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癌症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癌症。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癌症患者都会经常感到极度的疲劳,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完全乐观不起来。
这绝非癌症患者意志消沉,而是癌症劫持了我们的大脑。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癌症相关的炎症会减少大脑中“快乐分子”多巴胺的释放,让癌症患者失去做事的动力[1]。
好在,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使用IL-6抗体减少血液中的炎性因子IL-6水平。在癌症小鼠中,这一方法恢复了小鼠“获得奖励的意愿”,并且延缓了恶病质的发生,延长了小鼠生命。
目前,已经有多种阻断IL-6信号的药物获批上市,它们或许能成为癌症患者对抗恶病质,重新恢复活力的希望。

癌症相关炎症产生IL-6,在大脑中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造成动力丧失
恶病质是癌症等很多慢性疾病到晚期后都会出现的消耗综合征。除了体重降低、肌肉丢失外,恶病质还会带来明显的精神心理变化,好像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哪怕是以前非常喜欢的运动、食物,也没有动力去玩、去看、去吃。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做事动力的丧失是癌症晚期身体健康下降的必然结果。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一组科学家,通过对癌症小鼠行为的研究发现,恶病质的小鼠虽然活动水平显著下降,但在生理上依然保留了活动能力。在恶病质中,可能有其它因素导致了活动动力的丧失。

觅食任务证实癌症小鼠动力丧失
(两个取水口通过一座桥连接,小鼠如果停留在一侧,获取的水量会越来越少,必须在两侧穿梭才能获得更多的水奖励。随着恶病质的发展,小鼠饮水量、完成试验次数明显下降,在取水口的停留时间延长)
研究人员分析了恶病质前后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44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现一种炎性因子IL-6可能是导致动力丧失的“元凶”。此前也有研究发现,出现抑郁症状的癌症患者血液中,IL-6水平明显升高[2],而给大鼠注射IL-6也明显改变了动物的行为选择,在不减少食欲的情况下减少了摄食活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脑干的后极区。这一区域可以感受到癌症相关炎症造成的IL-6水平升高,调节中脑中十分关键的“奖励”通路,减少“快乐分子”多巴胺的释放。

癌症相关炎症造成IL-6水平增高,激活脑干后极区的IL-6受体,通过复杂的神经网络最终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
如果是一般的急性感染,这样的机制可能有助于让患者多加休息,有利于康复。但对于癌症等因素造成的慢性炎症来说,患者的“动力丧失”非但不能帮助康复,反而会加重痛苦,降低健康状况和生活治疗,甚至缩短生命。
小鼠试验也证实了这点。研究人员尝试在癌症小鼠中,使用IL-6抗体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的IL-6水平,结果明显延缓了恶病质的发生,还让小鼠的生存期有了明显延长。

使用IL-6抗体延长了癌症小鼠的生命
目前,已经有多种IL-6抗体和IL-6受体阻滞剂获批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期待能有临床试验验证它们帮助癌症患者恢复动力、重拾兴趣的能力,成为癌症治疗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Zhu X A, Starosta S, Ferrer M, et al. A neuroimmune circuit mediates cancer cachexia-associated apathy[J]. Science, 2025, 388(6743): eadm8857.
[2].Musselman D L, Miller A H, Porter M R, et al. Higher than normal plasma interleukin-6 concentrations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preliminary find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1, 158(8): 1252-1257.
[3].Yohn S E, Arif Y, Haley A, et al. Effort-related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eukin-6: pharmacological and neu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Psychopharmacology, 2016, 233: 3575-3586.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