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张煜

张煜

陆巍新上岗,张煜被开除:肿瘤「黑医门」事件中,没有一个赢家

陆巍新上岗,张煜被开除:肿瘤「黑医门」事件中,没有一个赢家

时光匆匆荏苒,曾经一场轰动全国的医疗争议事件,现在落得一地鸡毛。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一年前震动整个医疗行业的肿瘤「黑医门」事件?这场延续了大半年的医疗争议,将关于癌症规范医疗的讨论顶上了风口浪尖,也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事件的两位主角:曾经的北医三院主治医生张煜,以及曾经的上海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生陆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场肿瘤「黑医门」事件的始末:   2021年4月,张煜医生对上海新华医院的陆巍医生进行实名控诉,质疑其在一位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就诊过程中,“诱骗肿瘤患者及家属选择花费高额且无效的治疗方案,治疗费用上涨10倍且采用了无效、昂贵、不合法的NKT治疗,最后患者家属人财两空。   该质疑文章一经发表,便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堪称整个医疗行业内的一场地震。   此后,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于病例治疗过程进行评议。经过专家和同行的评议,认为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上海市卫健委监督所对陆巍做出处罚结果:警告,罚款人民币叁万元整,暂停执业6个月。 处罚结果公布后,张煜医生对此并不认可,发文质疑调查结果:请求和专家团进行辩论,赌上行医资格无怨无悔。   对于张煜的言论专家组没再接这个茬,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网上的争论还在继续,张煜也因此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揭黑英雄”。2022年3月,张煜医生似乎是尝到了“揭黑”的甜头,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四年前“聊城假药案”的治疗争议,并将烧伤超人阿宝等大V牵扯进入其中。   这一次,这位张煜医生的迷惑行为为他带来了灾祸:一番争议后,张煜接到了北医三院的开除通知书。   如今,近一年时间过去了,两位事件的主人公分别是什么状态呢?   1 陆巍医生新上岗:从上海到东北 争议事件带来的伤害不可磨灭   就在近期,一篇来自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告知了我们陆巍医生的新去向:   8月5日,该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筑巢引凤海纳百川——沈阳市五院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文中介绍,沈阳市五院作为市级肿瘤防治中心,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海知名胃肠肿瘤专家陆巍教授成为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二科主任。   陆巍教授   如果不是这场争议带来的风波,有着上海知名三甲医院背景的外科医生陆巍,或许不会与沈阳第五人民医院产生关联。   据了解,这场肿瘤「黑医门」事件发生后,陆巍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历了被舆论围剿的至暗时刻后,陆巍医生选择宁可从上海新华医院辞职,也要“一条道走到黑”,起诉张煜医生诽谤和名誉侵权,试图让大家看到另一个视角之下的“肿瘤揭黑”事件。   这场艰难的起诉来的旷日持久,因北上进京搜集证据反映情况,陆巍医生在上海突发疫情之时并未被隔离,反而被孤悬在了上海之外。唯一值得宽慰的是,历尽艰辛曲折后,他起诉张煜诽谤和名誉侵权终于得到了法院受理,目前正在等待进一步的开庭。   对于这场深远影响了他人生的争议,陆巍说:“事情发生了,就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了。”   至于来到沈阳第五人民医院,则纯粹是一场巧合。陆巍医生在忙碌之余,应朋友之邀赴沈阳会诊,在特殊的契机之下,方才获得这份一份新工作——沈阳市某三甲医院胃肠肿瘤外二科主任。   在沈阳五院的公众号推送中,我们看到陆巍医生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正式开展工作,也还不到一个月。短短20天时间里,其科室团队已经完成6例高难度复杂的胃肠肿瘤手术,使肿瘤患者重获新生。 图源: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公众号   对于这个全新的开始,陆巍说,“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带出一个成熟的团队,把我掌握的技术、理念教给大家,把科室做大做强,在沈阳能进入到第一梯队,那时候我才算完成了我的任务。”   2 迷失的“揭黑”医生张煜 近况似乎过得并不如意   虽然离开了熟悉的住所,但陆巍医生毕竟有了新的开始,重新回到了手术台。相比之下,张煜医生似乎显得更加不如意。   如果张煜医生的所言所行停留在2021年6月,那么他的形象可能至今仍然还是那个所谓的“揭黑医生”。但或许是巨大的流量红利冲昏了这位“网红医生”的头脑,2022年3月,张煜医生主动发难,又一次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舆论大战”:   这一次,他锁定了四年前发生的“聊城假药案”。事情的前因后果咚咚曾做过详细的报道,各位读者可以在此回顾:突发! 「网红癌医」张煜医生被医院开除, 这位「揭黑英雄」到底怎么了? […]

