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存在这类基因突变,更容易患上胃癌!

存在这类基因突变,更容易患上胃癌!

哪个国家对胃癌的诊治最为先进?答案一定是日本。同为胃癌大国,我国的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27.4%,而日本却高达60%。 最近,日本理化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又发布了一项胃癌研究,发现4个同源重组基因的缺陷与胃癌最大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相互作用,存在这些基因缺陷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癌风险会剧增[1]。 根据研究估计,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到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低于5%,一般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到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为14.4%,而同源重组基因缺陷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85岁时的胃癌累积风险高达45.5%。 胃癌是全球第5常见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大的危险因素。然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常见,全球几乎一半人口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2],但胃癌却没那么常见。 同样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展成胃癌,有些人却不会? 去年,研究人员发现BRAC1/2基因突变除了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还跟胃癌等许多其它癌种风险增加有关。还有哪些基因可能会和胃癌的风险有关呢? 研究人员利用日本生物银行和爱知癌症中心医院流行病学研究项目的数据,对27个癌症易感基因与胃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纳入了11859名胃癌患者和44150名未患恶性疾病的健康对照。 研究发现有9个基因和胃癌的风险明显相关,包括4个同源重组基因:BRAC1、BRAC2、ATM和PALB2;3个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和MSH6;以及与细胞增殖、迁移粘附有关的APC,和钙黏蛋白CDH1。 携带其中一个相关基因变异,平均会让癌症诊断的中位年龄提前10年以上,其中APC和CDH1的变异分别会让中位诊断年龄提前18.0和20.5岁。 胃癌相关基因携带者的诊断年龄更早 研究中,胃癌相关基因携带者有88.9%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非携带者也有86.4%感染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否携带胃癌相关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会增加胃癌风险,但在携带者中的增加更为明显,尤其是4个同源重组基因的携带者。 相比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非携带者,携带9种胃癌相关基因变异之一会增加27%的胃癌风险,携带4种同源重组基因变异之一会增加68%的胃癌风险,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4.76倍的胃癌风险。但如果携带4种同源重组基因,同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则会暴涨21.45倍。 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癌风险暴涨 研究人员估计,一个人如果不感染幽门螺杆菌,无论是否携带胃癌相关基因,85岁时的胃癌累计风险都低于5%,感染幽门螺杆菌会让这一风险升高到14.4%。而如果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再感染幽门螺杆菌,85岁时的胃癌风险将高达45.5%。 对于携带同源重组基因变异的人,根治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Usui Y, Taniyama Y, Endo M,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Homologous-Recombination Genes, and Gastric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13): 1181-1190. [2]. Hooi J K Y, Lai W Y, Ng W K,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

小D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处方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处方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损害、再生,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的固有胃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 一、临床特征   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可有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性隐痛、嗳气、反酸、胃灼热、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部分可出现明显的畏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贫血、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等。     二、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及早治疗、坚持治疗。   预后:绝大多数浅表性胃炎经积极治疗多能痊愈,仅少数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的肠化和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经适当治疗后可以改善,甚至逆转,但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   重度不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需预防性手术切除。   三、常用处方   处方1:适用于伴Hp感染者,疗程为14天(PPI+2种抗生素+铋剂,具体见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   处方2: 适用于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内镜下伴有糜烂者,疗程为4~6周,以后可酌情按需服用。   法莫替丁,20mg,口服,2次/d。 或  雷尼替丁,150mg,口服 2次/d。 加  铝碳酸镁,1.0g,口服,3次/d,饭后嚼服。 或  磷酸铝凝胶,20g,口服,2次/d。   如合并腹痛,则加用曲美布汀,0.1g,口服,2次/d。 或  匹维溴铵,50mg,口服,3次/d。   如合并腹胀,则加用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饭前。 或  伊托必利,50mg,口服,3次/d,饭前。 或  莫沙必利,5mg,口服,3次/d,饭前。   处方3:结合处方2,适合萎缩性胃炎伴有贫血者。 维生素B12注射液,0.025~0.1mg,肌内注射,1次/1~2d。     四、注意事项   药物选用原则     抗Hp治疗特别适用于: ①伴有胃黏膜糜烂、萎缩及肠化、不典型增生者; […]

半夏
新版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都讲了啥,这一篇先睹为快!

新版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都讲了啥,这一篇先睹为快!

