望加速在该适应症上的研发和上市,通过提供优质治疗选择,为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带来获益。 关于TROP2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实体瘤的跨膜糖蛋白,在不少恶性肿瘤中,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瘤种中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扩散等过程,其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生存期缩短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中约80%的TNBC表达TROP2,且其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因此以TROP2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集火”TNBC也就顺理成章了。   截止目前,只有一款Trop2 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获FDA和NMPA批准上市。随着戈沙妥珠单抗在华获批,各大药企也纷纷加速研发进度。 图源:药渡 1 戈沙妥珠单抗 根据在2022 ASCO的Ⅲ期ASCENT研究最终结果显示,SG (n=235)相较TPC (n=233)显著改善了PFS(中位PFS:5.6 vs 1.7 个月,HR=0.39;P< 0.0001)和OS(中位OS:12.1 vs 6.7个月;HR=0.48;P< 0.0001)。SG组24个月时的OS率为22.4% (95% CI, 16.8-28.5), TPC组为5.2% (95% CI, 2.5-9.4)。 基于ASCENT最终数据分析证实,戈沙妥珠单抗用于mTNBC患者,从PFS到OS取得了一致性的获益,均优于TPC组单药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条件下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并对该人群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意义的改善,有望改变晚期二线及后线TNBC的治疗格局。 2 Dato-DXd Dato-DXd(datopotamab deruxtecan,DS-1062)是一款TROP2靶向在研ADC,是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肿瘤领域管线中的三款核心ADC之一,也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ADC科学平台中最先进的项目。 2022年SABCS大会上,在Dato-DXd治疗标准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或无标准治疗可用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TROPION-PanTumor01首次人体I期试验中,Dato-DXd在TNBC患者队列中达成32%的ORR,包含1位患者CR,13位PR和18位SD。总体患者的中位DoR为16.8个月。此外,在包含其他肿瘤类型总体患者队列中,中位PFS和OS分别为4.4个月和13.5个月。 而在探索Dato-DXd联合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I药)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的Ⅰb/Ⅱ期BEGONIA试验中,带来了高达73.6%的ORR。在其中53位可评估患者中,有4位完全缓解(CR),35位部分缓解(PR);且无论患者PD-L1表达如何,82%的患者获得缓解。 3 ESG-401 诗健生物ESG-401是一款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抗-SN38偶联物,采用了创新型的高度稳定可降解的连接子,能够减少游离毒素的释放,从而在肿瘤组织中高度集中,发挥杀伤作用。 在今年ASCO会议上以Poster形式发布的ESG-401在人体中的初步研究数据显示,共入组35例受试者(包括子宫内膜癌、三阴性乳腺癌、HR+/HER2-乳腺癌、HR-/HER2+乳腺癌),在33例疗效可评估的受试者中,12例达到PR,ORR为36.4%;9例达到SD,即疾病稳定(其中4例受试者达到持续≥24周的SD),DCR为63.6%。此外,最高剂量组的ORR为66.7%,DCR为83.3%;有效剂量TNBC患者的ORR为36.3%,DCR为63.6%。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SG401的安全性很好,不良反应谱有优势,受试者可以进行长期治疗。 越来越多TROP2-ADC加入战局,是戈沙妥珠单抗稳坐“老大哥”地位,是国产的SKB264“后来居上”,还是Dato-DXd重演同公司“神药”T-Dxd戏码,亦或是其他TROP2-ADC悄然超越?又一大热赛道硝烟渐起,期望未来更多的研究为我们拨开迷雾~

玉米
乐转乾坤,勇攀珠峰!征服巨大肝癌病灶,转化治疗助力患者3个月跨越癌症难关,迎向下一个珠峰挑战!

乐转乾坤,勇攀珠峰!征服巨大肝癌病灶,转化治疗助力患者3个月跨越癌症难关,迎向下一个珠峰挑战!

“崖岭数百重,幽谷险峻,恒积冰雪,寒风劲烈。” 海拔7546米,被誉为「冰山之父」的帕米尔冰山最高峰——慕士格塔峰,何先生在2017年征服登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022年,耗时168天的负重徒步,何先生沿着长江的轨迹走过3700公里的徒步旅程;     千里之行,不惧挑战。我们今天的主角何先生,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乐于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高山如此,河流如此,而在面对癌症的骤然造访时,何先生同样把它当做一场人生的挑战,把它视作路遇的山峰或河流,正视它,并且跨越它! 今天我们要与大家分享的,就是肝癌病友何先生如何「乐转乾坤」,征服肝癌这座高峰的故事。   2023年3月,何先生遭遇了一场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一次意外的检查,他被确诊为肝癌。经过术前评估,进行手术的难度大且预后差,甚至存在肝衰竭风险,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幸运的是,经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王广义主任团队专业、系统化的治疗,何先生经历了以局部治疗为核心,创新原研药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的「三联方案」转化治疗。得益于转化治疗展现出的优异疗效,今年6月,他已经顺利接受手术,正在逐渐康复。   这场与肝癌的较量过程中,何先生到底经历了哪些艰险?王主任又是如何力挽狂澜?我们与何先生夫妻对谈了半小时,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希望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和启示。听着他们平静的讲述,能够感受到夫妻俩内心的从容、淡定和坚韧,也深切体会到:能够理性面对疾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高效的抗癌方案,就是抗癌成功的一半。   与肝癌的不期而遇,冷静面对取得癌症治疗先机   在这个很多人听到“癌症”两个字就吓瘫的世界里,何先生与爱人的冷静应对,成为了很多癌友的楷模与航标。 今年3月,一次不小心的感冒让何先生倍感不适,持续干咳。在新冠肆虐的当下,何先生第一时间便选择了就医检查。经过诊断,医生判断肺部一切正常,但不同寻常的是患者的肝部存在不明阴影,建议做个详细检查。 夫妻俩并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个「不明阴影」的严重性。但随后的详细检查结果却非常不妙:腹部彩超发现,何先生的肝部右叶存在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9cm X 7.2cm,高度怀疑肝部恶性肿瘤,需进行进一步确诊。一纸诊断报告,顿时让他们懵在当场,继而感到如坠深渊。 面对癌症威胁,夫妻俩的态度截然相反。何先生坦然接受,登山多年带来的沉着给了他面对疾病的底气。但作为家属,何太太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害怕、担心的种种情绪。她不愿意在丈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脆弱,一边克制负面情绪,一边打起精神陪丈夫做各项检查,内心非常忐忑。 然而诊断结果出来后,报告中的“原发性肝癌”诊断还是让她的幻想彻底破灭。短暂失控后,何太太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她非常清楚:自己是丈夫最坚强的后盾,在这个特殊时期丈夫更需要她的照顾和陪伴,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才能帮助他。于是她开始积极调整心态,寻求帮助。 经过一番咨询,何太太在了解到肝癌近年来的治疗有不少进展后,心情才得以舒展:在临床上,即便是中晚期肝癌,也有希望通过转化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于是,夫妻俩达成一个共识:一定要争取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们第一时间开始寻找肝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希望达成治愈的目标。 几经咨询,几乎所有朋友都提到了一位专家: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王广义主任。作为国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王主任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各种复杂疑难手术,同时也是肝癌治疗领域的权威。于是,夫妻俩果断拍板:问诊王主任,请他为自己制定肝癌的治疗方案。   坚定信念方得始终,转化治疗帮助何先生病情逆转   和风细雨、如沐春风。 与王主任的第一次见面,夫妻俩就对王主任产生了强烈的信任感。王主任亲切随和,且对肝癌的治疗有着非常专业且独到的见解。 经过详细且全面的评估,王主任一句话就让夫妻俩吃下一颗定心丸:“还有手术机会,术前的转化治疗非常关键。”随后,王主任详细的向何先生介绍了关于后续治疗方案的考虑: 首先,值得庆幸的是何先生的病灶并未出现远处转移的迹象,这就为进行根治性手术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但何先生现状的病情实际上并不乐观:瘤体较大且原发位置不佳,如现在直接进行手术,需要切除患者的大部分的肝脏,预估术后剩余肝脏部分体积占比将不足40%,会严重影响病人预后,且极易发生肝衰竭,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这样的僵局,王主任认为:当务之急是采取高效的肝癌转化治疗方案,让快速进展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实现病灶大幅缓解,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降低术后的复发风险。 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转化治疗方案?王主任对此的颇有心得:目前在临床中,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癌患者中晚期治疗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随着原研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的出现,它们三者的联合已经成为肝癌转化治疗的新趋势。王主任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也已经实际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功案例。 最终王主任建议的治疗方案为:以TACE治疗为核心,原研仑伐替尼+PD-1抑制剂有效补充的三联疗法进行转化治疗,择机进行手术。对此夫妻俩欣然接受。一方面,这个方案能够尽可能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另一方面,它能为何先生保住更多肝脏组织,同时降低术后的复发风险。   既然选择相信,何先生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了王主任,而何太太则承担起与医生沟通、照顾丈夫、安抚情绪的重任。她让自己始终保持坚强与冷静,帮助爱人全力抗癌,集中精力面对治疗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两个月后,第一次疗效大考让全家人欢欣鼓舞!经过影像学检查,何先生肝部肿瘤出现明显缩小,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由1106降至17,其它几项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数值也降至正常范围。   治疗前后腹部增强CT对比(2023.3.20 VS 2023.5.31) 短短两个月,无论是影像学还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结果,都显示转化治疗效果远超预期!而此时开展的术前评估显示:何先生术后的肝脏剩余体积已由40%提升到67%!这个时候,王主任认为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时机已经成熟。 2023年6月,由王主任主刀,何先生进行了肝右后叶切除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病理显示肿瘤大面积坏死。 回顾这几个月的治疗经历,何太太感慨万分。她说,王主任医术高明,医生团队也始终默契配合和悉心照顾,抗癌历程虽说不算轻松,但并没有那么沉重。 “6月1号进行的手术,虽然目前体能没有完全恢复到术前,但正常生活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开车,出去吃饭,跟朋友见面聊天……”何太太说,能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这在开始是无法想象的。 何先生为王主任团队送上锦旗致谢 迎向更多挑战,肝癌患者的努力与希望就在眼前   目前,何先生还在接受原研仑伐替尼+PD-1抑制剂的术后辅助治疗,除了定期去医院治疗、复查外,他的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实现了病情完全缓解的目标。 遭遇了肝癌这座高峰,何先生以毅力和勇气攀登而上!采访中,何先生告诉我们如今他有了新的目标:等到生活重归正轨,他将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达成他的终极目标:冲刺「世界屋脊」,登上珠峰之巅!我们也衷心祝愿他的身体早日康复,攀登珠峰,去翻越人生的一场又一场挑战! 当然,除了何先生的坚持外,何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陪伴也是这场抗癌胜利的重要一环。采访过程中,她分享了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帮助到更多被肝癌困扰的朋友: 01 正确的治疗决策与高效的原研治疗药物对抗癌治疗来说至关重要。非常庆幸在王主任的主导下,我们通过「转化治疗+根治性手术」的方式实现了病情完全缓解。癌症患者在确诊后一定要充分和医生做好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疗效和安全性可靠的原研治疗药物,一线治疗的机会非常宝贵,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

