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

为什么著名影星安吉莉娜∙朱莉要做两次癌症预防性手术?

为什么著名影星安吉莉娜∙朱莉要做两次癌症预防性手术?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比如自己患了癌症,会不会遗传给子女,需不需让他们做肿瘤的遗传基因检测?还有些年轻人会很纠结这个问题:父亲或母亲罹患了癌症,甚至其他家人也有癌症,很担心自己会有遗传的基因突变导致癌症,询问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问题。实际上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进行遗传基因检测,因为基本都不符合,只有极少数特殊的情况才需要进行。携带先天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比例是很低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1%,即使是最常见的遗传的MMR基因突变(称为林奇综合征,可导致肠癌),也仅仅占所有肠癌的3%,因此不用过多担心。     先讲一个特殊情况的例子:安吉莉娜∙朱莉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说是很不幸,一出生就注定有非常高的概率会罹患恶性肿瘤。安吉莉娜∙朱莉(Angelina Jolie)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古墓丽影》等多部著名电影的主演,她在国内和国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2013年,安吉莉娜∙朱莉在当时身体健康,没有罹患任何癌症和癌前病变的情况下,在医生的建议下果断地做了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保留乳头),之后在2015年,又接受了卵巢预防性切除术。(这件事曾经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个决定其实很不容易,放在任何一位健康女性身上都会犹豫不决甚至放弃手术。为什么安吉莉娜∙朱莉能够接受并做出这些决定呢? 这需要从她的家人讲起,非常不幸,安吉莉娜∙朱莉的3位至亲都因罹患恶性肿瘤而死亡,一位亲姨患乳腺癌,祖母患有卵巢癌,她的母亲同时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家族的女性成员出生就携带了一个叫做BRCA1的遗传基因致病突变。数据显示,当女性存在该基因突变时,乳腺癌的终身患病风险在40-85%,卵巢癌的终身患病风险达到40-60%。很不幸,经过检测,确认安吉莉娜∙朱莉从母亲遗传了致病的BRCA1基因突变,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很高,因此进行了两次预防性手术。 除了BRCA1基因,还有很多致癌的遗传基因突变,会导致携带者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比如携带胚系CDH1致癌基因突变的人,容易患胃癌和特殊乳腺癌,分别是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占比大约1-3%)和乳腺小叶癌。数据显示:携带该突变的男性终生患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风险为70%,携带该突变的女性终生患遗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风险为56%,患乳腺小叶癌的风险为42%。再比如携带遗传的MMR基因致癌基因突变的人,也称为林奇综合征,一生之中罹患肠癌的概率可能高达80%,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高达60%,除此之外,林奇综合征的人患有胃癌、胰腺癌、卵巢癌、胆管癌等肿瘤的风险也会升高,但幅度很小。 携带这些致癌的基因突变的人,从出生之后,无论怎么注意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积极锻炼、戒烟戒酒、良好体重等等,他们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远比那些长期吸烟和嗜酒的人要更高的多。当然,这些人其实更要注意生活方式,并不是说自己的基因不好,先天患癌的风险高就可以放任自由,毕竟还有机会不罹患癌症。更何况,如果再加上各种不良恶习,癌症的风险只会更高,并且更快出现。 但是,大家也别害怕,就像文章开始所说,这种携带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比如BRCA1致病的胚系突变的比例低于1%,携带MMR基因的林奇综合征最为常见,也只有3%,并不高。(并且注意,即使父母携带这种突变,未必会传给子女,通常只有50%的概率) 因为比例非常低,通常来说,我们不用过于焦虑和担心。即使现在癌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大多数癌症的遗传性较低,而不属于这种携带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情况。但是,当碰见安吉丽娜∙朱莉这种情况,就需要去核实是否是存在这种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   那么,什么时候要高度怀疑存在遗传致癌基因突变,并建议去做肿瘤的遗传基因检测呢? 这通常由医生评估,主要参考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一级亲属(指的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或比较近的亲属中罹患癌症的人数越多,风险越高。 (2)亲属罹患癌症的发病年龄 通常来说,亲属罹患癌症时的发病年龄越小,遗传的风险越高。比如一位年轻人的父亲患有肠癌,70岁时患肠癌的遗传风险,要明显低于40岁时患肠癌。所以,越年轻时患癌,属于该类型的风险越高。 (3)亲属罹患癌症的类型 前面已经讲过,携带致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类型其实不多,最常见的是林奇综合征。如果亲属罹患的癌症类型属于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胃癌之类,风险就越高。反之,其它类型的风险就相对低。   如何监测一个人是否携带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 家庭里出现罹患多位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轻,又偏向于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这类风险高的情况时,可以考虑检测。找基因公司抽取外周血即可,大约花费数千元就可以做一个遗传基因检测,看是否携带罕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建议找知名的大公司,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确实存在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怎么办? 即使知道自己携带,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基因,能做的就两件事: (1)更早和更频繁的筛查相关肿瘤 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很高,如果不进行切除,那么就需要经常做相关的肿瘤筛查:乳腺B超和卵巢B超,早发现早治疗。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2)考虑预防性切除 这么做的患者比例通常比较低。比如携带CDH1致癌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罹患胃癌,就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全胃。安吉丽娜∙朱莉预防性切除了双侧乳腺和卵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总结 当家人患癌时,别过度恐慌,通常遗传的风险很小。如果真的亲属中有多位癌症患者并怀疑存在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可以抽外周血进行肿瘤遗传基因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此外,无论先天基因如何,一定要注意后天的防癌,既往文章曾经写过,要尽量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半夏
母子患同一种癌症,是遗传?是传染?还是……

