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医生

医生

医生患癌后治愈率能达到 80%,究其原因竟是......

医生患癌后治愈率能达到 80%,究其原因竟是……

初患癌症时,人们会怯生生地问医生:“癌症能治愈吗?”   癌症稳定时,人们又会将信将疑地问医生:“我的癌症真的治愈了?”   医生和患者一样,正在给这个问题寻找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至少在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对”或“不对”。 你说的“治愈”和医生口中的“临床治愈”真是一回事吗?     在癌症治疗领域,使用“治愈“这两个字是非常谨慎的。患者会笼统地用”治愈“来表述,而医生往往会用专业术语“临床治愈”。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是指疾病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是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不会继续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了生存质量。比如,糖尿病患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能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防止一些糖尿病并发症,这就算是临床治愈了。   对于癌症来说,癌症在手术治疗后3年内是转移和复发的高峰时期,过了这3年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率都会下降,在5年后这概率还会进一步下降。所以医生在衡量癌症的治疗效果时,会用“五年生存率”这个词。另外,在癌症治疗后能够生存5年以上,并且没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我们就认为该癌症患者是临床治愈。 晚期癌症可以治愈吗?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2013年,在52岁生日来临前,对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瘤(也就是晚期)。但是经过规范化疗和靶向治疗,2015年6月30日称“最近两次检查都看不到肿瘤了”,直到现在,李开复已经度过了5年生存期,乐观地称“癌症在我心里不再是一个万恶不赦、去之而后快的敌人,而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与郎永淳的妻子一样度过治疗后的“5年期限”,获得了新生。   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至少有13种恶性肿瘤在早期经过手术治疗、传统放化疗等正规治疗可以治愈,还有10种左右的恶性肿瘤经治疗后可以延长生存期以及无瘤生存期。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治愈希望。 临床治愈的4个指标是什么?   当医生告知你,“你的癌症已经临床治愈了”,那么医生是通过哪些指标来判断的?     化验结果显示正常 一般来说,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化验身体的各种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等。如果这些化验数据正常,则血液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如果各项指标长期保持在参考范围内的话,则也可以初步认为患者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   如果肿瘤标志物检测合格,特别是在治疗前超出参考范围,治疗后恢复的,则提示患者的治疗有效。多年观察如果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则就能初步认为癌症正在痊愈。     影像学检查稳定或正常 B超、X线摄片、CT、磁共振、PET–CT、ECT等检查是捕获肿瘤蛛丝马迹的火眼金睛。影像学的检查“未见异常”或没有发现新的病灶,以前出现的结节稳定,没有增多或变大,可视为“没有复发或转移”。     没有相关症状及体征 恶性肿瘤的复发率是相当高的,主要是因为身体中的癌细胞没有彻底清除, 出血、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疼痛、发热这些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可能是肿瘤复发的征兆。如果没发现这些情况,可能你的癌症已经“治愈”。     五年不复发 医学界发现,当患者的癌症在五年之内不复发的话,大部分就不会再出现癌症的转移。换句话,就是将“暂时没有病变”或“长期没有病变”换一个审核办法,用5年来判断是否治愈,这一办法应该是目前为止最为科学的了。 为什么医生患癌后,治愈率能达到 80%?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癌症就代表着绝望与死亡。但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教授2011年介绍:“肿瘤科医生患癌后,80%都得到了治愈(5年无进展生存)”。   而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随访至2010年年底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为30.9%。   为什么医生患癌后,治愈率能达到 80%,而普通患者只有30.9%?此刻,知识、认知、心态,才是你的救命稻草。   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有1/3因治疗中副作用严重导致病情恶化,还有1/3因治疗无效而死。而肿瘤科医生,因有肿瘤学的专业系统知识加持,不会被吓死;当药物产生副作用时,曾是医生的患者,很清楚自己的状况,以及寻找缓解副作用的途径;至于治疗方法,肿瘤科医生并不相信偏方,也不会讳疾忌医,且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所有普通患者的“雷区”,肿瘤科医生都可以安全避开。   更重要的是,肿瘤科医生因掌握更全面的癌症防治知识,他们还有“癌症不一定要消灭”的心理准备。他们对肿瘤的治疗目标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是的,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癌症其实也是一种慢性病!既然,癌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般,是一种慢性病,我们为什么要恐惧?心理上放松了,情绪平稳,免疫力正常,才能更有力量与癌魔作斗争。 写在最后 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综合治疗后达到长期无病生存已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新药研发和审批的速度也在加快,后续将会有更多“神奇疗法”,多活一天就多一份治愈的希望。   与肿瘤君作战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在战略上,坚信癌症可防可治;在战术上,做好长期战、持久战的准备。在医生帮助下,制定好科学、灵活的作战策略,家属和亲友也要提供广泛的支持。 […]