小D
这个102岁的结直肠癌病人手术了,非阿片类麻醉术后2分钟拔管

这个102岁的结直肠癌病人手术了,非阿片类麻醉术后2分钟拔管

  癌症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基因病,而且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人体的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下降,这也导致为何癌症多数情况下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对老年的癌症病人治疗手段是很需要谨慎的,很多患者可能是不想让患者受罪,不仅仅是会拒绝手术,可能对化疗、放疗等治疗也不能接受,不想让病人因为接受这些治疗而经历不良反应。但是对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我们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不然这些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多处脏器,患者后面的生活质量是很差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案例报道,一个102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而且手术使用的是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一、什么是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简称OFA)是一种节省阿片类药物的技术,专注于多模式平衡镇痛,依靠非阿片类药物辅助或局部麻醉,可能不会影响手术期间的镇痛管理,也不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是目前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的一个选择,不过目前没在高龄癌症患者上做过报道。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用这个麻醉来进行治疗的案例。 当然这里我们也需要说明一下为何避免阿片类药物麻醉,因为阿片类药物和挥发性麻醉剂对免疫有一定抑制作用。很多时候患者全麻状态下手术后几小时后才醒来,而且提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因为全麻患者脏器功能可能会发生意外,所以手术风险还是很大的。本文的这个102岁老人,意识和呼吸恢复较快,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2分钟成功拔管。 二、102岁的老人被推向了手术台 这个102岁的老奶奶身高155厘米,体重59公斤。她因为腹痛一周而入院治疗,保守治疗了20多天后效果不佳。她具有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性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经常咳嗽和咳痰。在之前她没做过手术、麻醉。 在手术室里,最初的常规监测显示窦性心律失常,患者镇静之后,仰卧位局部麻醉下经前路采用1点法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UI-QLB),然后将穿刺针皮下撤回,进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UI-TAP),每个阻滞点注射0.2%的罗哌卡因 + 地塞米松1.25毫克 + 0.9%NS 20毫升。4个阻滞点共80毫升。阻滞之后,使用针刺法评估第15分钟感觉阻滞。 非阿片类药物麻醉阻滞路径 整个的麻醉过程其实还是有很多专业术语,癌度就不给大家做那么枯燥的翻译和解释了。反正大家能理解有这么一种麻醉方式就行。手术结束的2分钟,拔除了气管导管,开始使用面罩吸氧。患者能够响应呼叫,能够活动肢体和深呼吸。半小时之后,患者在监护和氧气面罩下转入ICU病房,并没有观察到麻醉并发症。 三、讨论和启示 如果说本文能让大家记住点什么,那就是102岁的结直肠癌患者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所以咱们在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的时候,也可以有一定参考。也许我们都是不希望让老人接受有创伤的治疗,但是如果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治疗,我们就为后面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年龄大的病人,我们可以认为手术或化疗是有一定风险,但是不能认为完全不能做这些治疗。 第二个是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无阿片类药物麻醉,这种麻醉技术的具体原理咱们不用详细了解,只是知道这种麻醉技术对于一些高龄老人可能是合适的,尤其是带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情况下,这种麻醉技术或者能让不能手术的患者能接受手术治疗。 最后,让我们向这个102岁的老人致敬!     参考文献:Jingwei Dai et al, Application of an OFA strategy to ERAS in a 102-year-old patient undergoing colon cancer surgery: A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2023 Jul 21;

玉米
天降奇兵!科学家发现「万能抗癌T细胞」,全方位锁定癌细胞踪迹,有望精准高效灭癌!

天降奇兵!科学家发现「万能抗癌T细胞」,全方位锁定癌细胞踪迹,有望精准高效灭癌!

