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饿死癌细胞

饿死癌细胞

「饿死」癌细胞有了破局新思路:限制饮食中特定营养物质,或将加速癌细胞死亡!

「饿死」癌细胞有了破局新思路:限制饮食中特定营养物质,或将加速癌细胞死亡!

在各种“土法抗癌”的方法中,饿死癌细胞一直是很有热度的一种。虽然咚咚经常强调充足的营养才是抗癌的保障,但通过限制特定营养素饿死癌细胞,在理论上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就找到一种“饿死”胶质母细胞瘤的方法[1]。 通过限制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可以让胶质母细胞瘤对铁死亡十分敏感,再加上诱导铁死亡的化疗药RSL3,就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胶质母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方法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而且限制的两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是半必需氨基酸,这种饮食限制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主要存在于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豆类中的含量也较高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原发脑肿瘤,侵袭性强,极易复发,治疗方式十分有限,目前中位生存期只有16个月左右[2]。 胶质母细胞瘤这么难治,跟一种抗氧化物质的关系很大,那就是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是一种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三肽,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抗氧化物质,具有防止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而细胞中氧化还原失衡,脂质过氧化积累,最终会导致细胞的铁死亡。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胶质母细胞瘤对铁死亡十分敏感[3],那能否从谷胱甘肽入手,进一步增加其对铁死亡的敏感性,让诱导铁死亡的化疗药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效果更好? 脂质过氧化导致铁死亡 研究人员选择了通过营养限制来减少体内的谷胱甘肽浓度。除了可以直接用来合成谷胱甘肽的半胱氨酸外,甲硫氨酸也可以通过转硫途径转化为半胱氨酸,补充谷胱甘肽,也需要一并限制。 为此,研究人员专门定制了缺乏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特制鼠粮,其中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15%和0%,而正常鼠粮中的含量分别是0.43%和0.33%。 研究发现,缺乏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特制鼠粮确实延长了胶质母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期,相比正常鼠粮把小鼠接种肿瘤后的中位生存期从40天延长到了48天。 第二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又加入了诱导铁死亡的化疗药RSL3,这次试验中: ● 吃正常鼠粮,不接受治疗的小鼠,中位生存56天; ● 吃正常鼠粮,接受RSL3治疗的小鼠,中位生存64天; ● 吃特制鼠粮,不接受治疗的小鼠,中位生存65天; ● 吃特制鼠粮,接受RSL3治疗的小鼠,中位生存112天。 限制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上RSL3的治疗,几乎让小鼠生存期翻倍! RSL3联合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限制,让胶质母细胞瘤小鼠生存期翻倍 进一步研究显示,限制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后,小鼠肿瘤中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代谢、精氨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出现明显变化,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铁死亡标志物上调。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限制确实如预期的那样增加了肿瘤对铁死亡的敏感性。 不过研究也发现,限制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同时也使得与抗原呈递和淋巴细胞活化相关的蛋白质下调,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 另外,研究中的小鼠虽然对缺乏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的饮食耐受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相比吃正常鼠粮的小鼠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体重降低。 目前研究人员计划在可手术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开展一项研究,探究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限制在人类患者中对肿瘤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Upadhyayula P S, Higgins D M, Mela A, et al. Dietary restriction of cysteine and methionine sensitizes gliomas to ferroptosis and induces alterations in energetic metabolism[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

