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肝癌“TA”组合再升级,有效率提高近4倍!现正招募患者

肝癌“TA”组合再升级,有效率提高近4倍!现正招募患者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曾经几乎无药可治。近些年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转机,特别是K药+仑伐替尼的“王炸”组合,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的“TA”组合等免疫与抗血管药物的联用,在肝癌中都有不错的效果。   如今,“TA”组合又迎来一次升级,新加入了TIGIT抑制剂替瑞利尤单抗。TIGIT也是一个免疫检查点分子,使用TIGIT抑制剂可以阻断肿瘤中CD155、CD112等对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的抑制。 在去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MORPHEUS-Liver研究数据中[1]: 40名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替瑞利尤单抗的三药组合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率4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1个月,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27.5%,22.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18名接受“TA”组合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11.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2个月,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33.3%,22.2%的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替瑞利尤单抗三药组合的疗效更好 在“TA”组合基础上加入替瑞利尤单抗,不但将治疗有效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患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58%,而且没有造成更多的不良反应。 目前,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替瑞利尤单抗的三药组合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现正招募患者。入选患者需符合以下要求: 【1】肝硬化受试者中通过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或以AASLD 临床标准确诊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或转移性肝细胞癌; 【2】既往未接受过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和/或不可手术切除HCC的全身性治疗; 【3】根据RECIST v1.1确定有可测量病灶; 【4】ECOG 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分; 【5】排除症状性、未经治疗或活动性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感兴趣的咚友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 Finn R S, Ryoo B Y, Hsu C H, et al. Results from the MORPHEUS-liver study: Phase Ib/II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tiragolumab (tira) in combination with atezolizumab (atezo) and bevacizumab (bev)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

小D
「营销大师」的癌症患者生意经:不仅听花酒,更有虫草片!一场谋财不害命的世纪骗局!

「营销大师」的癌症患者生意经:不仅听花酒,更有虫草片!一场谋财不害命的世纪骗局!

这一次315晚会,翻车的除了「鸡骨泥淀粉肠」、「槽头肉预制菜」,最受大家关注的恐怕就是「张雪峰听花酒」了。   不同于零售价几块钱的淀粉肠,或是十几块钱的梅菜扣肉,披有「高科技外衣」的高端酒——听花酒卖出了天价:最便宜标准装的标价5680元,而其中的精品酒价格甚至高达58600元。 高端价格的背后,是听花酒的生厂商、青海春天公司董事长张雪峰天花乱坠的宣传:提升免疫力、防癌抗癌、提升男性功能等多种功能。为了制造噱头,他将自己打造为「科学家人设」,甚至重金忽悠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其站台。   如今,315晚会戳穿了张雪峰“皇帝的新衣”——听花酒所谓的高科技,是加了点薄荷。   而这场年销售过亿元的骗局也迎来了终局: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赶赴现场,对听花酒进行查处;官方微信公众号遭到封闭,淘宝、京东等多种电商平台下架产品。接下来,张雪峰的青海春天公司也接到了上交所问询函。截止目前,证监会已派出检查组进驻青海春天公司开展检查。   在听花酒的宣传中,防癌抗癌是一项重要的功能,也成为了诸多消费者购买的动力之一,但这位「营销大师」围绕癌症患者的生意经,远远不止听花酒一个产品这么简单。   「既是虫,又是草」、「冬虫夏草,今天开始含着吃!」……这些曾经在各大电视以及媒体中疯狂投放的广告,想必大家都还有点印象。张雪峰这位营销大师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被其打造成为「包治百病」以及「抗癌良药」的极草5X冬虫夏草纯粉片。   张雪峰以及他的极草产品 擅于讲故事的张雪峰,为他的听花酒与极草虫草片都讲了一个神乎其神的故事: 听花酒来源于他在实验室打盹时,梦到昆仑山一位太上老君模样的老者飘然而至,用拂尘写下“活”字,于是迸发出听花酒的研发灵感; 而极草虫草片则来源于2003年他与一位活佛的闲聊。活佛告诉他:自己心爱的马匹在冬天生了一场病,各种兽药试了个遍毫无效果。在藏民的帮助下,活佛每天让马匹吃下七根冬虫夏草。没想到仅过了一个星期,活佛的马匹完全康复了。   活佛的马匹,就好像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引发了张雪峰的好奇,后来他发现喂马的虫草没有经过任何加热处理。他得到了创业的奥妙:冬虫夏草可以“常温生服”。   于是乎,号称「癌症患者的良药」极草虫草片在2009年诞生了。短时间内极草的广告就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机场、铁路、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一共5年间,张雪峰的极草广告投入总计超过10亿元。   有了疯狂的宣传,自然要有疯狂的价格。极草5X冬虫夏草纯粉片至尊含片是极草的拳头产品,其售价为2.98万元。根据其净含量推算,每500克极草含片价格就高达52.71万元,价格甚至高过钻石。2010年,“极草”含片销售额为1.6亿元,到2012年已飙升至50亿元。   直到2016年2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     紧接着,2016年3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再次下发通知: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这意味着审查、管理会更严格。   对于此次叫停,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对其下了最终定义:“冬虫夏草不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物质,它不能单独作为保健品的原料。”这个定义才可以说把冬虫夏草作为保健品,甚至是药品的道路完全封死了。 极草含片的疯狂,在于张雪峰抓住了冬虫夏草在中国人群中一直以来被神话的地位,这也是癌症患者们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我们值得对冬虫夏草做个深挖与科普。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冬虫夏草,属虫草科植物,是虫体与菌丝相连而成的结合体。土壤中的蝙蝠蛾幼虫被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所感染,体内营养物质被其吸收,躯体逐渐被菌丝体充塞,变成僵死的躯壳,此为“虫”。来年春天,菌丝体从幼虫的口器中长出,伸出地面。顶端略为膨大,外形像根棒,表面有许多小球形孢子,此为“草”。 经过挖掘后,冬虫夏草最终以晒干的虫体状进行销售。在国内口口相传的“民间医疗”领域,虫草具有增强免疫、抗癌的极佳功效。 然而关于虫草,科学的真相是:虫草共有1500多个种类,但至今未明确任何一种具有抗癌效果;在一些研究中提到的“虫草素”,冬虫夏草中并没有存在,而是在另一种我们常见的“蛹虫草”中存在。 冬虫夏草,包治百病? 通过现代化学和药学的检测,与常见食用真菌相似,冬虫夏草中的活性成分为:核苷类及多糖类化合物。而其中,让其脱颖而出,身价超群的,还属虫草酸和虫草素这两种成分。 虫草酸:又名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的组织脱水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脑水肿,预防急性肾衰,治疗青光眼,加速毒物及药物从肾脏的排泄。但由于代谢机制,甘露醇一般选择静脉注射,口服吸收甚少,且口服过量还可能导致腹泻。再来看看甘露醇的合成,你以为甘露醇是从虫草中提取合成吗?当然不!你大概不知道我国利用海带提取甘露醇已有几十年历史,而如今化学合成的工艺也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要真想吃点甘露醇,柿饼上的白霜和海裙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虫草素:长期以来,虫草素是一个明星分子,屡屡登上广告,也多次引发诉讼和质疑。虫草素一直被称具有抗癌、抗菌等活性,但一直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截止目前,食药监部门尚未批准虫草素作为药物上市销售。 虫草素是一种腺苷的类似物,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的作用,还能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相关紊乱。虽然一直未有充分的数据,但作为概念,未尝也不是一个资本炒作的追逐点。 然而真正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胜利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成树的研究中,冬虫夏草(也就是平时市场上的虫草)中根本没有虫草素的合成基因,也就意味着冬虫夏草中不可能含有虫草素。 这个结果就非常尴尬了,消费者们耗费巨资购买的保健品,甚至连唯一的噱头都是错的。王成树在试验中所用的虫草素是从发酵的蛹虫草中提取的。这就意味着,蛹虫草中的虫草素含量远高于价格高昂的冬虫夏草。据了解,现在市场上有些打着“冬虫夏草”旗号在售卖的虫草胶囊,其中所谓的“虫草”实为“北冬虫夏草”,也就是蛹虫草。 通过以上剖析,我们知道冬虫夏草中虽然的确含有一些有效的药用成分,但并不至于出神入化,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婴儿、发烧(急性高热患者)、妇女月经期禁止服用;高血压、中风患者,以及癌症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慎用;体内出血(如咯血、便血等)、脑出血人群不宜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 冬虫夏草如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可引起变态反应、皮疹、皮肤瘙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且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方舟子《中药毒副作用备览》)。”有可能,很早就有人观察到冬虫夏草中富集的重金属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当时检验条件的局限,没有深入研究调查。 资本逐利,价格暴涨 回到张雪峰的疯狂营销。“你还在熬汤、打粉吗?冬虫夏草,今天开始含着吃!”极草的疯狂折射出了整个冬虫夏草市场资本追逐诞生的闹剧: 1983年 随着对保健品概念的逐渐炒作,冬虫夏草作为一个具有神奇噱头的虫草科植物,开始价格疯狂上涨,达到了300元/千克。同期,长白山人参的价格仅为60元/千克。 1990年 炒作逐渐升温,虫草价格上涨至1000元/千克,人参价格降至50元/千克。 1993年 马俊仁作为中国女子田径队总教练,疯狂鼓吹队员的优异成绩是由于“中华鳖精”、“冬虫夏草”等保健品达成的。冬虫夏草被披上神药外衣,价格也一路飙升至2000元/千克。 2003年 由于“非典”等传染病的爆发,“提高免疫力”的虫草价格涨至1.6万元/千克。 2007年 […]

