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止痛药

止痛药

转卖患癌父亲生前止痛药,竟因「贩毒罪」遭遇跨省追捕!小心别有用心的「钓鱼引诱」

转卖患癌父亲生前止痛药,竟因「贩毒罪」遭遇跨省追捕!小心别有用心的「钓鱼引诱」

引言 转卖患癌父亲生前止痛药,广州的廖女士竟遭遇跨省追捕,被判决「贩卖毒品罪」!别让癌患家属流血又流泪,“钓鱼引诱”的买家太可恨!   近日,一则关于癌患家属因在微信的病友转药群中,转让患癌去世的父亲遗留的止痛药物「盐酸曲马林」及「泰勒宁」,遭到买家的举报,从而受到山东警方跨省追捕事件在癌友圈中流传甚广。   这也给广大癌友们提了个醒:在网上进行相关交易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当心。既要当心「别有用心」的买家,也一定要遵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上交易止痛药物遭遇卖家「钓鱼引诱」,聊天记录成争议焦点 事情的开端是从廖女士父亲罹患晚期肠癌开始的。陪伴了父亲抗癌不短的时间,廖女士能深刻感受到父亲因肠癌转移导致的剧烈疼痛有多么令人绝望。 对于不少癌症患者来说,服用止疼药实际上是“刚需”。为了止痛,在医院的治疗期间,廖女士的父亲开了不少止疼片。其类型很多,也包括了此次成为争议核心的「盐酸曲马林」及「泰勒宁」。 尽管陪伴父亲全力抗癌,但很遗憾的是父亲仍然因为病情进展去世了,遗留下了不少过往的抗癌药物。 2023年7月,廖女士经病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叫做“病友交流余药转让群”。整理了父亲留下的药物后,廖女士整理了一个清单,将父亲留下的新冠、止疼药等15种药物收集在一起,拍照发到微信群。 照片发出不久,一位群里昵称为“小王”的群友很快开始与廖女士私信沟通,在所有转让的药物中,小王只咨询涉及到的「盐酸曲马林」及「泰勒宁」两种药物。 很快,双方商定以260元的价格交易三盒盐酸曲马林及两盒泰勒宁。接下来,这个事件中最大的争议事项开始了: 在谈价的过程中,这位买家小王不断提及了“溜过冰”(吸过冰毒)。小王在微信中说:“我是以前溜过冰,现在买不到了,用这些药代替!现在还有点瘾!太难戒了!你算算多少钱” 而对此廖女士并未做回复。接下来精彩的反转来了: 2023年7月14日,当这位所谓的群友小王收到廖女士发出的快递后,便直接前往了所在地的派出所,向警方报案称:其在网上未经处方就买到了国家管制药品。 更有意思的是,在警方的询问笔录中显示,这位所谓的群友小王是山东阳信县的过往吸毒人员,其自述想在网上购买止痛药物替代,但并没有说明其为何在购买药物后主动向警方报案。 事后,因涉嫌「贩毒罪」,廖女士遭到了山东省警方的跨省追捕。 山东省阳信县法院一审认为:廖女士违反了国家针对毒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出于牟利目的,在网上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廖女士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贩卖毒品罪。一审判处其拘役两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一旦判处拘役及相关刑事处罚,将对廖女士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廖女士称:她目前的工作是担任企业会计,一旦被判处刑事处罚,将对她的职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基于廖女士实际上并未存有主观的贩卖毒品的行为,同时也质疑所谓的群友“小王”属于钓鱼引诱,称其并不知道所谓的“溜冰”是什么意思,也并未在意小王说的成瘾、难戒等字眼。药品售出后,她仍然提醒小王疼痛可以尝试一下中医针灸。 于是,廖女士选择了上诉,2023年10月底,此案二审在滨州中院开庭审理,目前未宣判。 既要当心「别有用心」的买家,也一定要遵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纵观整个事项的发生,所谓的“群友小王”种种怪异行为无疑于为这件跨省追捕的「贩毒罪」事件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疑云。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明知是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毒人员,而向其贩卖国家规定管制的、具有医疗等合法用途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而在小王与廖女士的聊天记录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小王在完全没有提到相关话题的时候,主动向廖女士提及:自己是吸毒人员,而购买药物的目的是为了“过过瘾”,并且在聊天中还多次反复强调。 恰恰是这些刻意的说明,将廖女士的行为坐实了「贩卖毒品罪」。而在收到快递后,小王第一时间就前往了当地警方报案,这个行为也颇为反常。 我们查询了这起案件的相关信息,目前并未找到关于这位“群友小王”的处理信息。对此我们不禁还有个疑问:针对这位主观购买「毒品」的小王,是否应该有什么相关的处理? 但不管如何,案件已经发生了,对此我们也要在这里为各位癌友提个醒:既要当心「别有用心」的买家,也一定要遵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咚咚将继续密切关注案件后续的进展。  

