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牙齿问题

牙齿问题

肿瘤患者拔牙有风险!牙疼了,怎么办?

肿瘤患者拔牙有风险!牙疼了,怎么办?

牙齿虽小,一旦出了问题(如牙龈发炎、牙齿松动、牙疼等)总能给我们造成大大的烦恼。 牙齿问题解决办法除了吃药消炎止痛,最常见的就是拔牙了。然而拔牙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和肿瘤患者。 据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拔牙后约有21%出现了严重出血,约24%出现感染、约28%出现肿胀,且手术时间>6分钟、精神紧张对患者血压和心率有不同影响,会加重不良反应[1]。 肿瘤患者拔牙的风险更高,由于治疗药物的使用和特殊的身体状况,癌症甚至成了口腔医生的“禁区”。 那么肿瘤患者到底能不能拔牙呢?肿瘤患者的口腔问题只能忍吗?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吧。 影响肿瘤患者拔牙的因素有哪些? 1、放疗 放疗时,尤其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周围正常组织(包括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再生能力降低,可能会导致拔牙后伤口愈合缓慢。 而且,放射线会损伤唾液腺,使唾液分泌减少,便于细菌繁殖,从而更难应对拔牙后的炎症和感染。 2、化疗 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功能抑制,表现为患者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不同程度的降低。 白细胞的减少容易出现感染,红细胞的减少容易产生贫血,血小板的减少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此时拔牙将会面临很高的炎症、出血不止及应激反应的风险。 3、双膦酸盐等破骨抑制剂药物 为了降低癌症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风险,肿瘤患者通常会使用较大剂量的破骨细胞抑制剂,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而这类药物会大大增加拔牙时伴随的颌骨坏死风险。 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的癌症患者拔牙会增加33倍的颌骨坏死风险[2]。 地舒单抗使用时拔牙,颌骨坏死发生率高于使用唑来膦酸(一种双膦酸盐药物)。 4、使用抗凝药物 一些经历过长期卧床、或合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常会使用抗凝血药物,如肝素类、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抗凝血酶III等。 这类药物长期服用的主要副作用为出血,因此在拔牙时容易出血和血肿。另外肝素的连续应用可引起骨质疏松,拔牙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颌骨骨折。这些都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 牙齿问题会给肿瘤患者带来什么影响? 虽然拔牙存在风险,但不可避免的是肿瘤患者仍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齿问题: 智齿阻生 牙龈炎 牙龈出血 龋齿 牙神经坏死 牙齿松动 …… 这些问题虽然不大,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病情恶化。 食欲减退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的确,经历过牙痛的人都知道那种疼痛感无法忽视,即使喝水都会明显的刺激感,严重影响食欲。 营养不足 长期食欲减退,如不纠正,则会因为摄入食物单一或太少引起营养缺乏。如若加上饮食过少引起胃部不适,则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 影响睡眠和情绪 牙痛影响睡眠质量,也会带来烦躁等不良情绪,长期积累容易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疾病的恶化。 如何解决肿瘤患者的牙齿问题? 其实牙齿问题人人都会遇到,但是肿瘤患者的处理方式相对比较有限。因此日常预防远比出现问题后治疗更重要,然而,大多数患者不以为然,直到问题出现才开始重视。那么,关于口腔和牙齿问题,肿瘤患者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在放化疗之前拔牙 放化疗之前可安全地拔牙,无明显的拔牙后并发症风险[3]。推荐有重度牙周疾病的患者在放化疗之前进行牙齿拔除或修复治疗,拔牙与开始放化疗的理想间隔时间大约2周,便于伤口充分愈合。 2、推迟拔牙 对使用双膦酸盐等有颌骨坏死风险药物的患者而言,尽可能推迟拔牙。停用药物后且无其他临床风险因素的患者尽量选择微创拔牙手术。 在口腔问题治疗前,一定要跟医生详细介绍肿瘤治疗经历和使用过的治疗药物,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3、锁骨上区域放疗,3年内不拔牙 临床上规定,放疗区域涉及锁骨上范围及可能连带颌骨的患者,需要在治疗后满3年才能拔牙,且需要去口腔科,拔牙前要注意口腔卫生评估,拔牙后规范使用抗生素。 4、选择相对温和的牙科治疗 肿瘤患者做相对无侵入性的牙科操作,如洁牙、补牙、植入牙冠及常规的根管治疗,代替伤害性较大的拔牙操作。 5、注重预防 一旦出现如颌骨坏死等口腔问题,患者会面临治疗难度大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困境。实际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预防避免,因此建议所有患者注重预防。 从肿瘤治疗时就开始预防 坚持每日刷牙、使用牙线和抗菌含漱剂 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膏降低龋齿发生率 定期牙科检查和洗牙,以降低牙周病和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戒烟戒酒,创造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 以上几点,你做到了吗? 再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