小D
陆巍医生再就业!离开上海去东北了

陆巍医生再就业!离开上海去东北了

在因“肿瘤揭黑事件”而离开临床工作一年半后,在从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辞职半年多后,事件当事医生之一的陆巍,又就业了。 8月5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号推送了一篇文章《筑巢引凤海纳百川——沈阳市五院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文中介绍,市五院作为沈阳市肿瘤防治中心,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海知名胃肠肿瘤专家陆巍教授成为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二科主任。 “不会改变我的初心” 陆巍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正式开展工作,也还不到一个月。 据医院发的文中介绍,短短20天时间里,科室团队已经完成6例高难度复杂的胃肠肿瘤手术,使肿瘤患者重获新生。 在手术的这几个病人中,让陆巍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已经在其它多家医院进行过治疗,到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经过转化治疗后,患者肝部转移病灶消失,但原发病灶却愈发严重了,而且发生了穿孔,造成了结肠漏和反复感染及控制不住的出血。 通过综合分析评估患者病情后,陆巍决定为患者实行手术。“我看了患者的片子,觉得能够切除病灶,把病灶切了,出血问题也就解决了。” 手术过程虽然很艰难,但结果却很理想,病灶切除的很干净,淋巴结也都清扫了,患者术后恢复的也很快,术后第四天开始进食,第八天就出院了。医疗费用也不高,陆巍估计这种手术常规大概要六七万元,而这位患者的实际费用只有5万出头。对于这个结果,陆巍觉得也很满意。 “这个病人还有个特点,术前白细胞是27000,伴有发热,高热是手术禁忌症,所以按照指南和外科手术原则就不能做手术。”陆巍说,“但是我当时判断发热就是由病灶引起的,患者没有发生肺部感染,没有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只有与本科疾病相关,出血穿孔是胃癌最大的一个并发症,穿孔了就会诱发感染,所以外科问题不解决,患者的感染就解决不了。” 因此,虽然科里有年轻医生提醒陆巍,病人还在发烧能做手术吗?但陆巍判断认为,患者的问题只有通过手术解决,只能放手一搏,如果手术做不下来,患者的发热感染问题解决不了,出血的问题解决不了,患者情况就会急转直下。 这又是一次超越常规的医疗决策,幸运的是获得了一个好结果。而在“肿瘤揭黑事件”中,陆巍为青海胃癌患者手写的一纸化疗方案,后来被张煜作为他的重要“罪证”之一。 重新回到医生的岗位上,这次陆巍的身份是科室主任,他会如何带领一个新科室?“我们先把各项医疗制度完善好,让大家能遵守基本医疗制度,保障好患者安全,同时也要对临床医疗有追求,要超越现状,技术上要有突破,带教好年轻医生,将来科室团队成熟起来后,也开展一些研究工作。” 经历过被舆论围剿的至暗时刻,至今都未能完全洗脱污名的陆巍说他不会改变初心,“我还是想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把病人放到第一位。虽然我们在公立医院条件有限,但我们也想通过各种方法,借助各种技术和平台,为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我不会因为那件事改变自己。” “我的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了” “肿瘤揭黑事件”中没有赢家。 陆巍付出的代价惨重,他的人生在2021年的春夏之交脱了轨,并在年底丢掉了医生的工作。尽管张煜对他的主要指控最后在官方调查结果中都未能被证实,但很多人既不信他,也不相信官方调查,对他的攻击至今都未停止。虽然他不停的通过个人微博“一路为医”去讲述另一个版本的“肿瘤揭黑事件”,但他也许永远都无法彻底洗刷自己的污名了。 “肿瘤揭黑事件”后,”揭黑者”张煜收获了大量拥护者,被视为正义的化身。在2022年3月,当他想要再复制一次“揭黑”的成功时,这一次他不仅没有再得到那么多的拥护,甚至连他曾经的盟友们也都不再支持他,他还招惹到了另一个大V医生“烧伤超人阿宝”。这一次,张煜也丢掉了他的工作。 失去工作后,陆巍去了北京,要为自己要个说法。因为上半年北京连续发生疫情,他的维权之路颇为曲折,他起诉张煜诽谤和名誉侵权终于得到了法院受理,但至今还在等待开庭的日期。 即使官司打赢了,“肿瘤揭黑事件”也已成为中国医疗史上的一件著名事件。陆巍说:“事情发生了,就不可能当作没有发生,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影响,我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了。” 陆巍本来在上海一所著名三甲医院工作,也组建了家庭,现在他不仅失去了上海的工作,还要与家人分开,在远离上海的沈阳重组科室和团队。 虽然陆巍还有重返上海的想法,毕竟他的家人在上海。但随着进入到在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的角色中,在短期内他也很难回去了。 “医院对我有要求,团队对我有期望,我也不愿去辜负别人,以目前的状态,我也没法离开了。”陆巍说,“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带出一个成熟的团队,把我掌握的技术、理念教给大家,把科室做大做强,在沈阳能进入到第一梯队,那时候我才算完成了我的任务。”

半夏
「网红癌医」张煜被开除后续:夫人们卷入舆论战场,癌患「超说明书」用药应该如何自救?

「网红癌医」张煜被开除后续:夫人们卷入舆论战场,癌患「超说明书」用药应该如何自救?

“2022年2月25日,让我感到绝望的一天,我刚刚被医院开除了。”这是“网红癌医”张煜近期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 自2021年4月开始,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中活跃“打黑”的张煜医生,先后向上海的陆巍医生与山东“聊城假药案”事件的陈宗祥医生发起了质疑挑战,掀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波。张煜医生提出的“诱骗治疗”、“假药牟利”等一系列所谓的“治疗黑幕”,吸引了无数关注,大家都在期待其中是否真如张煜医生说的那样背后暗藏玄机。   而这两场质疑,均以卫健委调查后宣布“医生有科学支撑且没有牟利行为”(聊城假药案)以及“治疗过程基本符合规范”(上海陆巍医生事件)告终。详情可参考: — 回顾 — 突发! 「网红癌医」张煜医生被医院开除, 这位「揭黑英雄」到底怎么了? 2022.02.25   两场风波的结局,是我们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位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医生遭到了开除。而在互联网上,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但这对遭到开除的张煜医生来说显然都无足轻重了。   从2月25日至今,近半个月的时间张煜医生没有发表一条社交动态,这与其平时活跃的状态大相径庭,足以看出开除事件对他的影响之大。   张煜被开除后续:夫人间的舆论战争   然而,张煜医生引起的风波,并没有以他的缄言而结束。就在3月1日,张煜医生的夫人在其运营的个人公众号上发表文章,为张煜被开除事件发声,称:为什么这个社会就容不下一个敢于说真话的好医生? 下图为张煜夫人发文全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舆论再次陷入了“夫人战争”中,3月2日,陆巍医生的妻子在微博发声,质问张煜夫人:同为女人,谁不愿意自己的先生有着一份令人尊敬的职业?谁不愿意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下图为陆巍夫人发文全文:     陆巍夫人发文之后,“聊城假药案”陈宗祥医生的女儿也在微博发声,声援陆巍夫人的发文。   随后,此次与张煜医生争议的另一位核心人物,烧伤超人阿宝也在公众号撰文,指责张煜医生的夫人:张煜医生落到现在的下场,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容不下一个敢说真话的好医生”,而是因为北医三院容不下一个满口谎言恶意构陷诋毁同行的坏员工。   张煜医生的风波还在延续,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可能无法见到这场风波最后会有一个官方的说法盖棺定论,但对于患者而言,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又给脆弱的肿瘤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次打击。   经此一役,肿瘤患者们想用上“超说明书”用药,可谓更难了。更多肿瘤医生可能会因为越来越敏感的环境,选择“明哲保身”。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超说明书”用药,癌症患者们应该如何积极自救?   在我们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超说明书用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治疗规范与指南的支持,但在实际的治疗中,这是医患双方都非常敏感的治疗领域。 一方面,患者担心医生给自己推荐一些“谋财不害命”的无效治疗,从中谋取不义之财;另一方面,医生可能明知某类未获批准的药物会有利于患者,但却会因顾虑患者事后的找茬索赔,从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治疗态度。 在如今这样敏感脆弱的医患关系中,医生给我们开出的处方,很有可能是一个“正确但无法救命”的治疗方案。 那么,患者应该怎样做,才能积极自救帮助自己用上最优的治疗呢?以下几点,或许你可以尝试: 1 积极尝试学习癌症知识,“久病成医”是最好的自救手段 癌症与其他疾病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它并不像感冒发烧一般,有着治疗的“标准答案”。面对不同种类、不同分期、甚至是不同基因类型的癌症病情,我们可能有着上百个不同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全凭医生的经验与认知。 如果希望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也搞懂它。明白癌症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应该如何治疗,你就有了与医生沟通的资本与能力。这样,当你发现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会更有利于自己的病情时,你就可以积极尝试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绝大多数医生都是非常乐于与了解病情的患者探讨治疗方案的。     这个方式听起来可能非常“天方夜谭”。你可能会说:“癌症这么复杂我都搞得懂,那我还不自己治!”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一切都成为了可能:以咚咚为代表的一系列癌症科普媒体,已经将复杂难懂的科研论文转化为了普通人看得懂的癌症治疗科普,只要你多花点时间在公众号与APP中多多学习,相信各位一定能有所收获。这一点,咚咚肿瘤科不少用户就是鲜明的案例。 当然,需要警惕的是,各位千万不能采取随便百度搜索或是轻信一些骗人骗财的“骗子网站”,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分辨清楚:正经的癌症科普平台,向来是摆事实,讲道理,一切以临床实验说话;而那些打着癌症治疗实则欺骗患者牟利的“骗子平台”,则通常惯用“药到病除”,有效率100%等充满诱惑但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话术。 这一点相信各位读者能很好的分辨。 2 建立医患共同决策的新型治疗关系,能大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所谓的“医患共同决策”,是咚咚一直倡导的理想癌症医患关系的范本。当然,这是建立在上一条,也就是患者对癌症治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