近日,备受关注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以下简称国六共识)已正式见刊。而针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根除治疗部分,专家组则首次制订了证据级别更高的指南,目前也正在发表阶段。为更好、更标准化地推广国六版共识/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也随即于6月11日在线召开了国六版共识/指南的全国巡讲启动会,以期提高我国该领域内临床医生关于Hp感染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惠及广大患者。 启动会上,“Hp感染治疗部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陆红教授进行介绍和解读。本文第一时间总结Hp感染治疗中面临的问题、指南的学术重点等,供大家参考、学习。指南具体内容还请参照发表后的全文。 Hp感染的治疗: 以问题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 新版Hp感染治疗指南基于当前可获得的国内外最佳证据,采用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和价值观,综合衡量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等因素后形成推荐意见。新版指南回答了Hp初次及再次治疗(非一线、二线)等方面的重要临床问题,以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给出循证推荐意见。 1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三联方案,是否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初次和再次治疗? 推荐意见: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Hp感染者的初次和再次治疗。(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除质子泵抑制剂(PPI)和铋剂之外,可用以下抗菌药物组合(排序不分先后)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四环素。(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中抗菌药物组合、剂量和用法如下图所示,与国四和国五版共识一致。 注:标准剂量的PPI和铋剂(2次/天,餐前半小时口服)联合2种抗菌药物(餐后口服),疗程14天。 推荐意见:在初次和再次治疗中,不推荐非铋剂四联方案(伴同方案、杂合方案、序贯方案)。 2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大剂量二联方案作为初次和再次治疗? 大剂量二联方案指含双倍剂量PPI和每日≥3 g(分3次或以上给予)阿莫西林的方案,疗程为14天。 推荐意见:在Hp感染者的初次和再次治疗中,铋剂四联和大剂量二联方案均为可选的治疗方案。(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如何进一步优化Hp根治方案,提高Hp根除率,是临床上需要不断探究和验证的问题。与四联疗法相比,二联疗法的不良反应明显更低。其作为一种简单且具有较低耐药率的方案,或可用于一线或拯救性治疗。 但二联方案对抑酸强度的要求也更高。阿莫西林对Hp的抗菌作用具有pH依赖性,当胃内胃酸被充分抑制、胃内的pH值水平能够持续或者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达到6以上的水平时,阿莫西林可以充分发挥其杀灭Hp的作用,即胃酸分泌被抑制的越充分,阿莫西林的抗菌疗效越高。因此,临床应选用具有更高抑酸效果的抑酸药物用于该方案。 3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常规剂量PPI的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双倍剂量PPI的铋剂四联方案? 根据我国PPI药物种类和使用规范等,根除治疗中使用的PPI均为单次剂量,铋剂四联方案中均采用每日两次口服。 推荐意见:不建议在铋剂四联方案中常规使用双倍剂量PPI。(弱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实施建议:在某些情况下,通过CYP2C19基因型检测已明确Hp感染者为PPI快代谢型时,可以酌情使用双倍剂量PPI的铋剂四联方案进行根除治疗,可能有利于提高根除疗效。 4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含PPI的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含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的铋剂四联方案? 推荐意见:在Hp感染者的根除治疗中,含PPI的铋剂四联方案和含P-CAB的铋剂四联方案均为根除治疗的可选方案。(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伏诺拉生作为我国上市的首款P-CAB,具有抑酸强、起效快、作用久、不受餐食影响等优势,可有效提高酸相关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的杀菌能力进而提高Hp根除率。其自2014年在日本上市后成功应用于一线、二线根除Hp治疗中。其Hp根除治疗的适应症后续也将在我国获批,届时将为我国Hp感染者的根除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5 在Hp感染者的经验性根除治疗中,是否推荐通过了解抗生素用药史调整的根除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在Hp感染者的经验性根除治疗中,推荐使用通过了解抗生素用药史调整的根除治疗方案。(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实施建议:通过患者回忆而获得的用药史信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受损,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尽量获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 6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经验根除治疗,是否推荐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根除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在Hp感染者的初次治疗中,指南专家组不建议常规使用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根除治疗方案。(弱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实施建议:虽然目前的研究证据中没有治疗失败者的研究证据,但是指南专家组建议在此类患者中使用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根除治疗方案。 7 在Hp感染者种,相对于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是否推荐铋剂四联方案联合中药治疗? 推荐意见:1.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高耐药地区,采用经验性治疗时;2.曾根除Hp治疗失败的患者人群中,在铋剂四联方案基础上联合某些中药,可能有助于提高根除率。(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8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三联方案联合益生菌治疗? 推荐意见:目前缺乏可靠的研究证据来支持或者反对在Hp感染治疗中使用三联根除方案联合益生菌。(无推荐,极低质量证据) 9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铋剂四联方案联合益生菌治疗? 推荐意见:有条件推荐铋剂四联方案联合益生菌根除Hp感染。(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10 在Hp感染者中,相对于铋剂四联方案,是否推荐三联方案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不建议用标准三联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方案来替代标准四联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弱推荐,专家共识) 11 难治性Hp感染根除治疗 难治性Hp感染的定义:是指连续规范的不同药物组合方案根除治疗≥2次仍未成功。 原因: ▪菌株因素:原发耐药或继发耐药; ▪宿主因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或不耐受;依从性不佳; ▪医生因素:治疗不规范。 […]

半夏
两年前是炎症,两年后变癌症!医生提醒:从炎症到癌症,只有两三步!

两年前是炎症,两年后变癌症!医生提醒:从炎症到癌症,只有两三步!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微信公号公布了一个病例:2年时间,把炎症拖成“癌症”,后悔不已!   60多岁的方先生(化名)在2年多前总感觉恶心,于是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医生考虑到方先生已经60余岁,以前从未做过全面体检,建议他做了胃镜检查。   方先生的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中段充血灶,性质待病理。   资料图 金鹏摄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部分解释了方先生为什么总是恶心。接诊的医生告诉方先生食管有糜烂和炎症,且伴“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其中有部分是早期食管肿瘤,有部分可能只是炎症,但无论哪一种都和他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是分不开的。然而对自己身体情况十分自信的方先生并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2022年的3月份,方先生因为日渐显著的吞咽不适症状才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就诊打算复查。而这次方先生自己也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倔强”了。但令人惋惜的是,方先生的胃镜和病理结果提示病变已经进展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黏膜下层,已经错过了内镜下治疗的最佳时机。①   资料图 金鹏摄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   2015年刊发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一项刊文“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研究中谈到,体内炎症环境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   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   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慢性肝炎-肝癌   除此之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细胞坏死、增生,给癌症可乘之机。日常中的一些饮食种类,或可诱发机体持续性的炎症,甚至加速癌症的发展。②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炎症,有时候是癌症的帮凶。研究显示,其实很多比较重大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形成往往都伴随有炎症的改变。”   刘彬医生解释,“当我们人体的局部器官和组织受到了某些损伤的时候,身体本身的免疫细胞可能会被激活释放,从而让炎症因子也得到了释放,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这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升高,也能够让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得到提升。但如果炎症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反复复发作,让局部组织反复受到损伤,那么损伤的这些细胞就有可能发生癌变,形成癌症。”③   浙江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2021年7月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刊文指出,慢性炎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可以在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渐发展。一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体内反复或持续的低水平炎症,而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如结肠癌、肺癌、胃癌、食道癌等。④   医生提醒:这几种炎症需要特别警惕! 1. 乙型肝炎——肝癌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昕权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流行病学专家早已发现,凡是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大多数肝癌也高发。虽然并非所有的乙肝都必然演变成肝癌,但是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成为肝癌的。⑤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对于乙肝,一旦发现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急性期的乙肝患者,一定要积极抗病毒治疗,避免其进展成为慢性乙肝,因为慢性乙肝会反复损伤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纤维化,进而转化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又会继续进展,发展成为肝癌。在我国肝癌患者中,80%左右的人都有乙肝的病史,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肝癌都是由肝炎进展而形成的。所以对于肝炎,大家一定不要拖,否则很可能进展成为肝癌。③   2. 萎缩性胃炎——胃癌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昕权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经过口到达胃黏膜后定居感染,数周或数月后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⑤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引起萎缩性胃炎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胃癌的一个高危因素。所以虽然不能说患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进展成为胃癌,但是有萎缩性胃炎的人确实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一旦查出是萎缩性胃炎,大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本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防止萎缩性胃炎继续进展,发展成为胃癌。③   3. 慢性宫颈炎——宫颈癌   宫颈炎一般有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之分,与宫颈癌有一定关系的是慢性宫颈炎。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卓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慢性宫颈炎,大多是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子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的感染,它有多种表现方式,比如说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和宫颈外翻等。并不是说患有宫颈炎的患者一定会导致宫颈癌,如果慢性宫颈炎患者被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则是容易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指HPV16和HPV18。⑤   4. 溃疡性结肠炎——肠癌   肠炎的分类也很多。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首先要给大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肠炎都会发展成为癌症,但是如果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他们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是明显升高的。 […]

半夏
盘点120种明确致癌物,这20种最生活中常见!

盘点120种明确致癌物,这20种最生活中常见!

