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胰腺癌监测

胰腺癌监测

“癌症之王”的早筛与监测,这4类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癌症之王”的早筛与监测,这4类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侵袭性疾病,5年生存率仅为9%。超过80%的患者在诊断时肿瘤已进展至局部侵袭甚至远处转移。但T1、T2期胰腺癌患者经R0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66.7%。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胰腺癌患者总体预后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尚未普及,因此有必要制定中国高危人群胰腺癌筛查和监测的专家共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牵头,组织国内胰腺疾病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目标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了26条推荐意见。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成立共识起草小组对共识意见进行起草和修订,最终制定《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一、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 推荐意见1:发现Ⅰ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二、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人群 推荐意见2: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3: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4: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无论患者是否有胰腺癌家族史,推荐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种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基因突变携带者]以及种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2A(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BRCA1、BRCA2、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SH6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突变携带者,且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推荐对其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7:50岁以上且体重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应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9:推荐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 1(PRSS1)突变携带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突变检测。(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1:推荐对较高癌变风险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NE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建议对MCN、SPN、cNET、主胰管型IPMN(MD-IPMN)和混合型IPMN(MT-IPMN)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和择期外科切除术,将分支胰管型IPMN(BD-IPMN)患者纳入筛查程序。(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三、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起始年龄 推荐意见12: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或CDKN2A突变携带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BRCA1、BRCA2、PALB2、ATM、MLH1、MSH2、MSH6或APC基因突变携带者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3: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短期内血糖波动范围较大或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遗传性胰腺癌高危风险的个体,一经诊断,应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4: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5:BD-IPMN患者诊断明确后,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四、胰腺癌高危人群的随访间隔时间 推荐意见16:在没有胰腺异常,或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对满足筛查条件的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监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若存在实性病变直径<10 mm或可疑实性病变;主胰管直径5~9.9 mm;无明显病变情况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6 mm等报警征象,则监测间隔时间为3~6个月。(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7:对于BD-IPMN患者,在没有报警征象的情况下随访间隔取决于肿瘤大小,肿瘤长径<2 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12个月,直径2~3 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6个月。若出现新发糖尿病,IPMN所致的复发性胰腺炎,囊性肿瘤≥3 cm,增强的壁结节直径<5 mm,囊壁增厚强化,主胰管直径为5~9.9 mm,主胰管直径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