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猜想?低剂量EGFR靶向药,来缓解铂类化疗的耐药缓解疼痛

猜想?低剂量EGFR靶向药,来缓解铂类化疗的耐药缓解疼痛

大家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介绍不能用化疗,如果打化疗患者会去世的更快。这个说法有一些武断。因为化疗药物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化疗对血液肿瘤等很多恶性肿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不能说化疗是完全无用的。 但是对于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恶言,由于这些实体肿瘤具有很强的异质性(肿瘤病灶有很多不同的癌细胞群),所以我们单独靠化疗是难以彻底将所有癌细胞都杀死。而且如果患者一直使用一个化疗方案,可能癌细胞会进化出很多机制来抵抗药物,比如类似冬眠的“滞育”的状态,或者它们能通过排出很多囊泡将化疗药物排出去,所以后面化疗药物不断加量杀死的更多的是人体正常的细胞。 尽管如此,化疗药物依然在很多实体瘤的治疗中非常关键,尤其是没有靶向药治疗的实体瘤患者,往往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化疗。最近有个报告讲述的是化疗药物顺铂的耐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耐药。研究发布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化疗药物顺铂的耐药机制,以及可能的办法 顺铂是一种很有效的化疗药物,它被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宫颈癌。但是顺铂这类铂类化疗药物会有耐药和副作用的问题,比如化疗引起的神经性疼痛。这些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希望解决的。 高丽大学医学院的Tae Woo Kim教授团队报道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分析接受手术的宫颈癌患者的转录组,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性升高,则接受顺铂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对顺铂耐药的癌细胞表现出过度活跃的EGFR信号传导,过度活跃的EGFR会触发耐药机制,从而导致了肿瘤细胞的药物有效性下降。 研究者通过各种分析和研究,发现了下面的一个信号通路,其中涉及到一个叫NANOG的蛋白。这个NANOG会激活一个叫TRPV1的蛋白。然后引起分泌性自噬过程,从而导致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泌,EGF则会激活EGFR信号通路,导致铂类耐药。这里如果大家看的比较蒙,那就记住EGFR就行了。 化疗药物顺铂的耐药信号通路 上面就是研究者分析出的顺铂耐药、患者神经疼痛的信号通路。为此他们希望通过使用一种潜在的止痛药AMG9810来抑制TRPV1,这样来解决顺铂的耐药。这篇研究论文具有大量的学术和专业性术语,癌度不给大家详细解读,上面的一些信号分子如果大家不懂也没关系,只要大家能注意到EGFR即可。咱们接下来分析。 EGFR靶向药可以缓解铂类化疗药物耐药吗? EGFR是肺腺癌里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大概50%的肺腺癌存在这个基因突变,针对这个驱动基因也有很多的靶向药,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这里我们再仔细看上面的图示,信号通路的传递是TRPV1过量表达,然后引发了自噬分泌,激活了EGFR信号通路。也就是EGFR处于这个信号通路的下游的接点,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使用常见的EGFR靶向药,而非要用那种根本大家找不到的AMG9810呢?当然研究者希望既能解决顺铂耐药,还想缓解顺铂导致的神经疼痛,也就是一石二鸟。 EGFR本身就是一个很多靶向药针对的靶点,因此如果大家以后使用基于铂类的化疗药物治疗,在感觉化疗出现耐药的情况下,尝试联合低剂量EGFR靶向药可能是一个办法(这里只是根据上述研究的猜想,具体需要数据验证)。但其实肺癌患者有些病人已经在这样联合用药。他们是通过使用靶向药物的时候联合化疗,当然这种情况下靶向药是主力,化疗药物尽量在一些恰当的时间点穿插使用,避免化疗药物把患者的体质打的比较差。 但如果顺铂化疗药物是治疗的主力,如卵巢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那么将低剂量的EGFR靶向药偶尔联合使用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当然上面的用药思路可能有患者实际探索过,这里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治疗经验。 参考文献: Se Jin Oh et al, TRPV1 inhibition overcomes cisplatin resistance by blocking autophagy-mediated hyperactivation of EGFR signaling pathwa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玉米
摘掉肝癌「绝症」帽子!创新原研药成患者「治愈」关键,这些方案不容错过!

摘掉肝癌「绝症」帽子!创新原研药成患者「治愈」关键,这些方案不容错过!

2023年7月28日,是全球第十三个“世界肝炎日”。   作为全球最广泛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每每提到病毒性肝炎,肝癌阴影总是如附骨之疽一般出现。目前,我国有约8600万乙肝患者,由此带来的肝癌风险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数据显示,我国80%-85%的肝癌与乙肝病毒相关,在临床上甚至有着「乙肝-肝硬化-肝癌」患癌三部曲的说法。 面对肝癌威胁,我们必须正视目前的癌情现状:作为「肝癌大国」,我国目前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数量都在创下新高。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2020),中国2020年预计新发肝癌病例达41万例,死亡病例则有39万例[1],这两个数字不仅让肝癌在中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死亡数第二,更是占到了全球肝癌人数的45%。       同时,由于起病隐匿、缺乏灵敏便捷的早期筛查手段,肝癌的早诊较为困难。据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团队最新调查结果,我国肝癌患者仅有约43%在相对早期确诊,高达57%的患者在确诊之初就属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消融或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的条件[2]。 因此,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是应对肝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的科普内容,由一位肝癌患者的故事说起。 连接晚期肝癌患者的「死」与「生」,转化治疗是关键 从肝癌的「死亡宣判」再到治疗后的柳暗花明,有时隔着的就是转化治疗这么一道契机。   来自江阴的胡先生可能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本该安逸无忧的退休生活中与癌症不期而遇。三年前,一次常规体检中胡先生被确诊为肝细胞癌,且确诊时已属晚期,伴有广泛肺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面对一纸诊断单,胡先生有过迷茫怀疑,但还是选择了与肝癌抗争到底! 经历了多家医院的辗转,胡先生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原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进行治疗。 让人惊喜的是,持续用药半年后,肝内的病灶就实现了大幅度缩小,而肺部的转移灶甚至已经基本消失!就这样,胡先生重新获得了手术机会。经过手术切除以及2年的持续药物治疗,胡先生的身体达到了“临床治愈”标准。 回首近3年时间的抗癌历程,胡先生表示,非常庆幸自己在确诊后及时选择了当时的治疗方案(原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使得肿瘤在短期内迅速缩小,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并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胡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现在,胡先生已经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回顾胡先生的经历,之所以逆转了晚期肝癌的危机,核心就在于他的坚持以及医生为他选择的治疗方案:原研创新药仑伐替尼与PD-1抑制剂联合的转化治疗,为胡先生创造了无瘤生存的机会。   事实上,在胡先生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疗效作用的原研仑伐替尼,是近年来肝癌治疗「首开僵局」的重磅药物:经过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能够大幅提升,甚至让可以部分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实现降期,具备手术切除的机会,顺利奏响肝癌「病情缓解—手术—临床治愈」的「治愈三部曲」,是肝癌治疗中不可替代的“基石”药物。   原研仑伐替尼疗效出众,2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造就靶向药「基石」地位 原研仑伐替尼这位“全能选手”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具备的重要意义,我们首先由它针对肝癌患者单药治疗的成绩说起:在原研仑伐替尼最重要的临床试验LEAP-002中,它以单药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亚洲患者的方式,实现了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2.4个月的震撼数据!22.4个月,这已经是目前开展的肝癌临床研究中,靶向药单药、一线治疗肝癌的最长生存数据。而这仅是仑伐替尼给我们交出的第一份重磅成绩单。 此外,在联合治疗的领域仑伐替尼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惊喜,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仑伐替尼+」联合治疗模式。 「仑伐替尼+」模式开辟新战场,创造更多治愈希望 1 仑伐替尼+PD-1抑制剂,「可乐组合」彰显优异疗效 关于仑伐替尼的联合方案,首先介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肝癌「可乐组合」,即PD-1抑制剂K药(帕博利珠单抗,商品名可瑞达)与原研仑伐替尼的联用组合。这对最佳搭档自PD-1抑制剂上市以来就迅速崭露头角,在肝癌治疗中立下「赫赫战功」。 今年3月,在日本举办的第20届日本肿瘤内科学(JSMO)年会上,原研仑伐替尼的重磅临床研究——LEAP-002亚洲人群探索性分析结果公布。「可乐组合」展示出了其最新的临床数据:一线治疗晚期的亚洲肝癌患者,其中位总生存期达到26.3个月! 相较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肝癌患者而言,「可乐组合」让患者的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27.3%。更重要的一点是,超过一半(51.9%)经过治疗的肝癌患者实现了超过2年的长期生存。在过去,这是我们完全不敢想象的数据! 「可乐组合」的治疗数据具体如下,均创造了惊艳的成绩: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可乐组合」在亚洲人群的副作用相对安全可控,在一众联合治疗方案中表现突出。其中免疫介导的3-4级副作用风险仅为8.1%,且未出现副作用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副作用安全可控也是「可乐组合」非常值得关注的重点。   2 局部治疗为核心,仑伐替尼为基石,「三联方案」带来治愈新希望 在目前的肝癌治疗临床方案中,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癌患者中晚期治疗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随着「仑伐替尼+」模式的不断优化,以TACE治疗为核心,原研仑伐替尼+免疫治疗为有效补充的肝癌「三联方案」成为肝癌治疗方案新选择,并且在临床中已经实际取得了非常多的优效成果。 今年6月份在美国举办的ASCO会议上,两个来自中国的临床团队开展了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TACE+原研仑伐替尼+免疫治疗的三联治疗方案。两个临床研究展示出了非常惊艳的效果(详见下图)。 在原研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TACE治疗中,共有26例患者在三联方案治疗后成功实现病情缓解并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3.1%的患者在切除后的病灶中未发现癌细胞,即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3]! 这与前文中胡先生的案例完美契合,更是展示出了转化治疗对肝癌患者的重要意义。目前,探索TACE+原研仑伐替尼+PD-1抑制剂K药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我们非常期待这项研究的结果早日公布,带来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新范式。 更多肝癌治愈方案还在路上,患者治愈大有可为! 作为肝癌靶向治疗的「基石」药物,原研仑伐替尼给患者们带来的生存获益实实在在的将中晚期肝癌的治愈变为了可能。当然,除了原研仑伐替尼或其联用方案外,一些其他的肝癌治疗方案也为患者们带来了希望。 1 免疫+血管抑制剂「T+A」组合,进军肝癌辅助免疫治疗初显锋芒   所谓的肝癌「T+A」联合治疗方案,指的是:阿替利珠单抗(T)+贝伐珠单抗(A)组成的免疫+抗血管联合治疗方案。   今年4月,在美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肝癌联合方案“T+A”组合公布了其临床数据:通过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术切除或消融)后进行“T+A”组合辅助治疗,可使肝癌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下降28%。 2 双免疫疗法「D+T」组合,实现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长   在肝癌的联合治疗方案中,还有一类双免疫疗法也有亮眼表现。「D+T」组合即PD-L1抑制剂Durvalumab+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的联用方案。在既往的临床试验中,双免疫组合这样的治疗方案确实有着一些亮眼表现,因此将双免疫组合用于肝癌治疗,也实属另辟蹊径。   2023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世界胃肠癌大会上更新了「D+T」组合HIMALAYA II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四年随访中,最新数据显示:「D+T」组合实现肝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6.4个月。   […]

小D
最容易被忽略的抗癌手段,每位患者都该注意!

