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三四十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天天健身,却得了癌,还不好治

三四十岁: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天天健身,却得了癌,还不好治

赵英俊,43岁,肝癌 姚贝娜,33岁,乳腺癌 徐婷,23岁,淋巴瘤 …… 无论是新闻中的名人还是身边的亲友,大家可能都有一个感觉,癌症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癌症。 而且,年轻的癌症患者往往还要面对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他们的癌症和老年人中的同种癌症真的一样吗?根据老年人开发的癌症疗法,是否也同样适合年轻人? 年轻癌症剧增,原因仍是未解之谜 癌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从原理上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内积累的基因突变越来越多,癌变也会越来越容易。事实上,老年人中的癌症发病率大约是年轻人的20倍,但年轻人中癌症发病率的增长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2022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统计[1],全球44个主要国家中,50岁以下人群中的10余种癌症发病率都逐年增加。其中,最常见的是女性中的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和甲状腺癌,以及男性中的结直肠癌、肾癌、肝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 早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这里面,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这两个“轻松癌”的增加可能主要是因为筛查的普及,但年轻人中乳腺癌、结直肠癌都是实打实的: ● 相比1950年出生的人,1990年出生的人在35岁前患结肠癌的风险升高了4倍,患直肠癌的风险升高了1倍; ● 自2015年起,5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 ● 2017~2019年,美国50岁以下男性胰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6.5%;2000~2019年,50岁以下女性胰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4%。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已经将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筛查开始年龄分布提前到了45岁和40岁。但是,到底是什么让年轻人中的癌症越来越多? 生活方式有影响,但并非全部 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上大量摄入精致碳水、含糖饮料和加工肉制品,运动上整日久坐,作息上熬夜,这些都有可能增加癌症发病率。 另外,抗生素的使用和夜间的灯光照明,也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和昼夜节律影响癌症风险,女性生育年龄的变化也有可能影响到乳腺癌的风险。 而在统计数据中,早发癌症与日俱增的同时,也伴随着平均BMI的增加,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高发地区往往也是肥胖率较高的地区。似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早发癌症增多的原因。 但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早发性结直肠癌主任Kimmie Ng博士观察到了些不一样的现象:“有趣的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看到的许多年轻患者都非常健康。他们是马拉松运动员,他们有健康的饮食,他们并不肥胖。” Chris Gosline,身体健康,经常跑步,但在45岁确诊为IV期结直肠癌 她去年接诊的Chris Gosline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年龄45岁,没有超重,经常跑步锻炼,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饮食也很健康。因此,当他一年前被确诊为IV期结直肠癌时,他十分震惊:“我感觉自己遵守了所有规则,按照自己的身体健康行事,然后不知癌症从何而来。” 早发和晚发的癌症有什么不同? 种种迹象表面,早发和晚发的癌症,在生物学上存在一定的不同: ● 绝经前的乳腺癌往往更难治疗,而且更具侵袭性; ● 年轻的结直肠癌好发部位与老年患者有明显差异,左半结肠和直肠的发病率较高; ● 年轻的肺癌中,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比例较高。 而我们目前的癌症疗法,大多都是依据老年患者开发的。这些早发癌症的生物学差异就带来一个问题,现有的癌症疗法对于年轻的癌症患者适用吗?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早发和晚发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 514名5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27.0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87个月;   ● 1812名50岁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26.1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55个月。 50岁以下和以上患者的预后相近 乍看起来,年轻和年老患者的治疗效果似乎没什么差异。但要考虑到,年轻患者普遍身体状况较好,基础病较少,能耐受更高剂量的治疗,预后没有差异其实就是疗效不如老年患者了。而且,研究中35岁以下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只有21.95个月,是所有组别中最短的。 另外,由于年轻患者较为年轻,癌症治疗中一些问题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比如: ● 年轻的癌症患者可能今后还要生育,而不少抗癌药会损害生育能力; ● 年轻患者如能治愈将会有更长的预期寿命,癌症治疗造成的心血管风险增加、二次癌症风险等长期毒性也会更加重要。 关于早发癌症,目前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早发的癌症该怎么防怎么治,依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回答。好在不少癌症研究机构都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如英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就将早发癌症列为了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希望我们能尽快揭开早发癌症之谜。 参考文献: [1]. Ugai T, Sasamoto N, Lee H Y, et al. Is early-onset cancer […]

小D
2.7万人10年数据表明:这些生活习惯使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升高50%!