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你会发现“偶然的意外”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很多科学的进展: 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引申出了万有引力和经典力学的物理学大厦之基;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就梦到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 医学同样如此。大名鼎鼎的抗生素“鼻祖”——青霉素,来源于发生在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身上的一场意外: 1928年,弗莱明正在观察他培养的葡萄球菌,意外发现窗户附近的一个培养皿“长毛了”,这让他十分费解。深究原因,原来是楼上一位研究者正在研究青霉菌,青霉菌意外飘落到了他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造成了这场“实验事故”。 深入研究后,弗莱明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都“溶解”了。原来青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也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青霉素。这次“意外”发现使得青霉素得到广泛地应用,弗莱明也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弗莱明与青霉素   医学的进步,有时就是这么奇妙。百年过去了,细菌感染早已被医学征服,人类面临最大的健康杀手由感染换成了癌症。   为了攻克癌症,除了传统的放化疗和靶向治疗,这几年癌症免疫疗法取得了长足进步,“PD-1抗体”、“CAR-T细胞”、“溶瘤病毒”等以调节免疫系统为主的疗法创造了无数奇迹,一些患者“治愈”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一场“意外”发生了:一位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万能癌症杀手”细胞——MEL8细胞,在面对癌细胞时,这些万能杀手们异常勇猛,能抗猛打,我们姑且称之为“万能癌症杀手”细胞,相关研究发表在了在顶级医学期刊《细胞》之上。   MEL8细胞的意外发现 Andrew Sewell教授是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者,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胸腺淋巴细胞(也就是T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相关抗原和受体的研究。 Andrew Sewell教授 意外就发生在这位Andrew教授头上。为了研究癌症患者在接受免疫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Andrew的团队选取了一位接受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后,肿瘤消失了十余年,实现了临床治愈的黑色素瘤患者。 经过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这位患者之所以能实现癌症病情长达十余年的缓解,其关键在于这位患者的癌细胞呈递的抗原叫做HLA A∗02:01(后文简称H抗原)。 通俗来讲,这个H抗原是癌细胞伪装为「良民」的一个破绽,当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接收到H抗原传递出的信号后,就会发现癌细胞的伪装,从而全面追杀这类癌细胞。 而神奇的事项自此开始: 在这项临床研究中,只要找到这位患者长期生存的原因,实际上就已经算是研究结束了。 但鬼使神差的,Andrew教授在研究之余突发奇想:既然H抗原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一个抗原,如果这位患者的T细胞用到其他人身上,会有效果吗? 于是Andrew教授开始了他的测试。经过研究,他们意外的发现:这名患者的TIL细胞不仅对患者自身的癌细胞有反应,对其他通过H抗原呈递的黑色素瘤细胞也有反应。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了。这位患者体内TIL细胞(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之强,让他们感到颇为震惊。而随着接下来的一系列研究,则是研究团队们彻底兴奋起来了:我们到底发现了一个怎么样的「神奇」细胞啊! 在后续测试中,Andrew教授发现:这位患者的T细胞除了对通过H抗原呈递的黑色素瘤细胞,居然对许多表达H抗原的不同来源癌细胞系产生了反应!也就是说,一类TIL细胞,居然通杀多种类型的癌症! 这一现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他们从这名患者的TIL中分离培养出了一类体细胞,被他们命名为「MEL8」。这类细胞更具备针对性,同时对其他癌症的癌细胞系有着抗肿瘤反应。 神奇的“肿瘤杀手”,一把钥匙开多把锁! 经过配对,「MEL8」细胞让研究人员们目瞪口呆: 开展配对之初,研究人员们发现「MEL8」细胞识别的抗原是一种叫做「Melan A」的蛋白。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Melan A明明只表达在黑色素瘤中,为何MEL8细胞能杀伤其他类型的癌症? 这个问题通俗点解释,就像是原本我们的一把钥匙,只能对应我们自己家防盗门的锁,但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它居然还能把其他人家的防盗门一并开了! 这个发现意味着:MEL8细胞除了识别Melan A10这个肿瘤相关抗原表位之外,可能还会识别其他的抗原表位。这个推论是颠覆性的!在过往我们的认知中,一类T细胞的「钥匙」,我们通常认为它只能对应「一把锁」。而这位患者体内的MEL8细胞颠覆了这一认知。 这样的发现对抗癌临床有什么作用呢?它可能是彻底解开我们攻克癌症的一步关键之举!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Andrew教授团队发现MEL8细胞实际上能识别三个抗原表位,即MEL8细胞的「钥匙」,能解开3把癌细胞的「锁」; 随后,研究团队再次从患者身上分离出三种免疫细胞克隆型:MEL11、MEL25和MEL31,都对这3把锁产生了应答。这类免疫细胞在发现了对应的三把锁癌细胞表面的「锁」以后,立刻从原本懒洋洋的状态兴奋起来,T细胞活性分别增强2.7倍、3.5倍和7倍!大大提升了抗肿瘤强度! 到此为此,一个针对肿瘤细胞凶狠无比,穷追猛打的无情杀手T细胞诞生了。但Andrew教授的研究还没停止。到底这种神奇的「肿瘤杀手」是只在这位试验患者身上存在,还是所有人体内都有?通过仔细寻找,研究团队在一些健康人体内发现了这种神奇细胞,但在癌症进展的患者体内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 ——这可能从侧面印证了,对于杀伤癌细胞,甚至治愈癌症而言,这种神奇的抗肿瘤杀手有着不小的潜力。或许,这类神奇的免疫细胞是通往“免疫疗法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结  语 免疫疗法代表了癌症治疗的新方向,这一点临床医生和学术圈都深信不疑。 前文中提到过,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但在这些进展背后仍有一些缺陷,免疫疗法抗癌总体有效率并不高。尽管部分癌症患者因免疫疗法而收益,但更多人依然在等待一种更加有效、更普适的癌症疗法。 Andrew教授团队发现“万能癌症杀手”细胞可能就代表了一个全新免疫疗法的诞生。这个能抗能打的特种部队能够杀伤多种癌细胞,并且在健康人身上广泛存在,可能代表了一条新的道路。 目前,Andrew教授团队仍在进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探索这类神奇细胞的抗肿瘤潜力。希望这个“万能癌症杀手”,真的能实现人类对癌症病情的绝杀!咚咚也将继续密切关注这类神奇细胞的临床进展,为患者们提供更多治愈机会!  

小D
这个不起眼的基因突变,瞬间让成千上万个癌症患者有了可用的靶向药

这个不起眼的基因突变,瞬间让成千上万个癌症患者有了可用的靶向药

一个患者经过了很多常规治疗之后,可能体质和目前能想到的药物都用过了。现在的问题是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如果有众所周知的好办法医生应该给病人用过了。所以这种问题只能是找“试一试的答案。”对于试一试的答案,其实就是将患者的肿瘤基因测序看看具体突变,有没有跨适应症用靶向药的机会。比如今天给大家分享的SF3B1基因,您之前就估计从来没听过。 一、SF3B1基因让很多患者有了靶向药 这是一篇发布在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的研究报道。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对SF3B1基因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基因与多种癌症有关系。包括一些雌激素受体阳性(ER阳性)乳腺癌,以及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黑色素瘤。 既然找到了SF3B1基因与很多癌症相关,那就看看那些药物能对这种基因突变有抑制作用。研究者找到了80种抗癌药物,这些药物要么已经用于癌症患者,要么处于后期的开发阶段,通过对这些药进行评估后发现PARP抑制剂可以有效对抗SF3B1基因突变的癌症。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靶向药可以降低SF3B1基因突变的癌细胞的生存能力。 PARP抑制剂在BRCA基因突变的癌细胞发挥作用,相应的治疗机制是阻止癌细胞修复DNA,从而导致癌细胞积累了很多损伤的基因而死亡。如果患者的癌细胞存在SF3B1基因突变,那么即使患者的BRCA基因没有突变,通过PARP类靶向药仍然可以削弱DNA修复的能力。因为SF3B1基因突变的癌细胞也缺乏一种CINP的蛋白,这种蛋白对于调节癌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反应很重要。如果没有了CINP蛋白,癌细胞在接受PARP药物后就无法正确复制DNA,癌细胞就会停止生长并死亡。 SF3B1基因突变使用PARP靶向药的敏感机制 上面的猜想在动物学试验获得了证实,Talazoparib(他拉唑帕尼)可以影响患有SF3B1基因突变的黑色素瘤和白血病的小鼠,这些药物还会阻止现有肿瘤的生长,并会防止癌症扩散到其他器官。 二、多少癌症患者可能会受益? 尽管上面的研究也只是在动物学试验水平,但是药物都是国内已经上市也纳入医保的靶向药。如果是患者已经经过多种治疗无路可走,而且基因检测恰好发现是SF3B1基因突变,那其实可以试试PARP抑制剂。上述研究的作者表示也即将开启人体临床试验,不过不像是其他的新药临床试验要去国外参加,这个临床试验自己找到药就能用。但如果您要是想等到国内也开展临床试验了,药物也纳入这个适应症的医保了,估计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据估计,SF3B1基因突变影响约3%的原发性乳腺癌,另外7%的晚期乳腺癌会有SF3B1基因突变,另外高达20%的眼睛黑色素瘤和白血病患者会有SF3B1基因突变。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基因检测的问题。SF3B1这个基因是比较罕见的,也许您需要测几百个基因,或者是全外显子组来发现是否存在这个基因。这里也可以回答一些病友的问题:“为什么要测那么多基因,又没有药?”现在您可以看得到也许药就在明天的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上标识出来了。但是前提是你要尽量通过比较全面的基因检测找到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才有跨适应症用药的可能性和希望。 好消息是癌度为每一个有意向进行肿瘤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的病友进行补贴,使用肿瘤组织进行2万个基因的全面测序,根据基因突变信息出具个性化用药报告,同时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定制化监控Panel,未来根据这些专有的基因突变信息抽血进行10万乘测序深度的高深度测序,监控肿瘤的复发和治疗耐药的情况。这是目前基因检测技术上能实现的终极方案,但是价格与测几百个基因的大套餐价格差不多。详情可咨询癌度了解更多。 参考文献: Philip Bland et al, SF3B1 hotspot mutations confer sensitivity to PARP inhibition by eliciting a defective replication stress response, Nature Genetics (2023).

玉米
奇了个怪,中药伟哥淫羊藿搭配TACE等成功治疗晚期肝癌,是个例吗?

奇了个怪,中药伟哥淫羊藿搭配TACE等成功治疗晚期肝癌,是个例吗?

