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全球首次确认:癌细胞会通过生产传递给婴儿

全球首次确认:癌细胞会通过生产传递给婴儿

文章来源:与癌共舞订阅号   文. 许柯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1月7日宣布:两名患宫颈癌的产妇在生产时,将癌细胞转移给了腹内婴儿,婴儿被诊断为肺癌。该发现是癌细胞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转移的首次确认。该研究已登载在美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癌细胞在母婴间传播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一人患癌全家预防,这可不是玩笑!》专门讲解了癌细胞的遗传性与家族聚集性。文章中谈到,父母会将体内的致癌基因遗传给子女,而致癌基因会导致患癌几率急剧增加,这也是癌症遗传的主要方式。而癌细胞直接传递给子女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2007 年,一位28岁的日本母亲怀孕期间身患癌症,在生下一名女婴后,这位母亲因为阴道大出血而去世,最终确诊其为白血病晚期。而在11个月后,女儿也被发现下颚与脸颊的交界处长出了一个奇怪的肿块,同时还有胸腔积液的症状。经过活检确认,最后确诊为白血病。在基因测序后发现女儿的白血病细胞与母亲的核型相同,融合基因的易位点序列也一致,说明女儿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正是来自于母亲体内。那癌细胞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胎盘”竟是罪魁祸首,由于胎盘屏障与胎儿免疫反应同时失效,使得母亲体内的癌细胞经由胎盘传递给了孩子。 那么除了在孕期,在分娩的过程中癌细胞也可能会进行传播。此次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这项研究通过2个实例,首次证实了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也会将癌细胞传递给孩子。这无疑让我们对癌症的遗传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从宫颈癌到肺癌 根据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文中记叙了一个23个月大的男孩与一个6岁男孩的病例。他们因为咳嗽、胸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有肺癌,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为什么会患上肺癌就成了值得去深究的事情。在一番探查后发现,他们除了都是肺癌患者,他们的母亲也都在生产前或生产后被查出患上宫颈癌。可这和他们患上癌症有什么关系呢? 两例归因于母婴传播的肺癌病例 按照之前的看法,如果母亲将癌细胞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应该会患上与母亲相同的癌症,就如同前面的白血病。并且由于胎盘的血源性扩散,后代在脑,骨骼,肝,肺和软组织中存在多个弥漫性转移灶。而这两个病例都只在肺部观察到肿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人员推断,如果母亲患有宫颈癌,在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液体内可能会含有癌细胞,而婴儿暴露在这些含有癌细胞的产道液中可能会将癌细胞吸入肺部。 研究人员对儿童的肺癌肿瘤与母亲的宫颈癌肿瘤进行了单独的DNA分析,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配对样品进行了下一代测序测试。最后得到的基因图谱证实了儿童的肺癌肿瘤是来自母体。两种肿瘤有着相同的基因突变,并且儿童肿瘤中的基因包含不在儿童种系基因组中的基因。两个孩子的支气管周围肿瘤生长模式也都表明,肿瘤是由于出生时吸入受肿瘤污染的阴道分泌物而从母婴传播。 母亲和儿童肿瘤的基因谱 后续治疗 幸运的是这两位孩子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在之后的随访中没有复发的迹象。对23个月的男孩,医生对其使用了14周的O药治疗,并进行了肺叶切除手术以切除剩余结节。 而6岁男孩的治疗过程相对曲折,他先接受了5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的化疗,后改为3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2个周期的紫杉醇+伊立替康,最后CEA降至正常。但3个月后左肺出现了复发,在进行了5个周期的化疗(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后又进行了1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化疗,最终医生还是选择将其左肺进行切除。切除后再无复发迹象。 总结 日本的此次研究论证了:患有宫颈癌的母亲在其生产过程中,其羊水、阴道分泌物或血液中都可能含有癌细胞,在分娩时可能会被婴儿吸入。 但通过孕检或注射HPV疫苗可以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 此外,横浜市立大学妇产科教授宫城悦子说,“母亲的癌症转移至孩子身上,这太令人震惊。生产时某种程度来讲,宫颈癌也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对于已经怀孕并患有宫颈癌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避免孩子患上癌症的可能。 总之,此次的发现对于我们是一种警醒,告诫我们需要注重癌症的预防与治疗,对于癌症遗传研究可能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Arakawa A, Ichikawa H, Ogawa C,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 N Engl J Med. 2021 Jan 7;384(1):42-50.   

半夏
癌细胞像“熊”一样冬眠,躲避化疗和靶向治疗,但科学家找到了办法

癌细胞像“熊”一样冬眠,躲避化疗和靶向治疗,但科学家找到了办法

“医生,请用最好的药,难受一点我也不怕。”患者很多时候很勇敢,但在很多药物用上之后,很快身体就跨了,有时候肿瘤病灶幸运的缩小了,大家都很有自信,但为何过了一段时间肿瘤又再次复发?肿瘤为何会那么聪明?刚刚发布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的一篇报道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像“狗熊”一样冬眠的癌细胞 我们都知道狗熊会在冬天冬眠,以躲避严寒的冬季。冬眠的狗熊身体代谢下降,能量消耗少。至于为何狗熊找到了“冬眠”这个办法,进化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也会这样。这些癌细胞通过特定的基因表达,进入一种缓慢生长和分裂的状态,以度过由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所造成的恶劣环境。 尤其是化疗的时候,由于化疗药物不能区别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只对增殖活跃的细胞进行击杀,癌细胞通过进入“冬眠”这种状态而躲避起来,而正常的细胞get不到“冬眠”这个技能包,还再不断分裂、增殖、被化疗药物杀死的更多的是正常细胞。患者受罪很大,但癌细胞杀死的比较少。 最后不能耐受化疗了,停止治疗后癌细胞就卷土重来了,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也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治疗时究竟只有部分癌细胞进入了“冬眠”,还是大多数癌细胞都进入了“冬眠”呢?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只是部分癌细胞进入冬眠,那么肿瘤细胞的多样性降低,这会让后续的治疗省心很多,部分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是只有部分癌细胞能进入“冬眠”,且这部分癌细胞后续会再次生长,填充肿瘤病灶。 但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结论与之相反,认为大多数的癌细胞都具有“冬眠”的能力。 癌细胞的可逆药物耐受性持久性(DTP) 是怎么回事?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篇研究,引入了一个概念。如癌细胞通过“冬眠”躲避化疗或靶向药物的治疗,那就称之为可逆药物耐受性持久性(DTP)。为什么癌细胞会这么聪明地进入这个状态,究竟是那些基因起作用呢? 图1 找出影响癌细胞对化疗及靶向耐受性的基因 与之前使用商业化癌细胞的研究不同,研究者使用源自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细胞,在体外进行标记,形成癌细胞的条码库,然后将这些癌细胞抑制到模式生物老鼠身上,然后使用化疗药物来处理老鼠,同时使用空白对照做参比。过一段时间之后,提取相应的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很多癌细胞都具有进入“DTP”的能力,大白话就是进入“冬眠”躲避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能力。肿瘤病灶复发的时候并不是仅仅剩下小部分亚群,是几乎所有的癌细胞都具有“冬眠”的能力。 而且相应的基因分析表明,癌细胞劫持了一种生物学进化保守的“滞育”的能力。滞育是动物受环境条件所诱导的所产生的静止状态,通常发生于一定的发育阶段,比较稳定,这使得有机体在不利环境和时期更容易生存。 人体细胞有这些基因,癌细胞则劫持了这些基因来度过药物形成的选择压力。 图2 癌细胞进入“滞育”来躲避化疗 如上图所示,快速增值的癌细胞在感受到环境恶劣时,就通过下调mTOR信号通路,上调自噬信号通路来进入“滞育”。进入滞育的不仅是一种癌细胞,很多种癌细胞都可以进入“滞育”,等到治疗停止之后,这些癌细胞就都跑出来继续作恶。 治愈癌症,先解决癌细胞的“滞育” 从这一重磅学术期刊的研究来看,要想治愈癌症,或者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我们有更好的药,更便宜的药这些都是基础。患者勇敢、乐观和坚强都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认可和理解癌细胞的“滞育”能力。它们就是那么聪明里利用了古老的进化机制躲避了治疗。如果我们按住一个药一直吃,一直打,这终究不是治疗癌症的终极办法。 图3 科学家使用抗自噬药物阻止癌细胞进入冬眠状态 研究者使用了一种巧妙的办法。也就是进入“滞育”状态的癌细胞启动了自噬信号通路,那么就添加一种小分子药物来阻止自噬,结果表明癌细胞不能正常进入“滞育”状态。而更容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这给了我们下面两点启示: 1、 未来可能很多临床试验会涉及到组合用药,可能会将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药物组合来用,比如化疗或靶向药物和抗细胞自噬药物组合。这往往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很可能远远不是“1+1>2”,而是大很多倍。 2、 第二点,我们看到这个报道了。但现在用不到啊,那里找抗自噬的药物呢?如暂时没有,那么我们就学习着,先缓和现在正在犯的错误。比如一个化疗药物方案打个没头没尾。一个靶向药物吃的耐药后加量吃。如果癌细胞进入“冬眠”了,我们能不能骗一下这些“小混蛋”。暂停一下治疗,或者换一个其他机制的治疗药物。过一段时间再猛地杀一个回马枪。 希望本篇研究可以给到大家治疗上一些启示,提醒大家,防癌抗癌知识和信息是无比重要的。   参考文献: 1.Rehman et al.,Colorectal Cancer Cells Enter a Diapause-like DTP State to Survive Chemotherapy,2021, Cell 184, 226–242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cancer-cells-hibernate-evade-harsh.html  

半夏
重磅!胃癌患者喜迎良药!“神仙抗癌药”DS-8201获批胃癌适应症,患者死亡率降低41%

重磅!胃癌患者喜迎良药!“神仙抗癌药”DS-8201获批胃癌适应症,患者死亡率降低4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抗癌神仙药DS-8201刚在HER2肺癌患者病例中惊艳亮相,紧接着又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舞台上绽放异彩,详情见咚咚报道: ○ 用药两个月, 他全身的转移肿瘤完全消失了: 什么样的“神仙”抗癌药有此奇效? ○ “神仙抗癌药”再显威名: 针对几乎“无药可用”患者, 有效率超60% 惊喜不间断。 2021年1月15号,美国FDA官网传来DS-8201被正式批准用于已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GEJ)腺癌患者的消息。 这意味着,这款神仙药成为了第一个被批准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ADC药物。 1 HER2阳性胃癌靶向治疗道阻且长 DS-8201先下一城 纵观胃癌近10年里的靶向治疗探索之路,研究不少,成功率却不高,尤其是针对HER2靶点的药物。 比如,我们熟知的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和T-DM1等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被批准使用了,但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只有曲妥珠单抗的治疗效果不错,其他药物都没能很好地改善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不过,科学家对HER2阳性胃癌治疗的探索并未因此而停止。随着ADC药物的持续改进,DS-8201率先在胃癌中下了一城。 代号为DESTINY-Gastric01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DS-8201能显著改善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ORR和OS。因而,DS-8201在2020年5月,获得FDA突破性疗法称号。此次,美国FDA批准了DS-8201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的适应症,也是基于这项Ⅱ期临床的出色结果。 ① 临床设计: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188例HER2阳性胃癌患者,以2:1进行随机分配。这些患者先前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方式并出现进展。包括含铂类化疗或者是曲妥珠单抗等。 试验组患者每3周给予患者静脉注射6.4mg/kg的DS-8201,对照组患者由医生选择伊立替康或紫杉醇单药治疗。 ② 临床结果: ○ DS-8201组 vs 伊立替康或紫杉醇组的OS,12.5个月 vs 8.4个月; ○ DS-8201组 vs 伊立替康或紫杉醇组的ORR,40.5% vs 11.3%; ○ DS-8201组 vs 伊立替康或紫杉醇组的中位PFS,5.6个月 vs 3.5个月; ○ DS-8201组 vs 伊立替康或紫杉醇组的中位DOR,11.3个月 vs 3.9个月。 ③ 安全性: 其最常见的(≥20%)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异常是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恶心,食欲下降,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疲劳,血液碱性磷酸酶升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腹泻,低血钾,呕吐,便秘,血液胆红素升高,发热和脱发。 胃癌患者的推荐使用剂量是6.4mg/kg,每3周(21天)静脉注射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作用。 另外,处方信息中,有一个带框警告,提醒存在间质性肺疾病和胚胎-胎儿毒性的风险。 2 “神仙药”不止于胃癌 各癌种均有不俗表现 […]