玉米
张雁灵:请尊重善待医生​,反对有人假借整顿,污名化医务人员

张雁灵:请尊重善待医生​,反对有人假借整顿,污名化医务人员

本文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 张雁灵 值此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谨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九年前,中国医师协会和医学专家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医师节”的倡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自此,中国医生有了自己的节日。 设立“中国医师节”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生的充分肯定,营造了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因为生命无价,每个人只有一次。尊重医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离不开医生的照护。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医生是一个高风险、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受到全人类的尊重,是最难入门的职业之一,不仅学历门槛高,而且只有品德最优秀的人,才能从事这个职业。正如每个人要把存折、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锁在保险柜里,却敢将生命和健康托付给医生。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古人将“良医”与“良相”相提并论,说明自古以来医生的职业尊荣无以复加。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从事医生这份职业是很多有志青年的追求和梦想。我国外科前辈裘法祖先生有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佛者仁心,仙者有道,医者应同时兼备佛心仙道。20多年前,我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进行会见时,他说:“我一生的理想是当个医生,可惜我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没考上医学院校,没能当上医生,这是我终生的遗憾。”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医生是一份很难“修炼”的职业。医生的培养成本很高,不仅仅是就学习而言,还有更多方面的积累,包括时间和金钱等等,一般从考入大学到取得处方权、独立行医需要9年左右时间,这段时间恰是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在国外,医生被称为精英中的精英。海外有华人华侨7000多万,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着各种职业,其中不乏一批大科学家、大企业家,但取得行医执照的只有30万人。这也说明,在国外从事医生这份职业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依靠着一代代医生们的护佑。一旦遭遇大灾大疫,医生都将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确保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在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医生永远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一个出现在灾难现场的总是“白大褂”和“绿军装”。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脱贫攻坚、国际维和等重大任务,他们都是主力军、战斗队。无论是2003年抗击非典,还是三年以来的抗击新冠,都是他们逆行出征,拼搏在最危险最艰苦第一线,广大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们。2020年初,湖北武汉狂飙突进的新增病例数字让全国人民揪心,当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时,全国人民心底终于有了期盼。 我们要永远尊重医生,因为医生是一个没有“家”的职业,他们的“家”在门诊、病房、手术室、急诊室和防疫战场。2020年,有4万多名医务人员在武汉度过整个春天。那一段可泣可歌的历史,那一种艰苦卓绝的经历,从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划过,成为值得回味他们一生的珍贵记忆!一位专家对我说,三年抗疫,他不知道这日子是怎么挺过来的。他去过武汉、到过东北、飞过新疆……每一次执行任务,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回来。1300多万医务人员中,有多少个他这样的人,数也数不清! 还记得,人民网2020年3月17日刊登了《请永远记得,医生为我们拼过命》,文章提到“在一张纪念这一刻的海报上,一个白大褂的背影,安静地走出‘湖北’地图。两侧打开的‘大门’,布满了各省驰援医护人员的密密麻麻的数字。一行大字,成为逆行者刚刚跨越的那道‘门坎’: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无论时过境迁,我们都必须牢牢记得:医生为我们拼过命!请永远记住,是逆行的他们,为所有国人顶起了一片清朗安全的天空”。然而,仅有此刻的感动,或太轻飘,与医者沉重的付出和牺牲太不相称。除了逆行者,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全国的医务人员,三年来他们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他们付出了太多,付出了98%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近百人殉职的惨痛代价。他们是中华民族最勇敢的儿女,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当前,全国正在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一时间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说,医疗行业有时一阵风刮来,到处一片赞美声,医务人员人人都是白衣天使;有时一阵风吹过,网络上吐槽一片,好像医务人员都是“恶魔”,白衣天使都变成了“白眼狼”。医疗行业偶尔会遭遇一场风雨。若是零星小雨,当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若是大暴雨,会造成泥石流,引发灾害。医生需要经受风雨考验,也要同舟共济。2003年春天,有个行业测评,结果显示对医疗行业评价不高,满意度不到半数。经过全国医务人员舍生忘死抗击非典,到了秋天再测评,满意度超过了85%。怎么会有这样大差距?民意常受舆论导向的影响。 我们要尊重医生,更要理解善待医生。他们是时代同行者,他们身上有时代正能量的光辉,也有时代负面影响的污点。医生不是完人,需要随时代潮流荡涤冲刷。在医疗改革的大潮之中,他们是生力军,既是改革红利的受益者,也是医疗行业腐败现象的受害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对医疗保障水平的需求逐年增高,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不到40岁,现在已经超过了77岁。这样巨大的成就,有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成绩,更离不开医疗发展进步和医生的贡献。 医患纠葛和矛盾越来越多,医患之间信任的鸿沟越来越深。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尤其是个别医务人员的恶劣腐败行为,让广大一线医护人员蒙羞,首当其冲地成了“背锅侠”。个别患者的非理性怨气倾泄在医生身上,导致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生的职业尊荣日渐式微。凡此种种寒了良医的心,也伤了优秀后辈学医的积极性。 整顿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是对医疗行业的保护和爱护,铲除个别害群之马,是纯洁医生队伍的有力举措,医生是积极拥护、坚决支持的。同时也要反对有人假借整顿,污名化医务人员,污名化卫生健康行业,打击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 广大医生要自尊自爱,坚守底线和初心。一位记者问我,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我回答:好医生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热爱自己的病人,必须热爱自己的专业。