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感染

感染

撞大运!三位癌症患者「不药自愈」实录:逆天好运的患者都是什么样的?

撞大运!三位癌症患者「不药自愈」实录:逆天好运的患者都是什么样的?

癌症,当之无愧的现代健康杀手。相关临床数据显示:2015年起,癌症就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成为中国健康人群最大的死亡原因。   而癌症的治疗也是个难题。「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是不少人对癌症治疗的固有印象。在江湖上,一直有这样的说法:「癌症根本不用治,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然就好了。」 这样的说法之所以大行其道,自然有其原因。在我们的实际治疗中,真的会偶尔会遇到一些“撞大运”的幸运儿:极少数患者在确诊癌症后拒绝接受治疗,过几年再进行复查时,竟发现原来全身到处转移的肿瘤,竟然自动明显缩小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这类情况并不是什么“神迹”,当然也不是什么江湖传言的「癌症无需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肿瘤自行消退的情况,我们有专业的术语称呼它:晚期恶性肿瘤的“自动退缩”(spontaneousregression)。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展示3个这样的案例。 73岁的“老烟枪”,癌症自行消失   一位73岁的“老烟枪”(抽烟抽了50多年)由于呼吸困难到医院看诊,胸部CT检查后,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3.2*2.5cm的肿块,PET-CT提示代谢增高,同时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 为了确诊,老大爷在CT引导下做了左肺肿块的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鳞癌,免疫组化也非常典型(病理报告后来又经过多个专家的会诊,确认没有误诊,的确是肺鳞癌)。 确诊时的PET-CT和病理图片 50多年的吸烟史、有呼吸困难的症状、CT和PET-CT都做了、穿刺活检确认了病理,这个老爷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晚期的左肺鳞癌患者。 接下来就该讨论治疗了,由于这个病人纵膈还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外科大夫和放疗科大夫争论了一番,决定要为老爷子安排一个小的活检手术,彻底搞明白纵膈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手术前免不了抽血化验、肺功能等各种准备,还要等待床位等。结果时间一耽搁,10周就过去了(其实国外和国内都类似,并不是确诊以后马上就可以治疗了,大医院也要排队等,而且等待时间也很长)。 在进行手术前,因为时间太久,主管医生又复查了一个胸部CT,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情况下,老爷子的肿瘤缩小了,从原来的3.2cm(下边的左图)缩小到2.2cm(下边的右图)。   这下子,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经过反复商量,同时考虑老爷子已经73岁,病人和家属决定暂时就不治疗了,再观察观察。 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CT,每次肿瘤都比上一次缩小,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肿瘤基本完全消失了,截至目前,老爷子还健康生活着。 感染新冠肺炎,肿瘤竟然自行消失了! 2021年1月,一名61岁的男子被确诊为严重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后不久,又因呼吸困难和喘息而入院,并被检测出新冠肺炎阳性。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如果本身身体底子不好,很有可能熬不过新冠病毒对身体的攻击。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让人意料之外的转机。这名患者在经历了11天的住院治疗后,他罹患的新冠肺炎康复了,而在这其中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患者因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竟然缩小了。 这对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天降之喜。于是患者决定再观察几天。病情观察期间,这位患者发现自己的肿瘤病情越来越轻。几天后,他再次复查了PET/CT,结果显示:他的肿瘤竟广泛消退了,影像结果竟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 也就是说,在新冠肺炎治愈以后,它的癌症病情也随之一起消失了!   80岁老大爷运气好到逆天,未经治疗的肿瘤完全消失了 一位80岁的老大爷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有一个可疑肿块,同时还有一些疑似淋巴结转移的肿大。为了明确大爷的病理情况,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次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患者CT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判断为局限期。 接下来就该讨论老爷子如何治疗了。与国内不少高龄患者的选择一致,因为年龄较大,这位患者拒绝了接受治疗,直接出院回家了。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肺癌类型,不接受治疗的话预期生存期仅有几个月。作为高龄患者,在医生眼中这位老爷子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期间医生没有对老爷子进行任何随访。谁知道4年多(52个月)后,医生竟再次在医院见到了这位老大爷。这一次,老大爷因身体不适又一次来到了医院。 老爷子的情况完全出乎了医生的意料,感到震惊的医生们随即对老爷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老爷子四年前罹患的小细胞肺癌,竟然完全消失了!经过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发生在患者左肺及纵膈的小细胞肺癌病灶,如今已经完全缓解了! 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老爷子确实是在没经过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肿瘤病灶的完全缓解。       三个病例分享完毕,我们会发现:这些癌症「自动退缩」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不同年龄、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并没有什么特定规律。但仔细分析这三个病例,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特点:患者均接受了活检(或手术),又或是经历了一场较为严重的感染。 研究者们推测发生肿瘤自动退缩的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相关的医学检查过程中意外地激活了抗癌免疫反应。 例如:患者偶然得了一次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或者病人由于穿刺活检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感染,人体抗细菌或者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将癌细胞也一同纳入了攻击范围,顺带着抗了癌,这实质上和目前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换句话说,就是癌症患者的的免疫系统被再次“激活”调动,从而杀灭了原本存在的肿瘤。这样的成果可能会为我们免疫治疗的研究带来帮助。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真的为了这个目的故意制造感染制造“高烧”,其一,是这种「自行消退」的发生概率非常低,大概十万个患者中可能会有20例存在,其二,严重感染和高烧可是非常危险,甚至会危胁生命的,这样缥缈的尝试并无意义。 因此,大家可以切记以下两点: 01 癌症不治而愈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不要试图去效仿,这种少见现象本身就有某种特别的原因在里面,你无法仿效,否则必受其害。得了癌症,一定要根据病情进行规范的诊治。 规范的治疗才是追求治愈或长期生存或疾病控制延长生存的最可靠保证。 02 任何情况下,保持战胜癌症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这永远是有好处的,说不定那个“奇迹”就降临到你身上呢,但切记遵循上述第一点。    