小D
172个潜在靶点,克服耐药,这种新技术或将改变靶向治疗

172个潜在靶点,克服耐药,这种新技术或将改变靶向治疗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文. 许柯 蛋白激酶与蛋白激酶抑制剂 在人类细胞中,大约有514种不同的蛋白激酶在运作,这些激酶占整个人类基因组的2.5%。激酶在调节细胞蛋白活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异常情况下,激酶能够推动肿瘤细胞增殖。因此如果对激酶进行抑制,就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比如,我们常见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就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它通过对表皮酪氨酸激酶进行抑制,也就是作用于EGFR靶点,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当然,一个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开发出多种靶向药物,如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都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 此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ALK-TKI),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CDK4/6抑制剂)等等。 既然如此,那514种蛋白激酶每个都能开发出几种靶向药物那还愁无药可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蛋白激酶都可用于肿瘤治疗,而且很多蛋白激酶是尚未开发或无法开发出靶向抑制剂的。 蛋白激酶抑制剂除了数量有限,其作用方式也导致肿瘤细胞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 靶向蛋白降解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耐药,好好利用这些珍贵的蛋白激酶呢? 当然有!它就是靶向蛋白降解(TPD)。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以色列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Irwin Rose,表彰其共同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清理异常蛋白质的,即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他们发现细胞将异常蛋白质交给泛素连接酶(E3)进行泛素化,这些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会被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从而把蛋白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供细胞合成其他蛋白质使用。 可以理解为,泛素连接酶可以将异常蛋白给盖了个章(泛素标记),盖章的蛋白就会被送往蛋白粉碎机(蛋白酶体),蛋白酶体会将这些盖了章的蛋白集中销毁(降解)。 PROTAC技术就是基于此原理开发出来的一种靶向蛋白降解手段。 该技术理论上可作用于所有的药物靶点蛋白,利用细胞自身的蛋白质破坏机制来从细胞中去除特定致癌蛋白。 PROTAC双特异性分子的作用机制 也就是说那些之前无法被利用的靶点都能得到有效地利用,也就是破解了靶点的不可成药性。 克服耐药 一些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常常是发生了点突变,使得小分子抑制剂失去了对靶蛋白的抑制作用,而PROTAC技术可以直接将靶蛋白降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由于点突变产生的耐药性。 PROTAC小分子还有清除蛋白堆积,以及可以在蛋白表达、修饰后选择性降解同一基因表达的不同蛋白等优势。 相较于之前标准的靶向抑制疗法,靶向蛋白降解法不需要依赖与靶蛋白活性位点的紧密结合。靶向蛋白降解只需要与靶蛋白弱结合就能将其标记从而使其降解。 172个潜在靶点 技术路线铺设完毕了,接下来就是将它用于医药研发了。 然而在将其用于治疗药物时研究人员还是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需要知道,该激酶能否被降解,其次,还需要知道,哪种类型的降解剂可能最有效。 最近一篇发表于《Cell》杂志的研究显示,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鉴定出了大约200种可被降解的激酶,并绘制了首张可降解激酶图谱。   可降解激酶图谱 这张图谱将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可靶向降解这些特定激酶的分子,找到更加有效地降解剂。 虽然说理论上靶向蛋白降解可作用于所有蛋白激酶,但还是有很多激酶对降解剂不敏感。研究人员对500多种蛋白激酶进行了鉴定,最后发现了172种可被降解的激酶。这172个可被降解的激酶中,有136个可被至少2种独立的化合物降解,其中个别激酶甚至可被40种以上独立化合物降解。 该研究将进一步推进激酶降解剂的发现和开发。 临床试验 致力于利用其PROTAC发现平台开发靶向蛋白降解疗法的Arvinas公司在近期向我们公布了蛋白降解剂ARV-471的最新临床结果。 ARV-471是一款靶向雌激素受体(ER)的蛋白降解剂。1期临床试验中招募的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平均接受过5种前期疗法的治疗。 中期试验分析表明,ARV-471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表达水平,平均将ER水平降低62%,最多降低接近90%。而且,ARV-471对野生型ER和ER突变体均表现出降解效果。 ARV-471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的ER表达水平 在14名可以分析抗癌活性的患者中,一名患者达到确认的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51%。两名患者获得未确认的部分缓解,还有一名患者疾病稳定并且病灶缩小50%以上。在12名能够评估临床获益率的患者中,5名(42%)的患者达到临床获益。 ARV-471的疗效数据 小结 以当前的研究水平和认识程度来看,靶向蛋白降解疗法尚能发挥出不错的治疗以及克服耐药的水平。相信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且持久有效的降解剂,实现肿瘤患者长期与癌共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黄卫, 曾富华, 胡晓敏. […]