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最新版(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8种致癌物新上榜!其中,幽门螺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而用作阻燃剂和自来水消毒的六种卤代乙酸(HAA)物质被列为合理怀疑的人类致癌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最全的致癌物清单,以及那些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 图片来源:《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官网 1 新增8种明确致癌物 1、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同时人们找到了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多种机制。 2、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 三氧化二锑是一种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用作阻燃剂。制造三氧化二锑的工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该物质,同时劣质家具或地毯中可能也会释放该物质,长期接触可能诱导癌症的发生。 3、自来水消毒后产生的卤代乙酸副产物 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氯基消毒剂,可能会与水中的一些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乙酸,这一物质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此次报告新增的卤代乙酸主要有6个,溴氯乙酸(BCA)、溴二氯乙酸(BDCA)、氯二溴乙酸(CDBA)、二溴乙酸(DBA)、二氯乙酸(DCA)、三溴乙酸(TBA)。 近年来自来水消毒及过滤等技术的进步,可以显著降低水中卤代乙酸含量,目前各个国家也有标准限制自来水中卤代乙酸的含量。因此,对于自来水我们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担心! 2 这份“致癌物清单”要收好!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应该说是迄今为止最全的“致癌物清单”。   1类是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 2类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3类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 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致癌物(最高级别致癌物)共120种,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酒精饮料、咸鱼、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和吸烟等。能远离这120种“1类确定致癌物”,可以帮你大大远离癌症。 1、20种日常接触类的致癌物   1.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2.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乙醇不仅能代谢产生乙醛,还会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癌变。 3.含酒精饮料:酒、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致癌物。 4.吸烟: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 5.二手烟草烟雾: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无烟烟草:包括嚼烟和鼻烟等,尼古丁和亚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7.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两种存在于烟草和烟气中的氮亚硝胺化合物,可诱导产生多种癌症。 8.加工过的肉类(摄入):腌制肉类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磷酸盐,熏制肉类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可能与鼻咽癌相关。 10.槟榔果: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会破坏黏膜细胞的细胞膜,破坏细胞的DNA。 11.含烟草的槟榔嚼块:致癌原因与槟榔果相似,烟草增加了槟榔的毒性。 12.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致癌原因与槟榔果相似。 13.室外空气污染:易导致肺癌,患膀胱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14.含颗粒物的室外空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等也被认为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会增加患癌风险。 15.柴油发动机排气: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已证实与肺癌、膀胱癌有关联性。 16.家庭烧煤室内排放:会排放出以苯并芘为代表的致癌物,易诱发肺癌。 17.苯并芘:存在于煤焦油中的化学物质,而煤焦油常见于汽车废气、烟草与木材燃烧产生的烟和炭烤食物中。 18.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油漆、墙纸、地毯、打印机、汽车废气、合成纤维、建筑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和香烟的烟中都含有苯。苯在人体中代谢的产物会导致DNA链的断裂和破碎,诱发白血病。 19.甲醛:普通人主要通过新装修家居中的人造板材接触到甲醛。可导致鼻咽癌、新生儿畸形、儿童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等。 20.未经处理或轻度处理矿物油:用于制造发乳、发油、发蜡、口红、面油、护肤脂等,含多种烃类物质,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杂质可能诱发癌症。 2、18种辐射类致癌物   21.太阳辐射:过度暴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癌。 22.紫外线辐射:损坏皮肤细胞中的DNA,导致皮肤癌。 23.紫外发光日光浴设备:释放紫外线辐射,损坏皮肤细胞中的DNA,导致皮肤癌。 24.花椒毒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伴紫外线A辐射:国外临床上主要用花椒毒素加紫外光疗法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皮肤顽疾,但可能因此诱发细胞癌变。 25.电离辐射(所有类型):电离辐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质子流、中子流、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可诱发多种类型DNA分子损伤,从而致癌。 26.放射性核素,α粒子放射,内部沉积: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相当于氦原子核,能引起组织损伤和癌变。 27.放射性核素,β粒子放射,内部沉积: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产生,相当于电子,能引起组织损伤和癌变。 28.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产生电离辐射,破坏细胞DNA。 […]

半夏
这120种“1类确定致癌物”必须远离!最新致癌物报告:再添8大将!

这120种“1类确定致癌物”必须远离!最新致癌物报告:再添8大将!