小D
顶流“网红医生”被开除,超适应症用药却遭“背锅”

顶流“网红医生”被开除,超适应症用药却遭“背锅”

2022年2月25日,网红打假医生张煜宣布被所在医院开除,至此,其与另一位网红医生阿宝就“聊城假药案”的骂战正式宣告结束。 事件发展至今,剧情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却始终围绕社会各界对“超适应症用药”的不同理解进行,也把“超适应症用药”这个看似高端的话题推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 事件最初源于,2月14日“打假勇士”网红医生张煜在社交平台上对“聊城假药案”中医生向患者推荐抗癌药卡博替尼被患者投诉的事件进行了回复,言道:涉事医生推荐卡博替尼非常欠妥当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医疗行为,无论卡博替尼是不是假药,卡博替尼从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除对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医生也不应该这么做,并呼吁另一位网红医生阿宝向家属道歉。 事后,阿宝回应称张煜对病人的病情,治疗经过以及使用卡博替尼的依据一无所知,称推荐卡博替尼的目的,并不是治疗小细胞肺癌,而是患者身患三种肿瘤中的“膀胱癌”。 经此,张煜正式发文道歉,并提出可以赔偿陈宗祥医生3万元精神损失费。 本以为事件到处结束,可张煜之后有一反之前态度称,之前道歉实乃被迫之举,本想息事宁人,却迫于阿宝医生穷追猛打,最后才决定站出来“揭露”聊城假药案真相,并连发五篇文章予以还击。其中首先提到,卡博替尼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2016年文献资料以及患者使用的卡博替尼的来源进行质疑,并拿出患者的病历和文献原文作为支持。更爆大料称,从患者方律师那儿得知,陈医生介绍获得的药物,完全不是正规的卡博替尼,而是国内小作坊借用印度或其他国家药厂的名义伪造的,甚至很可能是成本100元的原料药。 对此,另一位网红医生阿宝予以反击,对张煜文章诸多内容进行开了一一回复,称其利用大众医学专业知识不对称,传达与事实完全相反的信息,并直接贴出文章结论:“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对复发/难治性尿路上皮转移癌患者中具有临床活性。肺和淋巴结移癌的患者具有更高的ORR。” 经过双方一系列骂战,事件最终还是张煜棋输一招,2022年2月25日张煜宣布被所在医院开除,至此事件终于划下句号。但事件之后张煜此种“被迫妥协”却引得无数粉丝同情,近5万条评论内容中,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好人难做,医疗系统黑暗至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医药系统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但,中国医药系统真如张煜所表达的那么黑暗吗?肿瘤领域又处处存在坑害患者的种种行为吗? 肿瘤超适应症用药,广泛存在于临床 首先,上述案件中陈医生向患者推荐卡博替尼类似的情况,其实广泛存在于医疗系统中,临床称为:“超适应症用药”。通常情况下,在肿瘤药物治疗中出现情况较多,而随着靶向精准治疗领域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一款药物对某一类靶点敏感肿瘤效果都不错,例如“曲妥珠单抗”虽大多集中获批于乳腺癌、胃癌等领域,却实际上对HER2过表达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再说,之前阿斯利康医药代表对基因检测报告造假的事件所引发的关注,但就算是基因检测报告造假,其中也存在患者由于药品海内外获批适应症之间的差距,联合医药代表与医生对自身报告造假,以获得用药机会的情况存在。现实中也不乏多数医生本着治病救人的理念如此做。张煜质疑陈医生介绍卡博替尼的动机,却不愿意相信一个医生最应该有的职业操养,不免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况且,类似于“超适应症用药”这种合情、合理却不合法的行为,政府部门也已经在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已初步有了结果。 超适应症用药纳入法典,类似案件将大幅减少 十多年前的广东,一群药学会医生聚在一起,成功印发了国内首个《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并首次对药品未注册用法做出的定义;四年之后,广东省要学会再次印发了《医疗机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专家共识》,从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药学部门初审、药事会和伦理会审批等方面进行了说明;直至2021年,广东省药学仍在不断更新《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 正是在医、药多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施行,新版医师法首次将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下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 至此,超适应症用药的诸多情况正式有了法的保障,成为了合情、合理及合法的诊疗手段之一(足够前提条件下),而类似于陈医生这样的临床案件将成倍下降,诸如张煜这般的“正义之举”未来或许也将毫无意义了。 总   结 其实,两大医生对撕的具体情况并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真正让人在意的是对撕过程中,医生及大众对“超适应症用药”的不同态度。而如今,随着国家对“超适应症用药”的态度逐渐变化,或许靶向药物可以借临床超适应症用药,或许更多临床数据来支持药物本身的适应症扩展。 而高级学术机构在用药过程中探索过程中,一定程度也要求了厂家、院方与患者三方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超适应症用药”的意义,各取所需。

