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

突发!「一级致癌物」槟榔被多地市监局下架!这类口腔癌元凶或将迎来终局!

突发!「一级致癌物」槟榔被多地市监局下架!这类口腔癌元凶或将迎来终局!

成瘾,一级致癌物。 这是槟榔被评价为“软性毒品”最重要的两个致命危害。 但就是这样一个直接诱发口腔癌的恶魔,短短几年间随着槟榔企业们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迅速在全国铺开,形成了一个上百亿市场的畸形产业链条。 在这个嚼食一级致癌物的生产线上,批量产出着因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割脸人”——口腔癌手术必须确保肿瘤完全切除,于是患者们的牙床被切除、舌头被切除、脸庞被割裂。这样堪比酷刑的肿瘤切除手术,在口腔癌的治疗中比比皆是。 近日,年仅36岁的歌手傅松因嚼食槟榔罹患口腔癌,在三次复发治疗无效后去世也引发了全网舆论的轩然大波。 图源:微博“中国新闻网” 终于,这个作恶多端的恶魔,可能真的要迎来它的终局了: 近日,根据红星新闻统计,包括厦门市、遵义市习水县、南充市南部县等至少7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开始要求商家下架在售槟榔及槟榔制品。截止发稿前,发布禁售槟榔通知的地区还在不断增多。 天下苦槟榔之危害久矣!相信在这一次槟榔食品禁售的浪潮中,我们能真正告别这个把人带入深渊的恶魔。   1 深入灵魂的社交习惯 口口相传的一类致癌物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在我国某些地区,槟榔就像生活中常备的口粮,成了人们见面互递槟榔的“社交礼仪”。海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深受其害,其中以湖南最甚。 但事实上,早在2012年槟榔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这可不像WiFi、红肉等2A、2B类”尚未确定是否会引发癌症”的物质,而是明确可能诱发癌症的一类致癌物。名单中,槟榔果、含烟草及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榜上有名。与其一同被列为一类致癌物的还有黄曲霉素、马兜铃酸、石棉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 我们对黄曲霉素、石棉等强烈致癌物畏之如虎,但却对同是一类致癌物的槟榔、烟草、酒精(乙醛)视而不见,资本的力量让健康焦虑成为一个可笑的矛盾。 槟榔与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医疗界已是公认的事实。 2 寄生于舌尖上的庞大产业链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 当年曾有纪实报告《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之风,可风过无痕,在疯狂的营销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槟榔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原产地马来西亚,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槟榔种植和消费国。 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咀嚼槟榔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湖南、海南等地区,两个熟人见面,除了相互敬烟,还会从兜里掏出两颗槟榔,一边聊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从最开始的无脑硬广到后期绑上了枸杞、石斛等中药材大打养生擦边球,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性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3 槟榔,是提神醒脑续命还是害命 “工作熬夜来一颗,提神醒脑,比吸烟、喝咖啡更有效,冬天来一颗,汗流浃背,好过保暖内衣。” 这是槟榔最广人人知的一句广告词。对槟榔爱好者们来说,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共同的认知。槟榔带来快感,让人产生依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咀嚼槟榔的行列中来。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但是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软性毒品”就这样普及开来。而口腔癌,也就成为了槟榔流行地区的常客。 4 嚼槟榔真的那么可怕吗? 打开中国人群口腔癌分布地图,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口腔癌的发病人群密度与槟榔的流行程度高度一致,大多分布在我国中部、西南部地区,尤其以湖南、广西等地为主。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以下简称),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几乎只有嚼食槟榔的人群会患上这种疾病。这个拗口的疾病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它其实已经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 OSF主要的病情表现是咀嚼疼痛、咀嚼无力,口腔脆弱易出血等症状,非常容易对生活造成影响。发展到后期,患者甚至会出现嘴巴为“樱桃小嘴”,难以咀嚼的情况。 与此同时,OSF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它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只能通过身体缓慢恢复来减轻它的伤害。大部分OSF患者在患病之前,并没有认识到槟榔的危害,跟着身边的朋友不断尝试,几次后便上瘾了。 所幸,槟榔的成瘾性并不象毒品那么严重,想戒掉也不是特别困难。部分嚼食者在认清了槟榔的危害后可以彻底地戒掉并不再复食,虽然经过治疗后口腔粘膜病变恢复比较缓慢,但是毕竟避免了病情的发展与恶化,多半是会最终康复的。 然而,更为现实的情况是槟榔客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科普。如果OSF向口腔癌突变,预后将变得非常差,因此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科普的力量与国家行政手段的结合,相信我们一定能彻底扼杀这些害人的果子。 在这里,咚咚也想呼吁所有“槟榔客”们以及对槟榔抱有好奇的读者们:及时止步,即可拯救自己,拯救朋友。珍爱生命,远离槟榔。请以图为戒,告知身边亲友,早日戒嚼槟榔。  

