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发生于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皮肤思性肿瘤第3位,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转移较早,主要药物曲美替尼、威罗菲尼、易普利姆玛、达拉非尼、PD-1抑制剂

癌症治疗革命的新星:与PD-1搭配的mRNA疫苗今年开启三期临床试验

癌症治疗革命的新星:与PD-1搭配的mRNA疫苗今年开启三期临床试验

在最近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研发出PD-1抑制剂K药的药企默沙东宣布,将一种个性化癌症疫苗与K药联合使用,可以让更多黑色素瘤患者获得缓解。相比单独使用K药,联合用药能让1.5年内无复发的患者比例从62%提高到79%。 什么是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一些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癌症,例如宫颈癌和肝癌等。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治疗已经患有癌症的患者,这些疫苗是根据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突变特征定制而成的个性化疫苗。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不同,这种癌症疫苗不直接破坏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款治疗性疫苗mRNA-4157/V940,是一款RNA疫苗,能根据患者肿瘤里独特的基因突变特征编码多达34种新抗原。该疫苗能激发特定的免疫T细胞反应,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将mRNA-4157/V940与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治疗应答。 双剑合璧,治疗效果更强 在美国,大约有130万黑色素瘤患者,尽管有许多针对该类型肿瘤的靶向药和免疫药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因此,人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开发新药物,从未有任何放松。 在这项IIB期临床试验中,共有107名经历了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参与了研究。研究者根据患者的手术组织样本,分析了癌细胞的基因突变,为每个癌症患者研制了个性化疫苗。当这些疫苗被注射到患者体内时,会触发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相关抗原蛋白的免疫T细胞反应。如果患者体内仍有残留癌细胞,则会被免疫系统杀死。 这些入组的患者接受了实验性癌症疫苗mRNA-4157/V940的注射,同时也使用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癌症疫苗总共注射了9次,K药则是每三周注射一次,每次用药剂量为200毫克,最多注射一年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年的随访期内,有24名患者复发,占比约为22.4%。此外,癌症疫苗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可以延长患者无复发的时间,并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与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的严重副作用相似,其中疲劳是主要的副作用。在2023年早些时候,美国FDA已经授予mRNA-4157/V940联合PD-1抑制剂的突破性治疗资格。 癌症疫苗有多贵? 虽然这款疫苗效果显著,但它的高昂价格可能会让人失望。由于个性化癌症疫苗需要为每位患者制定专门的疗程,这需要6到8周的时间,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的成本很高。如果有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推荐大家积极申请。2023年将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癌症疫苗与K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大家可以留意这方面的信息,以获取使用这种治疗的免费机会。 大家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基于您的病情来为您评估治疗方案。其实不只是黑色素瘤,目前早期肺癌手术之后,也可以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来使用靶向药伏美替尼,这也会大大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 The study was funded by Moderna Inc. of Cambridge, Mass., and Merck of Rahway, NJ. mRNA-4157/V940 is being jointly developed and commercialized by Moderna and Merck. Merck is the manufacturer of pembrolizumab. About 1.3 million Americans are currently diagnosed with […]

玉米
皮肤黑色素瘤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皮肤黑色素瘤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皮肤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 前两者在美国并不少见,每年有540万患者,但死亡人数估计仅仅只有2000人左右,预后极好。但是有个问题,美国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只是估计,而不是肯定,只知道死亡率极低。因为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会被登记注册和随访,但是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不会。 所以,本文写的是皮肤黑色素瘤的生存数据。 数据资料来自美国的SEER数据库,2011年至2017年的纳入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计算5年生存率。 (注意,SEER数据库采用的肿瘤分类不是依据TNM分期,而是SEER分期,分为了Localized,Regional和Distant,基本等同于民众讲的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分期越晚,通常活过5年的机会就会进行性下降。) 数据图形如下: 结果显示: 早期皮肤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99%。 中期皮肤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68%。 晚期皮肤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30%。 所有皮肤黑色素瘤整体的5年生存率为93%,也属于预后较为良好的恶性肿瘤类型,需要积极治疗。但是,整体而言,国外黑色素瘤的治疗水平高于国内,国内皮肤黑色素瘤达不到这个数据。 一些小知识和建议: 1. 皮肤黑色素的主要症状如下:皮肤新发的斑点且性状、大小和颜色不断改变;皮肤的斑点和全身其它斑点(痣)不同;ABCDE原则:A是不对称、B是边界不规则、有切口或模糊、C是颜色,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黑色,甚至有片状的分红、红、白或蓝色,D是直径,一般大于6mm,E是不断发展,就是大小、形态和颜色可以不断改变;还有原有的痣周边出现发红或肿胀等。 2. 皮肤黑色素的危险因素:紫外线照射、不典型痣综合征、黑色素瘤家族史、既往患皮肤癌或黑色素瘤、免疫功能差、年老等。 3. 治疗以手术、免疫、靶向和放疗为主,化疗地位低。    

半夏
首款LAG3抑制剂上市扩疆免疫治疗 从黑色素瘤出发,疗效翻倍为双免联合正名!

首款LAG3抑制剂上市扩疆免疫治疗 从黑色素瘤出发,疗效翻倍为双免联合正名!

近日,一款双免疫疗法 获 FDA 加速批准上市, 其Relatlimab + Nivolumab (O药)固定剂量组合 Opdualag,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据了解Relatlimab 是一款可以靶向淋巴细胞活化基因 3(LAG3,CD223)的单抗药物,同时,作为首款获得 FDA 批准的 LAG3 单抗组合疗法,LAG3 或将成为继 PD-1 和 CTLA-4 之后第三个应用于临床的热门流量免疫检查点! 早在2021年9月20日,FDA就授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LAG-3抗体relatlimab和抗PD-1抗体Opdivo(nivolumab,o药)构成的固定剂量组合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患有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 该项审批结果是根据一项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公布的2/3期一项名为RELATIVITY-047 Ⅲ期的全球双盲随机试验,旨在评估Relatlimab联合Nivolumab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剂量的联合药物,对比Nivolumab单药治疗之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 试验患者按1∶1比例随机进行分配,分别接受Relatlimab 160mg和Nivolumab 480 mg固定剂量组合或单药Nivolumab 480 mg治疗,两组患者均为每4周静脉滴注一次药物。根据LAG-3表达(≥1%或<1%)、PD-L1表达(≥1%或<1%)、BRAF V600突变状态和转移分期(M0或M1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vs. M1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进行分层,直到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或撤回同意。 试验主要终点为盲法独立中心评价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 结果表明,Relatlimab联合Nivolumab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vs而Nivolumab组PFS 10.1个月(95%CI:6.4~15.7)vs 4.6个月(95% CI:3.4~5.6,P=0.006);不仅如此Relatlimab联合Nivolumab治疗患者12个月PFS vs 单药使用Nivolumab12个月 :47.7%(95%CI:41.8~53.2)vs 36.0%(95%CI:30.5~41.6)。 数据结果表明,与PD-1单药治疗相比,使用LAG-3+PD-1双免联合疗法的中位PFS显著延长,这表明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双免联合更加有效。 LAG-3:肿瘤的另一个“免疫刹车” LAG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蛋白,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树突细胞。LAG3主要通过与配体MHC II分子的结合,下调T细胞的活性。同时,LAG3也可增强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抑制活性。利用治疗性抗体抑制LAG3,可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应答。于是,LAG-3调节剂被研发,而immutep在研的IMP321是可溶性LAG-3融合蛋白,属于LAG-3调节剂的一种。 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如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表达LAG-3,这与癌细胞侵略性的临床特征相关联。而阻断LAG-3则可以逆转以上的抑制作用,恢复CD8+T细胞增殖和活性,并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而且还提高了T细胞免疫应答的敏感度。同时再阻断PD-1,免疫反应会协同性增强,抑制肿瘤。 LAG-3疗法联手PD-1不仅应用于黑色素瘤,一线治疗肺癌疗效翻倍! 有研究表明,一款可溶性LAG-3融合蛋白eftilagimod alpha(efti,又名IMP321)与PD1单抗联用,在2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的研究结果。可以一线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ORR(客观缓解率)达到47%。二线治疗头颈鳞癌患者,ORR达到33%。且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如何,该方案都可见效。 CTLA-4抢先上市,PD-1/PD-L1抑制剂“遍地开花” 2011年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的上市,打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第一枪,成为首个上市的免疫的药物,尽管CTLA-4抑制剂研究起步稍早,但后面PD-1/PD-L1反超,与明星靶点PD-1/PD-L1药物上市“百花齐放”不同,作为最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之一的CTLA-4,但目前却仍然只伊匹木单抗获批上市。目前伊匹木单抗联合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Y)斩获多个适应症,也被称之为免疫双子星! […]

