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和贝伐单抗都是肝癌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两者的作用主要都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也都能和免疫治疗联用,它们谁才是肝癌治疗的最佳选择?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回顾性分析了国内21家医院的371名晚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以仑伐替尼或贝伐单抗为基础的三联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结果显示两种疗法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没有显著差异,但使用仑伐替尼的患者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使用贝伐单抗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接近一半[1]。
具体而言,仑伐替尼的优势主要存在于65岁以下的患者、男性患者和无乙肝感染史的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女性患者和有乙肝感染史的患者则无显著差异。另外,存在肝外转移或血管癌栓的患者,使用仑伐替尼有明显的生存获益。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4、死亡率第2的常见恶性肿瘤。而且肝癌起病隐匿,很多患者发现已是晚期,已经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晚期肝癌的治疗目前以多疗法联合治疗为主,特别是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TA组合”、“王炸组合”等已经广泛在肝癌中应用。
最近,又有研究尝试再联合上局部的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II期研究中展现出了56.7%~74.4%的高缓解率。而两项III期研究,采用贝伐单抗+免疫+介入的EMERALD-1研究和采用仑伐替尼+免疫+介入的LEAP-012研究,都已显示出PFS的获益[2,3]。
在这两种组合中,仑伐替尼和贝伐单抗同属抗血管药物,但一个是小分子多酶抑制剂,一个是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它俩究竟谁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选择?
仑伐替尼和贝伐单抗都能靶向VEGFR,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本次研究纳入了371位一线接受以仑伐替尼或贝伐单抗为基础三联疗法的晚期肝癌患者,其中使用仑伐替尼的有258人,使用贝伐单抗的有113人。整体上,这些患者的中位OS为32.3个月,中位PFS为17.7个月。
在排除乙肝感染、ECOG PS体能状况评分、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等因素的干扰后,研究发现仑伐替尼组和贝伐单抗组的PFS没有显著差异,但仑伐替尼组的OS显著长于贝伐单抗组,1年、2年和3年的OS率分别为86.6% vs 65.5%、64.5% vs 55.4%和55.3% vs 49.9%。仑伐替尼组患者的死亡风险较贝伐单抗组降低了47.6%。
仑伐替尼组OS有优势
亚组分析显示,仑伐替尼组的OS优势主要在于65岁以下的患者、男性患者和无乙肝感染史的患者中,而在65岁以上患者、女性患者和有乙肝感染史的患者中两种疗法的差异并不显著。另外,存在肝外转移或血管癌栓的患者使用仑伐替尼也有明显优势,死亡风险较贝伐单抗分别降低49%和61%。
对于仑伐替尼组OS优于贝伐单抗组的原因,研究人员推测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因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一个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存在较多的混杂因素。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以仑伐替尼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是否优于以贝伐单抗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依然有待头对头的临床试验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1].Pan Z, Liu D, Cao J, et al.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Lenvatinib and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and Interventional Triple Therapy in Chinese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CLEAP 2302 Study[J]. Liver Cancer, 2025.
[2].Lencioni R, Kudo M, Erinjeri J, et al. EMERALD-1: A phase 3,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durvalumab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in participa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ligible for embolization[J]. 2024.
[3].Kudo M, Ren Z, Guo Y, et 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combined with 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dual placebo for unresectable, non-metastati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EAP-012):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hase 3 study[J]. The Lancet, 2025, 405(10474): 203-215.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