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癌症风险

癌症风险

全网首发!酱香拿铁=茅台自由?最全面的咖啡+酒精饮用指南来了!

全网首发!酱香拿铁=茅台自由?最全面的咖啡+酒精饮用指南来了!

咖啡与美酒,两大世界级饮料的碰撞会是什么滋味?   就在前几天,随着瑞幸咖啡与茅台的史诗级联名,朋友圈的吃瓜群众们狠狠感受了一波「茅台自由」的快乐。 有段子戏称,朋友圈的「含茅量」,是检验你朋友圈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然,有人在排队抢购「酱香拿铁」,自然就有人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就在大家沉迷在酱香拿铁令人上头的香味中时,我们正在全力准备,为大家准备一篇全网首发,同时可能也是最全面的「咖啡+酒精」健康科普。 按照惯例,我们先说结论:   01 酱香拿铁中真的有酒精!虽然浓度很低(据官方称酒精度数不足0.5度),但喝完也不要驾驶了。 02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咖啡+酒精这对组合纯属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的典范。简单来说,就是咖啡这个尖子生被酒精拖后腿了。 03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酱香拿铁」适度饮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酱香拿铁」中真有酒精,不可掉以轻心   接下来咱们一个个问题细说。首先需要给大家示个警:根据瑞幸今天公布的信息,「酱香拿铁」中的酒香,来自于其关键配料:白酒风味厚奶。就是下图这个关键配料: 据悉,为了调配首批白酒风味厚奶,茅台公司首批便调配了价值3000万元的茅台酒,直接加入了这批风味厚奶中,这才有了今天大家手中咖啡的「酱香」。 所以,「酱香拿铁」中真的有酒精,并且真的就是原滋原味的茅台酒。年轻人的第一次茅台自由,由瑞幸帮助大家实现了。 当然,这就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喝完「酱香拿铁」后开车,否则明日在门店前方100米处就遇见查酒驾,那可就乐极生悲了。   咖啡+酒精组合,一个是有益健康的好帮手,一个是诱发癌症的大帮凶 回到咖啡与酒精这个组合本身,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新奇的事物:早在2015年,这个组合便已经在一些精品咖啡店出现了。 但抛开「酱香拿铁」本身的滋味不说,我们只聊一聊它在健康上的效用,「酱香拿铁」就是一款不那么成功的饮品。单独饮用咖啡,对人体来说有着不小的益处:顶尖医学期刊《NEJM》曾发布研究结果:每日摄入咖啡可以降低黑色素瘤、皮肤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系列癌症的患病风险,每天4杯(标准咖啡杯)的饮用量刚刚好; 而另一篇文献则发现喝咖啡可以护肝,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患上慢性肝病的风险低了21%,肝癌风险也降低20%。 但酒精可就不同了。无论是美国NCCN临床指南,还是欧洲抗癌指南,又或者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相关指南,酒精都是导致癌症最重要的罪魁祸首。 换句话说,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关于酒精的危害,我们后文会详谈) 而这样一好一坏的组合,把咖啡这个优等生也一并带坏了。 当咖啡与酒精组合时,这些风险正在增加:   咖啡掩盖你的醉酒感 用今天流行的段子来说,就是咖啡+酒精会让你“醒着醉”。 当腺苷受到咖啡因的抑制时,我们会由此感受到更加清醒和活跃。但酒精会使过量的表现恰好是腺苷的积累让醉酒的人「秒睡」。当咖啡因消弭了这一自我保护机制,身体就会认为自己不太醉,可能导致我们误判酒量,过量饮酒,增加中毒和受伤的风险。   脱水的双重打击 宿醉过后,我们的身体通过抑制垂体制造抗利尿激素,来实现解救的目的,因此会导致脱水,很多人宿醉过后头痛的真实原因其实也来自脱水。而咖啡因则会让你排出更多尿液。这样的脱水「双重效应」,很多健康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对心脏也有不良影响 无论是咖啡因还是酒精,都会导致人体心房颤动(一种心脏的不规律跳动)。 而过量的酒精和咖啡因都可以增加心率和血压,长时间这样可能对心脏健康造成损害。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在剂量足够的前提下才会存在如此之多的危害。「酱香拿铁」作为一款朋友圈追捧的热门饮品,每杯中茅台酒的含量可能仅有几毫升。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因此,看到本文的读者们,「酱香拿铁」是可以适量饮用的这一认知是我们要向大家传递的。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关于酒精的危害,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说。与酒量更好的老外们相比,酒精会给中国人带来更多伤害:   ● 中国人尤其不能喝酒,对我们来说酒精致癌的风险比其他人种更高!   ● 如果你是喝酒容易“上脸”的中国人,你的患癌风险是“高上加高”。(当然,这类群体通常酒量并不好)   为何得出这个结论?2021年7月,国际顶尖杂志《TheLancet Oncology》发布了一项最新全球的癌症负担报告,其中酒精与癌症的关系被重点提及。 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与饮酒具有因果关系。   或许报告中2020年全球74万例与酒精相关的癌症病例距我们太过遥远,那就让我们看看近在眼前的数据:到底多少癌症类型与酒精相关,中国人喝酒与致癌的关系又是如何? […]

