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脑瘤

脑瘤

复发率近100%,这类极难治肿瘤迎来30年重磅突破!全新免疫疗法帮助生存期直接翻倍!

复发率近100%,这类极难治肿瘤迎来30年重磅突破!全新免疫疗法帮助生存期直接翻倍!

肿瘤长到脑子里是什么体验?复发率接近100%,5年生存率不足5%,这就是一种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现状。而且,自2005年来,400多项临床试验,3.2万余名患者的数据,只换来了一项胶质母细胞瘤的新疗法——用于初治患者的电场治疗。而复发患者的治疗方法已经27年没有更新了。 但最近,一种全新的免疫疗法——DCVax-L有望打破这一尘封近30年的记录。 在最新的III期临床研究中,DCVax-L联合替莫唑胺将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5.7%提高到了13.0%,生存期翻了一倍多;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总生存期也从7.8个月延长到13.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42%[1]。 DCVax-L是一种以DC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疗法。一说免疫治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PD-1。确实,K药、O药等PD-1抑制剂给肿瘤的免疫治疗打响了名头,但在胶质母细胞瘤这却纷纷碰了壁。 这是因为,对PD-1敏感的肿瘤,像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等,都是新抗原比较丰富的“热”肿瘤,免疫细胞认出癌细胞毫无困难,只是被肿瘤微环境抑制了,没法完成对癌细胞的杀伤。这种情况下,一针PD-1下去,解除了免疫抑制微环境,免疫系统就能完成对癌细胞的杀伤。 而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突变负荷低,新抗原缺乏,免疫浸润很少的“冷”肿瘤。由于新抗原缺乏,免疫细胞很难认出癌细胞,就算用了PD-1也依然认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肿瘤疫苗来帮助免疫细胞识别癌细胞了。 2018年,美国和德国的两组科学家分别使用肿瘤个性化疫苗大幅延长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期[2,3]。只是,这种方法要针对每一位患者去分析他肿瘤中的突变,找出可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成本很高,注定难以大规模推广。 而DCVax-L技术就简单的多,只需要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患者自身的DC细胞,让DC细胞自己去处理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呈出其中的抗原,最后再将这些加载了肿瘤抗原的DC细胞输回体内就能激活T细胞等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细胞了。 DCVax-L的治疗过程 本次试验一共招募了331名新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位年龄56岁,男性占61%。在手术和标准的放化疗后,232名患者被分配接受DCVax-L治疗,99名患者接受当前的标准治疗。肿瘤复发后,标准治疗的99名患者中有64人交叉接受DCVax-L治疗。 在初始治疗中,DCVax-L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9.3个月,而对照组为16.5个月。相比于标准治疗,DCVax-L降低了20%的患者死亡风险。而且,DCVax-L长期疗效的优势更为显著,5年存活率达到了13.0%,而标准治疗组只有5.7%。 初治患者的生存曲线 在初始接受标准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64位交叉接受DCVax-L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3.2个月,而对照组为7.8个月。在复发患者中,DCVax-L相比标准治疗,降低了42%的死亡风险。 复发患者的生存曲线 论文作者Keyoumars Ashkan教授表示:“我很乐观,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研究DCVax-L与其它新兴胶质母细胞瘤疗法的结合。接下来我们还会采用同样的技术开发其它脑肿瘤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Liau L M, Ashkan K, Brem S, et al. Association of Autologous Tumor Lysate-Loaded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With Extension of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Phase 3 Prospective Externally Controlled Cohort Trial[J]. […]

小D
医生多看了一眼救人一命!女子在外吃饭被医生提醒:你脑子里可能长了肿瘤!

医生多看了一眼救人一命!女子在外吃饭被医生提醒:你脑子里可能长了肿瘤!