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最新版——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8种致癌物新上榜!其中幽门螺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而用作阻燃剂和自来水消毒的六种卤代乙酸(HAA)物质被列为合理怀疑的人类致癌物。 1.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同时人们找到了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多种机制。 2. 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 三氧化二锑被列为合理怀疑的致癌物。三氧化二锑是一种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用作阻燃剂。制造三氧化二锑的工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该物质,同时劣质家具或地毯中可能也会释放该物质,长期接触可能诱导癌症的发生。 3. 6 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 其余6种自来水消毒后的卤代乙酸副产物。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氯基消毒剂,可能会与水中的一些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乙酸,这一物质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此次报告新增的卤代乙酸主要有 6 个,溴氯乙酸(BCA)、溴二氯乙酸(BDCA)、氯二溴乙酸(CDBA)、二溴乙酸(DBA)、二氯乙酸(DCA)、三溴乙酸(TBA)。① 近年来自来水消毒技术以及过滤等技术的进步,可以显著降低水中卤代乙酸含量,目前各个国家也有标准限制自来水中卤代乙酸的含量。因此,对于自来水我们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担心! 这份“致癌物清单”要收好!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类致癌物的清单,应该说是迄今为止最全的“致癌物清单”。 其中,1类是对人类为确定致癌物;2类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3类是对人类致癌性可疑;4类是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 1类致癌物(最高级别致癌物)共120种,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酒精饮料、咸鱼、大气污染、太阳辐射和吸烟等。如果能远离这120种“1类确定致癌物”,那就可以帮你大大远离癌症。 日常接触类 20种 1.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会造成细胞中的DNA损伤或双链断裂,从而致癌。 2.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乙醇不仅能代谢产生乙醛,还会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肝细胞癌变。 3.含酒精饮料:酒、酒精饮料生产发酵、蒸馏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类(如苯并芘)等致癌物。 4.吸烟: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 5.二手烟草烟雾: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 6.无烟烟草:包括嚼烟和鼻烟等,尼古丁和亚硝胺含量更高,并含甲醛、砷、镉等致癌物。 7.N’-亚硝基降烟碱(NNN)和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两种存在于烟草和烟气中的氮亚硝胺化合物,可诱导产生多种癌症。 8.加工过的肉类(摄入):腌制肉类含有较多亚硝酸盐、磷酸盐,熏制肉类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芘)。 9.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可能与鼻咽癌相关。 10.槟榔果: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会破坏黏膜细胞的细胞膜,破坏细胞的DNA。 11.含烟草的槟榔嚼块:致癌原因与槟榔果相似,烟草增加了槟榔的毒性。 12.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致癌原因与槟榔果相似。 13.室外空气污染:易导致肺癌,患膀胱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14.含颗粒物的室外空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等也被认为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会增加患癌风险。 15.柴油发动机排气: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已证实与肺癌、膀胱癌有关联性。 16.家庭烧煤室内排放:会排放出以苯并芘为代表的致癌物,易诱发肺癌。 17.苯并芘:存在于煤焦油中的化学物质,而煤焦油常见于汽车废气、烟草与木材燃烧产生的烟和炭烤食物中。 18.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油漆、墙纸、地毯、打印机、汽车废气、合成纤维、建筑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和香烟的烟中都含有苯。苯在人体中代谢的产物会导致DNA链的断裂和破碎,诱发白血病。 19.甲醛:普通人主要通过新装修家居中的人造板材接触到甲醛。可导致鼻咽癌、新生儿畸形、儿童白血病、骨髓性白血病等。 20.未经处理或轻度处理矿物油:用于制造发乳、发油、发蜡、口红、面油、护肤脂等,含多种烃类物质,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杂质可能诱发癌症。 辐射类 18种 21.太阳辐射:过度暴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癌。 22.紫外线辐射:损坏皮肤细胞中的DNA,导致皮肤癌。 23.紫外发光日光浴设备:释放紫外线辐射,损坏皮肤细胞中的DNA,导致皮肤癌。 24.花椒毒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伴紫外线A辐射:国外临床上主要用花椒毒素加紫外光疗法治疗白癜风、牛皮癣等皮肤顽疾,但可能因此诱发细胞癌变。 25.电离辐射(所有类型):电离辐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质子流、中子流、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可诱发多种类型DNA分子损伤,从而致癌。 26.放射性核素,α粒子放射,内部沉积:重原子(例如铀,镭)或人造核素衰变时产生,相当于氦原子核,能引起组织损伤和癌变。 27.放射性核素,β粒子放射,内部沉积: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产生,相当于电子,能引起组织损伤和癌变。 28.X射线和伽马射线辐射:产生电离辐射,破坏细胞DNA。 29.中子辐射:人工方法从原子核中释放出中子,可造成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 30.裂变产物,包括锶-90:重核裂变产生多种放射核素。裂变产物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中的用途广泛,如氪-85用作β放射源和自发光灯的能源;铯-137是γ放射源;锶-90是β放射源;锝-99m在核医学上用于临床诊断。锶-90易致白血病,铯-137会造成肝癌和肾癌。 31.放射性碘,包括碘-131:常用于癌症化疗,也有致癌风险。 32.氡-222及其衰变产物:天然石材中可能含放射性氡,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 33.镭-224及其衰变产物:镭的所有同位素都有强烈的放射性,电离辐射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34.镭-226及其衰变产物 35.镭-228及其衰变产物 36.钍-232及其衰变产物:天然放射性核素,采矿和挖隧道等大型土石工程、核燃料废物处理等过程中会出现。 […]

半夏
60%的中国人感染了这种菌!过年聚餐,这件小事必须重视

60%的中国人感染了这种菌!过年聚餐,这件小事必须重视

近期,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发布的第15份致癌物报告中指出,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是明确致癌因素。 这个话题引爆了超4亿人围观,迅速登上了热搜。 马上就要过年了,中国人喜欢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才觉得热闹。 可家不仅是表达爱的地方,也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地。那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是什么关系?大家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总结了一些干货内容,给大家参考。 图片来源:123RF 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引发胃癌吗? 答:大部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不会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只有小部分的人才会发展成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感染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已有超过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 这相当于,每5个人里,就有3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它为何如此顽强,能够在胃酸(强酸)中毫发无损? 通常,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会专门定植在胃型上皮中。之所以幽门螺杆菌可以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下生存,是因为它自己可以分泌释放尿素酶来中和胃酸,保护自己。 所以,当我们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仅靠自身是很难清除的,就造成了持久或终生感染。 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发生在儿童时期。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可能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但是,大多数被感染的人(超过85%)不会有任何不适症状和病症,很多人也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而另一小部分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可能会出现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利用自身的鞭毛进入胃黏膜,产生一些毒素物质,从而引发胃部不适等症状,如: 腹痛(空腹时腹痛更严重); 腹胀; 恶心; 食欲不振; 经常打嗝、嗳气、口臭; 无意识的体重下降等。 严重的人还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有研究发现,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10%~20%的风险发展成消化性溃疡;有1%~2%的风险会发展成胃癌。 图片来源:123RF 问:为什么有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没生病? 答:美国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官网中指出:“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对幽门螺杆菌的有害影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还可能是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不仅仅和幽门螺杆菌有关。 虽然有研究发现,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患上非贲门胃癌的风险几乎是未感染者的6倍。 但是,还有很多危险因素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 曾有研究做了综合分析,发现: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盐渍食品如咸鸭蛋、咸菜、腊肉等)、烫食和不规律吃饭、饮食不健康、遗传易感(如ALDH2突变等)等因素,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具体来说,研究发现: 盐摄入过多,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高,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类,本身也是致癌因素。 相比不喝酒的人,喝酒的人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 吸烟的人胃癌风险增加2.7倍,而且烟龄越长、吸烟越多,就越容易得胃癌。 不规律吃饭会让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增加3倍。 烧烤油炸食物中富含较多的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较高浓度的多环芳烃会增加近2倍的胃癌风险。 另外,基因和遗传也有影响。在所有基因变异中,确定了与胃癌风险关联性最强的1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遗传风险最低的20%人群相比,中等遗传风险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54%,遗传风险最高的20%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108%。 研究还发现,和生活方式最健康的人群相比,生活方式一般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增加34%,生活方式最差的人群胃癌风险更是翻了一倍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高遗传风险,如果能同时做到不吸烟、从不饮酒、较少吃腌制食品,以及经常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这4点健康生活方式,胃癌的发病风险也会相对降低了47%。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因素对胃癌的影响是独立的,但两者有协同效应。也就是说,如果基因本身不够有优势,再不注意生活方式,就是雪上加霜了;基因够好又过得健康,则能锦上添花。 图片来源:123RF 问: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得根治吗? 答:《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除非有抗衡因素,建议对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被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存在持续传播的可能性。 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如配偶和子女)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家庭成员一定会感染。是否会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因此,提倡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可以防止重复和交叉感染,有助于降低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提倡分餐制。 碗筷可以定期高温煮沸,或用消毒柜杀菌消毒(幽门螺杆菌不耐高温); 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幽门螺杆菌可在牛奶、速食食品、蔬菜、果汁,以及不同的肉类中存活一定时间)。 那么,如果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哪些患者需要治疗呢?《世界胃肠组织全球指南(2010)》中指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治疗的指征为: 既往或目前患有十二指肠和/或胃溃疡,不论有无并发症; 胃癌切除术后; 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萎缩性胃炎; 消化不良; 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 […]

