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80%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一文了解食管癌患者如何饮食和营养!

80%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一文了解食管癌患者如何饮食和营养!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运送食物的器官之一。而食管癌患者大多都要做食管的次全或部分切除而达到根治的目的,然后利用胃或肠管作替代移植,重建消化道。整个手术过程创伤大,往往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为此因此,食管癌患者术后及其他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两大原因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导致患者对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加之肿瘤负荷对营养需求增加。使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降低其对手术、放射及化学治疗的耐受性。   很多食管癌患者术后只喝小米粥、牛奶等单一食物的,往往达不到机体的营养需求,影响术后的快速康复。 食管癌患者究竟该怎么吃? 01 一,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营养原则: 1、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因为消化道有改变,重建后的消化道容量显著减少,储存食物功能减弱,容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建议患者将原本3顿饭的量分成5顿饭吃,每顿的量相应减少,以适应手术后消化能力的减弱。 此外,手术后消化道的蠕动能力减弱,很多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咽缓慢的症状,所以,建议患者将食物在口腔中多多咀嚼,缓慢吞下,两口饭之间间隔长一些,防止吃的太多太快而造成食物“噎住”的感觉。   2、营养均衡,预防反流 食管癌患者术前因长期进食困难,术后消耗较大,胃口不佳,加之一些患者家属自认为有很多忌口的食物而不吃,大部分患者营养状况都很差。要想康复快,充足的营养是关键。因此,建议患者各类食物都要吃,没有忌口的食物,鸡鸭鱼肉蛋、蔬菜水果牛奶都可以吃。 此外,术后患者为了防止反流症状,建议饭后不要蜷坐,睡前2小时左右开始不要进食,睡觉时上半身垫高一些。 02 二,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通过以下5点加强营养: 1.首先应注意平衡膳食 在保证主食量的同时适当增加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并注意少量多次饮水。 2. 不要空腹接受治疗 治疗前1个小时吃一些食物;少量多餐,注意加餐,常备零食,如面包、蛋糕、饼干、豆腐干、酸奶、水果、果汁、坚果等。     3.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病人 可选用开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白萝卜、山药、低脂酸奶、木瓜等。也可用些帮助消化的药物,如B族维生素、消化酶、益生菌制剂等。 4.经口营养补充(ONS) 正常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者可使用营养制剂(如肠内营养粉剂、匀浆膳、蛋白质粉),可有效改善营养不良,并对预防白细胞降低有一定作用。 5. 必要时肠外营养支持 如果放化疗副反应持续存在导致食物摄入不足平时的1/4超过1周或不足平时的2/3超过10天,应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液一般是由糖、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等元素组成,但不是所有人都缺这些元素,所以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补充。 对于选择姑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通过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病友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的临床中常见的几大类营养补充剂,仅供参考,具体的选择还需要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 按蛋白质类型分,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   整蛋白型:适用于普通患者,比如最常见的益康素,营养全面,比例均衡; 短肽型:肽链比整蛋白短,易于消化,如:富含21种矿物质的益康素短肽全营养素   氨基酸型:可直接吸收,如蛋白质之王,ABD活性因子,含人体所需的9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比例更接近人体。 按制剂形态分,可分为粉剂、混悬剂和乳剂; 按是否含膳食纤维分,可分为纤维型和无纤维型; 按适用疾病分,可分为普通型、糖尿病型、肿瘤型、高能量型等。 值得注意的是,肠内营养液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出现营养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只有根据自身的营养需求、消化道功能以及液体限制各方面,选用合适的制剂,才能发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最佳疗效。 食管癌的营养食谱 韭菜炒绿豆芽 材料:韭菜150克,绿豆芽400克,姜丝、盐、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①韭菜洗净,切成段;绿豆芽去根须,洗净沥水。②锅置火上,放入食用油,煸香姜丝,倒入绿豆芽翻炒至八分熟,加适量盐盛起。③炒锅重新上火,放入食用油,倒入韭菜迅速翻炒,再倒入绿豆芽,加盐调味,迅速翻炒几下出锅即可。 功效:癌症患者不必过分忌惮韭菜,适当食用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韭菜有温阳行气、杀毒消菌的功效,还有助于健胃消食。韭菜炒绿豆芽可以为食管癌患者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散瘀解毒、调和脏腑、提升食欲。 食道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死亡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导致机体手术、放疗、化疗耐受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营养支持,最大限度的帮助大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存期。  

半夏
肝癌免疫风云再起:O药落败,K药稳扎,国产PD-1进军全球,拿下孤儿药!

肝癌免疫风云再起:O药落败,K药稳扎,国产PD-1进军全球,拿下孤儿药!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近日,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专家召开为期三天的会议,主要针对部分PD-1/L1药物已经通过加速审批但最终在确证性临床试验中失败的6项适应症,讨论决定是否将这些适应症保留在市场上。昨日,该会议落下帷幕,肝癌领域,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肝癌适应症以5:4的比例被驳回,而帕博利珠单抗则以8:0的比例获得支持。  01 纳武利尤单抗肝癌二线治疗加速审批或将撤回 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在耐药后继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加速批准是基于I/II期Checkmate-040研究。二线治疗队列共入组182例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患者,所有患者分为剂量递增队列(ESC)和扩展队列(EXP),接受纳武单抗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ORR为16%~19%,mOS为15.6个月,且无论是否有HBV/HCV感染,患者均可获益!  后续纳武利尤单抗继续进行了一项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459,但遗憾的是,该研究未能达到其总体生存的主要终点。该研究为纳武利尤单抗与索拉非尼头对头比较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的疗效,主要研究终点OS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16.4m vs 14.7m HR,0.85、95%CI,0.72-1.02),ORR分别为15%和7%,与CheckMate-040试验报告的客观缓解率数据一致。 此次,FDA的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以5票对4票反对了纳武利尤单抗的继续加速批准,目前,百时美施贵宝(BMS)表示他们致力于完成数项正在进行的III期试验,这些研究的结果或可证明纳武利尤单抗的临床益处。  02 帕博利珠单抗获FDA加速审批支持 基于Keynote-224研究,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Ketruda治疗之前接受过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9个月,OS为12.9个月,12个月生存率为54%。在帕博利珠单抗在二线治疗HCC患者的III期临床KEYNOTE-240研究中,没有达到OS和PFS的主要终点。与对照组相比,K药组的PFS和OS都有一定程度地改善。死亡风险降低了22%,OS为13.9 vs. 10.6个月(HR=0.781,P=0.0238);PFS为3.0 vs. 2.8个月(HR=0.718,P=0.0022)。但PFS的HR预设是0.60,α值为0.2%;OS是0.65,α值为2.3%。 此次,FDA的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以8:0的结果赞成了帕博利珠单抗肝癌二线适应症的加速批准。默克公司也表示,FDA已接受进行中的III期试验来满足帕博利珠单抗的上市后要求,其中包括KEYNOTE-394和LEAP-002试验。  国产PD-1冲出亚洲, 进军全球,拿下孤儿药! 近日,恒瑞医药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Office of Orphan Products Development,OOPD)的正式书面回函,授予公司产品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用于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后,卡瑞利珠单抗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的进度将加速推进。 据悉,此次孤儿药资格认定,是基于恒瑞医药目前正在美国开展的一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全球入组,该临床研究已在美国、欧洲、韩国和中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开展。本次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细胞癌适应症获得孤儿药资格后,能够加快推进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的进度。同时,临床试验费用可部分抵减税收,新药注册费可减免,产品获批后将享受7年的市场独占权。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1的人源单克隆抗体,作为国产首个获批的肝癌二线免疫治疗药物,卡瑞利珠单抗的获批给国产PD-1的研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同时也因此进入2020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作为I级专家推荐(2A类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患者中,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ORR为14.7%;中位OS为13.8个月,6个月和12个月OS率分别为74.4%和55.9%。  除了单药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RESCUE研究也已公布数据,一线治疗ORR达34.3%,DCR为77.1%,mPFS为5.5个月,mOS暂未成熟,一线治疗9个月OS率为86.7%,12个月OS率为74.7%,18个月OS率为58.1%。这一组合表现出较高的ORR、持久的应答、较长的生存期以及可管理的安全性。这项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可能适合作为肝癌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HCC的疗效和安全性(NCT03463876)。这项研究计划招募190名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或无法忍受的晚期HCC患者,每天口服阿帕替尼250mg,每2周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200mg。本试验的主要结果衡量指标是总有效率(ORR)。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尚未公布。   

半夏
阿替利珠单抗又一适应证在华获批,开启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单药时代

阿替利珠单抗又一适应证在华获批,开启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单药时代

4月2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罗氏旗下肿瘤免疫创新药物阿替利珠单抗(商品名:泰圣奇,Tecentriq)一线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截至获批当天,阿替利珠单抗成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晚期一线治疗适应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全方位惠及中国肺癌患者。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肺癌都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最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肺癌死亡180万例,远超其他癌症类型,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第一。在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以约82万和71万之高稳居首位[1]。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2]。其中,PD-L1高表达病例占患者总数的25%-30%,患者经PD-L1检测后精准配合免疫单药治疗,相比单纯化疗的治疗方案,将有望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优质的生活质量。 持续缓解,帮助患者回归生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阿替利珠单抗用于一线单药治疗PD-L1高表达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依据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IMpower110的研究结果[3]。该试验入组572例PD-L1阳性(TC≥1%或IC≥1%)未经化疗的晚期非鳞状或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无ALK或 EGFR 突变的患者,随机分组至阿替利珠单抗组与化疗组,评估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介绍:“对比化疗,阿替利珠单抗显著改善PD-L1高表达(TC≥50%或IC≥10%)的野生型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41%[4]。中位缓解时间达到38.9个月,缓解患者中超过一半患者的缓解时间达到3年以上。” 根据IMpower110 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2个月(化疗组患者为13.1个月[5])。与化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组可以显著降低疾病恶化和死亡风险,无进展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中位PFS分别为8.2 vs 5.0月,HR=0.59(95%CI:0.43,0.81),P=0.0010] [6]。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解读道:“阿替利珠单抗组可以给患者带来明显获益。在安全性方面,作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安全性更好的特点凸显,严重不良事件(AEs)和3-4级AEs发生率上,阿替利珠单抗都明显更低,3-4级免疫相关性肺炎2.4%;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仅14.3%,远低于化疗[6]。教授” 相比化疗,患者一线治疗使用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持续缓解时间更长,总生存期显著提升。“阿替利珠单抗作为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更好维持免疫稳态,安全性可控,代表着患者得以兼顾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有望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陆舜教授进一步表示。 2020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阿替利珠单抗用于无EGFR或ALK驱动基因阳性的PD-L1高表达(TC≥50%或IC≥1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临床上,阿替利珠单抗被中国及各大国际权威临床指南推荐使用,其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推荐为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优选方案(Ⅰ类推荐,preferred)[7],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8]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9]也被推荐作为ⅠA类和Ⅱ类的治疗方案。 持续为患者提供肺癌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阿替利珠单抗是罗氏自主研发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单克隆抗体。与专门针对PD-1的肿瘤免疫疗法不同,阿替利珠单抗通过和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结合,不但可以阻碍PD-L1与PD-1受体的结合,还可以阻止PD-L1和B7.1受体结合,既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又可以进一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 阿替利珠单抗新适应证的获批,见证了罗氏在中国正式进入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领域,其肺癌相关领域的版图也将进一步扩大,为广大中国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和完整的肺癌个体化治疗选择。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总结道:“根据WHO的最新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肺癌人数82万,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肺癌患者依然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今天,阿替利珠单抗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在中国获批,见证了中国政府加快创新药品的审评审批、解决患者临床迫切需求的决心与行动。秉承‘患者为先’的理念,未来罗氏还将继续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引进,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进一步推进肺癌的个体化治疗,造福中国患者。” 参考文献: [1]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彭丽姿, 郑美蓉.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基因突变及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医疗装备, 2018, 031(011):203-204. [3]Herbst,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半夏
速递 | 难治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即将迎来新药,TAK-788获优先审查资格!