母子患同一种癌症,是遗传?是传染?还是……

这几天,一则关于“妈妈带儿看病被查出患同一种癌”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关注。 是什么原因导致母子二人患同一种癌症?有人猜测是遗传,有人猜测是传染,还有人猜测是共同的生活方式。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下,遗传、传染和共同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可能导致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癌症。我们也会在文末揭晓母子二人患同一种癌的原因。   我们知道,癌症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先天遗传因素主要是遗传了某种基因突变;后天环境因素则包括抽烟、饮酒、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感染、辐射等。   图片来源:123RF 遗传某些基因突变可增加患同一种癌症风险 有研究显示,约有5%-10%的癌症是由遗传的基因突变直接导致的,很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使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癌症。   那遗传了哪些基因突变会增加癌症风险?目前,常见的、可遗传的基因突变主要有BRCA1、BRCA2、TP53、PALB2、PTENAPC、MYH、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突变等。   BRCA1、BRCA2、TP53、PALB2和PTENAPC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女性乳腺癌风险。此外,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还会增加卵巢癌风险;BRCA2基因突变也与男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风险升高相关。   APC基因突变可引起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YH基因突变可引起MYH相关息肉病(MAP);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突变可引起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这三类疾病均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在林奇综合征患者中,有70%-90%会发展成结直肠癌;而且林奇综合征患者患其他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女性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有研究显示,10%-12%的女性林奇综合征患者会发展为卵巢癌。   如果遗传了上述基因突变,很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类型的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可传染的致癌因素会增加患同一种癌症风险 首先我们应明确,癌症是不会传染的。不过,某些导致癌症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是可以传染的,这可能也导致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癌症会传染”。   目前,可引发癌症的传染性病原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癌或非霍奇金淋巴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后可引起宫颈癌、口咽癌、口腔癌、肛门癌、阴茎癌、阴道癌或外阴癌风险;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可引起肝癌。   此外,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可引起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感染可引起卡波西肉瘤。   有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有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是由于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3%。   如果一家人中,有人感染了可导致癌症的病原体,并在家人中传播,则可能会增加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癌症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相似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患同一种癌症风险 癌症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食不健康等,可增加多种癌症风险。通常,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习惯、吸烟等,这也可能会增加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类型癌症的风险。   吸烟和二手烟,可显著增加肺癌风险。同时,吸烟还与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喉癌、宫颈癌、肾癌、膀胱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癌症风险升高相关。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吸烟,子女长期接触二手烟,很可能会导致父母与子女患肺癌。   不健康饮食,如水果食用量低,与口腔癌、咽癌、喉癌和肺癌风险升高相关;蔬菜食用量低,可增加口腔癌、咽癌和喉癌风险;红肉食用量高、膳食钙摄入不足和加工肉类食用量高,均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经常食用加工肉类还可能会增加非贲门胃癌风险;经常食用腌制蔬菜,则主要与胃癌风险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我们讲了这么多可能增加父母与子女患同一种癌症风险的因素,那文章开头提到的“妈妈带儿看病被查出患同一种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据相关信息显示,母子患同一种癌症,是由林奇综合征引起的。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如果家中有人患癌症,最好能收集相关的癌症家族史信息,并提供给医务人员,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基因咨询或基因检测,以核实体内是否有遗传性基因突变的存在。如果检测确认携带了基因突变,也不要太过紧张,不知所措,而应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患癌风险,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癌症,及时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可以和医生讨论,应该进行哪些癌症筛查和检测,并适当增加癌症筛查的频率;使用可以降低癌症风险的药物;进行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的手术。   当然,重要的一点是,一家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增加运动锻炼,避免增加患癌症风险的行为。  

半夏
癌症“继承人”:得了这个病,患癌风险高达82%!

