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上次接种疫苗,是打在左胳膊上,还是打在右胳膊上吗?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下一针疫苗的效果。
这一成果或许还能用于强化癌症疫苗的免疫效果,帮助诱导更强的抗肿瘤免疫,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疫苗可以说是挽救生命最多的一项发明。麻疹、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这些过去恐怖的疾病在疫苗的阻击下,如今几乎成了“罕见病”。
而对于当今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癌症,疫苗也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不断发光发热。HPV疫苗已经让年轻女性中的宫颈癌发病率大幅降低,而针对肿瘤新抗原的个性化疫苗也成为许多难治性癌症的新希望。
不过,在疫苗接种后,它是怎么激活人体免疫的?怎样才能让疫苗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发现,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在B细胞激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忆B细胞(红色)在淋巴结内与巨噬细胞(白色)相互作用被激活
为了验证“戒备”状态巨噬细胞对疫苗效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30位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参与者中进行了试验,其中20人的第2针打在与第1针相同的胳膊上,而另外10人打在另一只胳膊上。
数据显示,在完成接种后的5~7天时,同侧组参与者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对侧组。而对侧组直到4周后才能达到峰值,且与此时同侧组的抗体滴度相近。
同侧组(粉色)和对侧组(绿色)几种不同的中和抗体滴度变化
在癌症的治疗中,如果也能通过相同部位的再次注射,提高免疫反应的激活速度,更快的启动抗肿瘤免疫,对于及早控制肿瘤,提升治疗效果将会大有裨益。
不过目前这一研究主要针对以B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而在癌症治疗性疫苗中,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可能更加重要。能否通过类似方法加速细胞免疫的激活,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