速递 | 难治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即将迎来新药,TAK-788获优先审查资格!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2021年4月28日,FDA宣布授予Mobocertinib(TAK-788)优先审查资格,用于治疗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x20ins)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 该资格的授予基于Ⅰ/Ⅱ期EXCLAIM试验(NCT02716116)的结果。在EGFR ex20ins患者的治疗中,Mobocertinib取得了值得期待的疗效,超越了现有的几代EGFR抑制剂的效果。 无进展生存7.3个月,整体缓解率35% 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研究数据,研究者评估Mobocertinib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35%,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整体缓解率为26%;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3个月。 亚组分析结果:各类经治患者均可获益 我们也查阅了2020年研究者公开的研究结果,发现在80~160 mg亚组中Mobocertinib都展现出了不错的疗效。其中,在160 mg亚组中,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43%,疾病控制率8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13.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3个月。 在曾经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患者(114例)中,82%的患者病灶直径比接受治疗前有了缩小;曾经接受过EGFR抑制剂治疗的患者,Mobocertinib同样使80%的患者病灶直径之和缩小。 难治EGFR突变型治疗现状:疗效欠佳,仍需突破性新药 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患者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占比可以达到30%以上;同时也是获批靶向药物最多的突变型,共6种靶向药物上市,患者生存情况整体比较理想。但EGFR突变分为多种类型,其中部分罕见突变型或耐药突变型的治疗情况并不乐观。 理想情况下,从第一代EGFR抑制剂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若治疗后发生常见的T790M耐药突变并转为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剂(即标准的“1+3”序贯治疗模式),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能够达到58.0个月。但并非每位患者都会发生T790M耐药突变,EGFR ex20ins突变同样是可能导致EGFR抑制剂耐药的突变类型之一。 与其它突变类型相比,EGFR ex20ins突变型的靶向治疗情况并不理想。第一、二代EGFR抑制剂药物治疗这一突变亚型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仅0~11%;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仅有约6.2个月;患者的预估5年生存率仅约8%。 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到基于培美曲塞的化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无培美曲塞方案的2.7个月延长至6.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5.4个月延长至28.0个月,是EGFR ex20ins突变型患者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案。 基于现实世界的研究结果同样认可了这一点,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无培美曲塞方案的3.0个月延长至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9.6个月延长至25.0个月。 但与其它EGFR突变型患者、尤其是有针对性靶向药物的患者的生存期与缓解率相比,EGFR ex20-ins患者生存期更短,仍然需要更多、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 从突破性新药到加速审批,新药将为患者带来些什么? 随着EGFR抑制剂研究的深入,EGFR ex20ins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难治亚型。大量国内外药企投身于这一靶点药物的研究,期望得到一种更具针对性的、能够彻底改写患者生存期的新药。 当然,说“彻底改写”也不准确。事实上很多患者的期望只是,能够见到一款疗效接近其它EGFR抑制剂的药物。 从突破性新药到加速审批,TAK-788等EGFR ex20ins抑制剂为患者带来的就是这样的希望。 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药物JNJ6372治疗EGFR ex20in突变型患者,整体缓解率达到36%,临床获益率73%;早期研究结果证实其对于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缓解率同样能够达到21%,上市在即。 EGFR ex20ins抑制剂Poziotinib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27.8%,疾病控制率达到了86.1%,91%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  

半夏
癌症患者术后饮食与营养指南:现在开始关心“怎么吃”还不晚!

癌症患者术后饮食与营养指南:现在开始关心“怎么吃”还不晚!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有人都知道“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吃”却成了一个崭新的、从未思考过的难题。很多患者甚至尚未被肿瘤击垮,却先倒在了“营养不良”这道难关之下。 营养支持是肿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吃”一直是癌症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整理了接受手术后的癌症患者应当注意的X个营养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跨越这道难关,将抗癌之路走得更加平坦、更加通畅! 术后的癌症患者,现在开始关心“怎么吃”还不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世界癌症整体治愈率为55%,其中27%归功于外科手术,22%归功于放射治疗,化疗及其他疗法的贡献为6%,手术是绝大部分早期癌症患者及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围术期的护理,也就是包括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到术后基本康复的围绕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最终的治疗结果。 《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2020-2021)》数据显示,在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约3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体重减轻,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体重减少超过5%。 营养问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这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切除了一种或多种消化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进食以及消化吸收的能力通常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术后机体易需要额外的营养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患者面临的营养风险大幅度增加。 尽管如此,营养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超过六成的患者遇到过营养方面的困惑或需求,但有58%的患者从未向营养科专家寻求过帮助。 医学是一个尤其重视“术业有专攻”的学科,外科医生擅长手术,内科医生能够为患者决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而最擅长为患者调整营养水平、保障抗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是营养学专家。 一旦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就应当开始着手改善癌症患者的营养水平。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是应当积极需求专业营养学专家的帮助,进行营养评估与干预。不论是任何时期的癌症患者,适当的营养干预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任何时候开始关心“怎么吃”这个问题,都不算晚。 术后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对于患病的机体来说,手术既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一次不小的创伤。接受了手术的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目标包括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尤其重要。这部分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受到的损伤更严重,同时容易并发一些特殊的症状,如吞咽困难、食欲缺乏、腹胀、胃部灼痛等,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因此,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应当将这些症状的处理与改善考虑在内。 与伤口愈合有关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术后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伤口什么时间能够恢复。良好的营养供应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伤口迟迟不愈合。若营养匮乏、伤口长期暴露,感染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蛋白质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的合成密切相关;维生素(尤其是B族和C族)以及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等)与伤口的愈合也密切相关。 01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与组织构成的基础性成分,不仅参与健康组织的构成,也参与受损组织的愈合,因此是术后患者所必须的重要营养物质。 术后患者所应当关注的不仅仅是蛋白质的量,也同样要关注蛋白质的质量。优质的、易于吸收及利用的蛋白质对于患者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患者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与体重及病情等因素有关,究竟是应当通过调控饮食来补充,还是必须通过额外的营养补充剂来补充,或者患者已经发生急性危重的低蛋白血症、需要额外输注白蛋白,都应当由专业的临床营养师与临床医师综合讨论,通过评估与计算来得到结果。 02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在整个维生素大家族中我们最常耳闻的一类。它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胶原蛋白的形成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胶原蛋白是一类充满孔隙的立体结构,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胶原蛋白搭建一个“构架”,再在这个构架之上进行修复,伤口的恢复速度会更快,且不易产生疤痕。正常生理状态下,胶原蛋白是皮肤及其它各类软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术后伤口愈合期间需求量会更大,因此这一期间患者更应当保证维生素C的供给。 一般来说,从蔬菜和水果当中就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因此患者很少发生维生素C缺乏。但一旦出现此类情况,患者也应当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剂。 03 锌 锌经常作为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多种酶的启动因素存在,参与人体脂肪、蛋白质及核糖核酸等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有利于促进表皮细胞的分裂,加快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同时也对维持良好的免疫细胞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体每天对于锌的需求量并不大,而锌的膳食来源很广,包括海鲜、牛肉、动物肝脏、豆类、谷物等多种食物中均含有锌。但如果患者的伤口愈合不良,或者频繁发生感染,患者仍然应当咨询营养学专家,评估包括锌在内的各类微量元素是否出现了缺乏。 当然,除了营养因素,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如年龄、合并症(比如糖尿病)、药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等。只有全面地控制或改善这些因素,才能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术后恢复效果。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围术期饮食原则是什么? 围术期指围绕手术的整个时期,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期间、再到患者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一段时间的这个时期,均算在围术期内,通常从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在这一期间,患者的饮食及营养应当配合手术进程进行调整。如术前、术后一段时间内禁食,术后饮食过渡期遵医嘱逐渐进行调整等。 尤其在开始恢复进食后,多数患者应当从饮水及易消化的稀米汤等清流食开始进食,根据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加量,一般遵循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单种食物至多种食物、由流食或半流食到软食的原则逐渐过渡。患者应酌情增加每日进食次数、减少单次进食量,进食次数一般建议为每日5~6次。 术后患者尤其应当重视避免两种极端情绪,即不应该暴饮暴食,也不应该过度惧食,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以及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食量,直至恢复正常。如果由于腹胀或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导致进食困难,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案,或配合口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3顿正餐+3次口服配方食品的“3+3”方案)补充营养。 当然,在出院前,患者及家属应当与主治医生和营养师充分沟通,制订患者出院后的个体化饮食营养方案。 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肿瘤部位及手术类型的不同,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应当注意的饮食调理要点也各不相同。小汇列举了最常见的几种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饮食要点,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01 食管癌 食管上连咽,下通胃,是消化道中输送食物最重要的通道之一。食管切除术后恢复早期,为了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少量多餐,选择细软好吞咽的食物,每餐摄取食物量在100~200 ml,忌油腻、粗硬食物,忌暴饮暴食。 02 胃癌 胃上接食道、下连十二指肠,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同时分泌关键性的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进一步的吸收。患者在胃切除术后早期,由于胃容积减小及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会收到一定的影响,一般从恢复进食到摄入量达标需要1~2个月。 同样,这部分患者也应当选择泥状、软烂的食物,持续1周左右,待胃适应后可逐渐过渡至少渣半流食。在饮食过渡期,一般建议患者通过“3+3”的方案补充营养,多数患者需要补充3个月至半年。 03 肝癌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因而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患者应当采用低脂饮食,以减轻肝脏的负荷,同时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帮助肝细胞尽快修复。 04 结直肠癌 结直肠的部位特殊,是人体消化道末端的“关卡”。结直肠切除术后早期,为减少腹泻、腹胀等症状,流食阶段过后宜采用少渣半流食。同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多渣、辛辣刺激及产气的食物,恢复晚期可逐渐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半夏
当你只有9岁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癌症的祸根