半夏
“揭黑”医生张煜道歉了

“揭黑”医生张煜道歉了

在与知名大V医生“烧伤超人阿宝”鏖战近一周后,张煜医生道歉了。 2月19日,他发微博称:反思过了,我需要再次道歉并承担赔偿责任。他在道歉文章中坦承了自己三点错误,并对伤害了陈宗祥医生感到抱歉,他写道:“我觉得自己很丑陋和无耻。我很认真的道歉,并且保证一定会改正。请大家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量只做科普,偶尔写我确定错误的不良医疗行为。” “如果陈主任给我机会,我愿意登门并郑重道歉,我也愿意赔偿您的精神损失来减轻内疚之心。”张煜写道,“我并没有经济状况很好,很抱歉只能赔偿3万元,如果陈主任不愿意接受,我知道在地方医院有不少经济条件拮据的患者,请陈主任选择1人或数人,将这些钱转赠,看能否有所帮助。” 张煜为何道歉? 先解释一下张煜为何要向陈宗祥医生道歉。 陈宗祥医生是2019年举国关注的“聊城抗癌假药案”事件的当事医生,因向患者推荐使用当时尚未在国内上市的抗癌药“卡博替尼”,而被患者家属投诉,并被当地食药监部门鉴定为“假药”。 最终,55岁的陈宗祥医生因向患者推荐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被罚暂停一年执业活动。患者家属王玉清在其父去世后,因多次辱骂陈宗祥医生和院方工作人员,扰乱医院正常秩序,被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予以训诫。 如今,陈宗祥医生已经恢复执业,回到医生的岗位。而王玉清这些年一直在不停的上诉。因为当初“烧伤超人阿宝”深度介入了“聊城抗癌假药案”事件,为陈宗祥医生发声,也因此与王玉清产生了纠纷,被王玉清列为被告对象。 这件往事是怎么与张煜扯上关系的呢?2月14日,张煜在某问答平台上,对“如何看待聊城市肿瘤医院医生向患者推荐抗癌药‘卡博替尼’,因认定为‘假药’遭患者家属投诉”这一提问进行了回答。 在回复文章中,张煜写道:这位医生推荐卡博替尼非常欠妥当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医疗行为,也就是说,无论卡博替尼是不是假药,医生也不应该这么做。 张煜的理由是:卡博替尼从来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除对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他在文中写道:“我也想不通这一点,医生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无论从哪一点,很遗憾,这位医生都没有做到或做的不好。”“如果患者家属找我,我会客观的给出意见。” 在后续的文章中,张煜还@烧伤超人阿宝,称阿宝误解了整个事件经过。“并且我认为,你应该向@聊城王玉清道歉。” 2月15日下午一点多,“烧伤超人阿宝”因为点评社会热点话题,自觉说的太多,发微博表示要“自我禁言24小时”。到了晚上10点多,他就打破了“自我禁言”,发微博回应张煜对“聊城抗癌假药案”的看法及让他向王玉清道歉的要求。阿宝在微博中指出,王玉清的父亲从来没有因为小细胞肺癌用过卡博替尼,而是为了治疗晚期膀胱癌。 “烧伤超人阿宝”写道:他(张煜)根本对病人的病情,对病人的治疗经过,对病人使用卡博替尼的依据,对王玉青闹事之所以让人神憎鬼厌的理由,全都一无所知。 此后三天内,“烧伤超人阿宝”紧紧揪住“张煜连陈宗祥用卡博替尼治疗的是小细胞肺癌还是膀胱癌都搞错”情况下,就断言陈宗祥做错了,在其微博和个人公号上连发多篇文章“教训”张煜。 随着2月18日张煜连发两篇道歉文章,他也删除了此前发的涉及“聊城抗癌假药案”的多篇相关内容。 “登门道歉之事,请勿再提”、 “你的钱,我们不要” 对于张煜的道歉,聊城的陈宗祥医生看过之后,“陷入久久的沉默,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陈宗祥医生的女儿通过微博进行了回应:我作为子女,不能代替他给你确切的回复,是原谅,不原谅,还是兼而有之。但是作为子女,我可以说说家人的感受。 “从王玉青开始,我们家就被卷入了一个全国量级的舆论漩涡,我父亲被带到公安局接受了数日调查,他热爱的事业也遭受沉重打击。这件事对他伤害如此巨大,以至于他个人至今也很难从这件事里恢复过来。” “在一切都向好发展的时候,怎么也想没想到,我父亲再次因为这事被迫卷入舆论的漩涡。” “这次的衍生伤害,仅仅是因为你没有认真调查,在对病情不了解,连小细胞肺癌和膀胱癌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以北医三院业内权威人士的身份,轻言断定我父亲治疗方案错误,在粉丝数数十万的自媒体平台上,公然为王玉青站台,否定我父亲几十年的专业水准。” 陈宗祥医生的女儿认为,她的父亲受了两次不白之冤,一次因为王玉清,一次因为张煜。在她眼中,张煜带来的伤害,更甚于王玉清。她在文中质问张煜:你知道,那些险些被你轻易毁掉的东西,对他(陈宗祥)意味着什么吗? 对于张煜在道歉文章中提及的登门道歉和3万元赔偿。陈宗祥的女儿回应道:登门道歉之事,请勿再提。让我父亲远离这些纷扰,安安心心治病救人。你的钱,我们不要。清誉无价,已经造成的伤害没有办法用任何金钱来衡量。 截止本文发布前,张煜未对陈宗祥医生女儿的回应,做出回应。 谁还会道歉? “烧伤超人阿宝”迫使张煜道歉了,但道歉对象却不包括他。 张煜此次的道歉对象只有陈宗祥医生,而陈宗祥医生在此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发声和参与,一直是被张煜认为应该向王玉清道歉的“烧伤超人阿宝”在与其鏖战。 2月17日,张煜还在微博发文《一些感想》,在这篇文章中,他指责阿宝身为大V,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力不择手段的打击异己。他写道: “我不知道阿宝用这样的手段攻击过多少人,因为显然是非常熟练的操作,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意见,寻找发表者的弱点,然后威胁和攻击。以前被攻击的他或她们会怎么样,感受如何,不得而知,但想来会很不好过。我希望他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停止,也希望这么做的大V越来越少,因为这是赤裸裸的流氓行为。” 此外,“烧伤超人阿宝”在此事件推送的文章中,还多次提到上海的陆巍医生,他在《一个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小主治的网红之路》一文中,将张煜对陆巍的质疑称之为“质疑式构陷”:先咬定一个结论,逼对方自证清白,然后不断质疑对方的自证,最终将对方拖死拖垮。 张煜就是凭借在2021年上半年“揭露”陆巍医生坑害患者,而一战成名,受到很多医生和公众的赞誉。尽管他对陆巍医生的指控,在此后国家卫健委成立的专家组和上海卫健委对陆巍的调查结果中都未得到证实,但张煜并不接受相关调查结果。在提及陆巍医生时,依然用“中国医生的耻辱”等词汇。 如今,陆巍因为受“肿瘤揭黑事件”的影响,辞去了工作,处于无业状态。近一年来,陆巍都在为起诉张煜奔波,他希望能打赢官司,证明自己的清白,重新开启自己的医生职业生涯。 对于陆巍的扬言起诉,张煜于2021年10月27日发文回应表示: 我可不管你叫嚣着要告我诽谤罪,要告你赶紧去。反正等我腾出手来,当然最好是有钱有闲一些的时候,我肯定会起诉,告你诽谤,还乱泄露众多患者的隐私,胡乱编造和蓄意攻击,我说你人品低下甚至是卑劣,错了么? 陆巍和张煜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最终谁会向谁道歉,尚未可知。