最容易被忽略的抗癌手段,每位患者都该注意!

放化疗、靶向治疗,甚至是如今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 提起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这些治疗方式都可以归入对付癌细胞的「重型武器」范畴,在抗癌正面战场起到关键的杀敌作用。 但历史经验同样告诉我们,一场战役中,只有“飞机大炮”是不行的,必须辅之以充足的补给,灵活运用“小米加步枪”才能取得一场战役的全面获胜。 打仗如此,抗癌同样如此。 在抗癌过程中,我们只有做到:既要用好每一份治疗药物,又做好患者的临床随访及营养支持,才能最大程度的赢取这场抗癌战役的获胜。 看到这里,不少读者可能正在自我评估,审视自己在疾病管理的过程中做得如何。但遗憾的是,多数人做得并不好: 经过调查,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临床数据:在实际的抗癌过程,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的癌患群体大约占到了所有癌症患者的约58%,而在这其中,又有近50%未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 图:687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情况调查 两个「50%」,几乎将中国癌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底”翻了个底朝天,也折射出了中国癌症患者的不良现状:中国的患者似乎更关注放化疗、靶向治疗或是免疫治疗,对抗癌的新药可能头头是道,但在对肿瘤患者的营养补给这一方面,我们做的却实在表现欠佳。 图:1903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治疗情况调查 被忽略的营养支持,可能会成为压垮癌症患者的“最后稻草” 说起营养支持,就必须提到一位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乔布斯。 2011年,一手缔造了苹果公司的商业领袖乔布斯罹患癌症去世。一张乔布斯患病前后身体状态的对比图,我们可以清晰的体会到营养支持到底有多重要: 在这个绝大部分人群饮食可以得到保障的时代,超过一半患者初诊就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的问题,临床结果触目惊心。更加糟糕的是,根据研究显示,在这些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癌症人群中,又有近一半人群未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 无独有偶,2015年4月到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关于营养支持的癌症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中位总生存时间,还是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营养支持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分别提升至14.8个月及5.1个月。 营养支持做不好,这些危害你完全想象不到! 事实上,癌症本质上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无序的癌细胞们会疯狂掠夺人体的能量,造成肌肉蛋白质耗竭等一系列身体能量的损耗;此外,恶性肿瘤细胞可激活不同程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并影响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脂质的代谢及蛋白质的代谢等。 举个例子,癌症就好比一伙穷凶极恶的山贼,疯狂打劫路过商队的粮食,而其他商队听说后,自然是对这个匪祸横行的地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原本富庶的地区就会变得贫瘠。 另一方面,癌症患者的营养不良还要“归功于”一些谣言的广泛传播。忌口、偏食、饿死肿瘤、营养促进肿瘤生长等一些关于饮食的谣言在患者及家属圈子中甚嚣尘上。 在一项针对肿瘤患者饮食习惯的调查中发现,近乎所有患者(99.6%)均存在膳食误区,认为不可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93.0%的患者从未接受过规范营养教育;90.0%以上的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海参、人参、冬虫夏草以及其他类保健食品,而服用真正有效的特医食品或肠内营养剂的患者比例不到10%。 一边是肿瘤本身的消耗,另一边是甚嚣尘上的饮食谣言,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癌症患者高发的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做不好,到底会有哪些危害?在肿瘤患者发生的营养不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严重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具体有以下这些点: ● 化疗不良反应率提升(尤其以腹泻风险提升17.3%为甚); ● 患者化疗完成率降低14%; ● 放化疗完全应答率降低近20%; 同时,对癌症手术风险同样有大幅提升: ● 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14.5%; ● 术后感染率增加6.3%; ● 死亡率增加6.4%; 营养支持做不好,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缩短患者生存期。 饮食小TIP,帮助患者GET一些营养支持「小妙招」 说了这么多关于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及危害,那么,重要的问题来了:癌症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其实癌症的营养支持治疗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专业医生或营养师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具体制定专项的营养支持方案来执行,具体可以到医院的营养科进行咨询。这些饮食小TIPS可以给大家提醒: 对癌症患者而言,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多注意这几个重点内容:维持健康体重,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谷物(低碳水饮食)摄入,增加果蔬摄入,注意食品安全,通过特医食品辅助营养支持。 糖类并不是癌细胞的食物。目前临床上没有证据表明摄入糖类会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当然,根据癌症患者饮食指南而言,癌症患者应该相对减少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保证饮食的相对均衡,更加符合癌症康复的营养要求。 对于正在治疗中的患者而言,由于癌症治疗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包括免疫抑制和白细胞减少。因此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避免可能存在不安全致病微生物或其他因素的食物。 化疗期间,肿瘤患者需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能喝酒。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在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胃肠道由于药物原因比较脆弱。此外,一些容易加重呕吐与导致腹泻的食物也尽量避免:例如香蕉、核桃等含油脂较多的坚果类、贝壳虾蟹等海鲜类,这些容易导致腹泻的食物建议少量或者避免。   特医食品,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更优良药 说了这么多癌症患者的饮食攻略,但事实上仍有不在少数的患者无法顺利的通过日常饮食来获取足够的营养。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肿瘤的进展导致的食欲不振及进食困难是最主要的因素。 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所谓“营养品”可能会让患者们花了眼,考验大家的“火眼金睛”。先说结论:不要相信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只需要认准抗癌治疗的特医食品。 特医食品全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大家常听到的速熠素等产品。特医食品的适应症和受众涵盖了存在营养不良,体重过轻,肌肉流失严重以及恶液质的癌症患者。对癌症患者来说,特医食品有这些优势: 满足癌症患者治疗期的高营养需求 营养摄入量上,肿瘤患者在手术及放化疗期,营养需求提高,每日需要的能量摄入大幅提升,但治疗引发的食欲不振会成为制约患者营养摄入的大问题!甚至是恶性循环。 而特医食品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为了给癌症患者提供足够营养,速熠素特别研制出以高能量高蛋白为特点的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来防治营养不良,缓解恶液质等营养相关问题,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和康复期。   满足癌症患者免疫营养素需求 提升免疫力,也是速熠素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功效。 除了高蛋白配方以外,为了帮助肿瘤患者提高免疫力,速熠素配方食品中还加入了不少免疫营养素,如n-3脂肪酸(例如鱼油成分)、精氨酸、谷氨酰胺等,此外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维生素矿物质来配合治疗,缓解癌症发展。这些都是大部分普通奶粉和蛋白粉不具备的配方。 因此,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特医食品通常是面对患者营养摄入不够最佳的解决方案,也是营养科医生帮助癌症患者的最佳“利器”。在咚咚肿瘤科商城中,也上架了速熠素等特医食品,帮助患者们解决营养支持问题。有需要的咚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小D
不限于G12C,覆盖KRAS基因突变的任何位点,这种靶向药的组合起效了

不限于G12C,覆盖KRAS基因突变的任何位点,这种靶向药的组合起效了

肺癌是我们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85%是非小细胞肺癌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肺腺癌有较高的概率可以靶向治疗。KRAS基因突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本身可以驱动肿瘤的发生,长期使用EGFR靶向药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因为KRAS基因突变而耐药。所以通过药物阻断KRAS基因一直是大家的理想(这里用了“理想”这个词,希望理想汽车别起诉我们)。 最近有几款针对KRAS基因的靶向药获批,但是这些靶向药都是针对KRAS基因的G12C位点突变。但是很多的时候KRAS基因的突变并不是发生在G12C位点,还可能发生G12D、G12V等不同的位点。但是针对这些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就暂时没有什么药物了。下面我们癌度为大家解读一篇最新发布的文,看看人家的研究思路,以及相应的治疗数据能给KRAS基因突变的病友有什么参考。 KRAS基因的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的思路 一般来说靶向药治疗某个基因突变的肿瘤,应该从道理上有合理的逻辑性。我们看下面的这个图示。从信号通路的传递来看,KRAS基因位于EGFR的下游,而MEK这个基因位于KRAS基因的下游。所以为何EGFR靶向药一直用,KRAS基因在下游激活后就导致EGFR靶向药不管用了,这个与水流的疏通、阻断道理是类似的。 图1、KRAS基因信号通路 MEK基因在KRAS基因下游,如果说KRAS基因的特定位点没有靶向药,使用MEK基因的靶向药按说应该有道理。Binimetinib(比美替尼)是一种针对MEK1/2的抑制剂,可以抑制上游BRAF基因突变的癌细胞的生长。其实黑色素瘤已经在使用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联合BRAF基因抑制剂达拉非尼治疗。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使用MEK的靶向药在下游阻断,来治疗KRAS突变的癌症,这个想法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多项临床试验发现MEK靶向药对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治疗应答仅为0%到12%,疗效是不大让人满意。所以就有人探索将下游的BRAF靶向药联合起来,这个疗效数据大家自己去查询下。但是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研究是将KRAS基因的EGFR靶向药组合起来。也就是上游和下游一起来进行堵,来看看相应的治疗效果。 比美替尼联合厄洛替尼起效了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1/1B期临床试验,入组的是IV期非小细胞肺癌,着重针对的患者是携带EGFR或者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由于是比较早期的研究探索,这个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是次要评估目标。 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 经过了剂量探索,这个研究组推荐的2期临床试验的用药剂量如下:EGFR靶点的靶向药厄洛替尼每天100毫克,比美替尼每天2次每次15毫克(一周吃5天,停药2天)。从不良反应看都是常见的皮疹、痤疮、腹泻、疲劳和恶心。三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会比较低。 组合靶向药的治疗的应答率 上图是整体的治疗效果情况,43个入组的病人。17个患者携带EGFR基因突变,22人携带KRAS基因突变。在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1名患者已经确定为部分缓解(占比5%),8名患者病情稳定(占比36%),整体的疾病控制率是41%。EGFR基因突变的从未接受靶向药治疗的9个患者,8个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治疗应答率达到了89%。如果是之前接受过靶向药治疗就没有出现部分缓解,也就是如果EGFR耐药了,单独加MEK靶向药似乎不大管用,因为耐药的原因可能根本不是KRAS突变了。 讨论和启示 通过今天的文章,希望给大家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是KRAS基因突变的恶性肿瘤,通过EGFR的靶向药厄洛替尼联合MEK靶向药比美替尼可能会起效,这些药物还都能弄到,这对于一些不是KRAS基因G12C位点的很多癌症患者来说,确实是一个治疗思路。使用的两种靶向药都不是直接针对KRAS基因本身的,所以是不会限制是什么KRAS基因的突变位点。 当然如果是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是不是在靶向药治疗期间联合用MEK的靶向药,会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直接被安排用了三代靶向药的患者,或者可能算是一个可以探索的尝试吧。尤其是基因检测没有其他信号的情况下,在KRAS基因的下游尝试堵一下MEK基因,也可能会柳暗花明。