当你只有9岁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癌症的祸根

癌症是一种老年病,虽然近年来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但癌症患者依然是以老年人为主。 不过,到老才发病的癌症,它的病根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了。 不久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ahand Hormoz团队重建了2位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谱系[1]。其中一位34岁的患者,他体内的癌细胞大约是在25年前,也就是9岁时,获得的关键突变。另一位63岁的患者,则是在19岁前后就获得了关键突变。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辐射、致癌的化学物质,包括DNA自发的脱碱基脱氨基,都会让我们的DNA发生损伤。虽说人体有DNA的损伤修复机制,但也总会有漏网之鱼。 威康桑格研究所就曾经检测过9位未患癌症的捐献者的食道组织[2]。在20岁左右的捐献者的食道中,平均每个细胞携带300个突变左右,到了七八十岁的捐献者中,每个细胞中则有超2000个突变,吸烟者细胞中的突变数更是远超同龄人。 这些突变大多其实是中性突变,没什么危害。但有一些突变,会赋予细胞一些生存优势,让携带这一突变的细胞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癌变的第一步。等这些细胞逐步获得更多的突变,最终细胞增殖彻底失控,也就成为了癌。 3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食道中的突变情况 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大部分费城染色体阴性的MPN都是从JAK2基因617位的缬氨酸突变成苯丙氨酸(JAK2-V617F突变)开始的。 这一突变赋予部分造血干细胞生存优势,导致成熟的髓系血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MPN,表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 此次,Sahand Hormoz团队对7位新诊断未经治疗的MPN患者和7位健康对照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单细胞转录谱分析。7位患者中有3人表现为PV,4人为ET。 所有的14位参与者的造血干细胞中,5%~62%都存在基因突变。7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5%~15%都检测到了JAK2基因的突变,其中6人的突变都是JAK2-V617F。尤其是在巨核细胞-红细胞祖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前体细胞)中,JAK2突变的频率更高,在PV个体中,79%~95%以上的红细胞都来自JAK2突变细胞。 接下来,研究人员根据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单细胞转录谱,重建了两位患者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的谱系树。这两个患者都表现为ET,被编号为ET1和ET2。 患者ET1较为年轻,诊断时年龄是34岁。他的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平均每个细胞携带713±45个体细胞点突变。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人员推断,他的JAK2突变发生在25年前,也就是9岁的时候。 患者ET2年龄就比较大了,诊断时63岁。他的造血干细胞中的突变也更多,平均每个细胞有1185±75个点突变。研究人员估计,他的JAK2基因突变发生在40多年前,大约19岁的时候。 ET1(左)和ET2(右)的造血干细胞谱系 这两位患者的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谱系分布都很集中,研究人员估计,在他们刚获得JAK2突变的头十年里,JAK2突变细胞的数量不会超过100个。而后JAK2突变的细胞数量开始指数增长,最终发展成恶性肿瘤。 ET1(左)和ET2(右)体内突变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变化 对于这一结果,Hormoz表示:“对我来说,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检测到这些癌症?如果患者在突变发生40年后才发展成癌症,我们能更早发现吗?我们能否在病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之前阻止癌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an Egeren D,Escabi J, Nguyen M, et al. Reconstructing the lineage histories anddifferentiation trajectories of individual cancer cells in 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 Cell stem cell, 2021. [2]. Martincorena I,Fowler J C, Wabik A, et al. […]

小D
“头等大事”绝不能含糊!最全头颈部肿瘤精准放疗方案,速来收藏!

“头等大事”绝不能含糊!最全头颈部肿瘤精准放疗方案,速来收藏!

文章来源:无癌家园   通常人们会把肿瘤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分成很多类型,比如通常说的肺癌、肝癌等,不同部位的肿瘤又有多种病理亚型和分子亚型,因此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然而,就有一类癌症的命名极为特别,我们将其统称为头颈部肿瘤。 大家可能对这一癌种较为陌生,如果进行“拆分解析”,就会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字眼——喉癌、甲状腺癌、口腔癌、鼻咽癌、副鼻窦癌、下咽癌等。 头颈部肿瘤较为复杂,首推放射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左右,在我国男性中的发生率为第6位,死亡率为第7位。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癌,除了鼻咽癌主要由EB病毒引起,烟草和酒精是导致其他头颈部鳞癌的主要原因。 头颈部肿瘤的发病依次为喉(32.1%)、甲状腺(19.6%)、口腔(16.1%)、鼻咽(14.9%)、副鼻窦(6.6%)、大涎腺(4.2%)、口咽(3.3%)、眼(1.52%)、下咽(1.5%)。其患者主要以年龄>50岁的男性多见,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女性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头颈部肿瘤好发部位示意图(图片来源:Terese Winslow) 由于头颈部集中了诸多重要器官,控制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思维、呼吸、发声与进食等,在相当狭小的空间内集中着较多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各器官部位交错,一旦发现肿瘤,很难达到根治性切除,因此放射治疗成为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80%左右的患者会接受放射治疗。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放射技术的不断改进,放射与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效果在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 各大放疗技术各显神通,精准狙击癌灶 1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放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以三维适形调强(3D-CRT、IMRT)技术为代表的精确放疗已引起放射治疗界的广泛重视并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精确放疗已经在逐渐取代常规放疗技术。 由于头颈部肿瘤毗邻重要的功能器官且肿瘤及这些器官自主或不自主运动小,因此特别适用于IMRT的治疗。IMRT是采用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照射的方式,其结果可达到“四最”的特点,即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的组织受量最小、靶区的定位和照射最准以及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最均匀。 无癌家园专家解释道,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有很多优势: (1)采用了精确的定位和体位固定技术,如体膜和负压袋固定,采用CT或MRI三维重建定位,极大提高了定位和照射精度; (2)采用精确治疗计划,即逆向计算,从而实现了治疗的自动优化; (3)采用精确照射,即能够优化配置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靶区的形状和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相一致,因此其剂量分布的适形程度更高。 (4)使不同靶区可以获得相应所需要的剂量,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近年来3D-CRT和IMRT技术在国内也有广泛推广,相信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将为提高头颈部肿瘤的疗效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放疗分割方法 放射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对分割照射反应不同并与细胞亚致死损伤的再修复、再增殖、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和再氧合等有关。 除了常规分割方法外,大致还有分程疗法、低分割疗法、加速分割疗法、超分割与加速超分割等几种分割放疗方法。目前在头颈部肿瘤以超分割和加速超分割治疗研究为主。 提倡超分割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 (1)放射造成的亚致死损伤的修复约2~4小时,若两次放疗间隙>4小时,则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大于正常细胞; (2)较小剂量的一日多次照射可提高晚反应组织的耐受量,但可增加大部分早反应肿瘤的损伤; (3)通过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可将位于敏感周期时相的癌细胞杀灭,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4)每次剂量减少时,对氧依赖性较小的单击致死作用的比例增加,因此对体积较大的肿瘤更有效。 近年来对局部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采用超分割、加速超分割或后程加速超分割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结果。 目前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也有不同的方案进行临床随机研究,但多数仍无明确结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分割方式的选择如何达到个体化的问题。各位癌友若想获取更多关于国内外头颈部肿瘤最新研究及专家推荐。 3 放疗与手术综合治疗 关于早期头颈部肿瘤,局部控制率已达80%~90%,但对晚期肿瘤疗效还不令人满意,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全功能,是头颈外科和放疗学家们一直研究的问题。放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裨益已经比较清楚,目前主要的模式分为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 1 术前放疗 对部分不可切除的或手术可能对功能、容貌造成较大影响的头颈部鳞癌,经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对于放疗至肿瘤组织剂量50Gy时原发灶完全缓解或接近缓解的病例则不行手术治疗而行单纯放疗+挽救性手术,使部分患者的器官得以保留。 术前放疗有以下优点: (1)术前放疗杀灭亚临床病灶,缩小瘤体便于行功能保全手术; (2)术前放疗可减少术中肿瘤扩散; (3)术前放疗因肿瘤血供未被破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较明显。 术前放疗也有一些不足: (1)术前放疗一般需要3~5周,可能延误根治性手术的时机; (2)如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可能对整体疗效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择术前放疗时应从整体考虑,应以获得最大治疗增益为原则。 有随机研究表明,术前放疗是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因此,癌友们担心术前放疗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则是没有必要的。 2 术后放疗 术后对淋巴结包膜侵犯、切缘不净的病例行同步放化疗(顺铂)可以提高生存率; 其他的如:原发肿瘤pT3、pT4、N2或N3,IV或V区有淋巴结,神经周围侵犯、脉管癌栓(淋巴血管侵犯):可单纯放疗。 术后放疗的优点: (1)可获得手术切除整体标本的病理学结果,有利于根据肿瘤特征确定放疗计划; […]

半夏
生活予以暴击, 我们该如何面对?

