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骨转

骨转

癌症患者骨转了,双磷酸盐注射间隔时间1个月和2个月无区别

癌症患者骨转了,双磷酸盐注射间隔时间1个月和2个月无区别

骨转移是肺癌的一个严重问题,造成患者相当大的痛苦。据统计,40-48%的肺癌患者在初始阶段就有骨转移。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控制骨转移,避免其加重并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骨转移病灶的发展会引发一系列骨骼相关的并发症和对应的治疗,如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手术和骨骼放射性治疗,这些被统称为骨骼相关事件(SRE)。 预防骨相关事件的药物 为了预防肿瘤患者出现骨骼相关事件(SRE),现有两种药物,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双磷酸盐,如唑来膦酸(ZA),是无机焦磷酸盐的类似物,它能通过附着在骨内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此外,双磷酸盐还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祖细胞的成长和聚集,促进破骨细胞的自然死亡,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活性。地诺单抗(Denosu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通过抑制骨重塑过程中的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并减少骨折的风险。 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已在我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骨转移患者,以防止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然而,任何药物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下颌骨坏死、肾脏毒性、类似流感的症状、胃肠道反应、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尽管双磷酸盐已被证实能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但缺乏长期治疗影响的证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持续治疗,直到大量证据显示患者的健康状况下降或出现过度毒性。 随着新的治疗方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我们也需要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和预防骨相关事件,同时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研究探讨了降低双磷酸盐给药频率(即增加用药间隔时间)是否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个月一次和1个月一次,疗效无区别 这是在日本进行的一项研究。八家医院共同开展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二期临床试验,将出现骨转移的肺癌患者随机分组,每四周或每八周接受4毫克双磷酸盐的治疗。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观察首次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以及一年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和种类。 2012年11月至2018年10月的六年时间里,共招募了108名患者。其中54名患者每四周接受一次双磷酸盐注射(每月一次),55名患者每八周接受一次双磷酸盐注射(每两月一次)。 延长双磷酸盐注射时间不影响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由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较低,首次骨相关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无法计算,但是所有患者首次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并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将双磷酸盐注射的频率调整为每两个月一次,并不会影响首次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一年后,两组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6%和23.3%,但差异并不显著。 在六个月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疼痛评估、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血清N-端肽水平、毒性和总生存期等方面,两组患者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研究者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考虑将双磷酸盐注射的频率延长至每两个月一次。 双磷酸盐注射时间延长不影响总生存期 讨论和分析 对许多患者而言,去医院接受骨转针治疗(如双磷酸盐注射)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在体力状态较差的情况下。将双磷酸盐注射的频率调整为每两个月一次,不仅能节省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包括下颌骨坏死、肾脏毒性、类似流感的症状、胃肠道反应、非典型股骨骨折等,这些都会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癌症患者提供启示,您可以与主治医生讨论,考虑延长双磷酸盐的注射间隔时间。当然,我们更希望广大的患者能避免遭受骨转移的困扰。 . 参考文献: N. Katakami,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zoledronate dosing every four versus eight weeks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Hanshin Cancer Group0312), Lung Cancer (2023);

玉米
生如胡杨——父亲的治疗小记

生如胡杨——父亲的治疗小记

当父亲确诊肺癌并且多发骨转,女儿是怎么做的?

小D
肺癌骨转移的最全处理方法

肺癌骨转移的最全处理方法

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患者需早做准备,了解相关治疗方案

小D
抗癌5年,我是如何熬过脑转骨转,战胜种种副作用的?

抗癌5年,我是如何熬过脑转骨转,战胜种种副作用的?

从化疗到靶向药再轮回,结合病友经验和自身实践,她的分享值得参考

小D
这个确诊就已经脑转的姑娘,扛住了肺癌的11次进展

这个确诊就已经脑转的姑娘,扛住了肺癌的11次进展

是什么阻止死神带走她?

