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化疗,为什么21天是一个周期?

化疗,为什么21天是一个周期?

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朋友都会问到: 化疗需要多长时间?间隔期是多少?可不可以推迟几天去做下一次化疗?…… 甚至有人以「化疗对身体影响太大」为由,自行决定在家「调理」一两个月之后再去做下一次化疗。这样做,合适吗? 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1. 化疗周期怎么算? 2. 为什么一个周期是 21 天? 3. 两个周期之间,为什么要挺一段时间? 4. 推迟化疗会造成什么影响? 5. 如何评估化疗有没有效果? 6. 化疗间歇期的注意事项。 一、化疗周期怎么算? 化疗周期是根据药物半衰期以及肿瘤倍增时间来制订的,从注射化疗药物的第 1 天算起,到 第 21 天或第 28 天,即 3~4 周称为一个周期。 在一个周期中,不是每天都用化疗药,通常是第 1~2 周用药,第 3~4 周休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通过短时间的休息调整,恢复或重建机体免疫功能,使得各脏器功能得到充分调理。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在这期间摄入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或营养品。 但有的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时间较迟,恢复较慢,因此,个别方案需要 6 周算一个周期。 二、为什么一个周期是 21 天? 目前,化疗周期多数设定为 21 天(3周),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是根据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持续时间、人体恢复时间及肿瘤倍增时间而设定的。 通常情况下: 第1周  一般会用于化疗给药; 第2周  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会达到顶点,也是最需要我们严密监测的时间段;  第3周  人体开始对化疗的损伤进行修复和补充。 而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 1~3 周,约持续 2~4 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 发现了骨髓抑制后,为了能按时进行下一次化疗,临床上会为病人打升白针、口服升白药,或者通过食补,为下一次化疗做准备。 三、两个周期间,为何要暂停? […]

半夏
奥希替尼耐药同样有效!平均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可达到70%!

奥希替尼耐药同样有效!平均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可达到70%!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又被称为“生物导弹”,基于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而研发,是一类比靶向治疗更具靶向性的新型抗癌药物。目前,已经有多款靶向治疗药物获得批准上市,主要集中于HER2这一靶点。 除了已经上市的药物,目前临床上还有多款ADC药物,在其适应症的治疗中,较既往方案疗效显著提升。根据一项最新公开的研究结果,一款靶向HER3的ADC药物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有70%! 在Ⅰ期剂量递增试验中,纳入了至少接受过1种EGFR抑制剂和1种铂类化疗的患者,中位治疗线数达4线。其中,86%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奥希替尼治疗,90%的患者接受过铂类化疗,40%的患者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47%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这是一部分非常接近末线的患者,已经尝试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在接受U3-1402治疗时,仍有25%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45%的患者疾病稳定,整体的疾病控制率达到了70%! 这些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同样比较稳定,达到了6.9个月。 多类机制耐药患者,同样有效! 根据研究者的分析,在这部分受试患者当中,存在多类耐药机制。包括对第一代EGFR耐药的T790M(53%)、MET扩增(8%)、HER2突变(4%)、BRAF融合、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C797S突变、PIK3CA突变等。  即使是对于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同样有希望从U3-1402的治疗中获益! 我们都知道,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药物已经是EGFR突变患者目前最普遍应用的药物之一。而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则是下一代药物必须解决的难题。 除了备受期待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以外,各类其它靶点的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方案也受到了重视。在此次的临床试验当中,HER3靶点ADC药物U3-1402取得的疗效非常出色,有望成为EGFR突变患者后续治疗的良好选择。 除非小细胞肺癌以外,结直肠癌也是EGFR突变检出率较高且EGFR抑制剂有希望取得一些疗效的癌种。U3-1402的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4479436)预计验证这款药物治疗曾经接受过2项全身方案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针对已经接受过EGFR抑制剂或VEGF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耐药的患者。我们会密切关注研究的进展,并及时为大家带来最新信息。  

半夏
独家专访“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

独家专访“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做了20多年医生后,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的陆巍来到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来自同行对他医疗行为的严重指控,有可能断送他的职业生涯。   指控从2020年10月20日就发出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社交网络平台怒斥陆巍对患者“肆无忌惮”,但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半年后的2021年4月2日,张煜在谈及“不良医疗现象”时,旧事重提,再次点名陆巍,称在他蓄意诱骗治疗下,有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还欠下10多万债务。   4月18日,张煜再次发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这篇文章虽然很快被张煜因“无法承担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自行删除,但这一次不仅媒体纷纷聚焦,国家卫健委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2020年10月到2021年4月这段时间,陆巍被外派到海南某医院支援。4月7日,在他开车回上海,一路不停接到医院的催促电话,让他尽快赶回上海说明情况。驱车30多个小时,困了就在服务区眯一会,疲劳驾驶让陆巍在经过一段隧道时,与一辆车发生了追尾,幸好没有伤及到人。   从4月8日晚回到上海至今,陆巍停止了临床医疗工作,终日处于巨大焦虑之中。4月21日,陆巍同意与“医学界”见面,就有关问题接受采访,这是他首次正面公开回应质疑。   根据陆巍的讲述,在青海这对胃癌患者姐弟去世后,姐姐(马秀兰)的儿子给他发了封感谢信,力挺他是一位好医生,但弟弟(马进仓)的女儿却对他做出了严重指控。这让整个事件陷入了罗生门。   以下内容根据与陆巍医生对话编辑整理而成,发布前经其本人确认。 医学界: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张煜在网络发文质疑你的治疗方案的?   陆巍:大概是(2021年)4月2号~3号的时候,有人转给我看,那时候我还在海南,我没太仔细看,觉得他是个“愤青”,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真相才会有误解,所以也没太放心上。   等我回到上海,我才知道张煜文中说的是哪个患者,我就非常惊讶,因为我对这个患者很好,对他印象也很深,他是一位非常难治疗的患者,而且他姐弟俩几乎同时确诊胃癌,姐姐60来岁,弟弟50来岁,相对都很年轻,都是是AFP阳性的晚期胃癌,就诊时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姐姐来的时候是胃癌合并肝脏多发转移,弟弟除了肝脏多发转移外还有左锁骨上巨大淋巴结肿大。 医学界:能讲一下这两位患者在你这里的治疗情况吗?   陆巍:去年5月份吧,是姐姐先来找我治疗的,因为她是从青海来的,距离那么远,我还问怎么会找到我的,她儿子说是从网上看到的,因为确实经常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我看病,所以我觉得也很正常,没再多问,后来得知是经深圳的医生推荐过来的。   姐姐胃癌已经肝转移了,腹腔里面淋巴结也比较多,肿瘤分期上已经是IV期了,她找我是想做手术的,但我给她检查之后,发现已经不适合做手术了,因为手术也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后来她儿子跟我说了实话,来上海前已经去好几个地方看了,北京、深圳都去过,不仅做不了手术,有医生跟他说不用治了,也有医生推荐试试中医。中医也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找到我这里,是因为临床症状很重,主要表现为腹痛,疼痛分级6-8级,痛得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   我是外科医生,如果患者不做手术,我们一般就不收了,我就跟他讲去肿瘤科看看,但他说都已经看过了,都说治不好,希望我能收治,她儿子说,如果不再努力一把,他们是不甘心的,至少也是为了尽孝心,不想留有遗憾。   因为AFP阳性胃癌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很高,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生存期都很短,而姐姐来的时候AFP(甲胎蛋白,单位为ng/mL,是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编者注)指标是4000多,根据文献分析,虽然都是AFP阳性胃癌,但是AFP小于100的和AFP大于100的两者生存期有显著区别,单纯AFP高与AFP为主的肿瘤指标都高也有显著的生存差异。而这位患者不仅AFP高,而且其它肿瘤指标也全线异常。   当然我是尽量安慰患者的,我们尽量努力给你争取手术机会。但是我跟她儿子说,你要有个思想准备,我也没办法能够治好,也不能保证化疗有效,但我可以试试,如果有效了,能把肝脏病灶缩小,甚至淋巴结小了,也许能争取到手术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比较渺茫,最好的情况就是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的话症状也许能控制住,改善生活质量。因为难治,所以可能需要密切观察指标变化,随时调整方案。   我和她儿子的交流一直蛮好的,她儿子也说清楚母亲的状况,之所以还坚持治疗,因为他母亲症状太痛苦了,希望能让她好受一点。从我内心来说,我也确实想给她治疗,因为这是一个罕见胃癌病例,治疗难度很大,而且还是姐弟俩同时发病,目前没看到过这样的病例报道,很有研究价值。 医学界:你决定给她治疗的时候,对治疗效果有预期吗?   陆巍:我跟她儿子讲,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指标和症状变化,当时她的各项指标都很高,AFP数值到4000多,我去研究文献时,看到很多都是AFP超过100-200,超过1000的也都是个例报道。   所以我跟她儿子讲,他母亲的这种情况,没有标准的治疗模板,我们按照胃癌大类来选择方案,最后在几个方案中选了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选择这个方案,患者接受三天化疗,可以休息18天,耐受性会更好,这样休息的时间生活质量好一点。同时我也建议他最好去做个基因测序,我想通过测序结果判断一下,这个方案的治疗有效还是没效,如果有效,就按照这个方案进行下去,没有效果的话,也提前改用其它二线方案。   但基因测序需要时间,这个病不能等,所以我们一边化疗,一边等测序结果。第一个周期化疗打完,她自己感觉症状缓解了,测序结果也提示这个方案有效,而且毒副作用小。那么我就说,这个方案我们就用下去,患者症状减轻了,也很开心,因此对我有信心。   第二周期化疗下来,患者反映不痛了,能吃得下、睡得着了,我也一直鼓励她多吃一些,要加强营养。这时候她问我愿不愿意给她弟弟治疗,她说她弟弟比她轻一些。她弟弟来了之后,弟弟的女儿还想再让老家的一个胃癌患者朋友也来治疗,我看了病例后也是晚期的胃癌,因为我是外科医生,这样的晚期患者的治疗实在太耗费精力,我说我没有这么多能力了,能把你们两个人的生命延长就很满足了。   第三个化疗疗程结束,姐姐的症状虽然缓解,但肿瘤指标一直在上升,AFP指标从4000上升到了6000多,我向她儿子建议把PD-1用上去,因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突变很多,PD-1的免疫治疗推测是有收益的。目前PD-1的治疗都是自费的,进口的PD-1有获批胃癌的适应证,但是价格很贵,一次2-3万,也有国产的可以选择。后来他儿子考虑后选择联合用国产的PD-1,一次5000左右。   联合PD-1治疗后,效果很明显,肿瘤指标从最高的7000多开始断崖式下降,6个周期的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后AFP最低降到了100多,其它肿瘤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了。但那时候已经到了10月份,我要被派去外地支援。 医学界:弟弟来了后,他的治疗方案是怎么选择的?   陆巍:她弟弟来了后,考虑到同时发病,基本类型也一样,所以就用的是跟姐姐一样的治疗方案,唯一的区别是,因为姐姐的治疗效果挺好的,所以弟弟来了后,直接就加上了PD-1免疫治疗。   但是弟弟的情况实际上比姐姐更重,虽然一上来就用了PD-1,但是治疗了两个月,中间我一直在观察,发现肿瘤指标是在上升的。症状方面,前两个周期的化疗后,他症状明显好转,自述说不痛了,但是第三个周期打完,他在住处休息时,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又痛了。尽管症状再次加重,但是锁骨上淋巴结消退很明显,从外观膨隆到外观两侧对称。所以还是觉得肿瘤的异质性比较明显。   那时候大概是9月中旬,在分析病情的时候,我和弟弟的外甥讲(马秀兰的儿子在医院照护姐弟俩),我们还是做个CT或磁共振评估下,评估后可以开展一个MDT(多学科诊疗)讨论,各个专业的医生一起想办法。后来MDT讨论完,大家一致认为,虽然肝脏病灶大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肿瘤可能还在进展,或者发生耐药,因为的确很多AFP阳性胃癌是原发耐药的,此时他的AFP已经高达1万以上。 […]

