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诺奖新宠「mRNA」疫苗,将为癌症治疗带来哪些全新的可能!

诺奖新宠「mRNA」疫苗,将为癌症治疗带来哪些全新的可能!

每年的国庆前后,全球科学界最受关注的桂冠,诺贝尔奖都会在这个时段准时公布。在所有诺奖奖项中,分量最重、与我们生活最为接近的,莫过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奖成果是否能帮助癌症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这是所有患友们都十分关注的重点。 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个揭晓的奖项。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日,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结果。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两位教授因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核苷碱基修饰」,这个拗口的科学术语听起来颇有些复杂,但如果我们说「新冠疫苗」,大家可能就非常熟悉了。 诺奖官网对本次奖项的介绍是: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大流行期间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预防COVID-19至关重要。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   因此,在现代人类健康面临最大威胁之一的情况下,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疫苗做出了贡献。”   但实际上,除了我们熟知的「新冠疫苗」以外,mRNA疫苗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并且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具备了非常不错的疗效。   而此次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相信一定能让mRNA疫苗技术取得更多的关注,在癌症治疗的探索上,势必也将快马加鞭,带来更多突破。   进击的mRNA癌症疫苗,已经取得了「奇迹般」的进展   说起mRNA疫苗,在癌症治疗领域我们还真不算陌生。   01 不久前,著名医学机构MSKCC宣布,他们使用mRNA疫苗攻克了“癌中之王”胰腺癌。16位可手术胰腺癌患者在术后接受了个性化mRNA疫苗联合PD-L1免疫治疗(T药)的治疗后,8名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免疫反应,其中位无复发生存期超18个月。 02 截止目前,我们在临床上已经有超过20种基于mRNA的疫苗正在针对难以治疗的癌症(如胰腺癌和脑癌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临床试验。医药公司BioNTech接受BBC采访时称,他们针对癌症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对未来投入使用感到乐观,可能在2030年就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癌症疫苗。 ……   mRNA疫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奇魔力,具备如此重要的抗癌潜力?我们还要从疫苗的本质说起。   疫苗接种,我们打过的“活疫苗”和“死疫苗”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打过不少疫苗,也就是俗话说的“预防针”。 这些疫苗包括我们常说的麻风腮、百白破、卡介苗等等。这些疫苗按照成分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活疫苗”和“死疫苗”。 所谓“活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培育,毒力降低的病原体,在每个人手臂上留疤的卡介苗、脊灰糖丸都属于这类。“活疫苗”接种后相当于一次危害很小的真实感染,病原体可以在体内复制繁衍一段时间,持续产生抗原,抗原的呈递过程也和真实感染一致,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但是“活疫苗”也有失控的风险。在极少数情况下,尤其是针对一些免疫力较弱的患者,接种的“活疫苗”可能恢复毒力,造成相应的疾病感染。以脊灰糖丸为例,它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造成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 不同的疫苗种类 而灭活疫苗、重组疫苗这类“死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只含有病毒的一些「尸体」,因此不存在疫苗失控的风险。但这类疫苗只是一次性给予抗原刺激,而且抗原的呈递过程也与真实感染不同,免疫效果不如“活疫苗”。 总体来说,“活疫苗”更有效,但存在一定风险;“死疫苗”更安全,但免疫效果差些。那有没有既有效,又安全的疫苗呢? mRNA疫苗登场,安全、高效、便宜,这些优点兼具! 1987年底美国科学家Robert Malone进行了一项实验,将mRNA和脂肪混合,让人类细胞从中吸收mRNA并表达出蛋白质。当时,Malone就意识到这项研究意义非凡,他在实验笔记中写到:“如果细胞能从输入的mRNA中产生蛋白质,那就有可能将mRNA当做一种药物。” 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当时mRNA的技术并不成熟,mRNA疫苗的技术发展也相应十分缓慢。 直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来袭,全世界急需一款新冠疫苗。传统疫苗动辄十余年的研发周期,反而给mRNA疫苗带来了一个出头的机会。 当时,除了中国可以凭借对SARS病毒十余年的研究生产出新冠灭活疫苗外,其它国家只能尝试研发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这类新型疫苗。最终,正是德国BioNTech的mRNA疫苗成为全球首个新冠疫苗。 mRNA疫苗在人体细胞中表达抗原 抗肿瘤领域显神通,mRNA疫苗具备无穷抗癌潜力 事实上,除了在新冠疫苗的制备上取得瞩目成绩外,mRNA疫苗更具优势的领域其实是抗癌治疗。第一个拿出新冠疫苗的BioNTech公司,在疫情前一直研究的都是用mRNA疫苗治疗肿瘤。 在肿瘤治疗中,使用mRNA疫苗可以一次性涵盖多种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新抗原,还能同时通过HLA-I类分子和HLA-II类分子呈递,激活更广泛的T细胞反应,给肿瘤来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轰炸」。 mRNA疫苗的生产过程   1998年,首个癌症mRNA疗法临床试验就已经在乳腺癌患者中开展,到现在已经有20余个进行中的癌症mRNA疗法临床试验,囊括了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诸多癌种,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Gritstone公司的个性化mRNA疫苗联合伊匹单抗治疗MSS结直肠癌,已让6位难治性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中位生存期超22个月,是无反应者的两倍; ● Moderna公司的个性化mRNA疫苗mRNA-4157/V940与K药联合治疗黑色素瘤,相比K药降低了患者44%的复发或死亡风险,该疗法已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 针对癌胚抗原(CEA)的mRNA疫苗AVX701治疗结直肠癌,III期患者和IV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5%和17%。 再加上文章开头提到的治疗胰腺癌的效果,mRNA疫苗在癌症治疗领域已经多点开花!期待mRNA疫苗能给我们带来更有效的癌症疗法。 除了mRNA疫苗外,更多抗肿瘤疫苗也在路上 […]

小D
如何区分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假性进展与真正进展?

如何区分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假性进展与真正进展?

癌症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学治疗等。对于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在发现时多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等,不仅副作用大,疗效也欠佳。另外,癌症治疗的靶向药物虽然较传统放化疗针对性强,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基因突变及耐药问题多发,且部分信号通路抑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使得靶向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不良反应,且已逐步成为癌症患者治疗的新希望。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的批准与上市以及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都使得免疫治疗在癌症综合治疗中地位逐渐提高。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抑制和杀伤。癌症的免疫疗法大体可以分为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以及最广为人知的ICIs。   ICIs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对T细胞免疫抑制信号的解除,激活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研究广泛且透彻的ICIs包括单克隆抗体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PD-1)/配体-1(PD-L1)。   推荐阅读: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CTLA-4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是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是T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上的一种跨膜受体,其作为免疫检查点起作用并下调免疫应答。CTLA-4通过与抗原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起到开关作用,终止免疫反应。而CTLA-4抑制剂通过抑制CTLA-4分子,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   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表达于免疫细胞上,包括T细胞和B细胞,通过配体PD-L1和PD-L2参与抑制信号的传递。PD-L1是PD-1的主要配体,PD-1/PD-L1通路的激活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阻断PD-1/PD-L1通路可增强内源性抗肿瘤免疫。虽然抗PD-1和抗PD-L1的药物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它们的使用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这些自身免疫副作用通常为1~2级,可影响包括皮肤、内分泌系统、胃肠道、肺、肾、眼、胰腺等多个系统器官,但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及化疗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中的假性进展 在免疫治疗检查点阻断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相关反应,如肿瘤病灶初始大小增大或新病灶出现,活检证实为坏死或炎性细胞浸润,随后肿瘤负荷减轻,这种非传统的临床反应被认为是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可能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活了免疫细胞,使得免疫细胞大量富集在原发病灶和微小转移灶表面或内部。这种假性进展与治疗无效肿瘤本身发生进展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别。一旦出现假性进展,因为和肿瘤复发不易鉴别,会使治疗进程受到很大干扰,如果决策错误,甚至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假性进展发生概率并不同。根据以往临床试验中的数据发现,不同肿瘤假性进展发生率存在差异,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假性进展发生率为2.78%~9.69%,非小细胞肺癌为1.81%~5.77%,肾细胞癌为2.86%~8.82%。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大小的增加是由于治疗失败和真正的进展所致,而不是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一般在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前几周出现(也有在12周出现的),但不大可能在治疗较长时间后出现。根据肿瘤缩小的时间,假性进展分为早期假性进展和迟发性假性进展。早期假性进展是指免疫治疗开始后12周内影像学评估肿瘤增长≥25%,迟发性假性进展则是在12周后的影像学评估中肿瘤增加≥25%。     如何区分假性进展与真正进展?   目前,除放射影像学评估和血液中各种指标检测对于肿瘤假性进展的评估外,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就更为直观和准确,是假性进展诊断的金标准。   1. 病灶活检   病理学检查一直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以发现肿瘤组织中的出血和成熟淋巴细胞的浸润,它们导致了细胞的坏死和死亡,这些正是引起病灶扩大的原因。但活检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可能会引起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活检,并且活检穿刺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   2. 影像学随访   与活检相比,CT影像学随访是一种更为常见假性进展的评估方法。当发现病灶扩大后,医生可以在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继续为那些KPS评分较好且没有出现恶化的患者继续治疗。其优点主要有两点,首先,作为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对肿瘤的生长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在假性进展患者中,相较于中断治疗,在影像学随访下持续免疫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也不应忽视。例如持续的免疫治疗可以在超进展患者中加速疾病进展,同时阻碍了有效的治疗干预。患者也会因为担心疾病进展而要求改变治疗方案,加剧免疫治疗的难度。   3. 其他影像学检查   除了CT检查外,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也可用于鉴别假性进展。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与磁共振成像(MRI)联用可以用来识别炎症组织。超声(US)在血流检测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加以利用,来区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假性进展和进展,但US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只能用于浅表或皮下病变,检查的可靠性会因操作者的不同而不同。除此之外,PET-CT用于鉴别假性进展也非常有前景,它已被广泛用于评估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4. 循环肿瘤DNA(ctDNA)   ctDNA来源于肿瘤患者体内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检测ctDNA水平可用于评价肿瘤负荷、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一些罕见突变。有研究证明ctDNA可用于区分假性进展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较于影像学检查,ctDNA能更好地用于假性进展的鉴别,一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释放的ctDNA可反映肿瘤负荷,排除浸润的免疫细胞、坏死组织和水肿的干扰,二是ctDNA可以实时反映肿瘤负荷。最后,检测ctDNA只需采集静脉血,检测更加方便。   5. 血清IL-8水平   有研究发现血清中IL-8水平能正确反映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IL-8也能更好地提示免疫治疗后的假性进展,当患者病灶扩大但血清IL-8水平下降时,可能正是假性进展的临床表现。同时,IL-8检测更加方便、经济,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优化IL-8用以评估免疫治疗反应的诊断标准。   […]

