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正文

癌友必知的十大名词(上):肿标、PET、基因检测

|2016年12月29日| 浏览:3457

最近来咚咚医生诊室问诊的病友,感觉换了一批似的:因为,感觉大家又开始纠结于一些基本概念和“似曾相识”的老问题。

 

病人CEA升高了不少,是不是耐药了呀?什么时候换药?

 

我们家没有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手术已经切干净了,那怎么知道药物有没有效?

 

PET一万多,是不是比CT好,要不要每次复查都做一个PET?

 

基因检测,这么多公司,这么多套餐,选哪儿好?

 

主管医生说,贝伐单抗也是靶向药,是不是也要先做一个基因检测呀,测哪个基因?

 

基因检测没有组织了,用血代替靠谱么?

 

病人是三年前做的手术,组织切片还能用么?一定要重复穿刺么?

 

半年前,咚咚医生曾写过两篇流传甚广的科普帖:诊断癌症的第一天,就该知道的十件事(上)诊断癌症的第一天,就该知道的十件事(下) 。在这两篇文章中,详细解释过肿瘤的病因、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以及病友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推荐大家,温故而知新。

 

这个月,咚咚医生打算推出新的“十大”:说文解字,给各位病友科普一些肿瘤诊治过程中, 几乎每个病友都会遇到的十个专业术语,讲一讲都是什么东西,什么时候用,以及如何选择更靠谱。

 

今天,先讲三个:肿瘤标志物、PET以及基因检测。

 

肿瘤标志物
1
数值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除了长在身体表面的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癌症都看不见、普通病友也摸不着,那么怎么知道疾病的发展情况呢?总不能天天跑医院去做CT吧,而且CT还有辐射。

因此,几十年来,医学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代表肿瘤的东西),大多是血液里的蛋白质,比如CEA、CA125、CA199、AFP、CA153、SCC、NSE等。这些蛋白质,一般都是癌细胞分泌到血液里的,普通的细胞一般不分泌,因此可以通过血液中这些蛋白质的含量的高低,来判断肿瘤的大小和多少。

但是,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1.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分泌这些蛋白质,因此存在一部分患者肿瘤已经很大,很晚期了,但是肿瘤标志物一直都是正常的。甚至,有的肿瘤,比如肉瘤等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志物。

2. 正常的细胞,并不是一定不分泌这些蛋白质。也就是说,正常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感染、炎症、剧烈运动等情形下,部分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这就造成了一大批健康人,体检的时候,发现一个肿瘤标志物,仅高出一点点(比如CEA正常值上限是5,某人是5.25之类),然后四处就医,反复检查的闹剧。

3. 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技术活。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方法学,正常值范围可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地方,同一份标本,连续测两次,可能的误差也是很大的。言外之意,CEA正常值是5,你才5.25,很可能只是测量误差,紧张个锤子!

综上所述,咚咚医生对肿瘤标志物的建议是:数字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同时也要特殊情况。健康人体检发现单独一个肿瘤标志物升高,升高的幅度很小(比如在1-2倍以内),又没有什么症状;这时候,咚咚医生会建议“当做没看见,或许来年再复查“;肺癌患者,卵巢癌的指标升高,动态变化,有时候或许也有意义;此外,咚咚医生曾经管过一个病人,是一个多年乙肝携带者,AFP升高了一点点(40多,正常值是25),查腹部B超没有发现问题,我就让他三个月后再来复查;三个月后,AFP又升高了一点点(60多),B超、MRI没有问题;又过了三个月,AFP达到了90多,B超、MRI没有问题——咚咚医生说服病人,接受了一种有创的、略贵的检查:动脉造影!果然,在肝脏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5毫米左右的小结节,手术以后证实是非常早期的肝癌……病人及其家属,现在逢年过年,还会给咚咚医生送点腌咚咚医生……

PET
2
令人又爱又狠的双刃剑

常规的影像学,比如B超、CT、MRI等,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几何学参数,但是不知道肿瘤到底是死是活,以及肿瘤的生长繁殖能力如何。这就会给一部分患者造成困扰,比如做了介入栓塞、射频消融的病友,2个月后复查,肿瘤几乎还是那么大,之前的治疗有没有疗效呢?同时,对于一部分特别焦虑的患者,肺部发现了癌症,那么脑子里、肚子里、骨头上有没有病灶呢?