生活予以暴击, 我们该如何面对?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作者:王诗言 编者按: 得知至亲罹患癌症时,大多数家属都经历过心理崩溃、万分痛苦的阶段,在被那种茫然无助的绝望感团团包围时,特别希望能得到“过来人”的帮助和安慰。就像我在群里经常说的那句话“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语人生”,只有同样经历过那个阶段的患者家属,最能感同身受的知道患者家属需要怎样的心理抚慰。 诗言作为一个患者家属,同时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心路历程,结合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用心写出这篇文章,让广大病友尽快的走出黑暗的深渊,见到光明的未来。 ——鹰版 什么是暴击?一个游戏词汇。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巨额伤害,累积一万点以上的真实伤害。而生活中的暴击是什么呢? 01 崩溃 我妈,2014年9月查出了肺癌,没有手术指征。那一年,我27岁。27岁之前,我的人生几乎是一路风平浪静,少有坎坷的。甚至每次人生的关键节点都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幸运在眷顾着我,我过着至少身边大多数人羡慕的生活,我自己也享受的活在旁人羡慕的眼神中。 也许是造化万物的宇宙在茫茫人海中一眼看见了我,他想传递给我一份来自宇宙的真理,他想拯救一个迷途青年,他想唤醒我活出我自己,再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他就送了我这样一份人生的“大礼”。但那个时候,这份“大礼”对我来说就是生活的暴击,重拳出击,完全窒息。 拿到我妈检查报告的一刹那,我从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傲娇小青年瞬间沦为了一滩烂泥,那种感觉就是天塌了,但塌的只是我自己的那片天,而别人还有继续幸福的权利,我没有了,我这一生都不可能再好好地生活了。这一生都不再会了。 02 接受 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会如此的难受,绝望到认为人生再也不会有希望了,这一生都完了。为什么那个时候我恐惧到无处躲藏,就像赤身裸体在被命运的皮鞭凌迟一样? 因为我被自己的认知吓住了。 在我的信念系统里,至少有以下几个认知: 从来没有认为妈妈会过早的离开我,我以为妈妈会陪我到长命百岁。 人一旦得了癌症,就是绝症,她会很快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很快失去我爱的人。 如果没有妈妈,我未来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没有人替我撑腰,没有人再像我妈一样爱我了。 我将再也看不见我妈了,我会有很多遗憾。 我们往往认为我们的认知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可能一部分是错误的、片面的、混乱的,甚至有些时候我们是无知的,只是不自知而已。我们普通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大都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以及我们既往生活的经验、经历等,还有些人的价值观只能来自于身边的亲朋好友茶余饭后的聊天。当我们把自己的认知信以为真且坚定不移的时候,往往各类情绪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就像老公下班如果没回家,有些缺乏安全感的妻子可能就会想老公是不是和别的女人在一起,这不就是妻子认为的吗?一旦我们把这个信念当成事实的真相,我们会难过、会悲伤、会愤怒,这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在妈妈刚生病的初期,几乎把自己和这个社会隔离开来,那个时候,我一度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我就应该要与苦难为伍,我不敢笑,我不能笑,我不可以让自己生活好,仿佛生活的好一些就是对母亲生病的不忠。于是我每天活得像灰姑娘一样,头不梳脸不洗,生命就像一朵即将凋零的花,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妈去了,我的心也就随之去了。 无数个夜里,我憎恨生活予以我的暴击,我抱怨生活为什么只偏偏选中了我家,那种巨大孤独的疼痛好像全世界只有我最惨。不管我是大哭、大喊还是大叫,宇宙没有理我,他仍然按照他的定律安排世间万物,你想痊愈,宇宙规律有他的安排,你想立刻死掉,宇宙规律也没有加快脚步。 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孤独的痛苦,与癌共舞论坛的出现不就是希望让大家在一起报团取暖,彼此成为彼此的依靠吗? 我们在地球上有超过70亿的人口,所有我们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最痛苦的瞬间,压力最大的阶段,那所有的困苦、挫折、磨难,如排山倒海般朝你涌来时,你要记得一件事,一定有远超于你痛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感受过跟你相似甚至还要加倍的疼痛。人类雷同的悲欢离合每天都在世界上各个角落像电影一样的上演着,我们不孤独,我们经历过的这些痛彻心扉,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我经历过,而这是人生常态。 03 办法 如果一切已经成为事实,基于现状,我们是选择继续抱怨、憎恨、逃避、伤悲生活的暴击事件,还是面对? 我想,只要面对,就还有希望。 直面癌症。第一步,减少负面情绪。我那些恐惧的情绪,我需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并且把它转化掉。 因为我坚信癌症是绝症,人只要患了癌症,就很快会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这条信念一直在我脑海里,那我能不害怕吗?癌症的妖魔化,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的恐慌感。 在中国,因为高血压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相差无几,但极少有人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后就精神崩溃的。也许在二十年前,谁得了癌症就等于宣判了死刑。而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和其它疾病一样,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抗战。 癌症的治疗方式也由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增加了介入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及近代医学的重要突破:免疫治疗。随着现代医疗方法的增多,癌症进入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的时代,很多早期甚至是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后顺利的康复,平安的度过一生。当然,目前癌症的治愈率逐年在提高,除了早期发现、早期积极地科学治疗,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建设如果得到很好的修复,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也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当我把我旧有的观念、想法、认知(癌症是绝症,无药可医,患病后3~5个月就会离开人世)用新的观点(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出现,我们可以高质量延缓家人的生存期)替换掉,我发现我的恐惧情绪减少了很多。 第二步,接受事实。我采访过一些刚患病的患者家属,部分人表示很难接受或者不能接受。无法接受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于家人生病这件事完全没有准备,我们并没有打算在余生要跟癌症两个字有任何关联,可是它就这样突如其然的来临了,让我们猝不及防。本身没有经过我们同意的事情出现,我们就会有被冒犯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到了一个旅游景点,被强行买卖一样,这使我们的权益受到了侵害,我们习惯性的想法是不允许的。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习惯性的想法呢?蔡康永曾经在《奇葩说》里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说“没有暴击,就不是生活。我认为任何一只野外的兔子,任何一只老鹰,它在抓兔子抓不到,结果饿肚子,喂不了它的小鸟,它的小鸟死掉了,生活给它暴击,它抓到了兔子,兔子得到暴击。生命的循环是由暴击所构成的,我们什么时候被承诺过我们该过一个一生没有暴击的生活?我们什么时候被承诺过我们一生要幸福快乐?那是我们自我催眠的向往之情。”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件事,而且越早知道越好,那就是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而生活的暴击随时都可能闪亮登场。我们口中对朋友的祝福,祝您一生平安,祝您身体安康等等,那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愿望,我们期望我们可以平稳的走好这一生,但那不能够代表我们的人生本该就是平安顺遂的。生活本身就是暴击的循环,而幸存下来就已经值得我们感激。 我知道接受事实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因为这太疼了,我们太不忍心承认这个事实了。我们真的好希望闭上眼睛再睁开的时候,这都是一场梦境。 然而,多不想承认都没有办法,它就是已经发生的既定的事实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不可驳回的暴击面前,我们希望自己每天以泪洗面,悲痛难忍?还是希望在这个阶段让自己尽量好过一点?只要活着,除了接受,我们别无选择。接受是一种能力,这是可以练习的,先试着一遍遍告诉自己“哦,它发生了”,去承认它的发生,然后像个辩手一样为自己找一些论点去支持自己的接受。这是人生的必修课,也叫成长。 第三步,发掘正面动机。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坏事背后都一定有好事吗?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塞翁失马的故事,故事里老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避免征战,保住了一条命。如果说摔断腿一辈子残疾是生活予以的暴击,那一条腿换一条命算不算坏事背后的好事? 2021年春节期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火了,连登N天的热搜,贾玲也因为这部电影一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从人生的成就上来看,妈妈去世的这件事促成了今天事业辉煌的贾玲。也许有人会说,我宁愿不要这世间所有的光芒万丈,我只要我的妈妈陪伴着我,我只要妈妈活着。我想大多数人在面对这样一道人生的选择题:妈妈的陪伴或人生光环,我们都会毫无疑问的选择母亲的生命。 可人生没有这样的选择。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未知的人生,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尝试着改变过去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看法和认知。   我们无疑可以确定一件事情,就是妈妈会尽她最大的权利爱着我们,不管她发生了什么,母亲都尽了全力给予我们生存的资源。有的妈妈用温暖、健康、长命百岁的方式爱着她的孩子,而有的妈妈,也许她是生病的、离异的、离世的…  但她也在用她的方式、她的资源在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她的生病或离开,你获得了人生一个个闪亮的勋章,你开始拥有了勇气、胆识、学习力、格局、链接力、善良、同理心等等等等可以完整自己人生的资源。而这些都会留在你的骨血里、精神里,并代代相传。   并没有哪一种方式是应该的、必须的,只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一昧沉浸在负面事件当中,我们就无法看到坏事背后的好事,或者作为子女我们只是不愿意接纳母亲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爱我们。 04 结语 面对人生的暴击,我们每一个凡人都会有恐惧、有崩溃、焦虑、沮丧等,这是人之常情,再坚强的人也无法在最后一关高傲、从容起来。也许生命的真相并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我们所看到世界只是我们看到的世界,还有很多未知的一切是不在我们认知范畴的。这样想,我们或许会好过一点吧。修炼我们的心性,修炼我们的灵魂,然后自然可以坦然面对未知的生命节目。  

半夏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Hp),看这篇科普就够了!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Hp),看这篇科普就够了!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 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   那么,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Hp)? Hp怎样传染? 感染Hp一定会致癌吗? 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糟心的HP!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即可引起炎症。【1】   Hp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国感染率约50%。【2】   二、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儿童高感染现象与家族聚集性是Hp感染的显著特征,家庭内传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2】 三、这些场景下,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四、各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统计显示:在我国20—50岁的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呈递增趋势,50岁以上高达69%。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六、哪些人需要检查Hp? 七、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胃镜检查法   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组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八、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不使用胃镜检查的方法 九、13C呼气试验是检测Hp的常用方法   简单来说,吹两口气就可以检测胃内是否有Hp。   吹气试验有以下三步骤:   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危害?根除有什么益处? 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十一、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溃疡吗?   并非一定会得溃疡病。   但大多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   十二、感染了Hp就会得胃癌吗? 胃癌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很高。因此认为:胃癌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联 十三、根除后会得到这些收益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预防溃疡复发,降低胃癌发生。此外,还可快速消除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有效阻滞胃萎缩。   那么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还要做什么? 十四、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根除的? […]

半夏
药君科普 | 乳腺癌康复护理助力女王归来!

药君科普 | 乳腺癌康复护理助力女王归来!

文章来源:找药宝典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的恶性肿瘤之首,手术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手术一方面让肿瘤远离我们,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困扰,包括活动受限、上肢水肿、心理压力、手术区域的美观等等,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良好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患者伤口愈合,也能够加快患者侧肢体功能恢复。 那么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是什么?在康复训练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01 功能康复训练/ Training 由于手术切除了胸部肌肉、筋膜和皮肤,使患者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制。随时间推移,肩关节挛缩可导致冰冻肩。乳腺癌术后的病人都需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术侧上肢的功能恢复。 康复时机,是康复护理治疗的关键;过早活动会影响组织愈合,过晚运动会引起腑窝积液、上肢水肿。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先从手部和腕部的运动开始,再逐渐过滤到肘部运动,而后才可以开始做肩部运动;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延长时间,每日数次。运动要有适当强度,以酸痛但能忍受为宜。康复训练以患者自主功能锻炼为主,出院后还应坚持功能锻炼一年以上。 具体方法: 术后1-2天,练习握拳、伸指、活动腕关节术后3-4天,活动前臂; 术后5-7天,患侧的手摸对侧肩、同侧耳术后8-10天练习肩关节抬高,伸直; 术后10天后,进行梳头、爬墙等活动,逐步增加强度,可适当器械锻炼。 02 上肢淋巴水肿预防/ Prevention 上肢淋巴水肿是患侧腑窝淋巴结切除头静脉被结扎腑静脉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因素导致上肢淋巴回流不畅、静脉回流障碍所致。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腋窝部位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首先与治疗有关;也与个体因素有关,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上肢淋巴水肿可发生于手术后的任何时间,需要时刻整惕。 预防或减轻淋巴水肿的办法: 预防感染:手臂区域避免外伤,沐浴时避免擦、搓、划,洗涤时戴宽松手套,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刺激性的洗涤液;避免蚊虫叮咬;衣着、佩戴首饰或手表时一定要宽松。 避免高温环境:避免汤伤;患侧手臂不要热敷,沐浴时水温不要过高;避免强光照射和高温环境。 避免负重:避免提拉推过重的物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较剧烈的体育活动。 尽快恢复手臂功能,不要忽视轻微的手指、手背、上肢的肿胀;乘坐飞机或长途旅行时戴单力袖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03 饮食营养/ Nutrition 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低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饮食要有规律、有节制,不宜营养过度,因为肥胖会对治疗乳腺癌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饮食的安排上,要对每天摄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及总热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暴饮暴食。 美国癌症学会主要推荐的是富含水果、蔬菜、粗粮和豆制品的饮食。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蔬菜和粗粮摄入量高,乳腺癌的总体死亡率可有效降低。 不推荐随意添加膳食补充剂(如多种维生素)。需要禁忌蜂胶、蜂王浆、胎盘及其制品和末知成分的保健品。 04 运动及生活方式/ Style 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可以避免乳腺癌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结肠癌等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另外需要注意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规律作息等 05 心理状态/ Mentality 由于手术后乳房的缺失以及各方面的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乳腺手术后由于女性特征发生改变,放疗、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自身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心理状态。 国内外研究显示,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提高免疫力,适量运动、音乐放松训练、参加抗癌乐园、癌症康复俱乐部等患者组织、抗癌科普讲座,以及多与家人、朋友、病友、医务人员及社会志愿者等多交流沟通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 但如果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应该及时就诊,寻求专业的指导。 在全球范围而言,乳腺癌相对其他恶性肿瘤预后更好,生存率更高,2010-2014年中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83.2%。 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积极面对进一步的治疗和复查。 06 义乳或假体的佩戴/ Wearing 戴假乳可减少因不相称姿势而导致的颈痛及肩臂疼痛、可纠正斜肩、保持平稳、预防颈椎倾斜、恢复良好的体态,并能增加自信心。 出院时暂佩戴无重量的义乳,治愈后可佩带有重量的义乳:避免衣着过度紧身;根治后3个月可行乳房再造术,但有肿瘤转移或乳腺炎者,严禁假体植入。 07 术后复查/ Reexamination 手术后的及时复查是评估疾病是否复发转移、及时发现新问题的重要方式。 复查的时间主要为: 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3~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除以上的常规检查外,在身体出现一些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包括:症状恶化,如疼痛及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和体力的下降;日常的其余检查发现的异常等。 乳腺癌的康复护理不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帮助每一位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让女王们重拾信心,迎接充满希望与美好的生活。 […]