小D
没看错?止痛药引发疼痛,错用吗啡引发骨流失和骨痛

没看错?止痛药引发疼痛,错用吗啡引发骨流失和骨痛

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骨转移风险,肿瘤在骨内播种和生长会导致神经炎症、骨稳态失调,从而导致疼痛。另外癌症骨转移会促进慢性疼痛和进行性骨质破坏,增加了病理性骨折和加剧疼痛的风险。 癌症疼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慢性的持续性疼痛和酸痛,其中酸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另外一类是突发性疼痛,特征是自发地或随着运动或触诊而出现的突然、严重的疼痛。 对于疼痛的处理那就是止痛药了,尽管30%的癌症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无法充分控制中度至重度的癌症疼痛,但是基于阿片类药物的镇痛药是主要的办法。当然任何的止痛药都有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的持续使用有便秘、呼吸抑制、身体依赖性和过敏的不良反应。 另外阿片类药物还会增加骨质流失,这个已经在多种癌症患者有了临床记录。而且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这个风险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且一旦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了病理性骨折,这就会增加癌症进展、复发和死亡的风险。最近有一篇报道讲述了这些问题,我们为大家做一下编译。 一、长期使用吗啡会增加骨折流失和疼痛 一般学术论文首先证明的是一种机制,也就是我们口头说某种药物会导致什么不良反应,这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发表在《疼痛》杂志上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个原因。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近70%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会出现骨转移,30%至40%的肺癌会有骨转移,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 亚利桑那州健康科学综合疼痛和成瘾中心主任托德·范德拉教授介绍,长期使用吗啡(阿片类药物的一种)治疗转移性癌症可能不是最好的,因为这会降低骨密度。当然也不是说就一定拒绝使用,关键的问题是长期使用会导致一定危害。 阿片类药物导致试验小鼠骨质流失 这些研究者首先在实验的小鼠模型证实了这个结论,当吗啡和TLR4相互作用时,就会启动细胞级联反应,包括炎症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和产量增加,由于破骨细胞会降解骨骼细胞,结果就是导致骨质更多的流失,疼痛就会加剧。当然如果可以将TLR4阻断,吗啡就不会增加疼痛或骨质流失。如果从更广的范围来看,慢性阿片类药物会在任何炎症条件下加剧骨质流失,比如因关节炎而使用止痛药的情况。 二、讨论和启示 这篇文章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个启发就是注重止痛药的使用,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使用。目前研究者正在研究大麻素作为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症骨痛的情况。但在阿片类药物替代品出现之前,如果能通过其他机制抑制癌痛,或者可以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往后推迟。 其实要是说什么止痛的秘方,大家也可以考虑一些替代疗法,如针灸、按摩疗法等等。如果在没必要直接上阿片类药物吗啡的时候,不要图省事一直吃下去了,因为这种止痛药后面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骨痛,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玉米
癌症疼痛:把患者拖入「深渊」的最难并发症,早就有了最优解!