半夏
致癌!约7亿人感染!中国首个幽门螺杆菌自测产品获批

致癌!约7亿人感染!中国首个幽门螺杆菌自测产品获批

据统计,被列为明确致癌物的「幽门螺杆菌」,在国内有近7亿人感染。 随着患病群体日益庞大,「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近日,诺辉健康发布公告称,旗下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幽幽管”获得NMPA注册申请。 据悉,这是中国首个适用于「消费者自测」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 中国「首款」 幽门螺杆菌的常见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分离培养等多种方法。 但由于具有不同程度的缺点,比如血清学检测不能用于根除治疗后复查;分离培养不推荐单纯用于临床的常规诊断,在临床上应用不是很广泛。 “目前,粪便抗原检测,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检测方式之一,广泛获得国内国际医学指南和共识的一致推荐。”白云山制药总厂罗志波博士认为。 据悉,此次获批的幽幽管,就是采用该种方式。 幽幽管首次实现取样和检测“验孕棒”式一体化设计,用户操作简单: 采样后,将取样棒插回试剂管,10秒摇匀,按下管盖后10分钟即可读取结果。 据诺辉健康官微,幽幽管注册产品名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乳胶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抗原。 明确「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 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进而发展为胃炎。 这一发现是在1982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在人类的胃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细菌,会引发胃炎。 为了让这种观点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科学家主动感染了这种细菌,随即患上了胃炎。 这一发现震惊医学界,2005年,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之后,生命科学对于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不断深入。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直接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 “足以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直接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风险。”罗博士说道。 「居家检测」新潮 近日,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即时即地检验(POCT)产品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 “POCT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同时也是IVD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POCT得以顺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并满足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该部分需求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罗博士认为,疫情常态化下,可以拓宽居家检测产品的应用范围。 “比如核酸自测产品,清华团队已经研发出核酸检测卡盒,居家检测30分钟内出结果,方便、快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客观上,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医院病床不足等现象时常出现,新冠疫情的冲击还没办法精准研判,居家检测的蓬勃发展也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挤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则表示,新冠抗疫的常态化,将加速健康管理落地居家场景。 应该坚持转化研发成果为更便捷的使用体验,帮助更多的无症状人群和高风险人群早筛、早检、早就医。 部分数据来源:  1.凤凰卫视:7亿中国人感染这种细菌!靠吃和接吻传染,可诱发癌症… 2.检验医学网:史上最全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半夏
幽门螺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如何将其扼制在家庭的摇篮中?

幽门螺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如何将其扼制在家庭的摇篮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家庭的防控和管理流程要知道。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Hp是一种可以寄生在人类胃部的致病菌,不仅是导致胃癌的致癌物,也是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图1 微博热搜截图   数据显示,我国每2个人中约有1人携带Hp,感染率高达40%-60%。近几年Hp感染率持续上升,且存在家庭聚集传播的现象,一人查出,全家都要筛查。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家庭内Hp感染十分重要。   1 Hp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Hp有4大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图2所示),家庭成员之间极容易相互传播。   图2 Hp传播途径 因此,家庭预防Hp措施主要包括:   1、避免食用同一盘食物,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 2、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 3、及时清洁食品容器; 4、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可疑器具密切接触,对医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 2 Hp管控策略 共识指出“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是阻断Hp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策略,即对感染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治疗和随访(Hp筛查流程如图3所示),以期提高家庭成员的防范意识,预防或减少Hp的传播,降低胃黏膜病变和胃癌发生的风险,并可节省后期医疗费用。 图3 Hp筛查流程图 目前临床上适合家庭成员Hp筛查的方法主要是非侵入性Hp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 图4 Hp检测方法 3 Hp根除治疗 对于家庭中的成年人,一旦发现Hp感染,应立即治疗。2017年,中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报告》,提出了含铋剂的四联疗法(PPI+铋剂+两种抗生素)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经验疗法方案,疗程为10天或14天。 家庭成员可根据以下7大方案(图5)选用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率低的四联方案,进行Hp根除治疗。 图5 Hp根除治疗方案。 若家庭中发现儿童Hp感染,需要根据风险收益评估和相关疾病状况进行治疗。 对于5岁或5岁以上的活动性感染儿童,考虑到再感染的可能性时,可提供根除Hp的治疗。 对于患有活动性胃炎、因腹部症状进行胃镜检查、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胃癌家族史以及发现活动性Hp感染的儿童,建议考虑根除Hp治疗。 不推荐对慢性原发性荨麻疹进行Hp根除治疗。 不建议对无症状儿童检测和治疗。 对于家庭中的老年成员,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治疗Hp感染的策略。 虽然Hp感染率在老年人群(60-65岁或以上)中较高,但他们通常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如心、肺、脑血管和肾脏疾病,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此,在根除Hp之前应谨慎行事并进行风险-收益评估,根据患者的用药史、病理生理状况、疾病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选择个体化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1]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1,41(4):221-233. [2]刘文忠,谢勇,陆红,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364-378.

半夏
逆转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四联根除方案

逆转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四联根除方案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   7个四联根除方案(PPI+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为10或14 d   以上内容仅用于参考学习,临床治疗请遵医嘱。 引用资料: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 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J] . 中华消化杂志,2021, 41(4) : 221-233. DOI: 10.3760/cma.j.cn311367-20210219-00108.    

