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存在这类基因突变,更容易患上胃癌!

存在这类基因突变,更容易患上胃癌!

哪个国家对胃癌的诊治最为先进?答案一定是日本。同为胃癌大国,我国的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27.4%,而日本却高达60%。 最近,日本理化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又发布了一项胃癌研究,发现4个同源重组基因的缺陷与胃癌最大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相互作用,存在这些基因缺陷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癌风险会剧增[1]。 根据研究估计,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到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低于5%,一般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到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为14.4%,而同源重组基因缺陷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高达45.5%。 胃癌是全球第5常见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大的危险因素。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常见,全球几乎一半人口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2],但胃癌却没那么常见。 同样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展成胃癌,有些人却不会? 去年,研究人员发现BRAC1/2基因突变除了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还跟胃癌等许多其它癌种风险增加有关。还有哪些基因可能会和胃癌的风险有关呢? 研究人员利用日本生物银行和爱知癌症中心医院流行病学研究项目的数据,对27个癌症易感基因与胃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纳入了11859名胃癌患者和44150名未患恶性疾病的健康对照。 研究发现有9个基因和胃癌的风险明显相关,包括4个同源重组基因:BRAC1、BRAC2、ATM和PALB2;3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和MSH6;以及与细胞增殖、迁移粘附有关的APC,和钙黏蛋白CDH1。 携带其中一个相关基因变异,平均会让癌症诊断的中位年龄提前10年以上,其中APC和CDH1的变异分别会让中位诊断年龄提前18.0和20.5岁。 胃癌相关基因携带者的诊断年龄更早 研究中,胃癌相关基因携带者有88.9%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非携带者也有86.4%感染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否携带胃癌相关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会增加胃癌风险,但在携带者中的增加更为明显,尤其是4个同源重组基因的携带者。 相比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非携带者,携带9种胃癌相关基因变异之一会增加27%的胃癌风险,携带4种同源重组基因变异之一会增加68%的胃癌风险,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4.76倍的胃癌风险。但如果携带4种同源重组基因,同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则会暴涨21.45倍。 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暴涨 研究人员估计,一个人如果不感染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否携带胃癌相关基因,85岁时的胃癌累计风险都低于5%,感染幽门螺杆菌会让这一风险升高到14.4%。而如果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再感染幽门螺杆菌,85岁时的胃癌风险将高达45.5%。 对于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的人,根治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Usui Y, Taniyama Y, Endo M,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Homologous-Recombination Genes, and Gastric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13): 1181-1190. [2]. Hooi J K Y, Lai W Y, Ng W K,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

小D
​喝茶降低胃癌风险!在这3类人中效果斐然!

​喝茶降低胃癌风险!在这3类人中效果斐然!