癌症疼痛:把患者拖入「深渊」的最难并发症,早就有了最优解!

如果说癌症是我们遭遇的恶魔,那么伴随而来的癌痛,就是这个恶魔最凶戾的帮手。 「癌痛到底有多痛?」,在社交媒体知乎中,这是个热门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却令人看后沉默: “全身都痛,痛得睡不着觉,坐着也痛,站着也痛,躺着也痛,腰上的管子一碰到就痛,管子放在各处都不舒服,不知道何时才能好。”   “爷爷一辈子吃苦无数,是老一辈里最淳朴的党员,意志极为坚韧。但在癌症晚期过程中,就算在昏迷中也在不断喊疼、撞墙,或用手砸头自残。这是要有多大的折磨,才能让一个如此坚定的人表现的如此痛苦。”   “(癌痛)那种疼,可比生孩子遭罪多了。生孩子是阵痛,疼疼就过去了,癌痛是24小时地疼,每天都疼,生不如死,每一分钟好像都被无限拉长,没有尽头。” …… 言语中透露出的绝望,让人唏嘘。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都存在癌痛的情况。而对于晚期晚期患者来说,这个数据飙升到了75%,且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认为自己正在忍受癌症带来的「剧痛」。 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到底有多少新药上市,又有多少新的临床试验带来了全新的数据,为患者们在病痛中带来希望。 但患者们当下正在承受的癌症疼痛,并不该成为我们在癌症全病程管理中的“灯下黑”,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癌痛,本就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生死折磨。 可以被量化的疼痛,是控制疼痛的第一步 先说癌痛管理的结论: 事实上,对于疼痛(或者说癌痛),我们早有了一套成熟可行的治疗方案。只不过在更多的地方,这套成熟的治疗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要控制疼痛,第一步就是要给疼痛下一个定义,让我们的治疗“有的放矢”。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疼痛级别量化表以0到10分的设计。 其中,0-3分是轻微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数为7-10分。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疼痛的分级定义,我们举几个例子: ● 不慎被刀割伤,引发的钝痛,一般参考疼痛值是6分; ● 受到“容嬷嬷”式的扎针虐待,参考疼痛评分是7分; ● 女性分娩过程中遭遇的疼痛,大部分情况下参考评分为8分。 而对某些特殊情况的癌症患者而言,癌痛等级可以达到10分的水平。 有了癌痛的评分,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为癌痛患者解决这场「痛苦折磨」。 癌痛治疗金标准:三阶梯止痛法 治疗癌痛,目前在临床上我们首选的方式就是药物治疗,也就是止痛药治疗。对于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是目前癌痛治疗的金标准。 癌痛有强有弱,止疼药物也有强有弱。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医生选用的镇痛药物的作用强度也会呈阶梯式由弱到强。 第一阶梯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大家并不陌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不少人也将其作为退烧药物; 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药物,比如曲马多、可待因等; 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 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分级的癌痛治疗,对癌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预后表现,更重要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同样无比重要。 癌痛控制的「333」原则 通过「三阶梯止痛方法」,80%到90%的癌痛可以通过目前的成熟体系将疼痛降低到3分(轻微疼痛)以下: 规范的癌痛治疗中,我们对疼痛控制坚持「333」原则:即在3天内,将癌痛等级降低到3分以内,每天的爆发性疼痛次数降低到3次以内。 在某些疼痛管理更为先进的医院,已经能够做到「321」原则。即在1天内,将癌痛等级降低到3分以内,每天的爆发性疼痛次数降低到2次。 这意味着疼痛被有效控制,对患者的睡眠、食欲、心情和精神不再产生显著影响,也将对治疗产生积极帮助。 但现实情况却是,国内的癌症患者,仍然有非常大的一部分群体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普遍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 癌症患者的「止痛无门」 在癌症患者癌痛治疗调查中,超过80%的患者没有接受规范的癌痛治疗。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流程颇为复杂,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步骤,并非吃止痛药那么简单。 规范的癌痛诊疗需要对患者的疼痛作出正确专业的评估,其中包括患者既往的疼痛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目前的疼痛评分,以及与所患疾病相关的情况等。量化、动态、全面的评估是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根本。 而在疼痛评估完成后,专业医生们才会参照三阶梯止痛原则等确定止痛给予的初始药物和初始剂量,进行进一步的药物剂量滴定,然后确定最合适的剂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新评估疼痛,确定药物疗效,判断副作用等。其中可能涉及疗效不佳,剂量调整,增加辅助用药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临床过程。 国内仍然有大量的医生对三阶梯止痛法不明就里,甚至是三级医院的一些医生也同样如此。前不久,有患者就在抖音上爆出一段视频,引起了热议: 某三甲外科主任在查房过程中,对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要求止痛的要求称:「这个东西在医院里用叫镇痛泵,出医院门这个就叫毒品。」 凸显了对部分临床医生对止痛知识的欠缺。 而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患者和医生对止痛药成瘾根深蒂固的误解与恐惧——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止痛药所带来的成瘾担忧。 这种担忧让许多中国癌症患者活在疼痛折磨之中。也成为癌痛治疗在中国面临的最常见障碍。相当一部分患者,也包括非止痛专业的医生,一听说阿片类药物,内心还有抵触。 宁愿忍痛,也不愿使用成瘾概率极低的止痛药物。 事实上,成瘾机制一般是当药物浓度在人体内出现连续波峰时,患者容易出现欣快感(即情绪出现病态高涨的状况),反复几次之后就会产生依赖,最终引起成瘾。 针对这一风险,止痛治疗强调规范、合理和科学用药。国内癌痛诊疗规范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设置了起始剂量,关于确定用量和停止用药,均强调采用渐进式的方法。 国内治疗癌痛的阿片类止痛药中,一般都是口服缓释剂型。一方面,可以让患者体内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控制疼痛,另一方面,则避免出现明显的波峰波谷情况出现。此外,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也同样重要。 说白了,只要科学的使用止疼药,上瘾的风险几乎为0。 […]