半夏
章必成教授:胸膜间皮瘤首次列入CSCO ICIs指南,双免疫治疗方案获推荐!

章必成教授:胸膜间皮瘤首次列入CSCO ICIs指南,双免疫治疗方案获推荐!

文章来源:找药宝典   在近日召开的2021 CSCO指南会期间,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章必成教授在免疫毒性及肿瘤相关疾病管理专场中对2021版《CSCO ICIs临床应用指南》进行了更新解读。在新版指南中,胸膜间皮瘤首次被列入CSCO肿瘤免疫治疗指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作为双免疫治疗获得推荐。我们有幸在CSCO指南会的现场邀请到章必成教授对普及规范化及标准化治疗的必要性,双免疫治疗纳入指南的重要意义,以及双免疫带来的治疗突破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医学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的划时代意义。 专家简介 章必成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光谷院区肿瘤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博士 硕士生导师 胸膜间皮瘤: 石棉相关性难治疾病,预后差!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属于原发性胸部肿瘤的一种,相对罕见,中国每年的新发患者人数在3000左右。因为诊断困难,临床症状不够典型,所以很多恶性间皮瘤患者在确诊时都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比较低,不到10%。“胸膜间皮瘤最主要的致病高危因素是石棉的接触”,中国是石棉大国,从事石棉暴露工作的男性相对更多,所以男性患胸膜纤维的风险比女性要高5倍。 从病理上,胸膜间皮瘤主要分为3种亚型:上皮型(50%~70%),肉瘤型(10%~20%)以及混合型(20%~30%),其中肉瘤型和混合型也称为非上皮型,“相对于上皮型,非上皮型MPM患者预后更差”。由于肿瘤生长并不是局限在单个肿块,而是沿着胸膜播散,所以很多MPM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此外靶向治疗疗效不确切,所以目前临床上MPM最常见的治疗方案是放化疗,但胸膜间皮瘤对放化疗不敏感、疗效有限。随着免疫治疗在各大癌种中取得的不错进展,免疫治疗在胸膜间皮瘤领域也开展了很多临床试验,值得关注。 国内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面临 四大“拦路虎” 章必成教授表示,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困难。 1、诊断困难:胸膜间皮瘤首诊时多伴有胸腔积液、伴或者不伴有胸膜增厚,这些临床症状与很多肿瘤的胸膜转移相似,确诊需要进行胸水病理细胞学检查或胸膜的活检,但因为MPM相对罕见,少数医院病理科医生诊断经验相对缺乏,所以胸膜间皮瘤诊断困难。 2、治疗困难:因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往往不局限于单个肿块,而是沿着胸膜表面扩散,所以很多胸膜间皮瘤患者即便确诊时处于早期,都未必有手术切除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MPM主要治疗手段,靶向治疗的数据有限,整体来说,胸膜间皮瘤治疗手段少,治疗效果有限。很高兴近期的免疫治疗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3、临床研究困难:目前临床研究需要招募大量患者,但我国每年新发患者数只有3000人左右,所以在国内开展MPM的临床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入组困难,造成临床研究周期比较长,研究成本比较高。所以目前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证据大都来自国外的临床数据。 4、药物可及性不够强:目前国内可及的治疗MPM的药物集中在化疗药或者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但对于美国FDA批准的双免治药物即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国内目前只上市纳武利尤单抗,而伊匹木单抗暂未上市。不过令人振奋的是,伊匹木单抗的国内上市申请已经处于加速审批中。 双免治疗首次写入CSCO ICIs指南,拿下MPM一线和二线! 自2003年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获批用于MPM一线治疗后,十余年无新的系统性治疗方案获批。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主要以化疗或者是化疗加抗血管生成治疗为主,治疗手段不多且生存获益有限,“今年CSCO免疫检查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中针对胸膜间皮瘤单独增加了相应的章节,并将双免治疗作为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以及二线治疗的推荐。其中在一线治疗中,针对非上皮型MPM患者,双免作为唯一I级推荐(1A类证据),而针对上皮型MPM患者,双免作为唯一II级推荐(2A类证据)!对于一线使用化疗或者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安维汀进展的胸膜间皮瘤患者,推荐行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双免治疗或度伐利尤单抗联合tremelizumab的双免治疗(III级推荐)。”  此次CSCO指南推荐双免作为MPM的一线治疗,主要是基于2020年WCLC大会上公布的CheckMate 743 III期研究结果,“这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证明一线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胸膜间皮瘤生存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是头对头比较一线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和传统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卡铂)用于未经治疗的MPM的研究。 中位随访22个月,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组较标准化疗(培美曲塞+顺铂或卡铂)可显著降低26%死亡风险,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为18.1个月,优于化疗组的14.1个月(HR=0.74,96.6% CI为0.60~0.91,P=0.0020),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双免疫治疗组2年总生存率达到41%,而化疗组仅为27%。“与标准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双免组合在一线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带来显著的OS获益。” 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相对于上皮型胸膜间皮瘤,非上皮型胸膜间皮瘤患者化疗预后更差,但更易从双免治疗中获益,双免疫相比化疗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18.1个月vs 8.8个月,HR 0.46),降低了54%的死亡风险!“所以针对非上皮型MPM患者,双免作为I级推荐,而针对上皮型MPM患者,双免作为II级推荐!” 调整伊匹木单抗使用剂量, O+Y方案安全性良好 双免疫治疗虽然在国外已经展开很多临床试验并获批很多适应症,但对国内患者还是相对比较陌生,主要是因为伊匹木单抗在在国内目前不可及,对于该药的国内上市申请目前已经被加速审批,相信很快就会在国内上市。章主任表示,“考虑到双免治疗毒性的问题,在CheckMate 743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的推荐剂量为3 mg / kg,每2周一个疗程,而伊匹木单抗的推荐剂量为1 mg / kg(低剂量)每6周一个疗程,这样既能保证疗效又可实现毒性可控,这也是目前指南上关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推荐使用方案。” 两大指南保驾护航! 规范治疗有保证! ChecMate 743研究之后,免疫治疗在未来胸膜间皮瘤治疗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NCCN指南(2021 V1版)将双免疫治疗作为MPM一线治疗的推荐,此外近日于《中华肿瘤杂志》发表的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也将双免作为MPM的一线治疗推荐。“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指南不仅结合国外的临床数据,而且更贴近国内胸膜间皮瘤的疾病考量。这是目前国内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疗主要可参考的两大指南。”  胸膜间皮瘤未来可期, 免疫联合带来更多期望! 谈到免疫联合未来对于胸膜间皮瘤治疗的应用前景,章教授表示:“今年CSCO免疫检查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中针对胸膜间皮瘤治疗,不仅推荐了双免方案,还考虑到免疫联合化疗的模式,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作为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所以免疫联合化疗未来非常有可能改变MPM治疗格局。此外,双免新模式即双免联合2周期甚至4周期化疗的效果也值得期待,希望这种免疫联合新模式能够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最后是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比如双免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或者小分子TKI安罗替尼等研究也是值得期待的。总之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所以迫切的需要免疫治疗参与其中,甚至引领胸膜间皮瘤治疗发展。”

半夏
肝癌一线联合治疗再添新鲜血液:Avelumab+阿昔替尼初期数据公布

肝癌一线联合治疗再添新鲜血液:Avelumab+阿昔替尼初期数据公布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联合治疗可谓是异军突起,“T+A”方案一线治疗在中国患者人群中更是获得了长达24个月的长期生存。基于这一联合方案的优异成果,各种以靶免联合为基础的进口/国产组合也是层出不穷,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大热的研究方向。 PD-1/PD-L1抑制剂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联合具有互补作用机制:VEGF通路抑制剂使肿瘤中的血管正常化,增加免疫细胞和抗癌药物的浸润,可能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Avelumab是一种人类抗PD-L1单克隆抗体,结合PD-L1并抑制PD-1/PD-L1通路。此次研究人员报告了来自VEGF Liver 100 研究(NCT03289533)的最终分析结果。 VEGF Liver 100 (NCT03289533)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1b期试验。共纳入22例晚期肝癌患者,每2周静脉注射Avelumab 10mg/kg+阿西替尼5mg(BID),直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停药。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包括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反应时间(TTR)、反应持续时间(DOR) 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显示,21例(95.5%)患者发生治疗相关AEs (TRAEs),16例患者发生3级TRAE事件(72.7%)。最常见的3级TRAE为高血压(=11[50.0%])、PPE综合征(=5[22.7%])和食欲下降(=3[13.6%])。没有患者出现4级TRAE,也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10名患者(45.5%)出现免疫相关AE(irAE)。最常见的irAE是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n = 7[31.8%])和甲状腺功能亢进(n = 3[13.6%])。 根据RECIST 1.1评估了22例患者的应答,其中3例(13.6%)有部分应答(PR),12例(54.5%)病情稳定(SD)。ORR和DCR分别为13.6% (95% CI: 2.9~34.9%)和68.2% (95% CI: 45.1%~86.1%)。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和DCR分别为31.8% (95% CI: 13.9~54.9%)和68.2% (95% CI: 45.1%~86.1%)。  两种标准评估的mTTP和mDOR均分别为1.1个月和7.3个月。根据RECIST 1.1评估的mPFS为5.5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mPFS为3.8个月。所有患者的mOS为14.1个月,1年OS率为54.5%。 亚组分析显示,20例患者可评估PD-L1表达,其中17例(85.0%)为PD-L1阳性。在PD-L1+和PD-L1-肿瘤患者中,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的ORR分别为17.6% (95% CI: 3.8 43.4%)和0% (95% CI: 0 70.8%),mPFS分别为5.6个月和5.5个月,mOS分别为NE和8个月。  在这项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CC患者的1b期研究中,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作为晚期HCC的一线治疗也显示出临床活性。  讨论 1. 在本研究中,根据RECIST标准评估的ORR为13.6%,而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即为31.8% (其中9.1%完全缓解)。虽然,相比现有的靶免联合方案来说,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的ORR较低,但仍然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1)在一项单臂1b期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 不可切除的HCC患者,ORR分别为RECIST评估的36%和mRECIST评估的46%。 (2)在另一项单臂1b期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RECIST和mRECIST评估的ORR分别为36%和39%。而在随后的III期IMbrave150研究中,根据RECIST 1.1进行的独立评估显示,联合组的ORR为27%,索拉非尼组为12%。   2. 在本例研究中,根据RECIST1.1和mRECIST标准评估的中位无生存期(PFS)分别为5.5个月和3.8个月,中位OS为14.1个月。与其他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Avelumab联合阿昔替尼未观察到PFS和OS的延长。在研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在最初的抗肿瘤反应后由于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而需要减少剂量和/或中断阿昔替尼,这可能解释了依据mRECIST标准在患者中观察到的相对较难持久的PFS,这主要反映了VEGFR抑制剂的作用。 3. […]