人除了喝水以外,喝得最多的饮料就是茶,我们喝的可能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据统计,2020年,全球茶叶的消费量达到63亿公斤,估计到2025年还会增长17.4%。体外和体内的研究表明,茶饮中的茶多酚对炎症和预防慢性疾病多有得益,包括预防某些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然而,对于喝茶和胃癌之间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却一直得不出确切的结论!最近,一项研究致力于评估饮茶是否与胃癌风险相关,研究者们启动了一项“全球联盟胃癌池”的项目,对经常喝茶和不经常喝茶的人与胃癌之间的关联再度进行了研究。 喝茶到底对预防胃癌有没有好处?让我们一起来再探究竟~ 发表于BJC的研究 全球大数据调查:喝茶和胃癌风险降低有关系 “全球联盟胃癌池”这项大项目共纳入了来自全球各国的22项研究,包括9438例病例和20451例对照数据,通过一阶段和两阶段模型分析,对经常喝茶和不经常喝茶的人的胃癌优势比(OR)和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进行了评估。 结果发现,与不经常喝茶的人相比,经常喝茶的人调整后的OR为0.91(95%CI:0.85–0.97);二阶段分析所得的OR与一阶段的相似(OR:0.92,95%CI:0.82–1.05),异质性I2=62%(图1)。 图1 经常喝茶的人对比不经常喝茶的人胃癌的OR和相应的95%Cl 除此之外,研究者们又盯上了喝茶的量。他们发现,每天喝茶3杯或者更多的人身上更加突出,他们的胃癌风险降低9%,OR为0.91(95%CI:0.80–1.03)。但每天喝茶1-2杯的人身上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OR为1.01(95%CI:0.94–1.09)(图2)。 图2 经常喝茶的人对比不经常喝茶的人胃癌的OR和相应的95%Cl(经常喝茶的人中,a:每天喝茶1-2杯,b:每天喝茶3杯及以上) 这3类人常喝茶:胃癌风险降低30%多! 除了饮茶和胃癌风险降低有关系,研究者们又进行了分层分析,发现在以下3种情况中,饮茶和和胃癌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图3)! 图3 分层分析 ①地理区域:经常喝茶的亚洲人胃癌风险降低,OR为0.62(0.95%CI:0.48-0.81),胃癌风险降低了惊人的38%!而这种现象在仅在中国、日本或伊朗的研究中也较为突出,中国和日本OR为0.67(95%CI:0.49-0.91);伊朗的OR为0.50(95%CI:0.29-0.86); ②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我们知道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研究的数据发现,经常喝茶的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降低,OR为0.68(95%CI:0.58-0.80),原因可能与绿茶中含有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合物有关。 ③是否患有贲门癌:和Hp感染类似,经常喝茶的贲门癌患者胃癌风险也有所降低,OR为0.64(95%CI:0.49–0.84)。 最后,研究者们用自然三次样条曲线对饮茶杯数(作为连续变量)与胃癌之间的剂量-响应关系进行拟合,发现随着喝茶者每天饮茶的量从3杯逐渐升高,患胃癌的风险降低(图4)。这说明在茶喝量多的情况下,饮茶对胃癌的保护水平在逐渐增加。 这也和前面所述的地理区域因素对应上了:在中国和日本常见绿茶,伊朗风靡红茶,而且这几个国家的人都特别能喝茶,换言之,就是喝茶的量更大,其对胃癌的保护水平才如此显著! 图4 饮茶杯数与胃癌之间的剂量-响应关系曲线 喝茶的好处还有啥? 一项meta分析中发现,饮用各种类型的茶都与胃癌、结直肠癌、胆道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但关键证据仍不够充分,只有与口腔癌之间的相关性有充分证据。 但关于“喝茶的好处还有啥?”,研究者们早发现:茶叶中的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癌症的风险,如茶多酚、儿茶素,它们作为活性氧的清除剂,能影响转录因子和酶的活性。 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最丰富的的儿茶素,被认为在抑制癌症的发生和进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茶多酚能通过各种机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如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受体依赖性信号通路和血管生成、沉默与表观遗传机制相关的基因(如DNA的甲基化)以及抑制酶的活性。 如此这般,喝茶的好处属实多多,因此对于特定人群或者风险人群,闲暇之余不妨来杯热茶吧~ 参考资料: [1]Martimianaki G, Alicandro G, Pelucchi C, Bonzi R, Rota M, Hu J, Johnson KC, Rabkin CS, Liao LM, Sinha R, Zhang ZF, Dalmartello M, Lunet N, […]

半夏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吗?2分钟看懂!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吗?2分钟看懂!

听到“阳性”这个词,许多人闻之色变,阳性可指新冠阳性,还可能是指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说明体内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目前,我国有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说是“一人感染,殃及全家”,更吓人的是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 我国有7亿人患了幽门螺旋杆菌。话说这幽门螺旋杆菌咋就这么厉害呢?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真假?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碰到过年过节可能七大姑八大姨共吃一桌菜,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极高。 近年一些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同时人们找到了幽门螺旋杆菌诱发胃癌的多种机制。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被列入一类致癌物。 2021 年 12 月,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属美国毒理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 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吗? 答案是肯定的。幽门螺旋杆菌会传染,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它的传染途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 口口传播:共餐是重要传染途径之一,接吻也是,研究发现在唾液中会存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残留物,而接吻则是交换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粪口传播:在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污染了水和食物,饮用者和食用者易感染。 母婴传播:不清洁的母乳,特别是口对口喂食,婴儿食用大人咀嚼后的食物等。 医源性感染:胃镜、喉部、牙齿口腔检查容易造成侵入式感染,因此检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 哪些“信号”,表示胃里可能藏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很常见的,且大多数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症状,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觉察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蛛丝马迹”,不妨结合下面这几个表现进行对照自查。 01 口臭:口臭是很多人都存在的,但是部分人口臭是因为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后所导致的,而大部分人是胃病所引起的。由于幽门螺旋杆菌菌值过高会导致胃里尿素酶活性较高,从而引起口臭出现,所以如果出现口臭这种症状的话我们应该提防幽门螺旋杆菌“造访”。 02 频繁胃疼:一般我们吃太饱,或者暴饮暴食后。胃部会产生不适症状。但这种症状不会持续很久。如果胃痛经常无缘无故发作,那就要注意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它会破坏我们的胃黏膜,导致产生胃痛、胃胀、胃溃疡。 03 食欲不振:一些人食欲不振时间久了慢慢的瘦了下来,本以为是好事,但不曾想,这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胃病的表现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时间长了会出现胃部胀气,粘膜损伤等等类似的症状,所以就很影响我们的食欲,容易出现厌食,少食等症状。 如何精准揪出“致癌凶手”幽门螺旋杆菌? 如何揪出幽门螺旋杆菌啊?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抽血、胃镜、呼气试验和唾液检查等,因为碳13呼吸试验吹一口气就能测出,简单、无创,更易让患者接受。 血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就一定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吗?不是的,因为抽血化验查的是抗体,如果曾经感染过,即使已经治愈,抗体还是阳性的,所以是否现在感染,还需要其他检查来佐证,例如:碳13呼气试验。但是,如果抽血是阴性,那就说明没有感染。