小D
这几种癌症死法太过冤枉,癌友们千万要避免

这几种癌症死法太过冤枉,癌友们千万要避免

随着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的不断进步,不少晚期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部分甚至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依然有少数病友由于观念陈旧、医患沟通不畅等,执迷于错误的理念,白白错失了正确合理的规范治疗,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咚咚给广大病友总结几种需要极力避免的错误观念,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为了加深大家对相关话题的印象,下文使用了某些冲击性的字眼,无意冒犯,多多包涵。 1 盲目追新,贪多求全 有的病友是被「治死」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癌药的涌现,不少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大幅提高,这给广大病友带去极大的鼓舞。不过,物极必反,临床中时不时遇到部分盲目追新的癌症患者以及“疯狂的试药者”。 第一个误区是患者盲目追求新药。由于某些媒体为追求流量毫无下限,在报道中采用误导性的描述,导致部分患者容易被时下最热门的肿瘤疗法迷了眼,认为普遍说最好的、最热门的药物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不久“风靡一时”的120万元/针的CAR-T免疫治疗了。身边有医生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肺癌患者,问诊刚开始,就坚持要做当下自媒体中火热的CAR-T治疗,称在某短视频社交媒体中看到120万就能治愈癌症,为此已经想尽办法筹集了120万“救命钱”了。 这样的事情非常荒谬,可又是真实在发生的。“120万元医生帮你治好肿瘤”这类的新闻报道不少。但其实,CAR-T疗法针对的是部分血液病肿瘤,对于很多实体肿瘤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研究。 另一个误区则更为极端,癌症患者盲目“贪多求全”。这部分病友或者其家属多数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不错的经济条件,常年混迹于各大肿瘤论坛、微信群和病友互助组织,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学习抗癌常识,追踪最新的抗癌资讯。 其所了解的抗癌新药、新组合有时候比专业医生还多,甚至极少数人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自创了不少联合用药的“民间偏方”:PD-1抗体+仑伐替尼+雷利度胺+免疫细胞治疗用于晚期肝癌;PD-1抗体+CTLA-4抗体+贝伐单抗+双药甚至三药化疗用于晚期肺癌;易瑞沙+泰瑞沙+XL184治疗晚期EGFR突变肺癌…… 这些病友信奉有药用就是好的,能上的药最好全上,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剧烈的、激进的手段消灭癌细胞。 但是,是药三分毒,而且大多数新药、新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违背客观规律,自行过度治疗,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酿成悲剧:双免疫治疗用于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出现爆发性免疫反应;两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过量联合,导致内脏或者脑部大出血;几大靶向药生硬组合,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诸如此类的案例,时有发生。 肿瘤治疗,讲究的是循证医学,讲究的是个体化用药,盲目贪多求全,盲目互相攀比,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人财两空。 2 盲目求快,今天确诊明天治 错误方案让患者被「耽误死」 盲目求快,这是医生和患者都容易犯的错。当患者确诊癌症或者医生收诊到癌症患者,第一件事情就是想争分夺秒尽快治疗,甚至在很多重要的检测结果没出来时,就已经开始治疗。 例如基因检测结果没出来,就要求医生给自己开展治疗;还有的患者明明没有靶点,就使用靶向药等。这样追求速度的行为在治疗中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通常而言,从一个病人有疑似的肿瘤相关症状或者体检偶然发现疑似的肿瘤征兆,到癌症确诊,在国内顶尖三甲医院以及欧美的绝大多数医院,平均需要2-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从确诊癌症,到启动相应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又需要1周甚至数周。 