玉米
临床招募丨杀死乔布斯的癌症或迎新疗法,国产“王炸”组合疾病控制率76.2%,这类患者不容错过!

临床招募丨杀死乔布斯的癌症或迎新疗法,国产“王炸”组合疾病控制率76.2%,这类患者不容错过!

癌症治疗中的“王炸”组合,经常看咚咚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免疫治疗药物K药与抗血管生成药贝伐单抗的联合,在肝细胞癌等癌症中有着不俗的疗效。   而在国内,也有一个类似“王炸”的组合——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和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其中,索凡替尼除了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外,还可以同时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T细胞,三管齐下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 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和索凡替尼两种药物均是国内已上市药物,安全可控,耐受性良好。而两者的组合也已开始进行III期临床研究,现在正在招募患者。本次临床招募仅限神经内分泌癌,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神经内分泌癌III期临床研究。 索凡替尼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人中的发病率平均约为每年每10万人0.41例。但在发病位置上,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布十分广泛,胃、肠、肺、肝、胰等多器官均可患神经内分泌癌,其中来源于胃肠道的最为常见。 不同于其它肿瘤,许多神经内分泌癌都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一些激素,如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造成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引起十分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症状,容易耽误诊断。 在治疗上,神经内分泌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无法手术的患者推荐使用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昔,一线铂类化疗后无标准治疗可用。这也使得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10个月。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因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而去世。 苹果前CEO   在此前一项I期多癌种研究中,特瑞普利单抗与索凡替尼的组合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现出了不俗的疗效:21名可评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1名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完全缓解,2名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2名G2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部分缓解,还有11名患者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23.8%,疾病控制率76.2%。 目前,更进一步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招募患者。 本次临床招募仅限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关键入组标准: 【1】年龄18~75岁(含); 【2】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不包括小细胞肺癌患者; 【3】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一线化疗失败的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关键排除标准: 【1】排除筛选期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 【2】排除既往接受过任何免疫药物治疗; 【3】排除既往接受抗VEGF/VEGFR靶向药物治疗; 【4】排除既往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感兴趣的咚友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小D
需要询问医生的 15 个乳腺癌问题

需要询问医生的 15 个乳腺癌问题

了解情况可以帮助您对自己的护理决定更有信心 听到医生说“你患有乳腺癌”后,你可能很难集中注意力在接下来的任何一句话上。您的思绪可能很混乱,并且您没有准备好(没有人准备好)深入讨论您的预后和医疗选择。 但肿瘤学家 詹姆斯·亚伯拉罕医学博士分享了一些您应该询问医生的重要问题。您收到的答案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还要记住,你的医生可能不会立即得到所有答案,”亚伯拉罕博士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评估你。” 但是,手头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您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 因此,如果您的医生现在没有得到所有答案,请将他们放在手边以便稍后再次询问。 1.“我患有什么类型的乳腺癌?” 乳腺癌并不完全相同。医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从癌细胞的起源开始。它们的起源是您的癌症是否可能扩散的关键因素,这有助于决定您将接受的治疗类型。  浸润性/侵袭性导管癌 (IDC):高达 80% 的乳腺癌始于 乳管,然后生长到乳房的脂肪组织。从那里,癌细胞可以进一步转移(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浸润性小叶癌 (ILC):另外 10% 的乳腺癌始于产乳腺或小叶。它们也有传播能力。 较罕见的乳腺癌可能涉及乳头、乳房结缔组织或血管或淋巴管内壁。  有些乳腺癌是非侵入性的,这意味着它们包含在您的乳管内并且没有扩散。这称为导管原位癌(DCIS),有时称为 0 期乳腺癌。 “一般来说,导管原位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好,”亚伯拉罕博士说。 2.“我的肿瘤有多大?” 肿瘤的大小是治疗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您的医生使用肿瘤的大小来对您的癌症进行“分期”或进一步分类(下一个问题将详细解释)。 为了确定您肿瘤的估计尺寸,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将进行体检并进行测试,其中可能包括: 乳房X光检查。 乳房超声检查。 您的 乳房MRI  。 “只有病理学家研究手术切除后的肿瘤,才能知道精确的大小,”亚伯拉罕博士补充道。 3.“我的癌症处于什么阶段?” 癌症分期 是一种对癌症进行分类的方法,0 到 IV 期反映了肿瘤的大小及其转移(扩散)的程度。最近的分期指南还包括生物因素,如 ER/PR、HER2/neu 和等级(所有这些都在下面的问题中详细解释)。 “阶段越高意味着肿瘤越大,癌细胞分布也越广泛,”亚伯拉罕博士解释道,“就像癌症从乳房扩散到肝脏、肺部或大脑时一样。” 您的医生将使用分期来计划您的治疗、评估您的预后并与其他癌症专家进行沟通。您的癌症处于哪个阶段也将有助于确定您是否有资格参加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提供更新的治疗选择。 4.“癌症是在我的淋巴结中吗?” 乳腺癌严重程度的最重要预测因素之一是它是否已扩散到淋巴结。这些豆状器官位于腋窝和身体其他部位,是免疫系统的关键要素。它们充当流经细胞和组织的液体的过滤器。 “淋巴结的参与可能会改变您的治疗计划,”亚伯拉罕博士说。“当乳腺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时,我们可能会讨论更积极的治疗方案,例如化疗。” 5.“我的肿瘤是什么级别?” 肿瘤分级 与分期不同。两者都是癌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但它们使用不同的标准。 分期涉及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癌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分级基于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表现。看起来异常的细胞更有可能快速生长和扩散。 等级通常从 1 到 3 级,等级越高代表细胞分裂速度越快,即癌症更具侵袭性。“I 期肿瘤可能相对较小且可控,但也是一种更具侵袭性的 3 级癌症,”Abraham 博士澄清道。 6.“我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状态如何?” […]

玉米
20年的研究汇总,哪些基因突变的肺癌容易转移到脑?

20年的研究汇总,哪些基因突变的肺癌容易转移到脑?

肺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每年新增200万的肺癌患者,其中180万人因肺癌而死亡。肺癌的80%-85%是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亚型。III期和转移性IV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最差,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5%和5%。 最近根据肿瘤的驱动基因而设置的靶向药、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等改善了肺癌的生存率。但是一个很让肺癌患者担心的问题是脑转移,高达60%的非小细胞肺癌会在某一个时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脑转移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哪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脑转移? 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很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之后都进行基因检测,可以说二代基因检测成为肺癌患者的标配。除去一些基因检测为阴性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肿瘤驱动基因的肺癌患者可以靶向治疗。最近有一篇研究汇总分析了哪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出现脑转移。 这是一个汇总性的研究和分析,包含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发布的一些医学文献,可以说是涵盖了22年已经公布的研究数据。经过了筛选,研究者纳入了64篇独特的文献资料,包含2478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数据。这样的大样本数据其实足可以说明相应的问题。 首先是刚确诊的时候就发现存在脑转移的肺癌占比大概是28.6%,这个数据可不低。其中ALK基因融合突变、RET基因易位突变的患者占比最高。也就是说34.9%的ALK阳性肺癌确诊时存在脑转移,32.2%的RET基因阳性肺癌确诊时存在脑转移。癌度这里也提醒这两个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注意确诊时的脑部增强核磁检查。 不同驱动基因突变肺癌的脑转移每年发生率 如果确诊时没有发现脑转移,那么在患者不断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逐渐出现脑转移,这些存在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3,其中EGFR阳性突变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6,ALK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概率是0.17,KARS阳性突变肺癌每年脑转移发生率是0.10,ROS1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的发生率是0.13,RET基因阳性肺癌每年脑转移发生率是0.12。 二、启示和讨论 综合来看,应该是ALK阳性和EGFR阳性肺癌患者每年脑转移发生率偏高,这也提醒这部分患者注意随访复查时候的脑部检查。必要的情况下在治疗期间就注意脑部的治疗,使用入脑能力比较好的靶向药,或者进行预防性脑放疗。 上面的这些数据可能与大家选的靶向药、实际治疗的方式有关系,除去EGFR、ALK之外,其他驱动基因的靶向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这个可能会影响相应的数据统计。比如KRAS基因的靶向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之前都是化疗,但即便是如此这个基因突变的患者脑转移概率还是比EGFR和ALK的低。因此脑部转移发生率确实和基因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 最后希望这个文章能给到大家启发和帮助,尤其是ALK、RET、EGFR的肺癌患者,请一定注意确诊时、每一次复查的时候对脑部检查。

玉米
肺癌「钻石靶点」再迎新突破!癌症疫苗三联使用,100%阻断肿瘤转移,治愈率70%!