半夏
PI3K抑制剂alpelisib挑战晚期乳腺癌,将生存期提高三倍!

PI3K抑制剂alpelisib挑战晚期乳腺癌,将生存期提高三倍!

随着内分泌治疗的广泛应用,内分泌治疗耐药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PIK3C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用药写进2019V2版NCCN指南后,逐渐激起了大家对PI3K/AKT/MTOR这条通路的兴致。 alpelisib挑战最难靶点PI3K PI3K基因在40%的激素受体阳性(ER+、PR+)的乳腺癌中可检测到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会促使雌激素依赖性的ER+的乳癌细胞的过度增殖。目前已上市PI3K抑制剂alpelisib,可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治疗。  Alpelisib由诺华公司研发,于2019年5月24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Piqray®,与氟维司群联用治疗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阴性携带PIK3CA突变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同时FDA还批准了一个筛选试剂盒,用以检测组织和/或液体活检中的PIK3CA突变。Alpelisib成为首个用于治疗该类乳腺癌的PI3K(具体是PI3Kα)抑制剂。  Alpelisb联合氟维司群将中位无进展 生存期翻倍! 该获批是基于一项Ⅲ期试验SOLAR-1的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572例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41例患者存在PIK3CA突变,169例PIK3CA阳性的患者接受alpelisib(剂量为每日300 mg)+氟维司群(在第1周期的第1日和第15日以及随后各28日周期的第1日给药,剂量500 mg),172例PIK3CA+患者使用安慰剂+氟维司群。 在PIK3CA突变癌症患者队列中,Alpelisib+氟维司群组和安慰剂+氟维司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0月vs5.7月(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0.65;P<0.001)。12个月PFS率为46.3%vs32.9%。  Alpelisib+氟维司群组的有效率也是高于安慰剂+氟维司群组:26.6%vs12.8%。,对于有可测量病变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5.7%vs16.2%。针对未携带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Alpelisib未显示出治疗效果。 Alpelisib可能的副作用有:高血糖、肺部问题、过敏反应、皮肤问题、腹泻。  Alpelisib单药展示惊人实力! 在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研究,共纳入134例成人患者。筛选条件:经组织学证实、不可切除、晚期实体瘤;ECOG评分≤2;在筛选后的3个月内,出现末线治疗后进展或者抗肿瘤治疗已停止;患者至少有1个可测量或不可测量的病灶;空腹血糖<140 mg / dL(7.8 mmol / L)。 共纳入PIK3CA野生型患者共7例,其中三阴乳腺癌5例(剂量递增阶段1例,剂量扩大阶段4例)。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有乳房(n = 36; 26.9%),结直肠(n = 35; 26.1%)和头颈部(n = 19; 14.2%)。86例(64.1%)患者处于III期或IV期,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抗肿瘤治疗。 结果显示:肿瘤总缓解率为6.0%(n = 8; 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完全缓解,宫颈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直肠癌共7例患者部分缓解)。70例(52.2%)患者病情稳定,其中13例(9.7%)患者维持24周以上。疾病控制率(疾病反应、疾病稳定)为58.2%。疾病控制率最高的是宫颈癌患者(100%,5/5)、其次是头颈部癌(68.4%,19/13),ER+/HER2-乳腺癌(60.9%; 23/14)。 在剂量递增阶段,共9例患者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DLT)。 总体来说,Alpelisib单药治疗显示出广泛的剂量窗。≥180mg Qd治疗的患者均观察到疾病稳定,≥270mg Qd均观察到客观反应。其中1例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在150mg Bid剂量治疗下完全缓解。PIK3CA突变型ER+/ HER2-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CBR为17.4%。 不良反应方面,剂量≤400mg时未发现高血糖外的严重事件,但通过减少药物剂量、添加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均可以有效管理高血糖。 Alpelisb将无进展生存期提高3倍! 在另一项入组了572名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有341名患者携带有PIK3CA突变。将这341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69名患者接受了Alpelis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对照组172名患者接受的是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 结果显示: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7个月,而Alpelisb联合氟维司群组是11.1个月,正好提高到3倍!而在PIK3CA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中,Alpelisb的加入并无生存获益。有效率方面,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是16.2%,而Alpelisb联合氟维司群组是32.7%。  总结 无论是基于哪项研究结果,PIK3CA突变的肿瘤患者都能获得明显的生存获益。尤其是在ER+和三阴乳腺癌中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今后,PI3K会成为一个重要靶点,期待它的更多研究进展,为更多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Juric D, Rodon J, Tabernero J, […]

半夏
赶走食管癌患者的阴霾?质子治疗再添实锤!竟能降低毒副作用!

赶走食管癌患者的阴霾?质子治疗再添实锤!竟能降低毒副作用!