半夏
自己的一个坏习惯,却让家人口腔癌风险升高了近一倍

自己的一个坏习惯,却让家人口腔癌风险升高了近一倍

在办公室、家中、餐厅、汽车以及电梯等地方,很多人会接触到二手烟。据《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对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回顾性分析显示,33%的男性非吸烟者、35%的女性非吸烟者和40%的儿童,被迫吸入二手烟。 吸入二手烟可增加多种癌症风险。二手烟中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70种有致癌性,包括重金属、亚硝胺及多环芳烃等,可损害遗传物质和干扰细胞正常分裂,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癌症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于一项发表在BMJ出版集团旗下期刊《烟草控制》(Tobacco Control)的研究,为吸入二手烟增加癌症风险添加了新证据。研究结果显示,接触二手烟与口腔癌风险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葡萄牙、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5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共涉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6977名受试者,其中1179名(17%)患有口腔癌。 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地区、接触二手烟(平均每天15分钟及以上),以及吸烟状态、饮酒量等可能影响口腔癌发生风险的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受试者中,3452人(49%)接触了二手烟,而3525人(51%)未接触二手烟。 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相比于未接触二手烟的受试者,接触二手烟与口腔癌风险升高51%相关;接触二手烟持续时间超过10年或15年,与口腔癌风险升高107%相关。 研究团队指出,口腔癌每年在全球造成近45万新发癌症病例和超过22万死亡病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口腔和整体健康。口腔癌的已知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和咀嚼槟榔。该项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接触二手烟与口腔癌风险升高之间的关系。此外,对接触二手烟持续时间(超过10年或15年)的分析,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推断。 研究团队还表示,这项研究增加了对接触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制定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接触二手烟计划提供了指导,并采取适当措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关于“防止接触烟草烟雾”的准则。 图片来源:123RF 吸入二手烟,除了增加癌症风险外,还可增加多种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   吸入二手烟会影响心脏和血管健康。二手烟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损坏血管壁,增加血栓风险。有研究发现,二手烟与冠心病风险升高25%-30%有关。此外,吸入二手烟还会增加中风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二手烟对儿童健康与生命的危害更大。因为儿童对于二手烟不会躲避、抗议,他们吸入的二手烟大部分来自在家中吸烟的成人(父母或其他人)。多项研究发现,父母吸烟的孩子,更易患呼吸道疾病,发生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及支气管哮喘;出现肺部发育及肺功能异常;罹患急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和中耳积液;增加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和脑部恶性肿瘤风险,以及认知、行为和体格发育等出现问题。 吸入二手烟还会对生育能力,胎儿及婴儿健康产生危害。二手烟导致生殖能力下降;孕妇在妊娠期接触二手烟,可导致新生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出生缺陷,增加婴儿出生体重降低、早产甚至流产等风险;还会导致新生儿猝死综合征,而且接触量越大,发病风险越高。 此外,二手烟还可吸附在衣服、家具、地毯、墙壁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残留数天、数周甚至数月,持续危害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接触二手烟没有所谓安全水平,即使短时间接触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防止吸入二手烟的危害,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吸烟,也远离二手烟。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AACR年会报道的PRMT5,究竟有多大潜力?

AACR年会报道的PRMT5,究竟有多大潜力?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前不久,2021年AACR年会给肿瘤行业带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报告,部分领域形成了突破性的进展,如PRMT5靶点,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风口。那么,该靶点当前是否已经满足了靶点的成药特点?其抑制剂是否已具备成药的潜力?请看本稿件。   1 PRMT5的大背景~表观修饰   表观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又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四种类型。   精氨酸甲基化,是组蛋白甲基化的一种,是哺乳动物中最常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主要受PRMT基因家族调控。PRMTs可以将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SAM)上的甲基基团转移到蛋白质精氨酸侧链的胍基氮原子上,生成甲基化精氨酸。PRMTs又以三种不同的形式调控精氨酸甲基化:单甲基精氨酸(MM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对称二甲基精氨酸(SDMA)甲基化。   PRMTs主要包括9种亚型:分别为I型(PRMT1、2、3、4、6、8,主要催化生成MMA和ADMA)、II型(PRMT5、9,主要催化生成MMA和SDMA)和III型(PRMT7,主要催化生成MMA)。   图1.1  PRMT的催化功能&细胞过程(图片源: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2019) 2 PRMT5~家族中研究火热 PRMT5,作为主要的II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哺乳动物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可以甲基化组蛋白和多种非组蛋白,进而调控众多的生命过程。 细胞核内,PRMT5可与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及核小体重构和组蛋白脱乙酰酶(NuRD)形成染色质重塑复合体,并甲基化修饰多种癌症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而调控特定靶基因的表达。 胞质中,PRMT5参与形成20S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形成“甲基体”。该复合体由剪切体Sm蛋白、PRMT5、pICln和WD重复蛋白(MEP50/WD45)组成,PRMT5甲基化Sm蛋白进而调控剪切体的活性和下游基因的表达。 图2.1  PRMT5基因表达&突变图谱(图片源:CNKI) 研究发现,PRMT5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上调,包括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此外,PRMT5也可以抑制一些抑癌基因的转录,包括致瘤性抑制因子7、非转移性基因23、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和程序性细胞死亡4;这些均提示,PRMT5是一个治疗癌症的潜在靶点。 图2.2  PRMT5在人类肿瘤中的生物学特点(图片源: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114 (2019) 108790) 3 PRMT5抑制剂的开发 除本次AACR年会重点介绍的GSK-3326595外,进入到临床阶段的品种还有JNJ-64619178、PF-06939999,等。同时,研究较为广泛的还有早期的SAM类似物(DS-437)、CMP衍生物,等等。 图3.1  PRMT抑制剂关键开发时间表(图片源: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2019) NO1: SAM类似物 2015年,通过共晶学数据发现了SAM类似物DS-437,可与PRMT5的谷氨酸形成氢键而结合,进而抑制它与SAM结合。后进一步确定,DS-437是PRMT5&PRMT7的双特异性抑制剂,它能抑制细胞中PRMT5底物发生对称二甲基化,而对其他29种人类蛋白质、DNA和RNA甲基转移酶没有活性。再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发现,DS-437可抑制T细胞的功能并诱导肿瘤的免疫反应而显著改善小鼠体内的抗癌效果。   NO2: CMP衍生物 同是2015年,从包含10000种CMP的Chem Bridge CNS-Set文库中预测出8种可与PRMT5的SAM和精氨酸结合口袋相嵌合的小分子化合物,进一步细胞实验筛选出CMP5可特异性地抑制PRMT5的酶活性。淋巴瘤中,CPM5可抑制由EBV病毒驱动的B细胞永生化癌变,并重新激活抑癌基因PTPROt的表达。后在CPM5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得到抑制效果更佳的HLCL-61。在白血病中,HLCL-61可通过抑制PRMT5的活性而增强miR-29b的表达,进而激活多种下游通路。2016年进一步优化CPM5结构,合成出世界上首个具有口服活性的PRMT5小分子抑制剂EPZ015666。 NO3: GSK3326595 2019年,发现GSK3326595可以与PRMT5/MEP50复合体形成共晶,抑制其甲基转移酶的功能;而且它与PRMT5/MEP50复合体结合的特异性远高于其他20种甲基化转移酶(如PRMT9)。GSK3326595对多种肿瘤的抑制效果,发现对乳腺癌、AML和骨髓瘤的抑制效果最佳。机制上,GSK3326595通过干扰PRMT5/MEP50的功能,影响细胞内剪切、RNA加工、转录和翻译等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调节细胞内RNA的稳态。另外,该药可促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癌细胞停滞在G1期,并诱导癌细胞死亡。GSK3326595还可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并重新激活抑癌基因。在淋巴瘤细胞系种,GSK3326595会使癌基因MDM4丢失第6外显子,丧失对p53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恢复p53通路的抗肿瘤活性。另,GSK3326595对p53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肿瘤细胞抑制效果有显著差别。目前,GSK3326595已被应用于临床I期的液体瘤和实体瘤试验;并在本年的AACR年会报出积极的数据。   4 小结 […]

半夏
想在低价趋势下的PD-1市场,打下一片天地,复星唯有这套“七伤拳”!

想在低价趋势下的PD-1市场,打下一片天地,复星唯有这套“七伤拳”!