小D
这几种癌症死法太过冤枉,癌友们千万要避免

这几种癌症死法太过冤枉,癌友们千万要避免

随着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的不断进步,不少晚期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部分甚至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依然有少数病友由于观念陈旧、医患沟通不畅等,执迷于错误的理念,白白错失了正确合理的规范治疗,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咚咚给广大病友总结几种需要极力避免的错误观念,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为了加深大家对相关话题的印象,下文使用了某些冲击性的字眼,无意冒犯,多多包涵。 1 盲目追新,贪多求全 有的病友是被「治死」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癌药的涌现,不少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大幅提高,这给广大病友带去极大的鼓舞。不过,物极必反,临床中时不时遇到部分盲目追新的癌症患者以及“疯狂的试药者”。 第一个误区是患者盲目追求新药。由于某些媒体为追求流量毫无下限,在报道中采用误导性的描述,导致部分患者容易被时下最热门的肿瘤疗法迷了眼,认为普遍说最好的、最热门的药物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不久“风靡一时”的120万元/针的CAR-T免疫治疗了。身边有医生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肺癌患者,问诊刚开始,就坚持要做当下自媒体中火热的CAR-T治疗,称在某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看到120万就能治愈癌症,为此已经想尽办法筹集了120万“救命钱”了。 这样的事情非常荒谬,可又是真实在发生的。“120万元医生帮你治好肿瘤”这类的新闻报道不少。但其实,CAR-T疗法针对的是部分血液病肿瘤,对于很多实体肿瘤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研究。 另一个误区则更为极端,癌症患者盲目“贪多求全”。这部分病友或者其家属多数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不错的经济条件,常年混迹于各大肿瘤论坛、微信群和病友互助组织,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学习抗癌常识,追踪最新的抗癌资讯。 其所了解的抗癌新药、新组合有时候比专业医生还多,甚至极少数人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自创了不少联合用药的“民间偏方”:PD-1抗体+仑伐替尼+雷利度胺+免疫细胞治疗用于晚期肝癌;PD-1抗体+CTLA-4抗体+贝伐单抗+双药甚至三药化疗用于晚期肺癌;易瑞沙+泰瑞沙+XL184治疗晚期EGFR突变肺癌…… 这些病友信奉有药用就是好的,能上的药最好全上,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剧烈的、激进的手段消灭癌细胞。 但是,是药三分毒,而且大多数新药、新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违背客观规律,自行过度治疗,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酿成悲剧:双免疫治疗用于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出现爆发性免疫反应;两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过量联合,导致内脏或者脑部大出血;几大靶向药生硬组合,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诸如此类的案例,时有发生。 肿瘤治疗,讲究的是循证医学,讲究的是个体化用药,盲目贪多求全,盲目互相攀比,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人财两空。 2 盲目求快,今天确诊明天治 错误方案让患者被「耽误死」 盲目求快,这是医生和患者都容易犯的错。当患者确诊癌症或者医生收诊到癌症患者,第一件事情就是想争分夺秒尽快治疗,甚至在很多重要的检测结果没出来时,就已经开始治疗。 例如基因检测结果没出来,就要求医生给自己开展治疗;还有的患者明明没有靶点,就使用靶向药等。这样追求速度的行为在治疗中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通常而言,从一个病人有疑似的肿瘤相关症状或者体检偶然发现疑似的肿瘤征兆,到癌症确诊,在国内顶尖三甲医院以及欧美的绝大多数医院,平均需要2-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从确诊癌症,到启动相应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又需要1周甚至数周。 