小D
警惕,癌症患者都会用到的PD-1,54.4%的患者会经历感染

警惕,癌症患者都会用到的PD-1,54.4%的患者会经历感染

如果说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什么好办法,其实无外乎目前这几种常见的治疗策略。传统的化疗、放疗等,以及最近几年兴起的免疫治疗和靶向药治疗。靶向治疗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很大一部分患者通过基因检测不到相应靶向药信息,摆在他们面前的可能就只有化疗和免疫治疗措施。 有很多癌度的群友咨询预测免疫治疗的相关指标,比如PD-L1表达低或者是阴性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数值较低等等,这种情况下还能用免疫治疗吗?一般来说只有PD-L1表达的TPS评分超过80%可能单药PD-1效果才可以,大部分情况下患者都是需要使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而联合治疗也是可以让PD-L1阴性表达的患者获益的。再者说来,已经没有了靶向药的治疗机会,只有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这条途径了,说什么也要去尝试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那就是免疫治疗会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这可是会让病人失去生命的一种风险。 为什么免疫治疗期间会有感染风险? 目前有相关的研究证据表明,在免疫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患者可能是需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以缓解各种不良反应引发的不适,很多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时间还不短。但是这也相应地导致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 但是究竟是什么程度的感染?感染的具体比例是多少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如果发生感染会在多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命?最近一篇研究总结了相关数据,下面癌度就为大家编译一下。希望大家在免疫治疗期间能引起重视,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54.4%的感染风险,多半患者需要住院 这篇研究分析了2007年至2020年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数据,主要考察免疫治疗期间、免疫治疗停止后3个月内出现感染的概率。分析出这些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在总共298名患者中,有54.4%的患者出现了感染,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正在发生感染的162名患者中,有96名患者(占比59.3%)需要住院治疗。其中15.4%的患者需要入驻重症监护室ICU病房,这可是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开支。 免疫治疗期间出现的感染情况 在这些发生感染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感染是细菌性肺炎。有12名患者出现了真菌性感染(占比7.4%)。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病毒性感染。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的感染治疗方式不同,比如真菌性感染就可能需要特别的治疗措施。 如果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者是近期使用了皮质类固醇、同时伴有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那么患者因为后面出现的感染就可能住院,而且还容易发生不同寻常的感染(如真菌感染),这将会为后面的治疗和康复造成隐患。 讨论和启示 从上面的整体内容来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理解免疫治疗和感染的对应关系。癌症患者因为使用PD-1抑制剂进行治疗,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事件就可能需要使用类固醇激素,而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引发了相应的感染风险。一多半患者会出现相应的感染,部分患者会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病房,可能患者从免疫治疗的获益在感染这个过程全部都损耗掉了。 这里我们也提醒部分患者一定不要放弃靶向治疗的机会。很多患者因为基因检测报告阴性就放弃了靶向治疗,但多数情况下肿瘤是存在相应的驱动基因的,比如突变概率高达50%的TP53基因,这个TP53属于抑癌基因,单独这个基因突变不足以驱动肿瘤的发生,没有强势的驱动基因突变往往不会引发癌症这种病。所以既然肿瘤这个疾病发生了,就一定要找到肿瘤的驱动基因,以真正明确自己是否有靶向药的治疗机会,因为如果将所有的希望押注PD-1免疫治疗,一则是治疗应答率不会很高,其次感染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还是让大家比较担心,治疗过程也是如履薄冰。 参考文献: Matthew Z Guo, et al.,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3),