小D
识别癌症骨转移「蛛丝马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识别癌症骨转移「蛛丝马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抗癌这条路,注定是一条荆棘遍布的漫漫征途。其中最让大家恐慌的问题之一,莫过于「癌细胞转移」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拦路虎”了。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且骨转移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很多患者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听到骨转移,很多患者及家属都会如临大敌:骨转移是否意味着生命已进入终末期,病情已经控制不住了? 事实上,及时发现骨转移的「蛛丝马迹」,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骨转移并没有那么可怕。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在不额外增加检查负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抓住骨转移的“狐狸尾巴”,将骨转移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却更容易被癌细胞「趁虚而入」   虽然骨骼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但它有着人体内最为丰富的血供,随波逐流的癌细胞会将这里视为转移的「温床」。 相关数据显示:约70%-80%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特别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占所有骨转移瘤的80%[1]。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风险也随之增加。 然而在临床中,不少患者对骨转移的定期检查不够重视。由于骨转移通常起病隐匿,很多患者都是拖到到一年一次的大检查,又或是出现疼痛症状后才后知后觉,这时骨转移往往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而言,针对骨骼的定期随访检查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将是我们提升生存质量的最佳手段!   「勤检查」 提前发现骨转移的“蛛丝马迹”   其实骨转移诊断并不困难。目前,我们针对骨转移的检查手段以影像学手段为主,包括骨扫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X线、CT检查、核磁检查、以及PET-CT检查等等。 骨扫描ECT是骨转移首选的筛查方法,灵敏度高、全身骨组织一次成像不易漏诊,且价格低廉;但其它骨病变可能呈现假阳性,特异性较低。PET-CT对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但价格昂贵。X线、CT、MRI检查在骨转移诊断方面也各有优势及局限性。 因此,指南常推荐使用ECT进行初筛,对于ECT检查阳性的部位进行X线、CT和(或)MRI检查。X线用于观察总体骨强度、CT用于评估骨破坏的范围协助确诊,MRI用于评估肿瘤病变范围和脊髓受压程度。 一张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ECT检查影像 既然我们有了成熟、便捷的检查手段,为什么很多患者的骨转移往往在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被发现?这与两个错误的认知有关: 01 不少患者对骨转移的定期检查并不重视,这是它得以肆意发展的最大原因。由于癌症患者的骨相关检查并没有列入常规随访范畴,很多患者仅会在肿瘤刚确诊、年度大检查或出现骨痛等相关症状时才会进行骨相关检查,这样的频次显然是不够的; 02 不少患者、甚至是医生都存在一个误区:担心骨扫描ECT检查存在辐射,会对人体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因此刻意回避ECT检查。但事实上,ECT检查对患者们而言是完全安全的。   不少患者可能要问,那是否每年要额外多做很多检查,经济负担太重怎么办?   在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   癌症患者,尤其是带瘤生存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们,需要有意识地关注骨骼健康,但也没有必要“草木皆兵”,动不动就搞个全套检查。关键是要在定期常规检查中及时发现“蛛丝马迹”,如有必要再进行需进一步检查,花小钱办大事!   “早发现”的法宝之一,就是癌症患者定期复查都需要进行的CT平扫,这部分影像报告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骨骼的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解读此项报告时,更多的还是关注原发肿瘤病灶的情况,忽略了对骨骼的关注。   以下图为例,CT平扫可以形成相当多数量的图像,这些图像通过不同的明暗对比,实现对不同部位的针对性观察。   通常情况下,CT平扫报告以观察原发肿瘤病灶为主,如上图的“肺窗”,但此图像无法观察到骨骼的细节情况,必须通过同一部位的“骨窗”图像才能清晰显像。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主动提醒医生,在复查CT平扫时,加上骨骼情况(即「骨窗」)的报告解读,及时地发现局部范围内的骨转移,也不用额外增加检查项目。如CT骨窗怀疑骨转移可能,可通过针对性骨扫描检查进行进一步确诊。 除了影像学手段以外,一些血液指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骨转移风险的大小,包括:CTX(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等。各位患者们在日常的检查中也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指标,来评判自己的骨转移风险。   骨转移的「早治疗」 用对药物是关键   有研究表明,骨转移发生后3个月内尽早开启骨保护药物治疗,相比3个月后才开始治疗,骨相关事件(如骨折、骨髓压迫等)发生率可降低10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骨转移是关键。 国内外肿瘤治疗指南均建议:一旦确诊肿瘤骨转移就应立即开始以地舒单抗为代表的骨保护药物治疗,最大限度上减少骨相关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较传统双膦酸盐类骨保护药物,地舒单抗能进一步降低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4]。同时,地舒单抗作为针对RANKL的骨靶向药物,能够发挥独特作用机制,与抗肿瘤治疗形成协同效应。 地舒单抗通过与RANKL结合,能够从源头上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和存活,阻止骨质破坏;同时通过抑制RANKL与肿瘤细胞表面RANK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善肿瘤微环境,斩断“骨破坏与肿瘤细胞增殖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从根源解决骨转移问题。 小  结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勤检查、早治疗」一定是控制癌症,帮助自己争取更多治愈机会的不二法门! 一旦发现骨转移,除了尽早用上骨保护药物外,持续规律用药并贯穿骨转移治疗始末也是我们针对骨转移最佳的治疗方式。只要骨转移灶一天没有消失,说明骨破坏依然存在,坚持做到才能尽可能避免骨相关事件给患者们带来伤害。   参考文献: […]

小D
1天即可清除癌细胞!「百万抗癌针」CAR-T疗法创造震撼战绩,治愈潜力初显!

1天即可清除癌细胞!「百万抗癌针」CAR-T疗法创造震撼战绩,治愈潜力初显!

在今天的科普开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这张图片来自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全球顶尖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临床试验。在这张核磁的对比图中,左图中黄圈内的圆球就是患者脑内的胶质母细胞瘤病灶。   要知道,胶质母细胞瘤是所有癌症类型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治疗手段少,并发症复杂,五年生存率仅有5.6%,在所有癌症中垫底。根据片子展现出的病情来看,这位患者的状态已经很糟糕了。   幸运的是,这位患者找到了全球最顶尖的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发现其脑内肿瘤存在EGFRvIII表达阳性后,推荐患者加入了一项名为CARv3-TEAM-E的CAR-T细胞疗法临床试验。 就在患者输注这种细胞免疫疗法的一天之内,奇迹就发生了!仅仅一天,患者的状态就有了很大的改善,而随后的核磁检查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影像结果显示,患者的脑内肿瘤在CAR-T治疗1天内迅速消退,即右图中的黄圈。 过去从未有过哪种抗癌药物能在1天时间内就让如此严重的病灶迅速消失!3月14日,全球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载了这一临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在社交媒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医疗界人士都在用「让人难以置信」、「震惊」这样的形容词来感慨它的成果。 带来这场奇迹的主角,正是我们熟悉的细胞免疫治疗药物——CAR-T治疗。 饱受争议的「百万抗癌针」 真的要洗刷「冤屈」了? 提起CAR-T治疗,不少读者可能真是「印象深刻」。 前一阵子,号称「一针百万,可以治愈癌症」的神奇疗法忽然爆火。随着舆论发酵,种种耸人听闻的消息在各类自媒体中开始刷屏。诸如“癌症彻底治愈”、“人类终于攻克癌症”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没有下限的自媒体开始鼓吹贫富差距问题,直接声称”穷人只能等死,用钱买命的时代到来”…… 结果大家兴奋半天,到头来发现这个药物就是大家熟知的CAR-T治疗,顿时有些无语:毫无疑问,CAR-T疗法确实是种非常好的癌症药物,但距离攻克癌症,它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FDA批准的6款CAR-T细胞疗法适应症均为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类癌症。在肺癌、肝癌、乳腺癌等我们常见的实体瘤中,它的效果差强人意,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回顾它的研发历史,这是一个出现了很多年,最近十年来才被改良使用到临床上的新型细胞疗法。和其它免疫疗法类似,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简单来说,治疗步骤就是以下几步: 第一步 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第二步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并且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这个普通的T细胞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特种部队”,随身携带着GPS导航,随时准备找到癌细胞,并发动攻击的强力战士; 第三步 制造出这些“特种部队”以后,药厂们需要把它们进行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一般一个病人需要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个CAR-T细胞; 第四步 把扩增好的CAR-T细胞输回病人体内。 所有的这些步骤,都有一个显著特点:CAR-T治疗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即使是同一靶点,因基因设计和工艺不同有可能造成质控检项和标准的不同,不能照搬。不能流水线式制作生产,就代表着CAR-T治疗天生就带着昂贵的标签属性。这也是其价格达到百万的最主要原因。 但这一次,CAR-T治疗狠狠为自己挽回了面子。过去我们认为,实体瘤细胞具备高度异质性,即使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仍有一些癌细胞能够逃逸免疫系统监测。而刊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INCIPIENT研究,算是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CAR-T治疗也可以运用在实体瘤中,并且疗效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惊艳! 三位患者的临床信息 我们期待更多好消息?   回到这次公布的临床信息中,受限于CAR-T治疗的高度定制化,临床中CAR-T研究的入组人群一般较少。而靶向CARv3-TEAM-E的T细胞疗法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的人体临床研究尚属首次,其纳入的患者数量仅有3人。 但就在这三人中,这项临床研究也取得了非常震撼的成绩:3名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仅仅几天,脑内病灶就出现了明显的消退!其中1名患者的肿瘤近乎完全消失,且3名患者均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事件或剂量限制性毒性。   药物机制方面,临床研究的团队们开发了一套比较复杂的CAR-T疗法模式:他们将两种独立的癌症治疗策略结合起来——CAR-T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让靶向EGFRv3的CAR-T细胞表达并分泌靶向野生型EGFR的T细胞接合抗体分子(TEAM),开发出了一套对癌细胞「双重打击」的CAR-TEAM疗法。 2023年3月至7月共4个月中,共有3位复发性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参与该临床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患者均为接受过标准治疗,含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等方式,在疾病复发后才入组参与这项临床试验的。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脑胶质母细胞瘤是所有癌症类型中恶性程度最高,同时治疗手段极为匮乏的一种癌症。对于这些患者们来说,他们基本已进入「无药可用」的绝望阶段了。   CARv3-TEAM-E疗法,为这些「无药可用」的患者们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患者1:74岁,男性,接受标准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复发后参与临床试验】   患者1即我们在文章开头分享的案例。这位患者加入临床后进行了两次CARv3-TEAM-E疗法的治疗,首次输注了10×106个CAR阳性的T细胞后的1天内即出现了肿瘤的迅速消退。第37天后,患者进行了第二次输注10×106个CAR阳性CARv3-TEAM-E T细胞。 无论是从影像学表现,还是研究者的临床分析中,这位患者的病情都有了巨大的好转。     【患者2:72岁,男性,接受过标准的放疗以及替莫唑胺化疗,还接受过肿瘤治疗电场疗法】   与患者1类似,患者2同样接受了单次10×106个CAR阳性的细胞注射。接受治疗后第2天,核磁显示病灶有了不小的改善,面积缩小18.5%;而CARv3-TEAM-E的疗效始终在持续,在第69天时,肿瘤的面积缩小了60.7%。直到治疗完成的150天后进行的评估中疗效依然在持续。     【患者3:57岁,女性,接受过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 患者3同样输注了10×106个CAR阳性的T细胞。进行治疗后的第5天,核磁显示这位患者的肿瘤几乎完全消退。三位患者在临床中都没有出现CAR-T治疗中常见的「细胞因子风暴」,但均出现了一过性的发热等症状。 尽管这是个样本量非常小的临床试验,同时在3位患者中也出现了疗效持续时间短,2位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但难治性的脑胶质母细胞瘤如此快速、显著的消退,在我们的抗癌史上从未取得过的重要成绩! 突破历史,迈入“治愈”的大门,我相信CAR-T这个充满希望的免疫治疗一定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获益,甚至冲破治愈的大门,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

小D
快讯:替雷利珠单抗出海再下一城!获美国FDA(食药监局)批准在美上市

快讯:替雷利珠单抗出海再下一城!获美国FDA(食药监局)批准在美上市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中国自主研发PD-1药物的「遥遥领先」时刻真的来临了!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2023年8月,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遥遥领先」的中国自研5G芯片麒麟9000S登场,经历了1566天的无理制裁和封锁后,华为打破了一直以来海外的芯片技术垄断。   同样的剧情,正发生在中国自主研发PD-1药物身上。 就在今天,2024年3月15日,百济神州宣布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在美上市,用于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化疗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     这不仅是独属于百济神州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国原研抗癌药的高光时刻,值得所有人为之振奋!纵观2023-2024,中国原研抗癌药频频出海,我们国产抗癌药这块金字招牌也就此打出了响亮名堂。   替雷利珠单抗此次在美获批,实际上也并非其首次在国际亮相。早在2023年9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就发布了重磅消息,批准百济神州自主原研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适应证在欧盟上市。替雷利珠单抗也由此成为首个成功“出海”的PD-1抑制剂。   国产药物的出海到底有多重要?一方面,它是对于药物品质的「国际背书」,以往不少患者,甚至是医生都对国产药物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国内抗癌药物品质不如进口药物。随着国产药物的不断出海,这让我们可以坚定这份信心:国产原研免疫治疗药物,品质并不逊色于价格高高在上的进口药物!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于国内药企进一步强化原研、强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在替雷利珠单之后,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也先后出海,定价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期:国产抗癌药, 出海「收割」美国资本: 一盒抗癌药海外最高18万, 价格涨超30倍 从本质上来说,更高的药物利润也可以大大促进国内药企们关注原研药物,开发出更多创新抗癌药物,形成一个「原研药物-更高利润-原研药物」的良性循环,这样获益的不仅是药企,获益更多的也是亟待创新药物的患者们。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替雷利珠单抗单抗获批的适应症是食管鳞癌,在全球和中国都属于高发癌种。据了解,替雷利珠单抗肺癌适应症出海也将陆续收到好消息。所以,这次FDA获批也标志着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中国原研抗癌药正式进军癌症治疗的核心领域。   回归到替雷利珠单抗本身,此次食管鳞状细胞癌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全球Ⅲ期研究RATIONALE-302的出色结果。这项研究对比了替雷利珠单抗与化疗治疗一线治疗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入组人群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32个研究中心的512例患者。其主要终点与最为关键的次要终点都获得了阳性的临床结果。 ● 中位总生存期(OS)方面,替雷利珠单抗以8.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个月;在PD-L1表达≥10%人群中,替雷利珠单抗的总生存期更是达到了10.3个月。 ● 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试验一致,并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 当然,这样的临床结果与扬帆「出海」的成绩,也只是替雷利珠单抗,或者说是国内抗癌药物的一个逗号,也将是一个宏大故事的开篇。它代表的不仅是一款药物的突破,而是标志着一批新兴的中国药企崛起,开始在生物制药这一高精尖领域的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再次恭喜百济神州、恭喜替雷利珠单抗,也希望未来听到更多中国创新药进军国际市场的好消息!  

