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消化道肿瘤】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五名中,消化道的肿瘤就占了3位,其中临床最常见的前3位分别是结直肠癌、胃癌、肝癌。   2016年我国癌症发病情况 因消化道结构特点,很多病人早期毫无感觉,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也没有筛查的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错过了最早诊断的时期。大多数患者到医院时,病情基本都发展到了晚期,会出现明显症状,不仅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近年来,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为代表的精准治疗快速进步,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星”利。 下面,医世象盘点了消化道肿瘤临床治疗常用的22款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以供大家了解。 一、索拉非尼 Sorafenib(片剂:200mg) 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乏力、脱发、感染、手足皮肤反应、皮疹。 2.推荐服用剂量为0.4g/次,每天两次,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必须整片吞服,如果漏服或呕吐同一天内不得补服。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每天一次,0.4g/次,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华法林合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5.TACTICS研究(NCT01217034)证实首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索拉非尼组获益更佳。   二、瑞戈非尼 Regorafenib(片剂:40mg)   适应证: 1.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2.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口服,每天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用药3周停药1周。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起始剂量逐渐递增。必须整片吞服,如果漏服或呕吐同一天内不得补服。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ALT升高、AST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功能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染;有血栓、栓塞病史者应谨慎使用。 4.对瑞戈非尼任一活性物质或辅料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5.避免联用CYP3A4强效抑制剂和诱导剂,联用伊立替康可能增加UGT1A1和UGT1A9底物的全身暴露量。   三、仑伐替尼 Lenvatinib(胶囊:4mg、10mg)   适应证: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疲乏、腹泻、食欲下降、体重降低、关节痛/肌痛、腹痛、掌跖红肿综合征、蛋白尿、出血事件、发音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恶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衰竭、脑出血、呼吸衰竭。 2.与甲状腺癌和肾癌不同,仑伐替尼在肝癌的药代动力学在临床上受到体重的显著影响: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推荐日剂量为8mg,每天一次;对于体重>60kg的患者,推荐日剂量为12mg,每天一次。 3.仑伐替尼应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如果患者遗漏一次用药且无法在12小时内服用,无需补服,应按常规用药时间进行下一次服药。   四、多纳非尼 Donafenib(片剂:0.1g)   适应证: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血小板计数减少、高血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脱发、皮疹和蛋白尿。 2.推荐剂量为每次0.2g,每天两次,空腹口服,以温开水吞服。建议每天同一时段服药,如果漏服药物,无需补服,应按常规用药时间进行下一次服药。 […]

半夏
卡铂或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ICI治疗消化道肿瘤获得性耐药有何特点?|肿瘤情报

卡铂或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ICI治疗消化道肿瘤获得性耐药有何特点?|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AMA Network Open:消化道肿瘤对ICI发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及预后 Annals of Oncology:卡铂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新药:双特异性抗体IBI389开始I期临床试验 新药:全球首个三特异性抗体申报临床试验 01 JAMA Network Open:消化道肿瘤对ICI发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及预后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广泛应用,获得性耐药(AR)的发生逐渐显现。然而,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接受ICI治疗后发生获得性耐药的进展模式以及生存率仍然未知。 为了探索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接受ICI治疗后发生获得性耐药的特点和预后,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者对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筛查,根据RECIST v1.1进行疗效评估,初始疗效定义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超过6个月的稳定疾病,当患者出现进展或死亡则被定义为AR。研究者在评估了消化道肿瘤中AR的现状以及模式及其预后,同时还评估了获得性耐药的部位和随后的管理。 在1124名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373名(33.2%)患者[282名男性(75.6%);中位(IQR)年龄62(54-68)岁]获得了初步缓解,173名(46.4%)患者[137名男性(79.2%);中位(IQR)年龄61(54-67)岁]出现AR。几乎所有发生AR的患者[167名,(96.5%)]均为接受治疗24.0个月内发生AR。寡进展是AR最常见的进展模式[122名,(70.5%)]而不是多转移进展(38名,[22.0%]),并且与良好的预后相关(38.5 个月 vs 14.0 个月;HR 0.37;95%CI 0.18-0.74;P <0.001)。淋巴结[101名(58.4%)]是出现AR进展最常见的部位。AR后的管理主要是全身治疗[96名(55.5%)]。 该研究表明,寡进展是AR进展的最常见模式,淋巴结是AR进展最常见的部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获得性耐药最有利的管理。 02 Annals of Oncology:卡铂可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III 期临床试验 BrightTNess 的初步分析显示,在新辅助化疗中,卡铂加或不加Veliparib可显着提高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 (pCR) 率和可控的急性毒性反应。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该试验的 4.5 年随访结果。 未经治疗的 II-III 期 TNBC 女性被随机分配(2:1:1)接收紫杉醇(每周 12 剂)联合(i)卡铂(每 3 周一次,共 4 个周期)加Veliparib(每天两次);(ii) 卡铂加Veliparib安慰剂;或 (iii) 卡铂安慰剂加Veliparib安慰剂。然后所有患者每2-3周接受一次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治疗,共四个周期。主要终点是pCR。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E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由于卡铂+Veliparib+紫杉醇组以及卡铂+紫杉醇组没有达到共同的主要终点,因此次要分析是描述性的。 在 634 名患者中,316 […]