耽搁这点时间真的会导致病情进展导致生存期降低吗?答案恰恰是相反的: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来自梅奥诊所的Abdel-Ghani Azzouqa教授团队,对2000年到2016年来,美国各地连锁的梅奥诊所收治的10010名肺癌病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确诊癌症到开始治疗,不同分期的肺癌耗时不同,I期平均是12天,II-IV期平均是20天。 以20天为界,小于20天的病人算作是早期治疗组,超过20天的病人算作是晚期治疗组。结果显示: ● 对于I-II期的肺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既然已经确诊是肺癌,早开刀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早期治疗组相比于晚期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39.1月vs 28.6月); ● III期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病人是直接手术,有的病人是放化疗,有的是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治疗间隔对不同病人可能影响并不相同,互相抵消了,因此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生存期并无差异; ● IV期,也就是晚期病人,病情最为危重,往往又合并各种症状,处理手段多样,最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多学科讨论以及相关准备工作,这部分人群,晚治疗组反而生存期明显更长(12.8月 vs 8.3月)。 因此,患者们不能盲目求快。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磨刀不误砍柴工,确诊以后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完善各项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I-II期的肺癌,确诊后,最佳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或许的确是3周内安排上,效果更好。 3 宁愿「痛死」,也不吃止痛药 不知为何,中国人对止痛药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仿佛开始吃止痛药了,就代表距离死亡很近了;仿佛吃了止痛药,就一定会成瘾,就戒不掉了;仿佛止痛药都是洪水猛兽,副作用巨大,无法承受…… 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据统计,只有1/4中国人口的美国,每年消耗的止痛药是中国的10倍;其中,仅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消耗的阿片类止痛药占全球的80%。 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方对待疼痛和止痛药的观念,相差甚远。咚咚不提倡部分美国人滥用止痛药,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肿瘤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严重程度未必直接相关。   疼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其严重程度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有关。   有些很早期、体积很小的肿瘤恰好长在神经边上或者恰好与胸膜、腹膜等相连,就可能产生疼痛,甚至是剧烈疼痛。相反,有些肿瘤病人,已经全身多发转移,但由于肿瘤生长在空腔脏器或者实质脏器的中部,远离各种神经,可以只表现为很轻微的疼痛甚至毫无感觉。   因此,疼痛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并不直接相关。言外之意,需要吃止疼药,并不代表着肿瘤一定已经进入终末期。 其次,规范使用止痛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副作用也是可控的。   很多病友担心止痛药会上瘾,事实上这是多虑的。   从最广的意义上分类,止痛药可以分为阿片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吗啡)和非阿片类(普通人常用的感冒药、去痛片等止痛药都是),非阿片类止痛药几乎没有成瘾性;而规范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按时给药、逐步升级),成瘾性也很低。   至于止痛药导致的头晕、便秘、恶心等副作用,目前已经存在很多对症处理的手段。   […]