2.7万人10年数据表明:这些生活习惯使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升高5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 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因胃肠肿瘤死亡的人数占中国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然而,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对罹患胃肠肿瘤的风险影响十分显著。截止2011年,中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归因于多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导致胃肠肿瘤发生率高? 证据来了! 近日,哈佛大学You Wu等学者在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官方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一项探究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与生活方式中一些风险因素变化关联的研究。 该研究综合了1991年至2011年的前瞻性多层次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共纳入了27000多名个体数据,描述了中国GI癌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的时间趋势,并预测了至2031年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胃肠肿瘤发病情况。 研究结果认为,从1991年到2021年,生活方式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中国居民胃肠肿瘤的影响一直在增加,且未来该趋势将继续增加。 2011年,中国共确诊130万例胃肠肿瘤。研究预测,如果不加以干预,2031年中国胃肠肿瘤还将新增120万例。 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到2031年,中国胃肠肿瘤的发生率将降低一半。 表1 按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划分的可归因胃肠肿瘤病例的历史和预测趋势(1991年至2031年) 注:红色表示增加(正数),蓝色表示减少(负数)。深色表示幅度较大。 究竟哪些生活方式会有影响呢?下面,小编就来一一解读! 吃红肉、水果摄入低、吸烟、饮酒、肥胖 ——我国胃肠肿瘤高发5大原因 吸烟、水果摄入量低、红肉摄入量高、肥胖和饮酒被确定为导致中国胃肠肿瘤的主要原因。其中,吸烟是最大的个人危险因素,占胃肠肿瘤总数的13.2%。 针对不同部位,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最大风险因素也不同。研究人员估计,约5万例大肠癌与红肉摄入相关(PAF为19.0%),高BMI导致的肝癌病例估计占5万例(PAF为16.6%),吸烟是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PAF为16.5%),高钠摄入与约6万例胃癌相关(PAF为16.6%)。 图1 2011年中国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导致的胃肠肿瘤病例数 该研究预测,中国人口的BMI、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将继续增长,并且在年轻人群的生活方式变化中更加突出,未来中国的胃肠肿瘤负担在20年内将持续加剧。虽然随着近年来健康绿色生活意识的流行,吸烟、钠摄入量、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最佳水平。 增加胃肠肿瘤发病风险的生活方式, 看你有没有中招? ■ 风险因素一:BMI升高 肥胖将是未来几年胃肠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转变是中国居民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吃得更多,运动更少是现代人的“通病”。 1991年至2011年间,中国居民的BMI显著增加(趋势P值均<0.001),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年轻人口,50岁以下的人群身体活动的比例下降了50%以上,久坐不动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态。 