我认识一位加拿大知名华人医生王心咏,他早年移民加拿大,和现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是中学同学。特鲁多担任总理后,提名他当加拿大卫生部部长,但被他婉拒了。王心咏说,我只愿意当医生。 最后,我想和广大医生再次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 把我的一生献给人类;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张雁灵,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历任解放军266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卫生处处长、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第二军医大学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玉米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诊疗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诊疗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临床上,医生只具备医者仁心或者说是好心,是远远不够的。好心可能办坏事,医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准(也就是医术),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有时医生自以为是在尽力治病救人,却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这就是医疗的复杂性之一,很多医生都曾经因为水平不够出现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包括我在内的几乎任何一位医生,因为每位医生的成长都是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一位外科医生手术后患者死亡了?就一定是差的医生么?显然不是的,这和患者本身的病情相关,有可能是极其复杂、难度和死亡率很高的手术,普通医生都没有勇气去做,而这位外科医生可能是既往手术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前有救治过类似患者的经验并成功了,只是这位患者不幸失败了。 医疗无非是诊断和治疗,那么医术最重要的场景就是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诊断反而是最为复杂的情形,经常可能错误诊断或者漏诊。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诊断水平高 01 疑难杂症的诊断 有些患者的病情很疑难,通过症状、检验和检查的异常都无法确诊到底是什么疾病,甚至多个医院就诊都无法确诊,但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见过类似疾病,一下子就诊断明确,这就是医术高超。 再比如:放射科医生的医术高超在于能够更准确地诊断CT或核磁的报告,比如有位患者肝内占位,形态特殊,无法判断是什么疾病,但有的放射科医生就能够仔细辨别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02 判断病情更准确 事实上,医生诊断疾病时不仅要诊断出具体是什么疾病,还得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这非常重要。同一种疾病,经常存在不同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就可以完全不同。 以癌症为例,这一点尤其重要。在确诊癌症之后,比如诊断胃腺癌,CT同时发现肝脏和肺上各有1个小结节。这就很考验医生的医术。 假如这些结节是转移,那么这是晚期胃癌,以药物治疗为主,假如不是转移,就需要争取手术来治愈。所以,判断清楚结节性质,对患者非常重要。 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是判断的比普通医生更准确。 03 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临床上常见的一个情况就是漏诊,漏诊可能带来轻重不一的后果,有时漏诊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临床上的漏诊其实并不少见,指的是医生水平不够,忽略了临床的异常征象,认为没什么事。 打个比方:一位胃癌患者腹部增强CT,一位外科医生判断是II期,说建议直接手术,另一位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看完片子,指出盆底腹膜存在多个小结节合并少量积液,考虑为腹膜转移,属于晚期胃癌,手术难以获益,应按照指南进行药物治疗。这就是漏诊腹膜转移,而实际上医术高超的医生原本应该准确判断。 误诊也经常存在,举例来说:胃镜筛查胃癌就需要医生一定的水平,因为有的早期胃癌隐匿性很强,就表现为一些黏膜的红斑,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医生误认为是轻微的胃炎。 所以,水平差的医生真的可能把早期胃癌误诊为胃炎,这种误诊经常导致严重后果。我在临床就见过胃癌患者抱怨体检医生,说体检做了胃镜没事,4个月后胃部明显疼痛,再做胃镜就出现大溃疡,病理确诊为胃癌。 所以,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除了能够更好的诊断疑难杂症,判断病情更准确,还可以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二 治疗水平高 01 在有指南时,可以把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做到很好。 很多医学的操作,难度等级不同,从常规的穿刺到非常复杂的手术。但是每个操作都有相应的要求,医生没有经验时是不可能做好的,要反复磨炼、积累经验才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把指南的推荐的治疗做好。 比如一位直肠癌患者,指南推荐做TME手术,要把全部直肠系膜切除的非常干净,这样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其实不少医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可以做的很好,达到要求,并可以做到并发症很少。 比如一位胃癌患者,指南推荐做D2手术,最好清扫30枚以上淋巴结。不少普外科医生做不到D2,清扫淋巴结经常低于20枚。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可以做的很好,并且经常清扫50枚以上淋巴结,这样术后的生存率明显升高。 02 在没有指南指导时,可以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通常制定的是大原则和重要的治疗方案,针对的是常见的重要疾病,并不涵盖临床所有情况,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胃癌、肠癌、乳腺癌,都有指南,但是罕见疾病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没有指南,那医术高超的医生也可以依据查询的文献和诊治的经验,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比如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种异常,即使指南没有告知治疗方案,医术高超的医生也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小结 临床经验很重要,但需要是好的、正确的临床经验,违背指南原则的临床经验,其实都是差的、应该被淘汰的临床经验,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没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没诊治过很多病人的医生,几乎不可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但是,医生的临床经验必须在反复磨炼之后,经过指南的指导而升华成为医术,继而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 请记住,医术和权威指南其实是统一且互补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而不是国内很多医生宣传给患者的错误知识:我的医术胜过指南,所以要听我的而不是指南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玉米
好的肿瘤科医生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你认同吗?

