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PD-L1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至今才批准上市了罗氏的一种药品Tecentriq(Atezolizumab或称MDL3280a),可它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PD-1,这两者只差了一个字母,可它们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 
其实,通俗点来说,PD-1和PD-L1两者是一对。PD-1存在于免疫T细胞,是受体;PD-L1存在于肿瘤细胞,为配体。
 
- 
这两者一旦结合就会抑制免疫系统,相当于踩住了免疫系统的刹车,这样免疫系统不能工作,肿瘤细胞就会大行其道。
 
- 
因此只要把两者中的其中一个给限制住,不让两者结合,即相当于把免疫系统的刹车松开,这样免疫系统就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控制肿瘤。
 
知道了PD-1和PD-L1的区别,那到底患者是用两者中的哪一个呢?答案当然是要看疗效!!! 
本篇总结了在今年刚刚闭幕的ASCO上,两种PD-L1抑制剂罗氏Atezolizumab(已上市,患者可进行购买)以及辉瑞默克的Avelumab(临床试验中)的试验结果。
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PD-L1抑制剂Tecentriq(Atezolizumab或称MDL3280a),批准适应症为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但对于其它病种,Atezolizumab也一直跃跃欲试。
Ate:PD-L1上市产品 Atezolizumab
OS:中位总体生存期
ORR: 肿瘤缩小30%以上的患者比例
| 
 疾病及参与人数  | 
 用量  | 
 效果  | 
| 
 非小细胞肺癌  | 
||
| 不考虑PD-L1表达 | 
 Ate 1200mg/3周 (144)  | 
 OS:12.6月  | 
| 
 多西他赛 (143)  | 
 OS:9.7月  | 
|
| 
 PD-L1高/较高表达 
 
  | 
 Ate 1200mg/3周 (50)  | 
 OS:15.1月  | 
| 
 多西他赛 (55)  | 
 OS:7.4月  | 
|
| 
 PD-L1超低表达 
  | 
 Ate 1200mg/3周 (51)  | 
 OS:9.7月  | 
| 
 多西他赛 (41)  | 
 OS:9.7月  | 
|
| 
 鳞癌  | 
 Ate 1200mg/3周 (49)  | 
 OS:10.1月  | 
| 
 多西他赛 (48)  | 
 OS:8.6月  | 
|
| 
 非鳞癌  | 
 Ate 1200mg/3周 (95)  | 
 OS:14.8月  | 
| 
 多西他赛 (95)  | 
 OS:10.9月  | 
|
| 
 非dMMR的结直肠癌  | 
||
| 
 (23) 其中22人有KRAS突变  | 
 Cobimetinib+ Atezo 800mg/2周  | 
 ORR:17%  | 
|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  | 
||
| 
 一线治疗(9)  | 
 Ate 800mg/2周+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 
 ORR: 67%  | 
| 
 二线治疗(8)  | 
 ORR: 35%  | 
|
| 
 三线治疗(7)  | 
 ORR: 29%  | 
|
| 
 一/二/三线(24)  | 
 ORR: 42%  | 
|
短评:
①在PD-L1表达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与传统化疗相比优势明显;
②在三阴乳腺癌当中,与白蛋白紫杉醇结合的总体客观反映率达到42%,让人眼前一亮,用PD-L1一线治疗更是达到了67%的反应结果;
③结直肠癌中,对于低MSI或者非dMMR的结直肠患者,Cobimetinib+Atezo显示了17%的客观反应率和39%的疾病控制率!这对于95%的非dMMR亚型更是一个突破性的结果。
PD-L1抑制剂Avelumab是辉瑞和默克联合开发药物,目前大部分还处于临床试验Ib期。
A:Avelumab OS:中位总体生存期
ORR: 肿瘤缩小30%以上的患者比例
| 
 疾病及参与人数  | 
 A用量  | 
 效果  | 
| 
 胃癌/胃食管交界癌  | 
||
| 
 PD-L1+(20) 1线维持治疗  | 
 10 mg /kg /2周 
  | 
 ORR:10.0% PFS:17.6月  | 
| 
 PD-L1-(32) 1线维持治疗  | 
 ORR:3.1% PFS:11.6月  | 
|
| 
 PD-L1+(11) 2线治疗  | 
 ORR:18.2% PFS:6.3月  | 
|
| 
 PD-L1-(11) 2线治疗  | 
 ORR:9.1% PFS:10.4月  | 
|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线治疗  | 
||
| 
 (75)  | 
 10 mg /kg /2周 
  | 
 ORR:18.7% 疾病控制率:64% PFS:11.6周  | 
| 
 PD-L1+(35)  | 
 ORR:20%  | 
|
| 
 PD-L1-(10)  | 
 ORR:0%  | 
|
| 
 转移性膀胱上皮癌 2/3线治疗  | 
||
| 
 (44)  | 
 10 mg /kg /2周  | 
 ORR:18.2% 疾病控制率:56.8% 1年总生存期比率:50.9%  | 
| 
 PD-L1+(12)  | 
 ORR:34.3% 24周PFS比率:58.3%  | 
|
| 
 PD-L1-(23)  | 
 ORR:4.3% 24周PFS比率:16.6%  | 
|
| 
 基线内脏转移 (27)  | 
 ORR:18.5%  | 
|
| 
 基线内脏未转移 (17)  | 
 ORR:17.6%  | 
|
| 
 转移肾上腺皮质癌(19)  | 
 ORR:10.5% 疾病控制率:36.8% PFS:7.6周 12周PFS比率:.30.3%  | 
|
| 
 复发性卵巢癌 2/3线治疗  | 
||
| 
 (124)  | 
 10 mg /kg /2周  | 
 ORR: 9.7% 疾病控制率:54% PFS:11.3周 中位总体生存期:10.8月  | 
| 
 PD-L1+(57)  | 
 ORR: 12.3%  | 
|
| 
 PD-L1-(17)  | 
 ORR: 5.9%  | 
|
| 
 Merkel细胞癌(6)  | 
 ORR: 29.5% 疾病控制率:41% 6个月PFS比率:36%  | 
|
短评:在多数疾病中,药物作用于PD-L1阳性患者与PD-L1阴性患者的效果差距巨大,如果未来患者有意愿使用PD-L1抑制剂,患者自身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