小D
【防治胃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如何处理?

【防治胃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如何处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是防治胃癌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胃癌筛查流程的实际应用中,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上皮内瘤变(IN)等病变状态的比例高达30%。 一、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定义   【陈述1】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GIN)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   最早提出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N→胃癌(Correa模式),并认为IN是胃癌前病变。GIN既往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包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胃LGIN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癌前状态,将GIN归类为癌前病变。部分HGIN因其生物学行为与早期胃癌近似,通常和早期胃癌归为一类。   【陈述2】病理学证实的化生性萎缩是判断胃黏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胃黏膜萎缩在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胃黏膜出现肠腺上皮是胃黏膜的常见病变,胃黏膜腺体有肠化生者称为化生性萎缩,即肠化生。   肠化生程度轻者胃黏膜中仅出现少数肠上皮细胞,重者则可形成肠绒毛。胃黏膜萎缩的诊断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而普通白光内镜下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确诊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 【陈述3】累及全胃的重度CAG(伴或不伴肠化生)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胃镜检查时需重视胃体黏膜的活检。 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与疾病演变密切相关。胃黏膜萎缩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风险越高。胃黏膜萎缩范围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提示病理检查时需重视胃体黏膜的活检。   【陈述4】CAG和肠化生的防控目标是避免其进展为HGIN和早期胃癌。   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分期 【陈述5】高清染色内镜在诊断胃黏膜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 普通白光内镜可呈现出胃黏膜的自然色泽(图2A、图2B),但对黏膜的微细形态呈现不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吻合率较低,仅为46.8%~67.0%。高清染色内镜在常规内镜的基础上,可将染料喷洒至需观察的胃黏膜表面、进行局部放大等,强化了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   高清染色内镜包括化学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CE)、电子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蓝光成像]等。   胃黏膜转化为恶性病变的过程中,黏膜上的腺管开口及其微血管形态会发生变化。NBI在诊断肠化生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应用高清染色内镜可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形态变化,从而有助于辨认病变,提高活检阳性率。 图2: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内镜和病理图  A萎缩性胃炎的白光内镜图像  B胃黏膜萎缩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低倍放大  C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显示肠化生的”亮蓝嵴”(黄色箭头指示)  D胃黏膜肠化生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中倍放大  E蓝光成像+放大内镜显示胃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管开口和血管形态部分异型  F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高倍放大 【陈述6】高清染色内镜(无论有无放大功能)可用来诊断胃黏膜癌前状态,指导精确活检并进行临床分期。 目前的证据表明,高清染色内镜使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的对比性得到明显改善,可清晰显示黏膜微血管和黏膜线管开口形态,能够发现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或微小病灶。因此,以高清染色内镜为辅助的活检是检测胃黏膜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 【陈述7】高清染色放大内镜下的”亮蓝嵴”有助于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 “亮蓝嵴”是指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白光内镜下亚甲蓝染色,或采用电子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检查,可发现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脑回样结构嵴部的纤细浅蓝色线状结构(图2C、图2D),对内镜下诊断肠化生有一定提示意义。   研究发现”亮蓝嵴”仅发生于未癌变部位,在癌变区域内不存在,即”亮蓝嵴”仅在肠化生区域发生。”亮蓝嵴”的出现或有助于内镜下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亮蓝嵴”,可考虑此处存在肠化生,同时应对全胃行更细致的检查,并着重观察”亮蓝嵴”周边区域,尤其是其环绕的中间区域。关注肠化生区域中”亮蓝嵴”消失处可能有助于预防早癌的发生。 【陈述8】高清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若可见LGIN病变具有明确的边界,且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存在异常,即提示存在进展为HGIN的可能。 LGIN与HGIN的区别主要是以浸润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超过胃黏膜层的一半为界。LGIN内镜下可表现为”黑棘皮征”,HGIN病理学表现为腺体密集且结构扭曲增多,细胞异型更明显,导管形态不规则,分支和折叠常见,无细胞间质的浸润,内镜下常表现为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异常(图2E、图2F)。随着对IN认识的加深,目前认为仅凭活检来区分LGIN与HGIN存在一定分级判定过低的风险。对于有明显内镜下可视病变并且范围清晰的LGIN,单纯活检的诊断是不足的,建议行诊断性ESD切除。   【陈述9】为能精准判断萎缩性胃炎的范围和程度,建议内镜检查时至少于胃窦、胃体和胃角各取1块胃黏膜组织,并分瓶标注,有其他可疑病变时单独活检。 【陈述10】判断CAG的严重程度建议采用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tis […]