  如果一天突然有个陌生人过来跟你说,“你面色不对,建议就医”,你会相信他吗? 11月14日据美丽浙江报道,浙江绍兴朱女士(化名)在饭店吃饭时,被陌生男子(医生)走来提醒面容状态不对,建议她去医院就诊,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结果真的检查出了肿瘤。① 美丽浙江,赞123   医生多看了一眼,救了她一命! 10月底一天,朱女士带着外孙在面馆吃面,旁边一位男子盯着她看了一会儿,上前搭话。当时朱女士还疑惑对方是不是认识自己,甚至一度猜想他是不是看相的? 这位男子叫赵明,是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赵明医生回忆,“都不认识的,就这样去跟她讲的话,(其实)是很冒昧的一件事情”。 “那天我也在面馆吃面,留意到她的面部有垂体瘤患者的特征:嘴唇肥厚、眉弓和颧骨突起、鼻子宽。虽然很冒昧,但出于职业习惯,还是决定和她说,以免耽误治疗”,11月14日赵明医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道。 朱女士手部 “我先拉了几句家常,然后问她是不是有糖尿病,近几年是否有容貌变化,还观察了她的手指——垂体瘤会导致激素异常、面貌改变、手指粗大。”赵明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提醒朱女士,“你脑子里可能有肿瘤,最好去医院检查,我是医生,可以来找我”,并留下自己的电话。② 朱女士虽然觉得很突然,但细想这几年自己的相貌的确变化明显,好几年不愿意拍照了。她将信将疑地去杭州一家医院神经外科咨询,医生也判断有脑垂体瘤的可能性,建议进一步检查。 11月初,朱女士联系了赵明医生,经核磁共振检查,朱女士确诊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完善检查后,赵明为她进行内镜下经鼻蝶微创切除术,完整切除颅内垂体瘤。 手术后朱女士已经痊愈,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不是他看到我,我还不知道(患肿瘤),他在救我的命”! 很多疾病确实能从脸看出来! 赵明医生是如何看出来朱女士脑子里可能长了肿瘤的?11月14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赵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是较常见的垂体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可导致软组织、骨和软骨、内脏器官过度增长,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皮肤粗厚、面容改变等。② 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去医院看病,医生在面诊时不少疾病都可以从患者描述和一些症状体征看出来。比如很多心血管医生曾提醒过,脸色过于发红,可能反映出血压高的问题,因为血压高了,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就会有脸色红。 而中医上讲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所谓“望”,就是“望诊”,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征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 脸上出现这几种情况要警惕! 如果长期出现以下几种现象,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警惕是疾病的信号。 1. 常年嘴唇发紫:警惕内脏疾病 嘴唇发紫学名叫紫绀,是血液里氧饱和度下降所导致的,皮肤上浅表的血管如果有氧饱和度下降,就可以看见发紫。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2019年5月在健康时报刊文强调,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会导致心脏输出量变少,远端的氧不够就会发绀。如果有先心病,血管发生畸形,一部分静脉血直接流到动脉里,引起氧饱和度下降,静脉血氧不足,动脉血氧充足,出现紫绀样的损害。 单侧上肢或下肢发紫,可能有动脉栓塞,局部缺血。肺部出现问题,同样会引起氧的饱和度下降,嘴唇发紫,可能肺部有疾病。 有些紫绀是一过性的,如果常年嘴唇发紫,就要警惕是否内脏有疾病。③ 2. 眼睑黄瘤:可能是血脂异常 甘油三酯、胆固醇沉积引起黄瘤,在腋窝、腹股沟、躯干、小腿上肢等部位都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黄瘤,有的是单独分散开的,有的是密集的。眼睑内侧、肘部、跟腱、脚踝等也是多发部位,当皮肤表面出现黄瘤的时候,可能血脂已经出现异常。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2019年5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如果是发展性黄瘤,全身都有的话,一般血液会非常黏稠,甚至会出现乳糜,要特别关注甘油三酯。 血脂升高对血管危害大,可以导致粥样硬化、血管病、心脏病、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如果出现黄瘤千万别忽视。③ 3. 皮肤发红、高血糖:警惕胰高血糖素瘤 皮肤表面的一些红色变化,可能预示着胰腺上长了某种“毒瘤”——胰高血糖素瘤,是造成血糖分泌过高的元凶。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晋红中2019年5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胰高血糖素瘤一般长在胰尾部,有一小部分发生在胰体,胰头部长得非常少,一般来说,这种瘤子有60%是恶性的,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需要进行切除,当切除了瘤子之后,血糖很快就恢复正常。 胰高血糖素瘤的症状初期:红色斑片或丘疹,弥漫性的;进展:边界清楚的丘疹;最后:中央水疱或大疱破溃、坏死。 如果饮食、运动、药物无法控制好血糖,还伴有皮肤的改变,警惕胰高血糖素瘤,可以咨询医生需不需要做增强CT,排除一下胰高血糖素瘤的可能。③ 4. 耳垂褶皱:警惕冠心病 耳垂皱褶征是耳垂上出现,从耳屏到耳垂后外侧缘的皱褶,至少占总耳垂长度的1/3。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炜2017年5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近些年关于耳垂皱褶研究的荟萃分析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证据均提示,耳垂皱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症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有研究将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指标,发现耳垂皱褶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相关,间接证明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中国人群也有类似的发现。我国的研究也发现,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双侧耳垂皱褶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值得提醒的是,不同耳垂形状与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疾病)也有相关性。现有大多数流行病学证据提示,耳垂皱褶与心血管事件相关,可以在临床中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高危患者。有耳垂皱褶的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氧化应激压力大,可能是早老的标志,从而更加易患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④ 5. 皮肤变黑:警惕肾脏疾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最常见的是由肾结核引起的。患者的皮肤会异常发黑,甚至黑得像炭,所以皮肤变黑可别单纯以为是晒出来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雷培芸教授2015年7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这种疾病之所以会让皮肤变黑,是因为内分泌系统中的糖皮质激素不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结果黑色素细胞增多,导致色素沉着。患病后的早期症状还有感觉疲乏,肌肉无力,血压低,长期食欲不振,喜欢吃盐味重的东西,喜欢喝水。 不过,这种变化是可逆的,通过治疗,糖皮质激素得到补充,内分泌系统得以平衡,身上的黑色就会褪去。⑤ 6. 嘴唇长黑斑:警惕肠息肉 嘴唇上长许多黑斑,不只影响美观,还可能是因为肠子里长了息肉。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姚鹏2014年8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介绍,这是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较低。该病主要发生在口周、唇部(特别是下唇)、口腔黏膜,也可见于指(趾)末端、手掌及足背,表现为针头、绿豆大小或更大的黑褐色或黑斑,数目不一;胃肠道息肉一般较色素出现迟,常为多发。临床上可因息肉局部刺激而出现嗳气、腹痛、腹泻、便血等。 因此,嘴唇莫名长了黑斑千万不要大意,有可能是肠道出了问题,如果同期伴随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要及时就医。⑥   本文综合自:①2022-11-14美丽浙江《女子在面店吃面,有人走了过来……医生匆匆一瞥,却救了她的命……》②2022-11-14澎湃新闻《诸暨阿姨吃面时与陌生医生邻座,被提醒去做脑肿瘤检查后确诊》③2019-05-10健康时报《皮肤颜色会“说话”》④2017-05-12健康时报《耳垂褶皱预测冠心病》⑤2015-07-23 […]