半夏
患癌18年,我希望妈妈能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患癌18年,我希望妈妈能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走到这一步,我已经用尽了全身的本事……”从母亲初次患癌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尽管现在情况还不错,但周女士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嘴上说着“没能耐、搞不定”,但她依然抱着开放的心态,积极打听最新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多看看,希望能多一条生路吧。” 以下是周女士的自述: 1 家庭突遭变故 妈妈不幸罹患乳腺癌 妈妈最开始发现乳腺癌是在2002年,那时我还在上初中。其实右边乳房的肿块已经伴随她一年,去小医院检查,医生简单看看说没事,开了些中药应付。那年冬天她们单位组织体检B超结果不好,就直接去县医院做了钼靶。检查的医生拉住我爸爸说:“肯定是不好的,赶紧去省城医院。” 前一天妈妈还在跟我炫耀她新买的大衣,第二天爸妈就去了省城。这一去就是将近一个月,寒假一个人在家的我,只知道家里遇到事情了,天大的事情。过年前妈妈回来了,我从没见过那么虚弱的妈妈,两个人搀着还走不稳路。她躺在床上,我一颗一颗地给她剥桂圆吃,她悠悠地说,“闺女长大了”。 一天晚上,我爸神情严肃地找我单独谈话,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话:“儿啊,家里遇到事情了,你妈妈得了癌症。但是医生说不算最晚的,能治,你也长大了,咱们爷俩得一起担着。” 进而开启了妈妈长达18年的抗癌之路。后来的事情,是我翻看病历时才完整串起来: 2003年1月,妈妈做了右侧乳房全切手术,腋窝和锁骨下的淋巴结多处都有转移,病理确诊是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当时癌症治疗水平有限,爸妈对癌症也一无所知,医生用的是常规的放化疗方案,化疗、放疗25次,之后妈妈身体慢慢好转,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她比以前更注意锻炼和饮食了,偶尔会念叨:“这病只要不复发就没关系。” 2010年,妈妈洗澡的时候,发现左边的乳房有一个小肿块,她不敢大意,马上去医院检查,像是一语成谶:癌症复发了。1月底医生准备给妈妈做左乳包块切除术,但病理显示是左乳浸润性导管癌,于是改为左乳根治术。就这样,已经失去右侧乳房的妈妈,左乳也没能保住。不幸中的万幸,这次只有锁骨下淋巴结有少量转移,妈妈又做了4次化疗。 化疗结束后妈妈开始吃内分泌药维持,最开始吃的是三苯氧胺,后来换了他莫昔芬。可能是受药物影响,10月份妈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子宫内膜增生,长了不少子宫肌瘤,生长速度非常快,担心是转移灶,医生决定把子宫和卵巢附件全切了。幸好病理显示是“良性”,这对我们一家来说,简直是世间最美的词语。 妈妈不是矫情的人,罹患癌症并没有影响她乐观生活,从参加小姐妹的旅游团,到学广场舞,没过多久就跳到了领舞的位置。几经磨难的她,反而比以前更豁达开朗了。有时候洗澡看到满身的伤疤,她还自嘲:“你外公戎马一生,打了十几年的仗,身上的伤都不一定有我这么多。” 接下来的5年,为了降低雌激素水平,妈妈一直吃来曲唑,病情很稳定。因为妈妈患病的缘故,我也快速成长。妈妈曾偷偷跟我说,在她治疗过程中,爸爸经常晚上睡不着,大半夜自己起来呜呜的哭。他怕要失去最爱的人,在妈妈病情危急的时候方寸全无。妈妈的健康成了我学习的最大动力,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什么也做不了,唯有努力学习,希望能为妈妈的病找到办法,为日渐老去的爸妈撑起一片天。 2 后期治疗险象环生 妈妈病情危急 2015年底,妈妈偶尔会感觉骨头隐隐作痛,间歇性地痛,还有逐渐加重趋势。当时想着人到了更年期,身体有点不舒服也正常,也可能是关节受凉,就没往心里去。 直到2016年3月,妈妈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恶心呕吐,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身体也迅速消瘦。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除了CA15-3远高于正常值,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端午节前后,妈妈一直呕吐,食不知味,睡不安寝。多方咨询后,在省城医院做了一个全身的PET-CT检查,原来肿瘤已经转移到了骨头。 经好友提醒,我赶回上海联系医生,并远程嘱咐爸妈:“准备好去上海,先在家里把从头到脚能做的部位全都做个核磁共振,报告出来发我。”呕吐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脑转移,垂体和额叶分别发现转移灶,最大处1.7厘米。大事不妙!我知道,癌症病人一旦发生了脑转移,生存时间可能就不多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面对着汹涌人潮,觉得自己“没能耐”,我忍不住放声痛哭。 此时我刚在上海工作两年,这件事是我当时人生中遇到最难的事情。因为是独生子女,这些年我也逐渐变成爸爸妈妈的一个依靠。在妈妈漫长的抗癌治疗过程中,从一个啥都不知道的小女孩,转变成了陪妈妈去医院,去网上各种患者论坛学习,替妈妈做治疗决定的家庭主心骨,所以再怎么艰难也必须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扛起这个责任。 辗转咨询各方专家后,最终采纳了华山医院医生的建议,做了脑部的伽马刀,效果非常好。做完当天妈妈就能吃饭了,饮食睡眠改善之后,体重也慢慢回升。但医生说,妈妈脑膜附近已经有零星的阴影了,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我们补充一个全脑放疗。放疗结束后,肿瘤指标降下来了,呕吐症状也消失了。 针对妈妈骨转移的情况,医生建议在抗癌的同时要用上骨改良药,防止发生骨折等并发症。于是妈妈一边服用依西美坦调节内分泌,一边开始用上唑来膦酸。可是妈妈对唑来膦酸特别敏感,一打就狂吐,吐到我们以为脑部又复发的那种程度。试了几次实在扛不住了,后来换了伊班膦酸钠,副作用小了一些,但打完她还是有些不舒服。2017年到2018年两年间,妈妈的治疗基本就是用依西美坦,辅助伊班膦酸钠,但是因为副作用,伊班膦酸钠一直打打停停。 2019年初,妈妈的肿瘤指标一直在上涨,涨得特别快。到3月份的时候,妈妈肋骨、骨盆疼痛明显,走路都比较困难了。 去肿瘤医院做了全面复查,发现肺里有一点疑似转移,骨头上的转移病灶非常多。ECT检查发现,多根肋骨、右侧肩胛骨、髋关节、骨盆多处,还有脊椎骨都有星星点点的转移。片子上看密密麻麻的黑点,几乎遍布妈妈的整个上半身。医生建议用帕博西尼和氟维司群,开始用的时候效果非常显著,用上后妈妈就不疼了,心情也轻松了许多。 妈妈的ECT检查报告2019-3-18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年底,妈妈的病情急转直下。帕博西尼的正常剂量已经没办法耐受了,白细胞掉得很厉害。 到2020年5月的时候,妈妈整个人就瘫在了床上,全身都痛得厉害,生活无法自理,血糖也不正常。我吓坏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搬家到了南京,赶紧去江苏省人民医院找专家咨询。检查发现内脏和头部都还好,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骨头上。原想针对骨转移部位做个放疗,但医生说骨转移的分布特别广泛,而且疼痛部位不明确,暂时不推荐放疗。 因为妈妈贫血比较严重,医生建议把帕博西尼停掉,尽量减轻药物对身体的损伤。接下来状况不断,发现妈妈血糖高,就打胰岛素;出现多饮多尿的尿崩症,排除脑转移后,医生给补充了垂体相关的激素……如此对症处理,妈妈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很多。 我记录下妈妈肿瘤指标的变化趋势 一家人复盘治疗过程,觉得抗肿瘤治疗固然重要,但是维持整个身体的平衡稳定也很重要。我爸说:“估计很多癌症病人不一定死在癌细胞上,可能就是血糖、激素、肾功能这些基础指标控制不住,一不小心人就没了。”后续的治疗中,我也渐渐放弃自己的执念,努力帮妈妈和她身体里的癌细胞达成和平共处,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去探讨更多的方案。 3 用了地舒单抗后 瘫在床上的妈妈又能活动了 妈妈的情况好转后,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我又找主任商量骨转移的治疗方案,得知刚上市了一款骨靶向药地舒单抗。抱着一线希望,我决定给妈妈试试。 第一次注射地舒单抗是在8月底,才一个星期妈妈就不疼了。原来是整个人瘫在床上,坐卧翻身全都要人帮忙,后来自己就能坐起来了,食欲也特别好。以前瘦得皮包骨,现在,小腿的肌肉长起来了,脸色也变红润了。从8月份用到现在,一个月一针,已经打完了四针。小小的药瓶里,承载的是妈妈的生命希望。 我觉得整个2020年,治疗最大的一个突破就是用上了地舒单抗注射液。就那么一小瓶,120mg,没想到有那么好的疗效!才一针,全身疼痛就缓解了,瘫在床上不想动弹的妈妈居然能自己活动,还能下楼了,都不要人扶。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连原本持怀疑态度的爸爸都忍不住感叹简直是神了! 今年十一期间,我特意带妈妈去了趟孟良崮,当年外公战斗过的地方。热情淳朴的老区人民和仍在耳边的革命故事,鼓舞着妈妈在抗癌的战场上继续战斗。现在,除了偶发疼痛,妈妈基本跟健康人差不多了。能恢复到这个程度,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妈妈的抗肿瘤治疗比较简单,就单药阿那曲唑加上地舒单抗,因为血糖高,用了胰岛素降血糖,外加激素药和钙片。虽然妈妈状态不错,但现在的治疗只能维持肿瘤不进展,万一耐药了怎么办?我必须有万全的准备,考虑好下一步的应对。 另外,我也在多方了解临床试验方面的信息,尤其是PIK3CA方面的临床试验,但目前了解到的PIK3CA的临床都需要有可测量病灶,我妈的情况不符合入组条件。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也希望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广大医生和患友们能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让妈妈能够活得更好、更久。 如果不是因为妈妈得了乳腺癌,我应该跟别的女孩一样,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跟父母的联系越来越弱。但因为妈妈的病,反而把我和妈妈更加紧密地联结到了一起,让她对血脉相连的亲情,对疾病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陪妈妈抗癌这么多年,我有一些肺腑之言想分享给大家: 1、有乳腺癌病史的病友们,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果医生建议做骨扫描,一定要做,检查的辐射量很快能代谢掉,但是如果骨转移没能及时发现会有很大危险; 2、发现骨转移不要慌,目前单纯骨转移,积极规范治疗,长期生存的可能性很大; 3、骨转针要在骨转移发现后及时用上而且一定要按时打,不管是用双膦酸盐还是地舒单抗。钙片和VD一定要坚持吃,千万不要吃吃停停; 4、相信科学,心态开放,认真落实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5、心态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属都要客观看待病情,尽可能保持情绪平稳,不受病情进展影响,尽人事听天命。 外公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打到朝鲜战场的老革命,他说战争中能活下来的人首先就得不怕事儿。我妈虽然从小身体弱,但也继承了外公的军人风范。妈妈小时候就听外公讲,子弹是长眼睛的,越是慌张退缩的人,越容易被子弹打中;一直往前冲的人,集中精力反而能躲过。 用妈妈的话说,“这四五年都是白赚的”。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不问将来。 小编提醒: 1)一旦用上骨改良药后,建议有规律地持续使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预防首次或者多次的骨相关事件。  2)根据临床建议,患者在使用预防和应对肿瘤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治疗药物期间,无论是地舒单抗还是双膦酸盐类药物,需要每日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以治疗和预防低钙血症。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小D
美国2021年癌症年度报告出炉,癌症死亡率再创单年最大降幅,肺癌治疗进步显著,非吸烟相关肺癌值得关注

美国2021年癌症年度报告出炉,癌症死亡率再创单年最大降幅,肺癌治疗进步显著,非吸烟相关肺癌值得关注

太长不看版: 美国癌症死亡人数下降2.4%,再次打破单年最大降幅记录; 2014~2018年间,肺癌死亡率年均下降5%,成癌症死亡减少最大功臣。 近日,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的2021年美国癌症年度报告[1]: 继2016~2017年度癌症死亡率下降2.2%,创历史最高单年降幅后,2017~2018年度的癌症死亡率再次以2.4%的单年降幅刷新了这一纪录,其中约有一半是肺癌死亡下降贡献的。(由于统计数据有一定延迟,本次发布的数据截止2018年,未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相比于癌症死亡率达到高峰的1991年,27年间癌症死亡率累计降低了31%,相当于减少了30余万例癌症死亡。   而对于刚刚开始的2021年,研究人员预计美国将确诊1898160例癌症,608570人因癌症死亡。其中肺癌仍是是男女两性的首要癌症死亡原因,预计2021年有107870人死于吸烟引发的肺癌,另有3590人死于二手烟。控烟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非吸烟引发的肺癌也不容小觑,预计将造成20420人死亡,单拿出来也能在所有癌症中排进前10。近期有研究显示,非吸烟相关肺癌与口腔微生物有很大关系,我们也将在近期解读这一研究。   预计2021年癌症发病人数(上)和癌症死亡人数(下) 01 癌症发病趋势:禁烟效果显著,丙肝成为大问题   癌症发病率总体上来说,在1990年前后达到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普及,之后开始逐步下降。不过女性的癌症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这主要是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增加,部分要归因于肥胖和女性生育率降低。   1975年来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肺癌在男性中的下降速度是女性的2倍,这主要与男性吸烟较多,控烟效果较明显有关。不过在1960年后出生的人群中,女性肺癌的发生率超过了男性,目前还无法解释。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2000年前后因筛查的普及快速下降,近年来下降趋势逐渐放缓。不过,65岁以下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却在升高。 1975年来不同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 相比于肺癌和结直肠癌,肝癌的发病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男性肝癌发病率在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后逐渐稳定下来,女性肝癌依然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研究人员估计,通过减肥、戒烟戒酒、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大约可以减少71%的肝癌发病。 尤其是慢性丙肝,大约造成了25%的肝癌。尽管现有药物可以治愈90%的丙肝患者,但大多数感染者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而且在2010~2017年间,由于阿片类药物的流行,急性丙肝感染激增3倍以上,其中75%~85%将慢性化,这将进一步增加肝癌的发生。 02 癌症死亡和存活率趋势:肺癌治疗进步明显,但筛查或需进一步普及   2018年,美国共死亡2813503人,其中21%死于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相比2017年,美国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4%,连续第二年打破最大单年降幅纪录。   2010~2016年间诊断的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为67%。其中前列腺癌(98%)、皮肤黑色素瘤(93%)和女性乳腺癌(90%)的5年生存率最高,胰腺癌(10%)、肝癌(20%)、食道癌(20%)和肺癌(21%)的5年生存率最低。   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 自1970年以来,除宫颈癌和子宫癌外,所有癌症的生存率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治疗方案的改进和靶向治疗的发展,使造血系统肿瘤的生存率提升尤为明显。比如慢性髓系白血病,1975年前后的5年生存率只有22%,2010~2016年间达到了72%,其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比如格列卫)的患者,预期寿命更是近乎常人。 而肺癌的低生存率,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患者(57%)诊断时,肿瘤已经开始转移了。转移后的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6%,作为对比,未转移的肺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59%。或许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应当进一步普及。 目前,肺癌筛查主要推荐吸烟或曾吸烟30包年(每天1包抽30年,或每天2包抽15年,以此类推)以上的人去做。有研究建议这一标准可以降低到20包年,但能否将肺癌筛查推广到一般人群,依然颇受争议。   肺癌2年生存率变化 不过肺癌治疗上的进步还是挺大的。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新药和胸腔镜手术的帮助下,2年生存率从2009~2010年间的30%提高到了2015~2016年间的36%。在2014~2018年间,肺癌死亡率年均下降5%,几乎一半的癌症死亡率下降是肺癌死亡率下降产生的。 此外,2014年开始实施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即奥巴马医改),让更多人获得医疗服务,也被认为对肺癌死亡率降低有贡献。毕竟,效果再好的新药,用不起也是白搭。不得不说这一点上,我国的带量采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Siegel, R. L., et al. (2021).”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

小D
哪些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适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 中国医生十年磨一剑的研究揭示答案

哪些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适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 中国医生十年磨一剑的研究揭示答案