玉米
为抗癌治疗「加把油」的宝藏单品,真心建议你吃够它!

为抗癌治疗「加把油」的宝藏单品,真心建议你吃够它!

最近几年,益生菌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在很多家庭中,益生菌产品都快成常备品了。   关于益生菌,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有没有用?哪些人群应服用?市面上那么多益生菌产品,到底该怎么挑呢?吃多了会不会有危害?   对于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用简单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清楚。   益生菌是如何作用的,它到底有什么帮助? 益生菌是个非常庞大的大家族!世界卫生组织将益生菌定义为「有活性的微生物,当摄取适量时,能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包括酸奶、发酵制品等,甚至连母乳中也含有益生菌。 这些“小家伙”作为我们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了肠道的消化功能、有益代谢物生成,还是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益生菌在我们体内的工作状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体系: 简单说来,你可以把我们的免疫系统想象成一名园丁。他让鲜艳美丽的花朵盛开(益生菌),并铲除胡乱生长的杂草(有害菌)。 但当人体遇到一些特殊的状态,例如抗生素的滥用、糟糕的饮食、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以及疾病等等,我们的肠道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菌群失调。菌群失调下的免疫系统就更像是一名醉醺醺的园丁,他无力管理好自己的花园,鲜花枯萎,杂草横生。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就会出现胀气、腹泻、便秘等一系列不适。我们服用益生菌能够做到的,就是重建菌群及免疫系统的平衡,让有益菌重新占据优势地位,缓解各种不适症状。 肠道菌群与癌症治疗 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则是在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益生菌与人体免疫的关系,甚至发现了益生菌竟然能与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有着紧密的联系! 早在2017年,PD-1单抗问世不久,美国最著名的癌症研究中心之一MD Anderson就以eLetter的形式在全球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上撰文提出肠道益生菌会对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产生影响[1]。这个观点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但此后越来越多的证据都在证实这个结论的准确性。 很快,随着时间来到2018年,来自欧洲、来自美国的三篇顶级期刊研究文献都证明了:当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后,疗效好不好和他体内的益生菌状态有着直接的相关性[2]。其中2018年1月《Science》杂志的这期封面报道,必将镌刻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上[3]。研究者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8种“有益”细菌和2种“有害”细菌。有益细菌在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身上更为常见,反之,有害细菌是对疗效无应答的患者肠道中的优势菌。有益细菌比率较高的患者都显现出了较好的临床反应,即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并且明确指出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将会影响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 这张生存曲线图是来自《Science》的另一篇研究论文[4]。我们知道不少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遇到炎症感染,使用抗生素是很常见的治疗手段。抗生素消灭了导致感染的细菌,但它对于肠道菌群来说,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服用抗生素后,癌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出现紊乱。 而这篇研究发现:在服用抗生素后,癌症患者再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会非常差(上图中的红色曲线),中位生存期与没用过抗生素的患者相比,差了10.1个月,将近一倍。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通过调节菌群来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呢? 答案是有的。癌症免疫治疗本就是科学研究的热门问题。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有研究者们针对益生菌与癌症免疫治疗的关联性做起了研究。我们初步统计,文献数量就超过了300篇,包括「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十余种益生菌都被证实与癌症免疫治疗正相关。 同时,在临床研究方面,研究者们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2023年7月,全球首个粪便微生物(肠道菌群)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5]: 20位在粪菌移植后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4人肿瘤完全消失,9人病情出现缓解,另有2人病情保持稳定达6个月以上,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达到了65%和75%。这个数据较正常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高了20%-30%以上。 2023年4月,匹兹堡大学科学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研究:通过口服一种常见的益生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可以让这种益生菌进入肠道外的肿瘤内,其代谢色氨酸的产物吲哚-3-甲醛(I3A)能够增强抗癌免疫细胞的功能,促进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6]。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把益生菌帮助癌症免疫治疗的证据带到了我们眼前。 癌症患者应该如何选择益生菌? 既然益生菌可以帮助癌症患者的治疗,患者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是基本的标准: ● 首先,要看准备服用的益生菌是不是活菌; ● 其次,要关注益生菌的种类。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2年8月更新过《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产品背后的配料表,判断是否是合规的菌种。 ● 接下来是益生菌的数量了,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中规定: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⁶CFU/mL(g)。 ● 最后,如果产品中有益生元,那就更好了。益生元通常是纤维化合物,或者说低聚糖,通俗来说,可以把它理解为益生菌的“食物”。 而对于准备使用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而言,则更要关注两个重点: 01 益生菌产品中是否含有临床研究中,被证实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益生菌种(例如我们上文提到的: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瑞士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及罗伊氏粘液乳杆菌等); 02 服用的益生菌是否具备多样性,临床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癌症患者肠道内益生菌的种类越丰富,免疫治疗可能的疗效越好。   按照这些标准,基本就能挑到癌症患者更适合的,合格的益生菌产品了! 当然,这么多标准,如果你嫌麻烦,需要咚咚帮你挑?   推荐的这两款益生菌,通过生产企业对于益生菌产品的精准把控,可以实现菌株高效定制,菌种菌量多样性更优、专利技术高活保障、益生菌+益生元构建双重防线等专业化益生菌目标。   其中,倍敏益生菌通过汇总超300篇临床文献,精选11种益生菌组合,兼具临床实效与益生菌多样性,可以更好帮助免疫治疗「加把油」。   例如涉及文献最多的「嗜热链球菌」,其有益机制之一即:分泌半乳糖苷酶,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动物试验中,通过接种嗜热链球菌后,受试体的肿瘤出现明显减少。但如果将半乳糖苷酶的相关基因敲除后,抗肿瘤效果则会消失。   此外,短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可以激活树突细胞,促进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的活化和浸润,进而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同时,双歧杆菌还能介导先天性免疫增强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抗PD-1单抗的功效。   从机制上来讲,双歧杆菌分泌代谢物马尿酸盐并抑制PD-1表达,进而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通过穿孔素和IFN-γ介导破坏肿瘤。双歧杆菌也能减轻CTLA-4阻断后诱导的免疫不良反应。当然,这些临床结论还需进一步论证。   倍敏益生菌中含有的鼠李糖乳杆菌也是一种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益生菌,它可降低小鼠肝细胞癌的发生并抑制肿瘤进展。鼠李糖乳杆菌通过增加肿瘤浸润性DCs和T细胞来改善小鼠抗PD-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在机制上,鼠李糖乳杆菌通过激活STING(IFN基因刺激因子)及其二级信使环GMP-AMP合成酶(cGAS)诱导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磷酸化来促进IFN-β的产生。通过cGAS/STING依赖性轴增加IFN-β的产生最终增强了抗癌CD8+T细胞的交叉启动。鼠李糖乳杆菌摄入还丰富了肠道中可抑制肿瘤的单形拟杆菌和鼠乳杆菌,其中单形拟杆菌与肠系膜淋巴结中IFN-γ+CD8+T细胞的富集有关,而鼠乳杆菌则与肠道中DC的激活有关。 […]