半夏
感染率超50%,但一半中国人可能都在无效预防

感染率超50%,但一半中国人可能都在无效预防

致癌物名单更新了! 时隔5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更新了致癌物报告(第15版)。此次致癌物名单在第14版的248种致癌物列表基础上增加了8种[1],包含了化学物品、物理因素、生物感染因素和环境暴露等。 新版中增加的8种致癌物是哪些? 1、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大量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证据。 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癌症的机制的逐渐清晰,此次致癌物清单中将它的慢性感染列为明确的人类致癌物。 2、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致癌物 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主要用于白色颜料、油漆、搪瓷和塑料,还可作为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 3、六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 此次报告新增的卤代乙酸主要有 6 个,溴氯乙酸(BCA)、溴二氯乙酸(BDCA)、氯二溴乙酸(CDBA)、二溴乙酸(DBA)、二氯乙酸(DCA)、三溴乙酸(TBA)。 以上乙酸副产物常见于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具有致癌副作用。但是近年来自来水消毒技术和过滤技术不断进步,水中的乙酸含量也得到严格控制,我们不必过于担心。 重新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在新增的8种致癌物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病菌在中国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2],也就是说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距癌症有多远? 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证明与胃癌发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种病菌在体内主要通过打破胃微环境的稳态,导致胃炎、胃溃疡的发生,进而增加胃癌风险。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胃癌患者发病年龄大于45岁[3]。而且胃癌的发生通常在接触致癌物20~30年后。综上,幽门螺旋杆菌的“威力”是逐渐积累的。此外,高盐的腌制食品、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还会进一步加重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粘膜的伤害。 除了胃癌,结肠息肉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4],且感染会促进肠息肉的进展,进而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哪些行为可能 会让我们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口口传播-共餐等 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家人共餐、共用水杯都为幽门螺旋杆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许多人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这主要来源于其家庭成员。 此外,吃不熟的食物、外出就餐、接吻等均增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2、粪口传播-不注意手卫生 粪便中存活的幽门螺旋杆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食用这些食物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机会。 3、胃口传播 是指幽门螺旋杆菌经感染者的呕吐物等传给健康者,常见于儿童中的传播。 查出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根除吗?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给出了指导建议。共识强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建议根除治疗对象可扩展至无症状者。 然而,中国感染人口基数庞大,治疗耐药率高、治疗不规范将导致根除率下降,同时再感染率高,增加了反复治疗的成本。因此,彻底根除全民幽门螺旋杆菌相当困难。 但是,以下人群强烈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患者; 胃癌患者、胃炎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 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如贫血等。 如何预防/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有些误区需清除 错误的做法❌ 吃保健品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通过“益生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用“抗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根除 吃大蒜、卷心菜等超级蔬菜来杀菌 正确的做法✅ 根治,只能靠药物(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胃黏膜保护药物和一种胃酸抑制药物)。 治疗后注意复查。 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餐、用公筷、饭前洗手。 参考文献 [1]https://ntp.niehs.nih.gov/whatwestudy/assessments/cancer/roc/index.html [2]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6):509-524. [3] Machlowska J, et al. […]