玉米
患上新冠,肿瘤却消失了:新增4个病例实证,谁是下一个幸运儿

患上新冠,肿瘤却消失了:新增4个病例实证,谁是下一个幸运儿

最近,新冠疫情又开始大肆蔓延,不少朋友纷纷中招。对于本身就患有基础病,自身免疫力较弱的癌症患者来说,感染新冠的风险那就更高了,后果也普遍更为严重。   但正所谓福祸相依,在3年的疫情中,也有一些癌症患者在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后,原本的肿瘤却奇迹消失了。 案例1 淋巴瘤确诊后感染新冠 康复后淋巴瘤也获得缓解 这位患者是一位61岁男性,因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体重减轻到医院就诊,经活检和PET/CT检查确诊为EBV阳性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1]。然而,就在他刚刚确诊还没有开始治疗时,他感染了新冠肺炎,不得不推迟抗癌治疗,先住院治疗新冠。 在接受了11天的最佳支持性护理后,这位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没有接受任何抗癌治疗。但在4个月后,他全身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都开始缩小,PET/CT也证实淋巴结肿大广泛消退,代谢摄取减少,血液中EBV病毒的核算拷贝数大幅降低。 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的淋巴瘤在感染新冠后获得了缓解。 患者全身肿瘤消退 案例2 因新冠推迟手术 新冠好了后手术也 这位患者是一位40岁男性,还患有艾滋病[2]。在就诊前4周,他右侧胸部出现了2cm的锁骨下肿块,疼痛难忍,活检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瘤,计划手术切除。 在手术前几天,患者突然发烧,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不得不推迟手术,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甲泼尼龙对症治疗。1个月后,患者报告肿瘤自发缩小,医生触诊和CT检查也发现,原有的肿块消失了。 感染新冠后,患者胸部肿瘤消失 案例3 新冠让难治性淋巴瘤暂时缓解 这位患者是一位20岁男性,患有EBV阳性的NK/T细胞淋巴瘤[3]。而且,他的肿瘤已经对K药、利妥昔单抗、L-天冬酰胺酶、SMILE方案、DDGP方案和CHOP方案等多种治疗方案耐药,十分难治。 在感染新冠后,这位患者出现的症状也较为严重,肝脾肿大可触及,CT上双肺毛玻璃样浑浊,血液检查显示高度贫血和溶血,10天的对症治疗也只是让他的贫血状况和血小板计数恢复稳定。 但与此同时,患者的肿瘤却出现了明显的缓解。在第11天,患者的克隆NK细胞群占比从70%下降到了4.2%,血浆EBV-DNA拷贝数从229876拷贝/mL降低到了495拷贝/mL,脾肿大情况也有所缓解。 遗憾的是,患者在第34天新冠核酸转阴后,淋巴瘤很快复发,并再次出现了溶血性贫血、发热、脾肿大和NK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血浆EBV-DNA也从500拷贝/mL上升到超过72250拷贝/mL。 患者的EBV-DNA拷贝数在感染新冠后快速下降,新冠治好后又再次升高     案例4 新冠治好了肿瘤,却要了命 这位患者是一个66岁女性,2019年秋确诊为Sézary综合征(一种侵袭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以及2型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终末期肾病[4]。她曾经接受过体外光分离疗法和贝沙罗汀治疗,但都没有坚持下去。后来,Sézary综合征导致的瘙痒让她难以入睡,Sézary计数(反映Sézary综合征严重程度)也攀升到11132。 2020年4月,她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状很轻,只有一些呼吸急促,没有发烧,无需用药就可康复。2个月后,她的Sézary计数下降到了6494,相比3月份下降了42%。 同年7月,患者再次感染新冠,并因重症新冠入院。与此同时,她的淋巴细胞计数和Sézary计数都大幅下降,达到了她患病以来的最低值。9月她复诊时,她的Sézary计数已经降至936,相比峰值下降了92%。 不过11月时,这位患者再次因重症新冠肺炎入院。住院期间,她出现了肺性脑病、低血压,并在一次心脏骤停后死亡。 患者两次感染新冠,两次肿瘤缓解 总体来看,感染新冠后肿瘤意外消失的情况,大多发生在血液学肿瘤之中。其实,病毒感染导致血液肿瘤缓解的情况并不罕见,流感、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也都有导致白血病或淋巴瘤缓解的记录。这些事件也促进了溶瘤病毒疗法的发展。 但是,相比于其它候选的溶瘤病毒,新冠病毒基因组不稳定易突变、可在正常细胞中复制等特征使得它难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溶瘤病毒。虽能在一些患者中导致肿瘤缓解,但也有可能造成治好了肿瘤要了命的情况发生。 各位癌友面对疫情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治疗。不要将治好癌症的希望寄托在新冠病毒上。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 新冠疫情究竟对癌患家庭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现咚咚发起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健康状况的调研,希望您能抽出2分钟填写这个问卷,发出属于我们癌患群体的声音。 后续我们会将调研结果以报告形式发布,感谢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Challenor S, Tucker D. 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J]. British journal of […]