在乳腺癌的几大类型当中,三阴性乳腺癌属于肿瘤侵袭性强,恶性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即使是能够做手术的患者,也有比较高的术后早期复发风险,这与靶向治疗问世前的HER2阳性乳腺癌比较类似。 但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阴性,就使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没有用武之地。虽说免疫+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在辅助治疗中已经成功,但相关适应症还没有在国内获批,而且免疫治疗的高昂价格也实在很“劝退”,但医生们还有实用又实惠的高招。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SYSUCC-001研究,就给抗击三阴性乳腺癌的病友们支了一招:在标准的辅助化疗后,再使用卡培他滨进行为期一年的“节拍化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风险,其中5年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下降9.8%(5年无疾病生存率82.8% vs. 73%),远处转移风险下降10%,都体现了明显的疗效优势(均为绝对风险)。 节拍化疗降低各项风险 SYSUCC-001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口头报告,研究论文也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1],那么最适合这种疗法降低复发风险的,是哪些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呢? 首先得说说“节拍化疗”这个21世纪才被提出的概念,与传统的化疗一次性短时间内完成,然后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下次化疗不同,节拍化疗的用药量远低于最大耐受剂量,但化疗更加频繁,比如SYSUCC-001研究中就是每天口服两次卡培他滨,每次650mg/㎡的化疗方案。节拍化疗有多种好处,比如更好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等等[2]。 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 SYSUCC-001研究入组的443例患者目前随访时间已经达到61个月,其中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组有37例患者复发、32例死亡,在辅助化疗后不接受任何特殊治疗的对照组则是56例复发、40例死亡。节拍化疗使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36%(HR=0.64),远处转移风险相对下降40%(HR=0.60),其中骨转移、肺转移的风险降低非常显著,但节拍化疗没有体现降低原处复发风险的明显疗效。 节拍化疗的安全性也比较好,严重不良事件只有17例(7.7%)患者报告的3级手足综合征,91.4%的患者能够完成为期一年的化疗,需要减量或暂时停药的患者不多。而从研究预设的亚组分析来看,不管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淋巴管侵犯程度及辅助化疗方案如何,节拍化疗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都比对照组要低。 肿瘤≤2厘米,组织学分级在1-2级、淋巴结阴性、Ki-67指数<30%,化疗仅使用蒽环类药物或紫杉烷类之一的患者,有相对获益更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这与研究入组的患者特征有关,比如72.8%的患者组织学分级是3级,那么1-2级的患者就偏少,样本量有限。这些指标能不能提示患者更适合节拍化疗,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研究预设亚组分析 总而言之,SYSUCC-001这项研究的成功,为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非常“价廉物美”的降低复发风险方案,因为卡培他滨是已纳入医保的化疗药物,这一治疗模式每年花费可能只有数千元,远远低于免疫或靶向治疗。如果病友们能够有决心坚持每天服药,这种方案还是很有价值的,配合上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或许疗效还能更好。 参考文献: [1]. Wang X, WangS S, Huang H, et al. Effect of Capecitabine Maintenance Therapy Using LowerDosage and Higher Frequency vs Observation on Disease-Free Survival Among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Who Had ReceivedStandard Treatment: The SYSUCC-001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

半夏
癌症死亡率下降31%,癌症真的可防可控

癌症死亡率下降31%,癌症真的可防可控

文章来源: 与癌共舞论坛   文. 许柯 从1970年起,美国癌症学会(ACS)每年都会对美国当年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数据统计,并预测出当年的癌症新发病例与死亡人数。最新的《2021年度癌症统计报告》发表在了顶级刊物《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吧! 总死亡率下降31% 报告一上来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癌症死亡率从1991年开始持续下降至2018年,总死亡率下降31%。2016-2018年连续两年实现突破记录的大幅下降(2016–2017年降幅为2.2%,2017-2018年降幅为2.4%)。这意味着癌症死亡人数将比死亡率保持峰值的情况下减少320万。 美国1991-2017年男性癌症避免死亡人数和1992年-2017年女性癌症避免死亡人数 发病率与死亡率急转直下 从1975年-1991年美国癌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逐年增加,尤其是男性癌症发病率从1987年到1991年间飞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当时美国烟草横行,吸烟人数众多,甚至连专业的医生都有大部分人在抽烟,这就导致患癌人数飞速增加。而吸烟人数较少的女性的癌症发病率就相对增长缓慢。 但从1991年开始,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就开始逐年下降,直至近年来接连打破记录创造新低。那么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呢?是什么让美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下降的呢? 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 死亡率降低的背后 美国癌症死亡率之所以能不断降低,主要归功于这四大癌症的死亡人数减少,它们分别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 1930–2018年美国按性别的癌症死亡率总体趋势和部分癌症死亡率趋势 无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从1991年起就不断走低,这主要归功于美国政府的禁烟行动。先是规定未成年人禁用烟草,然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再通过“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与广告宣传,最后再到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违规者将受到巨额的罚款。经过不断地努力美国的烟民人数比例从1960年代的大约45%下降到今日的20%上下。这也导致截至2017年,肺癌的男性死亡率自1990年的峰值水平下降了51%,女性自2002年以来下降了26%。 虽然在我国也在推行着一系列的禁烟措施,但大多没有严格的监管及惩罚措施,这就导致禁烟力度较低。希望除了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公共场合吸烟的惩处力度,同时我们也能意识到吸烟的危害,自行戒烟。 除了不良行为的限制,医学水平的提高与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也是导致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是年龄20~59岁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自1989年来女性乳腺癌患者减少了52%。这主要是由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防治造成的。此外,从2010年到2016年,女性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这得益于不断发展的乳腺癌治疗手段。除了手术水平的飞速提升,还有多种靶向药的助力。 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9%,甚至高于我们一般不视为癌症的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约为98%)。 黑色素瘤的死亡率也下降很快,主要得益于双靶治疗方案的推行以及免疫疗法的普及,这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20-64岁黑色素瘤患者的整体死亡率每年下降了7%。 癌症预防我们可以做什么? 当然,使用再好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也比不过不患癌。要记住:防永远大于治! 例如,通过筛查和近年来的HPV疫苗接种,宫颈癌几乎是100%可以预防的。 早期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与睾丸癌5年生存率都高于95%,也就是说通过早期的筛查和及时的干预治疗,这些癌症对我们完全够不成威胁。 除了定期的体检、筛查,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应该做到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戒烟,当然还有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合理饮食等等。 总之,提高防范意识,加强自身管理,加之不断发展的癌症治疗技术,癌症真的已经变得可防可控。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定能不断刷新甚至降至与普通疾病无异。 参考资料: [1] Rebecca L. Siegel,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0, doi: 10.3322/caac.21590.  

半夏
重磅!百济PD-1斩获新适应症,中国肺鳞癌迎来首个自主研发免疫新药

重磅!百济PD-1斩获新适应症,中国肺鳞癌迎来首个自主研发免疫新药

2021年伊始,国内肺鳞癌患者喜迎开年首个好消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百济神州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用于联合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这是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获批用于肺鳞癌,可谓国药之光,对于新的一年来说更是个“开门红”! 对于晚期NSCLC患者,系统性药物治疗可说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尤其对于基因突变率极低的肺鳞癌而言,在无缘靶向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免疫治疗更是最后的救命机会。目前,国内虽有多个PD-1/PD-L1单抗获批上市,但是拥有肺鳞癌一线适应症的仅为进口药物,其数据也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的结果。与其不同,替雷利珠单抗本次获批是基于在国内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的成功证实了替雷利珠单抗对中国肺鳞癌患者确凿有效,为国内患者奉上了“专属”的PD-1单抗。   01 疗效优越:研究结果闪耀国际舞台,一线治疗改善PFS和ORR   鳞状NSCLC是肺癌常见的一种亚型,与非鳞癌相比,这些患者往往缺乏EGFR、ALK等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缺乏可针对性治疗的靶向药,因此既往的初始治疗方案多集中在化疗,预后还有待改善。   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改变了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治疗现状。此前,基于KEYNOTE-407研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批用于不限PD-L1表达的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此次,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紧随其后,成为中国首个获批肺鳞癌一线适应症的国产PD-1单抗。   本次适应症获批是基于RATIONALE 307 III期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成功的肺鳞癌一线免疫+化疗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其中期分析结果于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重磅发布,备受全球专家的瞩目。该研究纳入了IIIB或IV期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鳞状NSCLC患者,随机分为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A组)或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B组)或紫杉醇+卡铂(C组)。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RATIONALE307研究设计图   结果显示,相比单纯化疗(C组),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A组)及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B组)均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均达到7.6个月(C组为5.5个月),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分别达到48%(A组)及52%(B组)。   此外,RATIONALE 307研究展现了高缓解率的特点,超过70%的患者达到客观缓解(A组:73%,B组:75%),缓解患者比例堪比靶向治疗,更多患者从百泽安治疗中获益,且疗效持续时间也更长久,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8.2个月(A组)及8.6个月(B组),为单纯化疗组患者的2倍(C组:4.2个月)。   在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的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RATIONALE 307研究中A组和C组中因不良反应(AE)导致治疗中断的占比相似,分别为12.5%和15.4%。替雷利珠单抗+化疗最常报道的≥3级AE为血液学相关事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已知化疗AE一致。因治疗相关AE导致死亡的患者A组有1例(0.8%),C组3例(2.5%),其中无单独归因于替雷利珠单抗的病例。   02 从晚期一线、后线到围手术期,从非小细胞肺癌到小细胞肺癌   除了在晚期肺鳞癌外,替雷利珠单抗在肺癌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佳绩,且有不少值得期待的研究正在开展中。在2020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RATIONALE 304研究以惊艳的结果亮相国际舞台。 该III期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显著延长了中位PFS,为9.7 vs 7.6个月(HR 0.645,P=0.0044)。此外,在IRC评估的ORR方面,替雷利珠单抗+化疗组达到57%,优于单纯化疗的37%。基于该研究结果,替雷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适应症申请也已经获得NMPA受理,百泽安有望成为首个拿下晚期鳞状及非鳞状NSCLC一线治疗两大肺癌适应症的国内自主研发的PD-1单抗。   除了晚期NSCLC一线,2020年11月17日,百济神州宣布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DMC)判断,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治疗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线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RATIONALE 303研究中期分析达到总生存期(OS)主要终点。在晚期NSCLC领域,替雷利珠单抗展现硬实力,在一线和二线成功取得阳性结果,成为了目前全球唯一取得NSCLC一线联合化疗及二线单药治疗全人群获益的PD-1/PD-L1药物,可谓“国药之光”! 另外,对于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RATIONALE 315研究也正在开展中,以探索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辅助治疗的疗效。在小细胞肺癌(SCLC)方面,替雷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的RATIONALE 312研究也正在开展中。无论是后线、一线或围手术治疗,NSCLC或SCLC,替雷利珠单抗都在全力竞逐、多面发力,有望为更广泛的国内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03 成功“出海” 站上国际品质新高度   近期,替雷利珠单抗好消息不断。2021年1月12日,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就其自主研发的抗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达成合作与授权协议,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记录。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为中国的免疫治疗药物提供了最好的证明:国内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品质并不逊色于其他进口药物!有了质量的保障,现在,中国患者或许不需要再纠结到底是选择进口药物还是国内自主研发药物了。   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可说是国内免疫药物研发路程上的里程碑式事件,这也是继2019年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后,百济神州的本土抗癌新药“出海”的又一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制药行业的一剂兴奋剂。   04 三项适应症已获批,价格亲民   除了本次新增适应症外,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已经在国内获批三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以及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从2019年12月首个适应症获批上市,至今短短1年时间,共取得三大适应症,不断为更多国内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曙光。   更令人欣喜的是,根据最新的医保谈判结果,替雷利珠单抗成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今年3月1日起,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的患者将正式按照医保支付标准,享用更实惠的价格(具体价格待公布)。 […]