小D
肿瘤患者真的懂吃肉吗?4个基本原则要牢记

肿瘤患者真的懂吃肉吗?4个基本原则要牢记

酱猪蹄、纸包鸡、红烧肉、荔枝肉、梅菜扣肉、粉蒸肉……中国人真的很懂得吃。记得小时候翻词典,几乎每种飞禽走兽的词条下,都标着“可食用”“可入药”、“味道鲜美”等词语,所以留在儿时记忆里,最具冲击力的感受是——字典翻着翻着就饿了。   但才过了几十年,吃肉这事儿除了吐槽“涨得快”,还平添几分健康疑虑。猪肺灰尘多?猪肉吃多会致癌?猪肝有重金属?人造肉能吃吗?野生鱼更健康?……吃个肉,难不成还得拼胆识?   关于吃肉,令人担心的事还真不少,但很多是误解。为了让大家放心打牙祭,我们准备普及下哪些肉吃得,哪些吃不得。 猪肺灰尘多?         有人担心,猪除了爱拱白菜,还爱拱土,所以猪肺里是不是有很多灰尘?   过虑了。   如果人在粉尘多的环境里工作,久了确实会导致尘肺病。但这种疾病目前只在人身上出现,大多是需要跟粉尘接触的特殊职业人群,猪虽然爱拱土,但不会把土这样吸进去。所以,猪肺并不会有很多灰尘。 猪肉吃多会致癌?     这个倒并非空穴来风,但也不用太担心。   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布报告指出: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属于 2A 类致癌物;如果加工肉(火腿肠、培根等)则属于风险更明确的 1 类致癌物。意思是说,根据现有研究证据,认为吃红肉可能是对人有致癌风险的。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我们现在一般认为鸡鸭鱼这些白肉会更健康一些,所以,喜欢吃肉的你,也不要总盯着“二师兄”,换换鸡鸭鱼更好。 猪肝有重金属?       真有,但不一定超标。   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和毒物中转站,进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都是在肝脏中经过代谢、转化、解毒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下降或有毒有害物质摄入较多时,肝脏中就会蓄积这些有害物质。我国多地对当地市场销售的猪肝等肝脏食品进行调查发现,猪肝等动物肝脏中的重金属、兽药残留量通常都较高,多吃对健康真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猪肝中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超标。可酌情食用,因猪肝中也含有有益健康的铁、维生素等营养素,偶尔吃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人造肉可以吃吗?       当很多地方因猪瘟导致肉价上涨时,香港很多餐厅已经开始卖起了人造肉汉堡,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各占半壁江山。大家不免有点担心,人造肉能代替真实肉类吗?可以安全吃吗?   这些人造肉汉堡从脂肪和卡路里含量上来说,和一个真正的牛肉汉堡没什么两样。研究者称,人造肉不仅可以避免肉类自带的细菌,而且还能杜绝疯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甚至还可以自主加入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人造肉跟超市其他产品一样,存在使用添加剂的可能。从食品卫生角度看,食品添加剂对避免食物变质,保留营养,改善口味和补充有益物质会有帮助,适当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反而,有些纯天然的食材因为容易腐败变质,需要更小心。 猪大肠油多而且脏?       记得有人思考过猪大肠是否脏,提出这么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不敢吃泼了屎的大肠,但裹过大便的猪大肠却吃得津津有味?   足见人们潜意识还是觉得猪大肠是有点脏的。这并非全无道理。由于需要排泄食物残渣,大肠里的微生物的确可能更多,也可能存在寄生虫、致病菌,但只要经过彻底清洗,洗去食物残渣,吃的时候加热熟透,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猪大肠脂肪含量高吗?查阅中国食物成分表,猪大肠的脂肪含量只有18.7%,这跟猪其他部位的肉来比只能算一般。比如,猪后肘肉的脂肪含量是28%,后臀是30.8%。当然,如果肠壁上的油不清除,脂肪量也不低。 鸡脖、鸭脖有淋巴?       当然是有淋巴,但一般会处理掉。 […]

玉米
福岛核污水危害可能超过预期!研究发现低剂量辐射致癌能力一直被低估,平均每Gy累积剂量增加实体瘤死亡风险52%

福岛核污水危害可能超过预期!研究发现低剂量辐射致癌能力一直被低估,平均每Gy累积剂量增加实体瘤死亡风险52%

今年夏天,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强行开启核污水排海。虽说经海水稀释后,放射性物质浓度大大降低,但影响却变得更加广泛。我们每个人今后都难免要承受更高剂量的本底辐射。 而最近,英美法等多国联合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我们过去对这样长期低剂量辐射的危害很可能低估了[1]。 这一研究从1944年开始追踪了309932名核工业工人,发现平均每1Gy的累计辐射剂量,会在10年增加52%的实体瘤死亡风险。而且,累计辐射剂量较低时,实体瘤死亡风险的增加更为明显,50mGy以下时平均每Gy累计辐射剂量会增加138%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设施 电离辐射是公认的一种致癌因素,几乎可以增加所有种类癌症的风险。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殊性,人们对辐射致癌的研究,主要数据都来自二战时日本的两次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不过,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是单次大剂量辐射,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却都是长期低剂量辐射。而且,这个长期低剂量辐射的剂量也在不断增加。像美国,从1985年到2006年,人均年有效辐射剂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为了评估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美英法等国联合启动了INWORKS研究,从1944年开始持续追踪309932名核工业工人,其中还包括40445名女性工人,一直随访到他们接近70岁。 2016年数据截止时,INWORKS研究共积累了1070万人年的随访记录,参与者们结束随访时平均年龄65.6岁,平均每个人累积了17.7mGy的辐射剂量。在随访期间,共有103553人死亡,其中31009人死于癌症,28089人死于实体瘤。 不同结肠剂量下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根据这一数据,研究人员估计,平均每Gy的累计辐射剂量会在10年内增加53%的癌症死亡风险和52%的实体瘤死亡风险,但不同辐射剂量下每Gy辐射带来的危害差异很大: ● 0~20mGy间,平均每Gy累计辐射会增加130%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 0~50mGy间,平均每Gy累计辐射会增加138%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 0~100mGy间,平均每Gy累计辐射会增加112%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 0~200mGy间,平均每Gy累计辐射会增加97%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 0~400mGy间,平均每Gy累计辐射会增加63%的实体瘤死亡风险。 相比之下,此前根据原子弹爆炸数据估计的数字是平均每Gy累计辐射增加32%的实体瘤死亡风险,明显低于INWORKS研究中核工业工人的数据。 研究人员希望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等组织能利用他们的数据重新评估低剂量辐射的危害,更新辐射防护规则。 不过对普通人来说,面对这样的结果也无需过度担心,低剂量辐射带来的癌症绝对风险依然很小。 西奈山大学癌症流行病学教授Paul Pharoah特地解释道[2]:“每Gy增加的癌症死亡风险似乎很大,但要考虑公众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1Gy辐射大约相当于1万次胸片或150次胸部CT。这样算下来,5次CT大约只会增加2.5%的风险,20次x光大约增加0.2%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Richardson D B, Leuraud K, Laurier D, et al. Cancer mortality after low dose exposure to ionising radiation in workers in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WORKS): cohort study[J]. bmj, […]

小D
黄金靶点,钻石突变:ALK抑制剂再造「治疗奇迹」,洛拉替尼进军肺癌二线治疗,中位病情缓解期达2年半!

黄金靶点,钻石突变:ALK抑制剂再造「治疗奇迹」,洛拉替尼进军肺癌二线治疗,中位病情缓解期达2年半!