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亚型,是导致绝大多数肝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家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感染大国,而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2022年版)》和CSCO《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2022》指出,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强调MDT多学科会诊治疗、全程管理、强调和优化中医药治疗。 刚刚有一篇研究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研究者发布的,讲述的是用淫羊藿素软胶囊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一个晚期肝癌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报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淫羊藿素胶囊这个药物可以治疗癌症,当然如果不是刊登的文献报道,我们压根也不大会相信。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个案例。 一、淫羊藿素是一种药吗? 淫羊藿也叫仙灵脾,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淫羊藿被用作药材已经很多年了,功效补肾壮阳也被称之为天然性药。如果大家在京东商城买一些东西,估计会对“淫羊藿”这个词比较敏感,而且从京东的推荐产品来看,都是一些两性健康的保健品。任凭谁不会将这种东西联想到治疗癌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淫羊藿素具有促进骨细胞生长、镇静、抗抑郁、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淫羊藿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2022年版CSCO指南推荐淫羊藿软胶囊用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IB类证据),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做I类推荐(IB类证据)。 二、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故事 2022年4月上旬,一名54岁男性到医院就诊。超声检查肝脏有可疑肿块。这个男子的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肥胖和脂肪肝。检查的时候发现AFP甲胎蛋白为13.94ng/mL,稍微升高。 这个患者肝脏、胃部存在较大淋巴结转移,为彻底找出病因。医生进行了CT引导下的肝脏穿刺活检。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细胞癌并伴有广泛坏死。其他脏器也没发现异常,最后确定为原发性肝癌合并未分化肝细胞癌并广泛转移。 经过多学科MDT会诊后,给予患者每天一次每次12毫克的仑伐替尼治疗,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每三周一次,每次200毫克。其中还使用了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来治疗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来治疗肝细胞癌,并进行肝顶部止血。这5种药联合治疗效果更有效,但是副作用也大。患者先后出现了二级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肝酶轻度升高、高血压等。经过医生予以辅助药物得以控制。经过3个月的治疗,AFP从13.78ng/mL下降到9ng/mL,转移的淋巴结坏死,肿瘤已经得到了初步缓解。 2022年8月,患者在治疗期间首次出现了腹痛,增强CT显示肝顶部有额外的强化病灶。提示肿瘤已经扩散活跃,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沿线淋巴结迅速扩张,总体上病情开始进展了,AFP数值也升高至10.86ng/mL。 经过MDT再次会诊,确定原来的治疗仍然是有效果的,为了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甲胎蛋白AFP升高,推荐使用淫羊藿软胶囊。之所以这么用是之前淫羊藿素软胶囊的研究数据,证实这种药对存在淋巴结转移和AFP升高有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担心不良反应,所以使用了半剂量的淫羊藿素软胶囊,同时继续强化保肝治疗。 治疗期间的影像学检查和AFP数值 你还别说,就是只添加使用了淫羊藿素软胶囊好后,患者的腹痛获得了改善。一个月之后甲胎蛋白AFP下降至6.4ng/mL,核磁检查显示原发灶仍活跃,但是病灶体积明显缩小,肝胃间隙、肝主动脉侧和肾动脉侧淋巴结几乎全部囊性坏死。淫羊藿素软胶囊产生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第三次MDT会诊之后,医生对存在活跃性的肝部病灶再次进行了TACE治疗,并提升了淫羊藿素软胶囊的用药剂量,每天2次每次6粒。同时把靶向药和化疗药暂停了一个月,以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9月16日,患者没任何不适,不再出现腹痛和腹胀,体重增加了3公斤,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CT显示淋巴结等大面积坏死。这些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持续缓解。 10月25日复查,肠系膜上动脉旁的淋巴结肿大。决定改换药物为瑞戈非尼,后面又进行了相应的放射治疗。11月15日的检查患者的AFP指标达到了新低,5.018ng/mL,患者整体达到了部分缓解。 三、讨论和启示 对于中医和中药我们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认为都是骗人的,另外一直是什么都寄希望于中药。上面的这个患者是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案例。肝癌常见的药物组合仑伐替尼联合PD-1用过,放疗和化疗也用过,淫羊藿素软胶囊也用过。 另外需要注意淫羊藿素软胶囊可不是什么保健品,这是获批用于治疗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药物。当然我们不了解这个药物的具体价格,是否纳入医保。这些大家后面可以自己去查询资料。您只需通过上面的案例了解到治疗癌症,还有淫羊藿素软胶囊这种东西,也许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帮助到患者,成功地跨越一步! 参考文献: Xiaoxia Tang et al, The Synergy of Gene Targeting Drug Icaritin Soft Capsule with Immunomodulator and TACE Brings New Hope for Drug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ancer […]

玉米
运动击破癌细胞!10分钟即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死亡风险最高下降69%!

运动击破癌细胞!10分钟即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死亡风险最高下降69%!

2023年8月8日,也就是明天,是全国第十五个「全民健身日」。   虽然大家一向对各种「主题日」类活动不太关注,但抛开这个形式,运动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它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天差地别!   癌症患者「需不需要运动」,以及「需要如何运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两大核心问题。借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再来聊一聊关于癌症与运动相关的那些事。   癌症患者是否需要运动:需要!运动对了死亡风险大幅降低 运动真的能抗癌!甚至能大幅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这句结论真的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之上。 关于运动与抗癌的临床试验,我们既往已经报道过不少了。今天我们来更新几个最新的临床信息: 01 运动可以提升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对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着积极正向的效果   最近,一篇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中的研究火了:它探索了癌症患者运动与免疫细胞活性之间的关系。     它的研究设置比较有意思:研究选取了20名未接受任何癌症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要求她们进行10分钟中低强度的动感单车骑行。   在对比骑行运动前后30分钟的患者血液样本,研究者们发现:免疫细胞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急性运动后,免疫细胞总数出现了较大的增加(含总白细胞、CD19+B细胞、总NK细胞、CD56+ CD16+ NK细胞和CD14+CD16+单核细胞等)。 其中,抗癌最关键的免疫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在运动后立即显著增加。 02 运动代谢物「乳酸」也能强化免疫,辅助抗癌!   运动过后,人人都讨厌的「浑身酸疼」来自于身体代谢物乳酸的堆积。但乳酸带来的并不只有疼痛,还有强化的免疫细胞。   在最新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运动产生的乳酸可以有效激活人体CD8+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向存在结肠癌细胞的小鼠体内注射乳酸,发现其肿瘤的生长被明显的抑制了。而当研究者们将小鼠体内的CD8+T细胞清除之后,乳酸的抗癌作用竟然消失了!这印证了乳酸可以同通过激活CD8+T细胞而发挥抗癌功能。   接下来,研究者们体外用乳酸预处理CD8+T细胞,再将其转移至患癌小鼠体内。果不其然,乳酸刺激后的CD8+T细胞有效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   因此,即便是癌症患者在运动后出现乳酸堆积的疼痛状况,也能为身体抗癌提供帮助。   03 运动抗癌实锤!运动可以大幅降低癌症患者死亡风险 我们说了那么多理论数据,那么运动真的能帮助癌症患者抗癌吗?来自顶尖癌症期刊《JNCI》的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 这项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患者中,不同运动量的患者面临不同的治疗预后,积极运动的患者不仅寿命更长,保持无瘤状态的概率也更高。 临床研究中,根据观察对象运动量的不同,研究人员们将她们分为4个不同的组别,分别是: ● 不运动组; ● 低运动量组(运动时间小于150分钟/周); ● 中度运动量组(运动时间为150-300分钟/周); ● 高运动量组(运动时间大于300分钟/周)。 临床结果大大出乎了研究者们的预料:只要在癌症治疗结束后开始进行积极体育运动,就能大大降低癌症的复发及死亡风险。 其中,相比不运动的患者,积极进行运动的患者癌症复发的风险降低了46%,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3%。 不同的运动量也带来了不同的获益,运动量越大,死亡风险越低。相较于不运动的癌症患者,低运动量的癌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9%、中度运动量的癌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8%、高运动量的癌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69%。也就是说,如果无法承受大量的运动,适度的运动量就能大幅降低癌症死亡风险! 无独有偶,还有更多临床实验证实了运动抗癌的有效性: 丹麦科学家Ammitzbøll G教授团队,研究了995名乳腺癌患者的饮食起居和运动情况,他们发现:每周运动量适度的癌症病友,乳腺癌死亡风险下降32%。更简单粗暴的比较,那些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病友,相比于从不锻炼的病友,乳腺癌死亡风险下降44%。 美国癌症协会的Patel AV教授在《欧洲泌尿杂志》发表过一篇关于前列腺癌的论文。从1992-1993年开始确诊的7328名非转移性前列腺患者,一直随访到了2012年,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团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每周适度运动的病友和那些基本不怎么运动的病友相比,死亡风险下降31%。 运动抗癌的神奇抗癌功效可见一斑! 癌症患者应该如何运动 当然,由于癌症患者们的特殊性,运动也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可以从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即步行或骑自行车)开始,进而逐渐进行阻力训练或制定更灵活的计划。 […]