半夏
​新发晚期乳腺癌进行局部治疗未显获益;“新双免”可改善黑色素瘤患者PFS丨肿瘤情报

​新发晚期乳腺癌进行局部治疗未显获益;“新双免”可改善黑色素瘤患者PFS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NEJM:“LAG-3+PD-1”联合治疗相比PD-1单药更能改善初治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JCO:对完整原发肿瘤进行局部区域治疗不能改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JCO:以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为基础的术后管理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 药讯: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ASC61在美递交临床试验申请 01 NEJM:“LAG-3 + PD-1”联合治疗相比PD-1单药更能改善初治黑色素瘤患者PFS Relatlimab(抗LAG-3抗体)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且在经治黑色素瘤患者中展现了抗肿瘤活性,但在初治黑色素瘤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活性还需研究。近日发布在NEJM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初治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中,联合治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PFS更优,且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期刊官网截图 这项II-III期、全球、双盲、随机试验评估了固定剂量Relatlimab+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每4周静脉给药)对于初治转移性或不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主要终点是通过盲法独立中心评估(BICR)确认的PFS。 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0.1个月(95%CI 6.4-15.7个月),而单药治疗组为4.6个月(95%CI 3.4-5.6)(进展或死亡HR, 0.75;95%CI 0.62-0.92;P=0.006)。联合治疗组的12个月PFS率为47.7%(95%CI 41.8%-53.2%),而单药治疗组为36.0%(95%CI 30.5%-41.6%)。关键亚组的PFS数据同样显示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分别有18.9%和9.7%的患者发生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02 JCO:对完整原发肿瘤进行局部区域治疗不能改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6%甚至更多的初诊乳腺癌患者存在远端转移。对完整原发肿瘤进行局部治疗是否可提高总生存期 (OS)仍不确定。近日,一项最新相关研究在JCO发表,结果显示,尽管对原发部位进行早期局部治疗可以改善肿瘤的局部区域控制,但并不能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对生活质量总体没有影响。   期刊官网截图 患有转移性乳腺癌且原发肿瘤完整的女性接受4-8个月的全身治疗,如果没有发生疾病进展,则被随机分配到局部治疗(根据非转移性疾病的标准进行手术和放疗)或继续全身治疗。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局部区域控制和生活质量。 256名被随机分配,其中131名接受持续全身治疗,125名接受局部治疗。结果显示,未进行局部治疗的患者3年OS率为67.9%,接受局部治疗的为68.4%(HR,1.11;90%CI 0.82-1.52;P=0.57)。全身治疗组的中位OS为53.1个月(95%CI 47.9-不可估计),局部治疗组为54.9个月(95% CI 46.7-不可估计)。局部治疗组的患者局部进展较少(3年发生率:16.3% vs 39.8%;P<0.001)。各组之间的生活质量基本相似。 03 JCO:以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为基础的术后管理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 近日,一项旨在评估肺癌手术后早期基于患者报告结果 (PRO) 的症状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在JCO发表。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护理,肺癌手术后基于PRO的症状管理带来了出院后长达4周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的减轻。   期刊官网截图 手术前,肺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基于PRO的术后症状管理或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通过电子PRO系统报告了MD Anderson症状清单(肺癌术前、术后每日以及出院后每周2次共4周的症状)。在干预组中设置了由五种目标症状评分(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呼吸急促和咳嗽评分≥4,范围为0-10分)驱动的超阈值电子警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终点是患者出院时症状阈值事件(得分≥4的任何目标症状)的数量。 在166名参与者中,83名被随机分配到每组。出院时,干预组报告的症状阈值事件少于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距),0(0-2) vs 2(0-3);P=0.007]。在出院后4周,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中位数(四分位距),0(0-0)vs 0(0-1);P=0.018]。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5% vs 40.6%;P=0.019)。 04 药讯: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ASC61在美递交临床试验申请 近日,歌礼宣布其已在美国递交ASC61的临床试验申请(IND)。ASC61为其自主研发的口服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ASC61可通过诱导PD-L1二聚体的形成和内吞,从而阻断PD-1/PD-L1的相互作用,其已在人源化小鼠模型等多种动物模型中展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参考文献: 1.Tawbi […]

半夏
​首个国产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获批上市;益生菌对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不利?丨肿瘤情报

​首个国产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获批上市;益生菌对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不利?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AMA Onco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Science: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组和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新药:首个国产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获批上市 前沿: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生效,泽布替尼再度降价,同类BTK中月治疗费用最低 01 JAMA Onco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保护卵巢功能的研究结果喜忧参半。日前,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GnRHa能否减轻卵巢功能障碍。   研究发表截图 这项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纳入18-49岁患有可手术的Ⅰ-Ⅲ期乳腺癌的绝经前女性,计划用环磷酰胺辅助或新辅助化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化疗加或不加GnRHa。于2021年3月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405名患者,其中27名患者(6.7%)自愿退出,33名患者(8.1%)不符合纳入标准并被排除,15名患者(3.7%)失去随访。最终330名患者进入初步分析。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化疗加GnRHa(n=165)及不加GnRHa(n=165)。   主要终点是化疗后12个月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发生率(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0.5 ng/mL)。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TFS)。   研究结果显示,301名患者(91.2%)符合主要终点分析的条件。化疗结束后12个月,GnRHa组POI发生率为10.3%(15/146),对照组为44.5%(69/155)(OR=0.23;95%CI:0.14-0.39;P<0.001)。GnRHa组抗苗勒氏管激素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5/25 vs 6/44;OR=4.40;95%CI:1.96-9.89;P<0.001)。中位随访49个月后,两组的4年OS和TFS无显著差异。事后分析显示,在35岁以下的患者中,GnRHa组的TFS高于对照组(93% vs 62%;P=0.004;HR=0.15;95%CI:0.03-0.82;P=0.03)。   该研究表明,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中使用GnRHa可以降低POI的风险,从而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02 Science: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对肠道微生物组和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既往的研究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部分回顾性研究中报道抗生素应用影响免疫治疗的预后,在一些临床前研究中观察到益生菌补充剂可能促进免疫治疗效果。然而,近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关于饮食中膳食纤维对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的研究,其中益生菌补充剂(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应用却不利于免疫治疗。 研究发表截图 该研究纳入分析了438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临床病理特征,其中321例接受了全身治疗,293例可评估,根据RESCIST1.1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缓解者(n=193)和无缓解者(n=100),其中87%患者接受了抗PD-1免疫治疗,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前加入了生活方式调查,基线评估包括平时的饮食习惯以及过去一个月益生菌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与既往研究相似,疣微菌科和粪杆菌属在免疫治疗缓解者中更为富集。但并未在免疫治疗有缓解者和无缓解者中观察到α和β多样性的显著差异。   在158例患者中有31%(49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一个月已服用益生菌补充剂,相比未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患者,该部分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较低,服用他汀药物可能性低,蔬菜和豆类摄入略高,抗生素使用比例相似(29% vs 28%)。研究者未观察到两组患者在免疫治疗结果上和肠道微生物特征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趋势似乎服用益生菌不利[服用益生菌 vs 不服用:无进展生存期(PFS) 17个月 vs 23个月,客观缓解率(ORR)59% vs 68%],因此研究者继续在临床前模型中进行下一步研究。   膳食纤维摄入充足患者(n=37)相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患者(n=91),免疫治疗PFS有所改善(PFS 未达 vs 13个月;HR=0.59);校正临床因素后,每增加5g日常膳食纤维摄入,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30%;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免疫治疗的ORR关系也有相似的结果;通过16S和宏基因组测序,未观察到膳食纤维摄入充足与不足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实质性差异。评估膳食纤维摄入量与服用益生菌共同对免疫治疗的影响。膳食纤维摄入充足且未服用益生菌者免疫治疗效果最好,这部分患者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疣微菌科和粪杆菌属的丰度数值上也较高,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表明,还需进行更多研究探讨饮食干预是否能促进免疫治疗疗效。服用益生菌对免疫治疗有益还是有害?在既往研究和该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可能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去阐明,临床应用需谨慎。 03 新药:首个国产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获批上市 2021年12月31日,恒瑞医药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联合氟维司群,适用于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是恒瑞获批的第10款创新药。 NMPA官网截图   CDK4/6是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能够触发细胞周期从生长期(G1期)向DNA复制期(S期)转变。达尔西利是恒瑞研发的1类新药,是一种口服、高效、选择性小分子CDK4/6抑制剂,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G1期,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去年12月24日,恒瑞宣布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的经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SHR6390-III-301)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既往使用过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 […]

半夏
罗志国教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或能成为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破局之“钥”

罗志国教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或能成为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破局之“钥”

黏膜黑色素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黑色素瘤,在高加索人群中仅占1%,而在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人群中,黏膜亚型约占23%。尽管其他亚型晚期黑色素瘤的全身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仍不佳,这一亚型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工作更为迫切地需要受到重视[1]。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治疗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探讨了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或复发性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发表于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2]。“医学界”诚邀罗志国教授介绍该研究的特点和结果,展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黏膜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方向。 论文截图 破局之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 “黑色素瘤主要分为肢端黑色素瘤、黏膜黑色素瘤、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和非慢性阳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原发灶不明的黑色素瘤等类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收治了很多黏膜黑色素瘤的患者,切实存在的问题是——即使手术完全切除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黏膜黑色素瘤整体对药物尤其是细胞毒性药物不敏感,造成了临床医生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窘境。“罗志国教授谈道。 因此,黏膜黑色素瘤目前的研究方向在于不同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黏膜黑色素瘤易侵及血管,可能是其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相对敏感的原因之一。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达卡巴嗪、顺铂、紫杉醇等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既往已经有研究证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于是罗志国教授团队对该治疗模式在晚期黏膜黑色素瘤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罗志国教授表示:“在干预措施的设计上,我们也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剂量使用进行了调整和改进——105mg/m2持续静脉泵注7天(168h),化疗方案为达卡巴嗪+顺铂或替莫唑胺+顺铂。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确可以从该治疗模式中获益,积累了更多经验后,这样的治疗模式也逐渐应用于更多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当中。” 无限生机——高效低毒,双重获益 研究共纳入43例晚期或复发性黏膜黑色素瘤患者,17例(39.5%)为男性,26例(60.5%)为女性,中位年龄为61岁。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胃肠道(n=22,51.2%),其次是鼻窦(n=14,32.6%)和泌尿生殖道(n=6,14.0%)。共有32例(74.4%)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其中1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 在开始治疗前,大多数患者为转移性疾病(n=31,72.1%),12例(27.9%)为局部晚期疾病。最常见的突变是NRAS(n=9,23.1%),其次是BRAF(n=3,7.7%)和cKIT(n=2,5.1%)。在3例BRAF突变患者中,1例患者为BRAF V600E突变,2例患者为BRAF G606E和T599del突变[2]。 大多数患者为一线治疗(40/43,93.0%)。7例(16.3%)患者因药物相关毒性而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6个月。在40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30.0%,4例达完全缓解(CR)状态,8例达部分缓解(PR)状态,疾病控制率(DCR)达77.5%。从原发部位来看,鼻窦的ORR最高(38.5%),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28.6%)和胃肠道(25.0%)。4例CR患者中,2例原发病变位于鼻腔和鼻旁窦,2例原发病变位于肛门直肠[2]。 截至截止日期,中位PFS为4.9个月,中位OS为15.3个月。对于接受同步/序贯放疗或PD-1单抗维持治疗的8例患者,中位PFS为12.1个月[2]。 罗志国教授补充道:“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的治理模式为一些病灶位于肛门直肠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保肛’的希望——整体以及局部的病灶控制率均较高,从而有望达到疗效与功能并重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生活质量‘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也积极尝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更多联合治疗模式的无限可能,力求为更多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带来获益。” 从安全性特征上来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AEs)为血液学AEs,包括白细胞计数下降(20/43,46.5%)、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17/43,39.5%)、血小板计数下降(17/43,39.5%)和贫血(7/43,16.3%)。在所有≥3级AEs中,以血小板计数下降(8/43,18.6%)、白细胞计数下降(6/43,14.0%)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6/43,14.0%)最为常见。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不良反应总体上是可控的[2]。 启示无限——常规检测BRAF/KIT/RAS突变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影响预后的因素也一直是黏膜黑色素瘤研究的热点,罗志国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也给予了临床实践一定启示意义: 单因素分析显示,疾病分期(p = 0.015)、既往手术(p = 0.050)、肝转移(p = 0.013)、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p = 0.006)、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3.45 (p = 0.001)与患者PFS相关。 在多因素分析中,LMR>3.45是唯一与PFS延长显著相关的因素(p = 0.012,HR0.28,95%CI:0.10–0.76)。在OS方面,LMR>3.45 (p = 0.023,HR 0.29,95% CI:0.10-0.84)和BRAF/KIT/RAS突变(p = 0.028,HR 0.24,95% CI:0.07-0.86)与OS延长独立相关[2]。 以上结果提示了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常规检测BRAF/KIT/RAS突变意义重大,有助于指导治疗,并为患者争取更多的临床获益。 扬帆起航——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更好未来,触手可及   罗志国教授团队的真实世界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用于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谈到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时,罗志国教授表示:“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上市,黏膜黑色素瘤的研究思路也随之奠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已经证实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阿昔替尼)治疗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就我个人而言,在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当中,化疗仍是不可或缺的。 我也希望后续能够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突破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和验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黏膜黑色素瘤中的效果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模式的临床价值。 如果能做出阳性结果,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也会越来越高,更多患者能够达到疗效和经济学的双赢。在未来,我希望医企一心,更多属于中国学者的医学循证证据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共同为中国特色肿瘤黑色素瘤诊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盛锡楠,鄢谢桥,连斌,崔传亮,斯璐,迟志宏,孔燕,郭军.黏膜黑色素瘤的探索与治疗策略[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7):336-340. [2]Zhang […]