肺癌「钻石靶点」再迎新突破!癌症疫苗三联使用,100%阻断肿瘤转移,治愈率7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基本上分成互斥的两类,有驱动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没有驱动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免疫治疗。如果有驱动突变的患者去使用免疫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非但不会增加疗效,还可能大幅提升副作用。 但在最近,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一组科学家就找到了给有驱动突变的NSCL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方法,有望实现真正的治愈[1,2]。 他们针对ALK阳性NSCLC,找出了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ALK肽片段,将其制成疫苗。在ALK+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中,ALK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ALK抑制剂联用可以实现70%的治愈率,并能100%阻断肿瘤转移。 ALK蛋白 靶向治疗是NSCLC治疗的重要一部分,有效率高,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却存在获得性耐药的问题。 就算是被称为“黄金靶向药”的ALK抑制剂,一线使用阿来替尼或布格替尼的患者大多会在3年内耐药,耐药后虽可换用洛拉替尼,但一般也只能再控制疾病一年[3,4]。 与靶向治疗相反,免疫治疗的特点是有效率相对较低,但起效后长期获益明显。只是在有驱动突变的NSCLC中,由于肿瘤突变负荷低,免疫治疗难有很好的效果,阻碍了这两种方法的联用。 不过研究人员注意到,ALK突变似乎可以成为一个例外。 在ALK+非小细胞肺癌中,ALK蛋白几乎只由癌细胞表达,正常组织中基本不存在。更关键的是,ALK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 在ALK+淋巴瘤患者中,存在针对ALK蛋白的免疫反应,并与疾病分期、肿瘤负荷和复发频率负相关[5]; ● 部分ALK+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存在高水平ALK自身抗体,并与较好的预后相关[6]; 有高水平ALK自身抗体的NSCLC患者预后更好 换句话说,ALK+癌细胞表面的ALK蛋白,本身就可以成为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识别靶点,帮助控制肿瘤。 不过在ALK+非小细胞肺癌中,由于某些未知原因,ALK特异性T细胞反应不足以让免疫治疗产生明显疗效,那如果再加上ALK疫苗呢? 研究人员分析了ALK蛋白序列,将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肽片段制成了ALK疫苗,在ALK+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中测试了ALK疫苗、ALK抑制剂(ALK-TK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之间不同组合的疗效。 单独使用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可以使小鼠体内肿瘤完全消失,但停药后又会再次复发;单独使用ICI不能使肿瘤缩小;而将ALK抑制剂与ICI联用,也无法推迟停药后的肿瘤复发。这与人类患者中的情况基本一致。 而接种ALK疫苗后,小鼠体内产生明显的抗ALK免疫,并可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当与ALK抑制剂和ICI联用时疗效更好。其中疗效最好的组合是ALK疫苗+洛拉替尼+CTLA-4抑制剂,接受该方案治疗的10只小鼠中有7只得到治愈,治愈率70%。 洛拉替尼+ALK疫苗+CTLA-4抑制剂的组合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70% 另外,ALK+非小细胞肺癌也是非常容易脑转移的一类肿瘤,小鼠模型中不治疗的情况下脑转移发生率达到了100%,现有方案治疗下脑转移的发生率也很高,但加上ALK疫苗就能100%阻止脑转移的发生: ● 单独使用洛拉替尼,脑转移发生率87.5%; ● 洛拉替尼+PD-1抑制剂,脑转移发生率80%; ● 洛拉替尼+CTLA-4抑制剂,脑转移发生率44.4%。 但洛拉替尼+ALK疫苗、洛拉替尼+ALK疫苗+PD-1抑制剂、洛拉替尼+ALK疫苗+CTLA-4抑制剂,脑转移发生率都是0%。 含有ALK疫苗的组合均可100%阻止脑转移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方法将可用于任何ALK+癌症,除了NSCLC还有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和间质瘤等。特别是这些肿瘤有不少都会影响年轻患者,如果能通过ALK疫苗实现治愈将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Mota I, Patrucco E, Mastini C, et al. ALK peptide vaccination restores the immunogenicity of ALK-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Nature Cancer, 2023: 1-20.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3-00592-1 [3]. Camidge […]

小D
美总统拜登再提「治愈」癌症:他是癌症患者,也因癌症痛失挚爱,「抗癌登月计划」能否真正成功?

美总统拜登再提「治愈」癌症:他是癌症患者,也因癌症痛失挚爱,「抗癌登月计划」能否真正成功?

「乔,如果说你能做任何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我说我会治愈癌症!没有人相信我们可以,但据我所知,我们已经终结了癌症!」   美当地时间7月25日,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布会上语出惊人:“我们已经有效终结所知的癌症。”   这样的言论一时冲上热搜,引得所有媒体为之侧目。甚至于老外们开始在社交媒体中猜测:是否美国已掌握了一些更加前沿的抗癌技术尚未公布。   不管这番言论的目的为何,但确实能让我们想到这位耄耋老人一生都在与癌症进行的战斗。   美国现任总统的另一面:是癌症患者,同时也是癌症家属 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可能是除特朗普以外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总统。 20多岁从政,三度竞选总统,他以从政47年的资深「政龄」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总统。 但命运之于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漫长的从政生涯中,他几乎一直与各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个人的失败,甚至生理与病痛做斗争。无论政治立场如何,种种坎坷经历确实值得让我们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位候选总统的坎坷经历和他另一重身份:癌症患者,同时也是癌症家属。 拜登的第一面身份:癌症患者   2022年7月,在一场关于环境和全球变暖的演讲中,拜登在讲话中公布了自己健康的重磅消息:他在演讲中提到自己家乡特拉华州有很多炼油厂,会放出很多污染物:“这就是为什么我和与我一起长大的其他人都患有癌症。”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拜登的健康问题本就广受大家的质疑,再加上罹患癌症的消息,更是容易让媒体们浮想联翩。 甚至白宫新闻办公室都不得不赶快出来澄清,说拜登确实得过肿瘤,但属于“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危险度不高,上任之前就已经手术切除了,应该没事儿。 所谓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确实是一种低风险的癌症。美国每年都有超过300万人被确诊为皮肤癌,其中只有20万属于高风险的黑色素瘤,其余绝大多数都是拜登得过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顺带做一个小科普:美国人民对防晒的措施做的非常不到位,甚至「日光浴」也是常态,这也是诱发皮肤癌最大的致病因素。 拜登癌症患者的身份,不过是他与癌症打交道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在拜登参选美国总统前,他便已经是抗癌领域里最著名的一位“意见领袖”了。不管是在政坛中还是生活里,这位老人终其一生都在尽全力高举手中武器,奋力向病魔癌症发起冲锋。 可能只有了解他和癌症的“恩怨情仇”,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位候选总统心里的那股执着。 拜登的第二面身份:平凡的“癌症家属”,不平凡的美国总统 2020年11月,就在美国媒体宣布拜登胜选的第二天,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特拉华州的家族墓地,给因癌症逝世的大儿子博·拜登扫墓。 媒体拍下了他满头白发,紧紧拥抱长孙的背影,让人甚是唏嘘。作为一位普通的癌症家属,拜登经历了儿子癌症治疗的全部过程,尽管做出了最大努力,但最终没能挽回儿子的生命;而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始终没忘记抗癌的使命,召集世界专家向癌症发起挑战,要实现癌症的攻克与治愈。 这是拜登的平凡与伟大。时间回拨到20年前,意气风发的拜登当选了美国最年轻的联邦参议员。 这个时候的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都将与癌症纠缠。自己受到脑动脉瘤困扰不说,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男人全部死于胶质母细胞瘤: 他的“人生导师兼兄弟”泰德·肯尼迪,亦敌亦友的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还有自己最爱的长子博·拜登,以及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胞弟,“最伟大”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也因此疾病离世。 拜登与长子博·拜登 2013年,博·拜登,他最亲爱的儿子,在全美排名顶尖的安德森癌症中心被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经历了一系列的手术、放疗与化疗。 然而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两年后,2015年5月30日,博最终胶质母细胞瘤复发而离世。儿子的离世让拜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尽管博逝世前的愿望是希望父亲继续参加总统竞选,但拜登仍旧放弃了2016年的总统大选。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美国副总统,美国癌症治疗的费用让拜登也不堪承受,在抗癌过程中准备卖房为儿子支付帐单。拜登在政治上最亲密的战友奥巴马阻止了他,说,美国不能让自己的副总统卖房救自己的儿子。并答应借给他钱。 2015年6月,在大儿子博的葬礼上,拜登决定不参与当年的总统竞选 正是有了这段与癌症抗争的经历,才有了拜登在担任美国副总统后,作为抗癌领域中最著名的一位“意见领袖”,领导了包括美国的“癌症登月计划”等一系列抗癌措施落地执行。 「抗癌登月计划」与拜登的坚持 2012年,全美顶尖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提出了一份“癌症登月计划”,旨在集中全美的医学科研力量,实现对癌症的攻克和治愈。 这份计划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1970年代,美国在全球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时任总统尼克松提出,要像攻克载人登月问题一样攻克癌症。1971年12月23日,尼克松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代表国家正式向癌症宣战。 然而,人们远远低估了攻克癌症的难度。从癌症治疗的现状看来,解决人体内部问题的健康难题,远远超过了人类飞向宇宙的难度。 2015年,在大儿子博去世后,拜登在白宫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提出:虽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历经困难、长期坚持的任务,但就像人类最终还是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人类最终也会攻克癌症。 拜登的主张得到了他的亲密战友,时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2016年1月,奥巴马宣布成立“癌症登月计划”特别工作小组,并签署总统备忘录。而这个小组的领导人正是著名的抗癌“意见领袖”拜登。 拜登和抗癌领域专家 随后,癌症登月计划领导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工作。28位顶尖癌症研究者组成了“蓝丝带顾问委员会”,开始推动攻克癌症的实际方案开始执行。 工作委员会并没有成为一个空头部门,而是在实际上进行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再次提出癌症精准治疗的概念;推动美国顶尖基因测序公司面向社会免费公布其基因数据库;发布了“癌症登月计划”十项建议等等,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一阵热潮。 2016年6月,美国副总统拜登现身世界肿瘤顶级学术会议ASCO大会现场,鼓励学术界分享肿瘤领域的智慧和经验,共同对抗癌症病魔。“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你们!你们的成功完全可以改变世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科学家们的帮助!” 这对所有癌症科研人员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鼓舞。美国政治从未有过如此鲜明对抗癌研究的支持。 2016年ASCO年会现场 然而在2017年奥巴马卸任美国总统后,拜登提出他将继续领导“癌症登月计划”小组,为特朗普政府的抗癌政策提供建议。然而这一建议遭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无视,并没有把对抗癌研发的热情传承下来。 直到2020年11月拜登就任总统后,在他的主导下「癌症登月计划」重启。 2021年4月9日,成为美国总统的拜登在上任第80天后,提议启动一个新的科学实体,通过资助高风险的创新项目,加快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专注于癌症及的研究突破。这一被称为 “高级健康研究计划局”的研发计划预算为65亿美元,目标是 “推动健康研究的变革性创新,并加快健康突破的应用和实施。”  而就在前不久,美联社发文称,美国总统拜登要求国会提供28亿美元支持他领导下重启的「癌症登月计划」。相信这些不断的支持,也是拜登有底气说出“癌症已经被攻克”的基础。 写在最后的话 拜登领导的“癌症登月计划”小组正在不懈努力,而我们的癌症研发如今也已进入了“新药井喷”的黄金年代:划时代的靶向药物,创造癌症免疫治疗时代的PD-1/PD-L1抑制剂,还有创新疗法ADC治疗等等……,种种革命性的药物实现了我们过去不敢想象的癌症治疗获益。 […]