小D
莫名增加了几十倍的癌症风险,这类疾病患者需警惕

莫名增加了几十倍的癌症风险,这类疾病患者需警惕

曾经 “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被广泛科普,我们从中认识到预防乙肝导致肝癌的重要性。 后来 随着对癌症的重视,我们了解到大肠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致密性乳腺容易发展为乳腺癌、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风险增加。 如今 我们对癌症的认识较以往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然而,人类对这类疾病的探索并没有放慢脚步,而是进入一个更快、更多样化的过程。 在认识癌症的全程中,研究人员们都将探讨其与免疫的关系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作为一种非正常组织,肿瘤在发展过程中躲避了免疫力的攻击,逐渐增大对人造成威胁; 在转移时,肿瘤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监管,进而转移到人体其他部位; 免疫疗法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奖,在肿瘤治疗中被一致看好。 …… 最近,一项面对47万多名参与者长达13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免疫介导的相关疾病与癌症风险增加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以下免疫相关疾病患者需警惕癌症发生 研究纳入了47万多名随访参与者,其中61496名有免疫介导疾病患者,记录了2834例癌症;另外41万多名没有任何免疫介导疾病的患者中有26817例癌症发生的记录。其中哮喘、乳糜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种免疫失调被发现具有局部致癌作用。 1、哮喘 肺癌风险增加34%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无地域和种族的局限性,男女以及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诱发因素和触发因素。诱发因素主要指人体本身因素,多与遗传相关;而触发因素多指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暴露、感染、职业因子、烟草、室内外空气污染、饮食等。 2、乳糜泻 小肠癌风险增加近6倍 乳糜泻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确实,乳糜泻被认为主要对有北欧血统的人有影响,但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乳糜泻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是饮食摄入麸质(谷物中的一组蛋白质)时,免疫系统会发动对身体的攻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症状分为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以及疱疹性皮炎、骨关节炎、贫血、骨质疏松等肠外症状。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系统癌症风险增加约6倍 这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以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为主要特点。这种疾病在成人发病率为38/100万左右,常见皮肤黏膜出血和内脏出血。 虽然发病时或较严重,但该疾病可以治愈。 4、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胆癌风险增加41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器官特异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约90%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30~65岁,30%~50%无症状患者通常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 5、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胆癌风险增加20多倍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女性多发,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 写在最后 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并不属于常见病类型,但发病人数并不在少数。可能很多人通过治疗将疾病控制或治愈,但是今天这个研究结果提醒我们,要警惕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可能存在的癌症风险。 参考文献 He MM, et al.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Risks. JAMA Oncol. 2021 Dec 2:e215680.

半夏
医学研究建议:这些“彩色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可能诱发癌症!

医学研究建议:这些“彩色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可能诱发癌症!