半夏
CheckMate-067研究数据更新,O+Y方案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获得6年OS!丨肿瘤情报

CheckMate-067研究数据更新,O+Y方案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获得6年OS!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The Lancet Oncology: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或可改善胶质瘤治疗现状 JCO: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6年 新药:恩沃利单抗获批上市! 新药:PD-L1/CTLA4双抗+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获批Ⅲ期临床 新药:伏美替尼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01 The Lancet Oncology: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或可改善胶质瘤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低或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仍迫切需要可改善其预后的治疗手段。一项发表于The Lancet Oncology的研究汇报,评估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低或高级别胶质瘤的活性和安全性。   该汇报是ROAR篮子试验的一部分,纳入了18岁以上,ECOG评分0-2分的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低或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瘤患者45名(31名患者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名。患者接受达拉非尼(150 mg bid)联合曲美替尼(2 mg qd)的治疗至患者不耐受、疾病进展或死亡。研究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意向治疗人群(ITT)客观缓解率[ORR,高级别胶质瘤队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低级别胶质瘤队列:CR+PR+轻微缓解(minor response,MR)]。   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队列中,经过中位时间12.7个月(IQR 5.4–32.3)的随访后,45名患者中有15名(33%;95%CI 20%-49%)通过研究者评估有客观缓解,其中3例患者达到CR,12例患者达到PR。在低级别胶质瘤队列中,中位时间32.2个月(IQR 25.1–47.8)的随访后,13名患者中有9名(69%;95%CI 39%–91%)通过研究者评估有客观缓解,包括1例CR患者、6例PR患者以及2例MR患者。共有31例患者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疲劳[5(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9%)]、头痛[3(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5%)]。   研究表明,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在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低或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活性,其安全性表现与其他瘤种患者一致。 02 JCO: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中位OS长达6年 近期,CheckMate-067研究的最新长期随访数据于国际知名肿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得以发表。CheckMate-067研究先前的研究数据已经证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或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无法切除III/IV期黑色素瘤的长期临床获益,此次数据更新报道了6.5年(最短随访时间)随访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研究纳入了945例无法切除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组(n=314)、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组(n=316)以及伊匹木单抗单药组(n=315)。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组患者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1 mg/kg q3w)联合伊匹木单抗(3 mg/kg q3w)治疗4个周期后接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维持治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组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联合安慰剂治疗,伊匹木单抗单药组患者接受伊匹木单抗(3 mg/kg q3w)联合安慰剂治疗4个周期。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三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次要终点包括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疗效、安全性评估以及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期(MSS)。 […]

半夏
警惕身上的定时炸弹!这类「黑痣」癌变风险非常高,最好及时切除

警惕身上的定时炸弹!这类「黑痣」癌变风险非常高,最好及时切除

中西审美多有不同,但对痣的审美却是其中相同的一个。在国内,位于眉心或嘴旁的痣被称作“美人痣”,常被评价为一个人容貌的点睛一笔。相传,杨贵妃就曾在眉心用朱砂笔点痣。 而在欧洲,人们认为在黑色的痣的衬托下,脸色会显得更加白皙,也让贵族中流行起了贴痣。 一位18世纪的法国作家曾记录到:“法国的夫人们并非不知道这些痣的用法,但它是年轻貌美的女孩的专属。而在英国,不管年轻年老、貌美貌丑,女性们除了睡觉都贴着痣。我曾经亲眼看见一位女士脸上贴着15个痣,甚至有70岁的老太太贴得更多。” 痣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皮肤的良性肿瘤,跟恶性黑色素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黑色素瘤最主要的致癌突变BRAF,在痣中也经常存在[1]。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就是脚上的痣恶变成了黑色素瘤而死亡。 那黑色素瘤该如何预防?特别是自己身上的痣会不会跟李香山一样恶变呢? 梦露脸上的美人痣 黑色素瘤这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其实发病率不是很高,而在欧美非常高。这里面当然有人种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差异。 在国内,主流是以白为美。很多人,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日常都会注意防晒。遮阳帽、防晒衣、防晒霜等防晒产品,一到夏天卖的都很火爆。 而欧美的审美却偏向小麦色的肌肤,认为是健康的标志。很多人会故意去晒太阳把自己晒黑,甚至一些健身房里会提供人造紫外线“日光浴”服务,帮助顾客加速晒黑。这一晒,皮肤颜色是“健康”了,黑色素瘤的风险也高了。 这样的差异也造成中国和欧美的黑色素瘤有很大不同。欧美人的黑色素瘤主要发生在躯干等阳光直射的位置,是紫外线照出来的。而中国人等有色人种的的黑色素瘤,大多与紫外线无关[2],发生的部位也经常是手脚、手指、脚趾等肢端位置(欧美人中肢端黑色素瘤仅2~3%)[3]。从这点来说,《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恶变的痣长在脚上,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 欧美人很喜欢晒日光浴 肢端黑色素瘤的发生,与紫外线关系不大,但与一些机械作用的关系很大。 韩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肢端黑色素瘤经常发生在一些承受压力的部位,比如足跟和前脚掌内侧[4]。这些位置的痣可能还是尽早切掉比较好。还有研究显示,手脚的穿透性损伤和接触农用化学品与肢端黑色素瘤风险急剧升高有关[5]。 研究中177位韩国人足部黑色素瘤的位置分布 那肢端的痣是否恶变又该如何识别呢?目前常用的ABCDE原则和“丑小鸭”特征都是根据紫外线照出来的皮肤黑色素瘤总结的,在肢端黑色素瘤中并没有被验证过,不一定可靠。 而在肢端黑色素瘤为主的中国,我们更应该掌握的是CUBED原则[6]: ● 任何与皮肤颜色不同的病变(Color) ● 任何没有明确诊断的病变(Uncertain) ● 任何出血病灶,不论是直接出血还是渗液(Bleeding) ● 经过治疗后恶化或增大的病变(Enlargement) ● 任何2个月没有愈合的损伤(Delay) 参考文献: [1]. Kumar R,Angelini S, Snellman E, et al. BRAF mutations are common somatic events inmelanocytic nevi[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4, 122(2):342-348. [2]. Lopes F C P S,Sleiman […]

小D
看到痣就是黑色素瘤?大咖带你搞清楚!

看到痣就是黑色素瘤?大咖带你搞清楚!