今天的科普文章开始前,我们先给大家讲一个段子:   话说中国的乒乓球一直处于全球最顶尖的竞技水平。前些年,乒乓球大魔王张怡宁横空出世,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她因为从未输过球而无法获得积分和世界排名…… 这件事的真实性尚不可考,但在我们的抗癌药物领域,是真的有一类靶向药物,因为药物疗效过好,无法获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数据。 在2022年的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针对肺癌患者ALK突变的靶向药物洛拉替尼,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洛拉替尼的三期临床研究CROWN中,研究者们针对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长达36.7个月的随访。而截止到数据公布日,使用洛拉替尼治疗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64%!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由于临床疗效太好,仍未达到统计标准。 如此美妙的KM曲线,这就是ALK抑制剂的神奇魔力。 而就在最近,洛拉替尼再迈出一步。国内肺癌领域的顶流学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团队在2023年度世界肺癌大会带来了洛拉替尼的最新数据。这一次,洛拉替尼的运用来到了二线治疗,同样有着不俗的疗效。 黄金靶点,钻石突变,ALK抑制剂堪称肺癌「希望之光」   ALK融合突变常见于肺癌,是肺癌的一个“钻石突变”。它的发生率不是很高,大约3%~5%的非小细胞肺癌会携带ALK突变。但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检出ALK突变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ALK靶向治疗的效果特别好。 在此前的J-ALEX试验中,207位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或二代抑制剂阿来替尼治疗,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超过60%。这一生存率甚至超过了部分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真正让癌症成为了一种慢性病。 而三代的ALK抑制剂洛拉替尼,不但在体外试验中对致癌的ALK突变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还能覆盖ALK基因的常见耐药突变。更关键的是,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25%~40%都会在确诊后2年内出现脑转移,洛拉替尼恰恰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杀死颅内的肿瘤。   由此,洛拉替尼才为我们带来了文首那个惊喜——药物疗效太好,无法获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数据。   进军ALK突变患者二线治疗,洛拉替尼表现依然亮眼 说完洛拉替尼的优异疗效,我们今天的科普文章,目的是为大家带来洛拉替尼更新的数据。 在以往我们的报道中,洛拉替尼都是作为一线ALK靶向药物使用。我们都知道它对于ALK靶向治疗耐药后的患者也有着非常优异的疗效,但效果究竟有多好呢? 陆舜教授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带来的报告,就给我们做出了解答。本次陆舜教授分享了一项洛拉替尼的II期临床研究,参与临床的患者均为一线ALK靶向治疗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往被列为「禁忌」的无症状脑转移患者,也纳入了本次临床研究的范围内。 共有109位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其中队列1共67位患者,均属于使用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后病情进展的患者,而队列2共42人,均为经其他ALK靶向药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 在陆舜教授带来的数据分享中: 队列1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79.1%,而队列2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也达到了47.6%; 队列1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达到31.7个月!队列2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达到10.4个月。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二线治疗,洛拉替尼也带来了足够让我们惊喜的治疗数据。   ● 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队列1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6.3个月,队列2则为5.6个月;   ● 总生存期方面,在中位随访时间36.4个月时,队列1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未达到,患者36个月生存率高达74%!而队列2患者中位生存期也达到21.9个月。 洛拉替尼再次展现出了疗效过好,无法获得中位生存期的惊喜。 最后,洛拉替尼针对脑转移患者,一直有着独特的优势。队列1和队列2患者的颅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3.8%和50%,且颅内病灶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均未达到。 洛拉替尼如此出众的成绩,着实让ALK突变“钻石突变”称号的成色又提高了不少,我们共同见证了ALK突变的肺癌患者迎来了更多的治疗希望。也期待更多重磅抗癌药物出现,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真正实现把癌症彻底转变为慢性病的终极目标!    

小D
癌性疲劳怎么办?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加能量

癌性疲劳怎么办?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加能量

疲劳可能是癌症最具挑战性的副作用之一。感觉虚弱、呆滞或沉重(即使在一整夜的睡眠之后)也会使人难以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但有一些方法可以控制这种常见症状,包括在治疗期间吃得好。  当然,当你感觉不舒服时,就很难吃得好。但这样做更为重要。良好的营养可以大大增强您的耐力和力量。它可以帮助加快您的愈合时间并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您正在寻找能量补充,请继续阅读。这里有 9 种饮食策略,可以帮助您减轻疲劳并保持最佳状态。    1. 准备好容易吃的食物。 只要吃得足够就可以帮助你保持精力充沛。当您太累而无法做饭时,便利就很重要。提前计划,储备预制食品或冷冻食品以及简单的零食,例如饼干或预先切好的蘸酱蔬菜。如果您没有精力计划或购物,请寻求帮助。    2. 饿了就吃——吃你最喜欢的食物。 遵循你的胃口,即使这意味着在不寻常的时间吃不寻常的食物。巧克力布丁可能不是理想的早餐,但如果它能帮助您获取所需的卡路里,那么它是今天的不错选择。    3. 全天吃少量富含蛋白质的零食。 五六顿小餐可能比三顿大餐更容易忍受。每次吃饭时,确保盘子里有蛋白质来源。将鹰嘴豆泥与饼干搭配,在吐司中加入一个煮鸡蛋,在热麦片中加入牛奶,或者在水果中加入一些干酪。   4. 在正餐和零食中添加脂肪。 摄入足够的热量可以帮助您保持能量和体重,而脂肪是热量密集型。在烤土豆或蒸蔬菜中添加融化的黄油,在吐司上涂上厚厚的坚果黄油,或者在三明治中塞上几片鳄梨。    5.尽量多吃水果和蔬菜。 它们富含您的身体所需的营养,让您的身体感觉最佳。如果难以忍受完整的水果或蔬菜,请考虑将它们添加到奶昔或汤中。例如,将浆果、一根香蕉或一把小菠菜与牛奶或酸奶一起放入冰沙中。您还可以将胡萝卜或南瓜等蔬菜制成泥,放入奶油汤中。   6. 避免吃那些让你感觉更糟的食物。 如果您腹泻,请不要吃爆米花或生水果和蔬菜。如果喉咙痛,请避免吃番茄酱等酸性食物。如果一想到西兰花就让你胃部翻腾,那就避开吧。   7. 保持水分。 尝试每天至少喝四杯 8 盎司的水。在两餐之间喝一小口,而不是在吃饭时喝,这样你就不会喝饱了液体而没有足够的食物空间。   8. 让您的医生了解导致进食困难的副作用。 恶心或呕吐、喉咙痛或口腔痛、味觉或嗅觉改变等问题通常可以得到控制。    9. 服用补充剂之前请咨询您的医生。 维生素、矿物质或草药补充剂似乎是个好主意,尤其是如果它们是天然的。但有些可能会与您的治疗相互作用或降低其效果。    

玉米
伤肝又致癌!研究发现:这种饮料堪比“伤肝水”,大人小孩都爱喝!

伤肝又致癌!研究发现:这种饮料堪比“伤肝水”,大人小孩都爱喝!

你爱喝甜饮料吗? 可乐、果汁、奶茶、无糖饮料……这些甜饮料喝起来甜丝丝,很多大人小孩都爱喝,甚至被很多人称为“快乐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些“甜饮料”堪比“伤肝水”。 伤肝又致癌! 这种饮料堪比“伤肝水” 2023年9月,一篇发表在《营养素》(Nutrients)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大量喝含糖饮料脂肪肝病风险增加60%。那如果换成代糖(人工甜味剂)是不是就没事了?不,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大量摄入人工甜味饮料脂肪肝病风险增加78%。①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饮料类型对脂肪肝病风险也有影响。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饮用多种类型的含糖饮料,脂肪肝病的风险增加74%;饮用多种类型的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脂肪肝的风险增加94%。 然而,甜饮料伤肝可不只是脂肪肝病这么简单。 寇晓雯 摄 2023年8月,哈佛医学院等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为期21年,对10万人的研究显示: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约355毫升,约1听),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85%,患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68%。② 看到这里,可以说甜饮料真的不是“快乐水”而是“伤肝水”,伤肝又致癌! 甜饮料危害到底有多大? 中疾控给出答案” 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66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95%。男性因含糖饮料死亡的人数以及过去30年中的死亡人数增加幅度均高于女性。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研究作者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变得越来越普遍。③ 健康时报 图 4个方法,帮你戒掉甜饮料 1. 逐渐少喝,降低频率 甜饮料中的含糖量高,对于一些喜欢甜食的人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依赖、瘾。几天不喝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很想喝一点,可以自己给自己一个限制,比如之前每周喝5杯,下一周限制自己喝3杯,这样逐渐降低喝饮料的频率。 2. 用其他健康饮品代替 可以用茶、牛奶、柠檬水等健康饮品代替饮料,既解决了白水没有味道的问题,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健康风险。 3. 保证饮水量保持不渴 合理饮水,让自己保持一个不饿.不渴的状态,以减少对饮料的欲望。另外还可以多找事干,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对饮料的注意力。 4. 面对饮料要有自制力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自制力,认识到甜饮料带给自己身体的危害。忍忍不喝一天就过去了,然后逐步多忍一段时间(一般一周到一个月)就会逐步摆脱对饮料的依赖,进而养成不喝或少喝饮料的习惯。 最健康的饮料还是白开水 很多人这一生,喝过各种高档饮料,然而喝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还是那杯白开水。此前,曾有一位心血管医生在《健康时报》刊文讲述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事业做得颇有起色,应酬不断,经常跟他讲述喝过的各种高档酒和饮品,平时忙时连口水也不喝,饮料、咖啡不离嘴,认为这样才与自己的身份匹配。最后因脑血管病躺在病床上,问起医生该喝些什么?医生告诉他:白开水!” 那时候他才悔悟:喝遍万千,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玉米
10 种治疗难治癌症的有前景的疗法