好的肿瘤科医生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你认同吗?

“对于肿瘤患者,跟家属的沟通远远重要于跟患者的沟通,好的肿瘤科医生一定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北京市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11月10日在2022年“CSCO学术年会-与时代同频,让关爱共振——肿瘤患者教育的时间与探索”患教专场上表示。  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高发病常见病,特别在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李进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均衡,肿瘤患者多,需要医生的关注和关爱。其中,患者教育是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为患者传播科普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医患矛盾,让肿瘤患者了解肿瘤、知晓治疗原理、明确规范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个体化治疗的依据,进而主动、积极地配合诊疗。   会上,业内专家聚焦国内高发的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种针对其患者关爱、康复指导和全程管理等方面展开分享。   做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国乳腺癌发病人群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1/5左右。随着乳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突破,其治疗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呵护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心。“目前晚期乳腺癌患者未满足的需求主要包括更多更优知识和信息、情感与生活支持、更优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和维持生活质量的治疗选择。”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表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经济援助、社会关爱、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更多医学信息。     “乳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不仅仅只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还有常见的不良反应管理,甚至还有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患者生活方式建议,患者社会关系的恢复等方方面面。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也许我们不能完全治愈,但我们能做得更好。”殷咏梅说。   在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严重威胁着女性生命健康,它的全程管理主要涉及防、筛、诊、治、康五个步骤。“患者了解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案的主要来源仍是医生,部分患者会通过病友群、新媒体平台或其他宣传渠道了解到有关信息。因此,仍需进一步推动基因检测常态化,提高患者疾病意识,加深疾病知识的宣传和了解,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冬玲教授说。     对于青年医生的成长建议,李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医生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而品牌医生IP塑造更需要6个维度,即有性格、有知识、有互动、有产品、有价值。“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永不犯错误,一是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交到业内朋友;二是认真学习才能提高水平;三是努力工作获得晋升机会;四是尊重师长才能找到伯乐;五是不能太爱财才能避免陷入泥潭,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才能让每一个脚步都要有意义。” 责编:王卓

