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瘤内注射

瘤内注射

溶瘤病毒再发威,全力进攻肝转移

溶瘤病毒再发威,全力进攻肝转移

溶瘤病毒T-VEC已于2015年在美国批准上市,成为治疗手术不可切除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一大利器。 T-VEC是经过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性疱疹病毒(HSV-1),科学家们将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插入到病毒里,从而使溶瘤病毒在肿瘤内溶解肿瘤的同时还能制造GM-CSF去刺激T细胞的局部免疫应答。科学家们还改造了疱疹病毒用于感染人类的有害基因,进而限制了使用T-VEC而得疱疹和脑炎的风险。 目前T-VEC的使用是直接注射到黑色素瘤当中,而3月19日-22日在洛杉矶召开的2018年美国放射介入年会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团队展示了他们在使用T-VEC直接注射到患者肝转移肿瘤中的安全性报告。 很多病友的理解是,一开始在肺部发现就是肺癌,后面转移到肝部就是肝癌。其实不然,转移的肿瘤病理和生物学活性都和原发肿瘤一致,全身治疗也是以原发肿瘤为主,肝部转移肿瘤局部治疗。   试验设计: 这项I期临床试验的报告来自于14名患者,其中包括乳腺癌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胃食管癌肝转移,黑色素瘤肝转移,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和肾细胞癌肝转移。 溶瘤病毒在超声引导下或CT引导下直接注射进肝脏的转移瘤内。试验是剂量爬坡试验,14名患者接受了起始浓度为1×106 PFU每毫升的病毒,直到注射的病毒量达到4×107 PFU每毫升 或1×108 PFU每毫升(PFU是病毒学中用于表示病毒数量的单位)。患者注射周期为每3周注射一次。注射多少毫升则依据病灶大小来计算。最终试验确定了使用病毒的最大承受浓度为108 PFU每毫升。患者接受的中位注射次数为3次,另有1名患者接受了多达12次的瘤内注射。   试验结果: 14位患者中有4人(28.6%)出现了3/4级治疗相关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贫血,恶心,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升高,以及肝转氨酶ALT和AST升高。除此之外并无严重不良反应。 14名患者中有12名患者用来评价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只在1人中观察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这位患者在接受1次注射后便出现了3级转氨酶AST升高和2级胆红素升高。 因为至今还没有任何研究观察过肝转移患者接受瘤内注射溶瘤病毒的最大承受剂量的情况,所以这项试验对今后使用溶瘤病毒局部治疗晚期肿瘤肝转移至关重要。 研究者们也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步的II期临床研究,来研究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此外T-VEC肝内转移灶瘤内注射的局部治疗手段联合PD-1抗体的全身治疗策略来治疗晚期多种癌症肝转移的临床试验也在计划筹备之中。   参考文献: [1] 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elanoma. Patrick A. Ott and F. Stephen Hodi. DOI: 10.1158/1078-0432.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July 2016 [2]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IR) 2018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Abstract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