小D
「饿死癌细胞」居然真能击溃癌症?科学禁食用对了,癌症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饿死癌细胞」居然真能击溃癌症?科学禁食用对了,癌症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抗癌就要“饿死癌细胞”!在我们的民间传说中,这样的“土法抗癌”方式尤其多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癌症患者们创造了各式各样“饿死癌细胞”的独门绝技:有的患者完全吃素,认为肉是癌细胞生长的关键因素;有的笃信“酸碱理论”,把一些食材冠以莫须有的“酸性”标签,坚决抵制它们(例如酸奶、米饭、鸡蛋等); 甚至部分患者认为所谓的“辟谷”是“饿死癌细胞”的终极手段,胡乱参加一些所谓的“辟谷研修班”,被骗去钱财不说,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反而让癌症有了进展的可趁之机…… 这样做的结果,患者们不但没有控制住癌细胞,反而非常容易把自己的身体搞垮,导致癌症的加速进展,得不偿失。 本期的科普文章中,我们要和大家说说科学禁食对抗癌的帮助。 首先,临床研究给出的结论非常清楚:“饿死癌细胞”是实际存在并且可行的。但是所谓的“饿死癌细胞”,并不能光凭着患者自己想象的野路子,而是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断食的抗癌功效。 “饿死癌细胞”=科学断食?用对这个抗癌绝技,治疗效果直接翻番!   首先,我们要解释的关键问题,就是何谓“科学抗癌”。在临床研究中的定义是:限制热量为标准饮食50%以下,以低水平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对较高脂肪为特征的模拟禁食饮食(FMD)。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非常拗口并且听不明白,我们给大家一个简单易懂的实际操作指南:   癌症患者在日常吃饭时,吃个半饱就足够了。并且饮食结构上尽量减少糖类、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例如米饭、馒头、土豆、红薯等)类及高蛋白类食物,适量食用脂肪类食物及绿叶蔬菜等。   这听起来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要坚持这样的饮食结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关键在于患者们要受得了“饥饿感”的诱惑。   辛辛苦苦“忍饥挨饿”,科学禁食到底对于癌症治疗有多大帮助呢?其中的作用可能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1 科学断食,大幅提升靶向、化疗药物治疗效果,在人体身上同样有效!   近期,一项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的临床成果阐述了科学禁食对抑制癌症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的临床研究首先是从小鼠身上开始的。当研究者们通过科学禁食的手段控制小鼠的饮食,使小鼠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后,研究者们发现在这个状态下的小鼠癌细胞的进展明显缓慢了。通过临床分析,研究者们发现科学禁食能让癌细胞进展的速度明显缓慢,同时转移的速度也大大减缓。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研究者们分析了一组接受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数据,发现与血糖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低于100mg/dL)相比,高血糖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的缩短了。 图中蓝色代表低血糖水平的癌症患者生存曲线,生存期显著高于高血糖水平患者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们还发现一个更加有趣的现象: 随着小鼠采取科学断食的方式后,靶向药的疗效与耐药时间大大加强与增长了。根据临床结果,研究者在小鼠中测试了PI3K抑制剂pictilisib、AKT抑制剂ipatasertib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效果,发现科学断食能够显著改善这些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将三种药物联用再加上科学断食,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有85%的小鼠无进展生存期超过了150天。 红色虚线为科学断食小鼠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其它小鼠 研究者们还尝试了科学断食与靶向药的序贯治疗,发现科学断食能够显著减少后期出现耐药性的可能,可以更好地实现肿瘤抑制。 2 除了靶向药物,化疗药物也能大幅受益于科学断食!   另一项近期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禁食对癌症的新辅助化疗同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共招募了131名HER2阴性、无糖尿病史、BMI大于18的2/3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每一轮新辅助化疗三天前到当天分别进行科学禁食和正常饮食。相较正常饮食的患者,进行模拟禁食的患者有以下优势: ● 降低化疗副作用; ● 保护免疫细胞受到化疗的不良影响; ● 治疗效果更好。 在临床实验中,不管是治疗有效率,还是Miller&Payne 4/5病理学响应率(即90%以上肿瘤细胞消失),科学禁食组的患者数据都远远好于正常饮食的患者,也就是说,科学饮食能实际增强化疗效果。 模拟禁食增强HER2-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 3 免疫治疗,科学禁食同样不在话下,大幅提高有效率   最近发表在《自然·癌症》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短期饥饿能够与PD-1抑制剂产生协同作用,共同抑制肺癌的进展和转移。这种神奇的作用来源于饥饿可以减少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相应受体轴的信号,并进一步增强了效应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也就是说,癌症患者通过饥饿,降低了体内IGF-1的表达,从而提升了PD-1抑制剂的有效率。这样一套复杂的操作,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惊艳的效果。 研究者们在小鼠中做了实验,结合PD-1单抗和间歇性禁食来治疗患癌小鼠后,只是少吃几顿饭,治疗效果居然升了一大截:在联合治疗的8只小鼠中,有6只肿瘤消退,4只完全“康复”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4只小鼠对肿瘤再激发产生了抗性,说明治疗效果非常持久。 而在PD-1抑制剂有效的人群中,同样观察到IGF-1表达较低的人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短暂断食,我们可以人为降低体内IGF-1的表达。 这几项的临床研究均表明了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能有利于治疗效果。 除了这几项研究以外,最近在《自然》和《癌症细胞》上也都分别发表了关于饮食与癌症治疗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大量的临床前研究成果。这些结果都表明合理的饮食调整能够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 当然,最后需要提醒一下各位患者的是: 不要轻易自行尝试科学禁食,特别是自行“想当然”的科学禁食。临床试验中的科学禁食都是在专业人士严格监测患者身体状态下进行,并且这些结论均未经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我们期待更加权威的数据出炉,从而指导我们真正有效的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  