玉米
医患一体:肺癌患者如何跟医生科学沟通

医患一体:肺癌患者如何跟医生科学沟通

癌症患者去医院看病,都有这种体会“排队俩小时,看病三分钟”。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让医生“快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巨大的挑战。 也就是说,如何充分利用这三分钟时间,对很多肿瘤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需要患者及家属跟医生有良好的沟通。在现代医疗中,医患沟通是跟治疗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忽视医患沟通将给临床医疗带来负面影响,也常常会引发医患纠纷。 所以,在目前无法改变医疗大环境的情况下,肿瘤患者或家属更应该“多快好省”的跟医生积极沟通,准确传递信息,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是一架天平的两端,要想保持平衡,需要两方共同的努力。 那么肺癌患者应该如何跟医生科学沟通?今天,小编来总结一些技巧,希望能够给一些迷茫的肺癌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1 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 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临床医师往往忙于医疗工作,常常会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求,不能耐心地接待患者和家属,不和患者协商检查治疗方案,并告之治疗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医疗风险等。而患者也是被动接受治疗,一旦发生风险、并发症,即使是目前医学所不可避免的合理并发症,患方也常常不能理解而与院方无休止地争论,甚至拒付医药费。 这类问题的出现就在于双方忽视了沟通的重要性,恰当的沟通,对患者有正面效应,而不适当的沟通或不沟通,常会导致医疗纠纷。肺癌患者常常因为自己所患疾病比较严重,会对医院恐惧,而害怕听到相关的医疗信息,或者病人本人不知情,而只能通过家属与医生进行沟通,这常常会带来一些信息差,患者或者家属可能对于自身的治疗方案一脸茫然,或医生则是因为再沟通方面不够全面导致患者及其家属没有掌握很好的治疗信息,这些种种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医患沟通问题,因为对于肺癌患者应该重视与医生的每一次沟通。 2 如何与医生沟通 在于医生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抓住要点进行询问。临床上,肺癌患者常常问的问题就是“病人还可以活多久”,虽然患者及家属都很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是最不值得问的,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每个肿瘤病人即使得了同一病理类型的癌症都会有不同的预后,另外治疗的对象是不同的个体,同样的治疗、同样的药物,反应不同,效果不同,并发症、过敏反应、医疗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有些是当前医学无能为力的。因为医生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评估,所以与医生沟通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病人当下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治疗期间有无需要注意的事项”“整个治疗的时间和流程”。这些问题远远比能够活多久更加实际一些。说的难听一点,排了两小时的队,问了一个无用的问题,也是对医疗资源巨大的浪费。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我亲人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不良习惯,为什么就得了癌症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学术界研究了这么多年也无法准确预测一个人为什么得癌症。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得癌症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的,也有可能就是运气不好,这种无解的答案千万不要用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 3 恰当的语言艺术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空间中,双方的人际互动频次高,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患者正当有益的交际语言,会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情绪产生良性影响融治医患关系。 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患者语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患者语言也象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如果处置不当,也会产生不利于疾病治疗、不利于融洽医患关系的消极作用。患者的不真实的答询语言,无疑会给医务人员正确诊断疾病带来困难;不恰当的交际语言可能会使医患关系紧张,这些无疑是值得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加以注意的。医务人员应努力不受患者语言中消极成分的影响,正确对待少数患者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语言,始终怀着治病救人的初衷,尽心尽职地为患者服务。 在医学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疾病是医学界无法预测和治愈的,这也是今天医学技术仍然面临的无奈。但是有时候病人不明白,他们会经常对医生说:“疾病总能被治疗的啊。”医生应该向病人解释,即使医学进步了,仍然有一些疾病我们不知道,无法克服。这是否意味着医生对他们无能为力?不,医生至少可以从所有的坏答案中找到一个相对好的答案。也有病人指责医生说:“你们不是白衣天使吗?你怎么能照顾病人的生命呢?”我们应该让病人放心:“医生和病人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共同努力,找到度过难关的办法。” 4 重视病例资料整理 如果是一个新患者,第一次跟医生见面,直接摔给医生一大叠检测结果,各种血液检查+影像资料+用药单据+出住院小结,都堆在一起,这个医生大概率没有太多耐心看完的,这需要太大的经历了。所以,建议患者在看诊新医生的时候,最后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将资料分开整理好,让医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患者的治疗历史和当前情况,有助于医生快速精准的进行诊断,提高沟通效率。 以上是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更多肺癌患者少走弯路。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CN-70824

