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医药人物志

医药人物志

药圈劳模TOP榜!飘总归田又出山;他92岁还奋斗一线!

药圈劳模TOP榜!飘总归田又出山;他92岁还奋斗一线!

“劳动人民最光荣。” 这句话,早已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识。 起早贪黑,他们成为社会各个环节,畅通运转的“螺丝钉”和“紧固件”。 五一劳动节之际,一起揭秘药圈劳模TOP榜,致敬那些坚毅果敢的背影。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解甲归田又出山 1982年,刚从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的孙飘扬,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药厂技术员。 在普通的岗位上,孙飘扬发挥自己的优点,为连云港制药厂(恒瑞医药前身)带来生机。 1990年,孙飘扬因表现优异,晋升为连云港制药厂厂长。 一上任的孙飘扬当即决定,对连云港制药厂进行革命性改革: 从代加工小厂,转变为开发新药的药企。 “你没有技术,你的命运就在别人手里。我们要把命运抓在自己手里。” 就这样,孙飘扬重金购买了市面上大火的抗癌针剂VP16,准备开发成软胶囊剂型。 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热烈欢迎,连云港制药厂当年营业额增长了34%,盈利接近百万元。 攻克抗癌药的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这场翻身仗也让新厂长孙飘扬站稳了脚跟。 之后20多年时间里,孙飘扬以“左手创新药,右手仿制药”的发展策略,确立了以抗肿瘤药和麻醉药为突破口的定位,将恒瑞从以前的代加工小厂彻底转型。 直到2020年1月,恒瑞发布公告称,孙飘扬不再担任董事长一职。 而后,恒瑞受到集采失利、股价下跌等风波影响,一度陷入困境。 2021年7月,解甲归田的孙飘扬再次回归,开始他与恒瑞的新征程。 风雨同舟近40年,解甲归田又出山!飘总不愧为药圈劳模。 92岁奋斗一线 1930年出生,92岁的楼金,可能是中国大陆年岁最大的老总。 1962年,楼金带领7个员工和2千启动资金,创办了金华市化学制品社(金华市第二制药厂)。 担任厂长的楼金,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机会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分配改革,不断提高药厂的技术工艺,提高科技含量。 短短几年的时间,金华第二药厂的产值、利润成倍增长,并获得了“首创百万利润”称号。 临近花甲之年,58岁的楼金,又提出了闯海南实现向外发展和扩张的蓝图。 那时候,楼金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条件下,采用“借鸡生蛋”的办法: 与海南五指山制药厂合作进行扩建,成立了海南亚洲制药厂。 楼金坚定“辐射亚洲、打开国外市场的”的经营理念,将公司的产品销往海外,研发出快克、小快克等明星感冒药品牌。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楼金将一个街道企业,发展成一个集医药生产、药品经营、药物科研开发、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化工、旅游、教育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如今,92岁的楼金依然拼搏在企业经营一线,被称为“中国最年长董事长”。 他曾表示,干好企业就是把中国经济赶上去,复兴中华。 “我身体还好,大家选举我做(企业),我还得做。” 85岁获诺贝尔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出生伊始,似乎上天注定了屠呦呦与青蒿的缘分。 1955年,毕业后的屠呦呦,被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热爱药学研究的她,在毕业后与老师楼之岑一起抗击血吸虫病;也参与到中药炮制研究工作课题组,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编著出《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一书。 1969年,因为屠呦呦在工作中对中西医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选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523”课题组组长,自此开始了探索治疗疟疾的“征战”。 3年后,屠呦呦团队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但对青蒿素的研究,屠呦呦并没有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停止。 之后的几十年,屠呦呦持续跟踪青蒿素相关的药品,在疟疾高发区的使用效果,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做了一辈子,我希望青蒿素能够物尽其用,也希望有新的激励机制,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发挥护佑人类健康的作用。”屠呦呦说。 “当代李时珍” 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库丰富,奈何一直没有详实可靠的调研资料,使得民族药的发展一度停滞。 这时候,朱兆云出现了。 为了丰富天然药物的资源库,自从2000年起,作为总设计师和负责人,朱兆云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野外药物调研。 彼时,她兼顾民族用药的经验,反复斟酌,制定出“民族民间应用+生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的融合调研方案。 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踏遍云南的崇山峻岭、河流峡谷,调研组开始了异常艰苦的旅程。 12年的努力,行程近80万公里,朱兆云团队采集标本1万多种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约16万张;准确鉴定出412科1720属4392种天然药物,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新药用植物资源451种。 基于野外调查所获得第一手资料,朱兆云主编了《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云南民族药志》等6部22卷1191万字的专著,提供了科学、详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得到广泛应用。 令人动容的是,整套著作的编制是公益性的,朱兆云和团队没有任何收益。 2012年,这一项目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我国中医药行业10年、中药行业近20年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白。 […]

半夏
曾欠债1.5亿,如今送出70亿!他如何拓荒中国创新抗癌药?

曾欠债1.5亿,如今送出70亿!他如何拓荒中国创新抗癌药?

如果让你回到2002年,并拥有年收入20万美元的工作,你会放弃一切,从头开始吗?   或许大多数人的回复,都是否定的。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翁丁列明,却能斩钉截铁说出肯定答案。   当所有人都认为,丁列明是“疯子”和“傻子”时,他回到祖国的怀抱,结束了长达10年的美国生活。   他是谁?为什么要放弃一切,从0开始?   “农村娃”与美国梦   1963年,丁列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的一个小山村。   从小在农村长大,丁列明自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丝毫不懈怠。   之后,年仅16岁的丁列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   丁列明曾说,因为从小目睹身边的亲友被病痛折磨,陷入看不起病、用不起药的困境,所以他选择了学医。   而后,他考取了母校的传染病学硕士学位;3年后,丁列明选择了留校任教。   很快,丁列明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   1992年,丁列明获得了一次公派出国的机会,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   4年后,他通过了美国医学博士考试。   在美国,丁列明成为病理科执业医师,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丁列明在美国的生活,已算得上功成名就。   但,丁列明却不这么认为。   对于丁列明来说,他觉得自己的根始终在中国,期待有机会回去。   直到2002年,回国的事,有了一丝希望。   丁列明与其他合作伙伴,发现了靶向性抗癌新药项目。   彼时,在美国完成新药研发非常困难,历时10年、花费10亿美元。   但当时,中国正大力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对比之下,丁列明和伙伴们达成共识,决定回国创业。   2003年,丁列明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贝达药业,埋头研发肺癌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   欠债1.5亿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丁列明的贝达药业也不例外。   回国之初,丁列明的团队作为国内靶向抗癌新药的拓荒者,团队的研发条件非常艰苦:   设在北京的研发中心,只能租借大学的实验室,不少仪器设备是丁列明几个人从国外背回来的。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