小D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理论:癌细胞抢糖吃,导致免疫疗效减弱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理论:癌细胞抢糖吃,导致免疫疗效减弱

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这种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哪怕自己吃不下,也要把菜都夹到自己碗里,不让别人吃。 癌细胞也是这样,葡萄糖摄取得很多,却不好好利用,大多都拿去进行供能效率很低的糖酵解去了。按产生ATP的量来算,利用率不到1/10。癌细胞这么贪,其实是有它的目的的。 不久前,研究发现,癌细胞的大肆抢糖会让肿瘤中的免疫细胞没糖吃,其中起调节作用的Treg细胞会转向利用乳酸,导致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1]。肿瘤中的免疫细胞缺糖还会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2]。 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也称糖酵解)。 有氧呼吸是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葡萄糖被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1分子葡萄糖大约能产生30余个ATP。而糖酵解的效率就低多了,葡萄糖只能部分分解成乳酸,一分子葡萄糖只能产生2个ATP。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的都是高效的有氧呼吸,糖酵解只在氧供应跟不上时起到应急的作用。比如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的能量需求激增,氧供应跟不上,只能通过糖酵解来供应能量,而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也是我们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罪魁祸首。 不过,癌细胞是个例外。1924年,德国生理学家Otto Warburg发现,即使在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癌细胞也偏好使用低效的糖酵解产生能量[3],这一现象也被后人称为Warburg效应。 Otto Warburg 癌细胞代谢旺盛,能量需求很高,为何要放着高效的有氧呼吸不用,偏偏选择了效率很低的糖酵解? 其实Warburg效应对癌细胞的好处不少,研究已经证实,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可以让巨噬细胞向促进癌症的M2表型转变[4],还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好处[5]。 对于抗肿瘤免疫中最重要的T细胞,Warburg效应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Treg细胞是一种抑制作用的T细胞,在肿瘤中常被癌细胞利用来抑制抗癌免疫。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的Greg Delgoffe团队发现,肿瘤中的Treg细胞与正常组织里的Treg细胞不大一样,葡萄糖的摄取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里的Treg细胞。 Treg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多少,会不会对它的功能产生影响?果然,研究人员发现,摄取葡萄糖较多的Treg细胞,免疫抑制作用较弱,而摄取葡萄球较少的Treg细胞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摄取葡萄糖较少的Treg细胞,主要利用乳酸产生能量,而乳酸正是癌细胞糖酵解的产物。此外,乳酸也是肿瘤相关Treg细胞维持免疫抑制状态所必需的,如果把抑制肿瘤相关Treg细胞摄取乳酸的能力,免疫抑制作用就大幅下降了。 缺乏乳酸摄取能力的Treg(红色),肿瘤中的免疫抑制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的Treg(黑色) Warburg效应对肿瘤免疫有这么多影响,对免疫治疗会不会也有影响? 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分析接受CTLA-4抗体ipilimumab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RNA测序数据时发现,CTLA-4抗体的治疗,部分缓解了肿瘤中免疫细胞缺糖的状况。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敲出降低了一种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将其植入小鼠,再用CTLA-4抗体治疗。结果显示,CTLA-4抗体对低糖酵解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糖酵解肿瘤。而且治疗后,低糖酵解肿瘤可以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高糖酵解肿瘤则不行。 抑制肿瘤糖酵解与CTLA-4抗体可产生协同作用 进一步研究显示,低糖酵解肿瘤在CTLA-4抗体治疗后,Treg细胞出现了很大的变化,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大幅增加,免疫抑制作用大幅降低。 抑制癌细胞的糖酵解大大增强了CTLA-4抗体的治疗效果。 抑制肿瘤的糖酵解,帮肿瘤里的免疫细胞抢糖吃,或许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Watson M L J,Vignali P D A, Mullett S J, et al. Metabolic support of tumour-infiltratingregulatory T cells by lactic acid[J]. Nature, 2021: 1-7. [2]. Zappasodi R,Serganova I, Cohen […]