半夏
“巨大的丑闻和中国医生的耻辱”,“肿瘤门”事件风云再起

“巨大的丑闻和中国医生的耻辱”,“肿瘤门”事件风云再起

随着马女士到上海的报案,这件原本已经被认为是尘埃落定的事情,又风云再起。 9月8日深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主治医师张煜以“巨大的丑闻和中国医生的耻辱”为题发表长文,矛头直指“上海的陆医生”。 “我原以为,陆医生只是想要钱罢了,所以胡乱诊治以及推荐患者去接受无效的NK治疗。但是万万想不到,陆医生推荐的NK公司:上海嘉慷公司竟然是个骗子公司。”张煜文中写道。 张煜在文中称,陆医生和该公司对患者的诊疗行为涉及诈骗。因为他们给患者输注的可以肯定不可能是NK细胞,而只是含有维生素C的盐水罢了。 张煜发文的依据来自于甘肃肿瘤患者家属马女士,9月8日上午,马女士通过其微博发布长文,细述了她在过去120天内做了什么,以及9月8日她又来到上海,“是来报案的”。 根据马女士发布的内容,她父亲的主治医生陆巍曾经在医院门诊大楼前,与提供NK细胞治疗的上海嘉慷公司的董事长徐以兵讨论CTC项目结题的事情,并向徐以兵谈到了马女士父亲和姑姑的病情,还将马女士父亲和姑姑的血样各一管交给了徐以兵。 上海嘉慷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朱珍芳承认,给马氏兄妹输注的NK细胞液是其在实验室配置的,此前她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坐牢,谎称是徐以兵闪送来的。朱珍芳还具体介绍了制备NK细胞液的过程,因为此前马女士从媒体报道中看到有医生称真正的细胞液是褐黄色的,而她的父亲被注射的一直是透明色液体,因此她想知道上海嘉慷公司提供的NK细胞免疫针的真假。 上述信息,马女士是从长宁区卫健委获取的对嘉慷公司立案报告和询问笔录中得到的。马女士也向上海市卫健委和长宁区卫健委申请了关于陆巍医生的信息公开,并拿到了一些可以公开的资料。 此前长宁区卫健委对陆巍的处罚理由之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马女士拿到的公开资料显示,陆巍被认定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的调查内容:陆巍同意并帮助患者联系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未经批准的NK细胞治疗,并帮助商谈治疗价格,在与家属的电话沟通中未告知医疗风险等事项。 马女士拿到的公开资料中也明确指出:截止目前,相关部门未查见陆巍在马进仓治疗过程中,与上海嘉慷公司、上海艾汭得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存在利益输送问的违规证据。 马女士对此在微博中提出了质疑:如果没有利益输送的话,为什么陆医生偏偏要推荐我们去这个没有资质的公司打针?并透露,在7月份,她已向国家卫健委提交了行政复议,要求重新调查陆巍医生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张煜医生根据马女士公开发布的内容,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马女士父亲的遭遇是陆医生和公司联手诈骗患者。“上海警方受理了患者家属的材料,很有可能立案调查上海嘉慷公司的诈骗行为,我希望能够成功。” 对于张煜医生和马女士的发文,陆巍医生在9日中午发文进行了侧面回应。他在微博上贴出了马女士的表哥此前写的感谢信,以及和马女士的微信对话,对话时间显示是2020年8月13日,他明确告知马女士她的父亲情况没有可能治愈,基本上就是3-6个月的生存期,如果(治疗)有效果可以延长。马女士则表示她知道,只要控制住就好。 在马女士与张煜医生先后发文之前的9月7日,陆巍医生就像是有所预感一样,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张煜网络举报“肿瘤黑幕”涉及问题的声明》。 在“声明”中,陆巍医生称他为病人实施的是指南推荐的胃癌一线治疗方案,疾病一度受到控制,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后于2020年9月下旬经检查确认疾病再次突发进展。在治疗过程中他与患者家属反复多次沟通,讨论病情,他所实施的治疗均详细介绍并获知情同意。 2020年10月起,因为陆巍要因工作安排要离开上海半年,不能继续为马女士父亲治疗,他称在9月底离开之前曾与家属多次讨论包括后续治疗场所的选择、治疗药物选择等相关事宜,曾推荐包括“网传治疗建议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供患者及后续治疗医师参考。 对于最关键的“NK细胞输注”,陆巍医生在“声明”中明确写道:并非本人推荐,更非强制要求。在对相关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当获益。与“嘉慷”及相关公司,从无经济往来,既往从未推荐患者去该公司接受“NK细胞输注”,更未获得该相关公司的任何经济利益。 对于张煜医生关于他的大量言论,他在“声明”中表示:张煜网络举报“肿瘤黑幕”与本人相关部分存在大量不实言论,且存在针对本人的大量人格侮辱和诽谤行为。本人强烈要求相关网络媒体立刻删除对本人的不实报道,相关证据已固定,如不删除,本人将对相关责任方追究法律责任。 马女士的父亲于2020年12月24日去世,基本如陆巍向马女士所预判的”3-6个月”的生存期,如果没有后来的NK细胞事件,这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医患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权的路上,马女士孤独前行,她的表哥甚至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她的父亲与姑姑患的都是晚期胃癌,且先后来到上海找到陆巍治疗,采取的是同样的治疗方案,且都接受了NK细胞治疗,马女士的姑姑在其父亲去世几个月后,也去世了。她的表哥没有和她一起踏上维权路,而是给陆巍所在的医院送了一封感谢信。 随着马女士到上海的报案,这件原本已经被认为是尘埃落定的事情,又风云再起。而张煜医生加入战场,让这件事更显复杂。 这一次,陆巍会如他“声明”中所述,对相关责任方追究法律责任吗?  

半夏
NKT治疗、NGS测序等是否有利益链?国家卫健委回应肿瘤治疗黑幕:在查!

NKT治疗、NGS测序等是否有利益链?国家卫健委回应肿瘤治疗黑幕:在查!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近期,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事件在网络平台引起轩然大波。肿瘤治疗当中的乱象问题一一被揭露。 4月18日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张煜在某平台发表发布一条题为《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和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的推文。文中第三部分案例分析里,直指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医生陆巍蓄意诱导治疗,导致患者马进仓花费了常规治疗10倍以上的资金,其中包括做NGS基因测序,接受了“NK细胞疗法”、滥用辅助用药等,结果人财两空。4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称,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回应“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时谈到,“我们一方面和北医三院取得联系,请北医三院和医生联系,并请医生给我们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对于其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她指出,“对于其中明确提到的、具有明确指向的青海患者的情况,我们也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对病例整个治疗的过程进行专家和同行的评议,经过专家和同行的评议,认为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治疗原则基本符合规范。”“不过,至于其中反映的问题,比如基因测序、NK细胞治疗等问题,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不当的利益交换,我们也请上海市卫健委进行调查,现在这个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她表示,如果发现有利益交换和利益输送的违法违规情况,绝不护短、绝不回避,将会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NKT治疗、NGS测序等背后是否有利益链? 张煜医生在文中质疑,L医生给该患者进行2万的NGS测序,而不是可靠性更高的肿瘤活检组织检测;采用奇葩的二线治疗方案:培美曲塞、安罗替尼、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NKT治疗;滥用辅助用药如日达仙之类。这当中,NK细胞治疗是其中最被质疑的疗法质疑之一。而该医生也媒体扒出和此患者运用生产NK细胞治疗的公司或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其中,最明显的是涉嫌违规治疗的生产NK细胞治疗产品背后的公司——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位L医生曾是该公司的关联公司上海博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原始股东,2015年退出。 L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辩解,对于自己是原始股东一事并不知情,并承认和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徐一兵认识,二人是校友。另外,也并非是自己主动推荐给患者使用NK细胞治疗。而多位业内人士指出,NK细胞治疗目前尚未有产品上市,只能通过临床试验性质进行治疗,原则上不能收费。另据媒体报道,这家叫上海嘉慷生物的公司也于日前表示向患者退款,患者及其姐姐两人共退费15万左右。不过,患者方面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如此处理。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疗当中进行的NGS测序也遭到较大质疑。如开头张煜医生所说的,“NGS结果是否有参考价值,按照常规应该将患者诊断时使用的胃镜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更准确…”。L医生在采访中辩解,帮助患者选择基因检测公司,也是基于患者采取了个性化治疗,做基因检测也是为了检验当前治疗方案的可行以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肿瘤治疗乱象正迎来“重击” 在张煜的文中,第一部分直指当前肿瘤治疗中的几大乱象问题包括: 在4月27日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焦雅辉局长介绍,我国在肿瘤的规范化诊疗上已经作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合理用药指导原则,也建立了质控系统,包括行为规范性、药物应用规范性都建立了监测和质控系统。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在这些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围绕落实经国务院同意的六个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还有去年中央深改委审议的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今年还要在行业内开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专项整治行动,其中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是一个重点内容。而在关于肿瘤治疗的超适应症问题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些相关回应。她指出,肿瘤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根据目前的诊疗方法制定的临床规范和指南可能不太跟得上最新的医学发展,药品获批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案在时间上也可能会落后,因此可以适当进行超适应症用药,但是临床伦理委员会应该对此严格监督,严格监控下的超适应症用药并不是过度治疗,事实也证明很多癌症患者是可以从中获益的。   文章参考来源:国家卫健委、丁香园、医学界等。