小D
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除了治疗,这些事你都能做到

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除了治疗,这些事你都能做到

复发,是导致肿瘤治疗复杂的一个原因所在,也是肿瘤患者结束治疗后需要特别注意的。要降低肿瘤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规范的治疗必不可少,但患者们同样也非常关心,有没有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呢? 有! 根据2018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上提出的研究结果:积极改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降低BMI),能够让乳腺癌患者(HER-2阴性)的无病生存率提高50%。 BMI,又称体重指数,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²) 研究设计 该研究招募了2292名完成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她们需要满足:HER2/neu阴性,腋窝淋巴结转移(pN1-3)或高危结节阴性,所有人的BMI指数为24-40 kg/m²。 详细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 Primary epithelial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pT1-4, pN0-3, pM0 No evidence of HER2/neu overexpressing (IHC neg or +) or amplifying (FISH neg.) tumor Histopathological proof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es (pN1-3) or high risk node negative, defined as at least one criterion of the […]

玉米
没有治疗肿瘤自发溶解了 ≠ 癌症自愈,患者有死亡风险

没有治疗肿瘤自发溶解了 ≠ 癌症自愈,患者有死亡风险

在知乎解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问题。“假如不幸得了癌症这种疾病,是不顾一切地治疗,还是将全部积蓄花了去环游世界?”这种问题可能源自一些或真或假的传说,癌症病人旅游世界之后回来自愈了。而一直在医院打化疗的病人很快去世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解释一直化疗这种措施的弊端,有兴趣的病友可以关注癌度公众号看目前置顶的2篇精选文章。今天我们主要是聊癌症自愈和肿瘤自发溶解症。 肿瘤自发溶解综合征,刊例文章 一、肿瘤自发溶解不等同于肿瘤自愈 首先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肿瘤自愈和肿瘤自发溶解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都恨死肿瘤了,如果不做任何治疗肿瘤细胞自己溶解了,这是多好的一个事儿啊,但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肿瘤细胞快速溶解,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异常,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死亡,这是一个坏的事情。 肿瘤溶解综合征可以自发发生,但是与化疗是比较相关的。在血液恶性肿瘤能见到这种情况,尤其是开始化疗后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但是实体肿瘤不怎么常见,尽管如此,20%的肿瘤溶解综合征病例发生在实体瘤的患者中,卵巢癌比较少见,尽管下面的案例故事是一个卵巢癌患者所经历的。 肿瘤自愈的原因很复杂,属于百万分之几的概率,中彩票的那种幸运事件,大概率的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重新发挥功能,识别并将癌细胞给干没了。 二、卵巢癌患者经历肿瘤自发溶解综合征 这是一名74岁的女性,最近被诊断为四期卵巢癌,她曾经患有乳腺癌并经历了手术治疗。在开始化疗之前,她的一些检查指标表现为异常,被建议去急诊室就诊。 这个患者的相关检查指标:肌酐为3.9mg/dL(参考水平是1.7),BUN、钾、磷酸盐、尿酸和钙水平都不正常。因此她被怀疑出现了肿瘤溶解综合征,医生给这个患者使用了拉布立酶和静脉输液治疗,在经过一次拉布立酶治疗之后,她的尿酸水平下降到无法检测到的水平,当肌酐水平改善之后,这个患者才开始进行相应的化疗。 (来源:pexels) 三、启示和讨论 对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癌度从未撰写过相关内容,希望本文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这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判断肿瘤溶解综合症的Cairo-Bishop标准包括尿酸水平≥8mg/dL、钾≥6mEq/L、磷≥4.5mg/dL、钙≤7mg/dL。诊断是需要两个或多个标准满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对照上面的指标来核对。 (来源:pexels) 尽管肿瘤溶解综合征比较少见,但是死亡率非常高(实体肿瘤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死亡率高达40%),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延迟还是很危险。如果患者有比较高的肿瘤负荷、肝转移、高乳酸脱氢酶和尿酸水平、或肾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对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治疗,一般包含积极静脉补液、补充电解质、如果诊断时尿酸升高则使用降尿酸药物。 对于肿瘤病灶的治疗过程而言,没有一件事情是小事。也许您扛过了很多艰辛和困难,一个马虎大意就会让治疗陷入被动甚至前功尽弃。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认识肿瘤溶解综合征。 参考文献: Carly M Weber DO et al., Case Re- port: Spontaneous Tumor Lysis Syndrome in Untreated Ovarian Canc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玉米
病看不好,死!「癌症旅馆」外的恶毒诅咒,折射出患者们尖锐的就医难题

病看不好,死!「癌症旅馆」外的恶毒诅咒,折射出患者们尖锐的就医难题

满「墙」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对于蜗居在河南郑州金水区聂庄回迁安置区的癌症患者们来说,这满墙的诅咒带来的是出离的愤怒,也是最深刻的无奈。   如果有选择,谁愿意背井离乡,蜷缩在不到20平的隔断间里,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还要面对现实的种种为难,以及周遭人的白眼。   人口大省,催生出庞大的癌症就诊需求,以及「癌症宾馆」的扎堆 9883万人,这是全国常住人口数量排名第三的河南省,在2022年末时的人口数字。 常住人口的量级,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标志:在河南省会郑州,有着床位过万,号称「宇宙第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同时,根据《2022河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河南有着每年超过29.1万例的新增癌症病例,占全国新增癌症病例的7%。 庞大的癌症就诊需求,映射在郑州市各大医院每日络绎不绝的癌症门诊中,同样也映射到了郑州市金水区聂庄安置区的一个个微型的「癌症宾馆」中。 聂庄安置区,前身是聂庄村,曾是郑州有名的“城中村”,于2012年整体拆迁。2017年回迁安置基本完成。 由于其地理位置邻近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又因为村民们多数都分到了不止一套安置房,使得这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癌症宾馆」扎堆。 村民们将手中闲置的房子托管出去,经营者们敏锐察觉到了聂庄优越的地理位置,于是将80-120平的房子改造为20-30平的隔断间,主要经营目标,便是瞄准了周边就诊的癌症患者。 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巨额的治疗花费又让他们无法承担高额的住宿费用。 于是,聂庄独特的「癌症宾馆」现象,就出现了。很难说清聂庄里到底有多少家「癌症宾馆」,根据报道显示,聂庄B区的业主认为小区内至少开了30家各类旅店,上百甚至近千个酒店房间。 而在早晨和午间、傍晚的治疗高峰时间,随处可见手腕上系着医院标识腕带的患者,手里拎着包子馒头、凉拌菜,或是蔬果鲜肉等,活动在聂庄内。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租住在聂庄,几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在这里,一间房间的住宿费用在40-50元/天不等,只提供一张床,其他家具基本都是摆设。经营者们还会默契的为住客们提供自己做饭用的公共厨房,不需要额外再出一笔费用。 日益紧张的邻里关系,以及怀抱「治愈」希望的患者和家属们 与其他温情的故事不同,在这里,癌症租客们与居民们的矛盾正在变得日益不可调和。 而矛盾的顶点,就体现在2020年某次满墙的「恶毒诅咒」涂鸦上:   「在这住的病人!病看不好!」 「钱百(白)花」 「死」 ……   一系列恶毒的红、黑漆诅咒字迹,让人看的血压上升,出奇愤怒!癌症病人本就诊治不易,竟还有人如此雪上加霜、伤口撒盐! 但当我们转换到聂庄原本住户们的角度,又能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住户们的“苦衷”。 由于房间被分割隔断出租的缘故,本就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安置区拥挤程度直线上升。在早晨、午间和傍晚这样就诊与上下班高峰重叠的时间段,本就拥挤不堪的电梯更是不堪重负。不少着急上下班的「打工人」们,只能选择提前出门或是爬楼梯出行。 与此同时,楼道里满是烟头,浓重的烟雾甚至时常诱发烟雾报警器;消防通道日夜被旅店的晾晒杆占据;由于紧邻胸科医院,住户们担心肺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带来病菌的传染……甚至是时不时大清早就开始放鞭炮、举办的各类仪式都对住户们原本正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用住户们的话来说,就是:善心人人都有,可谁来为我的生活环境买单呢? 无论是癌症患者,还是原住居民,都面临着这样矛盾的问题,同时也是他们各自的无奈之举。 而相同的情况,不仅仅只是发生在河南郑州,也发生在北京海淀八宝庄,在广州东风东路的城中村,在上海东安路的某小区里…… 解决癌症患者们的困境,最根本的还是医疗水平的进步 对于现状,「癌症旅馆」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正视,却暂时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对于此,我们呼吁相关的政府部门强化对于癌症群体的支持与倾斜,如果有可能的话,通过医保或其他医疗手段解决特殊人群在医疗就诊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问题。 同时也希望双方的相互理解,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强不规范的「癌症旅馆」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问题; 但对于未来,我们一定是充满期待的。 从2000年初迈入靶向治疗时代、2014年迈入的免疫治疗时代,以及近期疗效全面井喷的ADC类抗癌药物,我们的癌症治疗水平正在以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飞驰。数十个免疫治疗新药,千帆竞发,跃跃欲试。 而与此同时存在的,还有癌症的规范化治疗正在不断深入,抗癌药物的价格也不断通过医保、集中采购等手段出现断崖式的下跌。癌症患者们现在面临的趋势,是治疗癌症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便宜。 我们相信随着免疫治疗等关键技术的不断革新,在不久的将来,癌症的治疗就如同一次感冒,不需要远赴千里,也不需倾家荡产。 只需在家门口的医院挂个号,住个院,输个液,我们就能轻轻松松战胜癌症。 这一天,我们相信并不会遥远,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癌友们也请一定加油,再多坚持一阵子,我们期待的未来终将到来。 升白针-患者用药观念调研问卷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 亲爱的咚友您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少、化疗时间延迟,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患友预后。 本次我们发起对升白药物的认知及用药观念调研,意在了解咚友对升白药物的认知及需求,便于后续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升白治疗相关资讯。   非常感谢大家的填写  

小D
「凶险万分」的肺癌脑转移迎来新进展!靶向、免疫均有突破,多药围攻解决脑转难题!