玉米
“清醒脑瘤手术”是种什么体验?最新研究显示,清醒手术大幅提升脑瘤患者生存期,并发症更少!

“清醒脑瘤手术”是种什么体验?最新研究显示,清醒手术大幅提升脑瘤患者生存期,并发症更少!

手术这事,癌症患者应该不陌生。当然,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就是睡一觉的事,等麻药过了,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好了。而在手术之中,患者最怕的恐怕就是突然清醒了。 不过在神经外科中,就是有这么一类手术,要在开颅之后把患者唤醒,让患者来配合进行手术。想想这个场景,脑袋已经被打开了,人还是清醒的,确实有点恐怖。其实,由于大脑没有痛觉,再加上镇痛药和局麻药的作用,清醒手术期间患者也是不会感到疼痛的。 清醒手术的益处也十分明显。近期就有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清醒开颅手术切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比全程沉睡的手术方法长了3.0个月和2.7个月,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也更少[1]。 神经外科可以说是当今外科最难的领域之一了,毕竟大脑中一个个沟回掌管着全身各处的感觉和运动,每个人的功能区分布还存在差异,医生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避开重要的功能区。这也导致在脑肿瘤切除这类手术中,医生总要面对“多切一点病人瘫痪,少切一点没切干净”的矛盾。 而清醒手术这项技术正是为此而生。医生在术中唤醒患者,让患者按照医生的指令去做一些动作,或者刺激不同的脑区让患者描述感觉,以此来确定患者大脑中功能区的分布。这样医生在做手术时就可以明确知道哪里可以切,哪里要尽量保留了。 光是便于医生操作当然是不够的,这样的好处能否反映到患者的预后上呢?研究人员对536名原发性语言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的预后进行了分析。 这些患者中,有134人接受了清醒手术,402人接受了全程沉睡的手术(以下简称沉睡手术)。清醒手术和沉睡手术组的患者,中位年龄分别为57.5岁和61.1岁,女性各占1/3左右,其余各项指标也较为相似。 结果显示:清醒手术确实能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的缺损。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清醒手术组患者分别有22%和26%出现了神经功能缺损,而沉睡手术组分别为33%和41%。 而由于清醒手术中医生能精准确定功能区范围,可以更为方向大胆的切除肿瘤,清醒组患者的肿瘤也切的更干净。平均来说,清醒组患者肿瘤切除了95.4%,残留肿瘤体积平均1.9mL,而沉睡组患者平均肿瘤切除了86.3%,残余5.9mL。 更彻底的肿瘤切除也使得清醒组患者活得更久,更难复发。清醒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7.0个月,而沉睡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只有7.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只有14.0个月。 清醒手术组患者总生存期(左)和无进展生存期(右)均长于沉睡手术组患者 清醒手术确实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对此,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圣经外科医生SandroM Krieg甚至评论道:“清醒手术相关设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备的设备。”[2] 参考文献: [1]. Gerritsen J K W,Zwarthoed R H, Kilgallon J L, et al. Effect of awake craniotomy in glioblastomain eloquent areas (GLIOMAP):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analysis of an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2. [2]. Krieg S M. Awakecraniotomy as a […]