10 种治疗难治癌症的有前景的疗法

今年到目前为止,FDA 已批准了十种新型抗癌疗法,用于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性白血病等。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三十年中,创新疗法、医学研究、预防保健和癌症早期检测方面的进步使癌症死亡率降低了 33%,挽救了超过 380 万人的生命。。 ZS 负责人克里斯蒂娜·科里登 (Christina Corridon) 告诉BioSpace:“随着我们对肿瘤生物学、致癌驱动因素和不同患者基因组构成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更好、更个性化的方法来治疗患者。” Corridon 预计,肿瘤学领域将随着细胞疗法而蓬勃发展,尤其是旨在通过个性化方法影响一系列血液和实体瘤癌症的单一产品。 “我对‘治愈’这个词感到非常兴奋,”科里登说。“我们正在看到这一点正在实现。它越来越处于前沿,而不仅仅是一个愿望。” BioSpace着眼于即将进行监管审查的关键癌症适应症的十种顶级治疗候选药物。 肺癌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在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比死于任何其他类型癌症的人数都要多。 默克公司的 Keytruda(pembrolizumab)仍然是该领域的领导者,已在多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中获得批准。Corridon 说,像 Keytruda 这样的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出现炎症迹象的“热”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效果很好。 然而,这款重磅药物也有其局限性,一项 III 期试验的数据表明,它对于之前接受过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FGR-TKI) 治疗的转移性非鳞状 NSCLC 患者效果不佳。 因此,多家公司正在竞相挑战Keytruda的主导地位。  阿斯利康的 Tagrisso 第三阶段 Tagrisso(奥西替尼)是第三代 EGFR-TKI,旨在治疗肿瘤完全切除后的早期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 今年 1 月,阿斯利康公布了 III 期 ADAURA 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受 Tagrisso 治疗的患者五年后总体生存率达到 88%,死亡风险降低一半。 Tagrisso 于 2018 年获得 FDA 批准,用于一线治疗经 […]

玉米
癌症治疗为何会出现人财两空?第二条避免措施很重要

癌症治疗为何会出现人财两空?第二条避免措施很重要

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还可能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人为了治疗癌症,不惜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甚至倾家荡产,最终却无法挽回生命。   这种悲剧的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癌症治疗的经济压力   李先生是一位40岁的中年男士,平时工作努力,生活幸福。去年,他突然感觉胃部不适,经检查发现患有胃癌晚期。医生告诉他,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病情的恶化,不能根治癌症。李先生不甘心放弃,决定尝试各种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他还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所谓的“神奇疗法”,如食疗、保健品等,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   李先生的治疗过程非常艰难,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他的医保只能报销部分费用,大部分费用都要自己承担。他先后卖掉了房子、车子、存款和股票,还向亲友借了不少钱。他的妻子也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地陪伴他。他们的孩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压力增加。   然而,李先生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癌细胞依然在扩散和侵袭他的身体。他渐渐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感觉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又不忍心伤害家人。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自责中。   李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许多癌症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根据统计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 ,每年有约18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其中约95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据估计,全球每年因癌症而损失的经济价值达到了1.16万亿美元 ,其中医疗费用占了约1850亿美元,生产力损失占了约9700亿美元。   癌症的治疗费用非常高昂,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和治疗的复杂性而增加。一般来说,癌症的治疗费用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诊断费用:包括各种检查、化验、影像等。   治疗费用: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   支持性治疗费用:包括止痛药、抗生素、营养剂、输血等。   康复费用:包括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   隐性费用:包括交通费、异地住宿费、饮食费、保健品等。      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癌症治疗费用差异很大。例如,中国肺癌患者的平均医疗费用为6.8万元,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会在1-2年内花费几十万治疗费用后离世;而早期患者,术后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费用大约3-5万元。   癌症治疗费用对患者和家庭的经济影响巨大。许多人无法承担如此高的费用,只能选择放弃治疗或负债累累。大多数癌症患者会因为癌症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因癌症倾家荡产。   为何癌症治疗会导致人财两空?   导致癌症治疗经济负担过重的原因多方面,主要包括:       癌症发现时已属晚期:因为忽视健康检查、缺乏健康知识、害怕就医等原因,很多人在癌症晚期才发现,这降低了治愈和生存的机会,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不合理的治疗选择:一些人由于缺乏科学治疗指导,盲目相信网络或广告的宣传,追求昂贵或新颖的治疗方式,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加重病情。         […]

玉米
溶瘤病毒+免疫攻克「脑癌之王」!中位OS超1年,已有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溶瘤病毒+免疫攻克「脑癌之王」!中位OS超1年,已有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免疫治疗中最出名的当属PD-(L)1抑制剂。从黑色素瘤开始,PD-(L)1抑制剂让很多实体瘤的治疗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面对胶质母细胞瘤这样的“冷”肿瘤,单靠PD-(L)1抑制剂就不够了,还需要其它的免疫治疗方法。 几个月前,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使用溶瘤病毒DNX-2401联合PD-1抑制剂K药治疗了49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2.5个月,一年生存率52.7%[1]。 而且,研究中有3位患者获得了明显的长期获益,到数据截止时分别已存活45个月、48个月和60个月。还有一位中途退出研究,没有完成全部治疗周期的患者,在数据截止时已存活34个月。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极难治疗的癌症。虽然大部分患者可以手术,但平均7个月就会复发,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只有6~8个月[2,3]。 而且作为一种突变负荷低、缺乏新抗原的“冷”肿瘤,PD-(L)1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另一类免疫疗法——溶瘤病毒,却能让“冷”肿瘤变热,与PD-(L)1抑制剂相互配合。 DNX-2401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溶瘤病毒,以腺病毒为基础加以人工改造,使其只能在癌细胞中高效复制,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在此前的研究中,DNX-2401单药就让20%的患者存活3年以上[4]。 而且研究中发现,DNX-2401除了直接通过溶瘤作用诱导癌细胞死亡外,还能促进免疫细胞浸润肿瘤,诱导免疫原性的癌细胞死亡。 那如果DNX-2401与PD-(L)1抑制剂联用,一边靠溶瘤病毒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一边靠PD-(L)1抑制剂给免疫系统松绑,或许会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溶瘤病毒与PD-1联手攻击癌细胞 本次研究共纳入48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年龄53岁,女性占41%,90%的患者都是IDH1野生型肿瘤。所有患者都在标准活检后接受了一剂DNX-2401治疗,并7天后开始接受K药治疗,为期2年。 在DNX-2401联合K药治疗后,48名患者中有2人完全缓解,3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10.4%,缓解中位持续9.4个月。另外,还有22人病情稳定,临床获益率56.2%。治疗一年后,全部48名患者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2.5个月,1年生存率52.7%。其中,获得缓解的患者生存期明显更长,死亡风险只有未获得缓解的患者的20%。 其中一位完全缓解患者的脑MRI影像变化 研究中,DNX-2401联合K药的治疗显示出明显的长期获益。到数据截止时,包括最初完全缓解的2名患者和部分缓解的1名患者仍持续缓解,分别已存活45个月、48个月和60个月。另外,还有一名患者在接受6剂K药后退出研究,目前已存活34个月。 安全性上,DNX-2401联合K药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脑水肿、头痛和疲劳,大多较为轻微,严重脑水肿的发生率为16%,均可通过药物治疗,无需手术。另外,研究中还有6%的患者出现言语困难,6%的患者出现偏瘫。 目前,研究人员计划在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实验中测试这一疗法的有效性,并将其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其它疗法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 Nassiri F, Patil V, Yefet L S, et al. Oncolytic DNX-2401 virotherapy plus pembrolizumab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phase 1/2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3: 1-9. [2]. Stupp R, Mason W P, Van Den Bent M […]

小D
肿瘤患者必看!7个常见化疗问题要牢记住

肿瘤患者必看!7个常见化疗问题要牢记住

化疗,对肿瘤患者来说并不陌生,是肿瘤治疗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很多病友在群里经常提问一些化疗相关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整理了7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以期能够帮助化疗的伙伴们答疑解惑! 为什么手术切除肿瘤后还要化疗? 很多人发现癌症的时候并不是晚期,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块,但是切除了还有必要继续化疗吗?   答案是肯定的!手术只是切除了肿瘤及其周围的组织,并不能彻底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这些肿瘤细胞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在手术后,需要通过辅助化疗(有时候也可能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联合治疗) 来杀灭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 化疗会不会加速肿瘤患者死亡? 网上一直流传着“化疗能加速死亡”的说法,这种说法并不属实!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控制肿瘤病灶,预防向远处转移。效果较好的化疗可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例如淋巴瘤,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通过化疗可以缩小肿瘤、控制病灶发展。   人们之所以有“化疗能加速死亡”的担忧,多是因为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但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化疗,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化疗并不会加速死亡! 另外,目前针对常见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都是在临床试验和成千上万例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有充分证据证明化疗的利大于弊。 化疗副作用是越大越好吗? 化疗反应与化疗疗效之间其实没有相关性,化疗反应大小与患者体质、耐受能力以及所用的药物相关。   有些患者可能对化疗药物敏感一些,所以化疗反应也比较强烈。也有一些患者对化疗药物并不太敏感,所以反应可能会弱一些。因此,不能用化疗副作用的大小来评估化疗的疗效! 怎么评判化疗的效果? 化疗有没有效果在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般化疗2–3周期,医生会建议患者复查肿瘤指标及影像检查,进行前后对比评估疗效。 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完全缓解(CR):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并且持续4周以上。 2、部分缓解(PR):肿块大小缩小50%以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 3、病情好转(MR):肿块可缩小达25%以上,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明显减少。 4、病情稳定(SD):主要是指肿块缩小或增大都不超过25%,而且没有新的肿物出现。 5、病情进展(PD):指肿块增生超过25%,或出现了新的肿块。 化疗期间可以擅自减量或停药吗? 部分化疗药物是口服药,需要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给的药量定期服用。但有的患者因为难以耐受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自觉身体状况好转,便擅自将药物减量或者干脆停用,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医生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等制定的用药方案,擅自减量会破坏血药浓度,达不到治疗的峰值,肿瘤可能伺机“卷土重来”,让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严重,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酌情减量或更换药物,切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 什么情况不能化疗? 患者对化疗药物过敏。 患者的重要脏器有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如心、肝、肾等;或患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化疗会对其进一步造成损害。 已经接受过多次化疗。 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化疗。 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较低,有出血感染倾向。 患者年纪较大、身体虚弱,或身体有恶病质表现。   化疗期间要吃什么? 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胃肠不适、便秘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食后呕吐、食欲消失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营养摄取及营养状况,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影响。 01 化疗期间腹泻的患者,饮食以粥类为主,可以在腹泻刚开始出现时,采用BRAT饮食原则(B:香蕉,R:米饭 ,A:苹果果酱,T:吐司);并禁食奶酪制品、高纤维及豆制品、油腻、辛辣等食物。 02 化疗期间的便秘患者可多摄取时令性新鲜蔬菜及水果,并多进食蜂蜜、猕猴桃等通便、润肠的食物。  03 化疗期间贫血者则可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葡萄、杏仁、菠菜等。 