半夏
安罗替尼十项消化道肿瘤研究荣登2022 ASCO-GI大会

安罗替尼十项消化道肿瘤研究荣登2022 ASCO-GI大会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于当地时间1月20日至22日召开。该会议专为肿瘤科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癌症护理人员等而设计,涵盖各种多学科主题,展示了众多消化道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专家教授的见解。 在2022年ASCO-GI会议上,安罗替尼共有10项消化道肿瘤相关研究以壁报形式展出,涵盖食管癌、肝细胞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医学界”特将10项研究的重点内容整理如下,一起来领略安罗替尼的魅力! 食管癌 ■ Abstract 315 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顺铂作为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最新结果: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Ⅱ期临床试验 Update results of paclitaxel and cis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anlotinib as first-line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SCC: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open-label phase Ⅱ clinical trial 第一作者:王俊生(安阳市肿瘤医院) 通讯作者:罗素霞(河南省肿瘤医院) 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研究共纳入47例ESCC患者,其中46例患者纳入意向性分析(ITT)。客观缓解率(ORR)为76.1%,疾病控制率(DCR)为91.3%。46例患者中,4例(8.7%)达到完全缓解(CR),31例(67.4%)达到部分缓解(PR),7例(15.2%)达到病情稳定(SD),4例无法进行疗效评估。截至2021年7月15日,23例患者因疾病进展(PD)停止治疗,ITT患者的初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38个月。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顺铂作为晚期ESCC的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 图1. 46例ESCC患者PFS的KM曲线 ■ Abstract 320 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SCC的真实世界疗效 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anlo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inhibitors as second-line or later therapy for […]