小D
无药可用?跨癌种用药让肿瘤消失!

无药可用?跨癌种用药让肿瘤消失!

3岁男孩连续三周嗜睡、呕吐、眼睛斜视,因为脑部长了巨大肿瘤。接下来,他出现脑积水,手术时颅内出血,手术并不成功。 在化疗失败、不断脑出血的时候,医生和家长做出决定:如果出现危险,不做心肺复苏,让孩子自然离开。 或许是命中注定,孩子奇迹般地多坚持了一段时间,突然,他的生命迎来了重大转机。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重获新生的故事。 01 奇迹,肺癌药物救活3岁脑瘤孩子 美国3岁的男孩达姆(化名),因连续3周出现奇怪症状,包括嗜睡、不间断呕吐、眼睛还出现了斜视,到医院确诊后发现是高级别脑胶质瘤。 左脑肿瘤很大,2周后出现了脑积水 两周后,达姆颅内出现脑积水,必须立刻手术。但由于颅内出血,手术两次被迫暂停,达姆脑袋里的定时炸弹没有被排除,医生想尝试化疗,也失败了。 等到再次出现脑出血,达姆已经无法动弹,命悬一线。 为了在争取一线希望,医生为达姆做了基因测序,发现ALK基因融合突变。随后达姆用了新型ALK靶向药——劳拉替尼。 劳拉替尼 开始用药没多久,达姆的各种症状就开始缓解了,孩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使用靶向药后,杰克左脑肿瘤开始显著缩小 一个多月后,达姆可以自己动了; 两个多月后,他开始走路和说话了; 三个月后,他出院了; 八个月后,达姆回医院接受了复查,他脑袋里的肿瘤已经几乎全部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一点点残余。 手术后再次检查,发现已经看不到任何肿瘤了! 02 复发,再用劳拉替尼,肿瘤消失 达姆回家6个月后,有一天突然出现面瘫。回到医院检查,大家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脑瘤又复发了。 原来的肿瘤被切除很干净,但在大脑的另外一个地方,又长了个新的肿瘤。这说明手术前,少量的癌细胞就转移了。但癌细胞的数量太少,影像学检查无法看到。 医生决定再用劳拉替尼。 这背后的逻辑是,如果真的是转移的肿瘤,那应该还是携带ALK融合突变,靶向药应该有用。或许只是停药太早了,个别癌细胞没有被彻底干掉,导致了6个月后的反弹。 再次用上劳拉替尼,仅仅一周后,达姆的面瘫就好了。一个月后复查,他脑袋里的肿瘤又再次几乎完全消失了。 经历了前面的复发,医生不敢再贸然停药。医生让达姆一直持续用药,除非出现了不能忍受的副作用。 直到今天,达姆也没有停药,依然很健康,没有出现别的症状,他又回到了学校,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   03 劳拉替尼,入脑破敌,效果强悍 为什么在众多ALK靶向药中选择了劳拉替尼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劳拉替尼是这些药里面,穿过血脑屏障能力最强的之一。 2020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劳拉替尼用于ALK融合突变的肺癌III期临床研究CROWN研究首次公布结果显示: 劳拉替尼组总体脑转移客观缓解率ORR为66%,有可测量脑转移病灶患者的颅内ORR为82%; 劳拉替尼组针对脑转移可持续缓解,在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中,劳拉替尼组71%的患者脑转移病灶完全缓解。 脑转移无进展生存 04 精准新药,让生命更长 达姆的新生命,是科学进步和精准医疗带来的奇迹。 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儿童脑瘤和成人肺癌,居然能使用同样一种药,科学的进步颠覆了很多以往的认知。 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分子分型和精准医疗阶段,尤其是成人的肺癌、乳腺癌、肠癌等,看似相同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可以截然不同。而看似不同的患者,却可能适用同样的药物。 达姆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准医疗会让更多患者,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接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疗法。越来越多的癌症会变成慢性病。  