小D
癌症患者怎么吃?梅奥专家解答癌症饮食五大问

癌症患者怎么吃?梅奥专家解答癌症饮食五大问

癌症患者该怎么吃?怎么吃有营养?怎么吃能助力抗癌?这些跟吃有关的问题一直是咚咚平台上的热点话题。而就在最近,梅奥诊所的两位专家Robert J. Haemmerle和Aminah Jatoi专门对一些癌症患者饮食和营养相关的问题做了回答[1]。   Robert J. Haemmerle和Aminah Jatoi   问 问题一:高剂量膳食补充剂能预防癌症复发吗?   目前大多数临床数据都反对癌症患者大剂量服用膳食补充剂。比如经典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不少观察性研究都发现它的摄入和肺癌发生率降低有关,但证据等级更高的随机对照实验试验却给出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 ●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对美国1.8万人的肺癌高危群体的研究中,每天服用大剂量β-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反倒让肺癌发病率升高了28%[2]; ● 芬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对29133名肺癌高危患者的研究也显示,每天服用大剂量β-胡萝卜素和α-生育酚(维生素E)的人肺癌死亡率升高了8%[3]; ● 但中国一项29584人的研究中,被随机分配服用大剂量β-胡萝卜素的人癌症发病率降低了13%,其中胃癌降低了21%[4]。 为什么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不同国家营养状况的差异。这几项研究普遍开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时的中国还比较贫穷,营养不良相对常见。而对于今天生活富足了的中国人,大剂量补充β–胡萝卜素等补充剂还能否防癌,恐怕还需要更新的研究数据来说明。 问 问题二:癌症患者能不能服用常规剂量的膳食补充剂?   这个问题要看癌症患者的具体状况。一些癌症手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英国一项对205名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3%的患者缺乏维生素A,46%的患者缺乏维生素D,2%的患者缺乏维生素E,42%的患者缺铁,21%的患者有缺铁性贫血,3%的患者缺硒,6%的患者缺镁,1%的患者缺铜,44%的患者缺锌[5]。接受这些手术的患者可能确实需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外,在接受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也发现,维生素D的缺乏与免疫治疗效果较差相关[6]。补充维生素D或许可以提升维生素D缺乏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但这一点还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来证实。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不当的膳食补充剂也有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叶酸和化疗药5氟-尿嘧啶(5-FU)。5-FU是一个DNA合成的抑制剂,而叶酸可以促进DNA的合成,抵消5-FU的疗效。 小鼠研究中,在接受5-FU治疗时服用叶酸,会导致肿瘤生长的相对增加[7]。正在使用5-FU化疗的癌症患者,可能最好不要服用叶酸补充剂。 问 问题三:术后化疗期间体重减轻怎么办?   神奇的是很多患者在术后辅助化疗阶段,体重并没有减轻,反倒有所增加。美国一项研究中,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平均体重会增加5%[8],荷兰的另一项研究中则是平均增加2kg[9]。 这个体重增加并不是好事。数据显示在辅助化疗期间体重增加超过5%的患者,死亡率也会增加55%[10]。 而辅助化疗期间控制体重的益处也得到了初步证实,一项小型研究中,通过低脂饮食控制体重,让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36%。目前,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预计结果将于2030年公布。 问 问题四:晚期癌症,没有食欲,体重减轻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一点,晚期癌症患者不愿进食是肿瘤造成的影响,不是患者自己不想吃,也不是家属提供的食物不合适。家属催促患者进食也是导致癌症患者和家属发生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些癌症患者可能会使用食欲刺激药物来让自己吃下更多食物,如激素、奥氮平、胃饥饿素受体激动剂等。这些食欲刺激药物确实可以促进食欲。但从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它们似乎并不能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延长患者的生命[11]。 另外,如果癌症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治疗,还是应该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如速熠素、倍瑞搏等。而肠外营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癌症患者都是没有益处的,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12]。 问 问题五:生酮饮食有用吗?   很多癌症患者对生酮饮食等特殊饮食模式感兴趣,希望这些特殊饮食模式能够帮助自己抗癌。这种饮食法以高脂肪低碳水为特征,从脂肪酸中产生酮体来为身体供能。 目前确实有一些小型研究支持生酮饮食的抗癌作用。如美国一项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研究中,8名采用生酮饮食的癌症患者有5人表现出肿瘤缩小或稳定[13]。但生酮饮食更大的一个问题是患者的依从性,大约只有一半的患者能长期坚持生酮饮食[14]。 生酮饮食等特殊饮食模式,是否值得癌症患者长期坚持,或许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明。 参考文献: [1]. Haemmerle R J, Jatoi A. Vitamin and mineral […]

小D
用满2年,安心停药!免疫治疗因用满两年或不良反应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仅12%

用满2年,安心停药!免疫治疗因用满两年或不良反应停药后,2年内复发率仅12%

免疫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甚至一些晚期患者也能通过免疫治疗实现临床治愈。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幸福的烦恼——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停药后会不会复发?   最近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可以成为各位免疫治疗停药患者的定心丸。这一研究纳入了64位因不良反应或用满两年而停止免疫治疗的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自停药之日起中位随访22.6个月,数据截止时: 88%的患者仍未出现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3.9个月; 其中一位患者仅接受1.3个月免疫治疗就因不良反应停药,停药14个月后也未复发或进展; 进展的8名患者有7人重新开始免疫治疗,疾病全部得到控制。   dMMR/MSI-H结直肠癌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结直肠癌,肿瘤突变负荷高,免疫细胞浸润充分,特别适合免疫治疗。 在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177中,接受K药治疗的晚期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大约有一半以上无进展生存期超过了两年。其它dMMR/MSI-H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大多也实现了类似的长期疾病控制。 而目前接受免疫治疗并持久获益的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大多也都会在2年的时候停止治疗。2年的治疗是否足够?停药后肿瘤会不会复发?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MD安德森癌症中心对64名免疫治疗后没有进展而停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中,有48人是用满了2年免疫治疗而停药,16人是因为不良反应停药。他们使用的免疫治疗种类包括PD-(L)1单药治疗(48人)和PD-(L)1+CTLA-4双免疫治疗(16人)。 停药前,这些患者中位接受了17.6个月的免疫治疗,其中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患者中位接受7.2个月的治疗。而在停药时,有28名患者实现了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另外36人则病情稳定或部分缓解。 自停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22.6个月后,全部64位患者中有56人(88%)仍未疾病进展。出现进展的8名患者有7人是用满2年停药,1人因不良反应停药。停药原因与是否复发并没有显著关联。 88%的患者没有复发,复发风险与停药原因无关 在研究中还有一名仅接受1.3个月免疫治疗后就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患者,停药时肿瘤有所缓解但并未消失,在停药14个月后也依然没有再次进展。而出现疾病进展的8名患者中,有7人再次接受了免疫治疗,疾病全部得到控制。 根据研究人员统计,全部64位患者的整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将达到惊人的53.9个月,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估计为98%、91%和84%。一直到数据截止时,整个队列有2人死亡,其中1人并非死于癌症,总生存期数据尚无法估计。 64位患者整体中位PFS达53.9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 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KRAS/NRAS突变、BRAFV600E突变、肝转移、腹膜转移和远处淋巴结转移与停药后的复发风险无显著关系,PD-(L)1单药治疗还是PD-(L)1+CTLA-4双免疫治疗也与是否复发无关,但肺转移则与停药后复发风险升高5.1倍相关。 研究人员强调,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停药时并没有实现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在停药后也没有复发。影像学上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如果通过免疫治疗实现了长期的疾病控制,或许也可以停药而不增加复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Simmons K, Thomas J V, Ludford K, et al. Sustained Disease Control in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Responders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Treatment Termination[J]. Cancer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23, 3(12): 2510-2517.  