耽搁这点时间真的会导致病情进展导致生存期降低吗?答案恰恰是相反的: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来自梅奥诊所的Abdel-Ghani Azzouqa教授团队,对2000年到2016年来,美国各地连锁的梅奥诊所收治的10010名肺癌病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确诊癌症到开始治疗,不同分期的肺癌耗时不同,I期平均是12天,II-IV期平均是20天。 以20天为界,小于20天的病人算作是早期治疗组,超过20天的病人算作是晚期治疗组。结果显示: ● 对于I-II期的肺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既然已经确诊是肺癌,早开刀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早期治疗组相比于晚期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39.1月vs 28.6月); ● III期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病人是直接手术,有的病人是放化疗,有的是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治疗间隔对不同病人可能影响并不相同,互相抵消了,因此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生存期并无差异; ● IV期,也就是晚期病人,病情最为危重,往往又合并各种症状,处理手段多样,最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多学科讨论以及相关准备工作,这部分人群,晚治疗组反而生存期明显更长(12.8月 vs 8.3月)。 因此,患者们不能盲目求快。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磨刀不误砍柴工,确诊以后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完善各项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I-II期的肺癌,确诊后,最佳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或许的确是3周内安排上,效果更好。 3 宁愿「痛死」,也不吃止痛药 不知为何,中国人对止痛药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仿佛开始吃止痛药了,就代表距离死亡很近了;仿佛吃了止痛药,就一定会成瘾,就戒不掉了;仿佛止痛药都是洪水猛兽,副作用巨大,无法承受…… 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据统计,只有1/4中国人口的美国,每年消耗的止痛药是中国的10倍;其中,仅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消耗的阿片类止痛药占全球的80%。 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方对待疼痛和止痛药的观念,相差甚远。咚咚不提倡部分美国人滥用止痛药,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肿瘤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严重程度未必直接相关。   疼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其严重程度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有关。   有些很早期、体积很小的肿瘤恰好长在神经边上或者恰好与胸膜、腹膜等相连,就可能产生疼痛,甚至是剧烈疼痛。相反,有些肿瘤病人,已经全身多发转移,但由于肿瘤生长在空腔脏器或者实质脏器的中部,远离各种神经,可以只表现为很轻微的疼痛甚至毫无感觉。   因此,疼痛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并不直接相关。言外之意,需要吃止疼药,并不代表着肿瘤一定已经进入终末期。 其次,规范使用止痛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副作用也是可控的。   很多病友担心止痛药会上瘾,事实上这是多虑的。   从最广的意义上分类,止痛药可以分为阿片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吗啡)和非阿片类(普通人常用的感冒药、去痛片等止痛药都是),非阿片类止痛药几乎没有成瘾性;而规范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按时给药、逐步升级),成瘾性也很低。   至于止痛药导致的头晕、便秘、恶心等副作用,目前已经存在很多对症处理的手段。   […]