癌症“继承人”:得了这个病,患癌风险高达82%!

文章来源:医世象     我们常常会听说癌症会传染,癌症会遗传。 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 安吉丽娜·朱莉 由于发现遗传基因BRCA1突变,从而切除了乳腺和卵巢。 许多医学媒体也在铺天盖地的科普癌症的知识。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个病症,患上了它,跟癌症就会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近,一个粉丝朋友因结直肠癌做了手术,术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她是一名林奇综合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她治疗期间,我们交流了很多,关于林奇综合征,也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林奇综合征 1966年,美国著名医学教授亨利·林奇(Henry T. Lynch)首次对这个疾病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后人把它称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   1985年,亨利·林奇教授将这种综合征命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林奇综合征,或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是由四种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发生缺陷造成的,这些基因分别是MLH1、MSH2、MSH6、PMS2。 林奇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能够发生多种肿瘤的综合征,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林奇综合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5%。 除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之外,卵巢、胃、小肠、肝胆系统、肾盂、输尿管、脑和皮肤等也可发生癌症。 此外,林奇综合征患者发生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风险也可能增加。 林奇综合征与肿瘤发病风险   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林奇综合征患者,结直肠癌的平均诊断年龄分别是42岁和47岁,累积风险分别为66.08%和42.7%,具有MLH1突变的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最高。 子宫内膜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47.5岁,累积风险为39.39%。女性林奇综合征患者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的累积风险为73.42%,在同时患有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林奇综合征女性患者中,约有50%是子宫内膜癌首先发病。 林奇综合征患者中胃癌的平均诊断年龄是56岁,病理类型中小肠型腺癌最常见,女性林奇综合征患者中卵巢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42.5岁,其中约有30%在40岁以前发病。 林奇综合征的发病年龄比较早,中位年龄约为44岁。 对于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建议遵循以下体检原则: 在20~2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患结直肠癌病人的年龄小2~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检查至少持续到50岁。一般散发型结直肠癌由腺瘤到癌变的过程需要8~10年,林奇综合征这一过程仅为2~3年。每1~2年进行肠镜检查,可以确保腺瘤发生癌变前及时处理,在肠镜下切除早期腺瘤性病变,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在30~3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患结直肠癌病人的年龄小3~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和经阴道超声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对于林奇综合征女性,建议在其生育结束时或在40岁时对进行预性子宫切除术和附件切术。   从30~35岁时开始进行胃镜检查联合胃窦活检,并且在活检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有胃癌危险因素者,每2~3年复查一次胃镜。在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期间,应仔细检查十二指肠远端和回肠末端,排除有无小肠癌。   从30~35岁开始每年进行尿液分析、泌尿系彩超等检查,排查泌尿系统肿瘤。   在25~30岁时开始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仔细的皮肤和神经系统检查。   对于因结直肠癌或内镜下无法切除的腺瘤而进行手术的林奇综合征患者,推荐进行全结肠切除术及回肠直肠吻合术,而不是进行节段性切除术,并每年对剩余直肠进行内镜监测。因结直肠癌进行手术的女性患者,应该同时进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和双侧附件切除术。 林奇综合征虽然导致罹患癌症的风险增高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因这个病只能坐以待毙。 癌症只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打破“命中注定”,远离癌症。   参考资料: 1. 兰世亭:《会遗传的癌症——林奇综合征!》,指导专家:中山一院胃肠外科 马晋平主任 2. 医脉通:《一种会遗传的癌症,一文读懂Lynch综合征》,作者:因果

半夏
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柳叶刀》近期发表的研究文章,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潜能再添新证

小D
会“遗传”的癌症:以为是便秘,结果是肠癌

会“遗传”的癌症:以为是便秘,结果是肠癌

他才30岁,早点查就好了。

小D
大跌眼镜:这些日常服用的“防癌”保健品根本无效!唯独“它”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

