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

撞大运!三位癌症患者「不药自愈」实录:逆天好运的患者都是什么样的?

撞大运!三位癌症患者「不药自愈」实录:逆天好运的患者都是什么样的?

癌症,当之无愧的现代健康杀手。相关临床数据显示:2015年起,癌症就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成为中国健康人群最大的死亡原因。   而癌症的治疗也是个难题。「副作用大、价格昂贵」是不少人对癌症治疗的固有印象。在江湖上,一直有这样的说法:「癌症根本不用治,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然就好了。」 这样的说法之所以大行其道,自然有其原因。在我们的实际治疗中,真的会偶尔会遇到一些“撞大运”的幸运儿:极少数患者在确诊癌症后拒绝接受治疗,过几年再进行复查时,竟发现原来全身到处转移的肿瘤,竟然自动明显缩小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这类情况并不是什么“神迹”,当然也不是什么江湖传言的「癌症无需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肿瘤自行消退的情况,我们有专业的术语称呼它:晚期恶性肿瘤的“自动退缩”(spontaneousregression)。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展示3个这样的案例。 73岁的“老烟枪”,癌症自行消失   一位73岁的“老烟枪”(抽烟抽了50多年)由于呼吸困难到医院看诊,胸部CT检查后,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3.2*2.5cm的肿块,PET-CT提示代谢增高,同时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 为了确诊,老大爷在CT引导下做了左肺肿块的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鳞癌,免疫组化也非常典型(病理报告后来又经过多个专家的会诊,确认没有误诊,的确是肺鳞癌)。 确诊时的PET-CT和病理图片 50多年的吸烟史、有呼吸困难的症状、CT和PET-CT都做了、穿刺活检确认了病理,这个老爷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晚期的左肺鳞癌患者。 接下来就该讨论治疗了,由于这个病人纵膈还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外科大夫和放疗科大夫争论了一番,决定要为老爷子安排一个小的活检手术,彻底搞明白纵膈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手术前免不了抽血化验、肺功能等各种准备,还要等待床位等。结果时间一耽搁,10周就过去了(其实国外和国内都类似,并不是确诊以后马上就可以治疗了,大医院也要排队等,而且等待时间也很长)。 在进行手术前,因为时间太久,主管医生又复查了一个胸部CT,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情况下,老爷子的肿瘤缩小了,从原来的3.2cm(下边的左图)缩小到2.2cm(下边的右图)。   这下子,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经过反复商量,同时考虑老爷子已经73岁,病人和家属决定暂时就不治疗了,再观察观察。 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CT,每次肿瘤都比上一次缩小,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肿瘤基本完全消失了,截至目前,老爷子还健康生活着。 感染新冠肺炎,肿瘤竟然自行消失了! 2021年1月,一名61岁的男子被确诊为严重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后不久,又因呼吸困难和喘息而入院,并被检测出新冠肺炎阳性。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如果本身身体底子不好,很有可能熬不过新冠病毒对身体的攻击。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让人意料之外的转机。这名患者在经历了11天的住院治疗后,他罹患的新冠肺炎康复了,而在这其中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患者因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竟然缩小了。 这对患者来说简直就是天降之喜。于是患者决定再观察几天。病情观察期间,这位患者发现自己的肿瘤病情越来越轻。几天后,他再次复查了PET/CT,结果显示:他的肿瘤竟广泛消退了,影像结果竟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 也就是说,在新冠肺炎治愈以后,它的癌症病情也随之一起消失了!   80岁老大爷运气好到逆天,未经治疗的肿瘤完全消失了 一位80岁的老大爷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有一个可疑肿块,同时还有一些疑似淋巴结转移的肿大。为了明确大爷的病理情况,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次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患者CT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判断为局限期。 接下来就该讨论老爷子如何治疗了。与国内不少高龄患者的选择一致,因为年龄较大,这位患者拒绝了接受治疗,直接出院回家了。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肺癌类型,不接受治疗的话预期生存期仅有几个月。作为高龄患者,在医生眼中这位老爷子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期间医生没有对老爷子进行任何随访。谁知道4年多(52个月)后,医生竟再次在医院见到了这位老大爷。这一次,老大爷因身体不适又一次来到了医院。 老爷子的情况完全出乎了医生的意料,感到震惊的医生们随即对老爷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老爷子四年前罹患的小细胞肺癌,竟然完全消失了!经过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发生在患者左肺及纵膈的小细胞肺癌病灶,如今已经完全缓解了! 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老爷子确实是在没经过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肿瘤病灶的完全缓解。       三个病例分享完毕,我们会发现:这些癌症「自动退缩」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不同年龄、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并没有什么特定规律。但仔细分析这三个病例,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特点:患者均接受了活检(或手术),又或是经历了一场较为严重的感染。 研究者们推测发生肿瘤自动退缩的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相关的医学检查过程中意外地激活了抗癌免疫反应。 例如:患者偶然得了一次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或者病人由于穿刺活检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感染,人体抗细菌或者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将癌细胞也一同纳入了攻击范围,顺带着抗了癌,这实质上和目前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换句话说,就是癌症患者的的免疫系统被再次“激活”调动,从而杀灭了原本存在的肿瘤。这样的成果可能会为我们免疫治疗的研究带来帮助。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真的为了这个目的故意制造感染制造“高烧”,其一,是这种「自行消退」的发生概率非常低,大概十万个患者中可能会有20例存在,其二,严重感染和高烧可是非常危险,甚至会危胁生命的,这样缥缈的尝试并无意义。 因此,大家可以切记以下两点: 01 癌症不治而愈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不要试图去效仿,这种少见现象本身就有某种特别的原因在里面,你无法仿效,否则必受其害。得了癌症,一定要根据病情进行规范的诊治。 规范的治疗才是追求治愈或长期生存或疾病控制延长生存的最可靠保证。 02 任何情况下,保持战胜癌症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这永远是有好处的,说不定那个“奇迹”就降临到你身上呢,但切记遵循上述第一点。    

小D
「百里挑一」的癌症自行消失有多难?这3个病例带来了最好的启示!

「百里挑一」的癌症自行消失有多难?这3个病例带来了最好的启示!