玉米
联合免疫疗法在新辅助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优于度伐利尤单抗单一疗法

联合免疫疗法在新辅助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优于度伐利尤单抗单一疗法

英国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新辅助(手术前)环境中,抗 PD-L1 单克隆抗体度伐利尤单抗( durvalumab )和其他新型药物的联合免疫疗法优于单独使用 durvalumab。德克萨斯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 该研究结果于今天发表在《癌症发现》杂志上,并首次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 2022 年年会上公布。 多中心、随机 II 期 NeoCOAST 临床试验评估了单独使用新辅助 durvalumab 以及与以下每种新型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情况:抗 CD73 单克隆抗体 oleclumab、抗 NKG2A 单克隆抗体 monalizumab 和抗 STAT3 反义寡核苷酸 danvatirsen。虽然该研究没有统计学意义来比较各组,但所有组合的主要病理缓解 (MPR) 率在数值上均高于 durvalumab 单一疗法。 “这项研究建立在越来越多的证据之上,表明联合免疫疗法在该患者群体的新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最终,我们希望让患者有机会在癌症不复发的情况下活得更长。” Tina Cascone,医学博士、博士,胸科/头颈肿瘤内科副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NeoCOAST 试验增加了 NSCLC 新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 II 期 NEOSTAR 研究结果,该结果显示 nivolumab 和 ipilimumab 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 nivolumab 诱导更高的缓解,以及 2022 年 3 […]

玉米
哪种药消灭肿瘤最快最有效?这些药物选择重点必须掌握

哪种药消灭肿瘤最快最有效?这些药物选择重点必须掌握

买药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在药店或者医院的药房,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种药品有不同的厂家生产,价格也有高低之分。那么,这些药品在药效上有没有区别呢?买药要不要挑大厂家的买呢?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不同厂家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品。   药物选择:同名不同厂家,药效有无差异?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必须符合严格的药物法规和标准。这意味着无论您选择哪家制药公司的药物,主要治疗成分都是一样的。然而,存在一些次要因素可能会影响不同药厂生产的药物。       药物质量和制造工艺:大型制药公司通常拥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制造工艺,因此其药物可能更一致,质量更稳定。这可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购买到的药物具有相似的药效。   辅助成分:除了主要治疗成分外,药物还包含辅助成分,如填充剂、颜色剂和润滑剂。不同制药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辅助成分,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或过敏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某些患者来说,选择特定药厂的药物可能更合适。   价格差异:大型制药公司的药物通常更昂贵,而一些小型制药公司或仿制药生产商可能提供更便宜的药物。价格差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购买决策,但这并不总是与药物质量或效果直接相关。       为什么同一种药会有不同的制造商和品牌呢?这个现象源于制药业的多方面因素,包括原研药专利保护期到期、市场竞争、地区差异等等方面的因素。同一种药物有多个制造商和品牌是制药行业的常见现象。这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提供更多选择,并确保患者可以获得需要的药物。   原研药与仿制药有区别吗? 原研药是指由拥有药物专利权的公司研发和制造的新型药物。原创药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获得上市批准。一般来说,从研发到最终上市,原创药需要耗费长达约20年的时间和数亿美元的资金。在专利期限内,其他公司不得仿制原研药,并且原研药享受独立定价等政策保护。可以说,原研药是一项周期长、资金庞大的复杂工程。由于经历了长时间的试验和临床研究,原研药更有可能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仿制药是指对原研药主要成分进行复制的非原创性替代药物。一般来说,一旦原研药的专利期限结束,其他公司就可以开始仿制它。需要注意的是,仿制药只是站在原研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原研药就是那个创新的先驱。生产仿制药的公司没有药物专利权,因此研发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低,售价通常远低于原研药。   以《我不是药神》为例,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更被病友冠以“药神”称号。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赚点钱,留住孩子的抚养权,开好自己的神油店仅此而已。而当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后,他的蜕变和成长是惊人的,即使为此陷入牢狱,也要尽自己地所能救助每一个病人。   影片中提到的“格列宁”就是影射现实生活中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分子靶向药物,其学名为伊马替尼(Imatinib),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并拥有专利权。在中国大陆上市时,其价格高达4万元人民币一盒(30粒),而印度仿制版只需5000元人民币一盒(120粒),且经过测试证明其与原版疗效基本无异。这样巨大的价格差距让很多无力购买正版药的患者不得不冒着风险从印度走私或代购仿制药,以延续生命。     那么,原研药与仿制药真的完全一样吗?   从理论上讲,经过生物等效性测试确认的仿制药可以与原创药互相替代使用。生物等效性指的是仿制药与原创药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和药效。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原创药与仿制药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刚刚在前文也有所提及。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不同会影响药物的纯度,可能造成药物晶型改变、引入杂质等,辅料的不同也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临床疗效。   临床数据:原创药需要经历I-III期临床试验,涉及数千名正常人和患者,全面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大量的人体试验证据。而在仿制药上市前,虽然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但其临床试验数据积累和原创药相比较少,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可能无法与原创药媲美。   价格政策:原研药由于其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专利保护期限,通常会享受单独定价等政策优惠,以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而仿制药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竞争压力,通常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医保政策、进口税等因素,原研药的价格可能会被人为抬高或者缺货断供,导致患者难以承担或者获取。这就促使了一些患者或者商人从其他渠道购买或者走私仿制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仿制药都是劣质品或者假冒品。事实上,在中国大陆,所有上市的仿制药都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的审批和监管,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法仿制药,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放心使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仿制药都适合所有的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       ①对药物过敏或者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不要随意更换或者停用。   ②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抗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等,由于其药效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患者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不要自行更换或者混用原研药和仿制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增加副作用。   ③对于一些常见的药物,比如止痛药、退烧药、消炎药等,患者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个人偏好,选择合适的原研药或者仿制药。但是,在使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用法用量和禁忌,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写在最后 总之,买药要不要看出厂厂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做出合理的判断。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关键是要用对地方、用对方法、用对人。

玉米
聚焦历史性时刻: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破冰「出海」!中国智造与国际品质的高光时刻来临!

聚焦历史性时刻: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破冰「出海」!中国智造与国际品质的高光时刻来临!