「凶险万分」的肺癌脑转移迎来新进展!靶向、免疫均有突破,多药围攻解决脑转难题!

脑转移是各种癌症转移中最难处理的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又是经常发生脑转移的一类肿瘤。据统计,10%~25%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就已出现脑转移,40%的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脑转移。 目前对于NSCLC脑转移的治疗主要是放疗,如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但中位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化疗等一些全身疗法在面对脑转移时,选择十分受限,影响最终的疗效。 随着各种新型疗法的诞生,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也迎来了一次变革,3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就有很强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对脑转移有不错的效果。而最近又有两种新疗法在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试验中取得成功。 KRAS靶向药突破血脑屏障 最近两年,癌症治疗领域最大的几项进展中一定会有KRAS靶向药的诞生,KRASG12C抑制剂sotorasib终结了KRAS近40年“不可成药”的历史,adagrasib紧随其后成为第二个KRAS靶向药。不过在脑转移这个问题上,adagrasib反超了一步。 KRYSTAL-1研究中纳入了25名未经治疗的KRASG12C突变脑转移NSCLC患者,中位年龄66岁,其中19人可评估颅内疗效[1]。 在adagrasib治疗后,一共有3名患者颅内完全缓解,5名患者颅内部分缓解,颅内客观缓解率42%,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5.4个月。在获得颅内缓解的患者中,颅内缓解中位持续了12.7个月,数据截止时有2名患者仍处于缓解之中。 19名患者的颅内治疗效果 双免疫围攻脑转移 除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是NSCLC的重要治疗方法。近日,O药+伊匹单抗双免疫治疗晚期NSCLC的CheckMate-227公布了其中脑转移患者的数据,双免疫疗法同样对脑转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 CheckMate227一共纳入了1739名复发或转移性无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其中202人在基线时就有脑转移。总体来说,无论有没有脑转移,双免疫治疗都能给患者带来获益: ● 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使用双免疫治疗的5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16%,而使用化疗的只有6%; ● 基线时无脑转移的患者,使用双免疫治疗后,只有4%在随访期间出现脑转移,而使用化疗的患者有20%。 这些优势也反映在了总生存期数据里: ● 基线时有脑转移的患者,双免疫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17.4个月,5年生存率20%;而化疗组分别只有13.7个月和6%; ● 基线时无脑转移的患者,双免疫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17.2个月,5年生存率23%;而化疗组分别只有13.9个月和13%。 在基线时有(A)或没有(B)脑转移的患者中,双免疫治疗都能带来生存获益 随着医学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全身疗法也能兼顾颅内,同时对抗颅内和全身的肿瘤病灶,也将为脑转移的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升白针-患者用药观念调研问卷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 亲爱的咚友您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化疗药物剂量减少、化疗时间延迟,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患友预后。 本次我们发起对升白药物的认知及用药观念调研,意在了解咚友对升白药物的认知及需求,便于后续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升白治疗相关资讯。   非常感谢大家的填写 参考文献: [1]. Negrao M V, Spira A I, Heist R S, et al. Intracranial Efficacy of Adagrasib in Patients From the KRYSTAL-1 Trial With KRASG12C–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ho Have Untreated […]

小D
惊叹,神药DS-8201让脑转移的癌症患者盲目复明

惊叹,神药DS-8201让脑转移的癌症患者盲目复明

在抗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视力逐渐失去会给病人很大的打击,眼睛是一个很有存在的器官,虽然我们正常人习以为常眼睛的存在。但是如果让您闭上眼睛走几步路,你会感觉到眼睛是如此的重要。没有了视力我们就感觉陷入了茫茫的黑暗,增加了内心的担忧和恐惧。 如果恶性肿瘤侵犯脑部,有可能会影响视力。15%的转移性乳腺癌会出现脑转移,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更容易出现脑转移,其中31%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会有脑转移,脑转移之后的治疗通常是局部治疗,包括放疗和手术治疗,但是生存期总体比较差,中位总生存时间大概是一年左右。但是新药的出现能让很多事情逐渐改观,下面为大家解读一个最新发布的文献案例。 一、视力的失而复得,她从黑暗中闯出来了 这是一名52岁的乳腺癌患者,她有癌症的家族史。确诊为左侧乳腺微浸润导管癌,接受了保乳手术和放射治疗。5年以后,当她57岁的时候病情复发了,她接受了全乳房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交界性、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 当她60岁的时候,肿瘤转移到了肺部和肾上腺,她首先是接受了抗HER2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在经过了4个月治疗之后,她的病情稳定。然后开始使用阿那曲唑替代多西紫杉醇维持治疗了9个月。 由于患者的肺转移情况加重,患者开始进入了二线治疗,使用药物T-MD1治疗了9个月。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三线治疗使用了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了16个月。当这个病人63岁的时候,她开始进入了四线治疗,使用的药物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艾日布林。但是四线治疗2个月之后,她开始出现记忆力和判断力快速丧失、烦躁不安的症状。 DS-8201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的视力情况 2020年12月初次检查的时候,患者的右上肢和下肢截瘫,脑部核磁检查发现有脑积水,在进行了分流手术之后状态获得了一些改善。但是她的脑部垂体有转移,垂体的转移灶压迫了视神经,她右眼的视力几乎丧失。 垂体功能障碍也影响了她的激素水平,她被诊断患有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功能不全,在接受左甲状腺素和氢化可的松治疗后,她同时还接受了全脑放疗。最近被誉为神药的T-DXd(代号DS-8201,德曲妥珠单抗)在2021年2月开始作为第五线治疗,以开始应对迅速增加的肺转移。 第二次T-DXd(代号DS-8201)用过之后患者的视力有所改善,在使用了第六剂德曲妥珠单抗之后,通过脑部核磁证实了相应的疗效,视力逐渐获得了恢复。在第25剂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之后,由于分流管出现问题暂时中断了治疗,尽管如此,在第22个月的治疗期间,患者的认知和视觉功能得以维持,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用药之前和用药之后脑部核磁检查结果 二、讨论和启示 在这个上面的患者故事里,由于T-DXd是在全脑放疗之后进行的,因此很难单独评估T-DXd的疗效,但是肺转移病灶对T-DXd有很快的应答,全脑放疗是没有照射到肺部的。而且持续治疗超过了20个月病情没有进展,这些可以被认可为T-DXd的治疗效果。 从上面这个患者几次治疗都不是能获益很长时间,但是最后第五线治疗的获益时间来看,她其实是明显受益于T-DXd,抗肿瘤的效果是非常明显。在之前有多项临床试验也证实T-DXd对脑部转移灶的作用。 从上面的这个病人的治疗来看,整个的治疗过程也是很不容易,不断出现耐药,不良反应,可以说抗癌的路程是很周折艰苦的。当然我们也更庆幸不断涌现的抗癌新药,让我们面对恶性肿瘤有了更多的办法。希望本文可以给到大家相应的启发。

玉米
「神仙抗癌药」相似药物临床试验来了!魔法子弹精准灭癌,疾病控制率最高达64%!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不容错过

「神仙抗癌药」相似药物临床试验来了!魔法子弹精准灭癌,疾病控制率最高达64%!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不容错过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三阴性乳腺癌的“神药”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通过靶向Trop2精准释放细胞毒性药物SN38,一举让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有效率提高了7倍。 而在我们国内,其实也有一款与戈沙妥珠单抗十分相似的ADC药物——ESG401,同样靶向的是Trop2分子,同样搭载的是细胞毒性药物SN38。 目前,ESG401正在国内开展I/II期研究,参与研究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一国产新型ADC药物。 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被称为“粉红杀手”。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同时,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速度迅速增长。 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孕激素和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最难治疗的一类。但TNBC也有它自己的命门,90%左右的TNBC都有中高水平的Trop2表达。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诗健生物公布其靶向TROP2 ADC(ESG401)的I期研究数据: 截至2023年2月3日,35名(年龄中位数为53岁)患者在剂量递增试验中(剂量为2-20mg/kg)接受了≥1剂量的ESG401治疗。33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观察到12例部分缓解(PR),4例患者达到SD≥24周。其中: ● 11名TNBC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36%(4/11)和64%(7/11); ● 13名HR+/HER2-BC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62%(8/13)和77%(10/13); ● 2名有脑转移的患者都有明显的颅内反应。 数据截止时,有11名(31%)患者仍在接受治疗,3名患者的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最长的治疗时间达到12.9个月。 有效剂量组患者的疗效 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是白细胞减少(80%),中性粒细胞减少(69%),贫血(66%),疲劳(54%),恶心(51%)和呕吐(46%)。最常见的≥3级TRAE是白细胞减少症(2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没有≥3级的血小板减少症、腹泻、皮疹或口腔黏膜炎。没有观察到间质性肺病(ILD)。 本次临床招募仅限乳腺癌患者,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队列1:HR+/HER2-乳腺癌既往接受过1-2线化疗。队列2:三阴性乳腺癌初治。 【2】排除既往接受过含有靶向拓扑异构酶I化疗药物的任何治疗(包括ADC);或接受过靶向Trop2的治疗(包括ADC)的患者。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感兴趣的咚友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小D
最近大热的硼中子捕获疗法,有发展潜力但不能包治百病