半夏
独家专访“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

独家专访“肿瘤治疗黑幕”当事医生陆巍,首次正面回应各种指控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做了20多年医生后,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的陆巍来到了人生一个重要关口,来自同行对他医疗行为的严重指控,有可能断送他的职业生涯。   指控从2020年10月20日就发出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社交网络平台怒斥陆巍对患者“肆无忌惮”,但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半年后的2021年4月2日,张煜在谈及“不良医疗现象”时,旧事重提,再次点名陆巍,称在他蓄意诱骗治疗下,有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还欠下10多万债务。   4月18日,张煜再次发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这篇文章虽然很快被张煜因“无法承担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自行删除,但这一次不仅媒体纷纷聚焦,国家卫健委也“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2020年10月到2021年4月这段时间,陆巍被外派到海南某医院支援。4月7日,在他开车回上海,一路不停接到医院的催促电话,让他尽快赶回上海说明情况。驱车30多个小时,困了就在服务区眯一会,疲劳驾驶让陆巍在经过一段隧道时,与一辆车发生了追尾,幸好没有伤及到人。   从4月8日晚回到上海至今,陆巍停止了临床医疗工作,终日处于巨大焦虑之中。4月21日,陆巍同意与“医学界”见面,就有关问题接受采访,这是他首次正面公开回应质疑。   根据陆巍的讲述,在青海这对胃癌患者姐弟去世后,姐姐(马秀兰)的儿子给他发了封感谢信,力挺他是一位好医生,但弟弟(马进仓)的女儿却对他做出了严重指控。这让整个事件陷入了罗生门。   以下内容根据与陆巍医生对话编辑整理而成,发布前经其本人确认。 医学界: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张煜在网络发文质疑你的治疗方案的?   陆巍:大概是(2021年)4月2号~3号的时候,有人转给我看,那时候我还在海南,我没太仔细看,觉得他是个“愤青”,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真相才会有误解,所以也没太放心上。   等我回到上海,我才知道张煜文中说的是哪个患者,我就非常惊讶,因为我对这个患者很好,对他印象也很深,他是一位非常难治疗的患者,而且他姐弟俩几乎同时确诊胃癌,姐姐60来岁,弟弟50来岁,相对都很年轻,都是是AFP阳性的晚期胃癌,就诊时预计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姐姐来的时候是胃癌合并肝脏多发转移,弟弟除了肝脏多发转移外还有左锁骨上巨大淋巴结肿大。 医学界:能讲一下这两位患者在你这里的治疗情况吗?   陆巍:去年5月份吧,是姐姐先来找我治疗的,因为她是从青海来的,距离那么远,我还问怎么会找到我的,她儿子说是从网上看到的,因为确实经常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找我看病,所以我觉得也很正常,没再多问,后来得知是经深圳的医生推荐过来的。   姐姐胃癌已经肝转移了,腹腔里面淋巴结也比较多,肿瘤分期上已经是IV期了,她找我是想做手术的,但我给她检查之后,发现已经不适合做手术了,因为手术也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后来她儿子跟我说了实话,来上海前已经去好几个地方看了,北京、深圳都去过,不仅做不了手术,有医生跟他说不用治了,也有医生推荐试试中医。中医也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找到我这里,是因为临床症状很重,主要表现为腹痛,疼痛分级6-8级,痛得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   我是外科医生,如果患者不做手术,我们一般就不收了,我就跟他讲去肿瘤科看看,但他说都已经看过了,都说治不好,希望我能收治,她儿子说,如果不再努力一把,他们是不甘心的,至少也是为了尽孝心,不想留有遗憾。   因为AFP阳性胃癌发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很高,一旦出现肝转移,患者生存期都很短,而姐姐来的时候AFP(甲胎蛋白,单位为ng/mL,是肝癌的生物标志物——编者注)指标是4000多,根据文献分析,虽然都是AFP阳性胃癌,但是AFP小于100的和AFP大于100的两者生存期有显著区别,单纯AFP高与AFP为主的肿瘤指标都高也有显著的生存差异。而这位患者不仅AFP高,而且其它肿瘤指标也全线异常。   当然我是尽量安慰患者的,我们尽量努力给你争取手术机会。但是我跟她儿子说,你要有个思想准备,我也没办法能够治好,也不能保证化疗有效,但我可以试试,如果有效了,能把肝脏病灶缩小,甚至淋巴结小了,也许能争取到手术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比较渺茫,最好的情况就是控制或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的话症状也许能控制住,改善生活质量。因为难治,所以可能需要密切观察指标变化,随时调整方案。   我和她儿子的交流一直蛮好的,她儿子也说清楚母亲的状况,之所以还坚持治疗,因为他母亲症状太痛苦了,希望能让她好受一点。从我内心来说,我也确实想给她治疗,因为这是一个罕见胃癌病例,治疗难度很大,而且还是姐弟俩同时发病,目前没看到过这样的病例报道,很有研究价值。 医学界:你决定给她治疗的时候,对治疗效果有预期吗?   陆巍:我跟她儿子讲,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指标和症状变化,当时她的各项指标都很高,AFP数值到4000多,我去研究文献时,看到很多都是AFP超过100-200,超过1000的也都是个例报道。   所以我跟她儿子讲,他母亲的这种情况,没有标准的治疗模板,我们按照胃癌大类来选择方案,最后在几个方案中选了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的联合化疗方案,选择这个方案,患者接受三天化疗,可以休息18天,耐受性会更好,这样休息的时间生活质量好一点。同时我也建议他最好去做个基因测序,我想通过测序结果判断一下,这个方案的治疗有效还是没效,如果有效,就按照这个方案进行下去,没有效果的话,也提前改用其它二线方案。   但基因测序需要时间,这个病不能等,所以我们一边化疗,一边等测序结果。第一个周期化疗打完,她自己感觉症状缓解了,测序结果也提示这个方案有效,而且毒副作用小。那么我就说,这个方案我们就用下去,患者症状减轻了,也很开心,因此对我有信心。   第二周期化疗下来,患者反映不痛了,能吃得下、睡得着了,我也一直鼓励她多吃一些,要加强营养。这时候她问我愿不愿意给她弟弟治疗,她说她弟弟比她轻一些。她弟弟来了之后,弟弟的女儿还想再让老家的一个胃癌患者朋友也来治疗,我看了病例后也是晚期的胃癌,因为我是外科医生,这样的晚期患者的治疗实在太耗费精力,我说我没有这么多能力了,能把你们两个人的生命延长就很满足了。   第三个化疗疗程结束,姐姐的症状虽然缓解,但肿瘤指标一直在上升,AFP指标从4000上升到了6000多,我向她儿子建议把PD-1用上去,因为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突变很多,PD-1的免疫治疗推测是有收益的。目前PD-1的治疗都是自费的,进口的PD-1有获批胃癌的适应证,但是价格很贵,一次2-3万,也有国产的可以选择。后来他儿子考虑后选择联合用国产的PD-1,一次5000左右。   联合PD-1治疗后,效果很明显,肿瘤指标从最高的7000多开始断崖式下降,6个周期的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后AFP最低降到了100多,其它肿瘤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了。但那时候已经到了10月份,我要被派去外地支援。 医学界:弟弟来了后,他的治疗方案是怎么选择的?   陆巍:她弟弟来了后,考虑到同时发病,基本类型也一样,所以就用的是跟姐姐一样的治疗方案,唯一的区别是,因为姐姐的治疗效果挺好的,所以弟弟来了后,直接就加上了PD-1免疫治疗。   但是弟弟的情况实际上比姐姐更重,虽然一上来就用了PD-1,但是治疗了两个月,中间我一直在观察,发现肿瘤指标是在上升的。症状方面,前两个周期的化疗后,他症状明显好转,自述说不痛了,但是第三个周期打完,他在住处休息时,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又痛了。尽管症状再次加重,但是锁骨上淋巴结消退很明显,从外观膨隆到外观两侧对称。所以还是觉得肿瘤的异质性比较明显。   那时候大概是9月中旬,在分析病情的时候,我和弟弟的外甥讲(马秀兰的儿子在医院照护姐弟俩),我们还是做个CT或磁共振评估下,评估后可以开展一个MDT(多学科诊疗)讨论,各个专业的医生一起想办法。后来MDT讨论完,大家一致认为,虽然肝脏病灶大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肿瘤可能还在进展,或者发生耐药,因为的确很多AFP阳性胃癌是原发耐药的,此时他的AFP已经高达1万以上。 […]