半夏
癌症来之前,会经历8种癌前病变,这时候刹车还不晚!

癌症来之前,会经历8种癌前病变,这时候刹车还不晚!

不少人奇怪,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一般都会经过“癌前疾病、癌前状态”这一个将要变坏的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来个急刹车,那么癌症就可以避免发生。 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它、处置它;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记好!8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肠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   干预方法 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二、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干预方法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4、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三、肺结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干预方法 1、检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3、注意室内通风:防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减少厨房油烟:烹饪尽量减少油炸、煎炒。炒菜前要开窗户、开抽油烟机,炒菜后抽油烟机要再开5-10分钟。 四、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 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干预方法 1、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2、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3、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4、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5、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五、肝硬化→肝癌 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报告中(GLOBOCAN2012),2012年世界约有 782 000 例新发肝癌病例,中国新发肝癌占 50.5%。 […]

半夏
囊肿、肿块、病变、组织活检,癌症筛查中的这些专业术语您都理解吗?

囊肿、肿块、病变、组织活检,癌症筛查中的这些专业术语您都理解吗?

癌症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在癌症出现体征、症状之前,就能发现相关病变,从而及时治疗,降低癌症发病及死亡风险。 随着医学及技术进步,多种类型癌症已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如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结肠镜检查筛查结直肠癌;内镜检查筛查食管癌或胃癌;乳腺X线检查筛查乳腺癌;以及巴氏涂片筛查宫颈癌等。 与此同时,在癌症筛查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令人迷惑不解,尤其是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人来讲,甚至会产生恐惧感,如腺瘤、病变、息肉等。 在癌症筛查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术语?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在今天这篇内容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进行介绍。 图片来源:123RF 腺瘤 腺瘤是在乳腺、垂体、甲状腺、卵巢、前列腺等内分泌腺,以及胃、肠、肝等含有腺体结构的器官中,形成的肿瘤,如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腺瘤,以及甲状腺腺瘤或前列腺腺瘤等。 腺瘤通常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以长期保持稳定;部分内脏腺瘤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并发症。