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两点,丈夫蜷在阳台角落。手机屏幕停留在影像检查的报告单的页面,肩膀抖得像风里的落叶。那声声压抑的呜咽,是我此前从未听过的。
第一战:撕开恐惧的遮羞布
我翻出他藏在抽屉里的病历本,上面还沾着花生碎——确诊前夜他还在陪客户应酬。连夜申请加入了各种病友群,把群文件里《肝癌治疗指南》打印成册,用红笔标出重点:不同阶段不同的适合治疗方案。第二天他盯着我做的思维导图,突然说:“要不...先试试介入栓塞?”
第二战:把绝望碾成数据
在病友群@了37位肝癌家属,拼凑出完整的治疗地图:
▫️ 手术:适合早期,但复发率40%(群友老张术后三年复发)
▫️ 介入:栓塞供血动脉,让肿瘤“饿死”(参考了上海中山医院的案例)
▫️ 靶免:靶向+PD-1,像给免疫系统装GPS(群主老周靠这个缩瘤成功)
▫️ 双免:双免治疗,最新临床对比靶向数据非常惊艳,晚期一线都能选择(刚在咚咚癌友圈看到的)
第三战:用烟火气对抗药味
我开始研究“抗癌食谱”:
✅ 早餐:小米粥+鸡蛋(术后暂时只能以这些为主)
✅ 午餐:清蒸鲈鱼+西蓝花蒸蛋(低脂高蛋白易消化)
✅ 加餐:五红汤(红糖+红枣+红衣花生,升血小板)
第四战:把数据变成希望
第一次介入治疗后,CT显示肿瘤缩小2cm。我把他复查的AFP数值做成折线图,打印出来指着对他说:“你看,这个曲线像不像过山车?最低点就是咱们的反攻起点!”他摸着缩小的病灶照片,突然笑了:“要不...把烟酒钱存成康复基金?”现在他每天晨跑五公里,病友群里都叫他“抗癌飞毛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