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笔记正文

我是筱慢,一个被命运亲吻的孩子

咚咚树洞 2021年03月23日

我是筱慢,今年27岁。

 

21岁以前,我一直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学生。

 

17岁空降新加坡,一脸懵逼地顶上了留学生的称号。在大学里各种放飞自我,不学无术。作为一名统计生,一到算钱就脑袋抽筋,反应迟钝。数字对于我就像楔形文字一样难懂。曾经酷爱街舞,一直坚持写作,和朋友没心没肺地吃吃喝喝打打闹闹,充满蜜汁自信,感觉世界上所有的大门都会无条件为我敞开。

 

直到21岁,我得到了另一个身份。乳腺癌患者。

 

于是这个身份一带就是6年。期间感受,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到了今年,2018年。我再一次获得了新身份。白血病患者。

 

我的故事,真的不简单。


2012年7月,第一次治疗


当年我在新加坡读大二刚结束,正在假期期间。一天晚上无意间摸到自己右乳皮肤内有个肿块,还不算小。可能是因为我妈在我高中的时候也得过乳腺原位癌,所以我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很敏感的,立马就警觉起来。正好当时是假期,回家我就和爸妈去做了检查。

 

我们小城市的医生还算是负责,看了B超结果以后觉得情况不太好,但看我年轻,在小城市只有全切这一条路,所以秉着对我负责的态度,推荐我到北京肿瘤医院找王天峰大夫,然后进一步确诊。

 

当天下午,我们一家就收拾了几件衣服,订好了机票飞往北京。在北京一待就是九个月。

 

治疗的过程都是大同小异,保乳手术、淋巴清扫、化疗八个疗程、放疗30天。一套走下来,也没遭多少罪。

 

在北京治病的日子是很安逸的,每天和我妈买菜做饭,到公园锻炼走路,回到家看看书看看剧,顺带我还考了一个金融分析师的一级证书。

 

图片系筱慢好友千木为鼓励患病的筱慢而做的漫画

 

2014年7月,复发


2013年5月,我完成所有第一次乳腺癌的治疗流程,回校读大三。未曾预料到,竟经历了一段比治疗时更充满挣扎和成长的时光。

 

疾病本身并不可怕,让人介怀的反而是病愈之后要面临的变化。

 

应对变化,这一点的确是我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准备好的。当时天真地以为,所有人跟我说的「治好以后就跟个正常人一样」、「完全可以回归以前正常的生活」如此鼓励的话就是事实,以至于满心期盼回校之后马上回归普通年轻人那种挥洒青春式的生活状态。却不晓得,真正的回归过去,早已经不再现实。

 

和朋友们阔别一年多后再次回归,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有人都在快速地改变和成长,只有我还停留在原地。朋友们的表现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实习、工作、完善自己和走入社会,可当时的我还顶着一头刚长出的小平头,因为激素而长胖的“激素脸”也还没消肿,心里因为一年的缺课而对所有实习项目都缺乏信心。校园里大家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氛围像一只手推着我、拉着我,叫我赶快跟上步伐,可我却觉得我无论怎么做,都和他们相形见绌。

 

我不想掉队,依旧努力地朝着大部分统计学学生的目标奋斗:金融机构、银行、咨询公司等等,我在努力地回归以前的生活,但时时感到力不从心。

 

每天都要按时吃药,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打针,每三个月要去见一次化疗医生,每半年要去见外科医生,每年要做的抽血、B超、CT、MRI数也数不清……这些日子都需要我好好记住,好好规划,连外出旅游、面试、聚会通通都要为了这些“重要的日子“让道,当我为熬夜感到内疚,当我不再去夜店KTV通宵,当我在每次复查前感到克制不住的紧张,当我在寻找实习和学业中面临压力的同时,需要再应对一层”压力太大是不是对身体不好?”的焦虑时,我才发现,无论我再怎么努力回归,生活都不再和“普通年轻人”一样了。

 

但我生性乐观,这些情绪我也能慢慢消化,也找到了两份不错的实习,生活似乎正在慢慢回归正常。

 


直到2014年6月份的复查。

 

新加坡的医疗设备一直在全世界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当B超和钼靶显示我原来的伤口附近又出现了两个很小的肿块时,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后来做了个活检,就确诊复发了。

 

面对复发的心情,和第一次患病就有很大不同了。我之前不是没有想到过复发,我只是觉得,才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不到两年,我又要变得与众不同了,为什么没有给我多一点点的时间?