看到一个“痣”,它是不是痣?典型还是不典型的?会不会有癌变可能?是不是已经有癌变? 2021年第30届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已于9月29日-10月3日顺利召开。这场皮肤学的盛会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就在9月30日,来自奥地利的Harald Kittler教授以《典型和非典型痣》为讲题,盘点了痣与黑色素瘤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Harald Kittler教授带来“典型与非典型痣”的讲题 Harald Kittler教授认为,非典型痣即意味着该皮损与黑色素瘤有着密切关系,可能直接指向该受试者患有黑色素瘤,可能预示该受试者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很高,也有可能该皮损本身就是一个原位黑色素瘤。 那么,但什么是典型痣?什么是非典型痣?下面咱们一步步搞清楚这些问题。 1 从正式认识“痣”开始 “痣”是一个很普遍的存在,咱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数量的“痣”。 不论A、B、C三个人各自有多少个痣,每个人身上痣的总数在20-30岁之间最多。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痣通常是在出生后到20岁之间形成的,而30岁以后新痣的形成会减少,已经存在的痣还会有一部分自行消退。 但是,这些痣到底是消退到看不见了还是彻底消失了?具体的过程是什么?目前还并不清楚。 咱们常说的痣,学名其实叫“黑素细胞痣”。肉眼看起来,黑素细胞痣是直径2-6mm、具有均匀颜色和对称结构的皮损。显微镜下,黑素细胞痣边界清楚、形状对称,由黑色素细胞组成,且每个黑色素细胞形态一致。 交界痣最表层部分的显微镜下高倍图像 上面描述的这种黑素细胞痣就是正常的、典型的痣。那么不典型的痣长什么样呢? 不典型的痣根据其形态改变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型性。 轻度异型性: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核浓缩,呈卵球形至椭圆形,染色质深,呈锯齿状,通常没有可见的核仁,或核仁很小。核形状存在相当大的可变性。细胞质经常塌陷,在细胞周围形成一个清晰的空间或光晕。 中度异型性:许多细胞核扩大到基底角质形成细胞的大小,呈椭圆形或菱形的深染,在细胞核的中心通常有一个小的核仁可见。与静止的黑素细胞相比,细胞质经常扩大,并且在固定时可能不会塌陷以显示细胞周围的“光环”。 重度异型性:痣细胞巢比单个分散的痣细胞占数量优势,痣细胞的细胞核增大,通常比角质形成细胞中的细胞核大。通常有混合的细胞,包括大的、奇异的深染细胞核和较小的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核仁通常很突出。有丝分裂通常在交界部分比较容易发现。 2 什么样的痣有癌变风险? 研究表明,大约25%-33%的皮肤黑色素瘤由痣引起。在高危患者中,如有大量痣的患者,这一数字可能高达50%。 皮肤黑色素瘤高危患者(来自线上演讲) 从一个普普通通、人畜无害的正常黑色素细胞到令人恐惧的黑色素瘤,简单来说经历了黑素细胞痣(普通的痣)、发育不良痣(即非典型痣)、原位黑色素瘤和侵袭性黑色素瘤的过程。不过,大多数黑色素瘤的进展更为复杂,不仅仅是单纯的线性、逐步发展的自然史。 非典型痣其实就是Harald Kittler教授所说的与黑色素瘤密切相关的“痣”。在人群水平上,曾长过痣且表现为非典型痣的患者发生黑色素瘤的总体风险呈数量依赖性增加。 单个非典型痣进展为黑色素瘤的风险大小仍不清楚,部分研究者认为它们可能只是在形态学上与黑色素瘤组织学更相似。另外,目前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区分良性痣(典型痣)、组发育不良痣(非典型痣)和黑色素瘤之间的关系。 从基因突变的角度看,黑色素瘤中约50%存在BRAF基因突变(最常见的是V600E)。这也是BRAF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原理。另外,大多数研究表明,约80%的痣中存在BRAF突变。这是不是意味着BRAF基因突变在痣进展为黑色素瘤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答案可不是这么简单。2005年在斑马鱼模型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BRAF激活足以驱动痣形成,但本身不会导致体内黑色素瘤形成…… 所以啊,在探索黑色素瘤形成原因的道路上,我们仍还有很多路要走。 3 怎么早期判断和预防黑色素瘤? “这题我知道!” ——“切它!” Oh……事实上,虽然一小部分痣最终会导致黑色素瘤,但绝大多数的痣永远都不会癌变。 据估计,任何单个痣的年转化率为1/20万(40岁以下个体)到1/33000(60岁以上男性)。把这个数字放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任何一个痣进展为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在男性约为1/3000,女性约为1/11000。所以,预防性去除痣并不是临床实践的一部分。 最后,有研究者认为,定期检查皮肤痣的新发情况和筛查新发黑色素瘤可能是在早期阶段识别和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这一观点,可供大家参考。   参考资料: [1]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7;16(7):1499-502. [2]Br J Dermatol.1985;113(2):167-74. [3]Dermatol Clin.2012;30(4):567-79,v. [4]Oncogene.2017;36(42):5771-5792. [5]The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s.1st ed.New […]

半夏
免疫治疗后突发吞咽困难,原因令人想不到……

免疫治疗后突发吞咽困难,原因令人想不到……

1位66岁的恶性黑色素瘤男性患者,于2017年被诊断为IB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他的原发病灶位于左锁骨周围,只有1.5毫米厚,无溃疡。 患者既往有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病史。于是,给患者采取了西妥昔单抗+放疗的治疗方案。 2018年,患者因复发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然而,第2周期的第十天,他因“复视,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声困难”到医院就诊。进一步询问观察发现,患者在日间出现进行性上睑下垂,双侧发声麻痹和鼻反流的症状。   提问:根据患者的症状,你认为此时患者是什么情况?     A、放疗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B、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   C、肿瘤负荷过重 (先思考1分钟再看答案) 主治医生认为,这个患者的症状特征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典型症状相似。MG的首发症状常为上睑下垂、双眼复视,常出现吞咽困难、咀嚼困难、声音嘶哑、抬头困难、四肢肌肉无力等症状。晨轻幕重是该病症状的特点。 那么,患者是MG吗?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抗肌联蛋白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浦肯野细胞/神经元核抗体(-)。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脑部MRI无转移病灶证据。 这一结果让医生陷入了迷惑:患者出现典型的MG症状,但血清学报告却并无明显阳性结果。此时,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   提问:此时,你会如何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     A、对症治疗,采用气管造口、胃造瘘   B、停用免疫治疗药物   C、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D、使用糖皮质激素 (先思考1分钟再看答案) 主治医生推测,该患者虽然血清学报告没有明显的MG证据,但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后,出现MG,可能是免疫治疗所致不良反应——MG样综合征。因此,马上给患者停用了帕博利珠单抗,并使用甲基强的松龙 60mg tid。 针对患者的吞咽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主治医生选择气管造口、胃造瘘,保证呼吸支持。 此后,患者的吞咽困难、复视、发声困难得到了缓解,但声音嘶哑并未回复。可喜的是,患者恶性黑色素瘤并未进一步转移,且生存期>30个月。 “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 后果严重不容小觑     MG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中较为罕见,但事实上,在谷歌学术、PubMed上,免疫治疗所致MG已有58个病例报道,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免疫治疗所致MG的病例数为7例;这个数据在2019年为13例;截至2020年5月31日,2020年已有6例病例报道。 这意味着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充分认识到相关症状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 MG的病因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但免疫治疗所致的MG,与其他原因所致MG病理学特征并不一致,具体的细节还不能完全清楚。可以确定的是,免疫治疗引起的MG一样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复视等典型症状。 尤其应当注意的是,MG患者主诉可能是易疲劳,但这一症状在肿瘤科相当常见。肿瘤患者可能因为肿瘤负荷大、营养摄入不足、肿瘤相关治疗等原因出现易疲劳的症状。因而,“易疲劳”极易被临床医生忽视。 患者一旦出现肌无力的症状表现,应当充分预见到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可能——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肌无力或呼吸停止,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有14例病例报道显示,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后发生了严重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维持正常呼吸。因此,临床上使用免疫治疗时,若患者出现MG样症状,应密切观察,及早干预。   免疫治疗所致MG有何特征? 我们用数据说话    每种免疫抑制剂,都可能出现免疫相关MG。 全部58个病例报道中,因使用PD-1单抗新发的MG有36例,加重MG症状的有9例;在新发MG病例中20例血清学报告显示AChR抗体阳性,加重MG病例中7例出现AChR抗体阳性。 此外,还有4例使用CTLA-4抑制剂和2例使用PD-L1单抗后新发免疫治疗相关MG的病例报道。 由此可见,各种免疫抑制剂均可能发生免疫相关MG。   […]

半夏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面面观之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起源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我们每个人的皮肤下面都有黑色素细胞。我们每一个正常人,管你是白还是黑,都有黑色素细胞。这些黑色素细胞聚集成团,并且突然有一天,有一个细胞失去控制,开始不断的增殖,就变成了黑色素瘤。 2018年我国新发皮肤黑色素瘤7379例,居肿瘤榜第25位,死亡3766例,位列第24位[1]。与全球数据类似,我国黑色素瘤的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城市显著高于农村,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0-55岁。 2 黑色素瘤好发哪些部位? 咱们都是黄种人,黄种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类型与欧美人群存在差异。黄种人的黑色素瘤50%在手脚,所以足底、手上的痣你还真得要小心。还有四分之一的黑色素瘤为黏膜型,来自于鼻腔、口腔、食道、阴道和直肠。所以,很多直肠黑色素瘤的病人开始是被误诊为直肠癌的。剩下的四分之一是来自于躯干和面部、头皮这些部位。黏膜型较皮肤型恶行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因此,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整体五年晚期生存率只有4.6%,不到西方国家的一半。 表1. 黑色素瘤在中国与欧美人群的发病部位差异 3 黑色素瘤的治疗 1 手术治疗 黑色素瘤早期以手术为主,表皮和真皮之间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一旦发生恶变,就会变成黑色素瘤。但是在恶变之前,它可能会发生一些良性的变化,比如说增殖,这种增殖是可控的,比如说痣。一般来说,皮内痣很少有恶变的,我还没见过皮内痣恶变的。皮内痣可以不切,可以不管;混合痣可以切可以不切;交界痣一般来说,如果有恶变的倾向,主张切除。 2 全身系统治疗 局部晚期无法切除或出现转移的患者则主要依赖全身系统治疗。   图1 黑色素瘤分期与治疗   图2 黑色素瘤系统治疗药物FDA获批进展 3 化疗–有效率低 以达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中位OS无论在一线还是二线、单药或联合,都始终徘徊在1年以下,ORR不足15%[5]。 4 靶向治疗–中国获益人群有限 2011年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凭借BRIM-3研究惊艳亮相,将晚期黑色素瘤一线ORR值大幅提升至48%,维莫非尼因此成为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晚期BRAF V600E突变亚群的靶向药物[6]。令人鼓舞的是,BRIM-3后续研究提示,中位OS亦突破化疗瓶颈被延长至13.6个月[7]。随着新的BRAF、MEK和KIT抑制剂数据相继登台,晚期黑色素瘤的中位OS已达到18个月,BRAF V600与KIT检测被写入指南,靶向治疗正式成为此类突变患者的一线选择[8]。 表2. 靶向药物汇总 基于单药治疗的优良表现,靶向药物再接再励,BRAF和MEK抑制剂双联方案将中位OS值翻了两番,达到2-3年。 表3. 靶向药物疗效汇总[7, 9-14] 然而有别于BRAF V600和KIT基因在白种人群的高突变率(分别为~50%和~30%)[14, 15],其在中国患者中仅为20-25%和10%,而黏膜型的BRAF突变率更低至12%[8],这意味着绝大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并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更重要的是,上述双联方案大幅延长生存期的现象未能在中国人群完美复制,其疗效的提升差强人意。肿瘤在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单纯依赖某个突变的靶向治疗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此外,绝大部分患者在靶向治疗后仍会出现耐药抵抗。以上种种局限性都为免疫治疗创造了契机,通过调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检查点抑制剂成为新的曙光。 5 免疫治疗–适用人群广+疗效卓越 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是较早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免疫药物,综合一线和二线数据,其客观有效率为11-19%,中位生存期10-20个月,初步展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优势[16, 17];而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新一代免疫药物,在刚进入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视线时是扮演了救场的角色。 6 ≥2线治疗 在经过伊匹单抗或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情况下,PD-1抑制剂表现不俗,仍能将ORR维持在16-31%,中位OS延长至1-2年,于是先后获批用于二线单药的治疗,以PD-1为主角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 表4. 免疫治疗二线及以上研究[16, 18-21] 目前PD-1抑制剂在二线的成果以单药为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数据还提示了PD-1单抗在中国与欧美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这可能与各自不同的病理亚型有关。 而比较针对中国人群的KEYNOTE-151和POLARIS-01两项研究结果,国产特瑞普利单抗单抗在入组基线条件极大落后于进口K药的情况下,仍然以近2倍长的中位生存期脱颖而出,成为首个获批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国产PD-1药物。 表5. 两项中国人群研究的基线对比[21-23] 那么三线及以上的治疗是否逊色于二线呢?2019年ASCO一项纳入了236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相比于二线16.8个月的中位生存期,PD-1单抗将三线治疗的这一数据维持在了18.9个月[28]。前期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无论线数仍然可以将PD-1单抗视为选择。 7 […]