文章来源:无癌家园 晚期食管癌预后较差,延长生存期迫在眉睫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最新统计的全球癌症发病率数据显示,2018年有57.2万人新诊断为食管癌,同时又有50.9万人死于食管癌,接近一半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来自中国!不仅在患病人数上远高于西方国家,食管癌的病理类型在东西方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90%以上都是食管鳞癌,欧美患者则以腺癌为主,东西方差异明显,这让食管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癌症。 据研究报道,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万)和死亡率(12.7/10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据调查数据显示,约75%的食管癌患者在诊断时肿瘤已发展至晚期,晚期食管癌治疗手段和效果都有限,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每4个食管癌的患者中有3个一经诊断,可能就要面临「无药可医」的残酷现实。 目前,晚期食管癌无法手术,主要采用系统治疗(化疗/抗HER2靶向治疗)。但一直以来化疗与靶向治疗效果有限、复发率和转移率偏高,致患者总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5%~25%、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9~23个月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此,如何延长晚期食管癌的生存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放疗副作用大,优选质子治疗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放疗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食道特殊距离心脏和肺部太近,传统X射线辐射会增加短期和长期副作用,而且后续研究显示这些多余的放射剂量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从而增加患上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风险。因此,质子治疗可能是治疗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绝佳选择。 由于质子射线拥有独特的布拉格效应,可以确保射线治疗剂量尽可能集中到肿瘤病灶区域。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心脏和肺部的风险。质子治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精确度:它到达肿瘤部位并停止,以更高的剂量靶向肿瘤并增加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实锤!选择质子治疗毒副作用最小 谈到食管癌质子放疗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就不得不提2019年第61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者汇报了这项比较食管癌质子放疗对比光子放疗的随机对照临床ⅡB期研究。 此试验共纳入2012年4月~2019年11月共计14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4.1个月。质子放疗组(73例)较光子放疗组(72例)显著降低总的毒性反应(IMRT 39.9 vs PBT  17.4 )。在严重毒性反应方面,IMRT组有3例5级毒性反应,而PBT组无5级毒性反应发生。另外,质子放疗组和光子放疗组的PFS无统计学差异(中位PFS 28.5个月 vs 18.1个月)。而两组的总生存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1 专业点评 这项临床试验研究充分证实了质子放疗较常规光子放疗可显著降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毒性反应,而两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与光子放疗相似。基于此项临床研究结果,目前该研究组正在开展一项前瞻性临床Ⅲ期研究(NRG-GI006),比较质子放疗和光子放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差异,这将为食管癌质子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再添实锤!质子治疗食管癌的剂量优势 鉴于食管的特殊解剖学部位,放疗剂量通常会大量沉积于心脏和肺部,因此,传统放疗会产生如下副作用: 【全身反应】 个别患者属放射敏感体质,当放射量刚到一半或不及一半时,就出现全身乏力,白细胞下降。通常于放疗2~3周出现,以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为主,对症处理可以缓解。 【局部反应】 食管反应:照射野内的正常食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吞咽困难加重,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尤以进食为著,称为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肺炎:易发生于放疗开始后6周左右,常伴有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气短、胸闷、高热。 放射性脊髓炎:食管癌放射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放射性脊髓病。一般在放疗结束后2~5年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不适或疼痛。 食管单纯瘢痕狭窄:各种原因造成食管瘢痕组织形成,进而引起食管腔缩窄、食管功能障碍者。 食管癌放疗后良性溃疡:通常发生在放疗后1~6个月,表现进食疼痛或胸背痛,经久不愈,尤以进食时为著。 此外,多项研究发现心脏和肺等器官受照与毒性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据《胃肠肿瘤学》杂志刊登的一篇关于各项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剂量优势的文章显示,与3D适形放疗(3DCRT)相比,IMRT改善了器官的剂量分布;治疗计划和剂量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显示,与3DCRT和IMRT相比,质子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脏和肺的照射剂量。质子治疗可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前部组织,减少心脏的照射剂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图为质子治疗与IMRT治疗食管癌的剂量学比较,左为质子治疗,右为调强放疗 (注:Dmax,最大点剂量;Vx,体积乘以Gy的x剂量;MLD,平均肺部剂量;MHD,平均心脏剂量;MLivD,平均肝脏剂量;MKD,平均肾脏剂量) 接受质子治疗可获得更多的临床获益   另外,还有多项临床试验显示,接受质子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获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1998年,瑞典学者就曾对普通X线和质子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对比研究,其中分别对比了质子治疗、X射线治疗及质子和X射线混合治疗。结果表明,采用质子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剂量分布。也就是说,质子治疗可以在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肿瘤剂量,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 小编有话说     除了上述临床研究的疗效外,新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版指南将质子治疗作为头颈部肿瘤继而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指南中指出,患者若在治疗中需要减少危及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的剂量,但3D技术又无法实现时,可以选择适型调强放射治疗或质子治疗。 小编认为,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更新,对于无法进行手术、不耐受化疗和放疗、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质子治疗将会给更多的实体瘤患者带来希望,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小、剂量最佳等优势,质子治疗将会备受关注,我们共同期待质子治疗能够使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受益。  

半夏
爆款!双靶点新型CAR-T细胞疗法对抗晚期恶性淋巴瘤,有效清除癌细胞!

爆款!双靶点新型CAR-T细胞疗法对抗晚期恶性淋巴瘤,有效清除癌细胞!

文章来源:无癌家园   近些年来,“精准医疗”已然成为健康领域里的时髦词汇。那么何为精准医疗?这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不仅仅指的是医疗,更凸显“精准”,这种治疗方式,将根据不同个体,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而对付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是精准医疗模式最典型的代表。 据无癌家园专家表示,最新的CAR-T细胞疗法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从而实现癌症的治愈。通俗地说,就是把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抽出来,通过程序编码“改造”后,让它们成为一个个精确的导弹,再注射回人体内,这些导弹就能精准地找到癌细胞,并精准地消灭它们。 单靶点CAR-T面临窘境,双靶点CAR-T应运而生! 通常情况下,单靶点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瘤中的疗效显著,这全都得意于血液瘤的肿瘤细胞有着祖传的靶点——CD19(只存于肿瘤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在治疗中可以依靠此靶点带领CAR-T细胞找到并消灭癌细胞。 目前 ,FDA已经批准了四款用于某些淋巴瘤的CAR-T疗法,针对的靶点均为CD19。最近也批准了首个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疗法 。   CD19靶点逃逸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约一半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开始CAR T细胞治疗后六个月内复发,这是由于肿瘤上缺乏CAR T细胞持久性和靶抗原CD19的下调所致。 针对以上问题,双靶点CAR-T应运而生。无癌家园的专家解释道,通俗点讲,目前大多数CAR-T疗法是一个靶点,就像用一只手去抓球极易脱手,而双靶点相当于两只手去抓球,成功率大大增加。 完全缓解率达80%!双特异性CAR-T疗法疗效不俗 2021年AACR会议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双特异性抗CD19 / CD20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耐受性良好,临床疗效不俗,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是首次在患者身上进行测试的具有幼稚记忆T细胞的双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研究人员假设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患者中CAR-T细胞的持久性和扩增,同时限制由于肿瘤抗原的丢失而导致的复发。 这项试验入组了5例CD19和CD20肿瘤抗原表达均为阳性的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这些患者之前平均接受了4种疗法。从每位患者中提取幼稚的记忆T细胞,进行工程改造来表达抗CD19 / CD20 CAR,进行扩增之后回输到患者体内。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在中位随访13个月后,5名患者中有4名出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80%! 值得一提的是,随访时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所有反应患者在数据截止时仍具有CAR-T细胞持续性。任何患者中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或神经毒性。所有患者经历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这表明这款双特异性CAR-T疗法的安全性可靠! 1年总生存率达92.3%,序贯CD19-22 CAR-T疗效卓越 2019年11月14日,国际知名期刊《Blood》在线发表了第一个全球公开发表的儿童序贯CAR-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文章。 此项研究采用CD19-和CD22-CAR-T细胞序贯回输治疗了20例r/r B-ALL患儿,达到一年无病生存(LFS)和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9.5%和92.3%的卓越疗效,不仅远高于单靶标CD19-或CD22-CAR-T的疗效,而且比其他序贯或“鸡尾酒疗法”的表现更为优异。 这项研究为CAR-T细胞治疗后高复发的难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也是国际上CAR-T细胞治疗白血病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93%完全缓解患者未复发,双靶向CAR-T疗效过硬 在2020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虚拟大会(ESMO 2020)上,公布了一款双特异性CAR-T产品AUTO3的临床研究数据,针对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从更新的数据显示出AUTO3具有积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肿瘤复发率。 AUTO3是一款双重CAR-T细胞产品,相较于血液肿瘤的肿瘤细胞中国的祖传靶点——CD19,此款产品还兼具CD22。 通过同时靶向两种B细胞抗原,AUTO3被设计成可最大程度减少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因单一抗原丢失而引起的复发。  图片来源:autolus 数据截止到2020年8月13日,此研究中有35例复发性/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AUTO3输注,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35例患者中,可评估的有30例,客观缓解率为68%,完全缓解率为54%;在第一天接受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预处理(RP2D)的队列中(N=20),客观缓解率为71%,完全缓解率为64%。 血液肿瘤!实体瘤!新型CAR-T疗法通通不放过 除了上述在提到的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突破性临床研究外,目前国内正在积极开展血液肿瘤及实体瘤的CAR-T临床研究。 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横空出世使广大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将是未来5~10年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最热门的领域。小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数据将会不断涌现,CAR-T疗法不仅会在血液肿瘤领域大放异彩,在实体瘤方面也会日益彰显其蕴藏的实力! 参考文献 1.https://www.cancerhealth.com/article/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0-0792-2  

半夏
肿瘤治疗:常见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肿瘤治疗:常见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通过特定的连接头将靶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高杀伤性的细胞毒性药物偶联起来的靶向生物药剂,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   近年来,ADC药物一直是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全球已有8种ADC药物获得批准用于临床(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领域)。 由于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不同,不同ADC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同。   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相应的不良反应,对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或给予支持治疗;在疑似发生不良症状时密切关注并及时诊断,确定发生不良反应后给予对应处置方案,同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延期治疗或减量处理,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对于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开展多学科会诊,探讨解决方案。     常见ADC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等.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5.    

半夏
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早接种HPV疫苗最多能预防86%的宫颈癌;卡瑞利珠单抗鼻咽癌新适应证即将获批

