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癌症传染

癌症传染

跟癌症病人吃饭会传染?要注意什么?肿瘤科医生权威解答

跟癌症病人吃饭会传染?要注意什么?肿瘤科医生权威解答

有人问,能跟得了癌症的人一起吃饭吗?跟癌症病人一起吃饭要注意什么呢?这一看就是担心癌症传染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到病房巡视病人,有个病人的儿媳妇,神神秘秘地把我拉到一边,说私下问我点事。她的公公一直跟他们夫妻住在一起,孩子刚5岁,平时公公爱陪孩子玩。这次公公查出肺癌,担心癌症会传给孩子,于是不让公公带孩子,也悄悄告诉孩子少跟爷爷在一起。她问我还要注意一些什么,是否要让公公单独住。 很显然,她并不是向我求证癌症是否会传染,而是在心里已经认定癌症会传染,只是向我进一步了解还有没有其他更多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癌症会传染,于是对患癌的亲人朋友躲着防着,不敢拥抱,不敢一起吃饭,不敢握手,更有甚者不敢长时间待在一起,生怕待久了传染上癌症。 在生活中,似乎发现某些地方或某个村子里的人特别容易得某种癌症;很多家庭里多个成员或者夫妻同时或相继患上了某种癌症——这些现象难道不是癌症会传染的明确证据吗? 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呢? 目前为止,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癌症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没听说过、也根本没有证据说癌症会通过空气或飞沫以及其他生活接触等途径,直接传给另一个人,果真如此的话,肿瘤医院就是传染病医院,肿瘤科就是传染科。 如果生活中的接触会传染癌症,那肿瘤科的医生护士比其他人的风险都要大,医生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 可这似乎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惑,因为很多人认为:医生不是说很多癌症是由于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吗?医学上不是说病毒和细菌会传染吗?这不说明癌症会传染吗? 某些癌症的发生确实与某些病毒或细菌有关,比如鼻咽癌与EB病毒有关、乙肝病毒与肝癌有关、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胃淋巴瘤有关。 但必须要知道,上述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只是与某种癌症的发生相关,是癌症发生的可能病因,要说传染,只能说这些病毒或细菌会传染,而不是癌症本身会传染。更何况,即便感染了这些病毒细菌也不是一定会得某种癌症。 事实上这些病毒或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而多数人最终并不会因此而得癌症,因为这些病毒或细菌得癌症的人仍是少数。比如,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其实很常见,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人群中也常见,不必因此恐慌,感染了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人最终会不会得癌症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癌症列为传染病,肿瘤科医生在对癌症病人进行诊疗时根本不会采取隔离防护措施,有时医生戴口罩只是出于其他的医疗需要,不是为了防癌症,任何专业的医生在进行某些诊疗操作时都要戴口罩帽子,而且要洗手,这是诊疗规范需要,就像我们吃饭前应该要洗手一样。 为什么会有夫妻癌 甚至一个家庭多人患癌? 这是因为生活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家庭的人更容易患某一种癌症,只是相同或相似环境所致,也就是他们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致癌环境中,同一地区有着相似生活方式或经受同样的环境污染,夫妻或家庭中的成员有着高度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或环境污染等因素,正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不是癌症会传染,而是他们暴露在相同或相似的致癌环境中,从而相对集中地发病得癌。比如,一家人都喜欢吃咸食、烫食,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形成相似的生活和饮食方式,从而增加得同一种癌症的概率。 当然,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集中容易得某种癌症,也可能同时有遗传因素在其中起作用,遗传与传染是两码事。 很多人可能还不死心,或者仍是不明白,干脆直接问:家里有癌症病人到底要不要碗筷分开使用?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建议尽量分开使用。 但这与所谓的担心癌症传染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从卫生角度就应该要尽量碗筷分开使用。家里没有癌症病人,也应该这样做,特别是孩子,难道你家里小孩子没有他/她专用的碗筷以及毛巾、牙刷等日常用品? 当然,如果实在做不到这些卫生讲究,那也根本不用担心传染癌症,倒应该更多担心传染其他疾病。所以,不要扯上癌症。 不管家中有没有癌症病人,碗筷、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都建议尽量一人一用,专人专用,这是从卫生讲究的角度出发,跟癌症传染没有半毛钱关系。 切记:   如果家人或亲朋好友不幸得了癌症,请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一起吃饭,握手,拥抱……给予你的爱,不要歧视,多给他们呵护和照顾护理,不要防着躲着,别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别给他们带来双重的身心伤害。