半夏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随着ESMO大会的完美落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试验的最新进展!也是基于这些最新数据,也为各种肿瘤药物带来更加科学有力的数据基础。FDA抢占先机,先后批准了固定剂量组合、Tivdak、CT-0508的上市申请;NMPA也毫不示弱,批准信迪利的新适应症,为中国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别错过这些精彩信息,快来和小编一探究竟吧! 1 FDA授予relatlimab与Opdivo固定剂量组合优先审评资格,治疗黑色素瘤 2021年9月20日,FDA授予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公司的LAG-3抗体relatlimab和抗PD-1抗体Opdivo(nivolumab,o药)构成的固定剂量组合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患有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如果获得批准,relatlimab有望成为首个获得FDA批准的LAG-3抗体。 该项审批结果是根据一项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公布的2/3期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在实验中relatlimab/nivolumab组合疗法使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获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获益。组合疗法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12个月和4.63个月。relatlimab是首个在3期临床试验中证明对患者有临床获益的LAG-3抗体。 2 FDA加速审批Tivdak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2021年9月21日,FDA 就加速批准了由Seattle Genetics、Genmab 联合研制的tisotumab vedotin (Tivdak) ,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患者,填补了这一类疾病治疗空白! 申请是基于2020年ESMO年会公布的innovaTV 204 试验 (NCT03438396) 的第 Ⅱ 期数据,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单臂、全球性、多中心研究。试验共纳入10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患者均先前接受过双重化疗(联用或不联用贝伐单抗)但病情进展,或接受过至少2种疗法治疗复发性和/或转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0 岁,95% 是白人,58% 的 ECOG 体能状态为 0。此外,68% 的患者患有鳞状细胞癌,27% 患有腺癌,5% 患有腺鳞癌。几乎所有患者(或 94%)在基线时都患有盆腔外转移性疾病。患者每3周给药(tisotumab vedoti)一次,一次接受 2.0 mg/kg(最大剂量为 200 mg)的静脉注射。实验旨在评估其药物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盲法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IQR 6.1~13.0),其中ORR达到24%(95%CI 16%~33%);疾病控制率(DCR)为72%,包括7例(7%)完全缓解,17例(17%)部分缓解(图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8.3 个月(95% CI,4.2–未达到);中位PFS为4.2个月;中位OS为12.1个月;6个月的PFS率为30%;6个月的OS率为79%。tisotumab vedoti的中位反应时间 (TTR) 为 1.4 个月(范围,1.1-5.1),并且在前 2 个治疗周期内观察到活性。接受tisotumab vedoti治疗的人中有 4% 实现了疾病稳定,而 […]

半夏
癌症治疗新思路!别再只盯着基因突变了……

癌症治疗新思路!别再只盯着基因突变了……

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两者平衡则相安无事;任何一方突变导致平衡的丢失,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凋亡程序被破坏,癌症就发生了。   一直以来,这个理论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机制。然而最近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Science》上的一个研究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势必会改进肿瘤治疗现状。 研究者从黑痣与黑色素瘤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跟随洋葱一起看看,相信定能解开你心中关于癌症的需要疑惑。   半分钟读全文 黑色素细胞有三个发育期:发育早期的神经嵴期,发育中期的成黑色素细胞期,以及发育成熟的黑色素细胞。 BRAF基因突变会导致黑色素瘤的发生和进展,但是仅限于在发育早中期的神经嵴细胞和成黑色素细胞,而发育成熟的黑色素细胞不会癌变。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还与细胞对基因的转录反应有关。 基因转录能力与几种染色质修饰酶有关系,尤其是ATAD2,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过表达,促进了肿瘤发生,删除后可抑制肿瘤。 黑痣与黑色素瘤 黑痣,又称色素痣,几乎每个人都有,对健康没有影响。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处理不当会威胁生命。 有些黑痣长着长着就变成了黑色素瘤,有些黑痣受到激光、紫外线或反复摩擦刺激变成了黑色素瘤,有些黑痣生来就是黑色素瘤…… 无论是黑痣还是黑色素瘤,都与黑色素细胞密切相关。而黑色素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三个时期,分别是: 发育早期的神经嵴期; 发育中期的成黑色素细胞期; 发育成熟期的黑色素细胞。 初步发现: 基因突变不一定发展为恶性肿瘤 之前的研究已经明确:BRAF基因突变会引起黑色素瘤的发生。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颜色浅,容易发现皮肤改变)中设计了从不同生长时期驱动BRAF基因表达,结果如下图所示: 黑色素细胞的早期和中期(分别是神经嵴细胞和成黑色素细胞)对BRAF基因有强烈的转录反应,发展为恶性肿瘤; 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对BRAF基因的转录反应很弱,没有肿瘤发生而是形成了黑痣样细胞。 从左至右分别是:发育早期的神经嵴细胞、发育中期的成黑色素细胞、发育成熟期。 以上结果足以说明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还要看细胞对基因的转录反应。 小鼠实验得到了相似验证:首先建立人类多能干细胞 (hPSC)靶向引入致癌基因BRAF,并分化为早期的神经嵴细胞、中期的成黑色素细胞和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将这些细胞分别注射到小鼠皮下,结果与斑马鱼类似: 发育早中期的神经嵴细胞和成黑色素细胞很容易地发展成肿瘤,而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则几乎没有形成肿瘤。 那么这种不同分化程度导致的致癌能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关键蛋白: ATAD2赋予黑色素细胞致癌能力 对比了这三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发育早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有几种染色质修饰酶显著上调,包括ATAD2、BPTF、BAZ1A、EZH2 等。 ATAD2促进黑色素瘤形成。进一步的研究和筛选表明,其中的ATAD2通常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被放大或过度表达,并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在斑马鱼模型中,携带正常的黑色素细胞没有发生增生和肿瘤;而在这个基础上过表达ATAD2时,10%的斑马鱼发生肿瘤,15%的斑马鱼出现增生性病变。 左边图无ATAD2,右图ATAD2过表达。箭头所指为肿瘤病变部位。 删除ATAD2可阻止肿瘤发生。利用一种电穿孔技术,对转基因的斑马鱼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对照组,不删除ATAD2,第二组是实验组,删除ATAD2,培养4周后观察发现: 对照组的斑马鱼身上已经出现了黑色素沉着和肿瘤早期病变; 实验组绝大多数没有形成肿瘤改变。 上图为没有删除ATAD2,下图删除了ATAD2。绿色的标记为肿瘤早期病变。 综合以上结果,肿瘤的发生不仅需要致癌突变,还需要能够转录的修饰酶。   如果把基因突变看做是一颗癌症的种子,把转录需要的蛋白质看做土壤。那么,这颗种子能否发芽,除了种子的活性,还要看土壤能不能提供给它生长的养分。 洋葱总结 曾经总是疑惑:都说吸烟致癌,可为什么有些吸烟者得了肺癌,而有些老烟民则可以幸免,难道只能交给无法控制的“概率学”吗? 今天的研究或许能为解释这个难题提供思路,是否肺癌的发生除了基因突变,还与某些确定的蛋白质有无有关?就像本次研究的作者所说“基因突变就像火柴,如果火柴的木头是湿的,可能只会一闪而过;如果火柴的木头干燥,便会燃烧成熊熊大火。” 当然,这个研究结果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有了更多的启发和切入点,相信这种思路也能沿用于更多的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 Developmental chromatin programs determine oncogenic competence […]