最近大热的硼中子捕获疗法,有发展潜力但不能包治百病

放疗是一种癌症治疗常见的治疗措施,至少50%的癌症患者需要放疗。尽管放疗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但是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创造出了很多新的方法。硼中子捕获疗法(BNCT)就是其中之一。 一、硼中子捕获疗法的治疗原理 硼中子捕获疗法是一种基于硼核反应的技术,如下图所示,通过中子照射之后硼变成不稳定的状态,能量在衰变的过程中辐射出粒子。在反应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伴有少量伽马射线,杀死癌细胞。 硼中子捕获疗法的原理 硼中子捕获疗法在治疗过程需要使用非放射性药物,将硼积聚在肿瘤细胞内,然后使用中子束照射局部肿瘤组织,引起核裂变释放大量高能粒子。进而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由于上面反应的辐射半径限制了作用的范围,所以这个过程可以比较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 硼中子捕获疗法相比传统放疗有下面的优点:第一是肿瘤细胞中含硼药物水平比正常细胞高,治疗对正常细胞损伤低。第二是传统放疗需要氧气增强效果,但恶性肿瘤侵袭和增殖快,局部缺氧而影响治疗效果,硼中子捕获疗法不受此影响。第三是硼中子捕获疗法可以杀死各个阶段的癌细胞,而化疗、传统放疗只对增殖周期的癌细胞有治疗效果。 目前硼中子捕获疗法在多种疾病进行了研究,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和复发性头颈癌、肺癌、肝癌、乳房外佩吉特病等。在多个一期、二期临床试验中,硼中子捕获疗法被评估为多种癌症的替代疗法。但是这个疗法的限制因素也有不少,比如硼输送剂的电池选择性、输送方式、中子束和反应堆的照射深度等等。 二、临床试验的效果如何? 硼中子捕获疗法的第一个临床试验是1951年开展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直到20世纪90年代,硼中子捕获疗法的研究才十分深入。台湾荣总医院在2010年和2013年用硼中子来治疗头颈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013年至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对22名黑色素瘤患者进行了硼中子捕获治疗,治疗24个月内肿瘤的色素斑明显减少,治疗9个月内进行的病例分析也表明小色素斑没有扩散,没有侵入深层皮质层导致转移和复发,这个结果是非常让人兴奋的结果。 硼中子捕获疗法在黑色素瘤和胶质瘤的临床试验 目前来说硼中子捕获疗法还在发展,寻求更好的硼药物以便能稳定和安全地输入但是并发症较少,硼中子捕获疗法主要在下面几个肿瘤类型里有比较多的研究数据。分别是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和头颈癌。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治疗的办法是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自1999年以来,已经开展了硼中子捕获疗法治疗胶质瘤的临床试验,第一项临床试验中18名手术后的患者接受了硼中子捕获疗法,耐受性良好,1年生存率约为61%。一般来说正常脑组织吸收硼的能力较差,所以硼中子捕获疗法对脑肿瘤的治疗可能是很大的应用场景。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常用的办法是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第一项硼中子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计划招募30名患者,第一个患者的25个结节的19个结节在4周内达到完全缓解,8周以后21个达到了完全缓解(全部消失)。日本京都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8个患者有6名获得了完全缓解,2名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 硼中子捕获疗法用于头颈癌的研究 头颈癌是比较难以治愈的癌症,单一疗法难以根除病灶。2007年以来围绕头颈癌有了一些临床研究,2007年报道了硼中子捕获疗法治疗12名头颈癌患者,10名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2名患者无效。后面再次开展的研究表明29个患者,22名可以达到部分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5个月。硼中子捕获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局部或复发性头颈癌。尽管硼中子捕获疗法可以将生存期延长至4年以上,但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因素是局部复发,且难以控制。但是围绕这些问题也正在开展积极的研究。 三、讨论和启示 本文是围绕2022年的一篇文献综述来写的,也是属于引用比较高的文献。不可否认硼中子治疗的效果和发展潜力,但是硼中子捕获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硼输送剂弄到患者的肿瘤病灶内,不同的人体脏器对硼的吸收是不一样的,比如骨对现有硼输送剂吸收比较少。如果硼不能实现在肿瘤病灶的集聚,治疗效果可能不一定会理想。 由于肿瘤的治疗是循证医学,因为我们在面对一个治疗方法的时候需要看目前开展的临床试验证据,从目前来看硼中子捕获疗法用于胶质瘤、黑色素瘤、头颈癌有一些研究。但是并不是网上所宣传的什么癌症都可以治疗,高效低毒等等夸大词语。当然我们希望这个治疗方法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后面关于硼中子捕获疗法的最新研究我们会为大家报道,比如这种治疗与PD-1免疫治疗的组合等等。

玉米
2300万一个疗程!天价药物「Elevidys」获批上市,我们为什么鼓励这样的天价药越多越好?

2300万一个疗程!天价药物「Elevidys」获批上市,我们为什么鼓励这样的天价药越多越好?

对于「天价」药物,你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药物?   是曾经的癌症靶向药,每月的治疗费用高达5万一个疗程;还是前阵子刷爆了朋友圈,120万/针的癌症细胞免疫治疗药物:CAR-T治疗?   也许这些高昂的药价已经是大部分人所能想象到的药价「天花板」。 但真正昂贵的天价药,几乎全部出自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且药物都贵到让人咋舌。 就在几天前,世界最贵药物「TOP10」榜单再次更新了。 全球第二!「天价药物」榜单刷新 2023年6月22日,一款名为Elevidys的药物获得FDA加速批准。它被获批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 在这款药物的定价公布后,高达320万美元/疗程的药物价格(约合人民币2306万元)让它迅速火上热搜,夸张的价格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而随后,大家才惊讶的发现Elevidys并非全球最昂贵的药物,一款名为Hemgenix,用于乙型血友病的药物以350万/疗程(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的价格当选了全球最昂贵药物,Elevidys只能屈居亚军。 全球最昂贵药物TOP5,均为基因治疗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达1/3300,虽然它的发病率不算高,但是一旦患上这类疾病,致残的几率极高。 典型的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早在2~3岁时就会出现症状,到了12~13岁时,绝大部分患者只能依赖轮椅生活,平均寿命不足20岁。在症状表现上,它比人人谈之色变的「渐冻症」恶性程度更高。 尽管可能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救命药」,但「天价」的现状依然限制着它的销售。药物上市后,有消息预测:今年内,可能只有59名患者可以用上Elevidys,总销售额可能达到1.17亿美元。 尽管受众人群并不广,我们依然认为:无论从患者角度出发还是新药研发角度出发,Elevidys的上市都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它代表着新药研发还在继续,无论是否罕见病,研究者们还在为他们的健康而努力奋斗着;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更实惠的新药正在路上了。 药物价格「悖论」:期待更多天价药上市,也期待高效实惠的药物到来 为什么我们鼓励Elevidys这样的天价药越多越好?这就要从一款新药的诞生说起: 根据现行的药物审批制度,一款药物从研发到获批上市,只有经历了I-IV期,共四期临床试验对疗效的验证,才能获批上市。 在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网站: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大概有上万个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而每年获批的药物大概有多少?以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为例,每年平均新上市药物不超过20个。 10000:20,可想而知一款药物的获批上市到底有多难。每款药物背后所承担的研发费用可能动辄数十亿美元! 为什么药物会被定为天价?虽然药物的生产成本大多微不可计,但药厂花费的巨额研发成本都要从药价中得到平衡。毕竟没有天生的慈善家,如果无利可图,药厂们就会丧失研发新药的动力。面对疾病,我们也就没有了与之对抗的有力武器。 为了鼓励新药研发,保障药厂们对药物的研发投入,WTO组织为药物专利设定了一个保护期,通常是10年-20年不等。只有在专利保护期结束后,其他厂商才可以仿照这个药物的成分进行仿制。 只有走出原研药的第一步,才会有后续的原研药及时纳入医保,或是度过药物专利保护期,我们才能有高效实惠的药物到来。 掌握原研药,才能牢牢握住我们自己的健康命脉 从原研药物的角度出发,天价药的出现,才是我们握住自己健康命脉的重要手段。 拥有新药原研能力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说起: 在非洲存在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被当地人称作“昏睡病”:患者的中枢神经被感染之后,会导致患者精神错乱、突发昏迷,最终死亡。这个致命疾病威胁着数百万人口的生命。 幸运的是,一家法国制药公司在研发抗癌药物时,无意中发现一种叫“依氟鸟氨酸”的药物成分,可以用于治疗“昏睡病”,被非洲患者群体誉为“复活之药”。 依氟鸟氨酸化学式 但由于这种治疗方法漫长而昂贵,除了少数有钱人,大部分穷人都用不起。更糟糕的是,由于“昏睡病”只发生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患者虽多,买的起药的人却很少,持有专利的原研药生产商干脆停止了生产。这回连少数非洲的有钱人也用不上药了,只能无奈的“等死”。 有药不生产,眼看着这种疾病威胁着几百万患者的生命,制药厂却对药物生产置之不理——生产需要成本,但生产之后根本卖不出去。患者们和慈善机构都对此无能无力。 可很快,药厂忽然恢复了这种药物的生产,因为又有另一个研究机构发现了这种药物的其他用处——加入护肤品中,它可以控制女性脸部的毛发生长。 数百万条患者的生命,比不上女性护肤品中的一点点美容作用。从这个故事来看,“生命无价”这个定义,只是资本面前一个“正义的悖论”。 对这些非洲人民来说,只有真正掌握了原研药物的核心专利技术,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生存的权利。 不仅如此,原研药的诞生也让我们拥有了药物的议价能力。以PD-1抑制剂为例,不管是Keytruda或是Opdivo,在中国自己的原研PD-1抑制剂面世后,其定价策略都转向了全球最低。   原研药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与之矛盾的是,原研药物的研发需要具备大量基础科学的进步与雄厚的研发资金。在过去,中国始终不具备这样的研发能力,能做的就只有承受高额的药价与待药物专利保护期过后进行仿制药的制作。但20年的时间差,却是所有患者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幸运的是,中国的医疗领域没有让我们等待太久!这群无双的“国士”,中国的医药研究者们仅花费了短短二十年时间,就做到了发达国家们百年底蕴才可完成的工作。自主研发道阻且长,但我们取得的成就足以自豪,这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道路。   自2018年开始,中国几大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都有增加。百济神州研发投入6.79亿美金,同比增加136%;恒瑞医药研发投入金额合计26.7亿元,同比增加51.8%;复星医药研发投入约25亿元,同比增长63.92%。中国的药物研发正在迎头赶上世界领先水平,可以骄傲的说,我们的原研药物也将屹立于世界顶端,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  