小D
PICC拔管后的并发症别忽视!90%的医生都会忽略这个问题

PICC拔管后的并发症别忽视!90%的医生都会忽略这个问题

  PICC拔管后的并发症别忽视! 案例再现 笔者为33床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更换敷贴,听到34床乳腺癌患者在一旁自言自语:为什么PICC拔除后,手臂还一直疼痛?   后笔者评估了患者的置管经过及疼痛情况,了解到的过程是这样的:   因化疗需要,患者于04-03行PICC置管术,11-04化疗结束予拔管。   留置PICC期间,大概是在2012-10中旬,曾经发生过PICC堵管。经过导管再通(根据患者描述,应该是尿激酶溶栓),这根导管保留至化疗结束拔管,拔管过程顺利。   但拔管后患者总是感到左上臂置管部位存在疼痛,有时感到刺痛,有时是隐痛,NRS评分3分。 B超检查报告:左侧腋静脉、肱静脉内径较右侧稍细,右侧内径约6mm,左侧内径约4mm。     后续处理: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的宣教;   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外敷;   红外线神灯照射,30min/次,2次/日。   案例小结:   通过本案例分享,患者PICC拔管后疼痛可能与置管后静脉血流缓慢、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刺激、留置期间发生堵管等因素有关,虽然没有报告静脉血栓形成,但相比未置管侧的静脉内径变细,静脉内膜损伤的病理表现是存在的。由于拔管时间已有7周之久,使用红外线神灯照射和水胶体透明贴贴敷的目的,主要是改善血流,促进炎症消散,环节局部疼痛。最终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文献报道,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PICC导管如无并发症发生,一般可留置使用12个月,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外渗,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痛苦。但PICC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等,严重者可导致导管失功,甚至拔管。   目前,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拔管后的并发症常常被忽视。通过查阅文献,有作者报道了PICC导管拔出后,患者术侧肢体胀痛时有发生,性质及程度各不相同,给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有作者通过对PICC导管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引起肢体胀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借鉴,现整理如下。   肢体胀痛诱发因素 1.静脉回流不畅:   导管在留置期间,对静脉回流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因导管血栓形成而拔管的患者,血管在穿刺部位形成纤维鞘,造成局部静脉回流不畅,进而引发肢体胀痛。   2.血管损伤:   PICC导管留置期间在血管内会随血流漂浮,并且随着肢体活动而活动,不断刺激血管内壁,使血管内壁受到损伤,特别是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导管拔除后肢体胀痛较明显。   3.局部炎症:   PICC导管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异物,长时间的异物留置,使留置导管局部血管出现微炎症状态,导致局部红、肿、胀、痛,导管拔除后,局部血流恢复,局部炎性因子随血流扩散,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低下。   4.静脉炎:   静脉炎是 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导管机械刺激和药物的化学刺激,使静脉炎发生率增加,一旦发生重度静脉炎,PICC导管必须拔除,而静脉炎需要相应治疗才能恢复,增加了导管拔除后肢体胀痛的发生率。   5.缺乏适当锻炼:   PICC导管拔除后,部分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或怕疼等原因,拒绝活动术肢,使术肢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局部炎症不能快速扩散吸收,引发肢体胀痛感,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等严重并发症。   […]

玉米
除了复发转移,肿瘤患者还有这道“生死劫”!