抗癌不易,要想实现晚期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则是更难。 即便近些年来不断有革命性的抗癌药物上市,但想要完全消灭癌细胞,实现晚期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事。 癌症治疗如此之难,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治疗中,却偶尔会遇到一些“撞大运”的幸运儿:极少数患者在确诊癌症后因为种种原因完全“躺平”,拒绝接受治疗,过几年再进行复查时,竟发现原来全身到处转移的肿瘤,竟然自动明显缩小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这类情况并不是发生了什么“神迹”,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肿瘤自行消退的情况,我们有专业的术语称呼它:晚期恶性肿瘤的“自动退缩”(spontaneousregression)。 这种自动退缩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不同年龄、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并没有什么特定规律。研究者们推测发生肿瘤自动退缩的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相关的医学检查过程中意外地激活了抗癌免疫反应。 例如:病人偶然得了一次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或者病人由于穿刺活检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感染,人体抗细菌或者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将癌细胞也一同纳入了攻击范围,顺带着抗了癌,这实质上和目前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癌症患者来说,人人都期待能碰上肿瘤自动退缩这样的“天降之喜”。那发生这样喜事的概率是多少呢? 不久前,来自《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的一篇重磅分析给出了答案:这份研究内容另辟蹊径,统计了在抗癌药物临床试验中接受安慰剂治疗患者的缓解情况,得出的结论是: 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成人实体瘤患者总缓解率约为1%,且几乎均为部分缓解。但前列腺癌和肉瘤的缓解率相对更高,达到了7%和4%。 众所周知,安慰剂对癌症而言没有任何治疗效果,也就意味着这1%的人即使不经过任何治疗,也能实现癌症的一定程度自行消退。 所以说,患者们都在期待的肿瘤自行消退,发生的概率并不算高。可以说是真正的“百里挑一”。如果要想实现癌症的完全自行消失,可能性则会更低。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说不准下一个癌症自行消失的就是你。下面我们就给介绍三个癌症自行消失的例子。 1 73岁的“老烟枪” 癌症自行消失 一位73岁的“老烟枪”(抽烟抽了50多年)由于呼吸困难到医院看诊,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3.2*2.5cm的肿块,PET-CT提示代谢增高,同时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 CT引导下做了左肺肿块的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鳞癌,免疫组化也比较典型(病理报告后来又经过多个专家的会诊,确认没有误诊,的确是肺鳞癌)。 一开始的PET-CT和病理图片 50多年的吸烟史、有呼吸困难的症状、CT做了、PET-CT做了、穿刺活检也做了、病理检查也确认了,这个老爷子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晚期的左肺鳞癌患者。 接下来就该讨论治疗了,由于这个病人纵膈还有可疑的淋巴结转移,外科大夫和放疗科大夫争论了一番(如果确定纵膈没有淋巴结转移,那就应该首选手术;如果有转移,可以考虑同步放化疗),决定要为老爷子安排纵膈镜取活检,彻底搞明白纵膈淋巴结有没有转移。 纵膈镜毕竟是一个微创的小小手术,肯定要抽血化验、做肺功能等各种准备,还要等待床位等,结果一拖两拖,10周就过去了(你没看错,国外也和国内一样,不是确诊以后马上就可以治疗了,大医院也要排队等,而且等待时间也很长,10周就是两个半月)。 在真正做纵膈镜之前,主管医生又复查了一个胸部CT,毕竟都两个多月过去了,结果发现: 未经任何抗癌治疗的情况下,老爷子的肿瘤缩小了,从原来的3.2cm(下边的左图)缩小到2.2cm(下边的右图)。 这下子,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经过反复商量,同时考虑老爷子已经73岁,病人和家属决定暂时就不治疗了,再观察观察。 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CT,每次肿瘤都比上一次缩小,经过一年半左右时间,肿瘤基本完全消失了,截至目前,老爷子还健康生活着。 2 感染了新冠肺炎 肿瘤竟然自行消失了! 2021年1月2号,一名61岁的男子,在被确诊为严重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后不久,又因呼吸困难和喘息而入院,并被检测出新冠肺炎阳性。 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按道理讲,如果本身身体底子不好,应该很有可能熬不过新冠病毒对身体的攻击。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峰回路转的转机。这名患者在经历了11天的住院治疗后(没有进行皮质类固醇或免疫疗法),他罹患的新冠肺炎竟然康复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意外的,更出乎意料的是,患者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减轻了。通过PET/CT结果显示,他的肿瘤竟广泛消退了,影像结果竟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 3 80岁老大爷运气好到逆天 未经治疗的肿瘤完全消失了 一位80岁的老大爷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有一个可疑肿块,同时左肺门及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为了明确大爷的病理情况,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次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患者CT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判断为局限期。 接下来就该讨论老爷子如何治疗了。与国内不少高龄患者的选择一致,因为年龄较大,这位患者拒绝了接受治疗,直接出院回家了。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肺癌类型,不接受治疗的话预期生存期仅有几个月。作为高龄患者,在医生眼中这位老爷子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期间医生没有对老爷子进行任何随访。谁知道4年多(52个月)后,医生竟再次在医院见到了这位老大爷。这一次,老大爷因身体不适又一次来到了医院。 老爷子的情况完全出乎了医生的意料,感到震惊的医生们随即对老爷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老爷子四年前罹患的小细胞肺癌,竟然完全消失了!经过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发生在患者左肺及纵膈的小细胞肺癌病灶,如今已经完全缓解了! 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老爷子确实是在没经过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肿瘤病灶的完全缓解。 癌症患者的自愈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并不是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可能。怀抱期待,认真对待好每一次治疗,很有可能病情彻底治愈就在下一次检查!  