小D
中国生物制药“出海”提速,我国自主研发PD-1再创重量级全球合作

中国生物制药“出海”提速,我国自主研发PD-1再创重量级全球合作

最近一段时间,本就在抗癌药物中风头正劲的PD-1抑制剂再次刷爆了医药人的“朋友圈”,迎来了它的高光:PD-1抑制剂进医保了!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宣布2020年医保目录更新。不仅国内自主研发的4家PD-1抑制剂已经进入了医保,没有进医保的PD-1抑制剂也相继推出了新的赠药政策,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到底选择国内自主研发的PD-1还是进口PD-1″成了患者们难以抉择的一个问题。   现在,患者们恐怕不需要纠结这个问题了 创新药物“出海” 又一个中国药物研发的里程碑树立 就在昨天,也就是2021年1月12日,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再次创造了抗癌药“出海”的新记录!   百济神州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诺华就其自主研发的抗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达成合作与授权协议,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记录。 这对于中国制药界而言,又是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一款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为中国的PD-1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了最好的证明:中国研发制造的免疫治疗药物,并不逊色于其他进口药物! 替雷利珠单抗里程碑式的“出海”,是继2019年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后,百济神州的本土抗癌新药“出海”的又一里程碑事件,而中国药企创造的重大创新型药物“出海”,同样是这些年中国医药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抗癌新药出海,令人振奋   以往,中国也向海外出口药品,但基本都是原料药或仿制药,原创性不高,利润也不高。真正让企业和国家获利丰厚的,还得是原创新药。例如医药行业的几大巨头,他们的原研药都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原研药物与仿制药物,它们之间的差距完全可以类比中国药企与世界顶级药企之间的差距。客观来说,中国药企和欧美的整体实力差距是巨大的,尤其是科研上的差距。中国很多药企无论是对新药开发的资金投入还是相关人才招募,都是很匮乏的。在过去几十年,一个欧美顶尖药厂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会超过中国所有药企的总和!这直接导致中国药厂虽然不少,但能研发高质量新药的很少,几乎所有的抗癌新药都来源于国外的顶尖药企。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十年情况开始发生改变。随着百济神州等公司开始重金投入药物研发,中国药企在研发能力上开始奋起直追。以百济神州为例,近些年来的研发投入正在不断提升,仅2019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65亿元人民币,在全球拥有一支超过1500人的临床开发团队。正因为如此,泽布替尼与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才成为了一个让人欣喜的里程碑。中国的创新药也因此有望惠及更多全球患者,为中国制药在全球赢得更多赞誉。   强强联合,全球品质的替雷利珠单抗   说回替雷利珠单抗。作为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1类新药,替雷利珠单抗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资格,于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2020年4月,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第二项适应症获得批准。目前,替雷利珠单抗还有三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被受理,包括一项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项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以及一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适应症。   除了这些努力以外,替雷利珠单抗还在创造着更多的可能。作为目前唯一在抗体Fc段进行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自研发之初即定位于全球市场。 据资料显示,替雷利珠单抗是最早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且目前拥有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国产PD-1单抗。目前共有15项注册性临床试验在全球展开,已在全球入组7,700多例患者,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以外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00例患者。2020年11月,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针对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线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RATIONALE 303研究)宣布达到中期分析主要终点。 这是替雷利珠单抗首项取得积极结果的全球关键性临床试验,替雷利珠单抗也成为全球唯一取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联合化疗及二线单药治疗全人群获益的抗PD-1/L1抗体药物。 替雷利珠单抗所有的这些经验,都给未来中国其它抗癌新药出海提供了指南。未来替雷利珠单抗单抗将在海外继续“乘风破浪”,我们很庆幸,最近有类似百济这样的一批新兴中国药企崛起,开始做出能在国际舞台竞争的新药,为“中国制造”赢来荣誉。再次恭喜百济,也恭喜替雷利珠单抗,也希望未来听到更多中国创新药进军国际市场的好消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D
新型PI3K-γ抑制剂对PD-L1阳性三阴乳腺癌缓解率100%

新型PI3K-γ抑制剂对PD-L1阳性三阴乳腺癌缓解率100%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近几年也开始走上免疫治疗的快车道,尤其是IMpassion130、KEYNOTE-355两项研究,确立了PD-1/L1抑制剂+化疗一线治疗PD-L1阳性患者的地位,其中IMpassion130研究的PD-L1阳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5个月,比单纯化疗延长近10个月,为患者带来非常明显的生存获益。   但从另一面来说,这两项研究也显示了免疫+化疗一线治疗仍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是两项研究都没能在PD-L1阴性患者中体现明显疗效,其次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有限,PD-L1阳性患者也仅为7.5个月,并不能体现长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效果。如何进一步提升免疫联合治疗的效果,让PD-L1阳性患者疗效继续进步,PD-L1阴性患者实现获益呢?   在2020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SABCS)上,一项临床II期研究Mario-3的初步结果让人眼前一亮。这项研究的主角是新药Eganelisib(研发代号IPI-549),它是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PI3K-γ抑制剂,主要靶向乳腺癌微环境中的M2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是一种不利于免疫治疗的免疫细胞,它会使免疫微环境呈现抑制状态,而Eganelisib能够推动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从而将它“化敌为友”,变成对免疫治疗有益的促炎状态,招募更多T细胞到肿瘤部位。如果与PD-1/L1抑制剂联合使用,Eganelisib就能够增强疗效,且这一机制已得到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的证实[1-2]。 图1 Eganelisib联合免疫+化疗的作用机制 SABCS会议上公布的MARIO-3研究结果,还是对入组患者中13例可评价疗效患者的,非常早期的疗效数据,但Eganelisib已经初露锋芒。这项研究入组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为晚期,且此前未接受治疗,因此Eganelisib联合的方案,就是IMpassion130研究采用的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 疗效数据显示,13例患者在接受这种三药联合一线治疗后,肿瘤都有所缩小,其中8例达到了部分缓解(PR),有一例患者更是实现完全缓解(CR),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9.2%。在PD-L1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都有部分缓解,PD-L1阳性组ORR为100%(5/5,1例CR+4例PR),PD-L1阴性组ORR为50%(4/8,4例PR),13例患者中只有1例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治疗整体的临床获益率为92%(12/13)。 在IMpassion130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全部患者的ORR为56%,其中PD-L1阳性患者亚组ORR为59%,因此加用Eganelisib之后,初步疗效与免疫+化疗相比要更好一些。 对患者外周血进行的免疫细胞分析显示,Eganelisib治疗后患者的M2型巨噬细胞、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数量减少,T细胞活性有所恢复,证明Eganelisib在理论上的作用机制得到了体现[3]。 收集14例患者的初步安全性数据显示,在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基础上联合Eganelisib,并没有发现或增加新的安全性信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3级不良事件有中性粒细胞减少(3/14,21.4%),腹泻(2/14,14.3%),皮疹(14.3%),1例患者出现肝酶两项(ALT/AST)上升,这样的安全性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Eganelisib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目前已获得FDA授予的快速通道(Fast Track)资格,如果未来能够交出更加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这款新药就有望加速获批上市,增援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免疫治疗,病友们可以多多关注相关动态。 参考文献: [1]. De Henau O, Rausch M, Winkler D, et al.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 by targeting PI3Kγ in myeloid cells[J]. Nature, 2016, 539(7629): 443-447. [2]. Sullivan R J, Hong D S, Tolcher A W, et al. […]

半夏
乐观平和抗癌丨平安度过13年,与你分享我的经验

乐观平和抗癌丨平安度过13年,与你分享我的经验

文章来源:癌度   自2007年10月10日肝癌切除术至今,已然13年。 2017年留念照 十三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长,也不算短。回顾这些年来,有痛楚、有喜悦,有失望和艰辛、也有希望和温馨,往事历历在目,真是令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我年轻在职时,有较长的肝炎史,所以平时较注意体检。 2007年9月(时66岁),在亳无症状的情况下去做肝常规检查,B超发现肝占位,CT结论为”“考虑肝癌可能” 。 10月4日,入住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0月10日施” 右肝肿瘤切除术” ,病理报告为” 肿瘤5X6CM,肝细胞癌,团片型三级” 。术后月余又做了”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手术。 之后在2012年、2014年先后在复查中有过胰腺、肺转移的可疑点,所幸在观察和复查后被一一排除。 由于我发现较晚,查出时已属中晚期,肿瘤较大,边界欠清,无明显包膜又紧贴胆囊,手术切缘紧贴肿瘤,这些都是预后不良,容易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因此,能平安渡过这些年实属幸运。 十三年来我保持3-6个月复查一次,坚持辅以中医药调理,至今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 回顾一下,何以能平安渡过这不平凡的十几年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01 面对疾病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心态 当从杨浦中心医院拿到” 考虑肝癌可能” 这“死神的黑色请柬” 时,由于谙熟“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  ,我没有太大的惊恐和意外,就是想怎么这就” 中彩” 了呢? 走出医院大门,只见外面阳光灿烂,又想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属于我的时日怕不多了吧? 好在我性格开朗、乐观,想想自已年龄大了,已送走老的,孩子也已成家立业,还有了孙辈,除了放不下老伴外也无太多的牵挂。我就一个信念——怕也没用,要相信现代医学,要相信医生,自已“横竖横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但我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在入院前写下了“我的留言”(遗嘱),把银行存折等都转到老伴名下。在这过程中我倒很平静,没落过泪、没失眠、没有胃口不好。而此时最受煎熬倒是家人和亲属。 手术时,我的兄弟姐妹从外地赶来,伴我度过了最痛苦和最艰难的生死关头。手术前后有几十人次的亲友、同学、同事到我病床前,给我安慰、加油、鼓劲。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亲友的关怀鼓励功不可没。 2008年11月,我加入癌症康复俱乐部,融入了这温馨的大家庭,融入这群体抗癌的氛围中,感觉到那阳光灿烂的世界又回来了。 我积极参加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在夏令营、病种活动、区块活动和交流中受益匪浅,同时也参加了展望爱友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 这使我大大增强了抗癌的信心,也增加了许多治疗和保养的知识和经验。 我所在的杨浦区平凉块更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年年有旅游、月月有聚会、每周有活动。还有歌咏沙龙、经络操等等。这都是精神食粮,充盈着正能量。无形中,“参加俱乐部活动”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份,而且乐在其中。 在这大家庭的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十几年过来了。 02 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 病后我又重拾之前因惰性而中止的太极拳运动,十三年来从未间断。坚持晨练,步行到公园与拳友打太极拳,每天活动近2小时。 郭林气功、太极拳等拳操活动动作不激烈,特别适合我们病友和老人。它能疏通经络、增强呼吸机能、有助心血系统健康、促进物质代谢从而全面增强身体免疫功能。特别是这些拳操中的“运气”、“腹式呼吸”过程中对体内脏腑有按摩作用,对我们患肝脏、胃、肠疾病的人特别有益。 俱乐部不是说有“话疗”、“戏疗”之说吗,那我们体育活动也可称“体疗”或“体育疗愈”吧。 03 旅游对人体身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喜欢旅游。但我认为一定要量力而行,我主张病后(术后)一年内只能近郊一日游,三年内不远游。 十几年来,我在国内先后游览了海南、新礓、台湾等省二十多个地方的景点。国外到过吴哥窟,还与病友乘邮轮去过日、韩等国。  吴哥窟留念 青山绿水,明媚阳光和新鲜空气愉悦着我们,各地的古迹和历史文化让我们长见识、开眼界。每每进入景区令人心旷神怡,早己把疾病和痛苦抛到九霄云外了。 旅游确是我们祛病延年的好方法。这也可叫”游疗”或”旅游疗愈”吧。 04 参观艺术展览,有利身心健康 我们有幸生活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中,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上海有几百个博物馆、美术馆,还有艺博会、双年展等各种展览,还有国际国内艺术精品不定期来沪展出。 十几年来,大到世博会、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小到徐汇艺术馆、长宁民俗馆,我参观了有几十次了。 光美术展览,我就参观过莫奈、梵高、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等名家作品展。凡有名家作品展览我都不会放过。还有新建不久的喜马垃亚美术馆的”敦煌-生命之歌”、龙美术馆等等。 每每进入这些艺术殿堂,边欣赏边感叹,陶醉于艺术享受之中,这不就是”艺疗”或”艺博疗愈”吗? 05 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我在日常生活中除坚持锻练外,我不睡懒觉、睡午觉,不熬夜,不久坐。 我认为我们经过手术、化疗,身体较弱,中午适当午睡休息非常重要,卧床的体位有利血液回流养心养肝。另外烟酒不沾这也是必需的。 在饮食方面,因我们体弱,需要营养,光素食不可取,荤素搭配,不挑食不过量为好。 我一般早餐牛奶燕麦粥或薏仁莲子汤加鸭蛋、点心。午餐面食加鱼(黑鱼、泥鳅、甲鱼、昂刺等)或老鸭汤”山鸡”汤,配蔬菜(芦笋、西兰花、苦瓜等)。晚餐随家人随意而量少。我推荐大家吃”山鸡”,这是一种蛙类(稍小于牛蛙,色黑),一些大的菜场有少数摊位有卖。此物高蛋白无脂肪、味美性凉,杀时不剥皮(保留胶原蛋白),留肚(胃)可加枸杞等清炖。另外吃芦笋若刨皮,皮不可弃,可熬或泡汤当茶喝。 关于忌口,我认为不一定非得过于强调,死板遵守,嘴馋了少量吃些未赏不可。 但术后一两年内还是克制点,小心谨慎为好。我不信偏方,也不刻意地去吃保健品。只因外甥和侄女执意长期孝敬一些保健品,我就一直吃了十年,此外也服用过欧米伽3。 这也算是”食疗”或”饮食疗愈”吧。 这些年的体会一言难尽,写一下是为自己做个小结和回顾吧。五点体会和感悟也包含了不少病友的经验,我想这或许对我们的新病友多少有些堤示和帮助吧。当然这些见解也可能有不当之处,可望大家共同探讨指正。 最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努力,勇敢、快乐地相伴着。再度过一个又一个“十年”。