 

还记得我和我闺蜜在医院里拿到检查报告单,我抱着她嚎啕大哭,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帮我照顾好我爸妈!”

 

我第一次想到死亡。

 

但我实在感恩命运的馈赠。在确诊的当天我打电话给北京的王大夫,他告诉我,马上回来,立马住院,都给你安排好了。隔了两天,我和父母就飞到了北京,住进了医院。王大夫来看我,还掉了眼泪,说最喜欢的病人怎么又出状况了。我当时心情已经又恢复了,看他心疼的样儿,倒还开始安慰起他来了。

 

其实那一次的复发发现得非常早,小肿块都只有几毫米,在做活检的时候病灶就已经穿没了。但为了以后省事,我还是坚持做双乳全切再造。我觉得那个时候,我开始摒弃掉一些世俗的观念,开始真正接纳自己癌症病人的身份。

 

做了全切,也不用做化疗,只是再造的注水过程还需要三个月。所以我和老妈又在北京悠悠闲闲地待了四个月,把北京逛了个遍,还去山东旅游了半个月,爬了个泰山。

 

这次的复发,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我从前的价值观。我真切感受到了命运的强大,和人类在其面前的无能为力。我开始看哲学、心理、宗教、灵修等等书籍,来找寻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等到2015年回到学校读书,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往金融领域发展的想法,因为那只是人云亦云地跟风之举,我的能力和愿望其实都不在那个方面。我热爱文字,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新加坡当一名中文老师,即使这是收入最低的一个行业。

 

做出这个决定一点也不困难,因为经历过生死,才懂得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2018年5月,白血病


命运就是爱我,没办法。在乳腺癌的威胁逐渐散去的时候,我又得到了白血病人的身份。

 

但我就是一条打不死的大锦鲤,又一次在最及时的时候得到了最好的医生的救治,现在刚移植完,状况一切良好。

 

命运的反复碾压,其实是一次次的馈赠,我对此一直心怀感恩。每一次的险境,都有着周围无形的爱与温暖帮我化解,助我跨入新的生命的征程。

 

三次生病,我这个老病号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这里给正在治疗中的病友们一些建议。

 

1

要把治病当成一种生活


很多病友生病之后,觉得心理落差特别大,以前的日子多丰富多彩啊,现在天天医院家里两边跑,还得忍受病痛的折磨,和无时无刻对于检查结果的焦虑,心里难免非常急躁,想要赶紧把病治好,赶紧回归正常的生活。特别对于来北京就医的外地病友,北京不是自己的家,自然各种不适应,各种想家,就更想要快点结束治病的过程。

 

但这样的焦躁是很不利于身体康复的。不妨把治病当成在另一个地方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和家人都有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在第一次在北京治疗的时候,我休学了一年,心里倒是暗爽,可以暂时逃离繁忙的学习,悠闲地享受一段时间;我妈心里也有点开心,因为我常年在新加坡不能回家,这会儿9个月可以腻在一起;我爸一直没心没肺,一旦到北京就趁这个机会走这走那旅旅游。

 

如果把“治病”当成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目的,那这个过程就会变得无比痛苦,如果出现自己不能接受的结果,情绪很容易崩溃。

 

治病不代表生活的终止,而是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的开始,把注意力从治病移到如何把生活过得更好,就能找到另一种乐趣。

 

2

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我很理解有的病友在生病之后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脾气暴躁,认为自己不再对社会有用,甚至还要依赖家人的照顾,拖累家庭,对自己又自责又懊恼。这样的情绪很难控制,就会发泄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口不择言地和家人争吵,让原本就承受着不幸的家庭更加烦忧。

 

在治病的过程中,病人的精神稳定是一颗定心丸,让家人能心无旁骛地照顾好病人的身体,而不会因为病人的情绪波动而担忧。所以作为病人,必须在治病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安定自己的身心。

 