半夏
​千万别大意!身上的痣出现了这些变化,很可能是黑色素瘤

​千万别大意!身上的痣出现了这些变化,很可能是黑色素瘤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个或多个黑色的痣。如果痣不痛、不痒,很多人也就不会去关注它,任由其生长。但是你知道吗,有些黑色的痣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这种痣就是黑色素瘤。   那普通的黑色痣和黑色素瘤有何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图片来源:123RF 普通的黑色痣是什么? 皮肤上黑色的痣大多是黑色素痣,又称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通常在40岁之前形成或出现,而且生长缓慢、变化不快。   黑色素细胞是皮肤里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并传递给周围的细胞,以帮助其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当黑色素细胞以“簇”或“群”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而不扩散时,就会形成色素痣。   色素痣形成的原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科学家分析,可能与遗传、紫外线照射,或药物、外伤、激素水平改变、免疫抑制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色素痣是一组正常的黑色素细胞,不会发生癌变。对于色素痣的治疗,应去专业的医院,严禁采用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方式自行处理。 什么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恶性(癌性)病变而形成的黑色团块,是皮肤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多发于50-55岁人群,病死率高,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约占20%-30%。   黑色素瘤的发生与晒伤、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高危人群包括有严重的日光晒伤史;有黑色素家族史;有皮肤癌病史;肢端皮肤有色素痣、慢性炎症;以及采取不恰当方式处理色素痣的人群。对于黑色素高危人群,应定期自查,必要时到医院就诊,不要随意处理,早发现,早治疗。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区分色素痣与黑色素瘤? 如果身体上出现了黑色的痣,可通过“ABCDE”原则,初步判断是色素痣还是黑色素瘤。不过,最好还是去医院,通过专业人员的检查,进行确认。   A(Asymmetry),非对称。色素痣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两边对称;而黑色素瘤往往是不对称的。   B(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规则。色素痣通常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而黑色素瘤往往边缘不整,有切迹、锯齿等。   C (Color variation),颜色改变。色素痣通常为单色,颜色基本上是均匀的;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能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D(Diameter),直径。黑色素瘤的直径往往要比色素痣的大一些。色素痣的直径通常为5mm-6mm,如果其直径超过6mm,则应引起关注;如果直径超过1cm,则应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如果黑色素瘤的直径在短期内变大,往往是恶性的表现。   E(Elevation)隆起。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此外,如果身上的痣在短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几周或几月内,痣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发生明显改变,也应引起注意,及时就医检查,确认是否是黑色素瘤。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如果身上出现了黑色的痣,千万别大意。应及时关注痣的变化,最好是就医检查,请专业人员作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从而尽可能在早期发现黑色素瘤,并采取治疗,提高生存率。  

半夏
这25种黑痣可能癌变,转给所有人!

这25种黑痣可能癌变,转给所有人!

黑痣癌变,从发病到去世不到两个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方勇分享了一个真实的病例,患者从发病到去世,前后不到两个月。   这是该院骨科接诊的一名不到40岁的男性,经穿刺活检,确诊是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参与多学科会诊的方勇和同事们,在患者身上仔细寻找可能恶变的“痣”。 最后在患者右足底发现了一颗颜色很淡的痣。一眼看去,这颗淡黑色的痣像斑一样,不大,也没突起。经询问病史,患者介绍自己脚底从小就有一颗黑痣,但因为不痛不痒,从来没有关注过,更没有想到进行治疗。 “当我们看到那颗像斑一样淡的痣,就明白这就是原发灶,就是这颗痣引起全身转移并扩散。”方勇介绍,这个患者会诊时全身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经过镇痛治疗,疼痛才初步控制。 但没过多久,患者很快就去世了。 医生分析了100多颗黑痣! 哪些痣需要引起警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科主任程浩曾经分析了网友的100多颗黑痣,整理出25张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痣的照片列表,大家可以对着照片自查一下。 【1】 9岁男孩,脚底板有一颗大黑痣。出生时就有,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大,而且边缘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致。 医生建议:比较大,建议来皮肤镜检查一下吧! 【2】 女,77岁,后背右下方,1×2厘米左右。   医生建议:这颗形状不太好,尽早来医院检查为好。 【3】 女,70岁,左胸上部深色突出,形状不规则,最大直径0.5厘米。不知什么时候长出来的,知道已有几年,今年好像比去年略大了。 医生建议:建议尽早来医院检查一下哦! 【4】 男,39岁,痣在手臂上端内测,从出生就有。 医生建议:形状比较怪,来医院检查一下为好。 【5】 女,50岁,后背右肩下,前几天痒,抓破结痂了。 医生建议:有炎症的痣,还是来医院检查一下比较稳妥。 【6】 男,37岁,右胳膊臂弯处有一颗大约5毫米的凸起黑痣。   医生建议:形态比较特别,来医院检查吧! 【7】 男,79岁,痣黑色,直径约6~7毫米,表面稍有凸起且偏硬,位于颈部左耳斜后下方约2厘米处。已有很多年,自己无感觉,近来偶有痒感,但自觉无其他症状。 医生建议:表面毛糙,来医院检查一下吧! 【8】 女,左耳廓附近,黄豆大小,偶尔会痒,已经很多年了。 医生建议:色素不太均匀,检查一下为好。 【9】 女,41岁,痣长在左肩锁骨上方。正常情况下微高于皮肤,捏起来看直径大约4~5毫米,摸起来有一个包块。这几年大了一点。表面有个小口子,以前看到里面有黑色东西,用手挤过,有东西出来。 医生建议:不一定是痣,建议来医院检查一下。 【10】 女,9岁,右脚趾头一颗不规则形状的痣。 医生建议:形态不规则,建议来医院检查。 【11】 女,56岁,痣在背部内衣扣位置,有大半年时间,大概2毫米,有点凸出,有点痒。 医生建议:表面疣状,不一定是痣,还是来医院检查一下为好。 【12】 3岁幼儿,背部心形胎记,有毛,随着长身体也在长大。 医生建议:毛痣,最好还是切除。 【13】 女,50岁,黑痣在脚底板黄豆般大小,手摸略有触感,表面光滑,无痛感,比之前稍有增大。   医生建议:建议切除病理。 【14】 男,49岁,右腿膝盖后方,直径1厘米。 […]

半夏
一周药闻丨K药治疗黑色素瘤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康方生物/正大天晴抗PD-1单抗在华获批上市

一周药闻丨K药治疗黑色素瘤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康方生物/正大天晴抗PD-1单抗在华获批上市