小D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开年以来最顶最疯的华语犯罪片,非正在热映的《周处除三害》莫属。     看完以后,网友的评论最多的是:够疯、够爽,打戏拳拳到肉,金马影帝阮经天全程该开枪开枪,该复仇复仇,绝不拖泥带水,帅得有棱有角的。 口碑这么好,自然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虽然临床上工作不少,但我还是找了个工作日的晚上,约了一位医生同伴共同观影去了。 全程沉浸,看完后劲还挺大:一是剧情真的很顶,不需要太多思考,全程跟着阮经天饰演的黑帮杀手陈桂林「突突突」就够了; 第二点就有些小尴尬了。作为医学工作者,多少都有点职业病习惯,一看到主角患上肺癌,顿时就不困了!全程开始窃窃私语,交流「观影学术心得」。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一直在被「啪啪打脸」。电影结束后,我们一致得出结论:看看就好,真要深究医学细节,那真是达到「令医沉默」的地步了。 虽然影片的核心在于「善恶」的主线,但是拜托,编辑们能不能稍稍请医学顾问们审核一下啊?趁着这两天有空,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一些「医生看了会沉默」的医学细节: 都2024年了 怎么还在用X光诊断肺癌啊? 《周处除三害》的剧情网上各类影评都剧透得差不多了,但还是给读者们提个醒:本篇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电影剧情大概是:黑帮杀手陈桂林(阮经天饰)隐姓埋名4年,忽然发现自己罹患肺癌,最长活不过半年。 如何让自己死得更有意义?陈桂林发现自己在全台逃犯通缉榜上只排行老三,他决定把榜一大哥「牛头」和榜二大哥「香港仔」都嘎了,让自己名留青史。 在电影的第12分钟,剧情进入了陈桂林确诊肺癌的桥段。一直为陈桂林提供帮助的「黑道医生」张贵卿拿出了一张X光片,开始与肿瘤医生交谈:“还有多久时间?”“顶多半年,快的话,3个月。” 一看这张X光片,我顿时不困了!好家伙,这多半就是肺癌啊,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可是继续听下去,让我直接沉默了。 张贵卿:“艾瑞莎或得舒坦,行不行?” 肿瘤医生:“现在用太晚了” 张贵卿:“妥复克,新的药,你们医院有没有?” 肿瘤医生:“你看这肺,都化白了,恐怕也来不及” 张贵卿:“换肺呢?” 肿瘤医生:“贵卿,你也是个医生,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很清楚……” 听完以后,不管张贵卿沉默没有,反正我是沉默了,这段对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槽点: 第一,两个医生,却对着X光片大谈特谈肺癌的治疗:X光只是影像学检查中非常非常基础的检查,要确诊肺癌,至少还需经过CT检查、胸腔镜病理检测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确诊肺癌。这两位医生的神操作,就好像腿部抽筋了去看医生,医生直接建议截肢一样离谱。 第二,艾瑞莎、得舒坦和妥复克:这三种药都是肺癌靶向药。其中艾瑞莎的药物名称是吉非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一代靶向药;妥复克的药物名称是阿法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二代靶向药。但无论是哪种靶向药,都需要手术取得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才能确认是否具备服用条件。而这位肿瘤医生却在关注X光里的肺都白了……只要具备EGFR突变,就算陈桂林的肺再白上一倍,服用靶向药都能快速起效。 第三,肺癌患者不需要换肺:如果是肺癌早期,直接切除肺部病灶辅以辅助治疗即可,如果是晚期,换了肺也阻挡不了远端转移的癌细胞。 可能也只有陈桂林这样的傻孩子,才会在张贵卿递给他一张X光片并宣布他活不过半年的时候,被忽悠瘸了吧。 吃了毒药「口吐黑水」 牛头尊者到底下了哪种药? 随着剧情继续推进,陈桂林堪称金刚狼一般嘎了榜二「香港仔」,又找到了澎湖列岛上的一个洗脑组织,榜一大哥「牛头」就在这里忽悠了一群信徒,当起了「尊者」。 不出所料,憨厚老实的陈桂林在被「黑道医生」张贵卿忽悠瘸了以后,又被「牛头尊者」忽悠瘸了。在这里,陈桂林在吃过岛上的斋饭以后,忽然吐出了一大滩黑水,不仅把信徒们吓坏了,把屏幕前的我们也吓坏了:     什么?肺癌患者为什么会吐这么多黑水,不合理啊??这看起来不像鲜血吧??我机智的小伙伴灵机一动,猜测到:这可能是胆汁!肺癌肝转移以后胆管堵塞,导致的大量陈旧胆汁的呕吐!这个猜测让我们俩非常骄傲,觉得掌握了剧情的走向。 谁知,剧情很快打脸了,原来是「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毒药,能让第一次上岛的「韭菜」们口吐黑水,相信自己体内充满了罪恶。我们俩再次沉默了……要知道,斋饭是这样的: 怎么才能让看起来无色透明的斋饭里下入某种毒药,让人口吐大滩的黑水呢?营养师顾中一猜测「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过量的铁剂,但依然有个巨大的BUG:铁剂是黑色的,这么大量的铁剂该怎么混在白粥、青菜、豆腐和笋丝这些食物中而不被人察觉呢?   我来提供一个清奇的思路,有没有可能把铁剂装进胶囊,包进豆腐里,再让这些饥肠辘辘的信徒们吃下去呢? 「罹患肺癌」后 陈桂林的身体状态变化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注意到,影片前半段和后半段,陈桂林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刚刚被张贵卿误导,得知自己「患上」肺癌时,他是这样的: 时不时剧烈咳嗽,脸色蜡黄惨白,显出一副非常虚弱的样子,这也非常符合我们对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认知。 但当他来到澎湖列岛后,听信了「牛头尊者」的灵修忽悠,笃信癌症被「治愈」了的他腰不疼了,腿不痛了,一口气干活不咳嗽了,脸上的笑容也显得纯真了,大概是这个样子: 陈桂林前后的变化,一度让我们两个医学工作者大呼离谱。不过我们俩在小声商讨中,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在临床上确实有一些肺癌自然消退的病例,当然,这些病例非常少见。也许陈桂林真的是那个幸运儿。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老实的陈桂林被忽悠瘸了,我们两个小声嘀咕的医学工作者也被忽悠瘸了:张贵卿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牛头尊者」也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一点基础的医学知识真的非常重要! 当然,回到陈桂林被忽悠前后的状态,也有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里面:安慰剂效应。电影看到最后,我们知道陈桂林从头到尾都没有患过癌症,但他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身体状态呢?在这其中,安慰剂带来的心理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安慰剂效应非常常见。 往小了说,很多朋友感冒了都习惯去医院里“挂个水”,其实社区医院也就是给你输点维C、补液盐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对感冒没有半点作用),但输完液后大家就是会感觉全身舒适,感冒好了一半; 往大了说,大多数临床试验都会设置“对照组”,即研究者们把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服用治疗药物,另一组纯吃淀粉丸,来排除安慰剂作用对临床试验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安慰剂的实际运用。 安慰剂其实就是人体心理状态的映射,有时候真的很玄乎。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真的能为他带来很多改变,希望大家看到这个点,通过精神能为自己带来正向的影响。 陈桂林为啥堪比「金刚狼」 怎么杀都杀不死?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相信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在互联网上,观众们给陈桂林取了个外号叫做「金刚狼」。追杀榜二大哥「香港仔」时,陈桂林被一颗数寸长的铁钉直接戳进身体。 但转眼他又生龙活虎追杀榜一大哥「牛头」。而来到澎湖列岛上更是夸张,陈桂林被「牛头尊者」的信徒们狠狠捅了一刀,活埋进了棺材里,「金刚狼」硬是掀开棺材板团灭了这个洗脑组织。 这让我们两个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仔细研究后,我们只能感慨反派太无脑,总是朝着非要害处下手:「香港仔」的铁钉戳在了陈桂林侧腰部,只要下手时避开肾脏,那无非就是个深一点的皮外伤,做好防破伤风和感染的治疗就能无碍; 而「牛头尊者」的信徒更无脑一些,反派经验不足:不仅只用短匕刺中陈桂林的腹部(这里的肌肉、脂肪与骨骼都能为内脏提供最好的保护,一般不容易致命);而且在钉棺材板时还用了超薄材质(换了我应该也能踹开);埋的时候还只覆了薄薄的一层土。这样的反派遭遇反杀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

小D
饿死癌细胞,3年生存率翻4倍!60年来氨基酸剥夺治疗首获成功

饿死癌细胞,3年生存率翻4倍!60年来氨基酸剥夺治疗首获成功

“饿死癌细胞”一直是“土法抗癌”的热门话题。但从科学上来讲,“饿死癌细胞”绝不是限制癌症患者的营养摄入,而是针对癌细胞营养弱点的“落井下石”。其中,精氨酸就是许多癌症常见的一个营养弱点。   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对许多细胞功能有关键作用,之前还有研究显示精氨酸能够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对正常细胞来说,所需的精氨酸既可以从外界摄取,自己也有能力合成,但很多癌细胞却存在精氨酸合成常见缺陷,无法自己合成精氨酸。这些精氨酸合成缺陷的癌细胞通常对化疗耐药,但高度依赖外界的精氨酸供应,这也成为它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首个精氨酸剥夺药物ADI-PEG20已经开始走向临床,在治疗非上皮样胸膜间皮瘤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3年生存率翻了近4倍[1]。 这也是自上世纪60年代天冬酰胺酶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来,第一项在III期临床中获得成功的氨基酸剥夺疗法。 石棉纤维是导致间皮瘤重要病因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跟石棉暴露高度相关的职业性肿瘤,也是生存率最差的癌症之一,5年生存率仅有5%~10%。但63%左右的恶性间皮瘤都有精氨酸合成缺陷,适合精氨酸剥夺治疗。 III期临床研究ATOMIC-Meso共纳入了249名非上皮样胸膜间皮瘤患者,随机分配接受ADI-PEG20或安慰剂联合化疗(培美曲塞+顺铂)治疗,疗效差异十分明显: ADI-PEG20+化疗组患者中位OS 9.3个月,中位PFS 6.2个月,3年生存率11.9%;安慰剂+化疗组患者中位OS 7.7个月,中位PFS 5.6个月,3年生存率3.3%。 相比安慰剂+化疗,ADI-PEG20+化疗让患者的3年生存率翻了近4倍,死亡风险降低29%。 ADI-PEG20延长间皮瘤患者生命,3年生存率接近翻4倍 研究人员透露,ADI-PEG20+化疗组中一位名叫Mick的患者曾一度被认为只有4个月的生命,但接受试验治疗后持续缓解了2年半,还成功获得了导致他患癌的前雇主的赔偿。肿瘤耐药复发后,Mick又使用免疫治疗控制住了肿瘤,最近刚刚度过他的80岁生日,肿瘤目前仍然在控制之中。 除了恶性间皮瘤之外,ADI-PEG20还有望用于更多癌种的治疗。比如肝细胞癌和前列腺癌几乎100%具有精氨酸合成缺陷,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精氨酸缺陷比例都在95%以上,胰腺癌、乳腺癌、骨肉瘤等也有60%~70%具有精氨酸合成缺陷,ADI-PEG20或许也能对这些癌症产生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目前除恶性间皮瘤外,ADO-PEG20已经在葡萄膜黑色素瘤、高级别胶质瘤、髓系白血病等癌症的研究中初步展现了疗效[3],期待它能成为下一个泛癌种疗法,帮助我们战胜癌症。 参考文献: [1]. Szlosarek P W, Creelan B C, Sarkodie T, et al. Pegargiminase Plu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epithelioid Pleural Mesothelioma: The ATOMIC-Meso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ogy, 2024. [2]. Anakha J, Prasad Y R, Sharma N, et al. […]