半夏
攻克致命脑瘤!新型的NK细胞可以消除胶质母细胞瘤的“种子” ​

攻克致命脑瘤!新型的NK细胞可以消除胶质母细胞瘤的“种子” ​

文章来源:环宇达康国际医讯   NK细胞是人体抵抗感染,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通过将有毒物质穿孔素和颗粒酶释放到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死亡。与其他抗癌免疫细胞相比,如细胞毒性T细胞或树突状细胞,NK细胞杀灭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更强,更快,更有效。因为它的激活不依赖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也不需要像T细胞一样,要经过免疫系统的抗原辨识反应才确定“攻击”目标。NK细胞游弋在全身血管行使免疫监视功能,它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启动免疫防御功能,迅速杀死病变、癌变的细胞,因此被医学界公认为抗癌第一道防线。 而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一方面,肿瘤的生长阻碍了NK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癌细胞的侵害,身体中残存的NK细胞战斗力极弱,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识别、杀灭癌细胞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让NK细胞更好的发挥抗癌效果的新疗法。   近期,美国MD安德森的研究人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攻克致命脑瘤!新型的NK细胞可以消除胶质母细胞瘤的“种子”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瘤,也是当之无愧的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治疗都只能短时间内有效,胶质母细胞瘤存在一群具有抗药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GSC),导致复发几率高达接近100%!因此,开发能够有效靶向 GSC 的新疗法是必要的。 全球知名的癌症中心美国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临床前研究发现了有望清除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GSC)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NK细胞可以杀伤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 (GSC),但是这些狡猾的癌症“种子”会释放一种称为 TFG-β 的信号蛋白来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一旦这个蛋白和NK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时,就会让NK细胞失去攻击GSC的活性。 当研究人员删除 NK 细胞中的 TFG-β 受体,使NK细胞不再与TFG-β结合时,会重新激活对对GSC的杀伤能力。 “人们一直想通过免疫疗法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功有限,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基因工程将 NK 细胞改造,克服大脑中的免疫抑制环境,消除肿瘤再生的 GSC,并且对正常的脑细胞没有影响。我们对这些早期结果感到鼓舞,并希望应用类似的策略来探索其他实体瘤类型的 NK 细胞疗法。”MD安德森的细胞免疫学专家Katy Rezvani博士说。 关于NK细胞疗法 Katy Rezvani博士说,NK细胞是集功效,安全性和相对易用性为一体理想细胞疗法。 第一,NK细胞不需要抗原呈递,起效更快速。T细胞和NK细胞都能识别并杀死癌细胞,但它们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进行。 T细胞需要将其靶细胞的一些部分“呈现”给其他免疫细胞,以将它们识别为外来细胞,并使T细胞聚集成攻击模式。 而NK细胞识别癌细胞变化的模式,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情况反馈及时,一旦发现“敌情”,迅速“上报”并启动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和免疫杀伤功能。与T细胞不同,它们直接检测并摧毁受感染和恶性细胞,而不必被激活或“训练”以对癌细胞作出反应。现在已经知道NK细胞通过暴露于称为细胞因子的免疫系统物质而被激活时效果更好。 因此,NK细胞在体内起效更快速。 第二,NK细胞具有更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由于不需要肿瘤特异性识别,且不会被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抑制活性限制。这种广泛的活性意味着,与T细胞不同,NK细胞不需要任何抗原特异性的引发即可提供治疗性抗癌作用, NK细胞可以发挥更更广谱的抗癌功效。NK细胞不仅适合作为基因编辑的工程细胞疗法,也适合单独扩增回输。 第三,没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T细胞治疗必须是自体的,只能使用患者自己的T细胞。这是因为异体T细胞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致命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比之下,NK细胞对HLA复合物的选择要少得多。因此,使用自体或异体的NK细胞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也不需要与患者免疫匹配,更容易被临床应用。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正在筹备人体临床试验,评估这种实验方法作为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是否可行,我们期待NK细胞疗法能在实体瘤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 目前,中国和美国NK细胞尚未批准进入临床使用,但都在积极开展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以及包括黑素瘤,乳腺癌,卵巢癌,成神经细胞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和肝细胞癌在内的实体瘤试验中已被广泛用作免疫疗法。大家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最新的研究进展(4006667998)。 我们期待NK细胞疗法能在临床中取得更多积极的临床试验数据,早日进入临床应用。 参考资料: https://www.mdanderson.org/newsroom/engineered-nk-cells-can-eliminate-glioblastoma-stem-cells.h00-159461634.html  

半夏
恶性脑瘤,治愈的希望在哪里?