除了复发转移,肿瘤患者还有这道“生死劫”!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早已摘掉了绝症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慢性病。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早期和部分中期的癌症患者,完全有可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获得治愈。 在这漫长的康复期内,很多患者会焦虑复发转移,但却极少在意到感染其实也是一道凶险的“生死劫”!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感染? 在美国,每年有60,000名癌症患者由于白细胞计数偏低、免疫力低导致严重的感染而住院,这些患者的死亡率为1/14。 免疫系统可以抵抗外来病菌的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当我们发生炎症(扁桃体发炎、咽喉炎等)去医院就医验血时,血常规报告会显示白细胞数值偏高,正是因为白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部分。 癌症及化疗会使人体内抗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破坏免疫系统,从而导致感染,引发败血症。这是人体对感染最强烈的反应,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白细胞计数最低时,受感染风险最高。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每次化疗用药之后的7-12天内,而且可能会持续长达一周的时间。 —预防感染7大招— 在这种危险的时期,预防感染是最关键的事情。那么,面对脆弱的免疫系统,要怎么做才能预防感染呢? 1. 不当肿瘤的感染“发烧友”  发热是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常见的症状,也是十分危险的症状!如果感到发热、脸红、发冷或不适,就要马上量体温。 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消耗,患者机体衰竭很快,应给予积极控制。 如果在化疗期间发烧,应该进行急诊,因为放化疗期间或者放化疗后1个月内,如出现持续发热,须去医院化验血常规,当心“白细胞降低性发烧”。 【白细胞降低性发烧】医学上称为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因为放化疗后骨髓受到抑制,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而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差一些,感染一旦发生会迅速发展,有时很难控制。 感染发热时多伴有寒战,体温往往较高,超过39摄氏度时,必须及时就医,患者需牢记这种情况下在家治不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化疗期间如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低于标准值,需要及时跟医生沟通,遵医嘱进行升白针注射。 我听病友说,最好不要打升白针,打升白针会导致白血病,是真的吗? 目前,医学界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化疗引起的,还是升白针引起的,还没有定论。2010年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显示收录了25项临床试验数据,包括12700余例接受化疗患者,分为用升白针组与不用升白针组,结果发现: 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 不用升白针比用升白针增加了3.4%的死亡率。 试验结果的潜在解释是:不用升白针可能导致更多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两者相比较,不打升白针,降低了微乎其微的白血病风险,却大大提高了死亡风险,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升白针,既反对滥用,也反对拒用。 打升白针会提前透支白细胞吗? 有人担心,打了升白针相当于提前透支我们体内的白细胞,毕竟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虽然丰富,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白细胞寿命很短,平均7~14天就会进行一次新陈代谢,这意味着1年能够成长26~52代白细胞,人一辈子(按80岁算)会生成约2000~4000代白细胞。 化疗期间通过打升白针,只是加速获得几代的白细胞,对总体而言仍然微不足道。因此,升白针并不会提前透支白细胞。   2. 避免细菌传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在治疗及康复期间,我们应尽量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机会,防止各方面的细菌入侵。 治疗期间  尽可能减少探视的人数; 固定陪护人员; 尽量避开人群; 住院期间 患者之间请勿相互串房;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进行适宜的运动,增强体质。 同时,家庭成员中有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患流感者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平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 做好自己的“手”护神  手卫生是预防肿瘤患者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之一。 很多疾病的传播都是由不洗手造成,这在放、化疗期间尤其危险。 正确洗手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传播,患者应该使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如果没有肥皂和清水,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要用肥皂泡沫尽可能长时间的揉搓双手,至少要达到90秒,尤其要仔细清洗指缝、甲缝与手指间,而后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干净,洗手时间对洗手的效果十分重要,洗手时间越长,越多脏物和病原体会被去除。 4. 卧床病人要定时「翻身」 对于重病卧床的患者,个人卫生处理要及时。 需要勤换衣勤擦身,保持皮肤清洁,身体上、衣服上都附着大量的微生物,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成为致病菌。 需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受压的部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产生。   […]

半夏
它是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该怎么预防?