此外,结直肠腺瘤可发展为结直肠癌,发现后应及时切除,并防止复发或再发。 囊肿 囊肿通常生长在人体表面,如皮脂腺囊肿、腱鞘囊肿;或者身体的某个内脏器官,如肝囊肿、肾囊肿以及卵巢囊肿等。此外,囊肿还可分为单个囊肿和多发囊肿。 囊肿一般是良性肿瘤,有些会自行消失,而有些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通常取决于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严重程度等。一旦发现某个部位存在囊肿,应进行系统检查,明确囊肿具体的性质、大小、位置,并听取医务人员建议,进行治疗。 此外,囊肿内通常是液体,如果囊肿内出现了肿块,更应引起注意。 图片来源:123RF 肿块 肿块是一种非正常的组织结构,即不是人体本身功能所需的组织结构,可以是圆形、类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块状物(也称包块)。通常,肿块可以被看到、摸到、感觉到或者只有通过检查才能检测到。 非癌性肿块被称为良性肿块。如果肿块发生癌变,则称为恶性肿块。肿块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液体积聚,异常细胞生长,激素变化以及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反应等,都有可能导致肿块生长。 如果发现体内有肿块,可能需要进行更多检查以确定其性质、大小等。 病变 病变是相对于人体正常组织的情况来讲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该组织出现了异常,可以发生在人体表面和内脏。如皮肤出现了囊肿,结直肠生长了腺瘤等,都可以称为病变。 病变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如肝脏发生病变,有可能是肝硬化、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肝癌等恶性病变。所以病变,不一定是癌症,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认。 息肉 息肉也就是人体器官黏膜上长出的“多余的肉”。息肉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最常见于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常见的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以及鼻息肉等。 息肉通常长得慢、藏得深,体积比较小的时候,人不会有症状,无法感知。有些息肉是无害的,如鼻息肉;但有些息肉则包藏祸心,和癌症关系非常密切,如结直肠息肉,如不及时切除,将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可能发生在皮肤(如交界痣)、口腔或结直肠内(如腺瘤性息肉)。 通常,癌前病变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发展为癌症,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对于癌前病变,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会得到控制或逆转! 组织活检 组织活检也称为外科病理学检查,是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重要参考。 通常,做组织活检就是通过切取、钳取或穿刺等方式,从患者体内取出全部或部分组织,如可疑的肿块等,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判断有没有病变、是什么病变等。 组织活检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假阳性/假阴性 假阳性结果是指,检查显示存在问题或病变,而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假阴性与假阳性则相反,表示实际上存在问题或病变,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在癌症筛查或临床中,假阳性结果远比假阴性结果常见。 通常,接受的癌症筛查越多,在某个时间点显示出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即使如此,癌症筛查带来的益处,仍然要多于结果可能不准确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对于癌症筛查的结果,应仔细听取医务人员的解读,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切忌对筛查中出现的异常结果,不管不问,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或对结果大惊小怪,自己吓唬自己。  