半夏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人类与胃癌这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斗争的历史,已过百年。1920年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胃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居当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之首。直到192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第一台冰箱,人类储存和保鲜食物的技术才得到改进。我们不再需要食用腐坏食物,通过由盐腌制或熏制方法保存食物的方式也逐渐减少,胃癌的患病率才开始下降。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饮食习惯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人群中相当普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长期居于高位。同时,因为胃癌筛查在我国普及尚不理想。很多患者获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胃癌患者在临床有较高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就我国晚期胃癌治疗的发展与探索发表学术见解。   艰难徘徊——化疗、靶向、免疫谁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救命稻草” 我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达48万,全球占比43.9%,发病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1]。遗憾的是我国约36%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仅5.5%[2]。亟待后线治疗药物及策略进展打破困局。梁军教授表示,我国的晚期胃癌患者肿瘤分期晚,肿瘤负荷大,在临床上存在明确的后线治疗需求。   胃癌的药物治疗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探索历程。上世纪60年代以前,晚期胃癌的治疗大多以支持治疗为主。到1960年后经过逐步探索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单药化疗中获益。之后,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发现双药联合化疗患者获益高于单药化疗。在2006年逐步出现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但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梁军教授表示,长久以来,尽管化疗药物迭代更新,但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都是基于化疗为主的单药或联合方案。而传统化疗药物很难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至一年以上,这显然与目前临床胃癌患者迫切的治疗愿望以及长生存的追求有较大的距离。亟待全新治疗方式,改变目前晚期胃癌药物治疗的窘境。   2010年后,靶向治疗逐步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作用。在晚期胃癌领域,HER-2阳性患者中我们使用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这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式,就比较显著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遗憾的是,HER-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数量,仅占到全部胃癌患者总数的15%左右,这就限制了靶向联合化疗在胃癌领域的运用。同时,我们看到胃癌与其他瘤种存在明显区别,就是胃癌的肿瘤异质性很强。这种肿瘤异质性体现在肿瘤原发病灶与转移灶之间,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在后线治疗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原发灶与转移灶,甚至转移灶与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性不同。这也是靶向药物运用于胃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开始,KEYNOTE-059、KEYNOTE-061等几个免疫治疗运用于晚期胃癌的重磅研究,诠释了其在胃癌治疗领域从三线治疗逐步向二线,一线治疗跃迁的重要历程。免疫治疗也逐步在胃癌诊疗领域发挥作用,这对于晚期胃癌药物治疗而言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转机突现——RAINBOW研究奠定胃癌二线治疗新策略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了一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对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和胃腺癌(mGC)患者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PTX),与安慰剂(PL)+PTX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RAINBOW 研究)。研究共纳入665例患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330例,PL+ PTX组335例。研究结果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9.63个月,相较于PL+PTX治疗组的7.36个月,明显提高。而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和40%,也明显高于PL+PTX治疗组的57%和30%。另外,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与PL+PTX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2.8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 和16% 。提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较单纯化疗患者获益明显。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在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秀的表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同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2021胃癌诊疗指南》中将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作为一类推荐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这无疑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手段与药物匮乏的情况下,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全球临床研究中,获得如此重磅的进展和突破,这为全球晚期胃癌患者都带来的福音。   仰望星空——联合策略疗效凸显,晚期胃癌治疗前景可期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得以公布。该项研究是想要了解,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反应性及安全性如何。研究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患者m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 个月 vs 3.15个月;HR=0.765;p=0.0184) ,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mOS获益(8.71个月 vs 7.92个月;HR=0.963;p = 0.7426)。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的已知安全特征一致。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我们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胃癌治疗中的优秀表现。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的公布,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让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给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获益。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其联合紫杉醇已在很多个国家获批胃癌二线治疗,我们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国内获批上市。   当问及梁军教授,未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可以使其为临床胃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梁军教授表示,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的作用。而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联合应用组合,靶向联合免疫或者“双靶”药物联合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看到,虽然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尚未发现一个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精准识别治疗的获益人群,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批应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梁军教授表示,将来能否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其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甚至是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如果能够跻身胃癌的全程治疗,这将是十分具有前景的尝试。基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特异性抑制VEGFR-2活化,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我们还期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其他瘤种中发挥出优秀的疗效,为更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2].美国SEER数据库2011-2017统计数据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stomach.html;  

半夏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到底喝什么干什么会得癌,在互联网上似乎一直是各国各路野生养生专家热爱的话题。然而众说纷纭,有没有点可靠的? 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Elsevier推荐了一个很好用的癌症身体交互图,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致癌物质和癌症的关系。这些信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专业协会发布的指南,有强证据支持,图片也简单易懂,有利于健康教育。 吃、喝和癌症的关系 01 酒精 酒精致癌,可是全面开花。如上图,从上到下哪哪都有。口咽、喉部、食道、乳腺、肝脏、结肠还有直肠,都不放过。 02 红肉 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类为红肉。WHO 将其列为II A类致癌物,主要导致结直肠癌。 03 加工肉 还是结直肠癌,WHO 将加工肉类列为 I 类致癌物,可导致结直肠癌。 04 高盐饮食 盐摄入量超标可导致胃癌。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均在8-10克左右,而爱吃咸菜的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达到了15克以上,远远超过需要量的标准。 此前,JAMA发表过文章,对中国人近10年来食盐摄入量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相当不容乐观。除了癌症之外,过量摄入盐对心脑血管和代谢类疾病有不弱于糖的贡献。看来除了控糖,控盐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05 水果摄入不足 没想到吧,进食水果太少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肺癌和胃癌。根据研究,每天进食水果100 g以下的人,比每天进食超过100 g的人胃癌发病率至少高两倍。而建议的水果摄入量是每天300 g以上。 06 纤维摄入不足 纤维摄入量低易导致结直肠癌。据统计,如果每日摄入纤维量低于6 g,其直结肠癌发病率比摄入高于6 g者至少高85%。高纤维食物中,芹菜、苹果、胡萝卜、白菜、笋等都是日常易取得的果蔬。 07 非淀粉类蔬菜摄入不足 看来不吃蔬菜和不吃水果一样严重。非淀粉类蔬菜的意思是说不能用糖尿病高风险因素土豆来充数哦。其摄入不足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和胃癌。推荐摄入量为每天超过375 g。 生活习惯哪些易患癌? 01 吸烟 吸烟致癌,更是全面开花,连酒都要自叹不如了。吸烟可以在全身各系统造成癌变,口咽、喉部、食道、肺、肾脏、胰腺、胃、膀胱、结肠、直肠都是吸烟致癌的靶器官,除此以外,血液系统中的癌症——白血病,也可由吸烟造成。如果女性吸烟,还会造成卵巢癌。 02 日照过多 许多皮肤科医生都不断的提醒公众和患者,要注意避免暴晒,尤其是阳光强烈的时候。并且防晒产品,包括遮阳伞、遮阳帽、遮阳的服装和防晒霜一直是不断的被医生们和各皮肤医学学会推荐的。 毕竟恶性黑色素瘤一旦转移,将难以治疗。据统计,90%以上的黑色素瘤都是因为晒太阳引起的。 好吧,我不晒行了嘛! 03 缺乏运动 没想到,缺乏运动还会生癌! 根据统计,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女性,她们患子宫内膜腺癌的几率比达不到这个运动量的女性要低两倍还多。 而对乳腺癌来说,如果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达不到90分钟,患癌几率是达到运动量者的两倍以上。 而最不爱动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每周连一个小时体育锻炼也达不到,那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至少翻倍。总而言之,越不爱运动,可能的患癌种类越多,风险越高。 什么致病因素会导致癌症? 01 肥胖 肥胖真是癌症的强大助力!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胖子们,患食道癌、乳腺癌、肾脏肿瘤、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的风险都不同程度的高于非肥胖人群。而女性肥胖者还会有患上卵巢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高风险。 […]

半夏
消化科医生的一封信:写给“正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你”

消化科医生的一封信:写给“正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你”