小D
88岁“花园爷爷”的12年抗癌故事

88岁“花园爷爷”的12年抗癌故事

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带癌长期生存已成为现实

小D
五年曲折抗癌经历,她站在病友的肩膀上,用新药创造奇迹

五年曲折抗癌经历,她站在病友的肩膀上,用新药创造奇迹

陪父亲抗癌的近五年时间,每每回想总是五味杂陈,各中滋味我想只有病友群的各位战士和家属才能明白。这篇短文把这几年的治疗过程做一个总结,谈不上经验,只希望能和抗癌路上的病友们一起共勉,不要放弃,相信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胰岛素被人们发现以前,糖尿病的治疗方式听起来匪夷所思:饥饿疗法,患者以控制饮食的方式帮助血糖保持正常,有的患者甚至禁止一切糖分,以及能够转化为糖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这样的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并且忍受治疗的痛苦: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骨瘦如柴,有的糖尿病儿童逝世的时候体重还不到 20公斤。 直到1922年,胰岛素真正运用于人体后,糖尿病患者经历了生死的逆转:病情严重的孩子,打胰岛素时间不长就可以满院子乱跑了。作为首批注射这种胰岛素的病人,当时的一个糖尿病孩子一直活到了1993年。 在我看来,虽然癌症远比糖尿病更加复杂,但人类目前癌症的治疗就站在这样的一扇门的大门口,只待一把打开门的钥匙。我相信,免疫治疗就是这把打开肿瘤治愈之门的钥匙。而这些探索前行道路的英雄,不管是医生或是患者,都是我们最值得崇敬的英雄。 今天的咚友访谈是一位肾癌患者,也是探索前行道路的抗癌英雄。在PD-1抑制剂尚处未知地带时,迈出了肾癌免疫治疗的坚定步伐,最终也获得治疗的成功。 正是有这些英雄的存在,更让我们坚信,我们离迎来抗癌战争的最后胜利,仅只是一步之遥!   确诊癌症遭遇第一次艰难抉择   2013年4月份,父亲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右肾有5cm左右的占位,当时感觉如同晴天霹雳,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只是个良性的瘤。慌乱的我通过朋友介绍直接去了上海某三甲医院,这次检查发现父亲除了右肾5cm的占位,左肾还有一个1cm左右的阴影。医生当时并不确定左肾结节的性质,说不排除以后左肾发展成为小肾癌的可能性。医生建议右肾做保肾手术,考虑到如果将来左边出问题,至少能保留些肾功能。其实我们原本还预约了其他医院打算去看看,但心急如焚的我们还是选择了立即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III级。 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看了不少别的医生,都认为当时左肾的阴影只是个囊肿,不会发展成肿瘤,当时手术选择根治术更好(毕竟肿瘤也比较大,一般大于4cm是要选根治术的)。所以,建议病友们在最初发现占位时,还是要多跑几家医院咨询,综合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做选择,肿瘤的生长不是一两天的事,手术也绝不差那几天,这是我的反思。   发现肺转移却遭遇病理诊断失误   父亲术后半年身体恢复的不错(加上我们当时并未告知真相,觉得不忍心,他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正当我觉得好日子要来临的时候,突然噩耗传来,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左肺两个小结节(术后3个月复查左肺并无结节)。经过一系列炎症化验排查无果,医生建议观察三个月决定是否可以安排肺部手术。三个月转瞬即至,2014年4月左右,父亲做了PET-CT后发现肺部的其中一个结节已经从0.8cm长到了1.4cm,另一个没有变,其他全身未见转移,医生说可以做肺部微创手术,但要快点做,如果结节再长大就不能做微创了! 慌张的我再一次听从了医生的建议,想着微创应该创伤不大,最多就是把那个小结节切除掉,对身体伤害应该不大,正好也能看看结节的病理。那天的手术等了很长时间后,终于等来了主刀医生的电话,他说术前他觉得肺部结节应该是转移结节,但术中病理为原位腺癌,他在手术中和病理科主任打电话再三确认,病理科主任说肯定是原位腺癌,于是把左肺上叶做了整叶切除。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喜,不敢相信,因为原位癌比转移癌好太多了。然而,真的这么幸运吗?几天后,接到医生电话,说非常抱歉,病理科的术中病理有误,最终的病理是透明细胞癌,根据病史,倾向于转移。 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惊愕、愤怒,还有自责。我觉得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医院,才让我爸受那样的苦,白白切了一个左肺上叶(是个大叶)。两次手术后,觉得父亲身体比之前差了不少,十分心痛。 这样一段经历之后,我开始反思,一路走来我一直听从医生的建议,从未怀疑过,结果却是这样让人难以接受。至此,我开始了漫漫的学习之路,开始去与癌共舞等论坛看前辈的帖子,开始进病友群寻求有经验的病友的意见和建议,开始关注咚咚肿瘤科读所有和肾癌有关的科普文章,开始通过咚咚肿瘤科、好大夫等APP咨询医生。我明白作为病人或者家属,不能单单只依靠医生,还是要自己对各种治疗或药物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并且最终要靠自己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靶向治疗的一次次无奈之选   接下来遇到的难题就是关于靶向药的治疗,因为手术把转移灶切除了,无可参照物,当时咨询了不少专家医生,给出的建议以用多吉美居多。