小D
当癌症遇上COVID-19 | NCCN指南3.2022版COVID-19与癌症合并患者的管理

当癌症遇上COVID-19 | NCCN指南3.2022版COVID-19与癌症合并患者的管理

关于 COVID-19 患者结局的第一批大型人群数据由国际严重急性呼吸道和新发感染联盟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表征协议英国发布【1】。 数据显示,在因COVID-19住院的20 133名患者中,有10%有恶性肿瘤病史。 据报道,这些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增加(风险比[HR],1.13;95%CI,1.02-1.24;P = .02)。 同时,重症监护国家审计和研究中心的人口水平数据显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非 COVID-19)患者相比,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癌症患者比例较低(2.5% vs 5.8%)。 在疫情期间,癌症患者作为一类特殊人群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由此NCCN指南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给予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肿瘤患者SARS-COV-2检测解释和传染性 建议使用下表来解释中度/重度免疫缺陷患者的SARS-CoV-2聚合酶链反应(PCR)/抗原检测。这些患者可能会在20天以上产生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建议结束隔离并请感染科专家会诊。 • 据报道,在中度或重度免疫功能低下超过20天,以及SARS-CoV-2检测结果阳性后>140天的患者中,检测到亚基因组SARS-CoV 2 RNA或发现恢复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从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可继续检测到SARS-CoV-2 RNA和存在上呼吸道症状。然而,延长对病毒RNA的检测可能并不意味着更高的感染风险和传播风险。如果患者的核酸扩增检测持续阳性超过30天,额外的检测可能包括分子研究、确定PCR周期阈值(Ct),或在尝试鉴定有复制能力病毒的同时请感染科专家会诊。 • 与有复制能力病毒脱落>20天相关的免疫功能低下情况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积极治疗、实体器官移植和服用IST、接受CAR-T细胞治疗或HCT(在接受移植或口服免疫抑制剂治疗2年内)、中度或重度原发性免疫缺陷、用高剂量皮质类固醇进行积极治疗(即,使用≥20mg/天的强的松或等效药物持续时间≥2周)、烷化剂、抗代谢药物、移植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归类为重度免疫抑制的癌症化疗药物、其它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的生物制剂。 SARS-COV-2阳性患者抗癌治疗的考虑事项 • 延迟癌症导向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临床SARS-CoV-2感染的严重程度(即轻度、中度、重度、无症状)、恶性肿瘤的类型和状态、延迟治疗导致的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共病、治疗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 如果由于不受控制的癌症而迫切需要抗癌治疗,应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 a.SARS-CoV-2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分级: 轻度疾病定义为有COVID-19的体征和症状(如发烧、咳嗽、喉咙痛、不适、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味觉和嗅觉丧失),但没有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胸部影学异常的患者。中度疾病定义为在临床评估或影像学检查时出现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和室内空气环境下血氧饱和度(SpO2)≥94%的 患者。 重症定义为在室内空气环境中SpO2低于94%、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300 mm Hg、呼吸频率>30次/分钟、或肺部浸润>50%的患者,包括辅助 供氧(通过高流量设备吸氧或接受无创通气)的患者。 危重症定义为存在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接受机械通气和体外机械氧合(ECMO)的患者和存在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b.对于SARS-CoV-2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无症状患者,一些医务人员将抗癌治疗延迟的持续时间更短。 对显著暴露于SARS-COV-2的患者进行癌症导向治疗的考虑事项 • 显著暴露于SARS-CoV-2后,病毒传播的确切风险尚不清楚,取决于许多变量(如受感染者的症状、接触的持续时间和接近程度、室内通风、宿主易感性、病毒变异)。家庭接触者是SARS-CoV-2传播的最高风险。 • 如果患者发生病毒传播,COVID-19潜伏期上限为14天。 • 延迟抗癌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恶性肿瘤的类型和状态以及推迟治疗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如果由于癌症无法控制而迫切需要进行抗癌治疗,则应根据肿瘤内科专家的判断施行治疗。 c. 根据CDC的定义,SARS-CoV-2显著暴露是指与已知感染SARS-CoV 2的人有过密切接触(在6英尺[约为1.83米]内,24小时内总共接触≥15分钟)的患者。更具传染性的 病原体,传播可能需要更少的暴露时间 癌症患者的COVID-19管理 • 癌症的异质性、不同癌症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和数量以及COVID-19患者临床的变异性,试图用单一方法来管理所有癌症患者的新冠肺炎是行不通的。 • 癌症患者对COVID-19的治疗建议与非癌症患者基本相似;然而,一些新的疗法已经可用,表明对癌症患者和/或其他更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应的好处。 • 下边列出了目前可用的COVID-19治疗方案、给药剂量和临床适应症。 • 关于基于COVID-19的检测、感染控制措施和当前治疗的循证数据的综合信息,建议访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传染病学会新冠肺炎指南。 癌症患者的COVID-19治疗情况 d单克隆抗体治疗不应用作新冠肺炎疫苗的替代方案。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仍应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系列;然而,单克隆抗体治疗会干扰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注意,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状态不应影响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新冠肺炎的决策或治疗时间。 […]

玉米
患上新冠,肿瘤却消失了:新增4个病例实证,谁是下一个幸运儿

患上新冠,肿瘤却消失了:新增4个病例实证,谁是下一个幸运儿

最近,新冠疫情又开始大肆蔓延,不少朋友纷纷中招。对于本身就患有基础病,自身免疫力较弱的癌症患者来说,感染新冠的风险那就更高了,后果也普遍更为严重。   但正所谓福祸相依,在3年的疫情中,也有一些癌症患者在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后,原本的肿瘤却奇迹消失了。 案例1 淋巴瘤确诊后感染新冠 康复后淋巴瘤也获得缓解 这位患者是一位61岁男性,因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体重减轻到医院就诊,经活检和PET/CT检查确诊为EBV阳性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1]。然而,就在他刚刚确诊还没有开始治疗时,他感染了新冠肺炎,不得不推迟抗癌治疗,先住院治疗新冠。 在接受了11天的最佳支持性护理后,这位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没有接受任何抗癌治疗。但在4个月后,他全身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都开始缩小,PET/CT也证实淋巴结肿大广泛消退,代谢摄取减少,血液中EBV病毒的核算拷贝数大幅降低。 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的淋巴瘤在感染新冠后获得了缓解。 患者全身肿瘤消退 案例2 因新冠推迟手术 新冠好了后手术也 这位患者是一位40岁男性,还患有艾滋病[2]。在就诊前4周,他右侧胸部出现了2cm的锁骨下肿块,疼痛难忍,活检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瘤,计划手术切除。 在手术前几天,患者突然发烧,新冠核酸检测阳性,不得不推迟手术,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甲泼尼龙对症治疗。1个月后,患者报告肿瘤自发缩小,医生触诊和CT检查也发现,原有的肿块消失了。 感染新冠后,患者胸部肿瘤消失 案例3 新冠让难治性淋巴瘤暂时缓解 这位患者是一位20岁男性,患有EBV阳性的NK/T细胞淋巴瘤[3]。而且,他的肿瘤已经对K药、利妥昔单抗、L-天冬酰胺酶、SMILE方案、DDGP方案和CHOP方案等多种治疗方案耐药,十分难治。 在感染新冠后,这位患者出现的症状也较为严重,肝脾肿大可触及,CT上双肺毛玻璃样浑浊,血液检查显示高度贫血和溶血,10天的对症治疗也只是让他的贫血状况和血小板计数恢复稳定。 但与此同时,患者的肿瘤却出现了明显的缓解。在第11天,患者的克隆NK细胞群占比从70%下降到了4.2%,血浆EBV-DNA拷贝数从229876拷贝/mL降低到了495拷贝/mL,脾肿大情况也有所缓解。 遗憾的是,患者在第34天新冠核酸转阴后,淋巴瘤很快复发,并再次出现了溶血性贫血、发热、脾肿大和NK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血浆EBV-DNA也从500拷贝/mL上升到超过72250拷贝/mL。 患者的EBV-DNA拷贝数在感染新冠后快速下降,新冠治好后又再次升高     案例4 新冠治好了肿瘤,却要了命 这位患者是一个66岁女性,2019年秋确诊为Sézary综合征(一种侵袭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以及2型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终末期肾病[4]。她曾经接受过体外光分离疗法和贝沙罗汀治疗,但都没有坚持下去。后来,Sézary综合征导致的瘙痒让她难以入睡,Sézary计数(反映Sézary综合征严重程度)也攀升到11132。 2020年4月,她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症状很轻,只有一些呼吸急促,没有发烧,无需用药就可康复。2个月后,她的Sézary计数下降到了6494,相比3月份下降了42%。 同年7月,患者再次感染新冠,并因重症新冠入院。与此同时,她的淋巴细胞计数和Sézary计数都大幅下降,达到了她患病以来的最低值。9月她复诊时,她的Sézary计数已经降至936,相比峰值下降了92%。 不过11月时,这位患者再次因重症新冠肺炎入院。住院期间,她出现了肺性脑病、低血压,并在一次心脏骤停后死亡。 患者两次感染新冠,两次肿瘤缓解 总体来看,感染新冠后肿瘤意外消失的情况,大多发生在血液学肿瘤之中。其实,病毒感染导致血液肿瘤缓解的情况并不罕见,流感、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也都有导致白血病或淋巴瘤缓解的记录。这些事件也促进了溶瘤病毒疗法的发展。 但是,相比于其它候选的溶瘤病毒,新冠病毒基因组不稳定易突变、可在正常细胞中复制等特征使得它难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溶瘤病毒。虽能在一些患者中导致肿瘤缓解,但也有可能造成治好了肿瘤要了命的情况发生。 各位癌友面对疫情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治疗。不要将治好癌症的希望寄托在新冠病毒上。 长按识别二维码填写 新冠疫情究竟对癌患家庭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现咚咚发起疫情期间肿瘤患者健康状况的调研,希望您能抽出2分钟填写这个问卷,发出属于我们癌患群体的声音。 后续我们会将调研结果以报告形式发布,感谢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Challenor S, Tucker D. SARS‐CoV‐2‐induced remission of Hodgkin lymphoma[J]. British journal of […]