2011年,身体活动不足估计与4万起结直肠癌病例有关,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25-49岁)中几种与肥胖相关的癌症的增加幅度更大。 研究模型预测,2031高BMI将导致超过14万例新增胃肠肿瘤病例。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可能低估了肥胖对胃肠肿瘤的影响,因为BMI对GI癌症风险的影响估计是从主要针对白种人的研究中提取的,而在相同的BMI下,亚洲人往往具有较高的体脂百分比和较高的慢性疾病风险。 ■ 风险因素二: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增加 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也是导致胃肠肿瘤负担上升的主要因素。 2011年,红肉和加工肉消费量的增加分别导致了3万例和2万例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病例。但大多数中国人对红肉摄入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牛肉被食品工业和许多餐馆推广为“健康”和优质蛋白质选择。 1995年至2014年,中国肉类产量增加了4380万吨,比20年前翻了一番多。2014年,红肉占中国肉类总产量的78%。同时,红肉和加工肉的消费在所有年龄组都有所增长(P趋势<0.003),平均而言,红肉摄入量增加了约40%。 哪些生活习惯降低风险呢? ■ 水果、蔬菜和奶制品摄入量增加 一些饮食因素有望减轻中国胃肠肿瘤的负担,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和少吃盐。 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在所有人群亚组中均显著增加(所有P均呈<0.001的趋势),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在过去的20年中,年轻一代(<50岁)的奶制品摄入量几乎翻了一番(趋势P<0.001)。 随着平均蔬菜摄入量从252.6g/d增加到323.8g/d(TMRED400g/d),肝癌、食管癌(腺癌)和胃癌的相关数量从1997年的5万例减少到2011年的3万例。 2011年,中国人口食用水果量增加为69.6g/d,GI癌与1997年相比减少了1万例新病例。 2031年,由于水果摄入量较高,预计年发病率将减少约1万例。 ■ 钠盐摄入量减少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成年人食用的76%的钠盐来自在家中添加的食盐。 2015年,这一数字降至50%,另有43.3%来自餐厅用餐,6.6%来自预包装食品。人口的平均钠摄入量已从1997年的7.5g/d下降到2011年的5.6g/d,预计到2031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3g/d(TMRED2.0g/d),可归因于胃癌的相关病例大约下降每20年50%。 ■ 吸烟和酒精摄入减少 吸烟显著增加了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草使用有所减少,但到2011年,仍有61.7%的男性和3.5%的女性吸烟。中国吸烟者的流行率(2011年为31.4%)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年为22.1%)。 与1997年相比,2011年城市居民饮酒量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农村居民饮酒量增加了三分之一(P<0.001)。从1997年到2011年,与饮酒相关的胃肠肿瘤病例仅增加了5千例,此后的预测趋势也稳定,每年约8万例。尽管饮酒导致的胃肠肿瘤病例保持稳定,但农村地区的平均摄入水平从1997年到2011年上升了30%。 小结: 较高水平的红肉摄入量和BMI预计在未来20年将在中国产生更大的影响。但随着健康发展议程“健康中国2030”和政府主导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议,可能会推动人们更快地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将平均BMI维持在当前水平、减少抽烟喝酒、少食红肉和加工肉,甚至防止发生大量胃肠肿瘤的产生。 同时,新冠疫情期间的生活方式改变可能会持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历了隔离期之后,人们增加了总的能量摄入、酒精消耗、吸烟,同时也减少了体力活动。这些生活习惯的变化和超重的影响可能会在后流行病时代持续存在。 参考文献: [1]Wu,You et al.Potential […]