半夏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古人的智慧,有时候还是颇有前瞻性,每每都能让我们吸取到不少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病从口入』,在吃的问题上非常讲究,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吃的方面越来越不“讲究”了,从“食不厌精”转变成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粗糙风格,烟草、槟榔等“过瘾”但有害的东西也时不时往嘴里塞。 于是,口头的放纵导致了身体的买单,癌症这个冰冷的词汇开始造访我们的生活。“癌从口入”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好好说道说道。 一、『癌从口入』,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癌都是吃出来的!   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以结直肠癌为例,它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第二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的新发人数达55万,2020年新增死亡人数28万,发病率跃升至全球的第二位!除了结直肠癌以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都高居世界首位。 这到底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人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如此之高?近日,美国华人科学家You Wu带领他的团队,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人群胃肠道肿瘤的调查,发现吸烟、红肉摄入量高、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胃肠道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研究细致分析了中国12个省份近3万人的随访数据,对各类胃肠道肿瘤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发现: ● 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高,与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肝癌没有明显关联; ● 低水果摄入量与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 低蔬菜摄入量与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其中,与结直肠癌相关性最强的是红肉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9%),与肝癌相关性最强的是肥胖(占所有病例的16.6%),与食道癌相关性最强的是吸烟(占所有病例的16.5%),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是钠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6.6%)。 2011年的所有新增胃肠道癌症病例中,有一半病例(50.4%)都是由这十余种生活方式引起的(包括低活动量、低奶制品、低膳食纤维摄入、低水果摄入、低蔬菜摄入、高钠摄入、高红肉摄入、高加工肉摄入、吸烟、饮酒、肥胖等等)。 因此,要避开胃肠道肿瘤,中国人就应该减少这些不良习惯的发生! 二、抽烟喝酒吃槟榔,口腔癌的最亲密伙伴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癌症科普公众号,我们曾经仔细探究过“抽烟喝酒烫头”这三个爱好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烫头姑且不论,抽烟与喝酒都是诱发口腔癌最直接的因素。 首先,烟民吸烟时,大量浓度较高的烟雾在口腔内积聚,其内含有焦油、尼古丁等致癌物质,高浓度的烟雾对口腔上皮有非常严重的刺激,烟雾经过的口腔、气管及肺部罹患癌症的概率都会大大增高。(详见:“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其次是喝酒,特别是高烈度的酒,对于口腔黏膜刺激相当厉害,在欧洲抗癌指南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事实上,你喝进嘴里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详见: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不良习惯——吃槟榔。 作为“口口”流传的致癌物,它甚至诱发了中国90%的口腔癌,但人们远未意识到它的危害。 从特异性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再到毁去面容的口腔癌手术,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健康。(详见:槟榔之殇:那些毁去面容的手术,无声描绘着通往口腔癌的黑色暗河) 戒了“抽烟喝酒嚼槟榔”,才是远离口腔癌的最佳方式。 口腔癌的症状主要是口腔类的肿块,或者是因为溃疡起病的,这种溃疡时间是长期固定,而且病情是不断加深的。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颈部淋巴结,口腔癌很容易出现向颈部的转移,所以一旦出现颈部淋巴结的症状也需要警惕。 三、食道癌:病从口入饮食陋习是食道癌的好搭档   火锅、滚粥、热茶……中国人的餐饮江湖,唯有两个字:火热。 这份火热,不仅带来了鲜香麻辣的中国特色美食,也带来了中国高居不下的食管癌发病率。 2019年,食管癌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排名前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癌”。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 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食管癌最显著的病理表现是进食梗阻,但是出现这类现象大多数已经是食道癌后期的表现了。 早期的食道癌现象一般是进食之后胸口不舒服,或者有呃逆、嗳气的现象,这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四、口口相传,这个细菌感染了七亿中国人   年夜饭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觥筹交错间,传递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同时也是诱发胃癌最主要的因素。 之所以能有如此大范围的传播,是因为其在人体內就属于「打不死的小强」——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除了诱发胃癌,幽门螺杆菌还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慢性的: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引起消化道溃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等。 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有15%~20%会发生消化道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都是没有症状的。 对于那些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腹胀、不消化,甚至腹痛,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肠胃不好」「老胃病」,并没有被重视。从而造成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 从症状上来看,胃癌目前基本没有特殊的症状,胃癌的症状和大多数胃炎的症状表现差不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特殊临床表现。 […]