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早接种HPV疫苗最多能预防86%的宫颈癌;卡瑞利珠单抗鼻咽癌新适应证即将获批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JNCI: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早接种HPV疫苗最多能预防86%的宫颈癌 CCR:基底样乳腺癌固有和免疫表型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或能指导治疗 CCR:卡瑞利珠+阿帕替尼为晚期/转移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提供新选择 新药:卡瑞利珠单抗鼻咽癌新适应证即将获批 01 JNCI:真实世界研究表明早接种HPV疫苗最多能预防86%的宫颈癌 日前,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发表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女性宫颈癌风险,最晚16岁就接种能降低86%的风险! 图1.1 研究发表于JNCI 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丹麦超过86万名年龄在17-30岁之间的女性。在研究开始时,36.3%的女性最晚16岁时就接种了HPV疫苗;在随访期间,分别有19.3%和2.3%的女性在17-19岁和20-30岁的年龄段接种了HPV疫苗。研究在评估女性的宫颈癌风险设定了缓冲期(buffer period),即认为女性首次接种日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未接种疫苗。研究的主要分析设定缓冲期为1年,为疫苗展现预防效果提供了时间。 结果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相比,最晚16岁接种HPV疫苗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比(IRR)降低了86%(IRR 0.14,95%CI 0.04-0.53);而在17-19岁期间接种好处也是不小,相对风险有望降低68%(IRR 0.32,95%CI 0.08-1.28),说明接种HPV疫苗,的确能预防宫颈癌。 图1.2 打得越早,效果越好 不过,在20-30岁的女性中接种预防宫颈癌的效果则并不明显。接种后女性的发病率似乎比未接种的女性稍高(IRR 1.19,95%CI 0.80–1.79),但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设定的缓冲期延长,IRR逐渐下降,到缓冲期为4年时,IRR为0.85(95%CI 0.55-1.32),预防宫颈癌的效果需要慢慢才会显现。 研究人员指出,在20岁之前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效果很好,但在20-30岁的女性中就不能立竿见影——要打HPV疫苗还是要趁早! 02 CCR:基底样乳腺癌固有和免疫表型可预测患者生存预后,或能指导治疗 日前,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基底样乳腺癌(BLBC)的肿瘤及其微环境的转录组测序表型能够提示患者生存预后,未来或可指导治疗选择。 图2.1 研究发表于CCR 这项回顾性基因组测序研究首先在1项乳腺癌前瞻性队列中确定了与患者预后相关的转录组测序表型。这一开发队列中匹配了67组复发性和非复发性BLBC患者的数据,筛选出了21个相关基因,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随后,研究人员在5个独立的三阴性乳腺癌或BLBC患者队列中进行了验证。 图2.2 不同复发风险患者的确具有不同的表型 结果发现,肿瘤的固有表型和免疫表型与BLCL患者的复发独立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容易复发患者的肿瘤本身生长因子信号转导较强,更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的特征,而不容易复发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更为丰富,T细胞和B细胞克隆扩增更多,巨噬细胞的抗肿瘤极化也更明显。这一模型同时分析肿瘤本身和肿瘤微环境的情况,将患者的复发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组,复发的可能性分别为14%、56%和74%。 图2.3 BRAVO-DX和BRAVO-IMMUNO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随后研究还在5个独立的队列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在其中3个大型队列中同时分析肿瘤本身及其微环境(BRAVO-DX模型),模型都能有效找出复发的患者(HR 6.79,95%CI 1.89–24.37;HR 3.45,95%CI 2.41-4.93;HR 1.69,95%CI 1.17-1.46)。即使只关注肿瘤的免疫微环境(BRAVO-IMMUNO模型),在5个队列中,模型也都显示出很好的预测效果。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模型能结合BLBC肿瘤及其免疫微环境的特征预测患者复发,在未来或许能指导患者治疗,识别出那些在标准化疗中可能出现快速进展的高风险人群以及可能从其他治疗中受益的患者。 03 CCR: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为晚期/转移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提供新选择 日前,CCR发表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认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G/GEJ)患者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CAPOX标准一线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卡瑞利珠单抗,随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 […]

半夏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SCLC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和耐药,这些患者在接受进一步的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只有4~5个月,临床亟需新的治疗药物。 2019年4月9-11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主持的研究An exploratory phase 2 study of chiauranib mon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wo or more lines of previous therapy(西奥罗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II期研究)(摘要号CT157)入选大会壁报,受到了中外研究者广泛关注。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 SCLC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西奥罗尼(CS2164)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丝/苏氨酸激酶(Aurora 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c-Kit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I期研究表明,西奥罗尼50mg q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SCLC的探索性II期研究(NCT03216343)是一项单臂研究,自2017年11月21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中国的6个研究中心纳入了28例已接受过铂类药物化疗和至少一种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后进展的SCL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西奥罗尼50 mg q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在28例患者中,12例(42.9%)既往接受了两种全身治疗方案,16例(57.1%)接受了三种及以上治疗全身治疗方案。截至2020年1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6个月(19.5-不可评估)。2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27名患者至少进行了一次肿瘤评估,1名患者在首次评估前死亡。 研究者评估的ORR为17.9%(95%CI:6.06%-36.89%),DCR为64.3%(95%CI:44.07%-81.36%)。中位PFS、DOR和OS分别为3.6个月、8.2个月和8.4个月。 表2.研究结果 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10%)主要为1-2级,3-4级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5%)、低钠血症(14.3%)、疲劳(7.1%)、腹泻(3.6%)、高甘油三酯血症(3.6%),咳嗽(3.6%)和肢体疼痛(3.6%)。没有报道与治疗有关的死亡。2名患者由于3级疲劳中断了治疗。 结论: 由于缺乏明确的肿瘤驱动基因,SCL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缓慢。西奥罗尼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VEGFR1/2/3、PDGFRa/b、c-Kit)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和Aurora B介导的细胞周期两大类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本次大会公布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西奥罗尼在既往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SCLC患者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耐受性良好。研究者将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研究结果,期待为SCLC治疗带来新突破。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唐佳 责任编辑:Sharon  

半夏
乳腺癌患者咳嗽胸痛,是肺转移了吗?

乳腺癌患者咳嗽胸痛,是肺转移了吗?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法的改进,其预后情况大为改观,但一旦复发和转移,其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预后也将明显变差。 肺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乳腺癌发生最多的远处转移部位。有75%的乳腺癌复发患者会出现肺转移。因此,很多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难免忧心忡忡,往肺转移方面去联想。 那么,乳腺癌患者如何鉴别自己的咳嗽是不是肺转移的征兆和症状呢? 乳腺癌的肺转移 乳腺癌的肺转移多由于血液循环途径形成。癌细胞随乳房静脉进入静脉血流,流经肺脏,在肺毛细血管中停留并生长,进而穿透血管壁,进入肺组织形成癌的肺转移灶。 乳腺癌肺转移的常见征兆 由于转移癌不直接侵犯肺的气道粘膜上皮,因此临床表现往往不同于原发性肺癌,在转移的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只是在进行常规X线胸部摄片检查时,才发现在肺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样阴影,病变以双肺同时并发多见。临床上在排除其他感染疾患的情况下,结合乳腺癌原发灶表现即可以确诊。 乳腺癌肺转移的晚期常侵犯胸膜,可产生胸痛和胸腔积液;侵犯肺大支气管时,可产生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状;侵犯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时,可产生呼吸困难、进食有阻挡感等压迫症状;少数病人癌肿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少数病例也可出现癌性淋巴管炎,在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咳嗽、气急、紫绀,早期X线无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应注意与间质性肺炎相鉴别,以免误诊。 乳腺癌患者的肺部病变不全是肺转移 乳腺癌患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发现肺部结节,并不完全是肺转移,也可能是炎性、结核性等良性病变,当然,但是还有一种情况也不容忽视,就是原发性肺癌。乳腺癌患者肺部又发现了病灶的诊治问题,如果是肺部多发的大小不等的结节和肿块,那乳腺癌肺部转移的可能性极高。但对于肺部只有一个孤立性结节或者肿物的情况下,性质就不能只考虑乳腺癌肺部转移这一种情况,要考虑到有可能是原发性肺癌。 有统计认为,乳腺癌患者罹患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两倍,有报道,大约3-5%的乳腺癌患者在随诊过程中会发现肺部结节,这其中有乳腺癌肺部转移,也有原发性肺癌。 因此,乳腺癌患者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先不要惊慌,未必是发生了肺部转移。这时应该做一个胸部X线或CT来进行检查,必要时还可行PET-CT检查。当然,对于乳腺癌患者而来说,更明智的做法是不要等出现了问题再着急,要坚持遵医嘱定期复查,没有问题最好,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事实上,“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的传闻比乳腺增生更可怕!

事实上,“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的传闻比乳腺增生更可怕!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美容院做按摩时,年轻的小姑娘忽然关切地问,“姐,你是不是有乳腺增生啊?”“诶,你怎么知道?”“你后背这个地方经络不通,这是乳腺的反射区,说明乳腺有结节。”“你懂得不少啊。”“姐,乳腺增生得重视啊,放任不管会发展为乳腺癌的!要不您办个胸部护理的卡?”尽管半信半疑,你心里不免还是有了个结…… 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番对话里其实隐含了三个事实。 其一,那姑娘真的神通广大,能从背部按摩中发现乳腺疾病吗?或许她和每一位女性客户都这么说呢。大家都觉得她说的准,那是因为她的“猜测”依仗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高!育龄妇女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这就像你蹲守在写字楼门外采访进进出出的白领,“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你多半都会得到肯定的回答。没错,这其实就是个概率问题。 其二,为了达到推销产品和服务的目的,类似美容、养生保健之类的机构会将很多并不严重的疾病夸大化、妖魔化。乳腺增生就是其中之一。总体来讲,乳腺增生是个人畜无害的良性疾病,因为各种原因被无辜地贴上了“乳腺癌近亲”的标签。 其三,按摩对于治疗乳腺增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事实上多数乳腺增生并不需要治疗,即便治疗也请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乳腺增生的那些事。 乳腺怎么就增生了呢?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 好好的乳腺怎么就增生了呢?我们知道,随着每个月生理周期的往复循环,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也呈现周期性变化。受激素水平的影响,乳腺腺体会表现出月经前增生(临床表现为胀痛、乳房肿胀、刺痛等)、月经后腺体恢复(上述症状随之缓解)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包括劳累、紧张焦虑、生活方式改变等在内的各种原因会引起内分泌激素代谢失衡、雌激素水平增高,这就导致了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恢复不到位。增生的乳腺组织不能完全消退,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会发展为乳腺癌吗? 总体而言,乳腺增生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没有必然联系,不会变成乳腺癌。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也证实乳腺增生不是癌前病变,不必要恐慌。但有一类增生要凶险一些,需多加小心,那就是囊性增生。 乳腺增生分为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两种。绝大多是乳腺增生属于单纯性增生,这是一种生理性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同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月经结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乳房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肿块减小,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癌变。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增生症,叫囊性增生,这是一种病理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多在30 岁左右发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这种情况属于癌前病变。在囊性增生的基础上容易出现非典型增生,中重度的非典型增生癌变的机会明显增加。其发展历程约为正常—囊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 倍, 10年随访乳腺癌发生率约5%, 从活检病理证实至发现乳腺癌平均间隔10 年, 而临床也发现囊性增生病高发年龄比乳腺癌早约10年。 一般来讲,乳腺囊性增生可通过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或钼靶、B超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 当然,囊性增生也不是必然会发展为乳腺癌,只是几率大一些(毕竟乳腺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仍应加以重视。 乳腺增生应如何应对? 乳腺增生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还没有哪一种药能“根治”乳腺增生;而且,大多数乳腺增生患者其实并不需要治疗。与其谈治疗,还不如做好自我调整和复查。比如说佩戴大小合适的胸罩;坚持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含甲基黄嘌呤的食物或饮料(咖啡、可乐、茶、巧克力);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避免长期劳累、精神紧张、过度悲伤等不良情绪等。至于随访和复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一次。 当然,对疼痛明显影响生活、工作者,可在有丰富经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 另外,对于相对危险的乳腺囊性增生患者来说,应对态度可以更积极一点,保持规律的体检和定期复查,如有进一步变化再和医生探讨如何处理。如乳腺囊性增生给您带来心理压力巨大或合并其他乳腺癌高危因素,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总之,比起“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的传闻,乳腺增生并不可怕!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浅谈肿瘤疗效评价的新标准---irRC、iRECIST、ImRECIST