半夏
开灯睡觉能够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是真的!

开灯睡觉能够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是真的!

夜幕降临,路灯、手机、电视、电脑······继续发出光亮,让这个世界灯火通明。   蹦迪、熬夜、加班、夜班,让白天和黑夜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   凌晨十二点的钟声敲响,还不想/不能休息。   当托马斯·爱迪生在不断试验改良电灯时,他也许没有想到,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电灯会跟某些疾病联系在一起。   城市卫星拍摄的城市夜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 至此,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乳腺癌发病人数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乳腺癌的致病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推迟生育时间、生育次数减少、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都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光污染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联系,夜间光照暴露(light at night,LAN)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在2017年,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研究者们主导的一项长期性的大规模研究就指出,女性夜晚过多地暴露在户外光照环境中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这一现象在从事夜间工作的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1]。 2020年10月,香港的研究人员又在《Sci Total Envir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同样证实了暴露于LAN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2]。 研究者们对2001年至2020年20年间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共纳入了14项研究,包含4项队列研究和9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项个案研究,涵盖了7个国家,40余万名参与者。 最终分析结果表明,LAN暴露水平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在户外和室内环境中,LAN最高暴露者乳腺癌总体发生风险相比最低LAN暴露者分别高出12%和13%。 室内RR(危险比)值 室外RR(危险比)值 其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与室外夜间光照水平最为明显。剂量反应分析显示,超过50毫微瓦/平方厘米/立体弧度(nW/cm2/srLAN)的夜间灯光暴露值,对乳腺癌发生风险就有显著影响。 LAN增加乳腺癌风险过程图 之前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LAN导致的褪黑素分泌水平下降,可能是乳腺癌发生风险增高的原因之一。 褪黑素是一种参与昼夜节律调节的关键激素,它可以调节雌激素代谢,阻断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调节免疫系统,增加肿瘤细胞清除。这些都可以抑制乳腺癌的发展。 同时,昼夜节律的破坏也会增加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水平是乳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夜班等夜间活动,破坏昼夜节律,造成LAN暴露,增加乳腺癌风险。因此,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EC)就已经将上夜班定为“2A类”致癌因素了。 上夜班可能是迫不得已,但在夜班后你可以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消除掉夜班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Peter James,Kimberly A.Bertrand, Jaime E.Hart,et al.Outdoor Light at Night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the Nurses‘Health Study II.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https://doi.org/10.1289/EHP935 [2]. LaiKY, Sarkar C, Ni MY,et al. Exposure to light at night (LAN) and risk of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

半夏
抗癌“好辅助”益生菌:决定人体免疫力的关键,选购需要参照这3个秘诀

抗癌“好辅助”益生菌:决定人体免疫力的关键,选购需要参照这3个秘诀

近年来,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在健康界带起了一个狂热的风潮,霎时间,各类益生菌,益生元产品在微商圈里,在媒体直播间里,在电商平台里……卖得火热。肠道微生物领域变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说实话,看着这样的局面,小编的内心是有些激动的。因为,在几年前,小编刚接触到肠道微生物时,关注的人并不多。放眼全国,关注肠道微生物的人只有寥寥的几个地区(广东,北京,山东,江西等),各自分散。 而如今,在业内人士的努力下,很多企业开始在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健康医疗领域做投资布局或产业布局。不得不说,这给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随着肠道微生物在人们心中认知度越来越高。科学界和普通老百姓也纷纷开始主动了解它,接受它,使用它: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微生物对机体的益处和害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益生菌产品; 我们开始尝试用菌群来治疗顽疾(UC,IBD等); 我们开始尝试用菌群增强癌症治疗效果; 我们开始尝试用菌群攻克癌症…… 但与此同时,过度的产品推广和一些误导性的营销也从而滋生。不少益生菌产品打着抗癌和包治百病的功效活跃在癌友圈。使得不少消费者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甚至是上当受骗。 所以,今天要教大家选购益生菌产品的三个小秘诀:活,量,作用。大家搬好小板凳了吗?   01 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秘诀一:活   在告诉大家如何做个心明眼亮的消费者之前,还是想啰嗦几句:有条件通过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来改善健康问题的人群,还是要优选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非要选择益生菌产品辅助的话。那么,首先教大家的第一点就是:活。   其实,“活”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明确定义的条件之一。也就是说,首先你的益生菌必须是“活”着的。这意味着,你的益生菌产品刚生产时是活的,在货架上售卖时它也要是活的,被消费者购买食用后,在肠道内定殖还是活的。   而要保证这三个活,离不开生产厂家的努力,和消费者本人的努力。   首先,高活菌的益生菌产品生产,考验的是厂家的生产工艺技术。我们都知道,已知的益生菌大多是厌氧型的细菌,因此,对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会特别严格。无论是益生菌的培养,分离,浓缩,到冷冻干燥等各项工艺,都要有极其严苛的条件。而不同的益生菌剂型产品还需要不同产线,如,冻干益生菌粉,益生菌片剂,益生菌胶囊等。这些问题都决定了一个厂家生产出来的益生菌产品有多少活菌。   而产品生产出来,就要面临着运输和贮存条件。通常情况下,益生菌类产品的运输和贮藏要求是低温冷链,避光,密封。除非是特殊工艺的益生菌产品才有可能在常温下保存。   综上,我们选购益生菌产品时:不明厂家和不明生产工艺的产品不选,不按照说明要求贮藏的产品不选。   那么,作为消费者,能为获得活菌做出哪些努力呢?   同样的,购买的益生菌产品要按照要求保存在合适的温度下。因大多数益生菌都是厌氧型细菌,因此,拆包装后,都应该尽快食用。另外,绝对大数益生菌都不耐酸,因此,选择餐后服用益生菌效果会更好,因为餐后胃酸的PH值会有所升高。 02 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秘诀二:量   在保证了服用的益生菌是活的情况下,要发挥益生菌的作用是离不开“量”的。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明确定义的条件之二,强调了要达到充足的数量。   尽管,目前,国内并没有对于益生菌类产品的益生菌量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目前公认的是产品的活菌数量越多越好,这样更有利于活下来的益生菌在肠道内发挥群体优势。   肠道菌群是一个生态和多样性都非常复杂的群体,某种益生菌的数量太少是不利于定殖和长期生理作用的,久而久之,在不同的细菌群体的竞争中,甚至会被淘汰。因此,选购产品时,看产品标注的活菌数量也是需要考量的标注之一。   03 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秘诀三:作用   要讲的第三个点,就是益生菌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明确定义强调的第三个点就是:要对健康有益。   目前认为,益生菌在肠道内与致病菌相互作用,帮助机体抵御致病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同时,益生菌的自身代谢产物也对机体有影响,比如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对于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都有作用。   因此,益生菌必须满足对健康有益的作用,才能有机会被称为益生菌。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的共识中强调过一点,不是所有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都能直接称为益生菌,那些对机体健康益处还没有明确功能的微生物并不是益生菌。   所以,那些标榜着益生菌有治疗癌症抗癌功能的产品,我们就要多留个心眼了。先问问它,有获批的适应症吗?做了临床试验了吗?临床结果是怎样的,如果只是告诉你一两个案例,就标榜自己有抗癌的功效,那么,不好意思,这是一款百分之两百的虚假产品!   而我们之前在Science上看到的有关于菌群有助于PD-1抑制剂抗癌效果的研究,的确是一项研究突破,但还没有完成产品上市前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没有得到具体的验证,是不能直接就断定吃了某些益生菌产品就真的能辅助抗癌的。所以科学抗癌,需要正视研究结果。   […]