大跌眼镜:这些日常服用的“防癌”保健品根本无效!唯独“它”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

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的人数逼近2000万,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的人数逼近500万。截止目前,绝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依然难以治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癌症的发生率还在节节攀升。 除了不断研发新药、新技术来治疗癌症,其实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的举措是预防癌症。 真正靠谱的预防癌症的手段,一直都十分匮乏,截至目前只有戒烟、戒酒、积极接种有限的几种证据充分的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等)等手段。 除此之外,化学预防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和普通公众最容易接受的肿瘤预防手段:找到一种廉价、低毒的药物,最好是食品,通过积极主动的补充,从而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发生率——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几十年来,医学界和公众都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努力。 ● 有人认为补充叶酸、维生素可以防癌,结果2008年JAMA杂志正式公布了一项5442名志愿者参与,治疗和随访时间接近10年的随机双盲试验的结果: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不能防癌。 ● 有人认为通过补充维生素E或者微量元素可以防癌,结果2009年JAMA杂志另外一项重磅研究再一次泼了凉水,一项三万五千多名志愿者参与,随访时间长达7-12年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正式揭盲:通过补充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不能防癌。 这还没完,上述研究进一步拉长随访时间后,2011年甚至狠狠地补了一刀:日常规律补充维生素E,不仅不能防癌,甚至还显著地增加了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发生的风险提高了17%。 所以说,是药三分毒,没事别乱吃各种补品和保健品,有时候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和补品不仅无助于健康,甚至是潜在的杀人凶手。 除了维生素B、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还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很喜欢补钙、补维生素D,2017年JAMA杂志再一次泼凉水,2303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维生素D和钙片,也不能防癌。 一连串的失败,是不是意味着化疗预防这条路彻底走不通?那也不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天《柳叶刀》杂志发表重磅论文,公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阳性结果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林奇综合症患者中,通过口服阿司匹林,的的确确可以降低肠癌的发生率。 所谓林奇综合征,就是一类由于碱基错配修复基因先天缺陷导致的一类癌症易感的状态。说白了这类患者天然就是一种dMMR或者说MSI的状态——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偶然的错误,不能被及时的修复,因此很容易得癌,如果不加干预,这类病人一生中罹患肠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将超过50%甚至更高。 在这样一群肿瘤极高危人群中,尝试通过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是一个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想法。 研究人员从全世界43家医疗中心,一共筛选了937名林奇综合征患者,其中861名同意并真正参加了这项国际多中心大型三期临床试验:一组427名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600mg每天),另一组434名基线特征相似的患者服用等量的安慰剂。中位随访满10年,正式揭开谜底: 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的实验组,427人中有40人罹患肠癌,对照组434人中有58人罹患肠癌——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可以将林奇综合征患者10年内罹患肠癌的比例从13%降低到9%,也就是罹患肠癌的风险降低了35%。 对那些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满2年以上的病人,进行深入分析提示,罹患肠癌的风险可以减半;而且不仅仅是降低了肠癌的发生率,而且也降低了其他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一系列癌症的发生率。 当然,每天600mg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副作用会不会很大呢?结果在这项研究中,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出血等)明显增加。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实打实证实的可以显著地降低癌症发生率的化学预防药物。对于没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禁忌症,却因为合并林奇综合征等原因具有肠癌高风险的人群,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CancerPrevention With Aspirin in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Lynch Syndrome),10-year Follow-Up and Registry-Based 20-year Data in the CAPP2 Study: A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20 Jun13;395(10240):1855-1863 [2]. Effectof Combined Folic Acid, Vitamin B6, and Vitamin B12 […]

小D
什么?有些癌症是可以遗传的!

什么?有些癌症是可以遗传的!