药品研发 1、信达和礼来共同宣布,在国际肺癌领域权威期刊JTO上发表了一项信迪利单抗的最新研究结果。数据显示:与化疗相比,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能够显著延长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2、礼来和Incyte联合宣布,其口服JAK抑制剂baricitinib在3期COV-BARRIER临床试验的亚组研究中获得积极结果。试验表明,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COVID-19住院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接受baricitinib+标准治疗后,每6例就有1例成功预防了死亡。3、辉瑞宣布,每日口服1次JAK3抑制剂ritlecitinib在治疗斑秃的IIb/III期ALLEGRO研究中达到积极顶线结果,ritlecitinib 30mg和50mg剂量组均达到了改善头发再生的主要疗效终点。无论是否接受为期4周每日200mg初始治疗,每日服用30mg或50mg ritlecitinib患者在24周时头皮脱发≤20%患者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渤健公布了3b期NOVA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在接受Tysabri Q4W IV给药方案治疗疾病至少稳定一年的RRMS患者中开展,旨在评估继续接受已批准的Q4W IV 300mg方案与转向Q6W IV 300mg给药方案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根据完整的试验结果,在第72周,2个治疗组新的或新扩大的T2高信号病变的平均数量之间存在数值上的差异,分别为0.05和0.20,差异没有临床意义。5、拜耳公布IIb期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该研究旨在评估口服强效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eliapixant与安慰剂相比治疗R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eliapixant治疗组在主要疗效指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试验中,eliapixant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6、安进已停止在其针对抗原FLT3半衰期延长的BiTE疗法AMG427的1期临床试验中招募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7、百时美施贵宝在一项验证性III期临床试验中错失了无进展生存期的主要终点后宣布,从美国市场上撤回Istodax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适应症。8、施维雅宣布Tibsovo与Azacitidine化疗联合疗法,用于先前未经治疗的IDH1突变的成人AML患者的全球第3期双盲安慰剂对照AGILE试验达到了无事件生存的主要终点。试验结果显示,与Azacitidine联合安慰剂相比,Tibsovo联合Azacitidine治疗的患者EFS出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9、Biophytis宣布旗下创新药Sarconeos治疗肌肉减少症的2期临床试验顶线结果,最高剂量治疗组达到主要终点。数据显示,最高剂量组治疗6个月后,FAS组的步速为0.09m/s,PP组的步速为0.10m/s,治疗效果显著,p<0.01,350mg bid时Sarconeos的作用接近肌减少症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可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活动障碍和死亡率。10、Clene公司及其子公司Clene Nanomedicine宣布,其候选纳米药物CNM-Au8在治疗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REPAIR中获得积极顶线结果,患者的大脑能量代谢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11、赛诺菲和再生元宣布,评估PD-1肿瘤免疫疗法Libtayo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癌的关键3期研究因初步分析时疗效非常显著而提前终止。12、基石药业宣布,艾伏尼布在中国的注册研究达到预期终点,NMPA已受理艾伏尼布的新药上市申请,并将其纳入拟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3、由君实生物研发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药物作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疗法的3期临床结果发表。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1.7个月,安慰剂组为8.0个月。而且,在根据PD-L1表达区分的亚组中都观察到了无进展生存期改善。14、万春医药宣布普那布林治疗二/三线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DUBLIN-3达到OS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多西他赛相比,普那布林联合多西他赛在OS主要终点和多项次要终点,包括ORR、PFS、24月生存率、36月生存率、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差异。15、顺天医药宣布,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其首创新化学实体LT3001的2a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安全性终点,该药总体表现出良好安全性,无sICH风险增加的证据。16、加科思药业公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旨在评价JAB-21822用于KRAS 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瘤的安全性、耐受性。17、君境生物的XPO1抑制剂WJ01024首次启动临床。WJ01024即JS110是一款核输出蛋白XPO1的小分子抑制剂,临床上拟用于治疗晚期肿瘤病人。18、安博生物宣布,其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抗体偶联药物ARX517,在1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1期临床试验将入组76例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将在表达PSMA的肿瘤患者中评估ARX517治疗前列腺癌、胰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19、英矽智能宣布,利用其自主研发的AI药物发现平台,获得了针对肾纤维化的全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该临床前候选化合物在药理和药代动力学方面表现良好,在体外和体内临床前研究中均显示出具有前景的结果。20、智飞生物公告,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在河北省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轮状病毒是导致全球婴幼儿严重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上市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系口服活病毒疫苗,本项目轮状疫苗采用灭活方式制备,以注射免疫方式诱导产生保护。21、腾盛博药宣布其单克隆中和抗体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III期ACTIV-2研究已在美国、巴西、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研究中心完成846位受试者的入组工作。 22、《自然》子刊上发表的一项早期临床试验显示,使用由多激酶抑制剂cabozantinib和抗PD-1抗体nivolumab构成的免疫组合疗法,能够让原本无法接受切除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获得接受潜在治愈性手术的机会,有望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存期。 药品审批 FDA   1、渤健和卫材正在积极推进旗下第二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canemab获得美国FDA的批准。 2、武田宣布,美国FDA授予其在研口服食欲肽激动剂TAK-994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过度日间嗜睡。3、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PD-L1抑制剂Tecentriq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和含铂化疗后的辅助治疗。4、默沙东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重磅PD-1抗体疗法Keytruda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作为在处于IIB或IIC级黑色素瘤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接受完全切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5、阿斯利康宣布Saphnelo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正在接受标准疗法的中度至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患者的治疗。6、诺华表示FDA已解除对Zolgensma脊柱注射制剂的部分临床搁置。该公司表示,随着这一监管障碍的消除,诺华计划开始一项注册3期试验,评估Zolgensma对2至18岁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的治疗效果。7、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first-in-class GLP-1拮抗剂avexitide 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突破性疗法资格。 8、Medexus和Medac收到了美国FDA针对treosulfan新药申请的完整回应函。FDA表示,treosulfan无法以目前的情况获得批准。但该监管机构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包括要求Meduxus和Medac提供关键III期试验主要和次要终点相关的额外临床和统计数据。9、Moderna宣布,FDA授予mRNA疫苗mRNA-1345快速通道资格,单剂用于预防60岁以上成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0、Exelixis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多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英文商品名为Cabometyx)补充新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1、微芯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美国FDA签发的CS12192 IND《受理通知书》,适应症为移植物抗宿主病。 12、天士力发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北美药业收到美国FDA关于同意化学药品新药JS1-1-01片用于中重度抑郁症治疗进行临床试验的通知。13、绿叶制药宣布,其新一代VMAT2抑制剂LY03015已在美国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即将进入I期临床阶段。LY03015用于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亨廷顿舞蹈病。14、健友股份发公告称,子公司香港健友收到美国FDA签发的注射用卡莫司汀,100mg/瓶ANDA批准通知。卡莫司汀可作为单一药物或在姑息治疗中与其他批准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脑干神经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星状细胞瘤,室管膜瘤和转移性脑肿瘤;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批准的药物联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与其他批准的药物联用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MPA 1、渤健宣布旗下两款新药——富马酸二甲酯肠溶胶囊(商品名:特菲达)和氨吡啶缓释片(商品名:复彼能)在中国正式上市。新闻稿称,这两款药物均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2、艾伯维旗下艾尔建眼科宣布,傲迪适的新适应症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成年患者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3、NMPA显示,安进阿普斯特片的新药上市申请审评状态已更新为:在审批,预计该药物在近日获批,适应症为银屑病。4、NMPA官网最新公示,田边三菱的原研新药氢溴酸替格列汀片已在中国获批。替格列汀是一种DPP-4抑制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5、CDE官网显示,Biohaven制药提交的EAAT2抑制剂Troriluzole胶囊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强迫症。6、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和豪森药业递交了2.2类改良新药他达拉非口溶膜的上市申请。他达拉非片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及其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和体征。 7、NMPA最新公示,百济神州引进的抗癌新药达妥昔单抗β(曾用名:迪妥昔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的审评状态已更新为“在审批”,预计该药物近日在中国获批,拟开发用于多种神经母细胞瘤。8、CDE官网显示,正大天晴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申报上市。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9、NMPA官网显示,正大天晴的仑伐替尼上市申请已经进入在审批阶段,预计即将获批。这是第3款即将获批的仑伐替尼国产仿制药。10、NMPA官网最新公示,由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共同申报的抗PD-1抗体药物派安普利单抗已经获批。此次派安普利单抗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1、NMPA经审查,批准了科塞尔医疗产品“腔静脉滤器”注册申请。该产品用于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栓子脱落而引起的肺动脉栓塞。12、CDE官网显示,恒瑞又申报两款1类创新药:HRS7415和SHR-A2009。根据代号推测,SHR-A2009是一款ADC产品,目前靶点尚未公开。13、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关于注射用HR18034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术后镇痛。14、正大天晴提交了磷酸特地唑胺片的4类仿制上市申请,该申请获得CDE承办。15、豪森药业3类仿制药苹果酸卡博替尼片的上市申请在NMPA的状态变更为“在审批”,预计不久将正式获批。16、安科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申报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上市许可申请获NMPA受理。根据《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本品在本次申报上市时同时申请适应症外推,拟定适应症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17、NMPA批准了心世纪医疗生产用于冠心病辅助诊断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的注册申请,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在国内上市销售。18、NMPA官网显示,华北制药1类新药奥木替韦单抗已经进入在审批阶段,预计将在近日获批,用于狂犬病毒暴露患者的被动免疫。19、特丰药业以仿制3类提交的骨化三醇口服溶液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骨化三醇在调节人体钙平衡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等。20、CDE官网显示,南京优科4类仿制药巴瑞替尼片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巴瑞替尼片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可以与甲氨蝶呤或其他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21、安科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下发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本品在原上市2种规格基础上,本次获得NMPA批准新增2种规格:6IU/2mg/0.6ml/支和8IU/2.66mg/0.8ml/支。 22、NMPA官网显示,齐鲁制药的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以补充申请获批过评,成为该产品第2家过评企业。伊班膦酸钠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预防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23、红日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下发的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药品注册批件。盐酸普拉克索是非麦角胺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合并抑郁症的帕金森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24、诺泰生物发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依替巴肽注射液的《药品注册证书》,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5、双鹭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关于“奥硝唑注射液”《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公司奥硝唑注射液(遁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奥硝唑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及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的治疗。 26、康恩贝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杭州康恩贝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甲钴胺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27、白云山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明兴药业收到NMPA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盐酸乙胺丁醇片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适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所致的肺结核,亦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28、中关村发公告称,下属孙公司多多药业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盐酸曲马多片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并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用于治疗疼痛程度严重到需要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并且替代疗法不足的成人疼痛。29、华润双鹤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湘中制药收到了NMPA颁发的丙戊酸钠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主要用于全身性、部分性或其他类型癫痫的治疗。30、人福医药发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收到NMPA关于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用于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患者。31、云顶新耀公布依拉环素已获得CDE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 32、恒瑞医药发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收到NMPA核准签发关于HRS2398片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HRS2398片可加剧DNA双链损伤,抑制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33、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关于HR19003贴剂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本品开展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试验。34、CDE官网显示,百济神州TIGIT抑制剂Ociperlimab注射液获批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舒泰神发公告称,公司在NMPA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了凝血因子X激活剂“注射用STSP-0601”的II期临床试验信息。信息显示,此次申报临床试验的适应症为:伴有抑制物的血友病A或B患者出血按需治疗。36、康方生物发布公告,称PD-1/CTLA-4双抗(AK104)联合VEGFR-2单抗(AK109)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开放性、多中心、Ib/II期临床研究获得NMPA的批准。37、乐普生物旗下美雅珂提交的MRG004A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默示许可,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临床许可的TF ADC药物。38、北海康成宣布收到NMPA关于CAN103项目临床试验申请的正式受理。CAN103是一种酶替代治疗药物,用于成人和儿童I型和III型戈谢病患者的长期治疗。39、海思科发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辽宁海思科制药获得CDE下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本品开展“肝病瘙痒”的Ⅱ期临床试验40、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由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和美国ImmunoGen申报的生物制品1类新药IMGN853另一中国关键性单臂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据悉,IMGN853主治叶酸受体高表达的铂类耐药卵巢癌。41、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开发的SPH3127片糖尿病肾病适应症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启动国内Ⅱ期临床试验。42、泰诺麦博生物宣布,NMPA正式批准其自主研发的TNM001注射液开展新药临床试验。该药物为RSV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拟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43、华海药业发公告称,其子公司华奥泰和华博生物申报的HB0030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44、赛升药业发布公告称,其参股公司绿竹生物收到NMPA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申报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开展预防带状疱疹的临床试验。 其它 1、英国MHR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重磅炸弹Opdivo以及Yervoy免疫组合疗法,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2、德琪医药宣布其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的上市申请已通过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部优先审评程序批准,用于治疗已接受至少四种既往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以及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3、东方基因发公告称,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自测试剂取得欧盟CE认证。该产品是一种侧向流检测,适用于直接从鼻拭子中定性检测COVID-19抗原,是一款自测产品。4、迪瑞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样本萃取液、单纯疱疹病毒I型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抑制素B测定试剂盒、核酸提取试剂盒、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共6项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了CE认证证书。5、华森制药发公告称,收到重庆市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公司产品注射用硫酸奈替米星的《药品再注册批准通知书》。该药物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包括婴儿、儿童等各年龄患者在内的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短期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包括:1.复杂性泌尿道感染;2.败血症;3.皮肤软组织感染;4.腹腔内感染,包括腹膜炎和腹内脓肿;5.下呼吸道感染。6、海利生物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捷门生物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二联测定试剂盒收到上海市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供医疗机构用于体外测定人血清、血浆、全血样本中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含量,作辅助诊断用。  