小D
肿瘤病人是否该打新冠疫苗,一文全解析

肿瘤病人是否该打新冠疫苗,一文全解析

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再次袭扰中国:各地疫情此起彼伏,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逐日攀升。在此背景下,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成为肿瘤病友关心的焦点:是不是该去打新冠疫苗,什么时候打,打什么牌子的更好?本文尝试用数据说话,给大家提供一份简明实用的建议。   01 肿瘤病人,是遭受新冠疫情威胁最严重的脆弱人群之一   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发的癌症患者有457万,死亡病例有300万。全体人群中肿瘤病友(包括新确诊的和既往确诊的)的比例大约占0.6%左右。   肿瘤病友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导致的副作用等原因,常常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此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国内就有学者统计了其中159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合并症情况,发现其中肿瘤病友所占的比例高达1%,这个比例高于肿瘤病友在全体人群中的占比,初步证实了肿瘤病友的确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此后,更大规模的类似研究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该结论。   此外,相比于普通人,肿瘤病友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其后果更加严重,表现为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更高。早在2020年就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46499名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其中包括1776名肿瘤病友,将两组人群的基线特征进行匹配和均衡后发现:相比于非癌症患者,癌友感染新冠病毒后ICU入住率提高56%,死亡风险提高66%。   后续其他研究也纷纷得出类似的结论:相比于非癌症患者,肿瘤病友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   02 肿瘤病人接种新冠疫苗保护力打折扣,但是疗效依然明显 与国内通行的做法(不鼓励或者不允许肿瘤病人接受新冠疫苗)不同,国外绝大多数权威机构和医学指南均推荐肿瘤病人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美国国家疾控中心、NCCN指南、国际老年肿瘤学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癌症免疫治疗学会、法国癌症免疫治疗学会、西班牙肿瘤内科学会等国外、国际协会,均一致推荐肿瘤病友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甚至考虑到肿瘤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以及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后果的严重性,将肿瘤病人纳入接种加强针(第3针)的优先人群。正因为国外肿瘤病友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疗效方面,总体而言,是亦喜亦忧。 喜的是,多项大规模数据显示,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保护力。比如入组条件严格的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的肿瘤病友绝大多数是病情稳定期病友)的亚组分析显示:46429入组的受试者中,包含3813名肿瘤病友,完成2针疫苗接种并随访满6个月后,疫苗接种组有4人出现了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而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有71人出现了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换算下来接种2针mRNA新冠疫苗在肿瘤病友中,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力高达94.4%,这一疗效数据和总体人群无统计学差异。 当然,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保护力数据,在真实世界中是要打折扣的。比如,2022年2月发表的一项来自真实世界的人群数据,184485名肿瘤患者纳入分析(各种各样的病人都纳入,包括正在治疗的),其中113796名患者接受过新冠疫苗的接种,将其中基线特征(比如年龄、性别、人种、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接受治疗的情况等)进行匹配后,接受过疫苗接种的29152名肿瘤病友与相同数量的未接受过疫苗的肿瘤病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针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58%。 总而言之,不管是精挑细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还是真实世界的研究,均提示接种新冠疫苗,在肿瘤病友中,依然能提高相当高水平的保护力,这是可喜的部分。 不过,也有隐忧。肿瘤病友,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病友和正在接受放化疗等治疗的肿瘤病友,接受疫苗注射后,保护力大打折扣。比如上面刚刚提到的纳入了184485名真实世界肿瘤病友的研究就给出了相关数据: ● 接种疫苗前6个月内均未接受过任何抗癌治疗的病友,疫苗接种后保护力可以达到85%;而接种疫苗前3个月内接受过任何抗癌治疗的病友,疫苗接种后保护力下降到54%; ● 实体瘤患者疫苗接种后平均保护力是66%,而血液肿瘤患者疫苗接种后保护力急剧下降到19%; ● 靶向药对疫苗保护的打击最大(接受靶向药治疗的患者,疫苗接种后保护力下降到29%),化疗次之(保护力数据是57%),内分泌治疗影响最小(保护力数据是76%)。 此外,众多疫苗接种后诱导出保护性抗体的比例和浓度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肿瘤病友,相比于非肿瘤人群,疫苗接种后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的比例下降,浓度下降,尤其是那些正在接受化疗、靶向治疗等抗癌治疗的患者。   03 肿瘤病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体人群基本相当   100%安全的疫苗,是不存在的,但是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总体而言是非常低的,而且绝大部分是轻微、容易处理的。一般而言,接种疫苗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头痛发热、咳嗽、接种部位局部红晕、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一般不需处理,短期内可自行恢复,如果持续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目前,众多研究显示,肿瘤病友相比于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类型,基本是相似的。 纳入四万六千多人的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疫苗接种后肿瘤病友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6%,而总体人群中是4.3%;疫苗接种后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率,肿瘤病友中是千分之4,而总体人群中是千分之6。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上述不良反应未必一定和疫苗是相关的。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接种疫苗和安慰剂是随机双盲的,接种安慰剂组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提示这些不良反应很可能是心理暗示或者其他非疫苗接种相关的因素导致的)。比如,接种了安慰剂的对照组,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肿瘤病友中是0.9%,在总体人群中是0.7%。 综上所述:疾病稳定(抗癌治疗结束1-3个月以上)的肿瘤病友,建议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甚至应该积极接种加强针。而正在接受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者前期治疗后不良反应严重尚未康复的病友,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参考文献: [1]. LiangW, Guan W, Chen R, et al.Cancer patients in SARS-CoV-2 infection: a nationwideanalysis […]

小D
疫情导致早期癌症诊断率大幅降低!医疗内卷之下,癌症筛查更不能忘!

疫情导致早期癌症诊断率大幅降低!医疗内卷之下,癌症筛查更不能忘!