它是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该怎么预防?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不仅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还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之一。 感染会导致癌症患者器官和组织损伤,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耳部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或疱疹等,不仅延误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还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败血症。   美国癌症协会(ASC)旗下、素有医学“神刊”之称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曾发表研究指出,感染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癌症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癌症患者因致死性感染死亡的风险,比非癌症患者高3倍;在大约50%的血液癌症和实体瘤患者的死亡中,感染起到了主要或相关的作用。   癌症患者为何易感染?该如何预防?今天的这篇内容,将为您解答疑惑,并提供预防感染的建议。   图片来源:123RF 癌症患者为何容易发生感染? 皮肤、黏膜和免疫系统,起着保护人体免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袭,预防相关感染发生的作用。癌症患者有更高的感染风险,与多种因素对皮肤、黏膜和免疫系统的损害有关,包括癌症本身、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以及患者自身的慢性疾病等。   癌症本身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增加感染风险。某些类型的癌症,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起源于免疫细胞,直接危害免疫系统。癌细胞还可转移至骨髓,与骨髓细胞“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白细胞产生减少;长在皮肤或黏膜上的肿瘤,会对皮肤或黏膜产生破坏,使微生物更容易进入人体。   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会对免疫系统产生长期或短期损害。如癌症患者因癌症而切除脾脏(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会造成长期损害;放射治疗、免疫疗法和化疗,无论是单独还是联合使用,都会对免疫细胞产生损害;大型手术对免疫系统的削弱,可能需要10天至数月才能完全恢复;手术会破坏皮肤、黏膜,手术造成的伤口,是感染的常见部位。   营养不良增加感染风险。人体的细胞都需要营养物质来生长和工作,包括免疫细胞。癌症患者往往需要更多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但由于难以进食、恶心、食欲不振等因素影响,可能很难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从而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如果癌症患者服用类固醇药物,或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哪些部位易发生感染? 癌症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   皮肤和粘膜,如口腔、阴道和肠道内的黏膜。 消化系统,如口腔、食管、胃部和肠道。 肺和呼吸道,如鼻窦和咽喉。 泌尿系统,如膀胱和肾脏。 神经系统,如大脑和脊髓。 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的皮肤和组织,CVC是放置在静脉中的管路,用于抽血和静脉给药或输液。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注意感染后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就医,尽早开始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   癌症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发烧,体温达到38°C或更高。 颤抖、寒战或出汗,而且出汗时通常伴有发热。 鼻塞。 口腔、咽喉或牙痛。 舌头或口腔出现溃疡或白苔。 咳嗽或呼吸短促。 小便时感觉灼热或疼痛,尿液中伴有血或尿液混浊。 手术伤口、中心静脉导管(CVC)周围的皮肤或其它皮肤部位(包括生殖器和肛门区域)发红、肿胀或发热。 胃或腹部疼痛、压痛。 鼻窦疼痛、耳痛或头痛。 癌症患者出现发烧的症状时应格外注意。很多时候,发烧是癌症患者感染的首发症状,有时也是感染的唯一症状。   如果癌症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感染加重,危及生命安全。   图片来源:123RF   […]

半夏
【收藏】5种常见肿瘤急症的处理方式

【收藏】5种常见肿瘤急症的处理方式

肿瘤急症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肿瘤的浸润、压迫、转移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 常见肿瘤本身引起的急症有肿瘤压迫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颈部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出血、穿孔(例如消化道穿孔)、肿瘤导致的发热和感染、疼痛、代谢危象(高钙血症、低钠血症)等。 肿瘤患者急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可发生在肿瘤的各个阶段。 对于早中期患者,这些急症如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不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也为以后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进展并发症多,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要权衡利弊,主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本文重点介绍5种肿瘤相关急症的处理与基本治疗方案。   一、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 临床上,血钠浓度>120 mmol/L时,患者很少出现症状。 血钠在115 mmol/L~120 mmol/L时,患者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痉挛、乏力等症状。 血钠<110 mmol/L时,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幻觉、癫痫、椎体外系症状、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诊断步骤: 低钠血症的鉴别可以分3步: 确定是否存在真正的低钠血症,需要计算血浆渗透压,不同渗透压时低钠血症病因不同; 根据细胞外液容量状态判断是水潴留还是水丢失; 测定尿钠浓度,确定肾丢失或肾外丢失。 实验室检查: 血钠低于135 mmol/L可诊断为低钠血症。尿钠>20 mmol/dl为肾丢失钠增多,尿钠<20 mmol/dl为肾外丢失。正常容量低钠血症患者的尿钠浓度>20 mmol/L,高容量低钠血症患者尿钠浓度<10 mmol/dl。 低钠血症治疗 1. 急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低钠血症发生在48小时内,治疗目标为每小时使血钠升高2 mmol/L,可静脉滴注3%氯化钠,同时注射袢利尿剂以加速游离水的排泄,使血钠浓度恢复更快;如果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症状(例如抽搐或昏迷等)可加快滴速。 在最初24小时内,每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血清电解质、液体平衡,随着病情缓解,间隔时间至6~8 小时,随后监测时间延长至12~24 小时。 2. 慢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寻找病因,病因去除后有些低钠血症随之消失;病因暂时不能去除的患者,限制水的摄入,抑制抗利尿激素(ADH)释放,增加溶质摄入并适当促进水排泄。 治疗原则为血钠上升不快于每小时0.5 mmol/L,第1个24小时内血钠不高于120 mmol/L。 3. 失钠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治疗主要原则是补钠,应首先给予等渗生理盐水,等渗盐水既可以补充血容量又能够提高血浆中钠水平。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补钠量:缺钠量(mmol/L)=(正常血钠-患者所测血钠)×体重×0.6,1克氯化钠相当于17 mmol,女性按总体水的50%计算,第1个24小时先补给总量的1/2~1/3较为安全。输葡萄糖注射液会加重低钠血症。 4. 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这类患者治疗比较困难,纠正低钠血症给予钠盐可加重水肿,纠正总体水过多用利尿药则可加重低钠血症。原则上每天摄入水量应少于每天尿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之和,可适当使用襻利尿剂增加水的排泄;限水外,同时也要限钠,一般每天氯化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 5. 脑耗盐综合征(CSWS)治疗 CSWS大多是一过性,多3~4周后逐渐恢复,处理原则主要是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钠负平衡,以平衡液静脉滴注治疗为主,同时,纠正低钠血症过程中,需要控制血钠的纠正速度,防止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是基础检查,白细胞计数是诊断依据,并应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血培养推荐同时行两套血培养检查:存在中心静脉置管(CVC),血标本从CVC管腔采集和外周静脉采集;无CVC,应采集不同部位静脉两套血标本培养。 […]