后给父亲用上多吉美,出现了手足反应等各种副反应,好在都属可控范围。但不料多吉美用到一个多月时,突然出现严重肝损,挂了半个多月的盐水才使肝功能勉强恢复到正常,之后大约在肺部术后三个月出现了大量胸水,确认胸膜转移(我想这跟当时肺部的创伤性手术不无关系),再恢复吃多吉美,胸水并没有控制住,判断多吉美本身无效或已耐药。 在这期间,我也有远程咨询过纽约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医生,当时已经从与癌共舞的论坛上了解到了PD-1单抗,在咨询治疗建议的时候也问到了是否可以考虑PD-1等免疫治疗?当时医生回复:他认为多吉美无效并不代表其他靶向药都无效,建议我可以试试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等。因为那个时候还是2015年初,PD-1才刚兴起,所以医生的建议比较保守,建议先行靶向治疗,如果靶向药都耐药了,可以考虑以参加临床试验的方式用PD-1。我听从了美国医生的建议,开始了几种靶向药治疗的尝试。 多吉美之后,治疗方案改为依维莫司,同时胸腔注射干扰素+恩度控制胸水,这个新方案用了三个礼拜左右胸水就控制下来了,之后每两月复查时胸膜的靶病灶还是有变大,但是医生认为增幅小于20%也属有效。于是依维莫司继续单用了10个月左右,后再次出现胸水,判断已耐药。接下来,胸腔改为注射贝伐珠单抗,靶向药改服培唑帕尼,贝伐珠单抗的效果很好,注射一次后胸水缩减到几乎没有,共注射贝伐珠单抗两次。靶向药培唑帕尼用了1个月的时候复查胸膜结节有缩小,提示有效,但两个半月复查结节又变大,再次耐药。 最初医生说因为肾癌的靶向药都是抗血管生成的,不需要做基因检测,但是父亲连续用了几个靶向效果都不好,就去做了几个主要的基因检测,结果未发现任何基因突变:CKIT EXON9, CKIT EXON11, CKIT EXON13, CKIT EXON17, PDGFRA EXON12, PDGFRA EXON18未发现已知突变; HER2阴性(基因无扩增);ALK基因断裂阴性(提示ALK与其他基因没有融合);ROS1基因断裂阴性(提示ROS1与其他基因没有融合);BRAF CODE 600(未发现V600E突变)。   发现骨转移后考虑放手一搏上PD-1   2015年11月,背部疼痛发现骨转,做PET-CT提示左侧胸膜、T4椎体、左侧第3、4后肋多发转移。右肺多发小结节(FDG代谢未见明显异常,建议CT随访排除转移性病兆);双侧肾上腺增厚伴FDG代谢增高(转移病兆不能排除)。 靶向药培唑帕尼改为阿昔替尼,加用骨转针唑来膦酸,后改为denosumab(开始时骨转针1月1次,一年后平均2-3月1次,已满2年)。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考虑用PD-1了,也尽全力在了解和学习同类型病友的使用方案,虽然当时用的人还比较少,国内医生也不建议上,但鉴于各种靶向效果不佳,我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当时我联系过了在美国参加K药联合阿昔替尼的临床试验的木桑大哥,他热心地给了我详细的用药建议和指导,包括放疗后上K的经验,他的用药成功也给了我较大的信心(这里要特别感谢木桑大哥,在父亲整个治疗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议以及美国医生用药的经验)。当时CT显示父亲的椎体压迫比较严重,如果不赶紧做放射治疗,极有可能会瘫痪(中间有咨询北肿的医生,说到虽然肾癌对放化疗都不敏感,但骨转后骨转的地方用放疗还是会有效果的),所以父亲先进行了20天左右的放射治疗,然后休息了十天开始上PD1,因为当时O药已经批准了肾癌的适应症,我们最终选择了PD-1的O药。 使用PD-1四个月效果令人振奋   正式开始用PD-1是2016年1月,我们是按照2.4mg/公斤(当时研究了一下2mg/kg和3mg/kg的临床试验,感觉数据上差不太多),两周一次的方式。 最初是PD-1联合阿昔替尼,联用了4个月。父亲第一次使用PD-1后就出现了胸水,当时胸水大概400ml,我记得之前群里有病友使用过程中也遇到这种情况,后来胸水是自身吸收掉了,所以我也没有特别慌,想着再观察下,先不抽胸水。打了第二针后,胸水少了大概100~200ml,第三针后就只剩一点,第四针后就完全没有了,或许胸水也是PD-1的免疫反应之类的,但当时没有依靠外部药物治疗,通过自身吸收掉了,也算有惊无险。 其次,我爸打了第二针PD-1之后血液里的一些指标下降的特别快(比如CRP从85.6降到7.7,血沉从135降到56),后CRP/血沉/CA125持续下降至正常,有人说CRP和血沉只是炎性指标,但我感觉对我爸是敏感的,CA125虽然不是肾癌的指标,但是可以反映胸膜上的情况的,总之当时很惊喜,我们感觉PD-1肯定是有效果的! 另一个比较好的情况就是,这前几针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发烧、皮疹都没有,体感也挺好、饮食也正常,之前背上骨转的地方骨痛是很厉害的,用各种止痛药但是都不敏感,使用PD-1后骨痛感逐渐变轻,到后面完全没有疼痛了!用药四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复查,胸膜上的结节变小了,右肺上的几个小结节也消失了,骨转的位置压迫也好了一点。考虑到之前几种靶向药治疗效果都不佳,我认为这几个月的效果应该是来自PD-1,且阿西替尼致使父亲血压很高,几种降血压的药联合使用勉强控制。综合考虑,到第五个月的时候开始单用PD1,之后PD1单用至今。 此处补充一点,父亲在使用PD-1一年多后,才开始出现皮疹,身上腿上都有,算不上很严重,用了些激素药膏,一直到现在都存在,时轻时重,所以说每个人每个阶段的副反应可能都不一样。 肺部曲霉菌感染与病情基本CR的悲喜交加   […]