2019年底,武汉被爆出发现了几例不明原因肺炎。当时没人想到,这则不起眼的新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后几年的生活。疫情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就医都会遇到各种不便,这也给肿瘤的防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摩尔斯癌症中心的Kathryn Ann Gold等人分析了在该院就诊的癌症患者,发现在疫情前后,癌症患者诊断时的分期分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 ● 在疫情前的2019年,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有63.9%处于I期,只有1.9%是IV期患者; ● 而在疫情中的2020年,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中,I期比例下降到了51.3%,IV期比例暴增到了6.2%。 该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分期分布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着实给人们打了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癌症患者,原定的手术被推迟,定期的复查没法进行,不少患者还要面临断药的困境。对于免疫力本就低下的癌症患者,“进则感染,退则弃疗”可以说就是当时的真实处境。 除了影响癌症的治疗外,疫情也给癌症的筛查和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避免感染新冠,很多本该前往医院进行癌症筛查的人推迟或取消了他们的筛查。一些出现癌症症状,原本会去医院诊治的患者也有可能因为疫情推迟就诊。这些都会使得一些原本能在早期得到诊断治疗的患者,拖到了晚期才明确诊断。 疫情对癌症诊断时分期的影响有多大?Gold等人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到摩尔斯癌症中心就诊的所有癌症患者的数据。 摩尔斯癌症中心 在2019年,共有1894名癌症患者到该医院就诊,其中605名患者(31.9%)处于I期,492名患者(26.0%)处于IV期。 而2020年共有1915名癌症患者就诊,556名患者(29.0%)处于I期,506名患者(26.4%)处于IV期。整体上来说两年中前来就诊的患者人数和分期分布都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乳腺癌上,两年间就诊患者的分期分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 2019年前来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有216名,其中I期患者138名,占63.9%,IV期患者4名,占1.9%。 ● 而到了2020年,前来就诊的226名乳腺癌患者中,I期患者只有116名,占51.3%,IV期患者则有14人,占6.2%。 相比于疫情前的2019年,在疫情开始后的2020年前来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处于I期的比例显著降低了19.8%,而处于IV期的比例暴增到2019年的3.3倍。 而2021年的前三个月也延续了这一趋势,前来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中I期患者占比进一步减少,只有41.9%,而IV期患者占比则更高,达到了8.0%。 从2019到2021年前三个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中I期比例逐年降低,IV期比例逐年升高 疫情前后乳腺癌患者的分期分布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主要在于乳腺癌是一种筛查手段相对完善的癌症,而且筛查方法简单易行,筛查普及率高,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相比其它癌种也就更大。 除了乳腺癌之外,另一种易于筛查的肿瘤——结直肠癌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在2019年,前来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中17.8%处于I期,6.7%处于IV期。而2020年的患者中14.6%处于I期,19.5%处于IV期。 论文作者Gold博士表示:“癌症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癌症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许多早期癌症都可以被治愈。人们越来越担心新冠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患者首次诊断时就处于晚期,无法治愈的阶段。” Gold博士也鼓励在疫情中推迟了癌症预防护理的人们,尽快与他们的初级保健医生商讨适合他们年龄的筛查策略,但这势必也会增加被感染的几率。问题真正的解决恐怕还是要等到疫情完全被控制以后。 参考文献: [1]. Zhou JZ, Kane S, Ramsey C, et al. Comparison of Early-and Late-Stage Breast and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es During vs Before the COVID-19 Pandemic[J]. JAMANetwork Open, 2022, 5(2): […]

小D
癌症患者当心!即便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感染新冠后死亡率仍达13%

癌症患者当心!即便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感染新冠后死亡率仍达13%

新年伊始,新冠疫情死灰复燃。先是西安,而后河南、珠海、天津相继沦陷,北京也发现了一例本土病例。 身处疫情之中,癌症患者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一方面,疫情管控会影响癌症的治疗计划,造成手术推迟、复查延期、断药等情况。 还有近期网上热议的西安61岁老人突发心梗,因疫情被多家医院拒诊后死亡的事件,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一些紧急情况,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对癌症患者也更为危险,癌症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冠,感染后的预后也更差。   在健康人中,完成疫苗的接种虽不能完全防治新冠感染,但可以把新冠感染后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对于癌症患者,根据《肿瘤学年鉴》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使完成了疫苗接种,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也有65%的住院率和13%的死亡率[1]。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减轻感染后症状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大部分人都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有些人甚至已经完成了加强针的接种。 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少研究显示,相比非癌症对照,癌症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后血清转化率较低,尤其是血液肿瘤患者[2,3]。而且,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通常也把癌症患者排除在外。接种新冠疫苗能对癌症患者产生多大的保护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为此,美国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J.L. Warner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T.K. Choueiri等人,分析了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T.K. Choueiri(左)和J.L.Warner(右) 研究一共纳入了1787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其中1656人未接种新冠疫苗,77人部分接种了疫苗,54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完成疫苗接种的54人中位年龄65.5岁,35%患有血液系统肿瘤。这些患者中有65%因新冠肺炎住院,19%进入ICU或使用呼吸机,30天死亡率13%。 而未接种疫苗的1656名患者,中位年龄64.0岁,20%患有血液系统肿瘤,14%有活动性或进展性癌症,25%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43%在3个月内接受过全身治疗。他们中50%因新冠肺炎住院,13%进入ICU或使用呼吸机,30天死亡率10%。 未接种、部分接种、完全接种的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的住院率、ICU率和死亡率 相比未接种疫苗的癌症患者,接种疫苗的癌症患者的住院率、ICU率和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差异。难道说癌症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没用?研究人员并不这么认为。 在完成疫苗接种的54人中,19%有活动性或进展性癌症,31%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56%在3个月内接受过全身治疗,46%有淋巴细胞减少症。而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这些比例分别为14%、25%、43%和28%,均显著低于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基础健康状况更好。 未接种疫苗患者较好的健康状况,可能抵消了接种疫苗对癌症患者的保护效果。研究人员也强调,接种疫苗仍是保护癌症患者等弱势人群免受新冠肺炎侵害的最佳方法,但接种疫苗的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13%的死亡风险也不容忽视。癌症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依然要注意防疫。 参考文献: [1]. Schmidt A L,Labaki C, Hsu C Y, et al. COVID-19 Vaccination and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inPatients with Cancer[J].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2]. Goshen-Lago T,Waldhorn I, Holland R, et al. Serologic status and […]