要想一方面全身上下都查一查有没有肿瘤,同时还想知道肿瘤的战斗力、活性如何?光靠传统的影像学,是不够的。PET就是这二三十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手段。PET通过同位素标记葡萄糖,癌细胞要是活着,而且还在活蹦乱跳、生儿育女的话,它就一定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需要吃进去很多葡萄糖,从而会被标记上同位素。PET就是通过观察和计算,一定时间里身体某个部位摄取带有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的多少,来反应这个部位是不是癌变了,如果是的话,肿瘤的活性如何。

这么好的东西,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是不是应该每个月都做一个?

且慢,PET的确是挺好,但有三个弊端:

1. 贵。普通的CT/MRI,一般千把块钱就搞定了,PET动辄七八千,近万的人民币就花出去了。

2. 有辐射。PET-CT的辐射,大约是CT的4-5倍;核辐射,是会致癌的。

3. 有的肿瘤,PET看不见,也是会漏掉的。比如消化道的较小的肿瘤,PET有可能漏诊。前几天,咚咚医生就在科普文章里分享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无药可治”≠“无路可走”:咚咚抗癌锦囊!

综上所述,咚咚医生建议结合患者的病情需要,科学理性地选择影像学检查,必要的时候,再考虑PET: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要过度医疗!

基因检测
3
这次回答五个问题

基因检测的问题,其实之前的科普文章里已经反复提及,但是架不住病友们百折不饶地发问,因为首先推荐大家读一读这几篇之前的文章(血尿基因检测指导肺癌靶向治疗:疗效不输组织!【欧洲肺癌大会】癌症晚期不想穿刺活检?试一试血液检测!),然后再统一回答出现率最高的5个问题。

1. 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基因检测,主要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指导靶向药选择(EGFR突变的肺癌病人用易瑞沙、特罗凯;HER2扩增的乳腺癌、胃癌病人,用赫赛汀;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用维罗替尼;KIT基因突变的白血病、胃肠间质瘤患者,用格列卫等)、提示化疗的敏感性用于疾病的复发和耐药的监测(详见: 提前几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耐药:什么东西这么神?!)、筛查遗传性癌症(比如部分肠癌)。

2. 基因检测,测多少个基因合适?

 

一般情况下,只要做特定癌肿的卫生部门、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若干个基因就行了,一般都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各种肿瘤,到底需要测哪几个基因,各大指南都有详细的规定,咚咚平台上也准备了相应的套餐。

部分无路可走,或者腰缠万贯的病友,基于自愿的原则,一定要把人类已知的数百个癌症相关的基因都测一遍,咚咚医生也不硬拦着。

3. 靶向药,是不是都要先做基因检测?

 

不是。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贝伐单抗、瑞格非尼、阿帕替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西地尼布、olaratumab等新药,并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现在并不知道,哪个或者哪几个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

4. 血液基因检测是否靠谱?

血尿基因检测指导肺癌靶向治疗:疗效不输组织!

【欧洲肺癌大会】癌症晚期不想穿刺活检?试一试血液检测!

ASCO2016 | 15000例病人:血液基因检测准确率高于90%!

一言以蔽之:不同的技术手段,准确率不一样;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准确率大概在90%左右。因此,如果有组织切片的病友,还是优先考虑组织切片;没有足够切片,或者怀疑原来的靶向药耐药、产生了新的突变、但又不愿意重复穿刺活检的病友,可以考虑用血液替代。

5. 为什么有的病友反反复复做基因检测?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专家都认可,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突变的不断累积和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动态地检测组织或者血液或者尿液里的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提前发现肿瘤复发、提前发现肿瘤耐药。

提前几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耐药:什么东西这么神?!

对于服用靶向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目前欧美已经批准了血液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疾病的动态监测。目前咚咚也已经上线的类似的服务,价格非常亲民。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本文来源: 咚咚肿瘤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药物!
上一篇

史上最全癌症靶向药物!

脉冲疗法:肿瘤脑膜转移新思路
下一篇

脉冲疗法:肿瘤脑膜转移新思路

阅读相关文章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