小D
40岁的她患晚期乳腺癌,溶瘤病毒让多个脏器转移灶消失了

40岁的她患晚期乳腺癌,溶瘤病毒让多个脏器转移灶消失了

乳腺癌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因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可以让80%的早期乳腺癌获得治愈,但是有20-3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远处的转移。 对于晚期的乳腺癌,会根据激素受体(ER和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情况而进行分型,不同的乳腺癌亚型使用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这些治疗措施包含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也不能让患者很长时间地获益,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的3年生存率为38%,脑转移和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8个月和36个月。因此对晚期乳腺癌来说,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和理念出现。 一、溶瘤病毒的出现 最近癌度有几篇文章都提到了溶瘤病毒,这些溶瘤病毒已经显示出对多种类型的肿瘤有治疗效果,包括难治性和无法治愈的癌症。其中将溶瘤病毒弄到肿瘤病灶内叫做肿瘤内溶瘤病毒,这种方式比全身输注溶瘤病毒更有效,可能的原因是肿瘤病灶内溶瘤病毒的浓度更高。 这里需要说明下溶瘤病毒也是分为很多类型的,但目前逐渐增多的证据都表明了这些溶瘤病毒的效果,包含对高度侵袭性的三阴性乳腺癌。另外将溶瘤病毒弄到三阴乳腺癌病灶,可以通过激活特定的肿瘤靶向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对难以接近或暂时没能检测到的转移病灶产生远隔杀伤效应。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案例。 二、40岁的晚期乳腺癌,达到神奇的治疗效果 这是一名40岁的白人女性,没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在她做了双侧硅胶乳房植入手术后的4个月,她的右侧乳房出现了硬结肿块。核磁诊断显示出2 × 1.7 × 2厘米的病灶。经手术切除显示为浸润性导管癌。 由于随后的核磁影像学检查又发现了疑似肿块,因此进行了部分右乳房切除手术,发现具有较高风险的阳性手术切缘,具体的分子指标是激素阳性,HER2强表达。骨扫描未发现转移。再进行了全乳房切除之后,进行了4个周期的术后的辅助化疗,12个周期的内分泌治疗(配合加上了HER2的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在如此多药物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后面的PET-CT检查显示有肺转移,已经属于远处转移乳腺癌。 在之前的治疗经历里,病人已经将所有临床标准治疗都用过了,所以她拒绝了积极的治疗。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她开始肌肉注射曲妥珠单抗和口服他莫昔芬,并且在23个月的时间内,采用了定制化肿瘤病灶的溶瘤病毒治疗,在23个月时间里似乎她还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溶瘤病毒,在8个疗程之后,她甚至使用了多种溶瘤病毒的组合。 溶瘤病毒治疗期间病灶的影像学变化情况 病人的总体耐受性良好,生活质量得以能维持。而且这些治疗不需要住院,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出溶瘤病毒相关免疫治疗的典型放射学特征(见上面的图示):3个月和6个月后CT检查的病灶变大,PET-CT显示示踪剂吸收增加。随后这两个指标就稳步下降(这个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不是用上去溶瘤病毒就病灶立即缩小)。导致影像学上没能发现病灶的证据。她的肺部和骨转移灶也显示出相似的模式,也就是病人的全身具有了免疫激活,治疗性的远隔效应对转移灶也产生了效果。 瘤内溶瘤病毒治疗 9 个月后的免疫浸润和坏死/纤维化变化 三、讨论和启示 上面的这个治疗案例,病人对总体的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反应,实现了所有可见的病灶全部消失,她自己对这个治疗结果也很满意,因为她在治疗过程还保留了生育能力,整体治疗的生活质量也很好,不需要住院。 肿瘤内溶瘤病毒治疗后引发的超免疫反应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这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所采取的溶瘤病毒类型、滴度等等,可以参考本文的参考文献。也欢迎大家多关注溶瘤病毒的临床试验,或考虑海外就医使用这种治疗的方式。如果当所有标准治疗方法都用过了,那么就积极拥抱新的治疗措施和理念,而治疗的奇迹说不定就会发生。

玉米
大突破!全球首个「粪便移植」抗癌临床结果出炉,益生菌成免疫治疗关键,长期治疗更有效!

大突破!全球首个「粪便移植」抗癌临床结果出炉,益生菌成免疫治疗关键,长期治疗更有效!

今年5月,首个粪便微生物疗法获批上市,“吃屎治病”这个重口味疗法真的成为了现实。不过,这次获批粪便微生物疗法主要是用来治疗艰难梭菌感染,还并非我们所期待的抗癌奇方。   而就在2个月后,全球首个粪便微生物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1]: 20位在粪菌移植后接受PD-1单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4人完全缓解,9人部分缓解,2人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达到了65%和75%。   作为对比,以往临床研究中采用类似疗法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大约分别为42%~45%和54%~63%,真实世界中大约分别为17.2%~51.6%和39.1%和67.7%。 免疫治疗自诞生之时,就以极佳的疗效和较低的有效率闻名于世。比如最先应用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中,就有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发生原发性耐药。怎么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如何识别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就成了摆在肿瘤学界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2017年的ASCO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大会上,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公布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回顾性分析,在接受免疫治疗期间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的患者,疗效明显更差。这让很多人怀疑,肠道菌可能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随后,全球的科学家陆续跟上,肠道菌和免疫治疗的关系越来越明确。瘤胃球菌、粪杆菌、双歧杆菌等多种益生菌被发现在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肠道菌中富集,小鼠试验也证实可以通过粪菌移植提升免疫治疗效果。一切的一切,只差最后的临床试验。 研究中的治疗方案(PEG laxative:聚乙二醇泻药,用以肠道准备;FMT:粪菌移植)   于是,加拿大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在2019年开始了全球首个粪菌移植治疗癌症的研究。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20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位年龄75.5岁,其中男性12人,18人处于IV期。 在研究中,所有的患者以口服胶囊的形式移植了来自3位健康捐赠者的粪便菌群,随后开始接受PD-1单药治疗(K药或O药)。在开始PD-1治疗之前,有8位患者出现了粪菌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胀气和腹部不适,但都十分轻微,没有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 而在免疫治疗开始后,17名患者出现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5名患者出现了3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2例关节炎、1例疲劳、1例肺炎和1例肾炎,没有出现4级或更高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整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没有粪菌移植的历史数据接近。 但在疗效上,这组接受了粪菌移植的患者明显要优于历史数据。20位患者中有4人完全缓解,9人部分缓解,2人病情稳定超6个月,客观缓解率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5%和75%,优于类似患者的历史数据。   中位随访20.7个月后数据截止时,20位患者里有16人仍存活,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尚未达到,6名患者仍在接受PD-1治疗。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3位捐献者的肠道菌组成各不相同,但20位患者的肠道菌却十分相似。而在移植后,那些PD-1治疗有效的患者,肠道菌组成也会越来越接近捐献者,而PD-1治疗无效的患者,肠道菌组成只会短暂的接近捐献者,很快又会恢复成自己原来的样子。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II期临床试验,并将进一步研究粪菌移植治疗肾细胞癌、胰腺癌、肺癌等其它癌症,以及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疾病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Routy B, Lenehan J G, Miller Jr W H,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plus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melanoma: a phase I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3: 1-12.    

小D
没看错?止痛药引发疼痛,错用吗啡引发骨流失和骨痛

没看错?止痛药引发疼痛,错用吗啡引发骨流失和骨痛

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骨转移风险,肿瘤在骨内播种和生长会导致神经炎症、骨稳态失调,从而导致疼痛。另外癌症骨转移会促进慢性疼痛和进行性骨质破坏,增加了病理性骨折和加剧疼痛的风险。 癌症疼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慢性的持续性疼痛和酸痛,其中酸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另外一类是突发性疼痛,特征是自发地或随着运动或触诊而出现的突然、严重的疼痛。 对于疼痛的处理那就是止痛药了,尽管30%的癌症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无法充分控制中度至重度的癌症疼痛,但是基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药是主要的办法。当然任何的止痛药都有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的持续使用有便秘、呼吸抑制、身体依赖性和过敏的不良反应。 另外阿片类药物还会增加骨质流失,这个已经在多种癌症患者有了临床记录。而且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这个风险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且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了病理性骨折,这就会增加癌症进展、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最近有一篇报道讲述了这些问题,我们为大家做一下编译。 一、长期使用吗啡会增加骨折流失和疼痛 一般学术论文首先证明的是一种机制,也就是我们口头说某种药物会导致什么不良反应,这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发表在《疼痛》杂志上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个原因。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近70%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会出现骨转移,30%至40%的肺癌会有骨转移,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 亚利桑那州健康科学综合疼痛和成瘾中心主任托德·范德拉教授介绍,长期使用吗啡(阿片类药物的一种)治疗转移性癌症可能不是最好的,因为这会降低骨密度。当然也不是说就一定拒绝使用,关键的问题是长期使用会导致一定危害。 阿片类药物导致试验小鼠骨质流失 这些研究者首先在实验的小鼠模型证实了这个结论,当吗啡和TLR4相互作用时,就会启动细胞级联反应,包括炎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和产量增加,由于破骨细胞会降解骨骼细胞,结果就是导致骨质更多的流失,疼痛就会加剧。当然如果可以将TLR4阻断,吗啡就不会增加疼痛或骨质流失。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慢性阿片类药物会在任何炎症条件下加剧骨质流失,比如因关节炎而使用止痛药的情况。 二、讨论和启示 这篇文章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个启发就是注重止痛药的使用,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目前研究者正在研究大麻素作为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症骨痛的情况。但在阿片类药物替代品出现之前,如果能通过其他机制抑制癌痛,或者可以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往后推迟。 其实要是说什么止痛的秘方,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些替代疗法,如针灸、按摩疗法等等。如果在没必要直接上阿片类药物吗啡的时候,不要图省事一直吃下去了,因为这种止痛药后面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骨痛,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玉米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