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把混乱里摸出的经验整理清楚,每一条都是想帮和我们有同样遭遇的家庭少走点弯路。
一、这些“血泪教训”,早知道早省心
1. 别让一个人扛下所有:第一次陪大伯做穿刺,拿报告那天我想着先去看看结果,没敢告诉爸妈。看到“肺癌”两个字时,我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哭到喘不过气,回家还得笑着跟大伯说“就是有点炎症,养养就好”,再难的事有人搭把手,就没那么怕了。
2. 选对🏥能少走很多弯路:一开始在县城医院,医生只让做基础检查,耽误了快半个月。后来听人说省肿瘤医院的胸外科专门看肺癌,我们赶紧在医院官方公众号挂了专家号,没让我们多排一次队,光这就省下了三四天时间。
3. 抗癌群里藏着真干货:加了个肺癌家属互助群后,我们才知道好多“偏方”都没用,但群里病友说的“术后每天吹10分钟气球锻炼肺功能”“化疗时吃点益生菌能防便秘”,大伯试了真的管用。之前网上查的信息又杂又乱,还是这些过来人的经验最实在。
二、治疗和报销的“关键操作”,一个都别漏
1. 医保报销能省一大笔,这些步骤别忘:
• 大伯是异地就医,我们提前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办了备案,报销比例直接提高了15%,第一次化疗就多报了两千多块;
• 问了老家医保局才知道,有“肺癌靶向药补贴”,大伯符合条件;
• 确诊后我们还给大伯买了当地的惠民保,后来吃靶向药,自费部分能报40%。
3. 家属分工明确,才不会手忙脚乱!
三、肺癌术后必做的5件事,帮大伯恢复得更快
1. 出院后第一时间去医保局办“门诊特殊病种”,大伯现在吃的靶向药能报销70%,每个月能省好几千;
2. 到社区居委会申请“老年慢性病补助”,虽然钱不多,但每个月能领点买药补贴,积少成多也是好的;
3. 拿着病理报告去问医生,能不能申请药企的赠药,大伯用的一款靶向药,申请成功后免费领了6个月,省了不少钱;
4. 从网上买了呼吸训练器,每天监督大伯练15分钟,现在他爬楼梯都不怎么喘了,肺功能恢复得比预期好;
5. 我专门找了个小本子,每天记大伯咳嗽、咳痰的情况,还有吃了什么药、有没有副作用,复诊时带给医生看,医生能更清楚地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家属陪伴#找到组织了#肺癌治疗#肺癌群
#肺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