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 年 12 月 2 日,一名 59 岁的男性患者来到我们医院,他有 6 个月的咳嗽和胸闷史,没有吸烟史。
在外院进行的初步胸部成像显示左上肺有肿块,并伴有支气管肺炎。入院时,患者的 ECOG ps评分为 1。胸部 CT 显示左上叶支气管狭窄,有小叶状软组织肿块,大约 7 厘米。此外,纵隔多发淋巴结 (站 5、6、7、10 L 和 11 L) 扩大。脑 MRI 和腹部 CT 未显示任何远处器官转移。诊断时还进行了 PET-CT 扫描。结果显示左上叶肿块 (SUVmax = 5.23) 以及纵隔淋巴结 (SUVmax = 2.10) 的 FDG 摄取增加,无远处转移。根据第 7 版 TNM 分期系统,患者被诊断为 cT3N2M0, 对应于 IIIB 期肺癌。活检证实诊断为肺腺癌,基因检测显示 EGFR 和 ALK 突变阴性。
按目前指南,同步放化疗是 IIIB 期 NSCLC 的标准治疗,但患者最初拒绝放疗,于 2015 年 12 月 12 日开始了两个周期的培美曲塞加卡铂一线化疗。然而,2016 年 2 月 3 日,由于咳嗽加重,他再次住院。随访的胸部 CT 显示肺内转移、阻塞性肺炎和纵隔淋巴结进一步扩大,表明疾病进展 (PD)。2016 年 3 月 7 日,患者开始了三个周期的白蛋白紫杉醇治疗。随后,2016 年 5 月 10 日,他使用强度调节放疗 (IMRT) 进行了左肺肿瘤放疗,剂量为 58.5 Gy。2016 年 6 月开始,他又接受了三个周期的紫杉醇化疗。
这里具体说一下患者的放疗,采用强度调节放疗 (IMRT) 和 6 MV X 射线。总剂量为 58.5 Gy, 每周 5 天,每天一次, 2.25 Gy 。临床目标体积 (CTV) 包括原发肿瘤,纵隔淋巴结区域。由于设备相关限制,未采用呼吸门控技术,整个治疗过程顺利。
此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规律随访复查。
直到2024 年 10 月 23 日的 CT 扫描显示局部肿瘤进展,治疗后病变大小增加。尽管病变仍然局部,但位于先前的放射区域内,靠近关键胸部结构。因此,由于担心累积放射毒性,不建议立体定向再放疗。相反,对患者进行积极监测和对症治疗,再放疗被视为未来局部进展的应急措施。2024 年 12 月,患者接受了两个周期的信迪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铂类的治疗;然而,疾病进展 。
随后,2025 年 2 月更换方案:培美曲塞 (d1)、卡铂 (d1) 和贝伐单抗 (d1)。患者在 2025 年 2 月至 5 月期间完成了该方案的四个周期。症状改善,包括胸闷减轻,治疗耐受性良好,仅报告轻微恶心和短暂性头痛。
——
这个病例突出了 IIIB 期肺腺癌通过化疗和放疗相结合延长生存期的潜力。它强调了个性化治疗策略在改善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不要对放疗化疗有过分的恐惧,用的好的话,很多患者能达到不比手术差的效果,同时创伤还小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