小D
三药齐下,这十几个胰腺癌患者无瘤生存33个月了,其他癌种可参考

三药齐下,这十几个胰腺癌患者无瘤生存33个月了,其他癌种可参考

如果说我们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什么突破,那就首先看看众癌之王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如果我们能在胰腺癌的治疗上产生突破,那我们就能将相应的治疗思路用到其他恶性肿瘤。 胰腺导管癌是所有实体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有15%-20%的患者有条件进行根治性手术,但即便是这部分接受了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大概有80%的病人在根治性手术后两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20%。对于胰腺癌来说,如果说我们寄希望搞出来一个什么新药,做到一劳永逸地根治胰腺癌,这可能是有点太过于理想化。但是我们可能通过不同的药物组合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下面这篇最近刊登的文献资料就报道了这种治疗理念。 一、神奇的鸡尾酒疗法组合 鸡尾酒疗法在艾滋病的治疗里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就是通过多种药物组合来控制患者体内的病毒。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胰腺癌开展了类似的研究。为可进行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提供三管齐下的联合免疫疗法。 首先说一下这三种组合药物都有啥,它们分别是胰腺癌疫苗GVAX、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抗CD137激动剂抗体疗法urelemab。其中GVAX疫苗是这个研究小组开发的同种异体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全细胞胰腺癌疫苗,看起来是比较绕口,但是大家就记住是一种疫苗就行了。CD137是一种T细胞共刺激受体,可介导抗原引发的T细胞的激活,增强存活、增殖和效应功能。在一些动物学试验证实针对CD137的urelumab具有安全性,且联合PD-1安全有效。 二、三种免疫药物组合治疗,治疗效果喜人 上面的内容我们介绍了临床研究使用的是什么药,但是这些药需要以适当的节奏来输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剂量,否则就可能达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或者安全性也不会很好。 研究的治疗方案,用药的时间点 如上图所示,符合临床可手术切除的胰腺导管癌患者被筛选入组,在手术切除之前2周接受一次新辅助治疗(也可以称之为第一次研究治疗)。各组病人用药如下: A组病人: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 胰腺癌疫苗GVAX; B组病人: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 胰腺癌疫苗GVAX + 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 C组病人:化疗药物环磷酰胺 + 胰腺癌疫苗GVAX + 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 + CD137抗体urelumab; 手术之后6到10周时间接受第二次研究治疗,各组病人的用药与新辅助治疗相同。然后过了4周之后,开始使用SOC辅助化疗,当SOC辅助化疗完成4周后,每28天进行第三次研究治疗,直到进行到第6次研究治疗后结束。详细的用药剂量大家可以参考上图或阅读本文的参考文献。 三组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上面的图示按照治疗划分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该临床试验的最新部分数据中,10名胰腺导管癌患者参加了联合治疗,中位无病生存期(治疗后未发现癌症的时间)为33.5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是35.5个月。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在无病生存期的曲线上拉的很开,但总生存期则可能往后才能拉开,也就是如果组合治疗的患者复发了,可能后面的生存期比较短。当然如果一直控制的很好没有复发则是显著受益。 三、讨论和启示 尽管整体的研究入组病人比较少,但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差距还是非常显著。而且我们可以理解为三种免疫相关的药物“少一个都不行”。研究者表示这种治疗组合是值得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当然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尽管是用了三种免疫相关的药物,但是治疗仍然使用了化疗药物,我们必须改变一些观念想去找免除化疗的治疗方案,至少对于胰腺癌来说真的没有。我们不能只靠化疗治疗癌症,但很多时候需要化疗来辅助和增强联合治疗的效果。 上面的治疗方案对于其他癌症患者也有启示意义,比如早期肺癌患者在做手术治疗之前的用药方案,从癌度微信群、癌度APP的群组里看到大家的治疗方案是五花八门,有化疗、有靶向药治疗、有免疫治疗等等。有些病人治疗后并没有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在胸膜还有转移灶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手术了。后面又是各种靶向药的辅助治疗,如果这样还不如当做晚期肺癌来治疗。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手术之前一定要广泛地了解国内外的治疗信息,有没有相应的组合用药方案可以达到完整切除肿瘤,降低手术后复发风险的目的。 恶性肿瘤的治疗没有什么后悔药。 参考文献: Thatcher Heumann et al, A platform trial of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antitumor vaccinatio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antagonist and CD137 […]

玉米
这个60岁的男人孤独地走了,癌症患者的终极问题“为什么是我?”,医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这个60岁的男人孤独地走了,癌症患者的终极问题“为什么是我?”,医生的回答出人意料

我国每年有400多万人新确诊为肿瘤,这背后也意味着400多万个家庭。在面对癌症的时候患者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是我患这个疾病?”,有一些癌症病人比较年轻,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面对这个疾病的时候心理压力也会更大。“生活才刚刚开始,怎么就开始要逐渐谢幕呢?” 图片来源:Pexels 得益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癌症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能达到10年。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大部分癌症患者可能生存期只有几年。今天的问题我们不探讨癌症治疗的技术,我们为大家分享一篇刊登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小短文,这个小短文的题目就是:“为什么是我?” 一、这个60岁的男人孤独地走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概述了一个肿瘤科医生害怕的问题,那就是医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患者问到:“为什么是我?”。如果回答说只是运气不好,这可能并不能给病人一些鼓励,而且显得没有同情心。他讲述了自己照顾的一个病人。 这是一个肥胖的60多岁的男人,他走进医生办公室的时候痛苦不堪,在肺癌彻底手术和放疗的10个月后,癌症复发了,而且伴随有右胸壁疼痛,在等待完整的活检结果的同时,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了检查。并开始给患者使用非类固醇镇痛药度洛西汀来治疗神经性疼痛。 三周内,这个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但是他的痛苦没有改变。他离婚多年独自生活,在高科技行业工作,与两个成年子女失去了联系。他的父母中年移居国外,他是家里的独子,可能是因为他的病父母也陷入困境,家庭气氛可以用闷闷不乐来形容。一家人很少在一起做事,很多时候都很沉默。 图片来源:Pexels 他回忆起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父亲。他们在情感上很疏远,只参与自己的生活。在成长过程中,他很长时间都是独自一个人。大学的时候他学习了工程学并与他的第一个女友结婚。然而婚姻破裂了,用他的话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生活在一起。”在闷闷不乐的家庭生活中,他没有获得建立家庭的技能,也没有形成连贯的世界观。所以尽管药物让身体的疼痛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是他的抑郁感和士气低落的孤独感仍然存在。他的内心是一股又一股沸腾的愤怒,他不断地问:“为什么是我?” 这个临床医生一开始以为他指的是癌症,但是他的意思似乎不只是如此。这个医生咨询了他的导师,这个导师告诉医生他也经常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为什么不是你呢?”哦,是的,你没看错。医生的导师是这么回答病人的。所以这个医生也这么回答了上面的那个60多岁的癌症病人。这个病人在接受到这个医生回答的时候很困惑,但这促使他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维从“为什么是我”的闭环转变为“生活对我有什么要求?”在更远的地方,他反思了自己的童年、失败的婚姻以及与孩子们的疏远,为什么这些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他摆脱了一些郁闷的心情,开始拼凑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一个他似乎想通的时刻,他说出来:“确实,为什么不是我……,是什么让我如此特别,以至于我不应该患有这种疾病?” 遗憾的是这个60岁的老人没有童话般的结局,他孤独地死去。以至于我现在敲打键盘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能感受到那个时候他的无奈、孤独。 二、为什么是我? 当癌症病人提出“为什么是我?”这类难题的时候,不管是医生、家属和朋友都是很难回答的。心理学敏锐的分析是病人此刻想知道什么? 回答“为什么不是你?”听起来会非常刺耳,甚至可以说是对抗性的回答。但是“为什么不是你?”是将患者的思维轨迹和焦点,从被动而且常常无效的呼喊“为什么是我?”转变为具有挑战性的反思。但是这样在咱们国家的文化里看会显得麻木不仁、缺乏同理心。 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特曼认为共情反应有四个特征:以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不带批判性、理解他人感受、表达你对那个人感受的理解。 避免困难和尴尬的问题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缓解,但可能为以后无法解决的焦虑埋下种子。“为什么是我?”既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天真的问题,从病人的视角来看“为什么是我?”带有对世界讨个说法的正义性,这里是假设世界的一切都是随机的,为什么偏偏我赶上这个疾病。但世界不是那么均衡和公平,财富和名誉的分配是这样,赶上疾病的运气也是这样。 一位医生兼诗人在总结时表示:“在内心寻找更好的答案”,“内心的答案”将我们的责任定位在我们自己身上,视图理解我们的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内心的答案暗示了一种哲学,尽管世界明显粗心、或将好运气和坏运气分配的不随机和不公平,但我们仍能理解自己的生活并赋予其意义。 图片来源:Pexels 这篇文章的很多内容,由于只有患者自己能沉下心仔细读、并理解作者的意思。也希望本文能帮助到大家。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如果面对肿瘤患者提问:“为什么是我?”您可不要学习文章里医生的回答:“为什么不是你?”这可能会闹出事情来。您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 我们选题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到患者和家属一些启发,能帮大家走出心理上的那种困扰。疾病已经发生了,一直陷入“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可能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去积极地治疗。而过度的心理压力、抑郁等会干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Simon Wein, et al., “Why Me?”, a Question of Opportunit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3).