小D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竟会降低PD-1疗效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竟会降低PD-1疗效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与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也是众多肿瘤病友关系的热门话题: 乙肝小三阳/大三阳的病人,是否可以打PD-1? 合并有HPV感染的头颈部鳞癌、宫颈癌病人,是否对PD-1更敏感? EB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淋巴瘤、鼻咽癌、胃癌患者,是否对PD-1更敏感? …… 经过多年的研究,关于上述问题,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乙肝(大)小三阳的病人,坚持使用抗病毒药,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可以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同时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与否,似乎不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另一方面,HPV、EB病毒感染的肿瘤,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对PD-1抗体免疫治疗更敏感——这是因为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其肿瘤组织内一般而言都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这些跑进去的淋巴细胞一开始可能是冲着病毒去的,时间长了,也会渐渐学会一点抗癌的本领;这时候,再用上PD-1抗体,自然疗效更好。 不过,有一个病原体比较特别,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不仅会导致胃溃疡,而且还和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期,《Gut》上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而且,通过抗生素把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并不能恢复免疫治疗的疗效。 在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两项回顾性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大约在25%-3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后,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从15.4个月下降到6.7个月,直接砍半都不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科学家在体外动物模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发现如下几点: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免疫治疗疗效下降,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无关,通过把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老鼠的粪便移植给感染者,并不能恢复这些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老鼠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其次,利用抗生素把幽门螺旋杆菌杀灭,也不能恢复感染后的老鼠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最后,他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降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警觉性和抗原呈递功能,从而系统性地降低了抗癌免疫反应——当然,幽门螺旋杆菌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帮助癌细胞生存,它的本意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机体整体性地降低了对外来抗原的警惕性和杀伤力,自然也就降低了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识别力和杀伤力。串在一起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为了自保,打残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结果“无心插柳”,也顺带为癌细胞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重要的提示: 首先,有胃溃疡或者消化道肿瘤家属史的健康人,要注意去医院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万一是阳性的,要酌情提前杀灭; 其次,已经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肿瘤病人,在用抗生素杀灭这个细菌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免疫治疗疗效是打折扣的,如果有其他治疗手段,应该先考虑其他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has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efficacy of cancerimmunotherapies. Gut. 2021 Jul 12;gutjnl-2020-323392. [2]. BaselineHBV Loads Do Not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ceiving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1 Immunotherapy.JHepatocell Carcinoma. 2020 Dec 1;7:337-345. doi: […]

小D
20%的癌症都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这5种尤其要当心

20%的癌症都是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这5种尤其要当心

癌症并没那么可怕,能防也能治

小D
胃癌为何偏爱中国人,这4点是主因

胃癌为何偏爱中国人,这4点是主因

为什么在西方发现一个胃癌都稀罕,在中国却每天都有?

小D
为啥世界上一半胃癌在中国?农村里比城市更多?

为啥世界上一半胃癌在中国?农村里比城市更多?

有些传统,该丢就丢了吧

小D
病从口入,为什么癌症患者吃鸡蛋要“谨慎”?!

病从口入,为什么癌症患者吃鸡蛋要“谨慎”?!

从头到脚,四个健康好习惯,让你远离80%癌症侵扰

小D
“绝杀”癌症:只靠一只小小的疫苗,怎样做到彻底攻克癌症?

“绝杀”癌症:只靠一只小小的疫苗,怎样做到彻底攻克癌症?

不仅是宫颈癌,更多癌症都可以预防!

小D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效预防胃癌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有效预防胃癌

近年来,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胃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治疗耐药的关系,清除某种特定致病微生物而改善肿瘤治疗和预防的尝试一直在不断进行。 近日,全球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首次发表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显著降低胃癌风险的研究论文。全球约80%的胃癌发生在中日韩三国,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预防事业欠发达,又是这三国中的胃癌高发区。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我国胃癌的预防尤为重要。 早期胃癌,即那些通过胃镜检查发现癌细胞只局限在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病例,由于发现及时,通常可以通过胃镜下切除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肿瘤组织而达到根治的效果。然而由于胃镜下的切除造成了粘膜腺体组织的缺失,或腺体萎缩,而这些部位具有极高的再次发展出新的胃癌的风险(即异时性胃癌)。而这项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研究正是针对这一人群。 试验总共纳入了470名患者,他们都曾做过胃镜下早期胃癌的切除或高级别腺瘤的胃镜下切除。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根除性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最后有396名患者接受了分析,其中194位为治疗组,202位为对照组。经过了5.9年的中位随访时间(最长的随访为13年),治疗组中有14名也就是7.2%的患者再次发生胃癌,而对照组中有27位也就是13.4%的患者再次发生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组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327名参与病理活检的患者中发现,治疗组中有48.4%的患者出现了胃小弯粘膜萎缩的好转,而对照组只有15%。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家,如果体检发现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要立刻采取根除性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即使幽门螺旋杆菌被根除,也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时预防和发现早期癌变的迹象。   参考文献: H. pylori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Metachronous Gastric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 Mar 22;378(12):1085-1095.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