小D
【科普】癌症晚期,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科普】癌症晚期,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今天来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只能靠止痛药维持生命,还有意义吗?

小D
有一种疼痛光靠“忍”真不行!

有一种疼痛光靠“忍”真不行!

这一症状靠忍可不行,有痛还得治!

小D
癌症疼痛:一场本可避免的生死折磨

癌症疼痛:一场本可避免的生死折磨

规范和有效的止痛手段其实有很多……

小D
6个问题,带你玩转癌痛管理!

6个问题,带你玩转癌痛管理!

干货图表,值得收藏!

小D
同类药物如何等效剂量换算? 5 张表教你搞定!

同类药物如何等效剂量换算? 5 张表教你搞定!

收藏我有,轻松上手

小D
这几种冤枉的“死法”,广大癌友都应该避免

这几种冤枉的“死法”,广大癌友都应该避免

随着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的不断进步,不少晚期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部分甚至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依然有少数病友由于观念陈旧、医患沟通不畅等,执迷于错误的理念,白白错失了正确合理的规范治疗,导致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咚咚给广大病友总结几种需要极力避免的错误观念,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为了加深大家对相关话题的印象,下文使用了某些冲击性的字眼,无意冒犯,多多包涵。 1 宁愿“痛死”,也不吃止痛药 不知为何,中国人对止痛药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仿佛开始吃止痛药了,就代表距离死亡很近了;仿佛吃了止痛药,就一定会成瘾,就戒不掉了;仿佛止痛药都是洪水猛兽,副作用巨大,无法承受…… 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据统计,只有1/4中国人口的美国,每年消耗的止痛药是中国的10倍;其中,仅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消耗的阿片类止痛药占全球的80%。 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东西方对待疼痛和止痛药的观念,相差甚远。咚咚不提倡部分美国人滥用止痛药,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肿瘤的严重程度与疼痛的严重程度未必直接相关。 疼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其严重程度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等因素有关。 有些很早期、体积很小的肿瘤恰好长在神经边上或者恰好与胸膜、腹膜等相连,就可能产生疼痛,甚至是剧烈疼痛。相反,有些肿瘤病人,已经全身多发转移,但由于肿瘤生长在空腔脏器或者实质脏器的中部,远离各种神经,可以只表现为很轻微的疼痛甚至毫无感觉。 因此,疼痛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严重程度并不直接相关。言外之意,需要吃止疼药,并不代表着肿瘤一定已经进入终末期。 其次,规范使用止痛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副作用也是可控的。 很多病友担心止痛药会上瘾,事实上这是多虑的。 从最广的意义上分类,止痛药可以分为阿片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吗啡)和非阿片类(普通人常用的感冒药、去痛片等止痛药都是),非阿片类止痛药几乎没有成瘾性;而规范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按时给药、逐步升级),成瘾性也很低。 至于止痛药导致的头晕、便秘、恶心等副作用,目前已经存在很多对症处理的手段。 相比于止痛药可能导致的弊端,疼痛导致患者精神不振、睡眠不佳、免疫力降低进而促进肿瘤爆发、进展等诸多害处,止痛药还是该用就用,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活活“痛死”。 咚咚就见过胸膜转移或者椎体转移疼痛难忍,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却拒绝使用止痛药的病友,结果身体情况急转直下,很快就不省人事了;反之,病情与此类似的病友,经过积极的止痛治疗,能吃能喝能睡,从而为后续的抗癌治疗(药物治疗、椎体放疗等)创造了良好了条件,最终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和令人满意的生活质量。 