  中国原研创新药出海,到底意味着什么?   回溯至2019年,同样出自百济神州的抗癌药物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正式开启了中国原研创新药的「出海之旅」。 打破旧的体系,踏出新的长空。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而言,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以往,中国药企也向海外出口药品,但基本都是原料药或仿制药,原创性匮乏,经济回报也不高。而真正具备意义与价值的,还得是原研创新药。 此次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同样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所属的PD-(L)1抑制剂品类是当下癌症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其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约387.64亿美元。 根据IQVIA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该品类全球市场的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5%,是抗肿瘤药整体增长率的3倍,可谓癌症治疗的大势所趋。而目前可供海外患者选择的相关产品却仅有个位数,清一色来自大名鼎鼎的大型跨国药企。该类药物的重要性和“坐上牌桌”的要求之严格可见一斑。 如今,这一局面即将被改写,随着替雷利珠的加入,国际患者增加了一个品质优异的PD-1抑制剂选项;而国内患者,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国产原研免疫治疗药物,品质并不逊色于价格高高在上的进口药物!   首个出海的PD-1抑制剂,到底凭什么? 01 临床研究的国际化优势   说回本次“出海”的主角,替雷利珠单抗。作为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1类新药,替雷利珠单抗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资格,于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上市以后,替雷利珠单抗在后续适应症的获批过程中也是一路乘风破浪:截止目前,它已获批了11项适应症,不仅实现了肺癌免疫治疗的「大满贯」,同时在其他实体瘤适应症中斩获颇丰,是目前国内获批适应症最多的PD-1抑制剂。   在欧盟,替雷利珠单抗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食管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作为拥有“国际”基因的创新原研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自研发之初即定位于全球市场,是最早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且目前拥有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国产PD-1单抗,因此,其临床数据才得到了海外审评机构的充分认可。   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也难怪能早早将海外获批收入囊中。   02 药物本身的品质优势   临床上的良好表现当然也不仅取决于试验设计,更重要的是药物本身的品质。作为全球首个经过Fc段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结构优势使得它拥有更好的潜在抗肿瘤效果。     简单说来,免疫治疗的原理就是激活被肿瘤抑制的T细胞,使其恢复杀伤肿瘤的能力。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肿瘤组织中,除了“灭癌”特种兵T细胞以外,还存在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   传统PD-1抑制剂因结构原因,治疗过程中会吸引巨噬细胞与PD-1单抗结合,导致本该吞噬敌人的巨噬细胞误伤了友军T细胞,从而削弱抗肿瘤效果,同时还会引发一些相关的副作用。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替雷利珠单抗通过结构优化,避免了上述过程的发生,在强化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了由此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是它在各治疗领域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品质,亲民价格!替雷利珠单抗惠及更多癌症患者!   优异的疗效,更多的获批适应症,再加上亲民的价格,具备这三项优势的替雷利珠单抗正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中国患者。据统计,替雷利珠单抗已成为我国使用患者最多的PD-(L)1抑制剂。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的医保范围详情如下:   【肺癌】 1、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以及EGFR和ALK阴性或未知的,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成人患者。 【肝癌】 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 【尿路上皮癌】 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食管癌】 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MSI-H/dMMR实体瘤】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既往经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 【鼻咽癌】 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 【淋巴瘤】 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

小D
被遗忘的抗癌主力!CD4+T细胞或将成为下一代免疫治疗突破口

被遗忘的抗癌主力!CD4+T细胞或将成为下一代免疫治疗突破口

如果问肿瘤免疫治疗里,哪种免疫细胞最重要?目前的答案一定是CD8+T细胞。   CD8+T细胞是直接杀伤癌细胞的一线主力,确实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一环。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论是经典的PD-(L)1、CTLA-4,还是新兴的Lag-3、TIGIT,都是在围绕CD8+T细胞做文章。 然而,抗肿瘤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的并不只有CD8+T细胞,今年就有两项研究强调了CD4+T细胞的抗癌作用。从CD4+T细胞入手,或许能产生更新更好的肿瘤免疫疗法。 肝癌免疫治疗效果,CD4+T细胞是关键   肝细胞癌是国内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预后很差。近些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肝细胞癌患者的新希望,特别是K药与贝伐单抗组成的“王炸”组合,在肝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最新一项研究指出,肝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后疗效如何,关键可能在CD4+的辅助T细胞[1]。 研究发现,在肝癌中CD8+CTL的增殖依赖于祖细胞样CD8+T细胞与DC细胞和CD4+辅助T细胞形成的细胞三联体。而在免疫治疗有效和无效的患者间,肿瘤中祖细胞样CD8+T细胞和DC细胞丰度相似,但有效的患者CD4+辅助T细胞明显富集。 目前,研究人员计划找出针对CD4+T细胞的新治疗靶点,以增强PD-1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肿瘤中祖细胞样CD8+T细胞、DC细胞和CD4+辅助T细胞形成细胞三联体 给CD8+T细胞查漏补缺 除了帮助CD8+T细胞激活扩增,CD4+T还可以帮CD8+T细胞查漏补缺,消灭那些能逃避CD8+T细胞的癌细胞[2]。而且,这种杀伤作用十分神奇,只需要肿瘤表面的少量CD4+T细胞,就可以深入敌后杀死肿瘤内部的癌细胞。 在肿瘤和免疫系统的对抗中,下调呈递抗原的MHC-I类分子是逃避CD8+T细胞免疫监视的一个常见策略,而CD4+T细胞所针对的就是这类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癌细胞。 研究发现,在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边界处,一些基质细胞或被CD4+T细胞募集而来的髓系细胞,可以绕过MHC-I类分子,通过MHC-II类分子将肿瘤抗原呈递给CD4+T细胞。而后CD4+T细胞进一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在肿瘤中诱导炎症风暴,杀死肿瘤。 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中,虽然过继的CD4+T细胞不会像CD8+T细胞一样大量增殖,但仅需少量CD4+T细胞就可以产生与CD8+T细胞相近的肿瘤控制效果。 研究人员也计划一步研究他们发现的这一现象,希望能从中开发出新的免疫疗法。 肿瘤表面的CD4+T细胞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诱导炎症,杀伤肿瘤 其实,除了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人体中参与抗肿瘤免疫的免疫细胞还有很多,比如NK细胞、NK-T细胞、巨噬细胞等等,这些丰富的免疫细胞也为我们对抗肿瘤提供了庞大的武器库。随着我们对肿瘤免疫的不断研究,这些不同的免疫细胞或许都能帮助我们对抗癌症。     参考文献: [1]. Magen A, Hamon P, Fiaschi N, et al. Intratumoral dendritic cell–CD4+ T helper cell niches enable CD8+ T cell differentiation following PD-1 blockad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Nature Medicine, 2023: 1-11. [2]. Kruse B, […]

小D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对每个人来说,患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而多次患癌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不幸。然而,这样不幸中的不幸却并不少见: ●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会长史安利女士曾先后患左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右侧乳腺癌; ● 咚咚平台上曾有一位击退了3种癌症的咚友:抗癌意志能有多坚韧?这位咚友击退了三种原发肿瘤! ● 去年年底,一位“超级抗癌斗士”凭借身患12种肿瘤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亿里挑一! 科学家发现「超级抗癌斗士」: 身患12种肿瘤, 她进化出「抗癌超能力」, 或可帮助人类实现抗癌技术大突破! ● 甚至在日本一项早期肺癌的研究中,10年随访期内原先的肿瘤无一复发,但却有26人患上了新的癌症:这些肺癌患者实现10年0复发,生存率100%,其中的奥秘在于…… 癌症患者更容易患新的癌症吗?统计数据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据美国21世纪初一项统计,当时癌症患者大约占美国人口的3.5%,但在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有16%来自癌症患者的二次患癌[1]。 现在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癌症患者二次患癌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是什么让癌症患者更易患癌?癌症患者又有什么预防措施呢? 原因一:肿瘤本身 免疫系统是我们人体防御肿瘤的一道屏障,而肿瘤为了突破免疫系统的封锁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招募免疫抑制细胞等等。肿瘤为了自己生存对抗免疫系统的行为,也给了其它肿瘤机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头颈癌。 研究显示,头颈癌可以通过分泌VEGF、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募集Treg细胞等途径抑制免疫,大多数头颈癌患者在治疗后都存在多方面的免疫缺陷[2]。而在各癌种中,头颈癌患者也是最容易二次患癌的之一,很可能就跟头颈癌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食管癌细胞释放外泌体,压制全身免疫 原因二:共同的危险因素 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肥胖、某些病原体感染、吸烟、饮酒等等。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癌症。当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某种癌症时,其它的组织细胞可能也已接近癌变,只是被抢了先。 比如说,吸烟是肺癌的最大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吸烟或有吸烟史。除肺癌外,烟草还与口腔癌、咽癌、膀胱癌等许多其它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肺癌患者中,也能观察到这些其它烟草相关癌症发病率的明显增加[3]。 与之相似,BRCA1/2突变是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BRCA1突变或BRCA2突变乳腺癌的女性,在之后10年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达12.7%和6.8%,其中I期患者25%的死亡是随后发生的卵巢癌造成的[4]。 另外,HPV感染是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研究也发现,发生了某种HPV相关癌症的患者,患其它HPV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升高0.75~12.69倍[5]。 原因三:治疗的副作用 除了共同的危险因素外,各种抗癌治疗的副作用也是导致癌症患者容易再次患癌的重要原因。 像传统的放化疗,放疗的电离辐射、化疗药中的烷基化类和铂类,都是直接损伤DNA来杀死癌细胞的。这些抗癌治疗都难免会让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增加患癌风险[6]。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7]。 相对来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抗癌疗法作用更加精准,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理论上造成二次癌症的风险也较低,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PARP抑制剂。 PARP抑制剂采用的是合成致死机制,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让本就存在BRCA1/2等DNA损伤修复基因缺陷的癌细胞突变致死,但这一机制也使它会广泛增加正常细胞的突变发生率。在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可以观察到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8]。 此外,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需要使用“升白针”升白。但作为一类刺激白细胞增殖的药物,“升白针”的应用也会微弱增加癌症患者发生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几率[9]。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PARP抑制剂还是“升白针”,总体上看都是利大于弊的,没必要因为害怕二次患癌就拒绝这些治疗。 烷化剂类化疗药破坏DNA,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正常细胞基因突变 癌症患者怎么预防二次患癌? 说起癌症的预防,除了健康饮食多运动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定期体检,最好筛查。这也同样适用于癌症患者预防二次患癌,而由于癌症患者本就需要定期复查,往往能比普通人做的更好。而且,癌症患者二次患癌也有一些特定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在时间上,血液肿瘤往往来的更早,发病高峰在首次患癌后的5~10年,之后缓慢下降。在白血病之前,癌症患者往往还会先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而二次癌症中的实体瘤则要迟来很久,大多发生在首次患癌的10年以后[1]。 在癌种上,由于不同癌症的肿瘤性质、常用治疗等不同,之后容易发生的二次癌症也会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在极端情况下,比如BRCA1/2乳腺癌后卵巢癌风险极高,甚至可以进行预防性的卵巢切除。 加州大学曾经统计过美国癌症患者二次癌症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是最易发生二次癌症的癌种,而二次癌症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同癌种后常见的二次癌症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近些年来癌症的治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应用可能会对二次癌症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以上数据仅供参考。至于免疫治疗具体会怎样影响二次患癌,恐怕仍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ravis L B. The epidemiology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06, 15(11): 2020-2026. […]