小D
中位生存超3年半!恩沙替尼创ALK阳性NSCLC二线治疗生存记录

中位生存超3年半!恩沙替尼创ALK阳性NSCLC二线治疗生存记录

2024年3月5日,贝达药业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公布了ALK抑制剂恩沙替尼二线治疗总生存期(OS)数据:   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恩沙替尼治疗,中位OS达到42.8个月,中位生存超3年半,创下了这一人群的生存记录。 而且,研究中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也达到43个月,与无脑转移患者无显著差异,再次展现了恩沙替尼对脑转移的强大控制能力。 中位42.8个月,OS数据创新高 ALK突变是NSCLC中的“钻石突变”,发生率不高但疗效很好。不过作为一类靶向药,ALK抑制剂同样面临耐药的问题。以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为例,接受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患者大约有一半会在11个月后耐药进展。 为了解决克唑替尼的耐药,目前已经诞生了多个二代、三代的ALK抑制剂,如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洛拉替尼等。其中恩沙替尼是首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代ALK抑制剂。 在2019年公布的II期临床研究中,恩沙替尼已经展现了其对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强大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2个月,客观缓解率52%,疾病控制率高达93%。其中,脑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更是达到了70%和98%。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在中位随访53.2个月后,这一研究的OS数据终于出炉,中位OS达到42.8个月,超过3年半。如果再加上此前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时间,患者的整体生存期将会更长。 恩沙替尼二线治疗生存曲线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NSCLC,ALK突变NSCLC常见脑转移,而且和不良预后相关,所以对脑转移的控制能力也是衡量ALK抑制剂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次研究中有113名患者有脑转移,中位OS 43.0个月,而没有脑转移的67名患者中位OS 41.8个月,两者间没有显著差异,恩沙替尼让脑转移患者也获得了一致的获益。 恩沙替尼副作用大不大?早期患者能不能用?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发布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英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对一些患者关心的问题做出了解答。 问 1、恩沙替尼二线治疗的OS能够达到42.8个月,这一新数据会对ALK阳性NSCLC全程治疗的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建英教授:ALK突变在腺癌中发生的概率只有5%~7%,并不是很多。对于这些患者,既往的治疗格局是含铂化疗作为一线治疗,但数据都不是太理想。恩沙替尼这样的数据发布后,通过靶向治疗,可以让病人使用口服药物获得长生存。   ALK通路目前赛道非常多,有一代、二代、三代的ALK抑制剂。恩沙替尼是第一个民族企业原研的产品。它在二线数据中能够达到42.8个月这样的长生存时间,真正意义上可以把有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变成一个慢性病。   第二,ALK融合的病人中最关键的致死原因是颅内转移。我们在恩沙替尼的二线数据中也能够看到,它对颅内转移的患者也能有非常好的OS数据,它入脑的浓度比较高。   第三,我认为在长生存的过程中,疗效很重要,安全性也不能忽视。   恩沙替尼用在二线治疗中,二线的患者相对一线的患者,体力状况和耐受能力会差一些,所以二线治疗的安全性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恩沙替尼在二线治疗当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基本都是1~2级不良反应。也就是说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获得疗效的同时,能够避免副作用的问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好。这也是患者获得长生存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我想,恩沙替尼II期临床OS数据公布以后,在ALK融合肺癌的治疗中,它应该在同类药物中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恩沙替尼它是我们民族企业的产品,能够进入国家医保,具有性价比。有这样三点的话,恩沙替尼对ALK融合病人的长生存是非常不错的。   问 2、恩沙替尼在此项研究中的安全性表现如何?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能否尝试自行处理?有什么样的处理方法?   宋勇教授:在肿瘤的治疗上,一直都会重视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尤其是ALK阳性的病人,ALK突变是一个“钻石突变”,它的发病年龄相对比较轻,有了靶向药之后这类病人就进入了慢病的行列,长生存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病人都会返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岗位上去,所以对不良反应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总体上讲,在已经上市的ALK抑制剂里面,恩沙替尼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尤其是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其它ALK抑制剂要低。   恩沙替尼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皮疹,少数病人会有几个水肿,还有非常少的病人会有肝功能的异常,这些不良反应总体上讲大多是1~2级的。比如说皮疹等皮肤不良反应,80%都是1~2级。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我结合我的临床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作为医生,要鼓励病人面对疾病,面对不良反应,树立战胜疾病和克服不良反应的信心。   比如一个1级的皮疹,那是不需要停药的。如果是2级的皮疹,我们建议一定程度的短暂降低剂量。3级或以上的皮疹,我们就会建议病人暂时停药。恩沙替尼的皮疹有相当一部分是自限性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   而且出现了皮疹也不可怕,我们有非常有效的处理方法,比如说糖皮质激素软膏、润肤剂、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等,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所以总体上讲,不良反应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有非常好的应对措施,我相信绝大多数病人都能非常安全的长期使用靶向药。   问 3、本次研究再次证明了合并TP53突变是ALK阳性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对于合并TP53突变的这部分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或研究进展? 周建娅教授:ALK阳性NSCLC中合并TP53突变的比例大约是20%~25%,这部分病人无论是ORR、PFS,还是OS,预后都是明显要差的。   在EGFR突变NSCLC领域,我们已经看到靶向药联合抗血管药物的研究探索。在ALK阳性NSCLC领域,也有阿来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克唑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研究探索。这几个研究都将证实靶向联合抗血管较历史数据提升合并TP53突变病人的ORR和PFS。   现在还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力教授牵头进行的一个研究,用的是恩沙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目前已经入组了37例患者,我们期待今年能够完成入组,早日公布中国患者的数据。 […]

小D
注射167次,治疗费用500万,「临床治愈」6年整:他可能是中国免疫治疗最久的癌症患者,曲折辗转终获治愈!

注射167次,治疗费用500万,「临床治愈」6年整:他可能是中国免疫治疗最久的癌症患者,曲折辗转终获治愈!

很少有人会把「年轻人」和「癌症」联系到一起,而在我们的采访中,小张则只是苦笑,笑称自己是个「幸运的倒霉蛋」。当他把厚厚两摞检查资料堆放到眼前时,我们才第一次意识到:这个看起来依然年轻的河南汉子,已经跟癌症斗了整整十年!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十年是小张一人摸黑前行,却又奋力提灯照夜的孤勇之旅;对专业人士而言,小张是中国第一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并且可能是接受免疫治疗次数最多的患者——截止撰稿日,他已经进行了167次癌症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的治疗,如果把这些药物折算为人民币,估算价格已经超过了500万元。   他说:“我一直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也没有翻不过去的大雪山。我们癌症患者的命,就该把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连你自己都放弃了,那老天想帮你都没有办法。”   虽然言论略显「中二」,但这个抗癌圈的传奇,依然在创造奇迹的路上奔行着,未曾停歇,也照亮了越来越多的后来者。 前言 文|栗子 口述|小张(化名)   1 临床治愈 很难将眼前的男人与他「患病十年」的经历对应起来。 在大家的认知中,癌症并不是一种轻松的疾病,十年的治疗历程更应该在患者身上留下些许痕迹。 但小张并不是这样的:他保持着每周数次夜跑的健康习惯,积极开朗、大方健谈,在谈话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与活力。如果不是他掀起上衣,展示他先后四次手术的痕迹,我们很难看出他就是那个与癌症斗了整整十年的汉子。 2014年10月,28岁的小张遭遇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与肝癌的不期而遇。而懵懂的他当时并未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于是他遭遇了一次差点致命的误诊、与癌症反复拉锯的三次复发,以及刻骨铭心的四次手术。 我们难以想象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煎熬磨难下,会诞生出怎样耀眼的坚韧之花,但我们确实见证了他追寻的光明:全力争取治愈的路上,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并且可能是接受免疫治疗次数最多的患者。 同时,他也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治愈」,成为了一名癌症康复者。 2 PD-1抑制剂 无论何时,命运都会给你打开一扇门:创新抗癌药物的诞生,为小张带来了治愈的契机。 2014年,小张确诊肝癌。但就在同年一款完全颠覆了癌症治疗的抗癌药物在美国与日本上市——「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登场。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这款与传统的放化疗完全不同的药物第一次实现了晚期癌症的临床治愈。 受限于新药准入制度,直到2018年,第一款PD-1抑制剂才在中国获批上市。 从2014至2018年这四年间,大陆的癌症患者及家属们为了“救命”,不惜远赴中国香港、日本等地,以每月8万元人民币的高昂价格购买PD-1抑制剂,再小心翼翼通过冷链亲自把药带回,冒着巨大的风险私自注射使用。 而小张则受益于另一种新药准入的机制——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全球通行的新药获批上市前必备的程序手段。通过免费为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提供治疗,药厂就可以收集到这款新药足够的疗效与副作用数据,从而证实它可以让广大患者获益。 2017年8月,经过咚咚肿瘤科平台,小张辗转加入了PD-1抑制剂在中国的第一批临床试验。仅仅5个月、12次的PD-1抑制剂治疗以后,他身体里的癌细胞就已经完全消失,达到了临床中「完全缓解(CR)」的标准。 不过,肿瘤完全消失并不是抗癌的终点,只有确保癌症5年内不再复发,才是真正意义的「临床治愈」。 2018年1月15日,用药12次后,未见肿瘤,医生评定CR 在那之后,这位幸运儿继续在实验组中按照标准剂量(3mg/kg,2周一次)使用PD-1抑制剂,截止撰稿日,他已经进行了167次PD-1抑制剂的注射治疗。 在这7年时间里,他一遍遍的往返在河南与陕西之间,看着代表着希望的药物注射进入自己的血管,雷打不动。同时,他也成为了我们了解到使用PD-1抑制剂最多的癌症患者,甚至连开展临床招募的公司都被「熬垮了」。 小张自己算过一笔账:自己这些年在河南与陕西之间往返的旅途,可以绕地球环游4圈。如果把这些药物折算为人民币,估算价格已经超过了500万元。 3 与巨大肝脏肿瘤的「不期而遇」 回顾自己十年的抗癌历程,这位「抗癌老兵」在首次遭遇肝癌时,也做出了不少错误的决定: 2014年8月,向来有着运动习惯的小张不知何时遇到了一些烦恼:食欲下降,就算只吃一点点东西也会恶心呕吐。一向对自己身体盲目自信的年轻人选择了错误的应对方式:硬捱。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只会让疾病变得更糟糕——几个周过去,小张不适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察觉不对的他这才踏进了医院的大门。 血常规没问题,肝功、生化指标没问题,胃镜没问题……就在警报即将解除的前一刻,腹部彩照的医生震惊的发现:小张的肝部有一个巨大的,10cm*10cm的病灶——正常成年人的拳头通常大小为7cm-9cm之间,这个肝脏部位的病灶甚至比我们正常人的拳头更大! 县城医院的医生充满同情的目光和建议让小张心中的不安拉到了顶点。虽然没有明说,但医生们话里话外的意思小张很明白:这个病灶有很大的概率是恶性的(即肝癌),如果不抓紧治疗,留给他的时间就不多了。 于是,这位初逢癌症的年轻人带着10cm的巨大肝脏肿瘤踏上了他的求医之路。对于这段经历,他笑称自己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医在囧途」。随后,小张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再到郑州的大医院进行病理会诊。之所以没有选择更大的医院进行手术,是因为担心转诊过程中耽搁更多的时间,造成病灶的远端转移。 2014年末,小张进行了肝脏左叶的切除手术,取出了这个巨大的肿瘤。随后,带着术后的病灶组织切片,小张马不停蹄的来到了郑州的医院进行病理会诊。 诊断报告上,病理医生认为他患上的是「纤维板层型肝癌」,这是一种在亚洲极为罕见的肝癌种类,但好消息是这类肝癌最大的特点就是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特别是与一向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细胞癌,在恶性程度和预后方面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让小张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但谁知道,就是这纸错误的病理诊断单,为他后续的三次复发埋下了最大的祸根。 4 曲折不断的抗癌经历 病灶切除,病理类型的恶性程度还很低,长舒一口气的小张只觉得虚惊一场。当地医院根据「纤维板层型肝癌」的病理诊断,认定他的情况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辅助治疗,术后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小张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就这样,小张错失了他第一次争取治愈的机会。 所有的轻视都会付出代价,何况是虎视眈眈的癌细胞。很快,小张就第一次尝到了轻视的「苦果」。 2015年6月,熟悉的恶心呕吐感又出现了——这一次,小张立即在当地医院咨询了自己的主治医生。可由于「纤维板层型肝癌」的病理诊断,这位主治医生一口咬定不可能出现复发,甚至在没有进行复查的情况下就开了点胃动力药物让他回家休养。 一次不负责任的诊断,让复发的癌细胞们得以继续肆无忌惮的生长。 足足吃了一个多月,不适的感觉越发严重且熟悉,后知后觉的小张这才来到医院,主动要求做个B超复查。谁曾想,这一次的检查结果,直接让他悬在半空的心摔到了地上,透心凉:肝脏左叶出现复发病灶,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这个复发病灶再次长到了9cm*8cm的大小。 连检查的医生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从来没见过生长这么快的肿瘤!这样的生长速度代表着他体内的癌细胞恶性程度极高! 也就是在这一刻,小张遇到了整个治疗历程里第一次的彻底崩溃。拿到检查报告的刹那,情绪瞬间失控、眼睛湿润,大脑一片空白,肝癌复发几个字把他打得喘不过气来。半年前对于手术切除后的舒心显得格外讽刺。 好在,一向自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小张,面对挫折的态度永远都是「干就完了」。意识到家乡医疗水平匮乏的他决定到北京接受治疗。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向来代表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塔尖,可即便是最权威的治疗,也没能挡住肝癌复发这个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2015年10月 小张进行了介入栓塞的小手术治疗; […]

小D
国产好还是进口好?全球首个抗癌药物「同台PK」临床结果出炉,国产药物上大分!

