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得益于早期筛查的推广和全新疗法的涌现,美国B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的75%跃升至最近10年的90%[1],大多数患者以慢性病的状态长期生存。随之而来的共患病问题愈发明显,其中“三高”——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更是成为影响广大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新挑战。 近日,神刊CA就BC幸存者“三高”发生风险的一项临床研究进行了报道与探讨[2]。该研究结果表明,BC幸存者比从未接受过BC治疗的女性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该研究[3]也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 报道首页截图 三高风险最高可增近3成!与治疗方式相关 研究人员按1∶5的比例进行匹配,最终纳入了14942名BC幸存者和74702名无癌对照者,并获得每名受试者的社会人口特征数据,包括出生年份、种族、民族、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研究还收集了身体质量指数、更年期状况、吸烟状况以及参与者既往有无心脏代谢病史的数据。BC幸存者的临床资料还包括肿瘤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数据。 研究人员比较了BC幸存者和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多变量模型计算了风险比,该模型考虑了社会人口特征、健康行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BC幸存者的癌症及其治疗的临床数据。 研究流程 癌症诊断后2年,BC幸存者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0.9%,而未患BC的女性为8.9%,尽管这种差异在诊断后10年不再存在。相对于无癌对照者,高血压的多变量风险比在BC幸存者中总体上并未显著升高,但在接受左侧放疗(1.11;95%CI,1.02-1.21)和内分泌治疗(1.10;95%CI,1.03-1.16)的亚组中则表现出明显上升。 不管是癌症诊断后2年还是10年,BC幸存者的糖尿病累积发生率都明显更高(2年:2.1%vs 1.7%;10年:9.3%vs 8.8%)。相对于对照组,BC幸存者中糖尿病的多变量风险升高16%(HR=1.16 95%CI,1.07-1.26)。尤其是接受化疗(HR=1.23;95%CI,1.11-1.38)、左侧放疗(HR=1.29;95%CI,1.13-1.48)或内分泌治疗(HR=1.23;95%CI,1.12-1.34)的BC幸存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均更高。 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 以乳腺癌治疗方式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尽管超重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绝经后BC有关,但即使是在诊断时没有超重的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相比,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明显更高。   以BMI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该研究结果表明,BC患者是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发生率较高的易感人群,与无BC女性相比,BC幸存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并与BC相关治疗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BC患者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并对特定患者和治疗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监测以降低这些风险,十分重要。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在此之前,我们对BC幸存者的癌症相关治疗增加心脏代谢异常风险的影响程度,未曾充分地了解。 这项研究强调了告知BC幸存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长期风险的重要性,识别这种高风险是改善BC幸存者健康状况的第一步,而后才能引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这项研究的另一关键信息是,在今后BC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应采取包含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PCP)在内的更大的团队模式策略。除了可以让肿瘤团队专注于最擅长的事情——实现治愈——PCP则通过与肿瘤团队沟通,管理合并症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肿瘤治疗不仅旨在实现治愈,更要优化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中国学者首创概念——“乳腺癌伴随疾病”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府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癌症列为慢性疾病;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为此,中国专家提出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 of breast cancer,CDBC)这一创新性治疗理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BC“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长期生存率[4]。 在我国,BC患者中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和漏诊、漏治率都比较高,诊治不规范的情况较为严重。血脂相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绝经后BC患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曾对首确诊(79例)、化疗期间(96例)及随访(121例)的BC患者中无糖尿病病史者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筛查发现:首确诊患者糖尿病患病率为25.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0%),糖尿病前期50.6%[约97%为葡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化疗期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3.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4%),糖尿病前期28.1%(IGT约占96%);随访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1.8%(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1%),糖尿病前期43.7%(IGT约占92%)。 即使对无糖尿病史的BC患者,也有必要定期筛查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或C肽释放试验(C peptide release test,CPRT),对筛查出的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及时给予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并请内分泌内科会诊,以有利于BC患者顺利完成综合治疗及改善预后。   高血压是BC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两者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BC合并高血压控制不佳时,易使BC的综合治疗计划暂停或中断,延误肿瘤治疗时机。高血压还将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且与B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故在BC患者初诊手术及综合性治疗过程中均应加强与心血管内科的联系,注意监测血压,并评估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进行有效防治,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BC患者因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患血脂异常和CVD的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显示,绝经后早期BC患者10年血脂相关CVD事件所致死亡率(15.9%)超过了BC本身的死亡率(15.1%),已成为早期绝经后BC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Li等报道BC首确诊患者血脂异常率为43.0%,化疗后为68.6%。血脂是一项可控制和逆转的指标,如及早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血脂异常患者,应会同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进行MDT讨论,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调节生活方式,并结合患者是否伴有其他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对血脂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Miller KD,Nogueira L,Devasia T,Mariotto AB,Yabroff KR,Jemal A,Kramer J,Siegel […]

半夏
全球超一半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全球超一半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文章来源:e药环球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多项有效和安全的预防策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全球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子刊JACC: Asia的研究,对1990年到2019年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趋势,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   赵冬教授指出,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和行动,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流行,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在今天这篇内容中,我们将与读者分享研究的部分重点内容。   图片来源:123RF 全球58%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 研究指出,亚洲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从1990年至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从560万增加至1080万,占总死亡的比例从23%增加至35%,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持续增加。在这些心血管疾病死亡中,近39%为过早死亡,即70岁以下死亡,明显高于欧洲(22%)、美国(23%)和全球(34%)。   2019年,心血管疾病在全球共导致1860万死亡。也就是说,亚洲心血管导致的死亡,占到了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半以上(58%)。   在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中,47%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40%由中风引起。这两类疾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由出血性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亚型已从中风转变为缺血性心脏病。   亚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心血管疾病快速增加的阶段。像中国等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普遍高于40%,中国为43%。而韩国和日本,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则处于下降阶段,分别从1990年的34.9%和36.2%,下降到2019年的26.6%和24.3%。   图片来源:123RF 可改变因素是“重要推手” 研究人员分析,不健康饮食、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可改变因素,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是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增加的“重要推手”。   饮食因素 不健康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一些亚洲国家,饮食从传统亚洲饮食向西方化饮食的转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有研究发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饮食转变特征,包括动物性食物、零食、糖和含糖饮料的食用量增加,粗粮和豆类食用量下降。   此外,亚洲地区10种健康和5种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的当前摄入水平,与最佳摄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0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包括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坚果和种子、牛奶、钙、纤维、ω-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酸;5种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包括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图片来源:123RF   吸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吸烟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在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吸烟率在20%以上,其中中国为24.4%。   一项关于亚洲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荟萃分析显示,吸烟者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68倍。   肥胖   肥胖主要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果,也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014年,中国成为男性(4320万)和女性(4640万)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一项对亚洲人群的汇总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与亚洲人群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呈U形相关,即体重较低和肥胖,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高血压   在亚洲许多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中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成人高血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9.2%。   尽管血压测量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可用性和可及性正在改善,但在大多数亚洲国家,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挑战仍然是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以及控制率低。   血脂异常   有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2017年全球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死亡的患者中,有390万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有关。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