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癌症是什么?
癌症,而是许多疾病的统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
科学家曾经在一块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上发现了肿瘤,也就是说,在人类诞生前很久,就已经存在了。癌症第一次出现在有记载的文献当中,是在公元前2500年,一位古埃及医生的手稿里。
这篇手稿中记载了一个胸部有肿块的病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乳腺癌,所以乳腺癌也因此成为了第一种有记载的癌症。在说到这个肿块的治疗方法的时候,莎草纸上只写了短短一句话:无法治疗。
对于癌症最早的医学描述见于公元前 2500 年撰写的一卷埃及纸莎草纸:“胸部隆起性肿物……仿佛摸到了一团亚麻布料……”谈及治疗,这位古代书记员写道:“无可救药。”
人类第一次在癌症治疗上有突破,是在2000多年后的,公元前440年了。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古代波斯王后阿托莎很可能就是一位Ⅲ期乳腺癌患者,当时36岁的她正深陷于孤独与愤怒的漩涡中。这位波斯王后起初为了隐瞒病情用衣物将胸部束紧,在经历了一场理智与情感的激烈冲突后,她痛下决心命令奴隶用刀将自己的患侧乳房切除。
但几乎在此之后,“癌症”一词就几乎在各种医学文献中绝迹。
直到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的《细胞病理学》出版,强调“细胞皆源于细胞”,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意识到癌症就是病理性增生导致的典型疾病。
“病理学之父”鲁道夫·菲尔绍
当菲尔绍于1902年去世时,人们根据研究结果才渐渐勾勒出全新的癌症理论。癌症是一种病理性增生疾病,癌细胞具有自主分裂能力。这种异常增生将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形成的肿块还会侵犯机体器官并且破坏正常组织。癌症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乳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但是就细胞水平来说,所有这些肿瘤的发病机制大同小异,就是细胞分裂病理性失控。
目前我们已经发现,虽然癌症有着各种各样的诱因,但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性的疾病,致癌基因来自一些负责调节细胞生长的基础基因的突变:DNA复制时的偶然差错和外界致癌因素的干扰都会让致癌基因在我们的基因组中不断积累。
02
人类与癌症一直在作斗争
最早在发现肿瘤是一堆异常的细胞之后,人们就想到了可行的治疗办法——外科手术。
如果发现肿瘤,就直接切除。这听上去很靠谱,但实际上所有医生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即复发率极高。而且还会出现在体内其他的部位。
「根治术」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治疗癌症的主流,并从乳腺癌推广到其他癌症的治疗中。而且手术变得更加极端,切除的范围越来越大。但是,它并没有带来很显著的治疗效果。
19 世纪 90年代,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威廉·斯图尔特·霍尔斯特德发明了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乳房、乳房下方的肌肉以及相关的淋巴结。
1960年代,一位名叫伯纳德·费舍尔的医学家公开表示质疑。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肿瘤细胞很早就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同时,他发明了一种名为肿块切除术的手术。直到1985年,费舍尔拿出了一份长达10年的临床试验数据。这10年里,他将大量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根治术和肿块切除术。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手段的结果没有任何区别。
至此,医学界终于被普遍说服,而根治术则彻底成为过去。
1896年,一位21岁的医学生埃米尔·格拉布发开始使用放射性治疗法。他用X射线集中扫描乳腺癌患者的胸部,经过18天后,奇迹般地发现肿瘤会逐渐萎缩。但相应的,他也意识到射线带来的放射性危害。而且与外科手术一样,放疗也只能对局部有效,一旦癌细胞扩散则无能为力。
这时,专注攻克儿童白血病的西德尼·法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第一个尝试用氨基蝶呤,阻止白细胞的增长。如果治疗白血病有效,那便能为治疗全部癌症指明方向。在法伯第一次化疗试验后的半个世纪,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从0%提高到了近90%。儿童白血病,再也不是一种不治之症。而法伯也被人们称为现代化疗之父。
而在癌基因发现之后,医学家们又发现了攻克疾病的新方法——靶向治疗。它可以只针对特定的癌细胞,而不伤及健康细胞。在1970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莫昔芬。并通过药物成功治疗了一位癌症患者。
但是很快,靶向治疗就遭到了严重阻碍。癌症的耐药性,使得这种方式逐渐失效。
2003年,诺华制药对罕见的致癌基因ALK(某种肺癌),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药物。参与试验的病人起初有所好转。但在仅6个半月后,就产生耐药性。
据统计,该药对160个参加测试病人的寿命延长平均为7个月。靶向治疗起初带来了巨大成就,但在之后却开始逐渐失效。在过去的10年里,每年平均只有4个靶向治疗药物批准对患者使用。
大部分只能延长患者几个月的生命。化疗,仍是目前对付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至此,人类认识癌症和癌症斗争已有上千年历史;直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还没有能战胜癌症这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
03
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好地了解癌症,提前做好预防
一位印度裔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早在当年结束他专科培训之后,就迫切地想去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的历史:癌症发生源于何时?抗癌战争从何而来?就像患者经常问他的那样:我们在抗癌战争中身处何处?我们怎样一路走来?是否可以预见到终点?最终能否赢得这场战争?
于是,他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探究癌症的前世今生。
悉达多·穆克吉
他在探究癌症历史的过程中梳理了各类形态多变的疾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到许多医学先驱的历史故事,从而了解到癌症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
于是他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最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传:众病之王》。
《癌症传:众病之王》10周年纪念版
作者:[美] 悉达多·穆克吉
译者:马向涛
《癌症传:众病之王》中文版面世近10年,常年高居豆瓣热门医学科普No.1,超过1万读者打出了9.0的高分;英文版则早在2011年,就因为“准确细致的医学科普、优雅动人的文风”获得了美国图书界最卓越的——普利策奖,被认为是1923年以来出版的最重要的100部英文著作之一。
而PBS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纪录片《众病之王:癌症传》,也打出了9.3的高分,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抗癌纪录片。
这本书,但凡读过的都会毫不吝惜赞美之词:“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科普书”“个人阅读的年度最佳”“就应该给每个公民都配发一本”……
就连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读过之后都爱不释手,华大集团CEO尹烨更是说,如果只推荐一本癌症相关的作品,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癌症传:众病之王》。
即使10年过去了,这本书还是值得全家老少一读再读。
《癌症传》讲述了百年来人类医学与癌症抗争的历史,从切除乳房的波斯女王阿托萨,到接受原始放疗和化疗的人,再到作者的白血病患者卡拉,讲述了许多为了生存而经受严酷治疗的人的故事。
阅读《癌症传》,仿佛在人类与癌症的历史中纵横穿越。故事里融合了血泪心酸,各种试错和偶然,各种惊叹与遗憾,也饱含着希望和激情。作者在引言中提到将本书献给所有曾经和正在与癌症作战的患者和医生,也献给所有为预防和治疗癌症做出贡献的人们。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试图在传记之外回答这样的问题:癌症,这一根植于自身编码体系的疾病,是否可以在未来被根除?在人类与自身基因突变的斗争中,能否最终取胜?这是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
也许我们将永远与癌症共生下去,一同见证生命的适应力与顽强。
推荐阅读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