半夏
广电总局发声:停止网络宣传推销!快远离这个一级致癌物

广电总局发声:停止网络宣传推销!快远离这个一级致癌物

『成瘾,一级致癌物』   这两个足以引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关键词,这次指向的不是烟、不是酒,而是槟榔! 对湖南至海南一带的朋友来说,槟榔确实是比烟酒更普遍的存在,甚至传出『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越吃越有』的坊间“口号”。 之前咚咚也写过许多槟榔和“半面人”的故事,但无奈槟榔的广告、销售持续,甚至嚼槟榔的习惯渗透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 直到昨天,9月17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声: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该消息登上热搜,一时间不少“槟榔家属”、“槟榔受害者”纷纷热泪盈眶、拍手称赞。 这个既成瘾又是一级致癌物的槟榔,到底有多可怕? 槟榔,在中国,“口口”流传,诱发了90%的口腔癌。 如果你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可以手动搜索下槟榔手术、“割脸人”图片。 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口腔健康。 很多朋友可能对槟榔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有见过它的样子。但在我国某些地区,槟榔就像生活中常备的口粮,互递槟榔成了人们见面的『社交礼仪』。海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深受其害,其中以湖南最甚。 早在2012年,槟榔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这可不像WIFI、红肉等2A、2B类“尚未确定是否会引发癌症”的物质,而是明确可能诱发癌症的1类致癌物。名单中,槟榔果、含烟草及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榜上有名。与其一同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还有乙醛、马兜铃酸、石棉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 槟榔与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我国医疗界已是公认的事实。 槟榔,寄生于舌尖上的庞大产业链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 当年曾有纪实报告《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之风,可风过无痕,在疯狂的营销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槟榔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原产地马来西亚,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槟榔种植和消费国。 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咀嚼槟榔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湖南、海南等地区,两个熟人见面,除了相互递烟,还会从兜里掏出两颗槟榔,一边聊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槟榔,是提神醒脑续命还是害命?   “工作熬夜来一颗,提神醒脑,比吸烟、喝咖啡更有效,冬天来一颗,汗流浃背,好过保暖内衣。”  中医记载,槟榔的功效是“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破症结,驱虫,行水,属驱虫药。” 据研究表明,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可以杀虫,尤其是对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蛔虫中毒。 同时,它还可以使得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以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及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无论以上所说的药用效果大小和真假,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槟榔爱好者的共同认知。槟榔带来快感,让人产生依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咀嚼槟榔的行列中来。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像被扼住了喉咙、头晕、胸闷,心跳加快,一股锁喉的感觉』,令人几乎要打120。但是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软性毒品”就这样普及开来。 嚼槟榔真的那么可怕吗?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以下简称),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属于癌前病变。 在与OSF患者沟通中了解到,他们在患病之前,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槟榔的危害,跟着身边的朋友进行了尝试,几次后便上瘾了。但是槟榔的成瘾性并不象毒品那么严重,想戒掉也不是特别困难,他们认清了槟榔的危害后都能彻底地戒掉并不再复食,虽然经过治疗后口腔粘膜病变恢复比较缓慢,但是毕竟避免了病情的发展与恶化,多半是会最终康复的。   但是,如果OSF向口腔癌突变,预后将变得非常差,因此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然而我们也发觉一个无奈的现状,嚼食槟榔既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而且有很多的槟榔客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科普。一位OSF患者把我们的槟榔致癌科普发到了槟榔爱好者微信群里想唤醒他们,立马就被踢出了群。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数百万例OSF患者,他们并非一个个都顽固不化,多半已经或者正在接受治疗并远离了槟榔。 这一次,广电总局让槟榔从广播电视、网络上“消失”了,那么在楼下小商店、亲朋好友礼来时、“搬砖”格子间,我们也更是时候向槟榔说拜拜了! 远离槟榔,守护健康。  

小D
癌症来临前的“癌前病变”,可惜很多人不重视!

癌症来临前的“癌前病变”,可惜很多人不重视!

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小D
槟榔之殇:小小的黑色果实,导致90%口腔癌发生,无声描绘着患者们通向黑暗深渊的“割面酷刑”

槟榔之殇:小小的黑色果实,导致90%口腔癌发生,无声描绘着患者们通向黑暗深渊的“割面酷刑”