玉米
常温超导来了,对癌症有啥影响:天价质子放疗可能降至「白菜价」!

常温超导来了,对癌症有啥影响:天价质子放疗可能降至「白菜价」!

上周,韩国量子能源中心(Q-Centre)爆出一个大新闻,他们宣布发现了首个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LK-99。而且这一材料的制造方法非常简单,甚至可以在中学的化学实验室中完成制备。   就在两天前,华中科技大学常海欣课题组宣布合成并验证了LK-99的迈斯纳效应,并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上传了相关试验视频。只是由于目前的样本量过少,尚无法完成电阻率的测定。常温常压下的超导可能真的要来了。   这项物理学上的突破看似离我们普通人还十分遥远,但其实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为现在应用超导技术最多的就是医疗领域。现在已经普及的MRI检查,以及价格高昂的质子重离子治疗,都可能因此降价。   MRI和质子重离子治疗或能降价   核磁共振(MRI)和质子重离子治疗都是医疗领域的尖端技术,一个是检查软组织的利器,一个是治疗肿瘤的神器(参考文章:30万的质子重离子放疗 vs. 5万的常规放疗,差异在哪?),而他们都要用到超导磁体: ● MRI通过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让氢原子核发生磁共振,以此对软组织成像; ● 质子重离子治疗则要用超导磁体完成质子、重离子的加速、聚焦和定向。   质子重离子治疗仪结构,图中蓝色的都是超导磁体。1是加速器,2和3是治疗室 而这两项技术也都受到了当前超导技术的限制。以MRI为例,我们看到的MRI仪那个巨大的“空心圆筒”,就是真空隔热罩里先套一层液氮罐,再套一层液氦罐,超导线圈则在液氦里面保持4K(-269℃)的低温。 这种结构下,MRI仪的“筒壁”难以做薄,中间留给患者的空间也十分有限,胖一些的人或有幽闭恐惧症的人都很难做MRI检查。   MRI仪的机构 而且,用来给超导线圈降温的液氦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台MRI一年运行下来,仅液氦的成本就要10~20万元。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是一个极度贫氦国家,对液氦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7.5%,美国则掌握全球接近一半的氦气资源。如果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内的MRI、质子重离子治疗等需要液氦的仪器设备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能用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制作MRI仪、质子重离子治疗仪所需的超导磁体,不但可以省掉每年消耗液氦的费用,超导线圈外厚厚的保温制冷结构也都可以去掉。届时MRI仪和质子重离子治疗仪的制造和使用都将更为方便。 悬浮病床预防褥疮 在魔术领域,人体悬浮术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魔术,魔术师绞尽脑汁通过各种隐藏的支撑制造出悬浮的假象。但如果有了室温超导材料,人体悬浮将不再是魔术,而成为现实。 这是因为组成人体70%的水分子是一种抗磁性分子,在磁场中无论是靠近N极还是S极都会受到微弱的排斥。 在1994年,物理学家Andre Geim就用一块20特斯拉的电磁铁(一般MRI中的磁场强度为1.5~3特斯拉)实现了青蛙的悬浮,并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PS:10年后,Andre Geim凭借胶带撕石墨烯获得了真正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青蛙磁悬浮   当然,人体比青蛙要沉的多,悬浮人体所需的磁场也比青蛙要大得多。但如果使用超导磁体的话,由于超导体本身也有完全的抗磁性,预计仅需2~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就能实现人体的悬浮。 要是用这一技术制造一张病床,患者可以直接悬浮在上面,没有压迫,也不会长褥疮,这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及其护理人员来说,都将是一大福利。 其实,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19世纪物理学家对放射性的研究,为医学带来了放疗和x光片,二战时对化学武器的研究为医学带来了化疗,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让药物的筛选方便了很多。 这次的LK-99是否真的是常温常压超导材料,它又能给医学领域带来哪些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小D
牛刀杀鸡,与市面上的PD-1等免疫药作用机制不同,广谱免疫抗癌药Mov18 lgE即将发威

牛刀杀鸡,与市面上的PD-1等免疫药作用机制不同,广谱免疫抗癌药Mov18 lgE即将发威

免疫药物层出不穷,不过这次的药物与之前的不同。下面的内容大家尽量尝试理解,主要的就是lgE类抗体药物与目前市面上的药物机理是不同的。 目前临床上批准上市的免疫抗体药物都是属于lgG类,lgG类单克隆抗体是人类血液里最为常见的免疫球蛋白,lgE类单克隆抗体的循环水平比lgG类单克隆抗体低,lgE类进化成了在组织中提供免疫监视的作用。相比lgG类抗体药物,lgE类抗体药物可以介导对癌细胞更有效的免疫反应。具体的机制上这篇文献介绍的比较枯燥专业,有一点是:对某些免疫效应细胞的亲和性能提高100倍到1000倍。以及为何我们用“牛刀杀鸡”来比喻这种药物。 一、lgE类抗体药物的初步治疗效果 目前报道的这个临床试验结果涵盖的患者数量不多,入组的患者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招募的患者有卵巢上皮癌(21名患者)、输卵管癌(3名患者)、子宫内膜癌(2名患者)。这24名患者在皮内或皮肤点刺测试后,接受了lgE的药物治疗。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患者之前都至少经过了标准治疗后病情进展,有的患者经过了多种治疗后进展。 Mov18 lgE这款药物在这些患者进行了安全性测试,摸索出了安全性的药物剂量。病人的大多数不良事件均为低级别,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皮肤毒性,包括荨麻疹、瘙痒和皮疹。这些皮肤不良反应似乎是与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关。其中荨麻疹在给药后数小时内消退。 lgE抗体药物表现出的抗肿瘤活性 治疗效果方面上,对常规疗法没有反应的卵巢癌患者的肿瘤,使用Mov18 lgE药物后缩小。如上图所示,可评估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A125变化情况。在治疗前病情进展的患者中,给予Mov18 lgE这个药物后,CA125显著但短暂降低。6周以后,患者每周给药改为每周间隔给药后,CA125开始反弹。在影像学上,患者使用Mov18 lgE抗体药物6周时间后,腹膜肿瘤表现为缩小。 二、讨论和启示 Mov18 lgE是一款刚刚纳入一期临床试验的药物,还没什么具体的名字。但是这将可能是免疫治疗的第二春。现有的所有用于癌症的抗体药物都是属于lgG抗体类型,而lgE抗体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进行过抗肿瘤测试。 这两种免疫抗体在人体的生物学功能是不同的,lgG抗体参与攻击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而lgE抗体则进化为针对蠕虫和吸虫等寄生虫,攻击的范围和威力更大,用来攻击比寄生虫小很多的癌细胞可比作牛刀杀鸡。这项研究的主要发起者James Spicer教授介绍:“lgE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抗体疗法,目前的研究证实了安全性,具有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为开发一种全新抗癌药物铺平了道路。” MOv18 IgE 介导的细胞毒性机制 lgE抗体的生物学功能是针对人体的寄生虫的,所以相比针对细菌和病毒的lgG可能威力更大,有可能会引发特别强大的免疫反应。目前研究者准备启动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招募不同种类的癌症患者。相信国内也会有这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大家可以关注这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相比只在lgG类抗体药物捣鼓和组合来说,也许lgE类抗体药物能给为耐药无治疗措施的患者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James Spicer et al, Safety and anti-tumour activity of the IgE antibody MOv18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expressing folate receptor-alpha: a phase I t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玉米
AOH1996:美国顶级癌症研究所惊现杀死所有实体瘤的「神药」?可以期待,但不要过分神化!