绘 图:消化 道早癌防治联盟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1: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率国家。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不同年龄层次人群Hp感染率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岁人群Hp感染率仍高达37.1%。 2:H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感染患者中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 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Hp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Hp感染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3:Hp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4:Hp感染不是一种人体共生细菌,更不是一种益生菌。对于年幼儿童而言,其可能存在潜在的益处。但除此以外,该菌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有害菌,随着人类的迁徙而呈现全球分布。 5: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Hp感染不会自行消除。尽管环境和饮水的改善也有助于Hp感染率的下降,但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Hp感染率不会自行下降。 6: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约90%非贲门部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众多证据表明,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 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7:根除Hp可降低我国的胃癌发生风险,有效预防胃癌。近期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根除Hp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为0.53,根除Hp对无症状患者和内镜下早癌切除术后患者尤其有益,根除Hp后胃癌风险降低34%; 8:根除Hp后可以减少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的异时性胃癌发生。 9:根除Hp预防胃癌在胃癌高风险地区有成本-效益比优势。 10:在胃癌高风险地区开展根除Hp的基础上,应逐步推广Hp的广泛根除以预防胃癌。 11:应提高公众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充分了解Hp感染的危害,有助于我国胃癌的防治。 ➣ 公众需知晓的是: ✓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且多数发现时即为进展期或晚期,预后差,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好。 ✓ 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筛查早癌的主要方法; ✓ 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率,尤其是早期根除; ✓ 有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 纠正不良因素(高盐、吸烟等)和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也很重要。 12:开展Hp的规范根除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13: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推荐Hp“筛查和治疗”策略。 14:在普通社区人群中,推荐Hp“检测和治疗”策略。 15:Hp的筛查方法可以采用呼气试验、血清学方法或粪便抗原检测。 16: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和Hp抗体联合检测,可用于筛查有胃黏膜萎缩的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黏膜萎缩特别是胃体黏膜萎缩者是胃癌高危人群,非侵入性血清学筛查与内镜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筛查效果。 17: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CagA)和空泡变性细胞毒素A(VacA)血清抗体检测,亦可用于Hp筛查,对Hp毒力阳性的菌株更推荐根除。 18: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19:Hp根除建议采用标准的铋剂四联方案。 20:有效的Hp疫苗将是预防Hp感染的重要措施。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发生的主要病因,有针对性的特效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Hp感染无疑是最佳选择。

半夏
全球近一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预防其实很简单!

全球近一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预防其实很简单!

胃癌是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中近48万例(44%)发生在中国;全球死亡人数中有37万(49%)是中国患者。 调查发现,中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仅约20%,有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胃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胃癌早期基本上没有症状,即使有一些小毛病、小症状,通常也易被忽视; 缺乏筛查意识,认为能吃能喝,没什么大问题就忽略了检查的重要性。 所以,哪些人需要非常重视胃癌的筛查?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觉?平常胃不舒服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123RF 胃癌的高危人群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指出,胃癌的高危人群有: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据统计,甘肃省(尤其是河西地区)、辽宁省(属北方高发区)等地区是胃癌高发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做呼气试验或大便检查;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一级亲属患有胃癌;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饮食、喜欢吃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此外,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经常熬夜、有负面情绪等人群也应该重视胃癌的筛查。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专业医生会根据血清PG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胃癌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以及粘膜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病变被认为是引起胃恶性肿瘤的癌前疾病/病变。在疾病早期,如果我们能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诊,就能减缓胃癌癌前疾病的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生率。那么,胃癌和癌前病变会有哪些症状呢? 图片来源:123RF 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觉? 约80%的早期胃癌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症状。以下是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每一次症状的出现都应该引起重视。 食欲差,吃少量食物后感觉饱; 吃了一顿饭后上腹部有饱胀感; 腹部疼痛,通常在肚脐上方有模糊的不适感;也可能表现为餐后的隐痛或胀痛,大约1个小时后会慢慢缓解(进食后疼痛,空腹时缓解); 疲倦,没有原因的体重下降、消瘦; 严重、持续的胃灼热、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持续性恶心,反复呕吐,呕吐时有血/无血; 腹部肿胀或积水; 便血、黑便; 红细胞计数低(贫血)。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确认这些症状或体征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也有研究认为,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胃癌癌前疾病发病有关,若能消除或消弱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胃癌癌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人群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图片来源:123RF 胃不舒服,在家应该怎么办? 停止对胃黏膜的损伤:如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烧烤油炸的食物,忌酒等。研究发现,相比不喝酒的人,喝酒的人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吃腌制食品(咸鸭蛋、咸菜、腊肉等),以及经常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规律吃饭,尤其是遗传易感性人群(如ALDH2突变等)。研究表明,吸烟者胃癌风险增加2.7倍,而且烟龄越长、吸烟越多,就越容易得胃癌。 减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能有效防止Hp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降低Hp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还需做好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及时治疗咨询。研究发现,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非贲门胃癌的风险几乎是未感染者的6倍。 放松心情、控制肥胖的发生:因为超重或肥胖能够触发胃酸反流和胃灼热,这都可能导致癌症的产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各种能够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如果不能停药,可以在专业从业者的指导下服用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等。胃粘膜保护剂不仅能够治疗胃粘膜损伤,还能改善胃粘膜血流状况、预防疾病。  

半夏
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丨肿瘤情报

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丨肿瘤情报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ogy:2020年全球约4%新发癌症由饮酒所致 JCO:转移性黑色素瘤,新一线组合疗法安全有效 Gut: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新药: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 新药:恩沙替尼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 01 Lancet Oncology:2020年全球约4%新发癌症由饮酒所致 近日,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2020年饮酒导致的全球癌症负担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4.1%的新发癌症病例归因于饮酒,更是有近半数归因于重度饮酒。   文章标题截图   数据显示,2020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估计有741 300例(4.1%)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568700例(76.7%),大部分癌症为食管癌(189700例)、肝癌(154700例)和乳腺癌(98300例)。   而且,在这些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346400例(46.7%)归因于重度饮酒,即每日酒精摄入量>60 g;危险性饮酒(20-60 g/d)、中度饮酒(<20 g/d)则分别导致291800例(39.4%)和103100例(13.9%);另外,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多于10 g也会导致癌症(41300例)。   不同地区酒精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差异很大,其中在东亚和中欧,分别有5.7%和5.6%的新发癌症病例与饮酒相关,占比最高;北非和西亚则最低,分别为0.3%和0.7%。 02 JCO:转移性黑色素瘤,新一线组合疗法安全有效 来自国际、单臂PIVOT-02研究II期队列的结果显示,CD122偏向性白细胞介素-2通路激动剂bempegaldesleukin(BEMPEG)联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一线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耐受,3级和4级治疗相关和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并展现出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包括延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   文章标题截图   研究共纳入41例既往未经治疗的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BEMPEG 0.006 mg/kg + NIVO 360 mg,每3周一次,持续≤2年;38例为疗效可评价患者(≥1次基线后扫描)。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客观缓解率(ORR,盲态独立中心审查);其他终点包括PFS、总生存期(OS)和探索性生物标志物。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9.0个月时,ORR为52.6%(20/38),完全缓解率为34.2%(13/38)。靶病灶大小较基线的中位变化为-78.5%(缓解可评价人群);47.4%(18/38)的患者靶病灶完全清除。中位PFS为30.9个月(95%CI 5.3-无法估计)。未达到中位OS;24个月OS率为77.0%(95%CI 60.4-87.3)。分别有17.1%(7/41)和4.9%(2/41)的患者发生3级和4级治疗相关和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   治疗后,在血液中观察到CD8 +和CD4 + T细胞的多功能应答增加,由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因子驱动。治疗早期血液生物标志物(CD8 +多功能强度差和嗜酸性粒细胞)与治疗应答相关。 03 Gut: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近日,Gut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对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带来不利影响。 […]

半夏
完了完了,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离胃癌不远了?