半夏
速递 | TIL疗法获FDA孤儿药称号,全新细胞疗法即将成为研究重点

速递 | TIL疗法获FDA孤儿药称号,全新细胞疗法即将成为研究重点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2021年4月27日,FDA授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ITIL-168孤儿药称号,用于治疗Ⅱb~Ⅳ期黑色素瘤患者。 自TIL疗法问世以来,其在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如验证Lifleucel(LN-144)疗效的Ⅱ期C-144-01试验(NCT02360579)等。TIL疗法在黑色素瘤这一对于免疫疗法比较敏感的癌种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其它各类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 TIL治疗黑色素瘤的初尝试:缓解率36.4% C-144-01试验共分为4个队列,其中队列1的患者接受未经冷冻保存的第一代Lifleucel治疗,队列2~4的患者使用经过冷冻保存的第二代Lifleucel治疗;队列3为接受队列2治疗后进展的患者试验性再治疗亚组,队列4中所有患者均为BRAF突变阳性,且均接受过BRAF或BRAF/MEK抑制剂治疗。 根据试验设计,研究者将提取患者病灶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在试验室内完成扩增和修饰,并通过冷冻保存的方式将制造完成的TIL细胞转运至患者正在接受治疗的地点,进行静脉回输治疗,并立即向患者输注大剂量的白介素(IL)-2。 2020年,研究者曾经公布了C-144-01试验中队列2的研究结果。66例患者均为基线时存在肿瘤负荷高(TMB-H)表现的患者,平均接受过3.3线前线方案治疗。接受Lifleucel治疗后随访18.7个月,患者的整体缓解率为36.4%;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0%,部分缓解率为33.3%。 此外,还有43.9%的患者保持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为80.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维持临床缓解状态超过了16.9个月。 2021年AACR年会期间,研究者更新了随访28.1个月的最新结果。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数据显示,Lifleucel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36.4%,其中包括4.5%的完全缓解和31.8%的部分缓解。 至结果发布时,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保持着临床缓解状态,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仍未达到;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超过了35.2个月。 研究者表示,研究中并未观察到特殊的安全性事件;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换句话说,若患者在治疗前期并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那么在随访的后期再次出现新的不良事件的风险也会比较低。 狙击多种实体瘤,TIL疗法试验开启 近几年,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突破。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多款已经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展现出的颠覆性疗效为这部分患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 根据已经公开的疗效数据,最早获批的三款CAR-T细胞疗法中,Kymriah治疗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能够超过90%,KTE-X19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67%,Yescarta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51%。 CAR-T细胞疗法的另一个重要治疗领域为实体瘤领域。在这一研究领域,我国不仅跟上了世界的步伐,甚至部分超越了其它国家的进度。我国自主研发的CT041是目前进展最快、成果最多的实体瘤CAR-T项目之一,目前公开的治疗胃腺癌及胰腺癌患者整体缓解率为33.3%。 TIL也是一种基于T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手段,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潜力不亚于CAR-T疗法的新细胞治疗手段。与CAR-T疗法不同,TIL疗法专门提取少部分能够深入肿瘤组织的,对于癌细胞识别能力更强、活性更强的T细胞进行培养,从而得到一批“杀癌”力量更强的细胞制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有TIL项目正在迅速推进。我国的研究进度同样走在世界前列,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广泛覆盖各类实体瘤及各类突变亚型。  

半夏
突破:个性化新抗原癌症疫苗实现四年强效持久抗癌

突破:个性化新抗原癌症疫苗实现四年强效持久抗癌

您好,癌症疫苗,了解一下? 疫苗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疫苗的接种,曾经让人类束手无策的天花、脊髓灰质炎被全面扼杀,破伤风、麻疹等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疫苗已经成为人类对抗和控制疾病的有效武器。 疫苗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疾病预防。疫苗也可以应用于治疗,通过诱导患者体内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治疗疾病或防止疾病恶化的效果。治疗性疫苗已成为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热门研究方向。 免疫系统的T细胞能够杀伤肿瘤细胞,为了刺激放大T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员探索研究个性化抗原疫苗,注射后刺激人体产生对肿瘤的强大T细胞反应。早在四年前,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已经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用于黑色素瘤患者的小型临床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 个性化新抗原疫苗:NeoVax 这种新抗原疫苗名为NeoVax,由Dana-Farber医学博士Catherine J. Wu领导研发。NeoVax之所以被称为个性化疫苗是因为它能够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也称为新抗原。新抗原是指能够特异性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但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蛋白质,使正常细胞可免受攻击。 NeoVax疫苗通过触发免疫反应,促进特异性的T细胞的增殖。同时,与PD-1抗体联用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特异性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2021年1月21日,国际顶级癌症期刊《Nature medicine》发布了这项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个性化癌症疫苗NeoVax的长期临床病例,证实由NeoVax疫苗引发的强大而有效的控制肿瘤生长的免疫反应持续了长达四年! 图2 实现突破:四年强效持久抗癌 这项研究入组了8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切除病灶后,具有很高的复发风险。他们在术后18周接受了NeoVax个性化疫苗治疗。为了评价这种疫苗的长期效果,研究人员追踪了这8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循环免疫反应。 在NeoVax治疗后四年(中位数)时间里,所有病人仍存活,并且其中6个没有肿瘤进展的迹象。另外2名已经扩散到肺部的患者,疫苗接种后出现复发。之后,他们接受派姆单抗进行治疗,经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并且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 图3 同时研究观察到,接种疫苗出现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能够长期持续存在。 这些记忆性T细胞不仅“记住”了其最初的目标表位,而且还扩展了其功能范围,从而可以识别其他与黑色素瘤相关的表位,起到更强更持久的抗癌效果。 正如Catherine J. Wu博士所说:“这些发现表明,个体新抗原疫苗可以刺激黑色素瘤患者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最初的靶向免疫反应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扩大,可为患者提供持续的疾病保护”。 也就是说,NeoVax个性化疫苗不仅实现了4年强效持久控癌,其诱导的抗肿瘤活性还能够进一步扩展,拓宽黑素瘤患者的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毒性谱。 个性化疫苗,进行多癌种探索 对于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之所以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研究人员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是肿瘤细胞的异质性。由于肿瘤细胞存在性状差异,单一靶点的药物很难对癌症进行全面攻击。第二是免疫耐受。 既往的疫苗一般是用与正常细胞上的抗原相似的肿瘤抗原制成,身体产生较弱的免疫应答,从而避免损害正常细胞,被称为免疫耐受的过程,但效果自然欠佳。 而NeoVax个性化疫苗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NeoVax,含有许多不同肿瘤的新抗原,利用免疫系统的自然能力来检测和攻击目标抗原,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其次,新抗原疫苗是针对每个患者定制的,使用由患者癌症独特的突变产生的抗原,并且仅存在于癌细胞上,靶向肿瘤疫苗能够产生一种只攻击癌细胞的免疫反应,绕过自然免疫耐受过程。 很少出现“脱靶”效应,副作用只有流感样症状,疲劳,和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 目前,NeoVax疫苗通过与PD-1抗体联用,已经进行了黑色素瘤、肺癌、肾癌、脑瘤等多种癌症的探索。如:NeoVax疫苗应用于脑瘤的Ⅰb期研究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6.8个月。“这是第一次证明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肿瘤的免疫细胞,可以从血液流入胶质母细胞瘤中。”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免疫细胞进入脑组织比较困难,因此,胶质母细胞瘤被称为免疫性“冷”肿瘤。NeoVax疫苗突破了这个难题,通过刺激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反应,免疫T细胞到达脑肿瘤中,使癌细胞周围产生热的炎症环境,从而显著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此项应用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期待更多的临床数据公布。 小结 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在不断发展,肿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即将到来。NeoVax疫苗实现4年强效持久控癌展示出个性化癌症疫苗的巨大潜力。 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未来NeoVax、mRNA疫苗、DC细胞等将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肿瘤新抗原疫苗与免疫检验点抗体等的联合,也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期待个体化疫苗早日应用于各类癌症,创造更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1]Zhuting Hu, et al. Personal neoantigen vaccines induce persistent memory T cell responses and epitope spreading in patients with […]

半夏
【科普】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

【科普】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

让恶性黑色素瘤不再“耸人听闻”!

小D
黑色素瘤分期搞不清?一表总结

黑色素瘤分期搞不清?一表总结

能用一张表解决的问题,尽量别码字

小D
免疫一线治疗四年生存率达61%,最新研究结果出炉!

免疫一线治疗四年生存率达61%,最新研究结果出炉!

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4年OS率达到61%

小D
黑色素瘤患者治疗,这几个基因需要检测

黑色素瘤患者治疗,这几个基因需要检测

介绍一下黑色素瘤方面的易感基因

小D
认识黑色素瘤,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认识黑色素瘤,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黑色素瘤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危险因素?

小D
隐秘而凶险,来势汹汹的致命癌症,竟来自人体表面容易忽视的“小黑点”

隐秘而凶险,来势汹汹的致命癌症,竟来自人体表面容易忽视的“小黑点”

你是否想过,遍布我们身体各处,常被我们忽略的“痣”,有可能忽然成为咄咄逼人威胁生命的致命杀手吗?

小D
双靶向联合治疗使1/3的BRAF突变黑色素瘤患者活过5年

双靶向联合治疗使1/3的BRAF突变黑色素瘤患者活过5年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一线治疗疗效好

小D
葡萄膜黑色素瘤第一版NCCN指南出台!

葡萄膜黑色素瘤第一版NCCN指南出台!

终于等到你!

小D
前总统卡特的免疫联合放疗方案揭秘

前总统卡特的免疫联合放疗方案揭秘

看看名人的治疗方案。

小D
小心直径大于6毫米的痣!

小心直径大于6毫米的痣!

照照镜子,看看你的黑痣还好吗?

小D
33.6个月!黑色素瘤靶向组合疗法公布最新OS数据

33.6个月!黑色素瘤靶向组合疗法公布最新OS数据

encorafenib和binimetinib的组合疗法已获FDA批准

小D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