AOH1996:美国顶级癌症研究所惊现杀死所有实体瘤的「神药」?可以期待,但不要过分神化!

就在昨天,一篇关于「抗癌神药」的短讯,忽然在所有医药人的社交媒体中刷屏了:   图片来源:财联社电报 在癌症治疗领域,多久没有这样让人「振奋」的消息了!一时间,患友们击掌相庆,而一些无良的自媒体们嗅到了流量的味道,纷纷开始炮制各类充满噱头的标题: “美国宣布彻底攻克癌症!杀死所有实体瘤细胞!” “癌症已被彻底攻克,美顶级机构研究出所有癌症治愈药物!” …… 节奏带的飞起,然而最后只会留下被忽悠的读者们和一地鸡毛。对于这些可耻的营销号,我们只有一个表情包送给他们:     回到这则新闻本身,我们先说说关于AOH1996这款「抗癌神药」的结论: 01 AOH1996确实是一款正在研发中的药物,这一点并不假。来自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的研究者们发布在《细胞》子刊中的论文也明确提到目前的临床进展。 根据论文的实验结果可以知道,仅用AOH1996的单轮治疗使得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增加约11.5%,未观察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同时使用AOH1996联合疗法治疗小鼠时,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相较,分别使中位生存期增加了34.6%和55.4%。   看到那么优越的提升数据,进一步解读,AOH1996使癌细胞变得更加脆弱又显眼,更容易受到导致DNA或染色体损伤的药物影响,例如化疗药物,因此该药物具备开发为联合疗法以治疗不同癌症的潜力。   02 根据研究者们公布的数据来看,AOH1996展示的数据是临床前试验数据,即体外试验或动物试验,这距离药物真正用于人体还有一段路要走。   甚至,目前的数据可以归纳为是:「临床前」、「无人体数据」、「安全性未知」。   即便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一种癌症新药的问世并非是一件简单事情:   全球每年可能会启动数万个新的临床试验,其中涉及癌症治疗的试验可能超过一千个,然而每年只有不到二十种新的抗癌药物获得FDA的批准。   无论是从I期、Ⅱ期、Ⅲ期到IV期的临床试验,每个阶段都可能让许多新药失败,许多我们寄予厚望的药物最终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了。   03 在广为流传的谣言中,AOH1996被称为可以消灭「所有」实体瘤,可能也是谬论。在作者发布论文的最后,原文中提到:“尽管研究里显示了AOH1996可以抑制多个肿瘤细胞系,也在几个动物模型里有效,但这些不一定都能在人体里重现,未来还需要临床试验验证AOH1996是否真的有效。” 虽然说相关测试的癌细胞类型数量超过70个,看起来数量大、覆盖面广,应该很有信服力吧?其实不然,针对于肿瘤细胞的分类是非常精细的,可能一个大类,例如肝癌、乳腺癌、肺癌等的肿瘤细胞就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类。   说不定实验中这70多种肿瘤细胞也仅仅覆盖了一两种癌症分类。所以,能说「所有」实体瘤,还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   04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要为AOH1996正名: 基于它独特的药物机制,这确实是一款值得期待的药物,我们也期待Ⅱ期临床尽快开展,给我们带来抗癌新药的好消息。   无论结果数据如何,也将为全人类在癌症的研究和攻克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小D
癌友TIPS|闯过食管癌生死关,如今重获新生!诊疗路上哪些选择很重要?

癌友TIPS|闯过食管癌生死关,如今重获新生!诊疗路上哪些选择很重要?

“民以食为天”,八大菜系,珍馐饕餮,中国人的口福总是羡煞旁人。然而,食管癌这个和“吃”分不开的癌症,也是中国的“特色”高发癌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一半以上[1]。   46岁的吴寒(化名)就在不知不觉中被食管癌盯上了。所幸,他积极配合治疗团队,如今已经重获新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定期随访复查,日常生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在过去的一年里,吴寒先后经历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方案、食管癌根治手术和免疫辅助治疗。在诊疗过程中,他做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决策,在这里分享给各位病友,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直到现在,吴寒还不明白为什么食管癌会落在自己头上。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吃烫食,性格开朗,似乎没有什么跟食管癌沾边的不良嗜好。不过他的体重有230斤,属于肥胖人群。   2022年4月,吴寒在刷牙时开始出现呕吐、反酸的症状。第一次去家附近的医院时,医生初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开了一些抑制胃酸的药。但吃了一个多月,他的症状并未改善。第二次去就诊时,接诊医生让吴寒做了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贲门至食管下段、胃体上部小弯侧有一个溃疡性肿物。医生说,这可能是食管癌,需要尽快到大医院就诊。   去哪里就医呢?在吴寒的印象中,虽然深圳市经济发达,但是当地市民遇到重大疾病还是会跑去广州。广州不算远,但毕竟要跨城奔波,不是长远之计。   经过多方咨询和打听,他了解到深圳本地就有一家高水平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考虑到肿瘤专科医院的实力过硬,就近治病可以减少来回奔波,吴寒最终选择了这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下文简称医肿深圳)。   病友TIPS: ● 美食诱惑要当心,控制体重别大意。肥胖不利身体健康。 ● 呕吐、反酸非小事,及时就诊排查很重要。 ● 去高水平肿瘤医院就诊,尽量就近诊疗。   经过进一步的CT、胃镜活检病理和超声检查,吴寒最终确诊为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cT3N0M0 III期)。医肿深圳胸外科主导的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经过初步讨论,认为针对他的病情,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证据和指南推荐,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能争取到最大的生存获益可能,是最佳的治疗决策。听到 “暂时不手术”的决定,吴寒没有惊惶,而是镇定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吴寒经过CT、胃镜等全面检查后,确诊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 cT3N0M0 III期   在许多肿瘤患者眼里,尽快手术是决定能否活下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医肿深圳胸外科MDT团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为吴寒争取最大的治疗获益?肿瘤诊疗涉及的角度方方面面,单独科室思考问题难免重点倾斜,所以才需要依靠跨学科、跨专业的MDT团队排兵布阵,综合运用放化疗、手术、免疫治疗等多种武器。   胸外科病区主任郭晓彤教授解释:“比如食管癌早期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病理分期偏晚的肿瘤和难治疗的肿瘤,可以制定一个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的综合方案,通过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努力,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手术机会和生存获益。”   针对吴寒的病例,放射治疗科姜威教授介绍,经过MDT诊疗团队的综合讨论,决定采用目前指南首选的治疗推荐,即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于食管和胃食管交界的腺癌患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数据,27%的患者治疗后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就是肿瘤完全的消失,而对于食管鳞癌,这一比例甚至可高达49%。   基于MDT的治疗决策,吴寒接受了术前包括20次放疗、2个周期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成功让肿瘤病灶缩小,更有利于后续手术。   令姜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性格开朗的吴寒对于治疗非常理性,尽管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他的病情很关心,向他推荐不少来自民间的神医偏方与“灵丹妙药”,但吴寒始终保持冷静,坚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姜威教授提醒:“有不少病友因听信偏方谣言,反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后悔莫及。去正规医院,与医生多沟通,遵从医嘱,对于肿瘤治疗很重要。”   2022年9月26日,胸外科团队为吴寒实施了经左胸胃食管部分切除(贲门癌根治)手术。主刀医生郭晓彤教授说:“吴寒本身的肥胖情况对于麻醉和手术来说,有一定的挑战。经过谨慎评估,考虑他的内脏脂肪厚,器官组织之间的层次界限不够清晰,我们最终选择了开胸手术。那天下午我们一点多进入手术室,晚上8点手术才结束,好在手术过程挺顺利。”   术后大概一个多月,吴寒就顺利出院了,回忆这段经历,他有说不完的感动。“我是9月26号做的手术,国庆节放假时郭主任还常常抽时间过来看我,后面姜主任每次查房也会第一时间问候我的病情。我有什么不舒服,他们都会及时处理。我能这么快恢复过来,多亏遇到这些贵人和天使。”   病友TIPS: ● 不盲目追求“根治术”,与医生信任沟通,配合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 相信科学,正规就诊。不要迷信偏方,以免贻误治疗良机。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胸外科主任锐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于振涛教授指出:“吴先生的病情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再联合手术是基于经典研究的标准治疗模式。我们通过MDT团队的专业讨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从而转化为更有利于手术的情况,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获益。 依托总院共享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等优质资源,我们胸外科已逐步发展成为深圳市规模大、设备齐全的胸部肿瘤外科,并开展多项多例华南地区高难度胸部外科手术,在国际上也率先推广多项胸外手术技术和探索创新治疗模式。” 吴寒出院后,他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姜威教授解释:“虽然经过标准治疗,但波折总会出现。吴寒的肿瘤并未达到完全消失。尽管新辅助治疗后30%-50%的患者可达肿瘤完全消失,但对于仍有残留的患者,术后50%以上仍会复发,主要以远处转移为主。针对这部分患者,免疫治疗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基于CheckMate-577研究的结果,目前食管癌辅助免疫治疗已在中国获批,并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推荐,成为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姜威教授向吴寒解释了免疫治疗是如何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询问其对治疗方案的意见。经过一晚上的考虑,吴寒就回复了治疗团队,接受了免疫治疗药物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随后他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方案,定期随访。幸运的是,吴寒之前还参加了深圳惠民保险“鹏城保”,超过80%的治疗费用均可报销。“这个补充医疗保险花的也就是一两顿饭钱,没想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帮了我这么多。真是买对了!” 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吴寒接受了9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至今已经8个多月。如今,他的各项指征恢复正常,伴随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连体重也逐步降低。“我觉得重获新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更加感恩爱我的人,也珍惜我爱的人。家人始终辛苦地为我付出,我哪有什么理由放弃呢!”现在,吴寒期待度过随访两年的门槛,甩掉癌症的阴影,回归原本的生活。   病友TIPS: ● 与医生良性互动,相互信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小D
癌症痊愈患者的“高级形式的免疫T细胞”,多长了几只眼,看得广杀得净