小D
国士无双:张林琦以及他背后的中国首个新冠治疗药物

国士无双:张林琦以及他背后的中国首个新冠治疗药物

这是一次人类与病毒纳米级别的‘交锋’,它没有硝烟,它终将胜利。”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   最近一段时间,娱乐圈“天雷滚滚”,想必大家都为忙着吃瓜操碎了心。   一会忙着关注王力宏和李靓蕾有没有爆出新的“雷神之锤”,一会又要感慨薇娅到底挣了多少钱,应缴的税都足够自己挣上5000年……   但在吃瓜之余,有这样一个名字可能大家没有关注到,有这样一个日子,可能大家都忽略了:   2021年12月8日晚,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生命学院王新泉教授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团队、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组合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正式被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   可能有读者会不理解,新冠疫苗我们不是早已实现了国产吗?   事实上,这一次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药物与新冠疫苗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后者用于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而前者则是真正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 研发团队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接受采访时表示,“药物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入体内后马上起效,可以降低80%新冠患者的住院率与死亡率”。 用临床医生的话来说,就是“用药第二天,病人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就呈现几百倍的上升,持续发热症状也很快就好转,好像有‘神药’一般的效果。”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量已经延续了三个年头,得益于无数抗疫英雄的付出奉献,新冠肺炎始终没有大面积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命。 而从这一刻起,胜利的天平真正向我们彻底倾斜过来——我们的国产新冠肺炎特效药,可以像治疗感冒一样,轻松治疗新冠患者。   曾几何时,抗体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在研发团队500多个日夜全年无休的奋斗中,抗新冠抗体药物仅仅用了18个月就实现了获批上市。这其中的汗水与泪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张林琦教授团队,以及2021年12月8日这几个光辉闪闪的大字必将载入中国新冠抗疫史、甚至中国传染病抗击史的史册。国士无双,真正应该被我们关注,被我们铭记的,是国家与科学的力量,而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英雄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的星。   争分夺秒!大年初一集结出征   我们把时间回调到2020年1月12日。在这一天,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并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发布。彼时新冠病毒已经在中国各地开始肆虐,多年来深入研究传染病病毒的张林琦对此已经开始警觉起来。   随着新冠病情的进一步肆虐,1月15日,张林琦及合作团队决定立即开始进行新冠病毒表面蛋白基因序列的合成。这是寻找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手段的重要前提。在2020年的大年初一,新冠病毒正在武汉肆虐,而张林琦教授、王新泉教授及深圳三院的张政教授几位曾在传染病病毒研究领域中有过共同合作的战友放弃了休息,在另一个战场——北京与深圳两地开始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战役。 (图片来自于清华大学公众号)   抗体分析、分离、评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国的当下,所有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几乎没日没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团队最终从一位已处在康复期的新冠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共206株。   有了“特种部队”,还要能从中筛选出最能打的“兵王”。在所有的206株能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中,找到对抗新冠病毒能力最优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成为了张林琦教授最核心的目标。   然而,分离筛选工作听起来难度不大,但真正体现到实验室中时,却可以用“噩梦”难度来形容。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实验室中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边是继续在全国乃至是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一边是仍在筛选中的高效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们与病毒“厮杀”的激烈与焦灼可见一斑。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20年3月。   向总书记汇报!“高光时刻”迎来转机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行调研。作为科研的核心力量,总书记走进了张林琦团队实验室。这无疑对所有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习总书记的鼓励与嘱托让大家倍感振奋。三天后,抗体筛选工作就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团队第一次鉴定出高效新冠中和抗体 P2C-1F11(后命名为 BRII-196),这也是后来抗体联合疗法特效药中的关键抗体之一。   成功找到了这个最能打的“特种部队”以后,破解抗体的抗病毒机制紧接着成为研究的下一个重点。而又一个难题摆在了研究团队面前:为了研究这一机制,他们需要借助上海更为先进的设备进行研究。而此时,全国正处在疫情肆虐的高峰期。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感染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为了彻底把新冠病毒的肆虐在中国掐断,研究团队们冒着病毒感染的风险,连夜驱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人肉”运送晶体结构。而这批晶体也并没有辜负众人的付出和等待。研究团队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数据。 (图片来自于清华大学公众号)    至此,张林琦和王新泉团队成功解析出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这是世界上首次高分辨率解析出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结构基础。2020年3月30日,研究团队在线发表了科技攻关成果《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受体ACE2复合物的结构》。这是目前全世界关于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相关研究领域内引用次数最高的一篇论文,随后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中发表的《从新冠感染者体内分离得到高效中和抗体》论文,短短在一年半中已获得近1000次的他引(Pubmed数据),对整个新冠病毒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小D
新冠特效药来了!死亡率降低91%,每人仅需4美元

新冠特效药来了!死亡率降低91%,每人仅需4美元

新冠特效药终于找到了! 在最新的《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天主教大学的Gilmar Reis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Edward J Mills等人发表论文,公布了使用氟伏沙明治疗新冠肺炎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1]。 在遵守了研究指定的治疗方案的人群中,氟伏沙明相比安慰剂,让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惊人的91%。 而且作为一款老药,氟伏沙明也十分廉价,一个疗程的费用只要4美元,约合人民币25块钱。 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癌症患者及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就医治疗在疫情冲击之下一度变得十分困难。 从疫情一开始,人们就迫切的希望能找到一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可无论是备受期待的瑞德西韦,还是川大统领倾情代言的羟氯喹和阿奇霉素,最终都被试验证明对新冠无效。 而此次被发现能治疗新冠肺炎的氟伏沙明,其实本来跟新冠肺炎八竿子打不着,它是一种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一个抗抑郁药。 除了抗抑郁,氟伏沙明还被发现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这让人们开始尝试用它来治疗新冠肺炎[2]。在2020年的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中,氟伏沙明降低了有症状的成年新冠肺炎患者在15天内临床恶化的风险[3]。 此次III期临床试验中,一共纳入了9803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741名被分配使用氟伏沙明的患者和756名同期被分配使用安慰剂的患者纳入了本次分析。这些患者中位年龄50岁,58%是女性,平均在3.8天前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氟伏沙明组患者每天两次服用100mg氟伏沙明,持续10天。 在试验中,氟伏沙明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180名和251名患者出现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紧急情况,79名和119名患者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需要住院治疗。氟伏沙明让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紧急情况的风险降低了27%,需要住院治疗的风险降低了32%。 氟伏沙明显著降低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的风险 研究还显示,氟伏沙明可以有效减少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意向治疗人群中,氟伏沙明组741名患者有17人死亡,安慰剂组756名患者有25人死亡,死亡风险降低了31%。 更重要的是,氟伏沙明组死亡的17人中,有16人并没有遵守研究指定的治疗方案,没有按时按量服用氟伏沙明。真正按时按量服用氟伏沙明的患者仅有1人死亡。如果仅统计遵守了治疗方案的患者,氟伏沙明能降低91%的新冠死亡风险。 相比其它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氟伏沙明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便宜。氟伏沙明一个疗程的费用大约4美元,而抗体治疗大约要2000美元,默克针对新冠肺炎的试验中抗病毒药物则要700美元左右[4]。 论文作者Edward Mills也表示:“很多贫穷的国家都可以随时获得这种药物,我们希望它能挽救很多生命。” 参考文献: [1]. Reis, G., et al.”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with fluvoxamine on risk of emergency care andhospitalis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OVID-19: the TOGETHER randomised, platformclinical trial.”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 Nicol G E, KarpJ F, […]

小D
免疫力不足,更怕新冠造访?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更需接种第3针新冠疫苗!

免疫力不足,更怕新冠造访?研究表明癌症患者更需接种第3针新冠疫苗!