胭脂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诱惑红、亮蓝……看到这些词汇,你想到了什么?是唯美的色彩,还是古典的韵味? 实际上,这些都是食品着色剂,也被称为食品色素。在很多超加工食品中,都含有这类物质。  近年来,科学家怀疑食物中添加食品着色剂,可能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 比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结直肠癌研究中心主任Lorne J. Hofseth教授认为,食品着色剂可能会引发结直肠癌。 那食品着色剂究竟会不会引发结直肠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什么是食品着色剂? 食品着色剂是赋予和改善食物色泽、颜色的物质,可以改变食物的颜色,使其“五颜六色”,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 在食物中添加着色剂,可以使食物看起来更新鲜、美味、有食欲。  目前,全球常用的食品着色剂有60多种,可分为食品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食品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照不同来源可分为3类:  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 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 食品合成着色剂主要是根据某些特殊的化学基团或生色基团进行合成的,按照不同的化学结构又可分为2类: 偶氮色素,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诱惑红、酸性红等; 非偶氮色素,如赤藓红、亮蓝等。 对于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各个国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使用的最大量和残留量等。   图片来源:123RF 哪些因素会导致结直肠癌? DNA损伤是导致结直肠癌的主要驱动因素。当与结直肠癌相关的致癌基因DNA出现损伤时,就会导致基因突变,使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增殖,发生癌变,形成肿瘤。   结直肠癌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炎症。当炎症在人体内长时间存在时,就会释放一种被称为“自由基”的分子,不仅会伤害结直肠的健康细胞,还会损伤DNA。   而另一种被称为“炎症细胞因子”的分子,也可以驱动肠道中细胞分裂,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此外,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会导致一种低度炎症。这种炎症会长期损害健康细胞,但却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食品着色剂与结直肠癌有啥关联? Hofseth教授表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范围内早发性结直肠癌(50岁以下患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预计到2030 年,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将分别比2020年增加90%和124%。  这一趋势背后的可疑原因之一,是西方化饮食在全球范围的流行。 西方化饮食主要由红肉、加工肉类、超加工食品、添加糖和精制谷物组成。其中,超加工食品占60%以上,如工业烘焙糖果、软饮料等等。 在超加工食品中,大多都会添加食品着色剂,而且是合成着色剂,而不是天然着色剂。   与天然着色剂相比,合成着色剂的价格相对低廉,而且改变食物颜色、色泽的效果更好。 Hofseth教授指出,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食品合成着色剂可能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有研究发现,肠道中的菌群可以将食品合成着色剂分解成为致癌物。不过,具体是哪种肠道菌群、到底是如何与食品合成着色剂相互作用的,还需要更多研究探索。 也有研究发现,食品合成着色剂可以与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结合,增加DNA突变风险;并刺激体内的炎症反应。而这两种机制都可能对结直肠健康造成伤害。 动物实验还发现,食品合成着色剂会损伤啮齿类动物的细胞DNA。    图片来源:123RF 食品着色剂是否会导致结直肠癌? Hofseth教授认为,目前对食品合成着色剂潜在致癌风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无法明确得出“食品合成着色剂会导致结直肠癌”的结论。 而且,经相关机构批准、可添加到食物中的几种合成着色剂,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致癌物。 不过,Hofseth教授表示,食品合成着色剂大多存在于超加工食品中,而多吃超加工食品确实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因此,为了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建议大家少吃超加工食品。 关于超加工食品的更多危害,可参考往期内容了解:有心血管的老毛病,千万不要多吃这类食物,不然…… 我们该怎样看待食品着色剂? […]

半夏
患癌是因为“倒霉”,还是另有原因?

患癌是因为“倒霉”,还是另有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困扰于癌症为何会发生,也常常被问到“患癌的人仅仅是倒霉吗?”近期,有一项研究更是让小编刷新对癌症发生的认知。 还没出生,就被种下“癌症”的种子 最近一项研究吸引了很多关注,那就是一种“保胎药”的使用竟然会让小孩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面临更高的癌症风险[1]。 这里所说的“保胎药”是药名为17α-羟基己酸孕酮(17-OHPC)的人工合成孕激素。这种药物最初于1950年代被批准用于治疗妇科和产科疾病,包括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 曾经17-OHPC以大剂量用于数百万孕妇,而因为缺乏药物对后代健康的长期影响的数据支持,直到这个世纪才撤回对它的批准,但是它对后代产生的不良影响已无法挽回。 这项研究的通过对7万多人从出生到癌症诊断、死亡的长期随访得出以下结果: 超过1.8万名出生的孩子中,在后期共有1008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在这些确诊的“孩子”中,有234人的母亲在怀他们时注射过17-OHPC。 妊娠早期注射会增加所有癌症风险,且患癌风险随着药物注射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妊娠前3个月首次注射这种药物,后代患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小儿脑癌的风险更高; 妊娠中晚期注射药物,额外增加后代男性的患癌风险。 这些因“保胎药”而患癌的人的确“倒霉”,那么,其他的癌症患者也是如此吗?癌症真的无法预防吗? 癌症发生,总有迹可循 虽然,关于癌症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各种研究已经逐渐让我们明晰各种癌症发生的诱因。很多诱因已经被广泛科普,大多数人已经熟悉,包括遗传、抽烟(及二手烟)、酒精、黄曲霉素、病毒感染(HPV、HBV、EB)、不良情绪长期积压等。 然而,很多潜藏在生活中的癌症危险因素往往不被大众重视,才会导致一些人在患病后常常觉得自己生病全因“倒霉”。以下是小编总结的常被忽视的癌症相关因素,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健康的重视。 糖 糖在许多经历过困难年代的老年人眼里是非常“宝贝”的东西,而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糖、含糖饮料等甜味食品已经充斥在各种场合中。 然而,通过对癌症患者及其生活习惯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却表明,含糖饮料、果汁、人工甜味剂饮料确实与癌症风险有密切关系[2]。 含糖饮料的超标摄入使整体患癌风险上升18%; 纯果汁使总体患癌风险上升12%(喝果汁真的不如直接吃水果); 喝果汁和奶茶对女性尤其不好,乳腺癌的发生与含糖饮料摄入密切相关,可使其风险升高23%。 盐 盐的增加是使菜肴更加美味的秘诀。因而,很多饭店、外卖食物往往会增加盐来吸引食客;重盐也成为有些味觉稍有退化的老年人的烹饪习惯;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当地流行的咸菜、腌肉等重盐小吃。 重盐高钠的饮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已被广泛科普,而很少人知道,高盐食物的摄入还与癌症相关,尤其是胃癌。 高盐食物会直接刺激胃粘膜;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食物还会进一步加重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非常高) 胖 2021年大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甚至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慢性疾病,而且它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中风等疾病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数据显示,超重/肥胖明确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包括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胃癌、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脑膜癌、胰腺癌、结直肠癌、胆囊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3]。 写在最后 实际上,70%的癌症发生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来避免的。也就是说,因遗传和不可抗力因素而患癌的人仍属于少数。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人的了解癌症,了解癌症诱因,也了解远离癌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Murphy CC, et al. In utero exposure to 17α-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and risk of cancer in offspring. Am J Obstet Gynecol. 2021 […]