小D
这几种冤枉的“死法”,广大癌友都应该避免

这几种冤枉的“死法”,广大癌友都应该避免

随着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的不断进步,不少晚期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部分甚至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依然有少数病友由于观念陈旧、医患沟通不畅等,执迷于错误的理念,白白错失了正确合理的规范治疗,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咚咚给广大病友总结几种需要极力避免的错误观念,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为了加深大家对相关话题的印象,下文使用了某些冲击性的字眼,无意冒犯,多多包涵。 1 宁愿“痛死”,也不吃止痛药 不知为何,中国人对止痛药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仿佛开始吃止痛药了,就代表距离死亡很近了;仿佛吃了止痛药,就一定会成瘾,就戒不掉了;仿佛止痛药都是洪水猛兽,副作用巨大,无法承受…… 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据统计,只有1/4中国人口的美国,每年消耗的止痛药是中国的10倍;其中,仅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消耗的阿片类止痛药占全球的80%。 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方对待疼痛和止痛药的观念,相差甚远。咚咚不提倡部分美国人滥用止痛药,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肿瘤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严重程度未必直接相关。 疼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其严重程度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有关。 有些很早期、体积很小的肿瘤恰好长在神经边上或者恰好与胸膜、腹膜等相连,就可能产生疼痛,甚至是剧烈疼痛。相反,有些肿瘤病人,已经全身多发转移,但由于肿瘤生长在空腔脏器或者实质脏器的中部,远离各种神经,可以只表现为很轻微的疼痛甚至毫无感觉。 因此,疼痛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并不直接相关。言外之意,需要吃止疼药,并不代表着肿瘤一定已经进入终末期。 其次,规范使用止痛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副作用也是可控的。 很多病友担心止痛药会上瘾,事实上这是多虑的。 从最广的意义上分类,止痛药可以分为阿片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吗啡)和非阿片类(普通人常用的感冒药、去痛片等止痛药都是),非阿片类止痛药几乎没有成瘾性;而规范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按时给药、逐步升级),成瘾性也很低。 至于止痛药导致的头晕、便秘、恶心等副作用,目前已经存在很多对症处理的手段。 相比于止痛药可能导致的弊端,疼痛导致患者精神不振、睡眠不佳、免疫力降低进而促进肿瘤爆发、进展等诸多害处,止痛药还是该用就用,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活活“痛死”。 咚咚就见过胸膜转移或者椎体转移疼痛难忍,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却拒绝使用止痛药的病友,结果身体情况急转直下,很快就不省人事了;反之,病情与此类似的病友,经过积极的止痛治疗,能吃能喝能睡,从而为后续的抗癌治疗(药物治疗、椎体放疗等)创造了良好了条件,最终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和令人满意的生活质量。 关于癌症止痛治疗的更多常识,欢迎复习咚咚的旧文章:《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版)》正式发布 2 错误营养,让病友活活“饿死”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说起来简单,却处处是坑。 首先是各种保健品和补品。 一旦确诊恶性肿瘤,病人和家属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惶恐之后,马上会着手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处采购各种保健品和补品,人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白藜芦醇……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但是,坦率地说,绝大多数保健品和补品不具有其宣传册上鼓吹的功效,肿瘤是一个大病,到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奉劝各位病友还是把钱留好,花在刀刃上。家常食材,烹饪得当,都可以吃;酌情加一点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对绝大多数病友而言,已经足够。 其次是喜欢煲汤,家属吃了肉,患者喝汤。 中国人生病,家属喜欢煲汤,而且部分病友和家属信奉所谓“营养都在汤里”的古训。一大锅排骨汤、鲫鱼汤、鸽子汤,肉都被家属吃了,留一大锅汤给病人。 事实上,这是完全颠倒了。营养都在肉里,肿瘤患者蛋白和能量消耗大,应该多吃肉,而不是多喝汤。 少数患者讲究忌口或者信奉“饿死癌细胞”。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忌口:XX易上火,不能吃;YY是发物,不能吃;AA和BB相克,不能一起吃…… 这样东挑西选下来,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如果遇见那为数不多的能吃的食材又不被患者所喜好,那么就可能发生病人由于营养补充不足、日渐消瘦甚至熬成了恶液质的悲剧。 与此类似的,截止目前,依然有极少数病友信奉所谓的“饿死癌细胞”的理论,企图通过减少饮食来消灭肿瘤,结果肿瘤越长越大,病人却一蹶不振。 关于肿瘤营养,欢迎大家复习咚咚癌友圈的旧文:咚咚抗癌指南:癌症患者吃什么?这份美国的权威报告给你答案! 3 贪多求全,病友是被“治死”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癌药的涌现,不少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大幅提高,这给广大病友带去极大的鼓舞。不过,物极必反,咚咚时不时遇到部分“疯狂的试药者”。 这些病友或者其家属多数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不错的经济条件,常年混迹于各大肿瘤论坛、微信群和病友互助组织,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学习抗癌常识,追踪最新的抗癌资讯。 其所了解的抗癌新药、新组合有时候比专业医生还多,甚至极少数人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自创了不少联合用药的“民间偏方”:PD-1抗体+仑伐替尼+雷利度胺+免疫细胞治疗用于晚期肝癌;PD-1抗体+CTLA-4抗体+贝伐单抗+双药甚至三药化疗用于晚期肺癌;易瑞沙+泰瑞沙+XL184治疗晚期EGFR突变肺癌…… 这些病友信奉有药用就是好的,能上的药最好全上,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剧烈的、激进的手段消灭癌细胞。 但是,是药三分毒,而且大多数新药、新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违背客观规律,自行过度治疗,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酿成悲剧:双免疫治疗用于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出现爆发性免疫反应;两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过量联合,导致内脏或者脑部大出血;几大靶向药生硬组合,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诸如此类的案例,时有发生。 肿瘤治疗,讲究的是循证医学,讲究的是个体化用药,盲目贪多求全,盲目互相攀比,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人财两空。  

小D
坊间流言“饿死癌细胞”竟然歪打正着?科学禁食,疗效堪比抗癌药!

坊间流言“饿死癌细胞”竟然歪打正着?科学禁食,疗效堪比抗癌药!