我在第一次治疗的时候还想着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一直在为自己未来的发展考虑。我那时的精神寄托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完成金融分析师的学习,好让自己不要落下太多。在第二次复发的几个月中,我的精神寄托转变成探索人生的意义,所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输入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到了第三次白血病的治疗,我打定主意把我的经历写下来,把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成了我现在的精神寄托。

 

而家人们也一样,在照顾病人的基础上,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爱好或者精神寄托。我妈在照顾我的时候就经常绣十字绣,看书,我们一起买菜做饭锻炼旅行。

 

精神生活一旦丰富起来,现实的困境都不是问题了。

 

3

直面死亡焦虑


这个是最难的部分,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面对和接受。

 

癌症病人忍受着身体的折磨,更难受的,是承受着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中国人一直对死亡忌讳莫深,说出口的都是吉利话,死亡焦虑都习惯留在心里。

 

我在第一次治疗的时候也从未想到过死亡,是复发把我拉到了风口浪尖,让我被迫面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在2014年一次复查结果显示我腹部有少量积水的时候,新加坡医生说要我们去排除腹腔复发的可能(事实证明,是这位医生太没有经验了……),吓得我妈不行。那一次,我第一次和她聊到死亡。过程当然充满了泪水和难过,哭泣和拥抱。但那是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要面临的可能性,即使回避,它也会藏在每个人的心底里,像一只潜藏的硕鼠,啃食着乐观阳光明媚,散发着恐惧害怕绝望。


在家人间刻意回避这个话题,相当于是每个人都在单独承受着这种焦虑和绝望,外表上还要表现得若无其事,丝毫不在意。这样情绪的压抑长期下来,会导致内心更加阴郁消沉,而且会有不被家人理解的苦闷。

 

可以试着,和家人坦诚你的恐惧,把你内心的焦虑与他们分享,谈谈你对死亡的理解,说说你对生活的期待,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感受,大家一起来承担这份沉重的命运,命运就变得没那么难抗。

 

但这需要病人本身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所以修炼自己的身心,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一个专职病人,这六年的三次患病,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一次生病的时候看着眼前还没有拥有、得到的东西,心有不甘。

 

第二次生病的时候学会了看向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

 

到了这一次,第三次,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感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的无条件支持,感受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太多的温暖与爱。我开始决心要把自己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给更多人传递力量,用自己的经历给这个世界创造出一点点价值。

 

没有这三次命运的转折,我又怎么能收获生命的富足。

 

我是筱慢,我还跋涉在命运为我铺设的大路上,带着温暖与爱,传递着温暖与爱。


本文来源: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


点击查看全文
推荐商城

妈妈的抗癌记录

2020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从最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到我妈妈查出肺癌肿瘤!真是太多灾难!先说说我妈妈吧,今年本命年48岁,在别人眼中她是漂亮的妈妈,年轻的奶奶,有两个可爱的孙女!为人性直,也是急性子!什么事喜欢亲力亲为,看不得别人一点拖拉
小天

陪伴妈妈抗癌(直肠癌)的日子,全过程对策总结

曾经看一部日本电影《小花的味磳汤》被里面女主角的乐观坚强和全家人相亲相爱一起努力抗癌的精神感动。但那都是别人家的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家人也会得了癌症。不知道未来的路是怎样,我一定拼尽全力治好妈妈。顺便有时间尽量每天记录下治疗过程,也为的是
KCC

恶补病友们的经验故事,记录陪伴父亲抗癌实录

在自己和直系亲属经历癌症之前,看到很多网上的抗癌日记,都只是瞥两眼,感觉事不关己,甚至会想还挺有闲情逸致的来记录抗癌过程。然而,今天2020年7月29日,在我父亲确诊胃癌的第19天,我决定开始写抗癌实录,不为别的,仅仅因为这期间我疯了一样的
情缘

记录陪妈妈抗癌的日子,三种药,总的来说反应还好

第一次开始以这种形式记录妈妈2017年8月在老家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分期分型都算是好的,2020年5月4日例行复查的时候,检查出来多发骨转移,于是开始了我们的抗癌之路!浙二邓甬川主任目前给的意见是,服用爱博新,注射氟维思群,输液护骨针,先用
小树

知道父亲得了食道癌之后

从得知消息到现在有十七八天了……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特别堵,堵的想吐丝的吃不下饭,堵的只要大脑停下来一秒就想哭,害怕、担心、不干、迷惘…31岁的年纪,结婚三年,儿子两岁…一件事儿接着一件事…过早的面临的不该属于我这个年纪该接受的事
PAPA

肝癌晚期选择放弃正确吗?