癌症痊愈患者的“高级形式的免疫T细胞”,多长了几只眼,看得广杀得净

对很多实体瘤患者来说,不管有没有使用过靶向药,最后都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使用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不只是包括PD-1抑制剂,还包含免疫细胞治疗等等。也就是一切通过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治疗,都是属于免疫治疗的范围。 但是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效果好,肿瘤病灶都消失后很长时间不复发。而有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效果就不理想,甚至是有些癌症患者使用PD-1治疗还出现了病情超进展。最近在国际顶级杂志《细胞》有一篇文献,发现癌症幸存者体内有高级形式的免疫T细胞,这些占主导地位的杀伤T细胞,能够同时识别多个癌症相关靶点。这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正常T细胞和高级别T细胞的区别 一、高级形式的免疫T细胞是怎么被发现的?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都一直以为人体杀伤T细胞只能看到癌细胞的单一目标,谁也没想到会存在可识别多目标的高级T细胞。来自丹麦赫尔莱乌国家癌症免疫治疗中心的研究改变了大家的看法,研究者对接受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进行了观察,在过去十年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中,31名患者接受了TIL治疗,这些患者输入的所有TIL细胞都是免疫T细胞,研究者观察哪些患者清除了癌症,并重点关注这些幸运的病人。 通过用之前储存的患者自身肿瘤细胞样本,对患者的血液里的细胞进行测试,看看哪些T细胞能作出反应。他们发现癌症幸存者在清除癌症一年多后,仍然对自己的癌症细胞表现出非常强的免疫杀伤力。后面研究者在患者体内发现了“多管齐下的免疫T细胞”,这种称之为高级别的免疫T细胞能够识别癌细胞内蛋白质的多种变化。这些T细胞可对大多数类型的癌症作出反应。因为这些高级别的免疫细胞有多个识别信号,只要癌细胞表达任何一种异常靶点就能被识别并被杀死。 识别多种癌细胞抗原的高级免疫T细胞的分离流程 重要的是,在癌症幸存者的血液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多管T细胞(这个翻译可能不准确,咱们后面统一叫高级别T细胞),目前在癌症进展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这种高级别T细胞。因此研究者表示这种高级别T细胞可能与患者的完全缓解或癌症清除有关。 二、激动人的发现,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发现,否则不会刊登在《Cell》杂志,但是这个需要在更大的患者群体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是不是存在这种高级别免疫T细胞,癌症患者就能达到所有可见病灶消失,临床上达到完全缓解。 高级别的免疫T细胞杀死癌细胞是得心应手 另外研究者也正在考虑在实验室对这些T细胞进行改造,这样进行TILs细胞临床试验的患者就可以输入效果更好的细胞。也就是说如果高级别的T细胞是治疗癌症的关键,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体外改造出来一个高级别的免疫T细胞,扩增之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就像是CAR-T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一样,这是非常让人振奋的好消息。尽管这个目标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 但是有一个好消息是,咱们国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TILS的二期临床试验将会在九月份启动,到时候很多实体瘤患者可以积极去争取入组。也许您会是哪些幸运的病人,体内有本文所阐述的“高级别的免疫T细胞”,识别并杀死了所有的癌细胞,达到了治愈癌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Garry Dolton et al, Targeting of multiple 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by individual T cell receptors during successful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2023).

玉米
K药新疗法新辅助ER+/HER2-乳腺癌临床爆阳:更多早期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K药新疗法新辅助ER+/HER2-乳腺癌临床爆阳:更多早期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7月28日,默沙东(MSD)公司宣布,在高风险、早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ER+/HER2-)乳腺癌患者中开展的关键III期新辅助/辅助研究(KEYNOTE-756)中,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达到双重主要终点之一——病理完全缓解(pCR)率。pCR指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和手术切除后分析的组织样本中找不到任何癌症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这类患者群体中首个显示基于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显著提高pCR率的III期临床试验。作为免疫疗法的“扛把子”,已17次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K药,在成功进驻早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领域后如何再成“推进早期乳腺癌研究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今天就来瞧一瞧~ 01 从“最难”到“最广” 免疫治疗乳腺癌的步步为营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全球确诊患者超过200万,约68.5万人死于该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约70%被诊断为ER+/HER2-疾病,是最为常见的亚型。虽然这类乳腺癌的治疗目前已取得中大进展,但其手术后复发最常见于五年内,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复发几率更大,术前治疗选择有限,需求亟待满足。 免疫治疗,可以称得上是肿瘤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它与靶向、放疗、化疗不同的是,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可控制人体免疫细胞按照程序“集体自杀”。 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一系列PD-1抑制剂已获批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尿路上皮癌等肿瘤,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这些药物的成功也让CD47、CTLA4等多种免疫检查点通路成为免疫治疗的热点方向,全球免疫治疗药物激增。然而在乳腺癌领域,帕博利珠单抗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唯一批准临床使用的PD-1抑制剂。 KEYNOTE-35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肿瘤表达PD-L1(CPS≥10)的晚期TNBC,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显著改善患者总生存,这也成为了首个延长上述患者总生存期的免疫疗法。这也进一步打开了免疫治疗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为TNBC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KEYNOTE-522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中加用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提高早期TNBC患者的pCR率。基于KEYNOTE-522研究,帕博利珠单抗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PD-1抑制剂,为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开创了新局面。 作为乳腺癌中预后最差,治疗“最难”的亚型,TNBC反而成为了最早获益于免疫治疗的乳腺癌类型。那帕博利珠单抗能否在最为常见,覆盖免“最广”的ER+/HER2-乳腺癌中乘胜追击,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呢?我们在KEYNOTE-756研究的最新“剧透”可见端倪! 01 显著改善pCR!    免疫治疗斩获“最广”乳腺癌首胜! 这项随机、双盲、III期KEYNOTE-756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治疗高危、ER+/HER2-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双重主要终点为pCR率和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和安全性。 本试验纳入了1240例患者,研究者以1∶1的比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帕博利珠单抗组)或安慰剂+化疗(安慰剂组): 帕博利珠单抗组 帕博利珠单抗 (200mg/3周[Q3W]) +化疗(紫杉醇/每周)4个周期,随后4个额外周期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随后9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 (Q3W) +内分泌治疗(长达10年)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安慰剂组 安慰剂(Q3W)加化疗(每周紫杉醇)4个周期,随后是4个额外周期的安慰剂+化疗(阿霉素或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作为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随后是9个周期的安慰剂(Q3W)+内分泌治疗(长达10年)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根据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 DMC)进行的分析,与新辅助安慰剂+化疗相比,联合治疗使pCR率达到统计学显著改善。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的安全性与之前报道的研究中观察到的安全性一致,并且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KEYNOTE-756的数据表明,对于高危、ER阳性、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将帕博利珠单抗添加到新辅助化疗中可以显着提高pCR率。 DMC建议根据此前的设计继续进行试验,不进行任何变更,以评估另一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详细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keynote-756-of-pembrolizumab-chemotherapy-improves-pcr-in-er-her2–breast-cancer 2.Schmid P, Cortes J, Dent R, et al.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

玉米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