文章来源:药智网   4月22日,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即重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实体瘤治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申请受理,并被纳入拟优先审评品种公示名单,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治疗MSI-H实体瘤的抗PD-1单抗。   23日,美国FDA加速批准了GSK从Tesaro收购的PD-1抗体dostarlimab(商品名Jemperli),用于治疗接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进展、错配修复缺陷(dMMR)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由此,Jemperli成为了全球第七个PD-1,国产第五个PD-1也处在了上市的尾声。 但GSK与复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PD-1市场上后来居上,真的是一则简单的审批文件就可以解决的吗? 不只是复星与GSK,可以说整个创新药行业可能都面临相同问题,在医保降价的刺激下,明面上看似欣欣向荣,实际上诸多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携带创新使命的新贵,越来越多传统药企入局,如何承兑收益?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至少GSK与复星医药想要在国内另外4个PD-1口中夺食,三点因素必须明确才行。   适应症差异化,将成为PD-1的主要方向   斯鲁利单抗是针对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实体瘤适应症布局,该适应症最大的特点是依据特定的MSI-H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不以癌种进行区分,覆盖患者群体广泛。 不同于以往抗肿瘤药的上市按照来源指明肿瘤类型, 2015 年以来陆续开展的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MSI研究”,其最早表型是在遗传性结直肠癌中被发现,但后来的研究发现,MSI-H 肿瘤发生于多个部位中,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结直肠、子宫内膜和胃,同时也发生于其他部位,号称不限癌种治疗。 2017年5月23日,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K药)用于治疗既往治疗后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选择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dMMR实体瘤成人和儿童患者,以及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或治疗后进展的dMMR结直肠癌。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不按肿瘤来源,按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 这也就是斯鲁利单抗号称适应症全面覆盖高发癌种的根据,目前其多项研究已进入关键临床3期,2项单药及8项联合疗法临床试验,积极就化疗、自有VEGF、EGFR靶点单抗等治疗方案进行免疫联合疗法,并针对中国的癌症发病人群特点实施差异化临床开发。 但另一方面,虽然业内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应该筛选MSI状态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国内生物标志物区分抗肿瘤疗法在临床落地上还远未达到,大部分临床医生仍不了解MSI的定义及其报告的意义,也普遍不清楚MSI检测的具体方法。其中的改变关乎的是整个医疗系统,而并非简单说说就可以。 同时,该药如果国内上,也无疑会成为众多PD-1生产者的众矢之的,而且真正能否获批所有疾病的MSI-H实体瘤,还犹未可知,大概率会在高发疾病中选择性获批(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总结看来,适应症方面复星的斯鲁利单抗与国内获批的其他PD-1产品相比,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所在(未排除其他厂商也有相关布局),面临的市场空间或许也相对更大,至于之后能否在国内临床上广泛普及,则有待时间验证。   要伤敌先伤己,低定价趋势下,咬住是关键   3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正式开始执行,至此4款国产PD-1在医保准入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且随着后续产品上市与医保目录的推进,预计PD-1定价还会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由于pd-1适应症布局上高重复率的特点(特别是非小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癌等),4款PD-1生产企业为争夺市场,逐年压缩市场利润空间(信达生物年底医保协议期满,预计入保价格会在恒瑞的基础再降低三分之一),等到复宏汉霖、齐鲁制药、科伦药业等公司的PD-1过审入市后又将面临怎样的场景?   2020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医保目录的准入调出建立规范化机制,明确提出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其中明确指出,在同治疗领域中,价格或费用明显偏高且没有合理理由的药品会被调出医保目录。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PD-1领域后发者获批上市,在进入医保目录时,既会因大幅降价拉低利润,也会迫使恒瑞、君实生物等先发者在下一轮医保谈判中在后发者基础上跟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要伤敌,先伤己”。 (研发费用不包括:研发期间的股权激励、研发、管理人员薪酬、PD-1生产线成本)   而过低的价格,则一定会让企业平衡前期研究中耗费的巨量人力、财力付出,这对于多数依靠融资生存的创新药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如今PD-1明牌阶段,低价趋势已不可扭转,布局企业唯有死咬住价格,跟上队伍节奏。而相对的恒瑞、复星等大型药企也必定会依靠“低价”击败一个个对手。  关键阶段,谁咬不住,谁就大概率被淘汰。   不被创新药企重视的营销能力,反成最终决胜因素   如今行业基础一致认为,销售额基本与销售团队规模成正比。能决定PD-1最终销量的仍要依靠企业本身的营销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恒瑞医药肿瘤线销售人员超过6000名,其中PD-1的专职销售人员已接近2000人。成功造就恒瑞2020年艾瑞卡45亿元销量的神话(相当于另外3个PD-1的销量总和)。   同时,这样打的销售差距也引起了其他三家企业的重视,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对外发布的招聘启事也充分显示了,招聘范围的重心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甚至县域下沉。 信达生物的商业化团队为1100人,君实生物为561人,百济神州也不甘示弱,两年内也从几百人扩张至2020年底的超过1500人,三家企业的销售人数都已是2019年的两倍以上,且未来必定还会继续增加。   复宏汉霖、齐鲁制药、科伦药业虽说已有自己的商业团队,但趁产品上市之前铺开PD-1销售渠道或许也是有备无患吧!  

半夏
无癌生存超10年,接受CAR-T疗法的75岁白血病患者却输给了新冠病毒

无癌生存超10年,接受CAR-T疗法的75岁白血病患者却输给了新冠病毒

文章来源:无癌家园   就在2月17日,小编在国外平台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全球首个接受CAR-T治疗的成年白血病患者Bill Ludwigs在成功抗癌10年后,却无法战胜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享年75岁。   无癌存活超10年!比尔的白血病靠免疫疗法彻底打败!   Bill Ludwigs已经成功存活超过10年!重点强调的是无癌生存10年!据悉Bill Ludwigs曾经患的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Bill Ludwigs是一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的退休狱警,当他被确诊患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后,便开始漫长的抗癌之路,这一晃就是十年之久,经过手术、化疗等治疗依旧没法好转,还可惜的对化疗产生了耐药。更惨的是,由于经过太多次的化疗,让他产生了副作用——白细胞飙升,进而无法进行骨髓移植。 当时的Bill Ludwig万念俱灰,别无选择,不管免疫疗法奏不奏效,这是他唯一剩下为之一搏的治疗方法了! 在宾夕法尼亚医学大学,免疫学家Carl June医学博士正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可以靶向并消灭癌症。直到2010年8月,Bruce Levine教授和Carl June教授的研究小组才确定了他们的第一位患者——Bill Ludwig。 研究人员从Bill体内提取了他的免疫细胞T细胞,并通过从人类、小鼠和奶牛中选取的DNA经过基因工程进行改造,形成CAR-T细胞。 两周后,这些细胞生长了700倍,并准备好重新引入比尔的血液中,以便于更快地生长。在第一次治疗的一周后,Bill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但在一个月后,他体内的癌细胞逐渐消失,白血病也消失了。每个回输的CAR-T细胞至少消除了1000个癌细胞! 据悉,与Bill一同接受治疗的还有两位白血病患者,三人中,仅在单次治疗后就有两名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被完全清除,呈现完全缓解,另一例为部分缓解。以下是一位患者接受治疗83天后的对比图,可见疗效格外令人惊艳! 淋巴瘤患者完全恢复健康已9年,全球第二个CAR-T疗法不同凡响   2017年10月13日,《华尔街日报》发文: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又获新动力。其中提到了一位名叫Eric Karlson的患者,是55岁的海洋建筑工人,他罹患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华尔街日报》发文:癌症获得动力的免疫疗法治疗 2002年,Eric感到脖子上有一个肿块,检查结果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后Eric加入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Dr. Rosenberg的临床试验当中,应用免疫治疗方案。据文章报道截止,他已经完全恢复健康将近九年了,Dr. Rosenberg告诉他现在不需要每年都来复查了。 Eric应用的免疫疗法被称为axicabtagene ciloleucel(也就是Yescarta),是继诺华的CAR-T疗法kymriah获批之后,第二个获批的CAR-T疗法,已为无数对其他疗法抵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希望。 血液肿瘤治疗界的“抗癌利器”——CAR-T疗法 CAR-T疗法先驱Carl June博士曾经在采访中对CAR-T细胞疗法拆分为两部分进行解读: T细胞(T淋巴细胞)在人体中扮演“战士”角色,负责抵御和消灭感染、肿瘤、外来异物等“敌人”。 CAR,中文学名“嵌合抗原受体”,发挥着类似定位导航的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多种效应因子,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无癌家园专家科普:CAR-T免疫疗法是如何工作的? Carl June称,过去CAR-T细胞疗法在全球只有3个临床的实验,而且都是在美国。“现在已经有400多个遍布全世界的临床实验,其中大多数是在中国和美国进行的。” 以急性白血病复发的小女孩Emily为例,她于2012年(6岁)进行注射,现在其体内仍有CAR-T细胞。“只要注入一次CAR-T细胞,就可以在人的身体存活终生,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70年。” CAR-T细胞疗法是第一个细胞和基因疗法。虽然在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领域的研究不甚顺利,但在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中都有积极的表现,尤其是针对晚期白血病。 “5年之内应该所有的血液肿瘤都可以通过CAR-T疗法进行治愈。”Carl June说道。 中国CAR-T细胞崛起!为国内患者带来新希望! 除了上述提到的关于血液肿瘤患者采用CAR-T治疗获得明显疗效的病例外,目前国内正在积极开展血液肿瘤及实体瘤的CAR-T临床研究。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横空出世使广大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将是未来5~10年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最热门的领域。小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将会不断涌现,CAR-T疗法不仅会在血液肿瘤领域大放异彩,在实体瘤方面也会日益彰显其蕴藏的实力!   参考文献 https://www.inquirer.com/obituaries/covid-19-claims-bill-ludwig-cancer-immunotherapy-pioneer-penn-20210217.html  

半夏
厉害了我的咖啡!权威指南强烈推荐饮用咖啡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厉害了我的咖啡!权威指南强烈推荐饮用咖啡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咖啡致癌”这个说法仍然在流传,也有不少朋友犹豫是否要在略带困意的午后呷上几口咖啡。 事实证明,这个说法其实是炒了很多年前的一个冷饭。最新的研究结论是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发文明确指出。 而今天,我们要往前跨一步,咖啡不但不致癌,还能防癌。 没错!饮用咖啡已经被证实可以预防肝癌,而且被“堂而皇之”地写入2018EASL(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最新指南。 该指南称,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在分析慢性肝病患者中肝癌的预防。而在这些研究中,也显示出饮用咖啡对降低肝癌发病率有着积极作用。 一项在日本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证实了饮用咖啡和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每天饮用咖啡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比几乎从不饮用咖啡的人要低一半。这一结论在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中也被证实。意大利也进行过此类研究,结果相似。 近日,在欧洲关于癌症和营养的前瞻性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每天喝四杯以上的咖啡和不到两杯咖啡,其肝癌分发生风险比为1:4。 饮用咖啡的好处不局限于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美国的一项覆盖多种族人群的研究显示,咖啡的摄入不但可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还可以降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 另外,所有的研究都没有报告咖啡对肝脏会产生不良影响。 鉴于此,专家组第一次认为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应鼓励慢性肝病患者为了降低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的发生风险而饮用咖啡。也正是因此,饮用咖啡第一次被正式写入EASL临床实践指南,而且被强烈推荐!关于明确的剂量推荐目前还未给出。 好了,先说到这,赶快去喝一杯!尽量不要用一次性纸杯哟!   参考文献 [1]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l. 2018 Apr 5 [2] Inoue M, Yoshimi I, Sobue T, Tsugane S. Influence of coffee drinking on subsequent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study in Japan. J Natl […]

