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全球超一半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全球超一半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这些危险因素要警惕

文章来源:e药环球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多项有效和安全的预防策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全球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子刊JACC: Asia的研究,对1990年到2019年亚洲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趋势,以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   赵冬教授指出,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和行动,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流行,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在今天这篇内容中,我们将与读者分享研究的部分重点内容。   图片来源:123RF 全球58%心血管疾病死亡在亚洲 研究指出,亚洲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正在迅速增加。从1990年至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从560万增加至1080万,占总死亡的比例从23%增加至35%,男性和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持续增加。在这些心血管疾病死亡中,近39%为过早死亡,即70岁以下死亡,明显高于欧洲(22%)、美国(23%)和全球(34%)。   2019年,心血管疾病在全球共导致1860万死亡。也就是说,亚洲心血管导致的死亡,占到了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半以上(58%)。   在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中,47%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40%由中风引起。这两类疾病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由出血性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亚型已从中风转变为缺血性心脏病。   亚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心血管疾病快速增加的阶段。像中国等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对较高,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普遍高于40%,中国为43%。而韩国和日本,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则处于下降阶段,分别从1990年的34.9%和36.2%,下降到2019年的26.6%和24.3%。   图片来源:123RF 可改变因素是“重要推手” 研究人员分析,不健康饮食、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可改变因素,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是亚洲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增加的“重要推手”。   饮食因素 不健康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一些亚洲国家,饮食从传统亚洲饮食向西方化饮食的转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有研究发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饮食转变特征,包括动物性食物、零食、糖和含糖饮料的食用量增加,粗粮和豆类食用量下降。   此外,亚洲地区10种健康和5种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的当前摄入水平,与最佳摄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0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包括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坚果和种子、牛奶、钙、纤维、ω-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酸;5种不健康食物或营养素包括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图片来源:123RF   吸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吸烟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在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年龄标准化吸烟率在20%以上,其中中国为24.4%。   一项关于亚洲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荟萃分析显示,吸烟者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68倍。   肥胖   肥胖主要是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果,也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014年,中国成为男性(4320万)和女性(4640万)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一项对亚洲人群的汇总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与亚洲人群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呈U形相关,即体重较低和肥胖,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高血压   在亚洲许多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中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成人高血压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9.2%。   尽管血压测量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可用性和可及性正在改善,但在大多数亚洲国家,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挑战仍然是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以及控制率低。   血脂异常   有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着明确的因果关系。2017年全球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死亡的患者中,有390万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有关。   […]

半夏
警惕!这类疾病可能是乳腺癌生存者的“第二大杀手”,要做好防范

警惕!这类疾病可能是乳腺癌生存者的“第二大杀手”,要做好防范

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两种主要原因。以2019年数据为例,全球大约有2.752亿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女性年度总死亡人数的35%。而女性乳腺癌,则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新发乳腺癌226万,导致近70万女性死亡。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潜在联系。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生存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高;是导致乳腺癌生存者死亡的“第二大杀手”!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3768名平均年龄为64岁的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其中628名患有1-3期乳腺癌;3140名为年龄、地区等相似的、未患有乳腺癌的对照人群。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所有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种族、生活方式、生育和激素治疗史、绝经状态、慢性疾病史等信息,以及乳腺癌生存者确诊乳腺癌时的年龄、类型以及分期等信息。此外,还统计了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等信息。   在长达25年的随访中,共发生916例(无癌女性 699例,乳腺癌生存者 217例)死亡,其中249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生存者的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高于非癌人群。   相比于非癌人群,乳腺癌生存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79%。而且在老年(≥70)乳腺癌生存者中,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也在升高。相比于非癌人群,老年乳腺癌生存者在确诊0-5年、5-15年内,以及超过15年,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升高44%、76%和169%。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乳腺癌生存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乳腺癌生存者29%的死亡可归因与乳腺癌;20%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   乳腺癌生存者在确诊后的8年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非癌人群相似,但确诊超过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要比非癌人群高65%。   而且这种风险在ER(雌激素受体)阳性和老年女性中更为显著。相比于非癌人群,ER阳性乳腺癌生存者确诊8年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85%;老年乳腺癌生存者确诊8年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24%。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相比于非癌人群,乳腺癌生存者、ER阳性乳腺癌生存者和老年乳腺癌生存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分别升高22%、51%和55%。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乳腺癌生存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如乳腺癌生存者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缺乏运动等;乳腺癌治疗,包括化疗、激素治疗等,可能会对心血管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乳腺癌生存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有局限性,如受试者人数较少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不过,研究最后强调,该研究为乳腺癌生存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增加了证据,需要采取措施,以降低乳腺癌生存者的死亡风险,尤其是确诊乳腺癌时年龄较大、ER阳性的患者。   图片来源:123RF   在近期,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也发表了重要报告,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7项已明确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不健康饮食、久坐不动、烟草制品使用;6项性别特异性风险因素,如绝经、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妊娠相关疾病、激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全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5项认识不足的风险因素,如心理社会因素(抑郁和焦虑)虐待和暴力、健康素养、环境风险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对于女性来讲,针对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在患乳腺癌后,还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