浅谈肿瘤疗效评价的新标准—irRC、iRECIST、ImRECIST

文章来源:VIP说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以其亮眼的数据,改写了肿瘤治疗史。免疫治疗由于其特殊的抗肿瘤原理,在病灶缓解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病灶似乎出现了短暂先增大继而又出现缩小的现象。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可能要更长时间才有明显缓解;一些并不符合客观缓解标准的患者,可能会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长期疾病稳定等。   这就对临床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辨别病灶是“假性”进展,还是抗肿瘤药物疗效尚未完全到达?通常症状恶化的患者又往往没有上述迟发缓解。有鉴于此,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在肿瘤免疫治疗新形势下的几种疗效评价标准,以作参考。 免疫相关缓解评价标准(immune-relatedresponse criteria, irRC)。该标准建立在RECIST和WHO的化疗疗效评价指南的基础上。可用来正确识别检测点抑制剂和其他一些免疫治疗偶尔出现的不典型缓解类型,对于肿瘤缓解的定义有: 1.免疫相关的完全缓解—是指所有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病灶均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完全缓解必须在至少4周后进行第二次连续评估来确认。 2.免疫相关的部分缓解—与基线水平相比,总肿瘤负荷减少50%或以上,且必须在至少4周后进行第二次连续评估证实。只要肿瘤总负荷满足缓解标准,这一类型的缓解允许包含某些病灶的进展或新病灶的出现。 3.免疫相关的疾病稳定—不符合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和疾病进展的标准。 4.免疫相关的疾病进展—相对于最低肿瘤负荷记录,肿瘤负荷增加25%或以上,必须在初次发现肿瘤增大后至少4周行第二次连续评估加以确认。 使用这种免疫相关缓解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使用检测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采用传统实体瘤缓解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可能导致最终本可获得缓解或延长疾病稳定时间的患者过早停止治疗。   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该标准原本为临床试验评估免疫治疗制定的,目前也可以用于评估试验以外的免疫治疗效果(表1) 。 表1:基于共识的评估癌症免疫疗法反应的指南(iRECIST):与标准RECIST 1.1的比较 iUPD、 iCPD、iCR、iPR、iSD的定义见下文。   iRECIST标准建立在irRC的基础上,较RECIST也有些改动,并加了个“i”(免疫)的前缀。主要修改有: 1.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的定义;靶向病灶的数量与位置与RECIST 1.1相同。 2.该标准与RECIST 1.1最大的不同(也是与irRC的相似之处):将治疗期间的新发病灶归为免疫待确认的疾病进展(immune un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 iUPD);只有当下次评估发现更多新发病灶或原有新发病灶增大(新发靶病灶总共≥5mm,或新发非靶病灶增大)时,才归为免疫确认的疾病进展(immune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 iCPD);之前均无记录的新发病灶也可确认iCPD。   3.缓解形式有以下几种:免疫完全缓解(immunecomplete response, iCR)、免疫部分缓解(immune partial response,iPR)、iUPD、iCPD,以及免疫疾病稳定(immune stable disease, iSD)。 4.时间点疗效的评价取决于既往有无任何一种iUPD(表 2)。 表2:免疫疗法的应答标准(iRECIST):病灶响应时间节点的赋值 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immune-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

半夏
重磅速递 | PD-L1高表达,使用免疫治疗13天后,因超进展去世!

重磅速递 | PD-L1高表达,使用免疫治疗13天后,因超进展去世!

文章来源:找药宝典   PDL1高表达是患者较为适合免疫治疗的金标准。肺癌的NCCN指南也指出,针对EGFR、ALK阴性的NSCLC患者,PD-L1≥50%,推荐患者行K药单药治疗。但最近的部分研究提示,PDL1高表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部分PDL1高表达的患者对PD1/PDL1免疫治疗并不起效,甚至部分还会发生“超进展”!让人大为意外!下面展示的案例就是两例PD-L1高表达的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迅速出现超进展的案例!为何PD-L1高表达,使用免疫治疗还会超进展?也许所谓的常规就是用来突破或思考的。 1 一 1     PD-L1高表达, 使用阿替利珠单抗13天后因免疫超进展去世! 患者,男,66岁,无吸烟史,做过支气管镜以及影像检查,确诊为右下叶肺多形性癌,并转移至脑,肺,胸膜和纵隔淋巴结。对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的原发灶进行NGS检测,发现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和TP53 R175H的突变,免疫组织化学(IHC)显示PD-L1表达量为90%。 既往治疗经过: 1.EGFR-TKI耐药:因考虑EGFRL858R突变,选择一线及二线进行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治疗,但患者对EGFR-TKI没有反应。 2.化疗短暂有效:三线行4个疗程的卡铂+培美曲塞治疗,疗效评估为PR,但后续因为多发性脑转移,疾病进展进行了全脑放疗(30 Gy/10 Fr) 。 3.入院行四线PD-L1单抗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治疗13天因免疫超进展HPD去世。 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前,患者生命体征如下:体温36.7℃;血压:127/81 mmHg;心率96 / min; 呼吸频率,12 / min; 氧饱和度96%(室内空气); 和表现状态:1.由于胸膜固定术,左呼吸声音略微减弱。发现高水平的LDH(391 U / L;正常范围120–220)和CEA(101.9;<0.5 ng / mL)。影像显示,没有胸腔积液和心脏肿大。 阿替利珠单抗治疗3天后,患者心跳过速,低血压,并伴有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吸入氧气。X线检查显示心脏轻度肿大,超声心动图显示明显积聚的心包积液(2.7厘米),立即进行了心包引流。心包积液细胞学检查中见到大量腺癌淋巴瘤细胞和淋巴细胞。心包引流后,胸部X光片显示心脏增大,胸部CT反复检查发现,旧病灶增大,双侧毛玻璃样混浊和左胸腔积液(图1D)。患者的呼吸状况迅速恶化,LDH水平升高(706 U /L)。因为怀疑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有关的药物诱发的肺炎,所以在在第8天服用甲基强的松龙(1 mg / kg)。不幸的是,该患者在服用阿替利珠单抗第13天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尸检显示在双侧肺的所有肺叶都有广泛的转移,肝以及横膈膜处有新转移灶。由于癌性心包炎引起的心脏压塞,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淋巴细胞向心包和肺野的浸润是轻度的,并且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提示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irAE。因此,患者的去世定义为使用免疫治疗之后的超进展HPD。 1 二 1 PD-L1 100%表达,使用K药2个疗程后同样出现超进展! 患者,66岁,非裔美国女性,25年的吸烟史、IIIB肺腺癌患者,无EGFR、ALK及ROS1突变或融合。既往史:甲状腺乳头状癌史、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同步放化疗,达到安全缓解,维持13个月不复发! 确诊后,由于病灶局限,患者接受了胸部和右颈部肿块的同步放化疗,并接受了两个周期的卡铂和紫杉醇辅助化疗。该治疗耐受性良好,并且肿瘤全消。这种状态维持了13个月未复发。 复发伴脑转移,行1次局部脑放疗+2个疗程PD-1治疗,后因HPD停药! 在13个月后,胸部、腹部和骨盆CT复查显示患者隆突下和肺门淋巴结病肿大。支气管镜下活检证实为复发性肺腺癌,被诊断为IVB TxN3M1c期。NGS报告提示患者出现了如下突变:ERBB3 H292Y突变、STK11 A218Lfs* 69突变、TP53 R283P突变,AKT1、MYC、NTRK1的扩增以及5种未知意义的变体ATM P604S, […]

半夏
重磅!最难治的乳腺癌迎来颠覆性药物,ADC药物SG疗效较化疗提升7倍!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

重磅!最难治的乳腺癌迎来颠覆性药物,ADC药物SG疗效较化疗提升7倍!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