今年5月,我们报道了一例肺癌患者在感染新冠后肿瘤消失的案例(参考:新冠肺炎真能“治愈”癌症?这样的案例再次发生了)。这位患者确实非常幸运,但对更多的癌症患者来说,感染新冠绝对不是一件好事,预后常常很差。癌症患者尤其需要注意预防新冠肺炎。   近期,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了新冠疫苗加强针(第三针)的接种工作,很多在边检、海关、机场等一些高危场所工作的人员已经接种了第三针新冠疫苗。那对于癌症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呢?   对于这一问题,亚利桑那大学Bonnie J. LaFleur和Deepta Bhattacharya等人给出了答案[1]。他们发现常规的两针新冠疫苗接种后,癌症患者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只有健康人的1/9,保护力远远不足。而第三针疫苗可以让癌症患者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2倍,大大增强防护能力。     癌症患者相比正常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身体里的肿瘤了。很多肿瘤为了逃避人体的免疫监视,都会想方设法通过PD-L1等方法压制免疫系统。再加上放疗、化疗等一些癌症治疗也会让患者白细胞减少,免疫力降低,癌症患者的免疫力相比正常人是很差的。   这也就造成,癌症患者容易感染新冠,感染后还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虽然确实有个别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收获意外之喜——肿瘤消失,但整体上来看癌症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率很高,30天死亡率可达13%,是一般新冠患者的10~30倍[2]。癌症患者尤其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新冠。   不过,新冠疫苗的试验大多是在健康人中进行的。癌症患者接种疫苗能不能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有效预防新冠呢?   LaFleur和Bhattacharya等人在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招募了53名接受化疗的多种实体瘤患者,给他们和另外50名健康对照每人接种了常规的2剂新冠疫苗,中间间隔3周,并抽血检测了他们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 研究显示,在常规的两针新冠疫苗接种后,50名健康对照中49人产生了中和抗体,中和抗体中位滴度540。而癌症患者中,只有80%产生了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滴度更是只有60,远低于健康对照。 既然常规的两剂新冠疫苗效果不好,那再加一剂会怎样?参与试验的癌症患者中有20人符合条件并同意接种第三针疫苗。 第三针疫苗接种后,20位癌症患者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滴度达到了180,相比两针后的60足足提高了2倍,保护能力大大增强。 安全性上,20位患者中有9人在第三针疫苗接种后出现了轻微注射部位的疼痛,还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全身性肌痛、骨痛、疲劳、寒颤和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第三针疫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 接种第三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显著升高(Draw3是第二针接种后5~11天,Draw4是第三针接种当天,Draw5是第三针接种后5~11天) 需要注意的是,此项研究纳入的全部都是实体瘤患者,而血液肿瘤由于直接影响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可能会更差。此前就有研究发现,血液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血清转化率明显低于实体瘤,尤其是接受了抗CD20治疗或细胞移植的患者[3]。这些患者能否通过第三针疫苗获得强大的免疫依然需要研究。 另外,接受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的作用,免疫力较强,对第三针疫苗的需求可能没那么迫切。此前的研究也显示接受PD-1治疗的患者接种疫苗后血清转化率较高[3]。 参考文献: [1]. Shroff R T, ChalasaniP, Wei R, et al. Immune responses to two and three doses of the BNT162b2 mRNAvaccine in adults with solid tumors[J]. Nature Medicine, 2021: 1-10. [2]. […]

小D
警惕!癌症患者接种辉瑞mRNA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这类情况应多加注意!

警惕!癌症患者接种辉瑞mRNA新冠疫苗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这类情况应多加注意!

新冠肺炎,一场席卷全球灾难性的传染性疾病。   随着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的步伐不断向前,新冠肺炎疫苗成了我们扼住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截止2021年6月25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我国已经累计完成11.2亿次新冠疫苗的接种,超6.3亿人完成了新冠疫苗的接种。   然而,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阴影下,癌症患者这个特殊的人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大数据来看,癌症患者罹患新冠肺炎会导致生存期大幅降低,但也有极少数幸运儿反而受益于新冠肺炎:前不久,我们曾报道过一位病例在罹患新冠肺炎后,癌症完全缓解的案例。(参考文章:不可思议:得了新冠肺炎,肿瘤却消失了?)   那么,癌症患者是否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呢?目前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的指南中,并未禁止癌症患者注射新冠疫苗,而在中国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也明确提及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接受新冠疫苗。   但就在最近,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刊载了一篇临床文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该文章记录了1位长期接受PD-1疗法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进行了辉瑞/BioNTech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接种后,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的免疫治疗相关严重副作用。     这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这位58岁的患者早在2019年前后就被检查出罹患结肠癌,所幸他是结肠癌中的幸运儿——错配修复缺陷型结肠癌(即dMRR型结肠癌),这种类型的癌症对免疫治疗有着非常好的应答。   2019年2月,这位患者开始接受PD-1抑制剂的治疗。虽然PD-1抑制剂的副作用相比传统治疗而言要轻得多,但他仍然遭遇了两次免疫治疗副作用: 01 第一次副作用发生在治疗开始两个月之后。这位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之前就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毛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这个症状极大的恶化了,因此患者不得不暂停了PD-1抑制剂的治疗,并开始服用激素(泼尼松龙)来控制PD-1抑制剂的副作用。 采取了治疗措施后,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了恢复。2019年6月,患者重新开始了PD-1抑制剂的治疗,病情始终保持稳定。 02 直到2020年3月,患者第二次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副作用。有了上一次应对副作用的经验,这一次这位患者处理起来非常果断,再次服用激素(泼尼松龙),很快副作用就得到了控制,它的结肠癌病情也始终保持稳定,没有进展。 最大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12月。   大家都知道,2020年可谓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的肆虐给全球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位患者同样不例外。   2020年12月2日,这位患者接受了一次PD-1抑制剂的治疗,为了同时抵抗新冠肺炎的威胁,他在27天后的12月29日接种了辉瑞/BioNTech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在此之前,这位患者并未感染新冠病毒。   糟糕的事情出现了,接下来的几天中(2021年1月3日),患者开始持续出现肌肉疼痛、腹泻和发烧的症状,症状刚开始时患者仅认为是普通的感冒,还持续服用了解热镇痛药物布洛芬,但依然没有太好的效果。   随着症状始终没有改善,患者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了。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医生,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这位患者并没有受到病菌感染,也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也就是并没有找到真实的病因。在此同时,这位患者的症状还在不断恶化:持续发烧高达39.8°C,血小板减少、炎症标志物增加、铁蛋白显著增加等情况纷至沓来。   在这个危急时刻,终于有医生想起了PD-1抑制剂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是PD-1抑制剂较为罕见的一种副作用,在细胞因子风暴的状态下,人体会大量释放细胞因子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很有可能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衰竭等多种严重后果,是PD-1抑制剂最为危险的副作用之一。   终于找到了可能产生这个症状的症结所在,这位患者立即接受了静脉注射激素(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对症下药,副作用自然得到了缓解,7天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开始恢复正常,患者也获准出院回家。此后,这位患者没有再发生发热等症状,保持良好状态。   辉瑞的mRNA新冠疫苗是不敢再次接种了,但病情还得继续控制。2021年2月8日,这位患者再次接受了PD-1抑制剂治疗,与预料中的一致,这位患者在恢复PD-1抑制剂的注射后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的反应。   论文的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细胞因子风暴通常发生在PD-1抑制剂治疗后的第4周,而这位患者已经持续使用PD-1抑制剂22个月,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与单独使用PD-1抑制剂的关系可能并不大;而患者在接种辉瑞的mRNA新冠疫苗后第5天就开始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的副作用,这其中可能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论文的作者怀疑,是辉瑞的mRNA新冠疫苗诱发了这位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免疫治疗相关副作用!   当然,仅仅是一位个例病例,并不能代表所有癌症患者都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作者在论文的最后分析到:这位病例情况仅是个例,并不具有普遍性,并且癌症患者通常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癌症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收益远大于风险。通过报道这个个例事件,作者也希望可以提醒癌症患者们应该谨慎的接种新冠疫苗,保证治疗的最优化。  

