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正文

息肉真是癌的“近亲”!这些部位容易长息肉

|2022年06月20日| 浏览:5177

两年前结肠镜检查发现的一小块“增生性息肉”,在两年之后复查竟然增大了近两倍!切除后的病理结果显示,这种息肉属于无蒂锯齿状病变(SSL),而且局部存在细胞异形增生。这样的结肠息肉正是结肠癌的“前身”!

为什么息肉会“癌变”?息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体检报告中的这位“不速之客”——息肉

息肉可以理解为人体某些空腔脏器的黏膜上多出来的一块“肉”。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都是息肉“安家”的地方。

形成息肉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生活方式等有关。

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增生,生长速度比较慢,往往没什么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不过有的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应果断切除,并且针对引起息肉的病因积极治疗,以防切除后再次长出新的息肉。

 

息肉趣话

有一种息肉,能够拥有它竟然是“人生之幸”,这种神奇的息肉叫做胃底腺息肉。

研究人员对10万份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发现,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0.1%;而没有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13%。可以说,发现胃底腺息肉,则预示此人基本不会得胃癌,而且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比没有胃底腺息肉的人明显更低。

 

并非所有息肉都像胃底腺息肉那样“友好”。

“危险”的息肉有如下特点:

  • 短期内迅速生长;

  • 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

  • 多发性息肉(息肉数量大于两个);

  • 病理学检测为腺瘤性息肉而非炎症性息肉。

不同部位的息肉,症状表现不同,癌变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声带息肉 最容易“暴露”自己

即使声带息肉小如芝麻或绿豆,也会让人声音嘶哑,相对容易被发现而得以治疗。声带息肉多与用嗓过度或咽部慢性炎症有关。

图片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有的声带息肉切除后又长出来,甚至反复手术多次,这种情况要警惕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这个病根不除,就会反复刺激声带,息肉也就“层出不穷”。

肠息肉 潜伏最深的“定时炸弹”

结直肠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因此肠息肉尤其要引起重视。有数据显示,临床上做肠镜的人群中约1/4发现有息肉。

图片

普通息肉的形状像蘑菇,通过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最可怕的是那种外形平坦、“趴”在肠壁上的息肉,不仅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会在更短时间内演变成肠癌。

肠息肉最擅“潜伏”,平时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不适,而一旦出现便血、黏液便等大便异常的症状,往往病情也不轻了……因此,强烈建议至少在50岁前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及早阻断肠息肉癌变之路。

胆囊息肉、胃息肉、子宫内膜息肉 

“最安分”的息肉

这几种息肉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属于良性,其癌变风险通常与大小和息肉性质相关。

  • 大多数胆囊息肉既无症状也不影响胆囊功能,发生癌变的几率也很小;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胆囊单发息肉,建议手术治疗。

  • 胃息肉一般属于炎性或者增生性息肉,大约两成为腺瘤性息肉,后者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应定期随访,及时治疗。

  • 长在宫颈管内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而导致不孕;如果息肉长在宫腔内,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引发胚胎停育、流产等。不过,子宫内膜息肉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如果息肉超过黄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

可见,预防息肉“生事”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检查。因此,请一定不要拒绝肠镜、胃镜,我们呼吁每个人至少在50岁以前完成一次检查。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本文来源: 健康乐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2022 ASCO FGFR靶点篇 | 老药新药轮番登场,胆管癌精准治疗前路广阔
上一篇

2022 ASCO FGFR靶点篇 | 老药新药轮番登场,胆管癌精准治疗前路广阔

后免疫时代 PD1/PDL1耐药应该如何解决?
下一篇

后免疫时代 PD1/PDL1耐药应该如何解决?

阅读相关文章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