小D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随着时代进步,癌症越来越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最新癌症大数据调查显示 ,全国每天约1.2万人确诊癌症,7500人因癌症逝世,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在中国,“癌症患者”这个群体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我们经常把癌症与“病痛折磨”划上等号,是因为对于癌症患者们而言,一旦罹患癌症,就相当于社会角色的彻底脱离,患者不仅要接受长期治疗,也确有一些并发症或治疗副作用会带来肉体折磨。更重要的是,精神也面临着打击与挫折。对整个家庭而言,患癌是一件痛心的大事。   这个时候,患者的家属们就成了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帮助患者的病情诊断、心理帮助,还是在治疗中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或是对患者的生活照料,都会非常大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1 确诊癌症,要告诉患者实情吗?   隐瞒病情,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一项约定俗成的习惯。   确诊癌症,医生们通常不会直接告诉患者。“你的家属在吗”已经成为医生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医院周边的打印店里,老板们对于修改病情报告已经非常熟练了,胃癌改成胃炎、肝癌改成肝炎。一系列操作下来,患者成功被蒙在了鼓里。   到底该不该隐瞒患者病情呢?隐瞒病情,到底是不是对患者好?我们的答案是:我们鼓励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但也需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为什么隐瞒病情?因为我们觉得一旦患者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就会崩溃。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医学发达的美国及日本,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基本的知情权。医学上也进行过不少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超过90%的患者都希望得知自己的病情,同时将病情告诉患者并不会引起患者生存期下降,或出现相关精神疾病。   我们低估了患者对待病情的承受能力,高估了隐瞒病情带来的帮助。   事实上,隐瞒病情反而会带来很多危害: ○ 患者不知道自己的实际病情,从而导致很多希望完成的心愿不能完成,希望表达的情感无法表达,带来很多遗憾; ○ 隐瞒病情往往会带来更多的过度医疗,造成更多的花费,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 隐瞒病情,很难做到天衣无缝,这样患者可能长期处于怀疑焦虑的心态,反而更加容易崩溃; ○ 隐瞒病情,最后带来的往往是家属长期带有遗憾和负罪感。   当然,最后决定是否隐瞒病情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患者确实属于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接受这样噩耗的,还需要家属们更加全面的考虑。   2 家属们应该坚持的第一守则 相信正规治疗   “排毒疗法、以毒攻毒、酸碱调节、食疗抗癌”,这些五花八门的所谓抗癌“偏方”,相信每一位患者都不陌生。隔壁的老王吃了某位神医的秘方,癌症治愈了;某位民间“神医”宣称,自己能包治癌症,但前提是患者不能放化疗……   如此诸多所谓“偏方”,可以说包围了我们的患者和家属。确诊癌症后第一件要明确的事情,就是:相信正规治疗,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包治百病”欺骗,不仅浪费了钱财,还极大的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为什么说这些偏方都是骗人的?仔细回忆,你听到的这些偏方,从来都没有提到它们在癌症人群中的疗效大数据,而只听过它在“隔壁老张家有效”“亲戚的朋友家有效”,这样的个例,真的值得信任吗?我们永远看不到,在个例后面可能有成千上万无效被骗的人群。   坦率地说,所谓的“偏方”其实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它们有的可能是人传人之间一些善意的“误会”,有的则可能是涉及到经济利益,一些江湖“忽悠”们赚的黑心钱。罹患癌症,接受现代规范治疗是最正确的选择,各种土方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   欧美国家甚至做过大数据统计,相比于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单纯只接受各种土方(欧美国家称之为:替代疗法)死亡率明显增加。   3 确诊癌症,家属应该这样看医生   罹患癌症,无论是病人或是家属,可能处在心慌意乱之中,加上在初诊的情况下啥都不懂,很容易在向医生问诊时出现问诊时十万火急,但具体什么情况却完全说不上来。   作为家属,你应该准备一份医生问诊的备案录,每次问诊医生时。别忘了带上这些东西,或者提供这些信息。 ○ 去医院问诊记得带上:病历资料、病理结果、根据时间排好顺序的影像资料、近期的血液化验结果(包括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并准备好告知医生近期正在吃的药等。 […]

小D
一位“成功人士”癌症晚期的临终感悟:我死就死在认识的人太多了!

一位“成功人士”癌症晚期的临终感悟:我死就死在认识的人太多了!

再多外行朋友的意见也抵不上一个内行医生的建议

小D
一位患癌院长悟出的7条抗癌道理

一位患癌院长悟出的7条抗癌道理

肿瘤医生自己患癌后,他有哪些抗癌经验值得借鉴?

小D
癌症误诊太可怕,如何避免?

癌症误诊太可怕,如何避免?

误诊是怎样发生的?5种方法教您远离误诊

小D
改善乳腺癌预后,这 5 点务必告诉患者

改善乳腺癌预后,这 5 点务必告诉患者

在指导乳腺癌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医生的角色非常关键

小D
25岁乳腺癌女生的自述:我和妈妈的抗癌史

25岁乳腺癌女生的自述:我和妈妈的抗癌史

当灾难两度降临在这个家庭,她们如何重新拥抱生活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