国产好还是进口好?全球首个抗癌药物「同台PK」临床结果出炉,国产药物上大分!

提起国产药物,你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关键词会是什么?   「低效、廉价、效果不如进口药」 这是绝大多数患者,甚至是临床医生都对国产药物抱有的刻板印象。尤其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   我们就曾遇到过不少抗癌医生对患者直言:这个药物(指抗癌药物)有国产和进口的区别,我个人建议最好用进口的,虽然贵一点,但疗效和副作用的差距很大。   在这个时候患者往往面临两难:所谓的“贵一点”,其背后是进口抗癌药与国产同类抗癌药的价格差异少说数倍,多则十余倍的巨大鸿沟;而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想用上所谓“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相信有过这样经历的朋友不在少数。   作为一个医药行业的自媒体和从业者,这真的让我们感到非常憋屈。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我们见证了中国医药的腾飞时刻,见证了国产抗癌药的出海,见证了高品质的国产抗癌药反向「收割」国外的资本。我们非常有信心:现在的国产抗癌药,一点都不比进口抗癌药的品质差!   但出于科研精神,真的拿出临床文献想找一些论点和证据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没有哪个药企会傻到做这样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临床试验,投资动辄千万起步,容易得罪同行不说,还很有可能“piapia打脸”。   直到最近,还得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医侠”,国内肺癌治疗当之无愧的泰斗吴一龙教授果断出手,为我们的国产抗癌药正名,打破了进口药“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传言!所有医药人都舒了一口气,为吴教授点赞!   这个结论来源于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   这是全球首个直接对比两种PD-1抑制剂【国产药物信迪利单抗vs进口药物帕博利珠单抗(K药)】之间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换句话说,这是国产PD-1抑制剂与进口PD-1抑制剂首次同台PK,一决高下的临床试验,关注者甚众。 到底这个临床研究的结果如何?我们就从临床试验的设置说起。 首先,这场临床研究的名称叫做:CTONG1901。它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Ⅱ期试验,选定的目标人群是:EGFR/ALK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与癌症免疫治疗一直以来的招募标准一致。 为了展现临床的公平性,研究者们根据参与临床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首先进行了患者的区分:PD-L1表达水平对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患者们被分为PD-L1表达≥50%与PD-L1表达<50%的两个大组。 ● PD-L1表达≥50%的患者,按照1:1的平均分布比例,随机接受信迪利单抗(A组)以及帕博利珠单抗(B组)的单药、一线治疗; ● PD-L1表达<50%的患者按,按照1:1的平均分布比例,随机接受信迪利单抗与化疗的联合治疗(C组)或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联合治疗(D组)一线治疗。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RR(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为DoR(持续缓解时间)、DCR(疾病控制率)、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等,除了这些疗效数据以外,研究者们还重点关注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重点来了!临床研究的跟踪时间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共进行了16.5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信迪利单抗(即A、C组)和帕博利珠单抗(即B、D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1.4%和44.4%。单从数据来看,国产的信迪利单抗并不逊色。 分不同组别来看: 对于PD-1抑制剂单药治疗而言,A组和B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2%和42.9%,国产的信迪利单抗并不逊色; 对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而言,C组和D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4.5%和45.4%,国产的信迪利单抗同样并不逊色。   在疾病控制率上,国产的信迪利单抗与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各有千秋,互有胜负:信迪利单抗(A、C组)与帕博利珠单抗(B、D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和91.7%。其中,A组为84.6%,B组为100%,C组为86.4%,D组为86.4%。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图:   而在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方面,国产的信迪利单抗与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同样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即临床结果不分高下,打了个平手。   说完了疗效情况,另一个重点是两者之间药物副作用的差异对比。   临床结果显示:安全性方面信迪利单抗与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耐受性都较为良好。两类药物无论是任何级别的副作用,还是≥3级的相对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概率都大体相似。   A、B、C、D四组分别有92.3%、92.9%、100%和90.9%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42.9%、46.2%、77.3%和59.1%的患者出现了≥3级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   A、B、C、D四组由于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概率分别达到了38.5%、28.6%、59.1%和45.5%,所有患者类型中,只有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组一例患者出现了免疫性间质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经过激素治疗仍未见好转死亡。   两款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贫血、瘙痒和蛋白尿等症状,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国产的信迪利单抗出现皮疹的概率要较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更高(53.8% vs 7.1%)。   此外,在PD-1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皮疹、食欲减退、脱发、蛋白尿和结合胆红素升高,这些副作用的出现,大多数都与铂类药物化疗相关。   看完这样的结果,作为医药人可谓扬眉吐气!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中国制药企业起步晚,但我们看得到它的进步,近些年来的成果和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的智慧,也标志着民族医药企业已经从仿制走向了创新,为我们的患者带来了全球最顶尖的治疗药物。   中国的药物研发水平如今已经迎头赶上世界领先水平,可以骄傲的说,我们的原研药物也已经属于世界的顶尖水平。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充满底气的说上一句:如果胜利有颜色,那它一定是中国红!  

小D
症状像流感,CT像肺炎:这类罕见肺癌曾让医生们束手无策,靶向药物为她带来治疗转机

症状像流感,CT像肺炎:这类罕见肺癌曾让医生们束手无策,靶向药物为她带来治疗转机

感冒估计大家都经历过,一般不过是有些咳嗽,流流鼻涕,最多一两周就能恢复正常。但谁能想到,起初看似没什么事的一次“感冒”,最后竟是肺癌。   2022年4月,一位41岁的女性患者A被转运至苏丹卡布斯综合癌症护理和研究中心,一入院就直接进入了重症监护室。而她的病要从前一年的一次“感冒”说起[1]。 在2021年的11月,A出现了一些流感样的症状,劳累时还会感到轻微的呼吸急促,前往当地一家私立医院就诊。当时,A的胸部CT显示双侧广泛的间隔增厚及间质阴影,是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间质性肺炎是肺间质发生炎症和纤维化造成的疾病,主要影响肺换气功能,会造成吸入肺中的氧气没法交换到血液之中。 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如过敏、结缔组织病等,癌症治疗中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也可以导致间质性肺炎。另外,还有很多间质性肺炎属于查不出明确原因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A女士的第一次CT图像,可以看到双侧广泛的间隔增厚及间质阴影,类似于间质性肺炎 A当时没有相关的医疗或环境暴露史,医生就怀疑她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给予了常规的抗生素+类固醇+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但3个月后,A再次出现了进行性呼吸短促,胸腔里还出现了血性积液。 到2023年3月,A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不得不用上了呼吸机。医生给她复查CT,显示左肺上叶斑片状实变并有一个大空腔,胸腔有积液,还存在肺栓塞。 同时,病理科在A的胸腔积液和肺泡灌洗液里找到了恶性细胞。A其实得的是肺癌。 在肺栓塞得到控制后,A在卡布斯综合癌症护理和研究中心开始化疗,同时进行肿瘤基因检测,查出了ROS1融合突变。随后,A改用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疗效很好,目前已恢复正常的生活,并重返工作岗位。 肺腺癌的组织学分类:A、鳞状(非粘液性);B、鳞状(粘液性);C、腺泡状;D、乳头状;E、微乳头状;F、实性 从结果来看,A是幸运的,但她的诊疗过程却疑点重重。我们知道,一般肺癌在CT中会表现为肺结节,或者类似于A的第二次CT中的空腔和斑片状实变,但她的第一次CT中为什么没有这些表现? 这其实是因为A的肺癌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鳞状腺癌。鳞状腺癌大约占全部非小细胞肺癌的4%,曾被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他的生长方式很有特点,主要沿着完整的肺泡间隔原位非侵袭性生长。 这也使得鳞状腺癌的预后非常好,早期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可以接近100%[2]。但也是因为鳞状腺癌这种特殊的生长方式,让A女士疾病早期的CT表现主要是肺间质增厚,被误诊为间质性肺炎,在治疗上走了一大段弯路,可以说是福祸相依了。 参考文献: [1]. Jayakrishnan B, Burney I, Osman A H, et al. Adenocarcinoma of lung presenting as 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3, 24(7): e323. [2]. Cox M L, Yang C F J, Speicher P J, et al. The […]

小D
癌症手术,这些医生故意不切干净!什么样的副作用让癌症患者甘冒复发风险?

癌症手术,这些医生故意不切干净!什么样的副作用让癌症患者甘冒复发风险?

2017年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总共有158名口咽癌患者在手术中没把肿瘤切干净,而且残留的肿瘤全部位于脖子上肉眼可见的位置。   这倒不是主刀医生马虎大意,而是有意为之。这些患者参与了一项放疗降级研究,希望能通过测量残余肿瘤中的缺氧情况,减少对放疗敏感患者的放疗剂量,降低出现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试验的结果十分成功,经过测量复合标准将放疗剂量降低到30Gy的患者,在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上都与接受原先标准70Gy剂量的患者近似,而3~4级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58.3%降低到了32%,晚期3~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是从4.5%降低到了0%[1]。 癌症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屡见不鲜。为什么对于口咽癌的放疗,会有人专门进行试验,冒着不切干净肿瘤的风险,尝试降低它的副作用?因为放疗会带来一系列非常痛苦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黏膜炎和口干症等。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电离辐射引起的一系列皮肤变化的统称。据统计,95%接受放疗的癌症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 早在人类刚开始认识放射性物质时,皮埃尔居里就记录了镭在自己手臂上留下的伤口,直到52天后,创口依然没有完全愈合。这是因为,电离辐射可以直接破坏DNA,损伤皮肤中的干细胞。创口中的皮肤干细胞被辐射破坏殆尽,无法再生皮肤,只能依靠周围皮肤中的干细胞一点一点收缩伤口。 轻度的放射性皮炎(1级)主要表现是微弱的红斑和干燥脱皮,这时可以进行一些对症处理,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挠,使用无刺激性的保湿霜等。 而如果出现斑片状湿性脱屑等中度放射性皮炎,甚至局部溃疡坏死等重度放射性皮炎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新冠后估计很多人都体验过“小刀拉嗓子”的感觉,哪怕喝一口水嗓子都无比疼痛。而对于一些接受头颈部放疗的癌症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的日常。   口腔黏膜炎可以说是头颈部放疗最痛苦的一类副作用,通常开始于放疗后2周,在放疗后5~6周达到高峰,主要症状包括红斑、水肿、疼痛、压痛等,可以造成严重的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进食。 对于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主要以基础口腔护理为主,如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经常漱口。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抑菌成分且无刺激性的漱口液。另外,在每次放疗后含冰块或吃冰激凌也有助于防止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口干症 除了对口腔黏膜的破坏外,头颈部的放疗还经常损伤唾液腺,引起口干症。放疗引起的口干症通常在治疗早期开始,第一周时唾液分泌量平均就会减少50%~60%。 除了引起口唇干燥等不适外,口干症还会加速龋齿的发展,或造成穿戴假牙的困难。在部分患者中,口干症可能在放疗停止后还无法逆转。 好在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预防和治疗口干症的药物,比如氨磷汀。在放疗前注射氨磷汀可以减少唾液腺的损伤。除药物外,口香糖等一些食物也可以起到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症症状的作用。 尽管有着皮炎、口腔炎、口干症等让人痛苦的副作用,放疗依然是癌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希望每位癌症患者都能正确应对放疗带来的种种不适,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研究来减少放疗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Radvansky L J, Pace M B, Siddiqui A.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dermatitis, mucositis, and xerostomia[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2013, 70(12): 1025-1032. [2]. Radvansky L J, Pace M […]