小D
骨转移骨肿瘤也有靶向药地诺单抗

骨转移骨肿瘤也有靶向药地诺单抗

名称:Xgeva=denosumab=地诺单抗 厂商:安进(Amgen) 机理:地诺单抗结合于RANKL,一种跨膜或可溶蛋白,对于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生存及负责骨吸收的细胞都有具有重要作用,调节了钙从骨的释放。通过RANKL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介导了实体瘤中骨转移骨病理的发生。另外,骨的巨细胞肿瘤包含表达RANKL的基质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达RANKL受体,彼此信号传导导致骨溶解及肿瘤生长。地诺单抗避免了RANKL激活其表达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破骨样巨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而发挥作用。 适应症: 1.被批准用于实体瘤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的预防不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相关事件的预防。 2.被批准用于成人或骨成熟青少年患骨巨细胞瘤后不可切除或手术切除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 3.被批准用于二磷酸盐耐药的恶性肿瘤的高钙血症。   临床: 1.II期临床试验,86%(30/35)使用地诺单抗的无法切除的或复发的GCTB患者出现肿瘤疗效(定义至少90%的巨细胞消失或靶病灶没有影响学进展达25周)。 2.II期临床试验,282例患者分为3组,1组是不可切除的GCTB患者,2组是严重手术并发症的术后GCTB患者,3组是之前使用地诺单抗研究的患者。1组中随访13个月后96%的患者未出现进展,2组随访9.2个月后74%患者未进行手术,62%的患者进行了手术但并发症减少。使用2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PET-CT也支持。 免责声明:所发布的有关商品的功效、用途和用法等信息,未经本平台核实。受众若要了解确切情况,请向该商品的生产商、经销商、原始信息发布者或医疗专业人士咨询。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