完了完了,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是不是离胃癌不远了?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知道它与胃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它充满了嫌弃和恐惧。体检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已然被胃癌盯上了呢!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先来简单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吧。幽门螺杆菌是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的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讲真,样子挺让人翻江倒海的)。一般来讲,胃内的细菌感染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胃的环境是酸性的,一般的细菌无法成活,也正是因此,我们说的胃炎往往是指非细菌性炎症。但是,幽门螺杆菌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练就了一般细菌所没有的耐酸神功,所以就大摇大摆地在胃内安了家。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致病菌,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在这个轰动医学界的发现背后还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1982年4月,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Marshall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为了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的猜测,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如愿以偿”地得了胃病,幽门螺杆菌和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正式被揭示出来!Marshall也因此在200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早期胃癌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的4倍。但这并不代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上胃癌。 首先,幽门螺杆菌的种株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毒力很强、致癌机会较高的该菌种株,才有可能患胃癌。 其次,胃癌的发生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其演化进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的患者体内的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会协同作用于上述各阶段。也就是说,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一个致病因素。而且还有一个事实,幽门螺杆菌其实并不能直接导致癌变,它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帮凶。它分泌的一些毒性物质,如氨和磷脂酶等可以破坏胃黏膜,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打个比方,它本身不是老虎,只是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综上,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在临床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众多,但这些人中真正患上胃癌的却很少。因为胃癌的发生还与个体的抵抗力、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营养情况、年龄、烟酒刺激等其他因素有关。 如何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范围广,感染率高,其发生率仅次于龋齿,居第二位。我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80%,属于高感染国家。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预防感染呢?首先要知道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或粪—口传播,经口喂食、亲吻、打喷嚏等都会帮助它做免费旅行,因此把住口腔关对于预防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尽可能分餐制、用消毒处理的碗筷勺或自助餐; 对婴幼儿不口对口喂食,不将食物用嘴吹凉后喂食;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饮用经消毒的牛奶; 饭前便后要洗手; 认真刷牙,饭后漱口; 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如何筛查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抽血、胃镜、呼气等方式来检查。 呼气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测方式。具体方法可分为两种:C14呼气试验和C13呼气试验。其中14呼气试验存在放射线危害,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和年迈体弱者应慎用,且对同一患者来说,也宜避免反复多次采用该种方法检测。C13呼气试验检出率和符合率接近100%,无放射性,对人体无损害,各种年龄的患者都可采用该法。检查前受检者需空腹三个小时,在采样过程中,受检查者在半小时内服一颗胶囊,并先后呼三口气留取样本,就能十分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13C呼气试验已被公认为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方法。 既然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么高,筛查方法又如此简单,是不是应该奔走相告,让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去查一下呢?不必!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因为他们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若结果为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至于其他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意义不大,查出阳性反而徒增紧张。 另外,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是胃镜。因为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癌、贲门癌等消化道恶性疾病的漏诊,而且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就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关于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治疗 事实上,目前医学界认为大多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是不需要治疗的。对,你没有听错!因为很多人尽管胃内终身携带幽门螺杆菌,临床上却一直没有症状,过度治疗反而会带来其他不良后果,如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肠道菌群失调等。 在这些人中,大约只有1/3的患者需要接受治疗。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类:一是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二是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缩或糜烂患者;三是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加大患胃癌的风险;四是有MALT淋巴瘤患者。以上四种患者一定要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至于治疗过程和方法,其实很简单。一般要服用3-4种药物,服药10-14天。待停药1月后复查C13呼气试验即可。 写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吧。幽门螺杆菌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必过分恐慌,也不必过度检查和治疗。至于是否需要筛查或治疗,还应请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Hp),看这篇科普就够了!

胃癌元凶!幽门螺杆菌(Hp),看这篇科普就够了!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 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   那么,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Hp)? Hp怎样传染? 感染Hp一定会致癌吗? 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糟心的HP!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Hp)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粘附于胃黏膜以及细胞间隙,即可引起炎症。【1】   Hp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目前我国感染率约50%。【2】   二、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儿童高感染现象与家族聚集性是Hp感染的显著特征,家庭内传播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途径。【2】 三、这些场景下,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四、各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统计显示:在我国20—50岁的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呈递增趋势,50岁以上高达69%。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六、哪些人需要检查Hp? 七、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胃镜检查法   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组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八、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不使用胃镜检查的方法 九、13C呼气试验是检测Hp的常用方法   简单来说,吹两口气就可以检测胃内是否有Hp。   吹气试验有以下三步骤:   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危害?根除有什么益处? 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十一、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溃疡吗?   并非一定会得溃疡病。   但大多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引发溃疡病的主要原因。   十二、感染了Hp就会得胃癌吗? 胃癌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很高。因此认为:胃癌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关联 十三、根除后会得到这些收益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预防溃疡复发,降低胃癌发生。此外,还可快速消除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有效阻滞胃萎缩。   那么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还要做什么? 十四、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根除的? […]

半夏
致癌基因,世代相传?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该怎么办

致癌基因,世代相传?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该怎么办

风险升高,但不一定会患癌症

小D
死亡率排第三的癌症,盯上了 30 多岁的中国男性

死亡率排第三的癌症,盯上了 30 多岁的中国男性

30岁左右的你看看自己中招了吗?

小D
一文梳理 | 哪些感染与癌症发生有关?

一文梳理 | 哪些感染与癌症发生有关?

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能有效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小D
消灭胃癌的主要元凶——幽门螺杆菌(Hp)

消灭胃癌的主要元凶——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应该如何防治?

小D
幽门螺杆菌降解抑癌蛋白p53的机制找到了!

幽门螺杆菌降解抑癌蛋白p53的机制找到了!

幽门螺杆菌会带走p53的稳定蛋白,阻碍DNA修复,促进胃癌发展

小D
《柳叶刀》子刊:13%的癌症来自“传染”,中国是重灾区!

《柳叶刀》子刊:13%的癌症来自“传染”,中国是重灾区!

2018年全球有220万例癌症源自传染性疾病,中国占三分之一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