父亲已经离开5个月了,对于我来说依旧不能释怀,可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吧。我父亲通过积极的治疗(放疗,介入,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从检查出来到去世总共坚持了13个月。一开始父亲还是有很强的治疗的愿望,放疗导致的呕吐、反流性食管炎,介入手术
远方

肝癌晚期,病人身体消瘦,是让病人再接受介入治疗,还是放弃?

父亲原发性肝癌去世,17年6月份发现的,20年3月30日走的,中间做了介入栓塞、介入消融、TIPS支架手术,吃了安罗替尼靶向药,目的是解决肝上的病灶,肝腹水,总结如下:1、介入栓塞、消融,解决小的肝部病灶,每次医生都说成功,但是后续复查会发
虾米

记录爸爸肺腺癌的治疗过程

2020.06.17晚。原本是开开心心的下班和同事一起去夜市,突然我姐发消息给我,问我下班了吗,我说刚下班要去吃饭了,她说好。就没说别的了。然后我们还没到吃饭的地方,我朋友就给我发微信让我回家,说我家里出事了,整个人瞬间懵了,脑海里浮现了各
ME

26岁医学生的抗癌日记

2020年对我来说是黑暗的一年,最重要的亲人离我而去,之后不久我也查出了肺癌。这一年,我经历了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经历了希望,绝望,再次充满希望。很早便有想法想要记录这一路的过程,奈何文笔不好又懒于起笔。做ct的是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躺在
抉择

不清楚原发病灶~疑似鼻咽癌 我的抗癌日记(1)

第一次在网上写文章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自己生了病。目前不清楚原发病灶~疑似鼻咽癌~且先这么写吧,毕竟日子还长,胡言乱语流水篇慢慢更慢慢记录吧。6月份满25岁,南方女孩,2020年本来对于我来说是蛮快乐的一年。换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领导同事关系
修缘

父亲胃癌伴肝转移抗癌记

思考了很久,写下了这篇文章。我,24岁,刚踏上社会不久,事业小有成就,如日中天。父亲,64岁,本应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作息规律,戒烟戒酒二十余年,从不生病的他,让我对他的健康、生活很是放心。2019年7月,我正在异地出差,生意谈判正恰顺利,
旧城以西

食道癌中晚期患者需要如何延长寿命?

我奶奶去年8月15号确诊食道癌中晚期中下段,鳞癌。当时查出来时候已经吃粥都不能顺畅咽下去了。我本身学中医出身,随后我跑了几家医院中医院和西医院。几乎所有大夫都说要放疗但不能化疗!!一般老人都承受不住化疗。然后配合吃中药。中药一个可以提高免疫
静待花开

食道癌中期是什么概念?

2020年4月23日,这是父亲抗癌的第十年,目前身体情况良好。去年还独自一人坐飞机去了北京。我爸10年查出此病,过去9年了身体还不错2010年查处的食道癌中晚期肿瘤有7cm,后切除12cm的食道。当时差一点点癌症就扩散了,不过术后精神状态一
寻找

确诊食管癌之后,家属的抗癌历程

2020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去年年底生完孩子后,婆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有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2020年7月做了致密性骨炎手术,一个月的术后恢复时间内,公公来陪她一周后回老家了,到2020年8月10号,婆婆突然夜里12点和我说,看到我妈回家了,
休休

爸爸得了食管癌,年后复查情况良好稳定

9月18号早晨,我送完孩子后,独自去医院体检有无幽门螺旋杆菌,结果一出来便给我爸打了一个电话,因为他常年胃病,想请教下他相关问题。挂断电话后,他让我把他前几天的胃镜结果在网上找个医生咨询一下,我说好,当时我压根没有往坏的方面想。胃镜结果发过
点亮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