部分病友确诊恶性肿瘤后,会非常紧张地问医生两个问题:这个病会传染么?这个病会遗传么? 一般情况下,为了消除病友的紧张和焦虑,同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属实的,医生会回答:癌症不会传染,癌症也不会遗传,请您放宽心,配合治疗。 但是,如果较真起来,以上的说法还是有一些例外情况的:   癌症不会传染!   从来没有见过说病人A的癌细胞跑到了健康人B的身上,从而B也得了和A一样的癌症,从来没有过! 但是有一部分癌症是由病毒或细菌慢性感染导致的,而这些病毒和细菌可能会传染——比如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引起鼻咽癌的EB病毒等。   癌症大多数不会遗传!   但是,的确存在少数(5%-10%)的癌症是由于明确的、可遗传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比如某乳腺癌病友携带BRCA基因胚系突变,那么她的女儿将有可能遗传这个突变基因(当然不是100%啦)。万一她的女儿的确不幸地遗传了这个基因,那么她女儿一生得乳腺癌的概率将高达70%以上。关于BRCA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关系,咚咚肿瘤科已经发过专门的文章:美丽人生从基因健康开始:BRCA与防癌筛查 BRCA胚系突变一般常见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如果有家族病史的,可以查下这个基因。而且有部分其他癌种也会出现BRCA体细胞突变(万癌之王的“完全治愈”:癌症基因的治愈钥匙),如果铂类化疗敏感,可以查下BRCA突变,用相应的PARP抑制剂靶向药,现在也有临床试验招募,具体可以联系咚咚助手小紫微信号dongdonglczm。 今天,我们要隆重介绍另外一个和癌症密切相关的可遗传的疾病:Lynch综合征。   1:什么是Lynch综合征? 由下面4个基因胚系突变导致的一连串相关的癌症及其他疾病,被称为Lynch综合征。 这4个基因是:MSH2、MLH1、PMS2、MSH6。这4个基因都和DNA错配修复有关,因此统一称为DNA错配修复基因,简称MMR基因——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很眼熟? 对的,我们讲了半天的dMMR检测、MSI检测这类PD-1疗效预测,其实测的也是这4个基因。 dMMR检测的这四个基因直接对应的蛋白,基因检测套餐中的dMMR检测就是直接检测基因(如果有对照也可以检测是否胚系突变)。MSI检测特殊一点,是检测这几个基因上的位点,比较好解读。 这4个基因有任何一个发生了缺失突变,对于病人而言,他是幸运的,意味着他有更大的可能性能从PD-1抗体中获益。但是老天又是公平的,有上述任何一个基因缺失突变的,他的直系亲属该紧张了,要担心这个病人会不会是Lynch综合征,以及自己是不是这4个基因也有问题。 这里重点解释一下“胚系突变”以及“体细胞突变”。所谓胚系突变,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在全身所有的细胞都有(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有);而体细胞突变,一般特指的是癌细胞自己产生的突变,正常细胞是没有这种突变的。 那么,如果我们把肿瘤送去基因检测,测出来A突变;然后我们又把正常细胞(比如抽血送点白细胞去)测一下,发现没有A突变;那么这个A突变就是体细胞突变;如果正常细胞也有,那么A突变就是胚系突变。 4个MMR基因,假如至少有1个发生了胚系突变,那就是Lynch综合征。   2:Lynch综合征与癌症的关系? 假如真的发现自己患有Lynch综合征,到底有多大的概率会得癌呢,会得什么癌呢?下面这张图,列出了清清楚楚的数据:   Lynch综合征的患者:75岁前,出现癌症的风险在50%-80%之间——其中MLH1和MSH2这两个基因最凶险,得癌的概率高达75%以上。 其中最主要的癌症就是:肠癌、胰腺癌、胃癌、胆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生殖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以及乳腺癌、脑瘤等其他实体瘤。   3:什么样的病人应该筛查Lynch综合征? 目前我们鼓励在所有确诊的子宫内膜癌以及年轻的、有家族史的肠癌患者中进行Lynch综合征的筛查,有家族史的卵巢癌也可以考虑筛查。 一般来说,肠癌做病理或者免疫组化时会做dMMR检测(部分医院会升级做MSI检测),如果有突变缺陷或者MSI高度不稳定可以考虑PD-1抗体治疗。同时,启动对正常细胞的MMR基因分析,如果正常细胞也有MMR基因突变,然后再排除一下特殊情况,基本可以确诊就是Lynch综合征。然后酌情对直系亲属进行检查,提前预知癌症风险,提前做好定期的体检和干预。   参考文献: Cancer risk and survival in path_MMR carriers by gene and gender up to 75 years of age: a […]

小D
咚友记录丨绝望中乍现曙光,免疫疗法怎样助我绝处逢生

咚友记录丨绝望中乍现曙光,免疫疗法怎样助我绝处逢生

咚友康复记录:绝望中乍现曙光,结肠癌免疫疗法怎样帮助我绝处逢生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