恶性脑瘤,治愈的希望在哪里?

突破令人惊喜!

小D
这款以华人命名的抗癌新药,能让脑瘤患者远离死神吗?

这款以华人命名的抗癌新药,能让脑瘤患者远离死神吗?

药物的名字BXQ-350是为了向它的发现者Xiaoyang Qi博士致敬

小D
权威发布:“基因改造”病毒治疗恶性脑瘤,生存期提高5倍!

权威发布:“基因改造”病毒治疗恶性脑瘤,生存期提高5倍!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改造,治疗高危脑瘤,3年生存率高达21%,比传统疗法提高5倍,已获得FDA认可。   虽然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是真实的。 这种用于癌症治疗的病毒被我们称为溶瘤病毒,简单理解就是给癌症患者注射病毒,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早在2015年,美国FDA批准了首个溶瘤病毒药物-TVEC,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标志着用病毒治疗癌症时代的到来。 最近,溶瘤病毒又添一员虎将。6月26号,在最权威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1],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组惊人的临床数据: 61位高危脑胶质瘤患者利用溶瘤病毒(PVSRIPO)进行治疗,三年之后,依然有21%的患者健在;而根据历史数据,传统疗法只能让4%的患者活过三年。 溶瘤病毒疗法将这些高危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5倍,这也是脑胶质瘤历史上最大的突破。由于该疗法的优异临床数据,早在2016年,美国FDA就授予它“突破性药物”资格的认定。   被宣判死刑,新疗法让她起死回生   Stephanie Lipscomb是第一位受益于这种新疗法的患者。 2011年,20岁的Stephanie Lipscomb 还在学校读书。头疼去看医生,最后医生诊断为恶性胶质瘤,肿瘤已经和网球一样大,而且告诉她只有几个月可以活了。接下来,她通过手术切除了98%的肿瘤。 正如医生所料,2012年,肿瘤又复发了,她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就去参加了这个新药的临床试验。 其实,她也是这项新技术的第一位患者。研究人员将病毒注入她的脑部肿瘤后,在接下来的21个月里,她的肿瘤都在持续缩小。到了2014年,核磁的结果显示她的肿瘤细胞已经消失了。 幸运的Stephanie   据了解,Stephanie Lipscomb已经完成了学业,如愿成为了一名护士。不久前,她也与男友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基因工程技术带来的抗癌新希望   溶瘤病毒疗法真正揭示其巨大的治癌潜力始于90年代后,人类掌握了基因改造技术。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人为地对各种病毒做出一些功能上的修改,让它们专门感染并且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PVSRIPO是改造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俗称“小儿麻痹症”。 Matthias Gromeier博士是这项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他对这项疗法已经研究了25年。 为了使脊髓灰质炎病毒对人体无害且具备杀癌能力,Matthias博士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做了一个“手术”:先移除病毒的一个关键的基因序列,这样它就不能正常存活;接着,他用感冒病毒的某些序列来修补这个病毒,做一个移花接木,类似《侏罗纪公园》里面用青蛙的基因修补恐龙的基因。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带有感冒病毒基因序列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个病毒有个特性:只能在表达CD155蛋白的细胞里面复制,而脑胶质瘤高表达CD155,所以,它可以特异地感染并且杀死胶质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目前,全世界有很多的公司都在研究溶瘤病毒相关的产品,针对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大概有60多个,涉及到多种癌症类型,期待这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参考资料: [1] Desjardins, A., et al.,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Poliovirus. N Engl J Med, 2018. [2] http://www.cbsnews.com/news/promising-duke-university-polio-brain-cancer-trial-given-breakthrough-status-60-minutes/

小D
以毒攻毒,病毒疗法将脑瘤3年生存率提高5倍

以毒攻毒,病毒疗法将脑瘤3年生存率提高5倍

从实验室中走出的病毒,改写了一名又一名患者的人生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