关于癌症止痛治疗的更多常识,欢迎复习咚咚的旧文章:《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版)》正式发布 2 错误营养,让病友活活“饿死” 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说起来简单,却处处是坑。 首先是各种保健品和补品。 一旦确诊恶性肿瘤,病人和家属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惶恐之后,马上会着手做的一件事,就是到处采购各种保健品和补品,人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白藜芦醇……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但是,坦率地说,绝大多数保健品和补品不具有其宣传册上鼓吹的功效,肿瘤是一个大病,到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奉劝各位病友还是把钱留好,花在刀刃上。家常食材,烹饪得当,都可以吃;酌情加一点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对绝大多数病友而言,已经足够。 其次是喜欢煲汤,家属吃了肉,患者喝汤。 中国人生病,家属喜欢煲汤,而且部分病友和家属信奉所谓“营养都在汤里”的古训。一大锅排骨汤、鲫鱼汤、鸽子汤,肉都被家属吃了,留一大锅汤给病人。 事实上,这是完全颠倒了。营养都在肉里,肿瘤患者蛋白和能量消耗大,应该多吃肉,而不是多喝汤。 少数患者讲究忌口或者信奉“饿死癌细胞”。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忌口:XX易上火,不能吃;YY是发物,不能吃;AA和BB相克,不能一起吃…… 这样东挑西选下来,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如果遇见那为数不多的能吃的食材又不被患者所喜好,那么就可能发生病人由于营养补充不足、日渐消瘦甚至熬成了恶液质的悲剧。 与此类似的,截止目前,依然有极少数病友信奉所谓的“饿死癌细胞”的理论,企图通过减少饮食来消灭肿瘤,结果肿瘤越长越大,病人却一蹶不振。 关于肿瘤营养,欢迎大家复习咚咚癌友圈的旧文:咚咚抗癌指南:癌症患者吃什么?这份美国的权威报告给你答案! 3 贪多求全,病友是被“治死”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癌药的涌现,不少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生存期大幅提高,这给广大病友带去极大的鼓舞。不过,物极必反,咚咚时不时遇到部分“疯狂的试药者”。 这些病友或者其家属多数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不错的经济条件,常年混迹于各大肿瘤论坛、微信群和病友互助组织,通过网络和自媒体学习抗癌常识,追踪最新的抗癌资讯。 其所了解的抗癌新药、新组合有时候比专业医生还多,甚至极少数人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自创了不少联合用药的“民间偏方”:PD-1抗体+仑伐替尼+雷利度胺+免疫细胞治疗用于晚期肝癌;PD-1抗体+CTLA-4抗体+贝伐单抗+双药甚至三药化疗用于晚期肺癌;易瑞沙+泰瑞沙+XL184治疗晚期EGFR突变肺癌…… 这些病友信奉有药用就是好的,能上的药最好全上,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剧烈的、激进的手段消灭癌细胞。 但是,是药三分毒,而且大多数新药、新方案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违背客观规律,自行过度治疗,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酿成悲剧:双免疫治疗用于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出现爆发性免疫反应;两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过量联合,导致内脏或者脑部大出血;几大靶向药生硬组合,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诸如此类的案例,时有发生。 肿瘤治疗,讲究的是循证医学,讲究的是个体化用药,盲目贪多求全,盲目互相攀比,最终可能得不偿失、人财两空。  

小D
药物滥用之殇:药能救人,亦能害人!

药物滥用之殇:药能救人,亦能害人!

那些帮助我们的药物,又是怎样反过来伤害我们的?

小D
让癌症少一点痛苦,其实很简单

让癌症少一点痛苦,其实很简单

出现爆发性疼痛怎么办?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