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的一篇文章,发在我平时不太关注的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杂志上。看了一眼觉得对肺癌风险的防治还是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介绍给大家。
该文的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室内氡水平现状,评价氡诱发肺癌的人群危险性。
方法:采用被动监测方法,对2018-2023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2875户居民的室内氡浓度进行了新的中国大陆调查。在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对室内氡暴露诱发肺癌的归因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室内氡浓度的算术平均值(AM)为65Bq/m3,几何平均值(GM)为55Bq/m3,超过100Bq/m3的住宅占13.6% ,超过300Bq/m3的住宅占0.6% 。估计由室内氡暴露引起的肺癌死亡人数为150795人,占肺癌死亡人数的20.30% (95% CI: 20.21%-20.49%)。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全国城市室内氡水平及肺癌归因风险的最新数据。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室内氡暴露的疾病负担和减少氡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
接下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和文章结果的具体解读。
氡(222Rn)是一种放射性气体,由存在于岩石、土壤和建筑材料中的微量放射性元素铀(U)238和镭(Ra)226产生。土壤气体入渗是住宅中氡的主要来源,此外建筑材料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室内氡的主要来源。
氡是一般人所接受的电离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每年所摄入剂量的48% 。当氡气被吸入肺中时,氡沉积的短寿命衰变产物(218Po 和214Po)释放的致密电离 α 颗粒可能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并导致 DNA 损伤,这通常被认为与癌症的细胞突变和发展有关。因此,暴露于氡及其衰变产物会增加人类患肺癌的风险。根据欧洲、北美和亚洲最近对室内氡和肺癌的合并研究,室内氡引起的肺癌比例在3% 至14% 之间。因此,世卫建议并更新室内氡浓度的参考水平,自2009年起将水平降至100至300 Bq/m3。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要求各国***负责提供有关室内氡水平和相关健康风险的信息。然而,2010年以后,中国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室内氡调查。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数量大幅度增加,现代高层建筑在中国城市中已成为主流。新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节能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可能会增加中国室内氡浓度。因此,这篇文章就开展了中国室内氡的调查,也是中国进入高层建筑时代以后第一次全面普及的室内氡情况调查。
研究收集了2875户居民的室内氡浓度数据。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室内氡浓度的总 AM 和 GM 分别为65Bq/m3和55Bq/m3。按大的地区分布来说,东北地区室内氡浓度最高,AM 和 GM 分别为85Bq/m3和71Bq/m3,其次是西北和西南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室内氡浓度偏高可能与极端寒冷天气有关。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可能会缩短自然通风开窗,这可能导致室内氡水平升高。西南地区较高的室内氡水平可能与地质背景有关,该地区确实是有国内最高的土壤的镭含量。
图2和图3是英文和中文的调查表,显示了31个省会城市室内氡浓度的结果。不同地方的差距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范围为7Bq/m3 ~ 800Bq/m3。各位朋友可以自己根据所在地区对照看数据。比较奇怪的是,虽然总体区域来说东北最高,其次是西北和西南。华东和华南都是很低的,但偏偏南昌的室内氡浓度最高,为124贝克/立方米,远超其他周边城市,不知道是不是跟江西有不少铀矿有关系,属于地质背景因素。而海口的室内平均氡浓度最低,为32贝克/立方米,所以东北人都往海南跑是有道理的呀😊。
最后结合中国室内氡污染控制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提出了降低室内氡浓度的几种方法。
(a)自然通风: 这被认为是降低氡浓度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通过简单地开窗2到10小时,氡及其衰变产物的平均还原率可以达到显著水平,氡气的平均还原率为87.7% 。
(b)空气净化器: 虽然在减少氡气方面不如自然通风有效,但空气净化器可显著减少附着的氡衰变产物的浓度,减少率最高可达94.5% 。
(c)在墙壁和地面使用防氡材料或密封剂可有助减少氡水平。
(d)选择优质建筑材料和油漆可防止氡渗入建筑物的内墙。
——
最后祝大家都生活健康,远离肺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