小D
PD-1耐药后怎么办?将这种药加进去还可能再起效

PD-1耐药后怎么办?将这种药加进去还可能再起效

新的一年,最为重磅的好消息是多种PD-1抑制剂被纳入医保了。四种国产PD-1大放异彩,真正以普惠价格走入寻常百姓家。 PD-1目前已经获批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此外通过与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PD-1可以在更多肿瘤患者中得以应用,有效率更高,患者获益时间更长。尽管有部分患者可以使用PD-1达到很长时间的获益,但多数患者还是会出现耐药,PD-1耐药之后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报道,通过将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恩替诺特(Entinostat)联合使用,可以让PD-1耐药的患者再次对PD-1治疗应答。 PD-1耐药后,为何将恩替诺特加进去? 要说为何PD-1耐药之后,选择将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恩替诺特加进去,这是不是随便蒙一种药物组合就给患者用呢?这要先从PD-1耐药的机制来说起。 PD-1的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原因很多,这里面涉及到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群的多种可能的变化,可能是肿瘤细胞把抗原丢失了,PD-1药物不识别了。也可能是免疫效应细胞衰竭或功能障碍。也有可能是免疫细胞浸润不良。还有可能是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改变。总之可能的原因会比较多。 在非小细胞肺癌里,已经发现表观遗传性变化可以影响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可以影响癌细胞的抗原呈递,这就导致相关药物和免疫细胞不能再攻击癌细胞。而表观遗传性就是不涉及基因序列变化,而是基因的一些修饰,比如加上或去掉乙酰基。因此通过乙酰基化酶抑制剂就可能增加肿瘤抗原表达,减少免疫抑制细胞的数量,并且可提高免疫能力。 已有报道证实恩替诺特可以与PD-1组合,并提升PD-1治疗效果。为此研究者希望研究对于PD-1耐药的患者,通过将恩替诺特与PD-1联合,患者是否能有效果。 有效率低点,但确实有不少患者获益 ENCORE 601研究入组的患者都是使用PD-1之后病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在76个患者中,有71个患者可评估疗效。总体治疗应答率为9.2%,未达到预期的阳性阈值。中位持续应答时间为10.1个月。无进展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比例为22%, 图1 PD-1治疗进展后联合恩提诺特再起效 如上图所示,对于已经对PD-1产生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通过使用帕博丽珠单抗联合恩替诺特。部分患者可以再次起效,肿瘤病灶出现缩小。这些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7个月。 图2 恩替诺特联合PD-1的获益与之前治疗情况无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患者之前使用的是哪一种PD-1抑制剂,是否经过了化疗,都不影响患者从恩替诺特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中获益。此外肿瘤病灶的PD-L1表达情况也不影响恩替诺特与K药的治疗效果。 图3 血液经典单核细胞水平影响PD-1再次使用的效果 最后研究者发现,血液里的经典单核细胞水平与再次启动PD-1治疗的效果相关,如果经典单核细胞水平高,那么患者使用PD-1的K要联合恩替诺特的治疗获益就更大。反之,如果经典单核细胞水平低,则患者使用PD-1联合恩替诺特的治疗获益就低。 启示 这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报道,如果我们将PD-1比作为神药,那么神药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如果出现病情进展耐药了。那么导致这个原因的机制可能会很复杂。可能联合表观遗传性修饰的抑制剂就有效果。在今天的这个临床研究里,恩替诺特是一个启示,未来可能会联合其他相关药物,再次让PD-1耐药的患者再次能使用上PD-1治疗药物。并从中实现较长时间的获益。 PD-1有效率低,则使用化疗或放疗激发肿瘤免疫原性。如果PD-1耐药,那么未来我们也有办法。   参考文献: Matthew D Hellmann, et al., Entinostat plus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ti–PD-(L)1 Therapy,Clin Cancer Res. 2020 Nov 17.  

半夏
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或将摆脱无药可用的困局!

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或将摆脱无药可用的困局!

HER2阳性乳腺癌,可以说是靶向治疗成果斐然的一种癌症,即使是确诊时就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现在也有望通过靶向治疗实现长期带病生存,甚至有可能达到治愈。但其实HER2阳性这个命名里面,藏着一些乳腺癌病友们不一定知道的玄机。   不信?那就回答一个问题吧:什么样的乳腺癌,是医生和检查报告中说的“HER2阳性”?   翻开各种HER2基因检测指南就会发现,患者的乳腺癌细胞存在HER2,并不等于“HER2阳性”,可以从现有靶向治疗中获益。   国际标准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组化(IHC)检测3+,即HER2蛋白过表达;或是IHC检测2+的患者,经原位杂交(ISH)法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阳性,这两种情况才算是“HER2阳性乳腺癌”。如果IHC检测是2+但ISH检测阴性,或者是IHC检测1+,那么这些乳腺癌虽然存在HER2,也会被划定为“HER2阴性乳腺癌”。   如果按比例划分的话,那么真正检测不到HER2的乳腺癌,在全部乳腺癌中大概只占30-40%,目前认定的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15-20%,而剩下50%左右的乳腺癌,就是所谓“HER2低表达乳腺癌”了[1]。   此前医学界没有把“HER2低表达乳腺癌”单独划分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些患者可能检测到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从而被划到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当中,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或CDK4/6抑制剂等靶向治疗;其次是从已知的科研和临床证据来看,HER2低表达是否有促癌作用还不明确,也不能作为预测患者生存和治疗效果的指标[2-3]。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是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经典HER2靶向药,在临床研究中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并无明显疗效[4],基于曲妥珠单抗开发的T-DM1等第一代、第二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收效不佳[5],因此单独将HER2低表达乳腺癌划分出来,在各方面都意义不大。 不过随着近年来药物研发的迅速进步,HER2靶向治疗有望突破瓶颈,也能把低表达的HER2作为治疗靶点,从而让这些患者有望摆脱无药可用的困境,以下就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潜在治疗手段进行介绍。 1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初战告捷 2020年HER2靶向治疗最火的一款药物,就是代号DS-8201a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它又被简称为T-Dxd。凭借在后线治疗中非常出色的疗效,T-DXd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药物治疗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 而对于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T-DXd的一项临床早期研究也在2020年带来了希望。这项临床早期研究共入组了54名晚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几乎都接受过多轮治疗,已经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人群。 T-DXd治疗这些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0个月,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是11.1个月和29.4个月,这些数据放在HER2乳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中,都是非常良好的效果,不过研究中有3名患者因为肺炎/间质性肺病死亡,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和管理治疗的风险[6]。目前T-DXd用于晚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III期研究已在进行,预计会在2023年公布结果。 另一种在研的ADC药物SYD985,则在2018年报告了治疗晚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早期研究的数据,治疗50例患者的整体ORR为33%,中位PFS为9.4个月,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ORR为27%,激素受体阴性(即传统定义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ORR为40%,整体疗效与T-DXd比较类似[7]。SYD985的临床III期研究可能在2021年中报告初步结果,此外还在探索对早期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用于手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2 适合部分患者的HER2肿瘤疫苗 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肿瘤疫苗也是比较火的一种前沿概念,和预防癌症的HPV疫苗不同,治疗性的肿瘤疫苗是把癌细胞表面抗原的信号,比如HER2蛋白的一部分导入到患者体内,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来清除表达HER2的癌细胞。目前已有多种用于HER2乳腺癌患者的疫苗在研究之中,其中也有一些研究针对了低表达患者。 以抗原肽E75的一项临床II期研究为例,它联合曲妥珠单抗和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用于HER2低表达且有高危因素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时,能够降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疾病生存率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0.2%[8]。GP2、AE37等HER2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中,也入组了一部分HER2低表达患者,但由于没有做进一步细分,疗效还有待证实。 3 其它正在研究中的新药新疗法 除了以上两类已经公布临床早期研究成果的治疗新方法外,还有不少靶向HER2的新药,正在或即将开展针对HER2低表达患者的临床研究,例如在后线治疗中效果优于曲妥珠单抗的新型单克隆抗体Margetuximab,能同时靶向HER2等多个位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如ZW25、Ertumaxomab等,能否成功就要看临床研究结果了。 总而言之,随着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迅速进展,HER2低表达乳腺癌或将很快迎来疗效出色的新药,从而为很多原本被划入三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患者,提供又一种治疗选择,病友们不妨多多关注相关进展或临床研究的招募情况。 参考文献: [1]. Tarantino P,Hamilton E, Tolaney S M, et al. HER2-Low Breast Cancer: Pathological andClinical Landscape[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0, 38(17): 1951-1962. [2]. Eggemann H,Ignatov T, […]

半夏
3种疫苗齐头并进:肿瘤5年不复发、逆转PD-1耐药

3种疫苗齐头并进:肿瘤5年不复发、逆转PD-1耐药

最近一段时间,整个生物医药圈,最火的词,就是:疫苗。 美国、英国、中国等几大世界强国的新冠疫苗,陆续公布3期临床试验数据,并且在世界各国先后上市:困扰地球人整整1年、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生活的新冠疫情,有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逐步迎来转机。 与此同时,肿瘤圈也不断传来抗癌疫苗的好消息。 01   首先,是一家名叫Greenwich Lifesciences的小公司,因为公布了一款用于乳腺癌患者抗癌疫苗的2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司股票一夜之间暴涨了230%。这家公司生产的疫苗,是一种经典的肽段疫苗,也就是把精挑细选的能激活免疫反应的、来源于致癌蛋白中的关键片段,直接生产出来,打给肿瘤病友。这是疫苗研发工艺里最古老、最传统的思路。 这家公司选择的靶点,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HER2。目前针对这个靶点,已经上市了众多的靶向药,比如:赫赛汀、帕妥珠单抗、拉帕提尼、吡咯替尼、来那替尼、阿法替尼等,在HER2扩增阳性的乳腺癌、胃癌以及一部分肠癌患者中使用,疗效不错。 因此,一开始听到某个小公司又研发了一款针对HER2靶点的疫苗,用于乳腺癌,多数专家都是持观望态度的:这么老的靶点,而且已经有这么多成功的靶向药了,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研发一个疫苗,还能脱颖而出? 这也部分解释了公司一开始的估值是不高的。让其一鸣惊人的转折点,就是下面这样一张生存曲线: 96名HER2扩增阳性(免疫组化染色3个加号)的早中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了常规的手术和术后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等标准的巩固治疗后,随机分组: ○ 46名患者接受了HER2疫苗的再一轮巩固; ○ 另外50名患者接受安慰剂对照。 随访满5年,接受了HER2疫苗巩固治疗的病人,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100%!相反地,对照组出现了5名患者肿瘤复发,5年无疾病复发率只有89.4%,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目前,该疫苗已经正式进入3期临床试验,让我们静候佳音。 02   除了肽段疫苗以外,近年来各种核酸疫苗开始出现(英美两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主流的品种就是基于mRNA的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讲来源于病原体或癌细胞特有的核酸,打入人体,然后利用人体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自动合成能刺激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和抗原肽。近期,mRNA抗癌疫苗和DNA抗癌疫苗,也有不小的突破。 2020年9月,《Nature》杂志报道了一款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RNA疫苗,该疫苗将几个最主要的恶性黑色素瘤相关的致癌蛋白的核酸序列整合在一起,然后用纳米脂质体包裹起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该临床试验入组了89名PD-1抗体、CTLA-4抗体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晚期恶性黑色瘤患者,接受RNA疫苗单药或者联合PD-1抗体治疗。 疗效如何呢? 25名PD-1抗体、CTLA-4抗体治疗已经失败的难治性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单独的疫苗治疗:3名疾病明显缓解、7名患者肿瘤保持稳定、1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17名接受疫苗联合PD-1抗体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也是PD-1抗体单药治疗失败的患者):6名患者肿瘤明显缓解——总体而言,这款RNA疫苗,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PD-1抗体,可以让1/3左右的患者逆转PD-1耐药,再次获得临床治愈的潜能。 03   除了肽段疫苗、RNA疫苗,最后来谈一谈DNA疫苗。 2020年11月,《临床肿瘤学杂志》(CCR)正式公布了一款靶向雄激素受体配体的DNA疫苗,用于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 40名患者入组,27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这款DNA疫苗的注射,同时随访时间超过了18个月。 结果显示:14名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的抗癌免疫反应,这些患者相比于那些未能激活抗癌免疫反应的患者,生存期明显更长——我们可以间接地发现,大约50%的患者接受疫苗接种后,能激活特异性的抗癌反应,从而获得生存期的延长。 参考文献: [1]. MulticenterPhase I Trial of a DNA Vaccine Encoding the Androgen Receptor Ligand-bindingDomain (pTVG-AR, MVI-118)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2]. AnRNA […]