半夏
张煜揭黑事件:抗肿瘤治疗“人财两空”谁之过?

张煜揭黑事件:抗肿瘤治疗“人财两空”谁之过?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一位年轻医生的一篇长文,揭开了肿瘤治疗药物滥用乱象的一角。然而,一个行业的乱象仅仅用个人“职业道德”的缺失,“无知与贪婪”来解释也许对解决无益。除了一场反腐风暴,“调查核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之外,我们希望去寻找抗肿瘤药物使用所面临的一些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办法》标准不清晰、带量采购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间的矛盾,指南滞后、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医患间无法沟通到位,这些潜藏在乱象背后的问题,应该如同“职业道德”一样,得到关注。 4月18日,我们曾提到过的“实名质疑同行诱骗治疗,导致肿瘤患者的花费翻10倍”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再次在知乎上发布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 文中提到了7条肿瘤治疗乱象的“临床实例”,并分析了这些现象的原因——缺乏监管;部分医生的无知和贪婪;及作为弱势群体的患者信息不对称。文末,这位医生还提到了对该乱象的解决方案——“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红线并严格监督执行”。   这篇长文发布后很快被张煜删除,但仍吸引了从民间到官方的大量关注,4月19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发布评论员文章“医生揭肿瘤治疗黑幕后,删了帖子但删不了问题”。   同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然而,在诸多的叫好声中,也不乏来自医生同行的不同声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晓东发微博评论:标题有点狠,容易被百姓误解,这些乱象不是医生的问题,是社会和管理的责任,总体可信度和我的支持度90%。   在“医学界医生站”上,则有某主任医师,实名发文表示:“不可否认,张医生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并不是个别情况。但是对文中表达的肿瘤治疗都只能按照标准治疗进行不敢苟同”。   事实究竟如何呢?   13%以上的成年肿瘤患者 至少接受过1次超适应证化疗   早在4月14日,《八点健闻》曾采访了4月初被张煜指为“诱骗治疗”的当事医生,某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巍本人,陆便提到,患者罹患的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生存周期远低于普通胃癌的罕见胃癌,并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可以遵循。陆还指出了诊疗方案中几种被指为“滥用药物”的贵价药也只是“和医生经验有关、约定俗成的超适应证用药,并没有经过大量人群验证,没有写进说明书”。   数据显示,张煜医生提到的“滥用药物”的问题本就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沉疴宿疾。   2020年,《中南药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陕西省某医院2019年收治的174位原发性肺癌患者病例中,有146份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不合理,占比高达83.9%。其中, 44 份(25.3%)病例抗肿瘤治疗方案选择不适宜,如顺铂、卡铂、依托泊苷在一个周期中给药天数长达 5 天,不符合标准治疗方案,应用奈达铂替代顺铂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等情况。   《北方药学》杂志2019年的研究数据同样显示,某医院182例使用抗肿瘤药物住院患者病例中,不合理给药情况占比37.91%,涉及用法、用量、溶媒选择、给药顺序、联合用药、预处理、用药选择等不规范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4月18日,也是张煜发布长文的同日,在我国东部某省会城市召开的一次闭门会议上,来自某肿瘤医院的药剂科主任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据她介绍,其所在医院2020年共点评病例1572份、处方7602份,发现化疗方案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不合理、医生超权限使用抗肿瘤药及重复给药问题依然存在。   这正是抗肿瘤药物使用中的一个麻烦,除去本次被曝光过的因利益驱动、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的药物滥用,抗肿瘤药的超适应证使用问题,几乎是全球肿瘤医生和临床药师们绕不过的一道坎。   “抗肿瘤药超适应证使用的情况,在全球都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都存在这一问题,且治疗结果有极大差异。”2017年2月,《国际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发布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药学系的一项系统性回顾,如是总结。   该研究团队以1975年-2016年为时间范围,在PubMed检索出199项关于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系统性回顾或meta研究。最终,有23项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性回顾,涉及美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中国、瑞士和以色列等国。   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9国中,住院患者的抗肿瘤药超适应证使用率为18%-41%。在成年癌症患者中,有13%-71%的人至少接受过1次超适应证化疗——包括化疗用药或化疗次数未遵循指南——且转移性肿瘤和姑息治疗患者的超适应证用药率最高。   能否达到真正的医患共决策   在张煜看来,那些明显违背肿瘤届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手段无一例外导致患者花费大幅度增加,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而抗肿瘤药物“滥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生专业知识不足,或是经济利益所致。   不过,现实情况也许比单纯的医术不精和利益驱动要复杂一些。疾病的复杂性导致的缺乏临床试验证据,指南更新速度慢、医生尝试治疗新途径也许都是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   […]