与肺癌、肝癌这类高发的癌症相比,口腔癌在中国的患者群体并不是那么多。 同样的,与肺癌、肝癌这些难治癌症相比,由于口腔癌就发生在患者口腔内,它非常容易在早期就被发现。经过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口腔癌的治愈率远高于一些难治癌症。 但是,口腔癌却被称为癌症中“最可怕的恶魔”。原因在于口腔癌手术必须确保肿瘤完全被切除。于是,患者的牙床被切除、舌头被切除、脸庞被割裂。这样堪比酷刑的肿瘤切除手术,在口腔癌的治疗中比比皆是。 狰狞的伤疤和残缺的面部,都很容易让患者们丧失作为一位正常的“社会人”所具备的属性,狰狞的手术痕迹诉说着口腔癌这个恶魔来过的痕迹,也带来了人们怪异的眼光。 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来源于一颗小小的黑色果子——槟榔。这些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他们都曾是槟榔的痴迷者,黑色的果实把他们拖入了口腔癌的深渊。 一则关于戒嚼槟榔的宣传广告 1 那些把我们拖进深渊的 我们往往甘之如饴 对于健康的认知,我们往往是矛盾的。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脍炙人口的健康口号每个人都听过。烟草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中吸烟者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远比非吸烟者高得多,最甚者发病几率相差14倍。尽管如此,中国烟民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节节攀升:美国2018年癌症报告出炉!患癌人数持续下降,值得中国3.2亿烟民深思   烟草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能会是十年,或是二十年,或是更久。但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致癌物正在中国”口口”流传——槟榔。   超过90%的口腔癌都与槟榔直接相关,并且它的致癌性并不需要时间来积累,对那些重度嚼食者而言,短短几年,它可能就会把一个健康的口腔塑造成为口腔癌的温床。   可怕的是,人们远未意识到它的危害。槟榔,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口腔健康。 很多读者可能对槟榔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有见过它的样子。但在我国某些地区,槟榔就像生活中常备的口粮,成了人们见面互递槟榔的“社交礼仪”。海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深受其害,其中以湖南最甚。   早在2012年,槟榔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这可不像WIFI、红肉等2A、2B类”尚未确定是否会引发癌症”的物质,而是明确可能诱发癌症的1类致癌物。名单中,槟榔果、含烟草及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榜上有名。与其一同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还有黄曲霉素、马兜铃酸、石棉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   我们对黄曲霉素、石棉等强烈致癌物畏之如虎,但却对同是1类致癌物的槟榔、烟草、酒精(乙醛)视而不见,这正是我们一个很可笑的矛盾。   槟榔与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医疗界已是公认的事实。 2 槟榔,寄生于舌尖上的庞大产业链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报道:2016年以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累计有8222例,整个湖南省约2.5万例。   当年曾有纪实报告《槟榔王国里的“割脸人”》,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之风,可风过无痕,在疯狂的营销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槟榔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原产地马来西亚,而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槟榔种植和消费国。 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咀嚼槟榔是一种传统习俗,在中国湖南、海南等地区,两个熟人见面,除了相互敬烟,还会从兜里掏出两颗槟榔,一边聊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性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3 槟榔,是提神醒脑续命还是害命 “工作熬夜来一颗,提神醒脑,比吸烟、喝咖啡更有效,冬天来一颗,汗流浃背,好过保暖内衣。”    中医记载,槟榔的功效是“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破症结,驱虫,行水,属驱虫药。”   据研究表明,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可以杀虫,尤其是对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蛔虫中毒。   同时,它还可以使得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以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及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   无论以上所说的药用效果大小和真假,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槟榔爱好者的共同认知。槟榔带来快感,让人产生依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咀嚼槟榔的行列中来。   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像被扼住了喉咙”,头晕,胸闷,心跳加快,一股锁喉的感觉令人几乎要打120。但是很多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 “软性毒品”就这样普及开来。   4 嚼槟榔真的那么可怕吗   打开中国人群口腔癌分布地图,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口腔癌的发病人群密度与槟榔的流行程度高度一致,大多分布在我国中部、西南部地区,尤其以湖南、广西等地为主。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以下简称),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几乎只有嚼食槟榔的人群会患上这种疾病。这个拗口的疾病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它其实已经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   […]

小D
息肉变成癌只需四步,如何阻断是关键!

息肉变成癌只需四步,如何阻断是关键!

我国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

小D
癌前病变 4 大问题, 一文帮你搞定

癌前病变 4 大问题, 一文帮你搞定

癌前病变一定会变为癌症吗?怎么样发现癌前病变?

小D
是癌症,还是癌前病变,该怎么区分?

是癌症,还是癌前病变,该怎么区分?

癌症的发生发展三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

小D
癌症到来之前会发出这些预警信号

癌症到来之前会发出这些预警信号

为什么平时好好的,一检查就查出癌症?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