小D
12%!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迎重大突破,SCLC-N亚型免疫疗效或最佳

12%!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迎重大突破,SCLC-N亚型免疫疗效或最佳

如果问肺癌中最难治的是哪类,答案一定是小细胞肺癌(SCLC)。它恶性度高,进展迅速,转移扩散很快。 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乔治城大学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Stephen V. Liu博士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SCLC研究结果: IMpower133研究中接受T药+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12%[1]。 而在这之前,广泛期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约只有1%~5%。   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5年生存率达12% 说起SCLC的免疫治疗,那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最知名的两种免疫治疗药物K药和O药,面对SCLC却纷纷折戟,都被FDA撤回了适应症。反倒是一直不被看好的PD-L1抑制剂T药顶住了压力。 在IMpower133研究中,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中位OS达到12.3个月,突破1年大关,而对照组只有10.3个月[3]。相比对照组,T药联合化疗降低了广泛期SCLC患者30%的死亡风险,成为SCLC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面对IMpower133的成功,人们不禁要问,T药联合化疗治疗SCLC的疗效能持续多久?特别是免疫治疗本就有长期获益的特点,它能否实现SCLC的临床治愈? 为此,在2019~2020年间IMpower133研究结束时,18名T药+化疗组患者被导入了IMbrella A研究,做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本次数据截止时,这18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已达59.4个月,接近6年,这其中: 18名患者中有11人仍然存活,其中7人存活超过5年,实现了临床治愈。根据研究人员计算,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5年生存率达到了12%。 18名患者中11人仍存活,7人已存活超5年 而对这些患者SCLC亚型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SCLC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亚型:表达ASCL-1的SCLC-A、表达POU2F3的SCLC-P表达NEUROD1的SCLC-N、和表达免疫相关分子的SCLC-I。 在IMpower133研究中已知SCLC亚型的271名患者中,SCLC-A、SCLC-P、SCLC-N和SCLC-I的占比分别为51.7%、7.7%、22.5%和18.1%。而已实现5年生存的7名患者中,SCLC-A有1人(14.3%),SCLC-N有4人(57.1%),SCLC-I有2人(28.6%),无SCLC-P。 换句话说,SCLC-N可能是免疫治疗效果最好的SCLC亚型,其次才是免疫亚型SCLC-I。这一数据也为将来实现更精准的SCLC免疫治疗指明了方向。 虽然12%的5年生存率在SCLC中已经是重大的突破,但依然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相比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不小的差距。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疗法,给SCLC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https://cattendee.abstractsonline.com/meeting/10925/Session/83 [2]. Sabari J K, Lok B H, Laird J H, et al. Unravelling the biology of SCLC: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7, 14(9): 549-561. [3]. Reck M, Liu S […]

小D
肺癌患者新希望!这款国内上市药疾病控制率高达90%

肺癌患者新希望!这款国内上市药疾病控制率高达90%

今年8月,国产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20ins)靶向药舒沃替尼获批上市。仅仅半个月后,国内的20ins患者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正在进行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FAVOUR研究数据公布,国产三代靶向药伏美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1]: ● 240mg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9.0%; ● 240mg和160mg后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也分别达到50.0%和40.9%; ● 三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均超90%。 伏美替尼 EGFR突变是肺癌中最早被靶向的驱动突变,但是常用的EGFR靶向药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EGFR突变,只有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点突变这两类最常见的EGFR突变治疗效果较好,而20ins等一些罕见突变类型对常用的EGFR靶向药并不敏感。 这也导致20ins非小细胞肺癌用靶向药的效果长期以来都不如化疗。怎么让20ins患者也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目前主要有两种路线: 01 开发专门的20ins靶向药,如莫博赛替尼和刚刚获批的舒沃替尼。 02 高剂量三代靶向药,让三代靶向药来做兼职。   ECOG-ACRIN 5162研究就曾使用三代药奥希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达到了25%[2]。不过研究中使用的奥希替尼剂量达到了160mg/天,两倍的常规剂量,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各种驱动突变 FAVOUR研究同样采用的是三代药兼职的路线,不过使用的是国产三代药伏美替尼。这一研究一共招募了30名一线治疗患者和49名后线治疗患者。其中,一线治疗患者和24名后线治疗患者使用240mg剂量(3倍常规剂量),另外25名后线治疗患者使用160mg剂量(两倍常规剂量)。 初步的临床数据显示,大剂量伏美替尼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 一线治疗24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9.0%,疾病控制率96.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7个月;   二线治疗24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0.0%,疾病控制率9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个月; 二线治疗160mg剂量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0.9%,疾病控制率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8个月。   三组患者的疗效   而且,尽管使用了高剂量伏美替尼,研究中也没有造成更多的严重副作用。三组患者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29%和18%,因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0%、4.2%和4%。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皮肤干燥、腹泻、口腔炎和肝酶升高。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启动伏美替尼一线治疗20ins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的入组标准如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们联系: 【1】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证患有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且不适宜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 【2】根据当地或中心实验室肿瘤组织或血液检测,确认存在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 【3】之前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未接受过全身性抗肿瘤治疗方案,包括任何EGFR靶向药物治疗(如既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单克隆抗体或双特异性抗体); 【4】既往接受过新辅助和/或辅助化疗、免疫治疗或放化疗治疗非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必须已停止治疗至少12个月。     参考文献: [1]. https://cattendee.abstractsonline.com/meeting/10925/Session/86 [2]. Piotrowska Z, Wang Y, Sequist L V, et al. ECOG-ACRIN 5162: a phase […]

小D
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是对抗结直肠癌的关键

研究表明肠道细菌是对抗结直肠癌的关键

根据阿尔伯塔大学发表在《免疫学前沿》上的新研究,肠道细菌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用于引发针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该研究指出了一种针对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的潜在治疗方法。   研究小组发现,这些代谢物会激活癌细胞表面的一种分子,该分子会吸引免疫细胞,称为 T 细胞。这些代谢物还能够进入癌细胞的细胞核并改变其DNA,这进一步吸引了免疫系统的注意。 “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产品调节 T 细胞直接与之相互作用的肿瘤细胞上的关键分子,因此它为 T 细胞提供了一种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存在问题以及它们想要检测的方法。消除它,”肿瘤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副教授克里斯蒂·贝克(Kristi Baker)解释道。 “这些产品还改变了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协调癌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贝克说。 根据加拿大癌症协会的数据,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二大致命癌症,女性第三大致命癌症,估计 2022 年有 9,400 名加拿大人死于结直肠癌。 贝克的实习生 Courtney Mowat 领导了这项研究,并在三名本科生的帮助下完成了这项研究。 “我们经常听说高纤维饮食非常有益,并且可能预防癌症,因此我们要问的部分问题是纤维如何有助于预防癌症,”贝克解释道。 研究小组测试了肠道细菌在消化膳食纤维时产生的两种最丰富的代谢物——丁酸盐和丙酸盐。研究人员将小鼠结肠中的癌细胞暴露于代谢物中,以观察其持久影响。他们还在实验室中测试了人类癌细胞的代谢物以证实结果。 贝克指出:“我真的很惊讶,反应如此强烈,而且重复性如此之高。” 贝克计划继续她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参与反应的机制,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这项研究用于开发预后测试或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她将测试不同浓度的代谢物,并将它们与免疫疗法结合起来,看看它们对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多有效。 “例如,如果我们发现一名患者没有大量自然产生这些特定代谢物的细菌,也许他们可以服用一种基本上可以打开这些相同途径的药丸,以增强免疫反应,”她解释说,并指出仅仅吃更多膳食纤维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目标代谢物。 更多信息: Courtney Mowat 等人,短链脂肪酸促进结直肠癌细胞激活抗肿瘤免疫,免疫学前沿(2023)。 DOI:10.3389/fimmu.2023.1190810 期刊信息: 免疫学前沿    

玉米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