在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乳腺癌首次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但好在乳腺癌算是比较好治的一类癌症,5年生存率可以到90%左右[1]。 不过有一类乳腺癌却特别狡猾——三阴乳腺癌。乳腺癌常规的治疗靶点它都不表达,免疫治疗效果也不好,直到现在,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依然是以化疗为主[2]。而且三阴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尤其是一线治疗失败后进入二线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往往只有一两个月。 不过最近,乳腺癌里的这个大魔王终于遇到了个克星。在顶级期刊NEJM上新近发表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中[3],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Govitecan(SG),让复发或难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5.6个月,相比传统疗法的1.7个月足足提高了两倍多。 SG这个抗体偶联药物包括两个部分,用来靶向癌细胞Trop-2蛋白抗体sacituzumab,和用来杀死癌细胞的一个伊立替康类似物SN-38。如果说传统的化疗是对全身癌细胞的地毯式轰炸的话,SG等抗体偶联药物就是一枚枚专杀癌细胞的精确制导炸弹。 在此前的I/II期临床试验中,SG治疗108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获得了33%的客观缓解率、5.3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3.0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4],FDA也据此加速批准其用于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不过正式批准还是要看规模更大的III期临床试验。 SG的分子结构 III期试验中,研究人员一共招募了468例无脑转移的难治性或复发性三阴乳腺癌患者,按1:1分配接受传统的单药化疗或SG治疗。 这些患者中位年龄54岁,先前全部使用过紫杉烷类药物治疗,82%接受过蒽环类药物治疗,66%接受过卡铂治疗,还有27%接受过PD-(L)1抑制剂治疗。但这些治疗都没能控制住他们身上的肿瘤。 经过中位17.7个月的随访,研究人员发现: SG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35%,是化疗组的7倍,总生存期12.1个月,接近化疗组的两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5.6个月,也远超化疗组的1.7个月。相比于化疗,SG降低了三阴乳腺癌患者52%的死亡风险和65%的死亡或疾病进展风险。 SG显著提高了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不过在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3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上,SG组出现的要比化疗组更多。SG组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恶心、脱发、疲劳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3%、59%、57%46%和45%,而化疗组中相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43%、12%、26%、16%、30%和24%。但相比于SG压倒性的疗效优势,这些多出来的不良反应也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用作三阴乳腺癌的二线治疗,目前,SG用于早期三阴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与免疫治疗或PARP抑制剂联用的试验也在进行当中。也期待SG这一神药能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参考文献: [1]. Siegel, R. L.,et al. (2021). “Cancer Statistics, 202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Clinicians 71(1): 7-33. [2]. Cardoso F, CostaA, Senkus E, et al. 3rd ESO–ESMO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3)[J]. The Breast, 2017, 31: 244-259. [3]. […]

小D
张煜揭黑事件:抗肿瘤治疗“人财两空”谁之过?

张煜揭黑事件:抗肿瘤治疗“人财两空”谁之过?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一位年轻医生的一篇长文,揭开了肿瘤治疗药物滥用乱象的一角。然而,一个行业的乱象仅仅用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知与贪婪”来解释也许对解决无益。除了一场反腐风暴,“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之外,我们希望去寻找抗肿瘤药物使用所面临的一些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办法》标准不清晰、带量采购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间的矛盾,指南滞后、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医患间无法沟通到位,这些潜藏在乱象背后的问题,应该如同“职业道德”一样,得到关注。 4月18日,我们曾提到过的“实名质疑同行诱骗治疗,导致肿瘤患者的花费翻10倍”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再次在知乎上发布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文中提到了7条肿瘤治疗乱象的“临床实例”,并分析了这些现象的原因——缺乏监管;部分医生的无知和贪婪;及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信息不对称。文末,这位医生还提到了对该乱象的解决方案——“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红线并严格监督执行”。   这篇长文发布后很快被张煜删除,但仍吸引了从民间到官方的大量关注,4月19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发布评论员文章“医生揭肿瘤治疗黑幕后,删了帖子但删不了问题”。   同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然而,在诸多的叫好声中,也不乏来自医生同行的不同声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晓东发微博评论:标题有点狠,容易被百姓误解,这些乱象不是医生的问题,是社会和管理的责任,总体可信度和我的支持度90%。   在“医学界医生站”上,则有某主任医师,实名发文表示:“不可否认,张医生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并不是个别情况。但是对文中表达的肿瘤治疗都只能按照标准治疗进行不敢苟同”。   事实究竟如何呢?   13%以上的成年肿瘤患者 至少接受过1次超适应证化疗   早在4月14日,《八点健闻》曾采访了4月初被张煜指为“诱骗治疗”的当事医生,某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本人,陆便提到,患者罹患的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生存周期远低于普通胃癌的罕见胃癌,并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可以遵循。陆还指出了诊疗方案中几种被指为“滥用药物”的贵价药也只是“和医生经验有关、约定俗成的超适应证用药,并没有经过大量人群验证,没有写进说明书”。   数据显示,张煜医生提到的“滥用药物”的问题本就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沉疴宿疾。   2020年,《中南药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陕西省某医院2019年收治的174位原发性肺癌患者病例中,有146份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不合理,占比高达83.9%。其中, 44 份(25.3%)病例抗肿瘤治疗方案选择不适宜,如顺铂、卡铂、依托泊苷在一个周期中给药天数长达 5 天,不符合标准治疗方案,应用奈达铂替代顺铂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等情况。   《北方药学》杂志2019年的研究数据同样显示,某医院182例使用抗肿瘤药物住院患者病例中,不合理给药情况占比37.91%,涉及用法、用量、溶媒选择、给药顺序、联合用药、预处理、用药选择等不规范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4月18日,也是张煜发布长文的同日,在我国东部某省会城市召开的一次闭门会议上,来自某肿瘤医院的药剂科主任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据她介绍,其所在医院2020年共点评病例1572份、处方7602份,发现化疗方案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不合理、医生超权限使用抗肿瘤药及重复给药问题依然存在。   这正是抗肿瘤药物使用中的一个麻烦,除去本次被曝光过的因利益驱动、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的药物滥用,抗肿瘤药的超适应证使用问题,几乎是全球肿瘤医生和临床药师们绕不过的一道坎。   “抗肿瘤药超适应证使用的情况,在全球都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都存在这一问题,且治疗结果有极大差异。”2017年2月,《国际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发布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药学系的一项系统性回顾,如是总结。   该研究团队以1975年-2016年为时间范围,在PubMed检索出199项关于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系统性回顾或meta研究。最终,有23项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性回顾,涉及美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中国、瑞士和以色列等国。   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9国中,住院患者的抗肿瘤药超适应证使用率为18%-41%。在成年癌症患者中,有13%-71%的人至少接受过1次超适应证化疗——包括化疗用药或化疗次数未遵循指南——且转移性肿瘤和姑息治疗患者的超适应证用药率最高。   能否达到真正的医患共决策   在张煜看来,那些明显违背肿瘤届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手段无一例外导致患者花费大幅度增加,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而抗肿瘤药物“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生专业知识不足,或是经济利益所致。   不过,现实情况也许比单纯的医术不精和利益驱动要复杂一些。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的缺乏临床试验证据,指南更新速度慢、医生尝试治疗新途径也许都是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   […]

半夏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ACE成功降期手术,“治愈”肝癌未尝不可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ACE成功降期手术,“治愈”肝癌未尝不可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将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转化为可切除的方面效果并不好,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uHCC已经逐渐成熟。近年来,TACE联合免疫干预治疗HCC的理论基础不断积累。一方面,TACE杀死肝癌细胞并导致肿瘤相关抗原释放,从而增强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另一方面,TACE增加了肝癌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表达,这可能抑制抗肿瘤免疫。因此,结合使用TAC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能是优化肿瘤反应和降期治疗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全球和中国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替雷利珠单抗在HCC中具有抗肿瘤活性。今天,我们带大家看一例uHCC患者,通过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实现降期,并成功地进行了根治性挽救性切除术。  患者就诊过程及整体情况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5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肝硬化。  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发现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病变伴卫星结节,直径约15~12 cm,位于节段7 (S7)和S8。肝右静脉(RHV)被肿瘤包围,肝中静脉(MHV)与肿瘤紧密相连,右前叶蒂(RALP)受累于靠近第一肝门的肿瘤。未发现肝外转移(图1A、1B)。 辅助检查 初始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1200ng/ml的检测极限。  诊断 考虑到肿瘤典型的影像学特征、高AFP水平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无需活检,确诊为HCC,ECOG评分为0,Child-Pugh评分为6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为8分。  抗肿瘤治疗经过:仅3个疗程即达完全缓解,符合手术指征 由于肿瘤体积庞大且有肝硬化的背景,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排除禁忌症后,给予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治疗。一周后静脉滴注200mg替雷利珠单抗。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每四周一次。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MRI发现肿瘤明显萎缩和大量坏死(图1C、1D)。  血清甲胎蛋白(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反映肿瘤负荷减轻。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表明肝功能改善。  但发现RHV与肿瘤黏附,沿RHV仍存在增强病变,提示右前叶切除术后沿静脉残留肿瘤细胞的风险较高,因此,又接受了一个疗程的TACE +替雷利珠单抗。3个疗程中均未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联合治疗3个疗程后两周,MRI显示完全的放射学反应(rCR),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沿RHV的压迫缓解(图1E和1F),被认为可切除。  通过切除S5、S8和部分S7实现了根治性切除,保留S6和部分S7确保了足够的未来肝脏残余(FLR)。患者恢复顺利,无任何术后并发症,术后第8天出院。病理检查为两大病灶,直径10 cm和4.7 cm,伴小卫星结节。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周围非肿瘤组织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广泛肉芽肿性炎症。 按照标准方案定期随访。术后4个月,血液检测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正常,腹部MRI增强未见肝脏肿瘤复发。患者现在生活良好超过6个月,没有肿瘤复发的证据。 病例讨论 TACE术后的挽救性切除对最初的uHCC患者产生了良好的结果,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治疗。为了获得更好的肿瘤应答,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已引起广泛关注。既往的临床试验中联合TACE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布立尼布和orantinib)并没有显示出比TACE单用更好的肿瘤反应。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晚期HCC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ICIs越来越被认为是联合治疗的一部分,有望起到协同治疗肝癌的作用。 TACE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合理的,因为TACE既能诱导瘤内炎症细胞和肝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也能诱导炎症细胞中PD-1的表达。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肝癌细胞对TACE的反应。本例患者在三个疗程的TACE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了rCR,并且接受了手术切除,且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坏死,这是TACE单独治疗不易实现的,这也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综上所述,TACE联合ICIs治疗uHCC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尤其是作为降期治疗。如果肿瘤反应良好,技术上可切除,则应考虑挽救性手术,以完全切除肿瘤。需要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一步证明哪些患者可能从中受益。     参考资料 Chao J, Zhu Q, Chen D, An X, Liu A,Zhou F, Yuan L, Wang Z and Sun H(2021) Case Repor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半夏
仑伐替尼保肝效果优异,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瑞戈非尼成首选