“禁食”这个词在癌症领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偏方相信能通过禁食“饿死”癌细胞。 禁食到底能不能“饿死”癌细胞呢? 其实,肯定是饿不死的。不过,“禁食”也可能有它积极的一面。这里说的“禁食”并不是想象中的断食,也不是我们听过的“饥饿疗法”,而是“模拟禁食”,简单来说,就是摄入的热量非常低。 近期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和《自然·通讯》上的两项研究揭示了这种“模拟禁食”的饮食调理能够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1 模拟禁食增强 乳腺癌抗激素疗法 已有数据表明,约75%的乳腺癌属于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体内的雌激素能够促进这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临床上通常使用抗激素疗法治疗这类患者,包括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及针对复发和扩散患者治疗。然而,抗激素疗法存在原发和继发性的耐药问题。 研究人员早就发现,生长因子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能够增强雌激素受体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对抗激素疗法产生耐药性。 模拟禁食是一种低热量、低糖、低蛋白以及适量高脂肪的饮食方案,已有研究表明这种饮食方案能够降低血液中胰岛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水平。这为研究人员探索如何增强乳腺癌抗激素疗法提供了灵感。 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体内进行研究,他们在小鼠体内移植了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肿瘤,然后对比在不同饮食条件下抗激素疗法的效果。 结果表明:模拟禁食能够显著提高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的抗肿瘤生长效果,这种增强效果来源于模拟禁食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胰岛素、瘦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水平。 并且这种饮食还能预防由他莫昔芬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一种临床使用他莫昔芬常见的副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在模拟禁食+抗激素疗法基础上联合帕博西尼(CDK4/6抑制剂)几乎能够使小鼠体内肿瘤停止生长,这种令人振奋的效果源自模拟禁食能够阻止肿瘤对氟维司群+帕博西尼联合治疗产生耐药性(图1)。 图1,模拟禁食显著增强抗激素治疗的抗肿瘤生长效果,a中粉色曲线为模拟禁食+氟维司群+帕博西尼联合治疗,肿瘤几乎不再生长。b图表明模拟禁食能够降低乳腺癌对氟维司群+帕博西尼治疗的耐药性。 为了验证验证模拟禁食+抗激素治疗在患者中是否安全可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包含36名HR+乳腺癌患者的小型临床试验。这些患者在接受抗激素治疗的同时每3-4周进行一次为期5天的模拟禁食。 结果表明:模拟禁食在这些患者身上没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而且部分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同时所有参与试验的患者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和瘦素水平在模拟禁食后发生明显下调,与小鼠体内结果一致(图2)。 图2,a)接受氟维司群+帕博西尼+模拟禁食治疗的患者肿瘤变化;b)进行模拟禁食的患者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和瘦素水平下调。 2 模拟禁食协助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除了对乳腺癌抗激素疗法有益,另一项近期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禁食对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同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项临床研究招募了131名HER2阴性、无糖尿病史、BMI大于18的2/3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每一轮新辅助化疗三天前到当天分别进行模拟禁食和正常饮食。相较正常饮食的患者,进行模拟禁食的患者有以下优势: ● 在不使用地塞米松的情况下,与正常饮食并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的化疗副作用相似,表明模拟禁食能降低化疗副作用。 ● 更少的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表明模拟禁食能够保护免疫细胞受化疗的不良影响。 ● 影像学完全/部分响应率比正常饮食患者高(OR=3.168),Miller&Payne 4/5病理学响应(即90%以上肿瘤细胞消失)也比正常饮食患者高(OR=4.109),表明模拟饮食能过增强化疗效果(图3)。 图3,模拟禁食增强HER2-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 这两项研究表明癌症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能有利于治疗效果。而除了这两项研究,最近在《自然》和《癌症细胞》上也都分别发表了关于饮食与癌症治疗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大量的临床前研究成果。 这些结果都表明合理的饮食调整能够增强癌症治疗的效果,而这些结果是否在癌症患者身上也有相同效果则需要未来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 另外也要提醒一下各位患者不要轻易自行尝试模拟禁食,临床试验中的模拟禁食都是在专业人士严格监测患者身体状态下进行,并且还未经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Caffa,I. et al. Fasting-mimicking diet and hormone therapy induce breast cancerregression. Nature 583, 620-624, doi:10.1038/s41586-020-2502-7 (2020). [2]. deGroot, […]

小D
从浙大到清华:癌症已经被“攻克”了多少回?!

从浙大到清华:癌症已经被“攻克”了多少回?!

无良商家准备大量囤积小苏打,趁着没涨价是不是我们也该买点?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