半夏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竟会降低PD-1疗效

警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竟会降低PD-1疗效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与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也是众多肿瘤病友关系的热门话题: 乙肝小三阳/大三阳的病人,是否可以打PD-1? 合并有HPV感染的头颈部鳞癌、宫颈癌病人,是否对PD-1更敏感? EB病毒慢性感染相关的淋巴瘤、鼻咽癌、胃癌患者,是否对PD-1更敏感? …… 经过多年的研究,关于上述问题,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乙肝(大)小三阳的病人,坚持使用抗病毒药,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可以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同时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与否,似乎不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 另一方面,HPV、EB病毒感染的肿瘤,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对PD-1抗体免疫治疗更敏感——这是因为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其肿瘤组织内一般而言都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这些跑进去的淋巴细胞一开始可能是冲着病毒去的,时间长了,也会渐渐学会一点抗癌的本领;这时候,再用上PD-1抗体,自然疗效更好。 不过,有一个病原体比较特别,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不仅会导致胃溃疡,而且还和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期,《Gut》上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而且,通过抗生素把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并不能恢复免疫治疗的疗效。 在来自法国和加拿大的两项回顾性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大约在25%-3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后,中位生存期明显缩短,从15.4个月下降到6.7个月,直接砍半都不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科学家在体外动物模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发现如下几点: 首先,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免疫治疗疗效下降,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无关,通过把未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老鼠的粪便移植给感染者,并不能恢复这些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老鼠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其次,利用抗生素把幽门螺旋杆菌杀灭,也不能恢复感染后的老鼠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最后,他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降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警觉性和抗原呈递功能,从而系统性地降低了抗癌免疫反应——当然,幽门螺旋杆菌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帮助癌细胞生存,它的本意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机体整体性地降低了对外来抗原的警惕性和杀伤力,自然也就降低了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识别力和杀伤力。串在一起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为了自保,打残了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结果“无心插柳”,也顺带为癌细胞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重要的提示: 首先,有胃溃疡或者消化道肿瘤家属史的健康人,要注意去医院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万一是阳性的,要酌情提前杀灭; 其次,已经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肿瘤病人,在用抗生素杀灭这个细菌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免疫治疗疗效是打折扣的,如果有其他治疗手段,应该先考虑其他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 has a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efficacy of cancerimmunotherapies. Gut. 2021 Jul 12;gutjnl-2020-323392. [2]. BaselineHBV Loads Do Not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ceiving Anti-Programmed Cell Death-1 Immunotherapy.JHepatocell Carcinoma. 2020 Dec 1;7:337-345. doi: […]

小D
3秒钟一个简单动作,竟能帮你缓解化疗毒性!