仑伐替尼保肝效果优异,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瑞戈非尼成首选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失败后的进展后治疗对延长进展后生存率很重要,这与总体生存率有良好的相关性。我们都知道,在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耐药后,首选的二线治疗药物就是瑞戈非尼,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更是达到了26个月的长生存。那么,同样是肝癌一线治疗药物,仑伐替尼耐药后如何选择二线治疗药物呢?一线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二线治疗的选择,仑伐替尼对肝脏损害大吗? 对于仑伐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没有标准后续治疗方案。一项研究旨在调查仑伐替尼耐药后接受后线治疗的比率,并探索耐药后二线治疗的候选药物。研究人员回顾性收集了178例接受仑伐替尼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的晚期HCC患者的数据。在仑伐替尼给药时,大多数患者ECOG评分为0或1 (94.9%),Child-Pugh A级(84.3%)。根据基线放射学评估,25.3%患者有大血管侵犯,36.0%的患者有肝外转移。 仑伐替尼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9个月(95% CI, 3.9 5.9)。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mOS和mPFS分别为13.3个月(95% CI, 11.5-15.2)和6.7个月(95% CI, 5.6-7.8),基于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为39.3%。随访期间,178例患者中有151例(84.8%)停用了仑伐替尼,根据mRECIST,其中87例(57.2%)证实影像学进展。    耐药后接受后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可观, 仑伐替尼保肝效果良好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停用仑伐替尼的151例患者中有69例(45.7%)接受后线治疗,其余82例(54.3%)患者在停用仑伐替尼后接受姑息治疗。接受后线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63/69)接受了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TA),其余6例患者接受了其他治疗(3例TACE;2例HAIC;1例手术切除),没有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接受二线药物治疗的63例患者中有54例(85.7%)停止了治疗,其中30例(55.5%)接受了三线治疗(24例MTA;4例HAIC;2例未知)。可以看出,仑伐替尼耐药后接受向二线MTA和二线MTA耐药后接受三线MTA的患者比率分别为41.4和44.4%。整体来看,仑伐替尼治疗后患者的OS明显长于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NR vs 6个月,p<0.001)。    此外,149名患者(98.7%)在停用仑伐替尼时进行了肝功能评估。下图显示了根据Child Pugh评分,仑伐替尼治疗开始和结束时肝功能的转变。且在仑伐替尼治疗结束时接受后线治疗的患者比接受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有明显更好的Child-Pugh评分。  后线治疗的实施离不开一线治疗的疗效,同时与一线治疗后的肝脏功能也有相关性。良好的肝功能对许多晚期HCC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维持肝脏功能储备不仅有利于无进展生存期和患者预后,而且有利于治疗后的生存期。 此前就有研究评估过索拉非尼与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保肝效果,结果发现仑伐替尼更优于索拉非尼。研究共纳入了180名晚期HCC患者,Child–Pugh 5-7分。所有患者接受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肝功能方面,在4周后,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和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Child-Pugh评分保持或改善的概率分别为77.8%、61.5%(p=0.048);在12周后,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和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Child-Pugh评分保持或改善的概率分别为79.1%、61.3%(p=0.036)。 不难看出接受仑伐替尼治疗的患者与用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相比,肝功能在治疗后保持或改善比例更大。  仑伐替尼耐药后的治疗选择, 现有研究中瑞戈非尼更优 01  索拉非尼二线治疗mOS为10.4个月 本例回顾性研究中,在仑伐替尼治疗失败后接受二线系统治疗的63例患者中,53例(84.2%)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所有53例患者ECOG评分均为0或1,36例(67.9%)患者Child-Pugh分级为A级。基线放射学评估显示,30.2%的患者有大血管侵犯,39.6%的患者有肝外转移。 自索拉非尼给药之日起计,mOS和mPFS分别为10.4个月(95% CI, 4.7 16.0)和1.8个月(95% CI, 0.6 3.0)。根据mRECIST标准,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8%和20.8%。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是AST升高(11.3%)和蛋白尿(11.3%)。  02 瑞戈非尼后线治疗 不论线数都表现出不俗的缓解率 22例患者在仑伐替尼停药后接受瑞戈非尼后线治疗,其中二线治疗5例,三线治疗17例。接受regorafenib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3.2个月(95% CI, 1.5 4.9个月),其中三线治疗患者为3.8个月。根据mRECIST评估,所有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13.6%和36.3%,其中三线治疗的ORR和DCR分别为17.6和41.2%。  在瑞戈非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中,观察到高频率的AST升高(59.1%),蛋白尿(54.6%),高血压(45.6%),疲劳(40.9%),足跖红肿感觉障碍(36.4%),低白蛋白血症(36.4%)。 综上所述,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索拉非尼可能不是仑伐替尼耐药后的治疗选择,而瑞戈非尼则很有潜力成为仑伐替尼耐药后的后线治疗药物。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研究仑伐替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晚期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两种二线治疗MTA,雷莫芦单抗和卡博替尼,也应该作为仑伐替尼耐药后的药物进行研究。     参考资料 Posttreatment after Lenvatinib in […]