小D
打太极,修“内力”!研究证实太极拳可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比有氧运动更有效

打太极,修“内力”!研究证实太极拳可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比有氧运动更有效

癌症患者要运动,这句话我们已经说过无数遍了。不过,关于癌症患者该怎么运动,过去我们只能给出一些模糊的建议,比如有氧运动、量力而行等等。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太极拳。   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太极拳相比一般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关键的是患者的生存期也能得到更有效的延长[1]。 研究中,太极拳组患者中位生存49.18周,而有氧运动组和自我管理组分别只有47.76周和44.20周。 而且这项研究采用了现代医学中最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模式,只是由于研究内容的性质无法设盲,研究结果也发表在了肿瘤学权威期刊JAMA Oncology上。 太极拳和有氧运动均能改善睡眠质量,太极拳效果更明显 相比跑步走路这些一般的运动方式,太极拳等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特别讲究“内力”,“修炼”这些“功法”时都要仔细感受体内“气”的运行。 在武侠小说中,“内力”不但是各种武功的基础,还能用来祛毒疗伤,“内力精纯”的太极祖师张三丰更是足足活了300岁。 不过在现实中,“内力”的作用是否也那么神奇,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方式又是不是比一般的有氧运动更好?更适合癌症患者?这些都需要用临床数据来说话。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这项研究一共招募了226名不经常锻炼的晚期肺癌患者,体能状况ECOG评分均为0~2分(完全正常~能生活自理),分为3组: NO.1 有氧运动组75人,接受16周有氧运动干预,由2名经认证的运动专家主持,运动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室内固定自行车、跑步机和室外徒步)和肌肉强化训练,并记录锻炼日志; NO.2 太极拳组76人,接受16周杨氏16式太极拳小组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太极拳大师负责,课程内容包括站立冥想、正念呼吸、太极拳动作和放松伸展; NO.3 自我管理组75人,除医院常规护理外,还收到WHO建议的体力活动水平信息,并记录锻炼日志。   16周的干预完成后,有氧运动组和太极拳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都有明显提升,PSQI评分分别较自我管理组降低2.72和4.21(睡眠质量越好,PSQI评分越低),太极拳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更为明显。这一差异一直到8个月后仍然存在。   同时,有氧运动组和太极拳组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所增长,中位OS分别达到47.76周和49.18周,而自我管理组为44.20周。不过在排除治疗因素的干扰后,只有太极拳能显著降低晚期肺癌患者65%的死亡风险。     太极拳组(绿色)患者生存期更长 其它一些次要指标上,太极拳和有氧运动都能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活动能力。有氧运动对步行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而太极拳在平衡能力和缓解疲劳方面更加有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除了太极拳外还有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许多健身功法,中医也将它们称为“导引”之术,是调身、调息、调心的重要手段。 这些传统健身方法普遍运动强度不大,动作柔和,还能充分锻炼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更容易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或许这就是太极拳比一般有氧运动更有效,更适合癌症患者的原因。 各位癌友还等什么,赶紧练起来吧!     参考文献: [1]. Takemura N, Cheung D S T, Fong D Y T,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erobic exercise and Tai Chi interventions on sleep […]

小D
骨转移治疗的“剑”与“盾”:起始联合,双重获益!

骨转移治疗的“剑”与“盾”:起始联合,双重获益!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且由于骨骼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和运动器官,伴随着丰富的血供,这里往往也会成为癌细胞转移的「温床」。   相关数据显示:骨骼是除肺和肝脏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70%-80%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特别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类型,占所有骨转移瘤的80%[1]。而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风险也随之增加。 癌细胞侵犯骨骼,对患者来说意味着危险的骨相关事件(SRE),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放疗、骨手术等,这些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因此,肿瘤骨转移治疗不能仅靠一种手段单打独斗,而需要抗肿瘤治疗和骨保护药物联合“打怪”,既能挥舞长剑杀伤敌人,又有坚盾保护己方,起始联合,双重获益! 起始联合 骨保护药物需贯穿骨转移治疗始终 由于骨转移的发生颇为隐秘,在转移初期可能没有可察觉到的症状。所以无论是在原发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还是在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期间,患者们需注意在定期的复诊检查中关注骨骼的健康情况,警惕是否存在骨转移的可能。 温馨提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每次常规检查进行CT平扫后,提醒医生在电脑上看一下“骨骼”的片子(即“骨窗”),如有进一步诊断需要,可进行针对性骨扫描检查。 骨转移治疗一般以全身治疗为主[2],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骨保护药物治疗等[3]。 但有不少患友们都忽略了一个要点,也是我们在科普中多次强调的:一旦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广大患友们都应该立即开始骨保护药物治疗,将骨相关事件风险降至最低! 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和内分泌治疗,都是对肿瘤的原发病灶进行系统性治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控制肿瘤进展。但这些治疗方案仅能杀灭恶性肿瘤细胞,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破坏的骨质,骨相关事件(SRE)发生比例依然较高。 研究表明,骨转移患者一旦发生SRE,生存期将显著缩短,同时SRE可能导致原发灶肿瘤治疗的中断,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而骨保护药物在治疗的同时,还能发挥更强大的保护作用。它可以修复和保护我们的骨骼,延迟或降低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 尤其是,如果能够在骨转移确诊后3个月以内联合骨保护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SRE发生率[4]。   因此,我国各大指南均建议一旦确诊恶性肿瘤骨转移就应开始骨保护药物治疗[2,5,6]。只要骨转移病灶一天不消失,它造成的骨破坏就一天不会停止。所以,持续规律用药并贯穿疾病始末是我们针对骨转移最佳的治疗原则,坚持做到才能尽可能避免骨相关事件。 双重获益 骨骼保护的同时,提升抗肿瘤治疗效果 你知道吗?骨转移发生时,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因子,促进骨骼溶解,而骨骼溶解后释放的细胞因子,反过来又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3,7]。 传统骨保护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仅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通过抑制骨吸收,起到护骨作用;而创新型骨靶向药物——地舒单抗120mg(安加维®),可在破骨细胞尚未形成前进行阻断,并抑制成熟的破骨细胞功能和存活,从源头遏制骨转移灶恶化、阻止骨破坏,同时地舒单抗的独特机制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与抗原发灶治疗形成协同效应,打破骨转移的“恶性循环”。 换言之,地舒单抗有望在护骨与抗肿瘤方面取得双重获益! 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已有数据证实地舒单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联合使用治疗肿瘤骨转移,显示出了卓越的疗效,给患友们带来很多1+1>2的惊喜! 01.联合免疫治疗 多项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CTLA-4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骨转移的研究表明,地舒单抗联合免疫治疗,强强联手,达到了1+1>2的作用,而且联用时间越长,患者总生存期越长[8-10]。 02.联合化疗 多个病例报道显示,地舒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时,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减轻骨质破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03.联合放疗 地舒单抗联合镭-233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时,比未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更长[11]。 04.联合内分泌治疗 在骨保护药物与阿比特龙联用时,显著提高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并延迟了使用阿片类等镇痛药物的时间[12]。 在治疗乳腺癌时,地舒单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明显延迟了首次骨折发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无论患者年龄和基线骨密度如何,骨折风险均有所降低[13]。 写在最后   如前文提到,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带瘤生存成为常态,骨转移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警惕和重视。 而肿瘤骨转移治疗需要改变既往以“进攻”为主的治疗思路,通过“攻”、“守”的有效配合,在对抗肿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以地舒单抗为代表的骨保护药物,对骨转移部位进行积极保护和治疗,起始联合,贯穿始终,达到双重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0;2(2):65-73. [2]. 郭卫,等.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22,49(13):660-669. [3]. 王如良,张少华.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2,17(07):1111-1115. [4]. Yang Y, Ma Y, Sheng J, et al.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

小D
HER2靶向治疗迎新药,曲妥珠单抗耐药可用!现正招募胃癌患者

HER2靶向治疗迎新药,曲妥珠单抗耐药可用!现正招募胃癌患者

HER2是癌症治疗中十分常见的一个治疗靶点,围绕HER2已经产生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一批靶向药,以及DS-8201等ADC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胃癌等癌症的治疗。   而如今,HER2靶向治疗又将迎来一类新药——双特异性抗体,如Zanidatamab。 Zanidatamab同时靶向HER2的第二结构域和第四结构域,可以把癌细胞表面的HER2全部捆成一团,阻止其发挥作用。在HER2阳性的乳腺癌、胃癌中、胆管癌等许多癌症中,Zanidatamab单药或与化疗联合都有很好的疗效[1,2]。 在国内,也有一种与Zanidatamab类似的药物,那就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HER2双特异性抗体KN026。它同样是靶向HER2上的两个不同位置,对HER2信号的阻断作用比曲帕双靶联用更强。 KN026把细胞表面的HER2捆在一起 在II期研究中,27名标准治疗失败的HER2高表达胃癌患者接受了KN026治疗,客观缓解率56%,中位PFS 8.3个月,中位OS 16.3个月。其中14位先前使用过曲妥珠单抗的患者ORR 50%,中位PFS5.5个月,中位OS 14.9个月[3]。 另外,研究中还有14名HER2低表达接受KN026治疗,ORR 14%,中位缓解持续6.2个月,中位OS 9.6个月。 目前,KN026的后续研究正在招募患者,参与研究既可免费用药,主要入组标准如下: 【1】年龄≥18周岁,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认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的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2】一线标准化疗(包括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化疗方案为含铂方案或含紫杉类方案)失败; 【3】排除未经治疗活动性脑转移患者(如果脑转移灶经过治疗,且转移灶病情稳定、没有新发或原先脑转移灶增大证据,也可入组)。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感兴趣的咚友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 Lee K W, Im Y H, Lee K S, et al. Zanidatamab, an anti-HER2 bispecific antibody, plus chemotherapy with/without tislelizuma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or […]