半夏
这类大人和孩子都爱吃的食物,每周多吃1份,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升高10%!

这类大人和孩子都爱吃的食物,每周多吃1份,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升高10%!

饮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有的会促进健康;而有的则会增加慢性疾病风险,比如超加工食品。   香肠、肉丸、糖果、甜点、饼干、方便面、炸鸡块、速食汤、薯条,以及碳酸饮料等超加工食品,由于方便、美味或长期保存等特点,成为很多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钟爱的食物。   已有多项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有害健康,应当远离。近日,一项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表的研究,给远离超加工食品添加了理由:每周多吃1份(约65g)超加工食品,就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分风险上升10%有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希腊ATTICA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2020名成年受试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5岁,50.2%为女性。   研究开始时,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活动、饮酒量、吸烟状况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信息;测量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统计了过去1周内,不同食物的食用量,包括蔬菜、水果、大豆及豆制品和超加工食品等,以评估超加工食品的食用量,并对受试者对地中海饮食的遵循程度进行了评分。   超加工食品主要是指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完整食物,并且使用调味剂或防腐剂等添加剂的、工业配方生产的食品,如糖果、甜点、碳酸饮料、咸味饼干和快餐等。   地中海饮食强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全谷物、橄榄油和香料要顿顿有;鱼类和海鲜每周至少吃2次;适量食用家禽、鸡蛋、奶酪和酸奶;远离肉类和糖类。受试者对地中海饮食遵循程度评分范围为1-55分,评分越高,表明对地中海饮食遵循程度越高。   图片来源:123RF   统计发现,受试者平均每周食用大约15份超加工食品;在平均长达10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317起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相关;而遵循地中海饮食有助于将升高的风险降低。   随着超加工食品食用量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超加工食品平均每周食用量最低的1/3受试者(7.5份/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8.1%;中等食用量的1/3受试者(13份/周),发病率为12.2%;食用量最高的1/3受试者(15份/周),发病率则高达16.6%。   超加工食品食用量每增加1份/周,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0%相关。   对地中海饮食遵循程度较低的(得分<27分,总分为55分)的受试者,超加工食品食用量每增加1份/周,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9%相关;而对地中海饮食中度或高度遵循(评分≥27分)的受试者,超加工食品食用量每增加1份/周,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8%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饮食依赖于受试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作者之一、希腊哈洛克皮奥大学(Harokopio University)Matina Kouvari博士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与多种慢性病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我们的研究显示,饮食不健康的人,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的不利关联甚至更强。对个人而言,限制超加工食品的食用,是明智的、促建健康的选择。”   超加工食品可通过多种机制对健康产生危害。如对肠道微生物组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或加重炎症;在超加工过程中,会对食物的结构和营养产生破坏,导致非结构化、分馏和重组,使其成为高热量和营养素缺乏的食物;含有较高水平的钠、热量、脂肪和糖,并且纤维含量较低,通常具有较高的升糖指数,增加血糖反应;超加工食品在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有害化合物;以及塑料包装中的工业化学物质,可能会渗入到食品中等,都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多种健康风险升高相关,除心血管疾病外,还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癌症和2型糖尿病等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减少超加工食品的食用,尝试遵循健康的整体饮食模式,均衡膳食,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以及坚果食用量,适量饮水(饮茶),让新鲜或加工程度最低的食物,组成一日三餐。  

半夏
肥胖增加10多种癌症风险!到底为什么?

肥胖增加10多种癌症风险!到底为什么?

吃得太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

小D
JCO:每天慢跑二十分钟,七种癌症风险低!

JCO:每天慢跑二十分钟,七种癌症风险低!

哈佛与NIH团队分析75万人数据显示,每周适量运动与多种癌症风险下降有关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