半夏
“肿瘤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

“肿瘤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作者:博雅 编者按 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张煜医生实名质疑上海某三甲医院同行,开出“垃圾”处方,诱骗患者接受天价无效治疗方案,这个事情最初是在微博上开始发酵,之前有圈内公众号以此事件撰写过类似的文章,也有相熟的医生小窗把链接发给我,问我对这个事情怎么看。由于当初张煜医生在微博上质疑的是胃癌的治疗方式,对于胃癌我不是很懂,所以也不便评价,相熟的专业医生评价说“一线用安罗替尼,培美,确实意义不大,细胞治疗,是否已经跟患者家属说清楚了,我们并不知道”。作为患者家属聚集的平台,我当时没有想好如何去报道,或者说去评论这件事,担心如果立意和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反而会对脆弱的医患关系造成重大伤害,所以对这个事情一直在关注,但没有进行报道。 直到本周,张煜医生在知乎上、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发表了《医生实名质疑同行,请求国家设立红线,遏制肿瘤医疗不良行为》的文章,在患者群体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论坛的几十个微信群里不停的有病友在转发各个微信公众号相同内容的文章,有些是圈内的,如丁香园之类的公众号,有些则是圈外的一些蹭热度的新闻,律师公众号等等。而且一些公众号后的留言区有很多非理性留言。 我仔细阅读了上述文章,从我作为患者家属的角度来看,心里十分矛盾和忐忑。张煜医生说的有些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上海的这个例子中使用NKT细胞疗法等,确实值得商榷。有这样的专业医生站出来抨击肿瘤治疗中的一些乱象是好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业界的重视。张煜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治疗,整个患者群体肯定是收益最大。 但同时文章中有些观点表达得有点偏激,过于理想化。因为指南是有滞后性的,很多治疗方案都是经过临床医生大胆尝试之后才逐渐形成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践和讨论才会形成指南。而且指南上也是根据证据级别,推荐使用某个治疗方案,落实到患者个体上,还是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晚期肿瘤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多线治疗后,如果不敢给临床医生一个去为病人冒险使用新方案的理由和勇气,实际上很多病人会因此而失去可能更长的生存期。就像很多肺癌患者出现脑膜转后,指南上并不包含有培美鞘内化疗的治疗方案,但实际上很多脑膜转移的患者,从培美鞘内化疗中获益匪浅。尤其是这个事情被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社会媒体炒作起来后,很可能会使没有医疗知识背景的病人和家属据此就质疑医生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导致医患矛盾扩大,反而让很多医生不敢再给病人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即使这个新的治疗方案很可能会对病人有益。 所以我专门请博雅医生就此来撰写这篇文章,选博雅医生来撰写这篇文章基于博雅既是专业的医生,同时又是肿瘤患者家属,而且多年来在论坛的群里无私的给病友解答问题,知道多线治疗之后,肿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有多难。博雅能够从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这个事情,发出我们的声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需要规范的治疗方案,同时在多线治疗无指南可循时,也要给医生尝试新治疗方案的勇气。 鹰版 2018年8月28日,在与肺癌抗争十五个月后,母亲还是离我而去。 在过了几天浑浑噩噩的日子后,我本来是打算离开论坛的,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引起我悲伤的因素,这会打扰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鹰版说,博雅,留下吧,我们缺少一位泌尿外科医生。想来也是,学医行医十六载,离开是不可能的,我是医生,有专业知识,同时我又是患者家属,更能站在患者角度来思考问题。母亲生前乐于助人,我留在论坛,想必她也会高兴。 还有一点,算是我的私心,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她积些阴德,让她在那边少受点苦。 转眼已三年。 三年时间,不长不短。经历了更多的生老病死,我的阅历也在增加,我努力做到不因某个患者不听话而愤怒,不因某个病人去世而过分伤心,我自认为心里已无波澜。 但昨天,我一夜未眠,失眠的主因源自北医三院张煜医生的一篇文章,以及论坛里多数病人的反馈。   而这,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一、定义医患关系 早上七点半,刚查完房,老刘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看没看张煜医生的文章? 我说看过了,心里觉得很堵。 说起老刘,我脸上总会充满笑意。 老刘是我的病人,一个胖乎乎的老爷爷,还很白,整个人可爱的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土地公公。 从见他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他,他身上有那种天然的亲切感。他也喜欢我,从门诊安排到住院,他就叫我孩子。 如沐春风。 有一天我从病房门前走过,无意中一瞥,看到他坐在床沿,背对着门口,但因为胖,所以能看到他腮帮子一动一动。 进去抓之,果然在吃点心。 老刘有糖尿病,不能吃这些,但他总是偷偷吃,管不住自己,抓了个现行。 结果,他竟然递给我一块,说可好吃了,新鲜,非让我尝尝,还让我坐下跟他一起吃。 我没能拒绝,因为他之前也给过我,确实很好吃。 但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老爷爷,不幸罹患乳头状肾细胞癌,散发型,晚期。 在经历了培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的快速耐药后,已接近山穷水尽。 按照指南,我应该会给出其他靶向药序贯使用。但我知道有效率会很低,耐药会来得更快。 我想救他。 于是,我跟老刘说,要不要赌一把? 我查文献,国外已经开始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二期临床实验。 老刘看着我,说要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第二天,老刘自己走进医办室,对我说:“孩子,听你的,赌一把,你我都不后悔。” 那种托付感,让我直想流眼泪。 万幸,治疗很成功,肺部病灶缩小,肾原发灶持续稳定,至今已有20个月。 更幸运的是,2020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LRCC/pRCC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HLRCC的中位PFS为21.1个月,散发pRCC的中位PFS为8.8个月,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有望成为晚期散发性乳头状细胞肾细胞癌(特别是HLRCC)的标准治疗方案。 而老刘打电话的目的我是知道的,一是他确实很关心我(他一度要认我做干儿子,哈哈),二是他怕我受张煜事件的影响不再管他。 怎么会呢?且不说他那么可爱,视我如孩子般。 就单说疾病,我跟老刘,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一起经历彷徨、无奈、生死,一起分享痛苦、成功、喜悦。 我们之间彼此信任,而这,也应该成为医患之间应有的模样。 说真的,能够让医生和患者完全统一战线对疾病同仇敌忾,靠的不是患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不是拉拢的社会关系,不是虚情假意的赞美或者高明的交流技巧,更不是给了医生多少红包,而是取决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无助的眼神,一声暖心的话语,一句真诚的关心,再比如老刘的一句“孩子”,足以打动面若冰霜但内心似火的医生。 知识可以不对等,萍水相逢亦是缘。 二、医患沟通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是一个乡镇,总共也就十个自然村,总人口不超过五千人。 我父亲,是那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也是唯一的医生。内外妇儿,全都精通。全乡的人都找他看病,打针输液,针灸按摩。   他人缘极好,是整个乡镇里最受尊敬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天都会用一个很大的高压锅对每天用过的针头消毒,以及经常半夜听到患者的敲门声。 父亲从未拒绝过,并且从来不收那一块钱的出诊费。 […]

半夏
收藏!《乳腺癌患者康复指南网上手册》

收藏!《乳腺癌患者康复指南网上手册》

文章来源: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若初健康

半夏
肠道菌群:可能是决定癌症免疫疗效的关键因素,用错药物疗效可能相差十倍!

肠道菌群:可能是决定癌症免疫疗效的关键因素,用错药物疗效可能相差十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肘后备急方》有云: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引粪汁一升,即活。 “吃屎治病”这个有些惊悚的医疗手段,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我国的医学先贤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创造了“引粪汁即活”的古方。 在中医里,所谓“以屎入药”也为特色之一,望月砂(野兔粪便)、五灵脂(鼯鼠粪便)、白丁香(麻雀粪便)、左盘龙(白鸽粪便)等皆是中药材。而以人类粪便为药的方子,在《本草纲目》中就有20多种记载。 时间一晃,1700多年后“吃屎治病”有了新的医学概念,叫做“粪便移植”。随着我们对人体免疫学的不断探索,“人体免疫起源于肠道”这一认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证实。 人体免疫与癌症免疫治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肠道菌群与粪便移植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大放光彩,粪便移植这个看似有些“奇葩”的辅助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了免疫治疗未来最有希望的搭档之一。 01 “粪便移植+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扎堆面世,PD-1抑制剂耐药或无效的患者有救了!   近日,《科学》杂志重磅公布了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ErezN. Baruch教授和Gal Markel教授主持的全球第一项粪便移植逆转PD-1抗体疗效的临床试验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使用的“神奇粪便”来自两位接受PD-1抗体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癌细胞完全消失的神效病人,这两位幸运儿无私地捐献了足够的粪便标本,后续经过一系列无毒化处理后制作成了胶囊,分发给入组的受试者。   这样临床试验入组的均是接受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单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晚期恶性黑色瘤患者:   入组后先接受72小时的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把患者原有的肠道菌群做一个清空→然后通过口服胶囊和肠镜下转移等方式,将两位神效患者捐赠并无毒化处理后的粪便标本,移植给受试者→然后继续联合PD-1抗体O药。   一共10位患者入组了该临床试验,接受治疗后3名患者肿瘤明显退缩,其中1名患者肿瘤甚至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起效的患者,截至目前疗效均一直维持。   无独有偶, 2021年2月5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Science》也发表了一篇PD-1抑制剂联合粪便移植的案例。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PD-1抑制剂有效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及其粪便情况。在用盐水和其他溶液处理后,研究者将粪便移植物通过结肠镜检送入那些对PD-1治疗没有反应患者的结肠,移植后,这些患者同样接受了PD-1抑制剂的治疗。 经过治疗后,最初对PD-1抑制剂没有反应的15名患者中有6名肿瘤减少或有了长期稳定的反应。其中1名患者在两年多后表现出持续的疗效,这部分患者目前研究人员仍在追踪中。而其他4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并且一年多来没有疾病进展。 这些临床中,粪便移植确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粪便移植后,再检测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几个成功逆转PD-1抗体耐药的病友,肿瘤再次穿刺活检后,发现大量免疫细胞浸润,抗癌免疫反应明显。 02 肠道菌群如何帮助人体免疫“精准杀癌”?它们把靶子放到了癌细胞里!   2021年3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Science》再次发布了一篇关于肠道菌群的文章。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会侵入癌细胞,将其独特的产物“细菌肽”留在癌细胞中,成为人体免疫细胞的精准“靶子”,实现人体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精准绞杀。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9位黑色素瘤患者的17份肿瘤样本中检测到了41种不同的细菌。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不同转移灶甚至不同患者间的细菌种类都有很高的相似性。   这样的相似性很有可能意味着可以侵入癌细胞内部的肠道菌群只有几个特定的品种,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接种这几类特殊的细菌,帮助免疫治疗大幅提升疗效。   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更多样本进行了研究。在鉴定出来自具核梭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头撞葡萄球菌的11个HLA-I相关肽,其中5个出现在同一患者的不同转移灶中,6个出现在不同患者中。样本中HLA结合的细菌肽多于人类肽,且比人类肽疏水性更强,更易被T细胞识别,这也是为什么肠道细菌能给免疫细胞留下“靶子”的重要原因。   后续,研究者们还进行了一些体外共培养试验,证明肿瘤中发现的几种细菌可以侵入黑色素瘤细胞,并且黑色素瘤细胞呈递出了与患者肿瘤中相同的细菌肽。 03 免疫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疗效可能降低十倍!   目前,关于肠道菌群的更多临床试验都正在进行,目前公布的临床数据及研究样本量都相对较少。但关于肠道菌群的另一个结论是非常确定且重要的:免疫治疗前使用抗生素,疗效可能降低十倍!   而抗生素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大幅降低,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抗生素是对细菌的大面积杀伤性武器,不管好细菌还是坏细菌,抗生素统统全灭。   2017年,《科学》杂志上报道了一项法国的研究:研究团队对249名接受过抗PD-1抗体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生存期也更短!   在这些癌症患者中,有69名因为预防牙科手术后的感染、治疗尿道感染等等原因,在使用PD-1抗体治疗前或者刚开始治疗时也使用了抗生素。这些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只有11.5个月,而没使用抗生素的可以达到20.6个月,几乎延长了一倍。   2019年,顶级学术期刊《JAMA·肿瘤学》杂志最新发表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更加证实了抗生素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数据分析显示,在免疫治疗(PD-1/PD-L1抗体)前一个月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中位数仅有2个月,而未经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则可以达到26个月!   不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不但生存期更长了,客观缓解率也更高 这个研究中患者包括了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癌、头颈癌以及其他癌症,而抗生素的影响在所有癌症中都很明显:使用抗生素和不使用抗生素患者的总生存期,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是2.5个月 vs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