小D
抗癌治疗,这种「营养素」太重要!增效减毒,3个阶段一定要吃够

抗癌治疗,这种「营养素」太重要!增效减毒,3个阶段一定要吃够

免疫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但这一最先进癌症治疗方法的效果,却要看小小肠道菌的脸色,这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益生菌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而在免疫治疗之外,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依然是现在肿瘤治疗的基石,这两种癌症疗法也和益生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对于副作用相对较大的放化疗,益生菌的作用除了直接提升治疗效果外,还可以用于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增强化疗效果 大家都知道,益生菌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这一作用在部分化疗中也存在。这是因为,有些化疗药除了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杀死癌细胞外,还可以诱导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比如蒽环类和铂类[1]。换句话说,这些化疗药也具有免疫治疗的作用。 癌细胞被部分化疗药杀死后会释放钙网蛋白(CRT)、ATP和HMGB1,这些分子可以募集树突状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环磷酰胺是一种蒽环类的化疗药,常用于治疗各种血液肿瘤。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使用环磷酰胺治疗肥大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小鼠时,肠道中的革兰氏阳性菌会迁移到次级淋巴器官中,激活Th17细胞,促进环磷酰胺的免疫治疗作用[2]。而使用无菌小鼠或预先用抗生素治疗,都会导致肿瘤对环磷酰胺耐药。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铂类化疗药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预先使用复方抗生素治疗大幅降低了奥沙利铂和顺铂对肠癌和淋巴瘤小鼠的治疗效果,50天生存率从70%以上降低到了不足30%[3]。 复方抗生素(ABX,包含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新霉素)大幅降低了奥沙利铂对淋巴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减少腹泻 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副作用也不少,比如骨髓抑制、毛发脱落等等。其中,跟肠道菌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腹泻。 腹泻是化疗和腹部放疗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很高。如使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患者,60%~87%都会发生迟发性腹泻,20%~39%会出现3~4级较为严重的腹泻[4]。放化疗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5]: ● 放化疗造成肠粘膜损伤,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腹泻; ● 肠道黏膜屏障被破坏,引起肠道感染,造成腹泻; ● 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菌群紊乱,造成腹泻; …… 而要改善这些问题,核心依然是肠道菌群。一个合适的肠道菌群,不仅能减少放化疗对肠黏膜的损伤,还能竞争性抑制有害致病菌,在黏膜屏障因治疗副作用变弱时减少肠道感染。 使用抗生素后,补充适当的益生菌也能帮助恢复菌群,避免菌群紊乱造成的腹泻。目前,不少补充益生菌预防或治疗放化疗相关腹泻的临床研究都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2007年芬兰一项研究中,150名接受5-氟尿嘧啶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鼠李糖乳杆菌GG或安慰剂治疗[6]。鼠李糖乳杆菌GG组患者3~4级腹泻的发生率从39%降低到了22%,而且报告的腹部不适较少,因肠道毒性不得不减少化疗剂量的情况也较少。 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G显著减少腹泻和腹部不适 同年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测试了益生菌补充剂VSL#3(含有8种益生菌)预防放射性腹泻的效果,共有590位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或宫颈癌术后准备接受辅助放疗的患者参与了试验[7]。结果显示,VSL#3的使用让: 放射性腹泻的发生率从51.8%降低到31.6%; 3~4级腹泻的发生率从55.4%降低到1.4%; 每日平均排便次数从14.7次减少到5.1次; 止泻药洛哌丁胺的平均使用时间从122小时缩短到86小时。 预防口腔黏膜炎 腹部的放疗会影响肠道黏膜,造成腹泻。而在消化道的另一端,头颈部的放疗也会影响口腔的黏膜。尤其是鼻咽癌等头颈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头颈部的放疗,也经常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 放疗造成的口腔黏膜炎,可以引起剧烈的疼痛,让患者只能吃流食,甚至无法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进食困难还会让患者缺乏营养,影响治疗的效果。不少患者会因为严重的疼痛和无法进食,不得不提前终止治疗。 口腔黏膜炎的发展过程   而在我们的口腔中,同样有着丰富的共生微生物,其中一些有助于缓解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比如短乳杆菌CD2,就可以分泌鞘磷脂酶,降解掉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血小板激活因子。 一项II期研究中,188位接受放疗的头颈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短乳杆菌CD2含片或安慰剂治疗[8]: 短乳杆菌CD2组患者有28%未发生口腔黏膜炎,52%发生3~4级口腔黏膜炎,92%完成治疗; 安慰剂组患者有7%未发生口腔黏膜炎,77%发生3~4级口腔黏膜炎,70%完成治疗。 治疗完成率的差距最终也反映到了患者的生存率上。研究中,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是42个月,而数据截止时短乳杆菌CD2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仍在80%以上。 短乳杆菌CD2组患者生存率更高 无论是腹泻还是口腔黏膜炎,都是放化疗中癌症患者经常出现又十分痛苦的不良反应。优护益生菌针对放化疗期间容易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精心挑选了8株有助于缓解治疗副作用的益生菌,适用于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 希望有了益生菌的帮助,每一位癌症患者都能平安度过化疗关和放疗关。感兴趣的癌友可以添加客服进一步了解乐愈达优护益生菌! 保存图片后扫码添加客服     参考文献: [1]. Kroemer G, Galluzzi L, Kepp O, et al.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 […]

小D
2024年中国癌症数据出炉:肺癌一骑绝尘,甲状腺癌异军突起,这些防癌措施你应该知道!

2024年中国癌症数据出炉:肺癌一骑绝尘,甲状腺癌异军突起,这些防癌措施你应该知道!

对于癌症,我们总会有着各种或主观或客观的认知,坊间也流传着不同的看法。你可能会有这些疑问: 周围患癌症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都在说吸烟有害健康,那么肺癌会是第一大癌症吗? 正常人应该如何预防癌症呢?   所有的这些疑问,大数据都能给我们最准确的回答。但要完成一项覆盖14亿人的癌症数据大筛查,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近日,一项我国癌症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报告发布了:国家癌症中心基于全国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在全球顶尖期刊《JNCC》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这是中国整体癌情最权威详尽的报告,其中的信息量巨大,与每个家庭的防癌、抗癌需求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集中解读几个重点。   1 全球第一的癌症负担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癌症大国,所面临的癌症负担“亚历山大”。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的癌症新增人数及死亡人数就已经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了。 不仅如此,新发癌症病例的人数还在在快速增长。 举个例子: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29万人,而来到2022年,这个数字就变为了482万人。短短7年间,我们新增的癌症患者就多了近53万人,相当于增加了12%以上! 所幸,我们新增的癌症死亡病例数是有所下降的,由2015年281万人降至2022年的257万人。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癌症发病人数还在不断升高,但死亡人数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 只看新发癌症病例人数的大幅增加,大家可能还会有些恐慌情绪,实际上大可不必,把两组数据结合来看,这反而是个大好事! 癌症发病人数的升高 为什么我们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加?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日益严重。在很多科普中,我们都在反复强调:年龄才是影响癌症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下面是2015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癌症发病率: 在2022年,同样有着相同的趋势: 可以看到,大于60岁的中老年人,罹患癌症的概率几乎是30岁以下年轻人的40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带来的自然是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癌症死亡人数的下降 而新增癌症死亡病例数的下降,则真正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防癌、控癌所取得的实际意义! 决定癌症死亡率的最主要因素是癌症的分期,越早发现癌症,死亡率就越低。在很多癌症类型中,I期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IV期(即晚期)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 越来越多的癌症被发现在早期,得到妥善根治性治疗后成为癌症康复者,带来了我们新增癌症死亡人数的下降。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癌症大数据告诉我们:我们的防癌控癌工作有了巨大的提升!中国的人群整体更加长寿了,癌症筛查的意识也大幅增加了,癌症的治愈率也有了客观的提升。 2 不同癌种的变化状况 「一骑绝尘」的肺癌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 虽然在癌症的整体数据上有了一定的向好趋势,但如果涉及到不同的具体癌症类型,我们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癌情。 这一次的癌症报告中,国家癌症中心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针状统计图。可以看到肺癌就如同一根突出的「刺」,扎在了我们的癌症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统计图中。 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病例数统计 2022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数统计   2022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比第二名结直肠癌和第三名甲状腺癌相加起来都高;而死亡人数甚至接近于第二、三、四名死亡人数之和。 无论是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肺癌这样的「一骑绝尘」的趋势都非常令人担心,也更显得肺癌的防治与筛查非常重要。 在调查数据中,全国31个省(市、区)中,共有28个省(市、区)肺癌排名第一。仅有西藏、甘肃、青海三个省份肺癌的发病率「屈居第二」。 说起诱发肺癌的原因,涉及到的因素多种多样,烟草、大气污染、遗传基因等因素都是其易感原因。但烟草,绝对是肺癌最大的致癌因素。中国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的24%和4.8%可归因于吸烟。 关于烟草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具体可以参考文章:“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通过大面积禁烟,从2018年起,就让美国的癌症患者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首次下降,并持续至今。这一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即便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推广禁烟政策,要真正看到它对患癌人数产生有意义的下降,可能仍需二十年时间。(烟草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美国自1990年以来开始推行禁烟政策,直至2018年方才看到患癌人数的下降) 因此,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更有意义的措施是积极“勤筛查、早治疗”,推荐40岁以上的群体,特别是有吸烟史的群体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体检,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晚期肺癌的风险。 值得重视的甲状腺癌 另外,在这次最新的癌症数据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癌症类型:甲状腺癌。从2000年开始,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就以每年20%的增速在猛涨,到2022年,甚至一跃成为了我国排名第三的癌症类型,这样的高速增长非常不合常理。 虽然患者数量一直猛增,但却有个诡异的情况:甲状腺癌的死亡人数毫无变化,在刚刚的癌症类型死亡人数的图上,我们甚至压根就看不清甲状腺癌那条线,因为太少了!这再次证明了,中国甲状腺癌的诊治还是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问题! 针对甲状腺癌,我们一直在进行科普: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也提示大家针对甲状腺结节的处理一定要谨慎,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一定不要盲目全切。概率上来说,这样的东西绝大多数不会致命,但治疗100%会影响后续的生活质量。 3 扎心的一生癌症发病率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癌症是个小概率事件,在这次的癌症大数据统计中,国家癌症中心给出了科学的患癌概率。 首先说2022年当年的: 2016年,全国恶性肿瘤合计发病率为201/10万,也就是说10万人中约有200人会罹患癌症。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9/10万,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97/10万。 这个数据乍一看并不高,每5万人里才有1个「倒霉蛋」,似乎让人安心了很多…… […]

小D
四药联合「豪华方案」:诱导治疗帮助癌症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四药联合「豪华方案」:诱导治疗帮助癌症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今天先来看张图:     这是一张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PET-CT影像,左边是治疗之前,患者浑身上下的骨头上布满了肿瘤;而右边是诱导治疗之后,患者全身干干净净,肿瘤已经全部消失[1],让这位患者完全缓解的疗法叫做Dara-RVd。 Dara-RVd方案一共包括4种不同的药物,其中RVd方案正是此前的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治疗方法,包括3种药物: ● 来那度胺(V),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 ● 硼替佐米(R),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破坏癌细胞的蛋白质代谢,阻止骨髓瘤细胞分泌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多种细胞因子; ● 地塞米松(d),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等淋巴来源的肿瘤,并能缓解治疗副作用。 Daratumumab   而第4种药物Daratumumab是一个靶向CD38分子的抗体。CD38是多发性骨髓瘤大量表达的一个标志物,它本身是一个参与NADP代谢的胞外酶,可以将NADP代谢为ADPR,再经其它酶代谢为免疫抑制分子ADO,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2]。 除了抑制CD38功能外,Daratumumab还有强大的补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细胞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等,结合到癌细胞表面后可以直接通过补体系统、巨噬细胞吞噬、NK细胞杀伤、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种方法杀死癌细胞。 Daratumumab全方位围剿骨髓瘤细胞   在II期临床试验中,16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先后接受了4周期Dara-RVd方案诱导治疗,高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2周期Dara-RVd方案巩固治疗和2年Daratumumab+来那度胺维持治疗[3]。 在巩固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有所缓解,客观缓解率100%,其中9人达到了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比CR更好)。再经过2年的维持治疗,又有6名患者,共计15名患者达到了sCR,sCR率达到了93.8%。 共有93.8%的患者达到sCR 不过,虽然Dara-RVd方案疗效很好,但像开头那位患者那样,仅经过诱导治疗就实现完全缓解的案例还是十分难得的。有了这么好的诱导治疗效果,后面的高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还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回答。 参考文献: [1].https://twitter.com/JoshuaRichterMD/status/1666515117750493199 [2].Morandi F, Horenstein A L, Costa F, et al. CD38: a target for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multiple myeloma[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18, 9: 2722. [3].Voorhees P M, Rodriguez C, Reeves B, et al. Daratumumab plus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