小D
2020美国癌症数据:死亡率下降29%,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0美国癌症数据:死亡率下降29%,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也不再“谈癌色变”。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恶性肿瘤的统计分析数据不仅有助于推进诊疗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将改变人们对于癌症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争取更大的治疗获益。 每年,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会通过对既往数据的分析,预测美国将要出现的癌症的新发人数和死亡人数。虽然中美人种上存在有差异,但这些数据仍极具参考价值。今天为大家解读ACS公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20,即2020版癌症统计数据。 新发180万例,死亡60万例 文中的发病率数据统计到2016年,死亡率数据统计到2017年。根据结果预测,美国2020年将出现1,806,590例新发癌症病例及606,520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乳腺癌新发病例27.9万,死亡4.2万)。 总体死亡率不断下降 据统计,在1991年之前,随着癌症早期检测和诊断技术的提高,男性和女性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其后,随着肿瘤预防与治疗方面的进展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又都呈现下降趋势。截止到2017年,总体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9%。 死亡率的显著降低主要归功于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这四个主要癌种治疗的巨大进展。29%,意味着死亡人数减少了290万。图中我们还能观察到:相比而言,男性避免死亡的人数比女性多。这是因为男性的死亡率峰值较高,且下降较快。 (图1) 图1 美国男性(1991-2017)和女性(1992-2017)免于癌症死亡的总人数。(蓝线代表每年记录的实际癌症死亡人数,红线代表如果癌症死亡率保持在最高水平,预期可能的癌症死亡人数。)   发病率之最: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 根据既往数据预测,新发癌症中男性前三位分别是前列腺癌、肺和支气管癌以及结直肠癌;女性分别是乳腺癌、肺和支气管癌以及结直肠癌。预计癌症死亡人数中男性前三位分别是肺和支气管癌、前列腺癌以及结直肠癌,女性分别是肺和支气管癌、乳腺癌以及结直肠癌。 (图2) 图2 2020年美国按性别预计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十大主要类型   同既往结果不同,前列腺癌取代了肺癌,成为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约占新发病例中21%。对于女性而言,乳腺恶性肿瘤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约占新发病例的30%。   发病率变化趋势 在1975年-2015年,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肺支气管癌和结直肠癌呈现下降趋势,膀胱癌趋势较稳定。而肝癌,甲状腺癌和皮肤黑色素瘤发病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图3)   女性所有癌症发病率总体上保持稳定,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并逐渐稳定的趋势。自2004年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略有上升(每年约0.3%),部分归因于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以及肥胖症的增加。 肺及支气管癌的发病率从1975到2005年逐渐上升之后逐渐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子宫癌发病率基本稳定,而肝癌、甲状腺癌和皮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图3 按性别分列的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变化趋势 死亡率变化趋势 肺和支气管癌的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8-2013年间男性肺癌每年下降率为3%,在2013-2017年间每年下降率为5%。截至2017年,男性肺癌死亡率较高峰时下降了51%,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26%。这归功于吸烟人数的减少和治疗的迅速发展。(图4)   另一个保持明显下降趋势的是胃癌,其死亡率在男女两性都呈逐渐下降趋势。近十年来,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趋于稳定,女性乳腺癌和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速度逐渐变缓。   由于对转移性疾病治疗的方法不断改进,黑色素瘤近些年的死亡下降趋势很快,死亡率降幅从2006年到2010年的50-64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群的每年1%和20-49岁年龄组的每年2%-3%增加到了2013年到2017年男性和女性20-64岁年龄组人群的每年7%。   图4 1930年到2017年,美国按性别分列的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   此外,统计数据指出,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地域和个人经济程度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好发的癌症种类不同,财富的不平等导致不同族群癌症危险因素暴露的不同以及其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存在显著差异。   统计数据带来的启示 2020美国癌症统计报告通过数据说明了癌症死亡率的不断下降。这一改变不仅得益于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归功于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预防、筛查、消除致病危险因素,将恶性肿瘤扼杀在“摇篮”之中。   怎样有效地预防癌症呢?   首先,病从口入,注意饮食是个人健康的重中之重。约20%的癌症发病与肥胖、不良饮食有关。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多吃各种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吃400克)、全谷和豆类食品,限制食用加工肉(熏肉、腌肉等),少喝含糖饮料,少吃能量密集型食物(纤维素量低、脂肪含量高的加工食品),每天酒精摄入量应当<20~30克;每天吃盐总量<6克。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尽可能减轻体重。   其次,注意疾病早期筛查,倾听身体的“声音”。生活中,我们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出现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头痛、身体任何部位出现肿块、出现疣或色素痣、乳房变化、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等,当这些信号出现之后要及时就医。每隔1-2年定期去医院做癌症筛查。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查体,查体年龄要适当提前。   做好预防、早发现、早诊治,相信医疗的发展将为更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

半夏
爱启航,关爱尿路上皮癌患者,免费基因检测

爱启航,关爱尿路上皮癌患者,免费基因检测

尿路上皮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放化疗和免疫治疗。尿路上皮癌患者确诊时约10%~15%已发生转移,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约50%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的晚期尿路上皮癌疾病进展较快,放化疗后疾病总体缓解率(ORR)不到10%,以PD1为主的免疫治疗ORR也仅为10-15%。 在尿路上皮癌中,FGFR基因变异驱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在不同类型的尿路上皮癌变异频率为10~20%。2019年4月12日FDA加速批准了第一个FGFR选择抑制剂,成为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ORR为40%,用于治疗一线含铂化疗后进展和新辅助含铂化疗后12个月内进展、且FGFR2/3基因异常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针对FGFR基因变异的晚期尿路上皮癌,目前国内也开启了多项临床试验,预示着尿路上皮癌靶向治疗时代的来临。 泛生子作为全球前沿的癌症精准医疗公司,专注于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为帮助尿路上皮癌突变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即将开启针对尿路上皮癌患者的FGFR基因检测服务,现发起“爱启航,关爱尿路上皮癌患者,免费基因检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将为罹患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免费提供FGFR基因检测,帮助有相关突变的患者获得FGFR抑制剂靶向药物免费用药的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申请时间 患者申请时间从即日开始至2021年12月底,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申请条件 (1)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知晓并同意遵守项目相关规定且自愿按程序申请。 (2)18周岁以上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晚期或转移。 (3)没有用过FGFR抑制剂。 (4)身体状况良好,能自由走动及生活自理(ECOG评分不高于1分)。 (5)可提供肿瘤组织、相关住院病例及病理学报告。 (6)正在进行全身化疗,已经完成全身化疗,有医学证据证明不适合进行全身化疗,满足以上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均可。 注:我们不会留存患者的样本及相关数据,在此项目中收集到的所有样本及相关数据,仅为完成本次检测使用。 实施方案 1 收集信息 线上发布活动信息,根据要求填报相关信息进行预筛选。 2 基因检测 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者免费在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FGFR基因检测,并可获得相应检测报告。 3 寻求治疗 经泛生子确认的FGFR突变阳性的申请患者,如有需要入组FGFR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需求,可协助联系在国内开展正规FGFR抑制剂的药物上市临床试验的申办方。 个人信息使用指南 本调查问卷针对由泛生子主办的本项目做出。为了使您顺利参与到本项目中,我们通过本调查问卷收集您的部分信息。 本《个人信息使用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旨在就我们在本项目中收集、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的几个要点对您进行提示说明。您在报名参与本项目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指南。您需在充分理解并同意本指南的情况下,方可继续参与本项目、填写后续信息并使用泛生子就本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旦您开始使用该等产品或服务,即表示您已充分理解并同意本指南。 当您报名参加本项目时,我们会收集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城市、年龄、性别、尿路上皮癌相关住院病例及病理学报告等。对于经审核满足条件可接受免费检测的,我们会及时通知您并向您提供检测报告。本项目检测由我们和我们旗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共同完成。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以最小使用必要为原则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关于我们的隐私保护相关政策,详见《隐私政策》 隐私政策 本调查问卷针对由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生子”或“我们”)主办的“爱启航,关爱尿路上皮癌患者,免费基因检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做出。为了使您顺利参与到本项目中,我们通过本调查问卷收集您的部分信息。为了使您提供的所有个人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特拟定本隐私政策。 一、隐私保护原则 1.本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范围仅限于我们认为对判断您是否可参与本项目所必需的相关资料,以便我们为您进一步提供服务; 2.我们尽力确保对您的信息记录是准确和及时的; 3.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证通过本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您的信息不受任何未经您本人授权的个人或机构(包括非参与本项目所必须获取相关信息的泛生子员工)获取或泄露; 泛生子一直致力于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本政策旨在向您说明我们收集、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的范围和规则。请您在参与本项目、接受本项目相关检测前,务必仔细阅读本政策。您需在充分理解并同意本政策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本项目所提供产品或服务。一旦您开始使用该等产品或服务,即表示您已充分理解并同意本政策。 二、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您填写本调查问卷或通过本调查问卷报名参与本项目时所提供的所有个人信息。 三、信息的使用、共享、转让和披露 1.我们仅会基于本项目之目的在必要范围内收集、使用您的个人信息。 2.共享 在法定情形下的共享:泛生子可能会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诉讼争议解决需要,或根据行政、司法机关依法提出的要求,向相关部门共享您的个人信息。 3.转让 未经您本人授权,泛生子不会将您的个人信息转让给任何公司、组织和个人。 4.公开批露 未经您本人同意,泛生子不会公开披露您的个人信息。如确需公开披露,泛生子会向您告知公开范围、信息、目的,并征得您的同意。 四、个人信息的存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泛生子将存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不会向境外传输或在境外储存任何该等个人信息。泛生子将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在实现本政策中所述目的所必需的期间保留您的个人信息,除非法律要求或允许在更长的期间内保留您的个人信息。当您的个人信息超出我们的保存期限后,我们会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五、我们如何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泛生子非常重视您的个人信息安全,会采取各种合理的物理、电子和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并尽最大合理努力使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毁损或者丢失, 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权限管理、限制访问、加密处理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监控操作情况等措施。 六、您的权利 您明确知晓并同意,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您对您提供给本调查问卷的个人信息拥有合法的查阅、更正、删除、撤回同意权。必要时,您可通过本政策所述方式联系泛生子工作人员,提出相关要求。我们会积极相应您的要求,并及时核查和处理。 七、隐私政策的更新 泛生子可能适时修订本政策,一旦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内容发生变更,泛生子会通过显著的方式通知您。若您在本政策修订后继续使用本调查问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这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愿意受修订后的隐私政策约束。 八、联系我们 任何与您个人信息有关的请求或投诉,请发送电子邮件至BD-IC@genetronhealth.com或者拨打客服热线:010-50907500,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请求或者投诉的15个工作日内,进行受理、核查及处理。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