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正文

国内生物类似药迅猛发展,贝伐珠单抗群雄逐鹿,极大提高药物可及性!

|2021年11月17日| 浏览:2913
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批准生物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相似性”是指候选药与已获批的参照药整体相似,且在质量、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与参照药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差别[2]。生物类似药不是单纯仿制药,可以与参照原研药完全一致,它们是由重组DNA在生物活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的大分子蛋白质,其生物合成过程极易受到内在的生物可变性和不可避免的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1]
生物类似药在欧美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内的生物类似药领域也热潮涌动,生物类似药的不断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更多福音。鉴于此,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到了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肿瘤科赵恒昌教授针对生物类似物的发展和研发标准进行分享。

生物类似药高速发展、热潮涌动,得到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

赵恒昌教授分享道:“生物类似药起源于欧美,经历了20年的长足发展,2006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了第一个人生长激素的生物类似药。而中国的生物类似药发展相对而言较为滞后,在2019年,中国上市了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截至2020年,EMA已经批准了75个生物类似药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29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经批准了11个生物类似药产品。
目前,生物类似药的国际认可度逐渐增高,其研发审批上市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明确推荐生物类似药临床上可替代原研生物药。2021年,首部《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表[3],其中提到:

  • 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疗效相同,安全性相似,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
  • 尽管生物类似药在研发阶段只在一个适应证开展了临床研究,但根据“适应证外推”原则,它可以获得参照药的其他多有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适应证。

  •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由参照药转换成生物类似药,这样做是安全有效的。”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四大原则,头对头对比相似性

针对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赵恒昌教授提到:“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核心是通过头对头研究证实其与所参照的生物药具有高度的科学相似性。一旦相似性被建立,那么科学推理就是,这个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此而言,评估相似性是生物类似药上市准入的关键。”

生物研发和评价需要遵守四项原则[4]

 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对前一阶段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在后续研究阶段还必须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比对试验进行研究,并评价对产品的影响。
 一致性原则:比对试验研究所使用的样品应为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对候选药,应当为生产工艺确定后生产的产品,或者其活性成分。对工艺、规模或产地等发生改变的,应当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必要时还需重新进行比对试验研究。比对试验研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首先考虑与参照药一致,对采用其他敏感技术和方法的,应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性评价原则:对全面的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相似,并在非临床阶段进一步证明其相似的,可按生物类似药开展后续的临床比对试验研究与评价。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广泛治疗选择

生物类似药较原研生物药价格降低20%~30%,患者经济负担大幅下降,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使治疗的可及性显著提高,这也使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5]。中国生物类似药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与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已步入快车道,正在快速发展。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数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有大品种的生物药的出现。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6],作为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代表性药物,已被纳入多种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全球推荐的标准方案。目前原研贝伐珠单抗在国内获批四大适应证[7]: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临床应用广泛。
贝伐珠单抗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四款生物类似药获批,第五款近期也进入了行政审批。以贝伐珠单抗为例,赵恒昌教授谈到了国内的生物类似药研发情况。“贝伐珠单抗在临床上首先要进行I期试验,之后与原研药或与具有原研专利的产品进行比对,并进行大规模的III期临床实验直接进行‘头对头’的比较,结果必须表明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都非劣效于或者等同于原研药物。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核查和审批后才能批准上市,所以我国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法规非常严格,临床上可放心使用。”

聚焦生物类似药未来发展,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

对于生物类似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赵恒昌教授提到:“生物类似药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选择了更为省时的药品研发途径,使得患者经济负担大幅下降,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使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生物类似药品种较少,无法满足大部分临床需求。其次,药品的治疗作用还需经过科研以及临床携手把控。最后,研发、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还需不断完善。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在全体科研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生物类似药的未来会更好。”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本文来源: 医学界肿瘤频道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必须收藏】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导大全
上一篇

【必须收藏】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导大全

补短板、增疗效!免疫2.0时代已经来临,金手指会指向哪家?
下一篇

补短板、增疗效!免疫2.0时代已经来临,金手指会指向哪家?

阅读相关文章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