半夏
99.9%的人都不知道,血常规指标可以推算肿瘤预后!手把手教你

99.9%的人都不知道,血常规指标可以推算肿瘤预后!手把手教你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每次去医院做检查,无论是大病小病,十有八九都包含“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常规检查之重要。然而拿到血常规结果,大多数人往往只是看一眼便塞进包里了。医生看了血常规结果之后,给出的建议大概率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没什么大问题 (2)有点贫血,需要补血 (3)有点感染,开点抗感染药 如果血常规只有这些贡献,还真有点浪费那一管儿血。其实血常规报告单里有几项全身免疫指标,对肿瘤患者而言非常重要,可以从中看出预后如何。今天洋葱就手把手教给你!   半分钟读全文 血常规报告单中与预后相关的指标主要是: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NLR值低、LMR值高、PLR值低,这三个指标与各种实体瘤患者具有较长的总生存期相关;但不同肿瘤对这三个指标的“敏感度”不同,下文分别详细介绍 关于乳腺癌的最新研究增加了淋巴细胞绝对数(ALC),从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角度研究相关关系,并介绍了不同乳腺癌分型的不同结果 第一步: 拿出你的血常规报告单,找到这几项 血常规报告单重点看4项与全身免疫相关的指标。 先找出这几项(下图中已标红,可参考),并标注为数字1、2、3、4。 数字1:淋巴细胞绝对值(LYM) 数字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 数字3:单核细胞绝对值(MON) 数字4:血小板计数(PLT) 然后进行简单地带入和计算: 淋巴细胞绝对数(ALC)=数字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数字2➗数字1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数字1➗数字3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数字4➗数字1 为了方便,请将计算的结果分别用前面的字母表示,下文都将使用这个字母代号。 第二步: 对应适合你的情况 乳腺癌 很多项研究报道了以上四项血常规结果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以下是洋葱对不同结果的总结: 与ALC值较低的患者相比,ALC高(>1.5*10^9/L)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更长(疾病进展时间:从随机化至治疗失败或退出试验的时间)。 与NLR值较高的患者相比,NLR低(<3)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更长。 PLR 值较低的患者大部分都有较长的疾病进展时间,即疾病进展较慢。 LMR值较高的患者,其总生存期更长。 以上结果来自于研究者收集的使用紫杉醇化疗+贝伐单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他情况 而使用艾瑞布林的患者,可重点看两个指标:ALC和NLR。ALC值高、NLR值低均与较长的总生存期有关。 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和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来说,研究显示NLR值对预后的预测更有价值。NLR值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好。 对于亚洲的乳腺癌患者而言,PLR值较高可能与总生存期缩短有关,也与Her-2阳性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食管鳞癌 NLR值: 高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9.1%;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7.07%。(差别很大) LMR值: 高LM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7%;低LM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6%。(差别很大) PLR值: 高P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0.15%;低P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2.98%。(几乎无差别) 实验得出结论:NLR和LMR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参考意义比较大。血常规NLR≥2.46、LMR<3.88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期可能较短。 结肠癌 以下实验主要对比了结肠癌患者手术前血常规情况与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 NLR值: 高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7.8%;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3.1%。(差别很大) LMR值: 高LM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3.2%;低LMR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0%。(有差别) […]

半夏
速递 | TIL疗法获FDA孤儿药称号,全新细胞疗法即将成为研究重点

速递 | TIL疗法获FDA孤儿药称号,全新细胞疗法即将成为研究重点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2021年4月27日,FDA授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ITIL-168孤儿药称号,用于治疗Ⅱb~Ⅳ期黑色素瘤患者。 自TIL疗法问世以来,其在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如验证Lifleucel(LN-144)疗效的Ⅱ期C-144-01试验(NCT02360579)等。TIL疗法在黑色素瘤这一对于免疫疗法比较敏感的癌种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其它各类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 TIL治疗黑色素瘤的初尝试:缓解率36.4% C-144-01试验共分为4个队列,其中队列1的患者接受未经冷冻保存的第一代Lifleucel治疗,队列2~4的患者使用经过冷冻保存的第二代Lifleucel治疗;队列3为接受队列2治疗后进展的患者试验性再治疗亚组,队列4中所有患者均为BRAF突变阳性,且均接受过BRAF或BRAF/MEK抑制剂治疗。 根据试验设计,研究者将提取患者病灶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在试验室内完成扩增和修饰,并通过冷冻保存的方式将制造完成的TIL细胞转运至患者正在接受治疗的地点,进行静脉回输治疗,并立即向患者输注大剂量的白介素(IL)-2。 2020年,研究者曾经公布了C-144-01试验中队列2的研究结果。66例患者均为基线时存在肿瘤负荷高(TMB-H)表现的患者,平均接受过3.3线前线方案治疗。接受Lifleucel治疗后随访18.7个月,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3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0%,部分缓解率为33.3%。 此外,还有43.9%的患者保持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80.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维持临床缓解状态超过了16.9个月。 2021年AACR年会期间,研究者更新了随访28.1个月的最新结果。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数据显示,Lifleucel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36.4%,其中包括4.5%的完全缓解和31.8%的部分缓解。 至结果发布时,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保持着临床缓解状态,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仍未达到;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超过了35.2个月。 研究者表示,研究中并未观察到特殊的安全性事件;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换句话说,若患者在治疗前期并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那么在随访的后期再次出现新的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比较低。 狙击多种实体瘤,TIL疗法试验开启 近几年,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多款已经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展现出的颠覆性疗效为这部分患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 根据已经公开的疗效数据,最早获批的三款CAR-T细胞疗法中,Kymriah治疗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能够超过90%,KTE-X19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67%,Yescarta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51%。 CAR-T细胞疗法的另一个重要治疗领域为实体瘤领域。在这一研究领域,我国不仅跟上了世界的步伐,甚至部分超越了其它国家的进度。我国自主研发的CT041是目前进展最快、成果最多的实体瘤CAR-T项目之一,目前公开的治疗胃腺癌及胰腺癌患者整体缓解率为33.3%。 TIL也是一种基于T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潜力不亚于CAR-T疗法的新细胞治疗手段。与CAR-T疗法不同,TIL疗法专门提取少部分能够深入肿瘤组织的,对于癌细胞识别能力更强、活性更强的T细胞进行培养,从而得到一批“杀癌”力量更强的细胞制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有TIL项目正在迅速推进。我国的研究进度同样走在世界前列,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广泛覆盖各类实体瘤及各类突变亚型。  

半夏
缓解率67.1%,持续15.7个月!恩曲替尼试验长期随访结果更新!

缓解率67.1%,持续15.7个月!恩曲替尼试验长期随访结果更新!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2019年8月,基于ALKA-372-001、STARTRK-1和STARTRK-2共计三项试验的结果,FDA批准了恩曲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自此,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终于有了一种效果远超克唑替尼的治疗选择。 4月10日刊发的最新一期J Clin Oncol(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研究者公开了恩曲替尼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证明恩曲替尼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长期的临床益处。 除了在治疗脑转移患者方面效果出色,恩曲替尼治疗各亚型患者的整体效果都非常优秀! 最新随访结果:高缓解率、长缓解期! 本次更新的数据同样来自于ALKA-372-001、STARTRK-1和STARTRK-2试验,随访时间更长,能够更加明确恩曲替尼在更多类型的患者、更长的治疗期或随访期内的疗效。 报告中共分析了161例患者的结果,均为18岁或以上的成年患者;其中包括了基线存在或不存在脑转移、接受或未接受过前线方案治疗的患者,同时包括了45.3%的亚洲患者。 01 缓解率:整体缓解率67.1%,部分亚型可达72.9% 根据分析,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67.1%;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8.7%,临床部分缓解率为58.4%,此外还有8.7%的受试患者疾病稳定。 研究者同样分析了ROS1基因与不同基因融合突变的亚型的患者,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缓解率差异。其中,在CD74-ROS1融合突变型(最常见的ROS1融合突变亚型,约占30%)患者中,恩曲替尼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72.9%;在SLC34A2-ROS1融合突变型患者中,恩曲替尼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57.1%。 02 缓解持续:快速响应、中位持续15.7个月 研究同样分析了从患者开始接受恩曲替尼治疗到发生临床响应的时间。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响应时间为0.95个月,即超过5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达到了临床缓解。 而所有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5.7个月,63%的患者缓解持续超过12个月。 03 脑转移:高缓解率、持久响应,颅内病灶缓解率79.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恩曲替尼的入脑活性良好,因此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对于恩曲替尼治疗的响应率与总人群的数据相似,整体缓解率为62.5%;基线不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69.5%。 同时,脑转移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也非常稳定,55%的患者缓解持续超过12个月。分析结果同样认可了恩曲替尼对于患者颅内病灶的疗效,颅内病灶缓解率达到了79.2%。 04 生存期:81%的患者生存超过1年 截至数据结束时,大部分的患者能够保持无进展生存,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7个月;在脑转移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 目前为止,试验的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但在12个月时,有81%的患者保持生存。 05 随访1年以上患者组:缓解率73.4%,持续16.5个月 根据一组94例患者,随访超过1年的疗效结果,恩曲替尼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73.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6.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8个月。 06 不良事件:多为1~2级,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事件为体重增加 在总计210例ROS1融合突变患者中,93%的患者经历了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大部分事件为1~2级,主要包括最常见的消化不良(42.9%)、头晕(34.3%)和便秘(31.4%)。 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包括体重增加(8.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3%)和腹泻(2.9%)。3.3%的患者经历了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严重不良事件比较罕见,主要包括发热(1.4%)、认知障碍(1.0%)和呕吐(1.0%)。7.6%的患者中止治疗,29.0%的患者需要降低剂量,30.5%的患者曾在治疗的某个时间点中断用药。 研究者分析:患者获益较高,颅内疗效是恩曲替尼的优势 根据研究者的分析,恩曲替尼的整体缓解率与其它ROS1抑制剂相仿,包括克唑替尼(PROFILE 1001研究:72%;OxOnc研究:71.7%),以及尚未接受过靶向治疗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色瑞替尼(62%)或劳拉替尼(62%)的疗效。 当然,不同试验中患者的基线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想要真正对比恩曲替尼与上述三款药物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交叉试验或“头对头”试验的结果。 当提及恩曲替尼对于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时,研究者使用了“令人印象深刻的”(impressive)这个词。众所周知,最经典的第一代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的入脑效果并不算好,对于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来说,这款药物并不能对颅内病灶产生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但作为一款小分子、高入脑活性的药物,恩曲替尼很好地填补了这部分的治疗空白。这款药物能够在脑转移患者中达到79.2%的颅内病灶缓解率,且超过一半(55%)的脑转移患者缓解持续在12个月以上。 研究者指出,在ROS1融合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约40%的患者确诊或接受治疗时(基线时)已经存在脑转移,入脑活性,以及对颅内病灶的治疗效果,是ROS1抑制剂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毫无疑问,恩曲替尼治疗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能够为这款药物赋予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钻石”突变ROS1,迎来新药“井喷”时代 ROS1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驱动突变之一,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1~2%,在亚洲患者群体、无吸烟史患者及女性患者中更加常见。 目前,在研的ROS1抑制剂非常多,疗效整体不错,患者的生存希望比较乐观。除已经获批的多款药物以外,还有包括瑞波替尼(Repotrectinib,TPX-0005)、AB-106、CT-707等多款药物在内的“下一代”ROS1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初治患者以及第一代药物耐药患者的良好选择。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