半夏
癌症出现罕见母婴传染!自然界中,还有这两类危险肿瘤具有传染性

癌症出现罕见母婴传染!自然界中,还有这两类危险肿瘤具有传染性

上个月,一则肿瘤母婴传播的新闻刷爆了网络。在日本的两个小男孩肺中,发现了与他们的母亲身上宫颈癌基因相匹配的肿瘤[1]。这很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吸入了含有癌细胞的产道分泌物,被来自母亲的肿瘤感染了。 此前,也发生过一些母亲的血液肿瘤[2]或黑色素瘤[3]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案例,还出现过器官移植导致的癌症传染。但总体而言,肿瘤在人之间传染是十分罕见的,但在其他一些动物之间,有几种肿瘤已经广泛的传播开了。 人类认识到的第一种传染性肿瘤长在我们最好的朋友——狗身上,叫做犬传染性性病肿瘤(TVT)。顾名思义它是狗身上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肿瘤。 1876年,俄国科学家M. A. Novinski首次描述了TVT,并证明它可以通过活的肿瘤细胞在免疫正常的狗之间传播[4]。 TVT也是狗最常见的肿瘤疾病,尤其是一些流浪狗较多的地方,比如印度,TVT可以占到全部犬类肿瘤的23%~43%[5]。除了在狗之间传播以外,TVT偶尔也会传给狐狸、郊狼、豺等其它犬科动物[6]。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 不过,狗中TVT的患病率虽然高,但大多并不致命,只是持续缓慢生长,造成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和出血,影响交配,持续数年,有时可以自发消退[5]。 对肿瘤来说,跟宿主的长期共存也有利于自身的广泛传播。少数情况下,因为免疫力较差等原因,也会有大约5%~17%的TVT会发展成恶性侵袭性的疾病。 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TVT大约有250~2500年的历史[7]。它能和狗长期和平相处,可能正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而另外一种新近出现的传染性肿瘤,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几乎灭绝了一个物种。 袋獾 袋獾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的有袋类食肉动物,性格十分暴躁凶残,从出生起就开始不停的打斗,就连谈恋爱都是靠撕咬打斗完成的。 欧洲人初次登上塔斯马尼亚岛时,听到夜间丛林里袋獾进食时互相撕咬吼叫的声音,甚至以为这座岛被恶魔占据,袋獾也因此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 1996年,一位业余野生动物摄影家ChristoBaars前往塔斯马尼亚拍摄袋獾时发现,一些袋獾的面部都因肿块而严重畸形,甚至会影响进食。这一疾病被命名为袋獾面部肿瘤(DFT) 人们起初认为DFT是一种寄生虫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在2006年研究人员最终确认,这些肿块是一种施万细胞瘤,而且基因分析显示不同个体身上的肿瘤都是同源的[8],最初都来自一只雌性袋獾[9],通过袋獾间永不停息的撕咬打斗,在整个岛上传播开来。 2014年的时候,科学家又在塔斯马尼亚东南部发现了第二种传染性的袋獾面部肿瘤(DFT2),同样是施万细胞瘤,不同的是它最初来自一只雄性袋獾[10]。 袋獾面部肿瘤(左为1996年发现的DFT1,右为2014年发现的DFT2) 就在确认DFT是一种传染性肿瘤的2006年,这一疾病已经传遍了半个塔斯马尼亚[11]。大多数袋獾都会在患病6个月之内因无法进食死亡[12],这也使得袋獾的种群数量快速下降。 到2016年,袋獾面部肿瘤首次发现后的20年时,袋獾的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80%[13],人们一度认为它们会在几十年内灭绝。 不过袋獾也没那么容易屈服。肿瘤的压力下,一些雌性袋獾性成熟提前了,可以在感染肿瘤死去之前完成繁殖。另外,经过20年左右的进化,一些袋獾对肿瘤的抗性大幅增加,能在感染后存活两年以上,还有23只袋獾在感染后自愈[14]。 目前,袋獾的种群数量已经停止了减少,应该不会因为面部肿瘤灭绝了。用现在的流行词说,就是袋獾完成了对面部肿瘤的群体免疫。 面部肿瘤能在袋獾间如此迅猛的传播,除了自身的一些免疫逃避策略外,很重要一点在于袋獾是个岛屿物种,缺乏基因多样性。换句话说,所有的袋獾都是亲戚,互相之间遗传差异不大,免疫排斥较小[15]。 科学狂人ChesterSoutham,他的试验也推动了医学伦理的发展 不过对于人类,一般情况下大可不必担心被别人的肿瘤传染。 1956,美国科学家Chester Southam曾经给150名健康的囚犯注射了海拉细胞,无一人因此患上癌症[16]。现有的几例人类肿瘤传播案例,也都是发生在母婴这样的特殊关系下,或器官移植患者和HIV患者这样的免疫抑制人群中。 不过,一些致癌的微生物还是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像幽门螺杆菌、HPV、EBV,还有乙肝和丙肝病毒等等,很容易通过共同进食、性行为等途径传播。据统计,全世界大约13%的癌症来自这些传染性疾病[16],值得每个人注意。 参考文献: [1]. Arakawa A, Ichikawa H, Kubo T,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21, 384(1): 42-50. [2].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