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半年经常有朋友在群里聊说met抑制剂,比如特泊替尼这种用了以后水肿太厉害。问我为什么,问我怎么办?今天我就聊一下这个话题。
外周性水肿几乎可以说是MET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比如在赛沃替尼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中,其发生率就高达62.6%。
那么之所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水肿,主要是met蛋白的功能。
MET蛋白主要是与肝生长因子结合,它们结合之后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的存活、增殖及连接的稳定,从而维持血管壁和淋巴管的正常通透性,防止液体异常渗出到组织间隙。
因此当 MET 受到抑制,其对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的稳定作用减弱,血管和淋巴管细胞间的连接松散,通透性升高。那么血液喝淋巴液中的液体更容易渗透到外周组织,引发水肿。
因此只要用这类药,那么在强效抑制肿瘤的同时,水肿也就不可避免。
那么怎么处理这一类问题呢?
首先是根据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来判断,如果程度比较轻可采用下肢抬高、弹力袜以及利尿剂进行处理。
如果达到3级,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了,就需要停药,一般停1~2周。如果停药后水肿消失,需要再次启用MET抑制剂,一个是可以考虑换用与之前不同的药物。曾有不同MET抑制剂对同一患者水肿影响程度不同的先例,如原本应用特泊替尼产生严重水肿,换用卡马替尼后消失。另一个是减量使用,实际上我建议各位朋友在用这个药的时候,初始剂量不用按说明书的剂量。比如谷美替尼说明书是建议一次用300毫克,但是我们的经验感觉用到200毫克就能保持差不多的疗效,并且副反应能降低不少。当然这种起始就降低剂量的建议,仅供各位参考。
今天这个知识点,如果有用到类似药物的话,希望大家能够get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