半夏
“肿瘤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

“肿瘤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肆意妄为”?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作者:博雅 编者按 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张煜医生实名质疑上海某三甲医院同行,开出“垃圾”处方,诱骗患者接受天价无效治疗方案,这个事情最初是在微博上开始发酵,之前有圈内公众号以此事件撰写过类似的文章,也有相熟的医生小窗把链接发给我,问我对这个事情怎么看。由于当初张煜医生在微博上质疑的是胃癌的治疗方式,对于胃癌我不是很懂,所以也不便评价,相熟的专业医生评价说“一线用安罗替尼,培美,确实意义不大,细胞治疗,是否已经跟患者家属说清楚了,我们并不知道”。作为患者家属聚集的平台,我当时没有想好如何去报道,或者说去评论这件事,担心如果立意和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反而会对脆弱的医患关系造成重大伤害,所以对这个事情一直在关注,但没有进行报道。 直到本周,张煜医生在知乎上、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发表了《医生实名质疑同行,请求国家设立红线,遏制肿瘤医疗不良行为》的文章,在患者群体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论坛的几十个微信群里不停的有病友在转发各个微信公众号相同内容的文章,有些是圈内的,如丁香园之类的公众号,有些则是圈外的一些蹭热度的新闻,律师公众号等等。而且一些公众号后的留言区有很多非理性留言。 我仔细阅读了上述文章,从我作为患者家属的角度来看,心里十分矛盾和忐忑。张煜医生说的有些现象确实存在,尤其是上海的这个例子中使用NKT细胞疗法等,确实值得商榷。有这样的专业医生站出来抨击肿瘤治疗中的一些乱象是好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业界的重视。张煜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治疗,整个患者群体肯定是收益最大。 但同时文章中有些观点表达得有点偏激,过于理想化。因为指南是有滞后性的,很多治疗方案都是经过临床医生大胆尝试之后才逐渐形成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再过一段时间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践和讨论才会形成指南。而且指南上也是根据证据级别,推荐使用某个治疗方案,落实到患者个体上,还是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晚期肿瘤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多线治疗后,如果不敢给临床医生一个去为病人冒险使用新方案的理由和勇气,实际上很多病人会因此而失去可能更长的生存期。就像很多肺癌患者出现脑膜转后,指南上并不包含有培美鞘内化疗的治疗方案,但实际上很多脑膜转移的患者,从培美鞘内化疗中获益匪浅。尤其是这个事情被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社会媒体炒作起来后,很可能会使没有医疗知识背景的病人和家属据此就质疑医生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导致医患矛盾扩大,反而让很多医生不敢再给病人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即使这个新的治疗方案很可能会对病人有益。 所以我专门请博雅医生就此来撰写这篇文章,选博雅医生来撰写这篇文章基于博雅既是专业的医生,同时又是肿瘤患者家属,而且多年来在论坛的群里无私的给病友解答问题,知道多线治疗之后,肿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有多难。博雅能够从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这个事情,发出我们的声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需要规范的治疗方案,同时在多线治疗无指南可循时,也要给医生尝试新治疗方案的勇气。 鹰版 2018年8月28日,在与肺癌抗争十五个月后,母亲还是离我而去。 在过了几天浑浑噩噩的日子后,我本来是打算离开论坛的,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引起我悲伤的因素,这会打扰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鹰版说,博雅,留下吧,我们缺少一位泌尿外科医生。想来也是,学医行医十六载,离开是不可能的,我是医生,有专业知识,同时我又是患者家属,更能站在患者角度来思考问题。母亲生前乐于助人,我留在论坛,想必她也会高兴。 还有一点,算是我的私心,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给她积些阴德,让她在那边少受点苦。 转眼已三年。 三年时间,不长不短。经历了更多的生老病死,我的阅历也在增加,我努力做到不因某个患者不听话而愤怒,不因某个病人去世而过分伤心,我自认为心里已无波澜。 但昨天,我一夜未眠,失眠的主因源自北医三院张煜医生的一篇文章,以及论坛里多数病人的反馈。   而这,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一、定义医患关系 早上七点半,刚查完房,老刘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看没看张煜医生的文章? 我说看过了,心里觉得很堵。 说起老刘,我脸上总会充满笑意。 老刘是我的病人,一个胖乎乎的老爷爷,还很白,整个人可爱的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土地公公。 从见他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他,他身上有那种天然的亲切感。他也喜欢我,从门诊安排到住院,他就叫我孩子。 如沐春风。 有一天我从病房门前走过,无意中一瞥,看到他坐在床沿,背对着门口,但因为胖,所以能看到他腮帮子一动一动。 进去抓之,果然在吃点心。 老刘有糖尿病,不能吃这些,但他总是偷偷吃,管不住自己,抓了个现行。 结果,他竟然递给我一块,说可好吃了,新鲜,非让我尝尝,还让我坐下跟他一起吃。 我没能拒绝,因为他之前也给过我,确实很好吃。 但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老爷爷,不幸罹患乳头状肾细胞癌,散发型,晚期。 在经历了培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的快速耐药后,已接近山穷水尽。 按照指南,我应该会给出其他靶向药序贯使用。但我知道有效率会很低,耐药会来得更快。 我想救他。 于是,我跟老刘说,要不要赌一把? 我查文献,国外已经开始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二期临床实验。 老刘看着我,说要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第二天,老刘自己走进医办室,对我说:“孩子,听你的,赌一把,你我都不后悔。” 那种托付感,让我直想流眼泪。 万幸,治疗很成功,肺部病灶缩小,肾原发灶持续稳定,至今已有20个月。 更幸运的是,2020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HLRCC/pRCC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HLRCC的中位PFS为21.1个月,散发pRCC的中位PFS为8.8个月,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有望成为晚期散发性乳头状细胞肾细胞癌(特别是HLRCC)的标准治疗方案。 而老刘打电话的目的我是知道的,一是他确实很关心我(他一度要认我做干儿子,哈哈),二是他怕我受张煜事件的影响不再管他。 怎么会呢?且不说他那么可爱,视我如孩子般。 就单说疾病,我跟老刘,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一起经历彷徨、无奈、生死,一起分享痛苦、成功、喜悦。 我们之间彼此信任,而这,也应该成为医患之间应有的模样。 说真的,能够让医生和患者完全统一战线对疾病同仇敌忾,靠的不是患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不是拉拢的社会关系,不是虚情假意的赞美或者高明的交流技巧,更不是给了医生多少红包,而是取决于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无助的眼神,一声暖心的话语,一句真诚的关心,再比如老刘的一句“孩子”,足以打动面若冰霜但内心似火的医生。 知识可以不对等,萍水相逢亦是缘。 二、医患沟通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是一个乡镇,总共也就十个自然村,总人口不超过五千人。 我父亲,是那个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也是唯一的医生。内外妇儿,全都精通。全乡的人都找他看病,打针输液,针灸按摩。   他人缘极好,是整个乡镇里最受尊敬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天都会用一个很大的高压锅对每天用过的针头消毒,以及经常半夜听到患者的敲门声。 父亲从未拒绝过,并且从来不收那一块钱的出诊费。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