半夏
20年数据:中国人的消化道癌症,一半都是“作”出来的…

20年数据:中国人的消化道癌症,一半都是“作”出来的…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均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增确诊病例121万例,占世界新增病例的2/3。此外,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在增加,2020年新发病例近56万,死亡近29万。 图片来源:123RF 究竟有哪些原因,让中国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发病人数如此之多?生活方式和这些癌症的发生有何关联? 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年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在中国,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都和饮食不健康、吸烟喝酒、运动不足、超重等生活方式有关。相关结果发表在《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截图来源:Gastroenterology 在这项前瞻性多层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根据1991-2011年的CHNS数据,分析了与消化道癌症相关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风险因素,随后还预测了2011-2031年生活方式因素的流行率和相关的消化道癌症负担。 CHNS从中国12个有代表性的省/直辖市收集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长达20年的数据。到2011年,CHNS调覆盖了288个社区,包括来自5884个家庭的27000多名个体数据。从1991-2011年,期间共进行了8次随访调查统计更新健康信息。 消化道癌症发病多,与生活方式相关 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在中国确诊的消化道癌症病例有130万,其中胃癌42万例,肝癌33万例,食管癌29万例,结直肠癌27万例。 其中,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可归因于研究中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汇总来看,这些消化道癌症有50.4%都和生活方式有关。 此外,43.8%的肝癌可归因于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39.1%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这些临床危险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癌症病例占总数的24.1%。 ▲2011年在中国可归因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消化道癌症病例(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消化道癌症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分析 统计发现,1991-2011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这几大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更需引起注意: 肥胖(高体重指数[BMI]) 2011年,肥胖(高BMI)与9.5%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有关,数量达12万多例。 BMI一直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群和农村居民中。中国人群普遍缺乏锻炼,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 吸烟 随着时间推移,尽管吸烟者比例有所下降,但到2011年,仍有61.7%的男性和3.5%的女性烟民。 吸烟与这四类消化道癌症均有关联,并且是是中国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从数据来看,2011年与吸烟相关的新增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7万多例,占总数13.2%。 饮酒 在饮酒方面,城市居民下降了1/3,但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量比1997年的摄入量多了1/3。与其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8万多例,占总数的6.4%。 红肉食用量过多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与红肉食用量过多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5.6万多例,占总数的12%。 其中,城市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平均增长40%左右,而加工肉制品消费量则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则翻了一番。 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所有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虽呈现增加趋势,年轻一代(<50岁)的乳制品摄入量在20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是,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与4.5%、2.9%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相关,病例分别有5.9万例、3.4万例。 研究还发现,对于不同的消化道癌症,与之相关的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也不相同: 红肉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9%); 高BMI与肝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6%); 吸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5%); 钠摄入量高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最强(16.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一半消化道癌症或可预防 1991年到2011年间,饮食与生活方式对消化道癌症风险的影响程度一直在增加,而且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数据显示,吸烟、钠摄入量、低蔬菜摄入量、低水果摄入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最佳状态,预计在2031年将分别导致170万例、35万例、22万例和5万例消化道癌症病例。 高BMI、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以及低体力活动,也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癌症,预计在2031年分别占142万例、185万例、60万例和5.3万例。 红肉摄入量较高与BMI超标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并预计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人群的影响将会更大。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不加以预防,2031年,预计中国将确诊230万名消化道癌症患者。但如果每个人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52.1%的消化道癌症将可有效预防。即使部分保持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将BMI维持在目前的水平,遵守中国国家膳食指南,并减少烟酒的摄入,相当一部分的消化道癌症事件也能被预防。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从这几点做起: 1. 增加水果、蔬菜及膳食纤维及乳制品的摄入量; 2. 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3. 限钠(盐); 4. 保持健康体重; 5. 增加运动量; 6. 减少吸烟及饮酒。   参考资料 [1]Wild CP, Weiderpass E, Stewart BW, et […]

半夏
一连接诊三位“90后”癌症患者!医生痛心:这些癌本可以早早干预!

一连接诊三位“90后”癌症患者!医生痛心:这些癌本可以早早干预!

预防癌症,一定做好提前干预

小D
一封家书:妈妈,女儿能做什么(下)

一封家书:妈妈,女儿能做什么(下)

回顾一年的抗癌治疗,这些经验值得分享给癌友

小D
一封家书:妈妈,女儿能做什么(上)

一封家书:妈妈,女儿能做什么(上)

妈妈患癌后抗拒治疗,怎么让她转变心态配合治疗?

小D
可怕:得过一次肿瘤的人,再得肿瘤的几率高于正常人

可怕:得过一次肿瘤的人,再得肿瘤的几率高于正常人

是什么导致了“二次原发肿瘤”?

小D
抓住癌细胞最怕的4大特点,做好了可预防复发转移

抓住癌细胞最怕的4大特点,做好了可预防复发转移

除了治疗,癌细胞最怕的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D
@所有人,请收下癌症预防十大锦囊

@所有人,请收下癌症预防十大锦囊

涉及全球5100万人(包括350万癌症病例)的文献回顾和专家组全面的评估

小D
哈佛科学家发现,坚持这5点能大幅延长预期寿命

哈佛科学家发现,坚持这5点能大幅延长预期寿命

5种低风险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