3秒钟一个简单动作,竟能帮你缓解化疗毒性!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王阿姨跟家属唠叨:“你们放心,护士们倒是挺热情,化疗时还提醒我要喝水。我不渴,倒也没喝……”   许多患者认为护士提醒化疗期喝水,只是一句随口话,并没放心上。护士们有时工作繁忙,认为已经交代过,并没进行过多的解释。   所以60%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并没有完成这个仅3秒钟的喝水动作。   看过去简单一个小动作,其实关系到化疗毒性能否有效缓解。肿瘤医生有话说:切不可忽视化疗期间“水”的重要性。   科普来了!化疗期间,为什么要喝水?化疗时饮水少,有何危害?到底需要喝多少水?何时喝水?如何选择饮水类型?不喜欢喝水,怎么办?一文解惑。 化疗期间,为什么要喝水? 01 排解化疗毒素,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化疗药物的作用就是消灭快速分裂的细胞,而在杀死这些细胞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肾脏有损害。如果我们不通过多饮水,将尿液排泄出去,引起肾小管发生堵塞,这样对肾脏产生极大的伤害,如果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用通俗的话来讲喝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尿量,通过尿液将化疗产生的毒素排出去。 02 减少呕吐所致脱水的危险 化疗期间有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喝水可以帮助缓解此类症状。如果病人呕吐严重,饮水也可以减少呕吐所致脱水的危险。 化疗时饮水少,有何危害? 损伤泌尿系统 多数化疗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由肾脏排出,饮水过少,会损伤肾小管,刺激膀胱。 出现以下危害:   血肌酐水平升高   尿酸结石、感染   出血性膀胱炎   急、慢性肾衰竭 加重机体胃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频繁呕吐会导致脱水、口舌干燥。与饮水量多的患者相比,化疗期间饮水量少的患者胃肠道反应重、持续时间长,并会增加因口腔干燥引起的局部疼痛,导致吞咽困难。 增加便秘发生率     化疗期间,饮水过少不利于机体肠内容积增加,胃肠蠕动减慢,降低胃-结肠反射,可增加便秘发生率,降低身心舒适度。 化疗期间,需要喝多少水? 化疗期间,每天的饮水量(包括食物当中的)至少需要2000ml,大剂量化疗时,每天的饮水量至少需要5000ml。通过大量喝水也让化疗病人每天的尿量能达到2000ml以上。 注意以下两点: 01 只要总量够,对于饮水的次数及种类并无严格限制。 02 对于一些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适当减少饮水量,可以在补水的同时辅助使用利尿剂。 化疗期间,何时喝水? 化疗前1天开始增加饮水量,直至化疗后2~3天。为保障安稳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应集中在白天饮水,睡前尽量排尿。 如何选择饮水类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白开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建议喝30℃以下的温开水。 不喜欢喝水,怎么办? 也可选择牛奶、水果、粥等,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有的病人会问那可以喝茶吗?建议是可以适量喝点清淡的,但治疗期间不建议饮用浓茶,如果是口服化疗药物,建议不饮用,怕影响药物的疗效。 写在最后 感冒发烧?多喝水!大姨妈来了肚子疼?多喝水!吃坏东西拉肚子了?多喝水!   […]

半夏
这个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最全防治攻略→

这个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最全防治攻略→

无论男女,都有接种HPV疫苗的必要

小D
肿瘤患者发热原因都有哪些?该怎么处理?

肿瘤患者发热原因都有哪些?该怎么处理?

发热,不可忽视的化疗后不良反应

小D
一文梳理 | 哪些感染与癌症发生有关?

一文梳理 | 哪些感染与癌症发生有关?

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小D
拯救白细胞!升白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拯救白细胞!升白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白细胞过低会造成免疫抑制,这些升白办法快收藏了

小D
肿瘤患者发烧,如何辨别是癌性发热还是普通感染?

肿瘤患者发烧,如何辨别是癌性发热还是普通感染?

癌性发热多发于晚期肿瘤患者,且更难控制

小D
震惊: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比例已高达67%!

震惊: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比例已高达67%!

担心喂养肿瘤,再加上诸多忌口,营养不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小D
最全总结:癌症病人发烧怎么办?

最全总结:癌症病人发烧怎么办?

史上最全面的处理方法都在这里了!

小D
曾被宣判只有6个月生命,如今我已跨越了3年

曾被宣判只有6个月生命,如今我已跨越了3年

当命运扼着你喉咙时,你一样可以绝地反击!

小D
肺癌患者发热一定要提高警惕!

肺癌患者发热一定要提高警惕!

对癌症患者来说,发热不仅常见,而且可能是病情进展的标志

小D
肺部感染有时比肺癌还可怕,早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期

肺部感染有时比肺癌还可怕,早预防可提高患者生存期

避免肺部感染,一是“预防”,二是“护理”

小D
2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这些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吗?

2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这些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吗?

HPV感染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小D
胃肠道肿瘤要早筛查、早治疗

胃肠道肿瘤要早筛查、早治疗

早期胃癌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

小D
最新世界癌症地图集,中国进步不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新世界癌症地图集,中国进步不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三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布

小D
为啥世界上一半胃癌在中国?农村里比城市更多?

为啥世界上一半胃癌在中国?农村里比城市更多?

有些传统,该丢就丢了吧

小D
肿瘤患者能不能打肺炎流感疫苗?看完这篇你就知道!

肿瘤患者能不能打肺炎流感疫苗?看完这篇你就知道!

能不能打疫苗?什么时候打?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