小D
新冠肺炎真能“治愈”癌症?这样的案例再次发生了

新冠肺炎真能“治愈”癌症?这样的案例再次发生了

今年初,我们报道了一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后肿瘤广泛消退。不久前,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一例,这回是肺癌。 不久前,西班牙Gregorio Marañón大学综合医院的医生Antonio Calles在twitter上宣布,一位复发的IV期肺鳞癌患者,在感染了新冠肺炎后,出现了完全的反应,双肺和肝脏上的肿瘤都消失了。 患者肺中的肿瘤(左图箭头处)在新冠肺炎感染后(右图)完全消失 虽然这位患者同期还在使用PD-1抑制剂Nivolumab,但在相关试验中,使用Nivolumab的27位IV期肺鳞癌患者中,只有一人获得了完全缓解[1]。这位患者的完全缓解,很有可能是和新冠病毒感染有关的。 27位使用Nivolumab的IV期肺鳞癌患者,只有一人完全缓解 新冠病毒感染为什么能引起肿瘤的消退,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不少了,比如病毒感染激活了免疫系统,起到了类似PD-1抑制剂的作用等等。而这次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癌完全缓解,很可能跟病毒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感染有关。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依赖于其表面的spike蛋白和人体细胞上的ACE2蛋白的结合。研究发现,肺癌组织和肺癌旁的正常肺组织,相比一般的正常肺组织,ACE2的表达水平更高,可能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2]。 肺中肿瘤组织(PT)和癌旁组织(NAT)的ACE2表达水平高于一般组织(NT) 肿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毒的抗原会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感染造成的肿瘤细胞裂解也会释放出更多的肿瘤抗原,这两个作用都有利于免疫系统去识别癌细胞。再加上这一患者同时在使用PD-1抑制剂,使得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变得十分有效,完全清除了肿瘤。 不过,各位癌友也别为了治疗癌症去故意感染新冠肺炎,像这位患者那样,感染新冠病毒后肿瘤完全消退的案例,虽不能说是个案,但也是少数。 2020年在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中,102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肺癌患者,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25%[3]。 来自意大利的一份病例报告[4]也提示,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诱发免疫治疗最主要的一个副作用——间质性肺炎。毕竟正常的肺组织也会被新冠病毒感染,在PD-1抑制剂的作用下,或受到更猛烈的免疫损伤。 这么看来,感染新冠后肿瘤完全消退的这位患者,更加幸运了。 参考文献: [1]. Brahmer J,Reckamp K L, Baas P, et al.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squamous-cell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 373(2): 123-135. [2]. Winkler T,Ben-David U. Elevated expression of ACE2 in tumor-adjacent normal tissues ofcancer patients[J]. bioRxiv, […]

小D
不可思议:得了新冠肺炎,肿瘤却消失了?

不可思议:得了新冠肺炎,肿瘤却消失了?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来袭。这场疫情对人类带来的浩劫史无前例。截止今天,全球因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近200万人。 在这场疫情中,一旦罹患新冠肺炎,健康人群的身体状态尚且会遭受严重打击,癌症患者更是难以度过疫情的难关。根据研究显示,癌症患者相比健康人群而言更易感染新冠肺炎,而罹患新冠肺炎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对更高。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是癌症患者难过的一道“劫难”。然而万事均有转机,祸兮福所倚,今天,我们就要和大家聊一件新冠肺炎带来喜从天降的好消息。 就在2020年的1月2号,一名61岁的男子,在被确诊为严重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后不久, 又因呼吸困难和喘息而入院,并被检测出SARS-CoV-2(也称COVID-19)阳性。没错,就是被确诊为我们熟知的那个新冠肺炎。 在这种双重打击下,按道理讲,如果本身身体底子不好,应该很有可能熬不过新冠病毒对身体的攻击。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峰回路转的转机。这名患者在经历了11天的住院治疗后(没有进行皮质类固醇或免疫疗法),它罹患的新冠肺炎竟然康复了。 这还不是最令人意外的,更出乎意料的是,患者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减轻了。通过PET/CT结果显示,他的肿瘤竟广泛消退了,影像结果竟看起来与正常人无异! 意外得了新冠,没想到却把肿瘤治好了,这就是喜从天降啊。这命运,简直比中彩票还要幸运。 患者确诊新冠的前后PET/CT对比图,可以明显看到原来广泛蔓延的肿瘤在后来都消退了 这样的结果既让人意想不到,也不禁让人心里有些疑惑,难道新冠病毒就是对付肿瘤的“洪荒之力“? 在这篇报道文章的最后,也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也许是病毒感染引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而神奇的免疫系统阴差阳错的也开始攻击肿瘤细胞。 这样的猜想其实不无道理,甚至是有历史可考的。 1 100多年前 就有了癌症免疫 早在100多年前,有位叫威廉·科利的科学家,他在找寻彻底治愈癌症的道路上,意外的从一些感染链球菌的特殊病例中发现,这些感染者身上的肿瘤会奇迹般地消失!威廉·科利也因此走上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探索之路。 威廉·科利后来在一些肿瘤患者中尝试用链球菌活细菌治疗,发现效果非常好,患者的肿瘤会逐渐缩小,最终完全消失。经过改进,威廉·科利研发了链球菌和粘质沙雷菌的灭活体,并命名为“科利毒素”。然而,这一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就此隐没。 威廉·科利1862-1936 癌症免疫的秘密还在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到20世纪50年代,癌症免疫学终于迎来了全新时代,随着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出现,越来越多的免疫疗法也随之而来。 人们发现了“卡介苗“,使得肿瘤免疫疗法开始走向了临床。随后还有免疫细胞疗法的一些药物出现,PD-1抑制剂药物的出现…… 在极大提高了许多癌症5年生存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相信,癌症有被治愈的可能。 2 时代的进步 “天价“救命药不再遥不可及 而近年来,大家最为熟知的免疫疗法当属PD-1抑制剂。PD-1抑制剂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免疫治疗已经在全球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个研究领域。 而国内的PD-1抑制剂上市较晚,在2018年才有第一款PD-1药物登录中国。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国内的PD-1抑制剂历史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但其发展却非常迅速。 目前国内已经上市了6款PD-1抑制剂,2款PD-L1抑制剂。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用不起PD-1药物的。但在国家医保全面集采政策的好时机下,原来高不可攀的PD-1药物,价格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4款国产PD-1抑制剂全部纳入医保。而另外2款进口PD-1抑制剂,也在今年元旦,开始实行新的优惠政策。 咚咚提醒:尽管这样的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但新冠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觑,在没有得到任何科学循证医学证据的验证下,患者不应该主动去做这样的尝试。 我们敬佩100多年前伟大的先辈科学家能勇敢的踏出探索的第一步,但在致敬先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人体免疫系统是很神奇的,也是复杂的,我们了解的还太少了。 PD-1抑制剂也只是癌症免疫学领域的冰山一角,这个领域,未来还有更多的空间等待我们去探寻。 也许下一个发现,就是治愈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bjh.17116

小D
愈见大咖: 周彩存教授权威指导, 给疫情中肺癌患者的定心丸

愈见大咖: 周彩存教授权威指导, 给疫情中肺癌患者的定心丸

周彩存教授为广大肺癌患者答疑解惑,用权威的观点,给大家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