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分享正能量:靶向药成功控制脑膜转移

分享正能量:靶向药成功控制脑膜转移

合并脑转移,尤其是脑膜转移的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极短。 这类患者挑选药物的关键参数有三个: 首先这个药物要能透过脑子,进入到病灶里,大分子单抗、一小部分特殊设计的小分子靶向药以及若干个化疗药,可以实现这一点; 其次,这个药物要能抗癌,有的药物虽然能进入脑子,但是不能对付病人所患的原发癌,那也是白搭; 最后,副作用要能承受,不少患者及一小部分医学界的专家都在尝试直接通过腰椎穿刺,往脑脊液里打药,但是这么做的风险是很大的,时不时出现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副作用,奉劝各位病友三思而后行。 闲言少叙,今天分享一个利用小分子靶向药成功控制肉瘤脑转移、脑膜转移的正能量案例。这个案例近期发表在学术论文中,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的Tarek M. Mekhail教授提供。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多数时候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偶尔这种肿瘤也会恶变,全身到处转移,预后很差。一般这种到处转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生存期又短的变种,也称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近期大量的研究发现,这种病人中一部分(30%-50%)患者携带有ALK基因激活突变,尤其是在肺癌中常见的ALK融合突变。因此,很多科学家都在尝试利用ALK抑制剂,治疗携带ALK突变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这里报道一例很特别的案例: 一个身体一直很健康的18岁姑娘,在2014年由于止痛药无法缓解的剧烈头痛就诊。医院查了脑部MRI,结果令人震惊:姑娘脑部有多发的肿瘤性占位,最大的有5厘米,大部分位于左侧的额叶。全身检查又发现,姑娘肺部有一个6厘米的占位,位于右肺中叶。因此,主管医生首先考虑是肺癌脑转移。 但是,从片子上看,实在是不太像是典型的肺腺癌、肺鳞癌或者小细胞肺癌之类的普通的肺癌——来者不善,因此医院安排了脑部手术,一来可以取得病理,更重要的是肿物切除以后可以减轻脑部的症状以及可能发生的脑疝之类的致命性的风险。 病理结果也是出‍人意料:ALK突变阳性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下图显示ALK染色阳性: 患者脑部手术后一个月,就出现了另一侧的脑转移。外国医生敢想敢干,竟然又安排了一次开颅手术+伽马刀治疗;然后才犹犹豫豫地开始吃起了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服药2个月后,肺部病灶缩小了50%,堪称神效;脑部病灶稳定。因此主管医生又安排了胸部手术,把肺原发灶给切了。术后恢复良好,这时候小姑娘体内已经没啥可见病灶了,因此她就继续吃着克唑替尼,回去上大学了。 3个月后,小姑娘脑部病灶复发进展(作为第一代靶向药,克唑替尼对于控制脑转移的能力就是很差的)。于是她开始吃最古老的第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即色瑞替尼),管用了8个月,脑部病灶又开始进展。患者再一次接受了伽马刀治疗。然后药物换成了比较新的第二代ALK抑制剂艾乐替尼,又管用了8个月。这一晃已经到了2016年1月了,姑娘的脑转移大爆发了,而且出现了脑膜转移、脊膜转移。而且脑部、脑膜以及脊髓膜,都是多发的,这一次真是凶多吉少了。 但是,ALK抑制剂不是还有好几个没试过么,怎么能轻言放弃。因此,主管医生又给病人吃了最新一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服药数周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服药3个月后,复查头部和脊髓的MRI,发现脑膜、脊髓膜上的转移灶完全消失了,脑实质内的病灶保持基本稳定。截止目前,患者依然存活,距离确诊肉瘤合并脑转移已经近3年。下图显示最新的复查结果:脑实质内的病灶基本稳定,而脑膜上的病灶已经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1]Metastatic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1 (ALK-1)-Rearrange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Sarcoma to the Brain with Leptomeningeal Involvement: Favorable Response to Serial ALK Inhibitors: A Case Report. Am J Case Rep, 2017; 18: 799-804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