半夏
重磅!消化道肿瘤领域不再“卡壳”,专家深入分析新突破的台前幕后

重磅!消化道肿瘤领域不再“卡壳”,专家深入分析新突破的台前幕后

最近这一年,肝癌、胆管癌和消化道肿瘤领域又有非常多的好消息,尤其是免疫化疗组合疗法、双免疫治疗和新型靶向药。对于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曾任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现任职于嘉会国际肿瘤中心的朱秀轩教授是如何看待和评价的。 国际肝胆肿瘤领域新进展,从单独免疫 药物治疗到免疫联合治疗,好消息不断 朱秀轩教授:最近一年左右,在国际肝胆肿瘤领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新发现。肝癌方面,从单独使用PD-1/PD-L1这类免疫药物到免疫联合治疗,好消息不断。就在去年,我们又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代号为IMbrave150临床研究证明了,在肝癌一线治疗中,“免疫药物(PD-L1抑制剂阿替丽珠单抗)+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和传统药物索拉非尼对比发现,新疗法能够提高患者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应答率。(小编注:朱教授是IMbrave150研究的全球牵头研究者之一。) 这个研究对于我们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因为它首次证明了新的疗法可以全面战胜传统靶向药物,患者的总生存期从10个月左右提升至20个月,直接翻了一倍。中国的患者数据更亮眼,总存活期达到整2年,即24个月。此外,试验还证明,该方案对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也有一定作用。 在肝癌免疫治疗研究中,为什么中国亚组的效果会看起来更好? 朱秀轩教授:在肝癌临床研究中一直有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不同的病因(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过量饮酒导致的肝癌等)是否会对治疗的响应有影响。 一开始我们认为,只要病理上诊断为肝癌且同为晚期且使用同一个药,那么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会很大。但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同样使用索拉非尼,中国亚组的患者和欧美相比,疗效表现更差。 随后又发现,同样使用索拉非尼,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患者的疗效不如丙肝导致的肝癌患者。然而到了免疫治疗阶段,情况好像反过来了——乙肝导致的肝癌对免疫检查点的疗效,要好于非病毒导致的肝癌。这一说法有待更多前瞻性的证据来证实。不过根据现有临床情况来看,确实有一部分中国患者更适合免疫治疗。 肝癌的一线治疗不断突破新方案: 免疫组合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朱秀轩教授:现在大概有两个方向。第一,是用PD-1/PD-L1这类免疫药物,和主要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类的靶向药进行联合,此类联合方案有多个III期临床试验在进行。 第二,是“免疫+免疫”的组合疗法。近期刚公布了关于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试验结果——试验取得了成功,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超过了对照组的索拉非尼。 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上,我认为一年之内还会获批一种甚至多种新方案,相信未来患者会有更多选择、更多治愈可能性。 那么,免疫组合疗法能否替代 索拉非尼成为肝癌晚期一线治疗? 朱秀轩教授:我个人认为,当患者同时具备以下多个条件(比如患者肝肾功能良好、功能评分良好、无阿替利珠单抗或贝伐单抗的使用禁忌症等)时,那么这些患者大部分都会选择联合用药。 但是如果患者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接受免疫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比如有自身免疫疾病、有内出血的高风险),那么索拉非尼可能是相对更安全的选择。 胆管癌的靶向治疗: 出现不少亮点 朱秀轩教授:胆道肿瘤诊疗领域这一年其实也有不少亮点。首先,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肿瘤,靶向药物变得更重要了。通过基因检测,我们能够进一步对胆道、特别是肝内胆管癌,进行详细的分子亚型的分型。如果发现有意义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FGFR融合基因突变、IDH基因突变、BRAF基因突变等,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来帮助患者获益。 过去这一年中,有针对FGFR融合突变的靶向药获批用于胆管癌的治疗,还第一次出现了针对IDH突变的靶向药获批。比如在代号为ClarIDHy研究中, IDH1突变的胆管癌患者,使用口服的IDH1靶向药ivosidenib后,无论是中位生存期还是无进展生存期,都比对照组显著延长。(小编注:朱教授是ClarIDHy研究的全球牵头研究者。) 除了靶向药,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亚型的胆管癌患者,对PD-1免疫药(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响应大多不错。 这两类药物的出现,都让基因检测变得更有意义,这些都能够帮助患者考虑除了化疗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治疗选择。当然,我们还有不少挑战,毕竟当前具有适用靶向药的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比例仍相对偏低。 胆管癌的免疫治疗: 出现重大突破 朱秀轩教授:和肝癌不同,PD-1/PD-L1类免疫药物在胆管癌中的作用,困扰了我们很久。 在肝癌相关研究中,约15% 的患者能从免疫单药中获益;通过联合治疗,临床获益的比例可以提高到 30% 甚至更高。但是在胆管癌中,除了少数MSI-H或d-MMR亚型,很少有患者能够对 PD-1这类药物的单药应答明显。 胆管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已经很久没有变化了。全球范围内的医生都是经验性地使用化疗药物,但实际上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患者的存活期通常只在一年左右。 然而,近期发现的免疫治疗在胆管癌一线治疗上的突破,着实令人振奋!有研究证明,在化疗的基础上,加上一种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可以显著提高胆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具体数据,还有待更多文献报告。但毫无疑问,这是个颠覆性的进步,因为它第一次证明了胆管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能够改善。 PD-1/PD-L1类免疫药物, 相互之间有差别吗? 朱秀轩教授:每一个PD-1或PD-L1药物,我认为它们都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没有头对头的研究。 首先,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本身从机制上就不同,不能互换,现在胆管癌上成功的是PD-L1抑制剂;其次,即使同为PD-L1也是不一样的,不同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会有一些差异。建议大家根据具体临床数据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国内首款获批的CTLA4抑制剂, 如何给中国患者带来获益点? 朱秀轩教授:这个免疫药叫伊匹木单抗,俗称Y药,它的靶点是CTLA4。(小编注:朱教授任职的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开了中国大陆第一批CTLA4抑制剂的处方) 早在2011年,Y药已经在美国获批上市。直到今年,该药才在国内上市,中间经历了整整10年。我希望未来这个时间差距能够越来越短。 说回Y药,其靶点CTLA4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比PD-1还早。可以说,Y药是临床上获批的第一个新型免疫药物。 CTLA-4和PD-1是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机制不一样,对于T细胞的调节也是在不同的位置。Y药不仅在一些肿瘤治疗中单药有效,而且是联合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物,特别是跟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的联合,证据十分充足。 Y药目前在中国仅获批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适应证,但在美国已经有6个适应证(黑色素瘤、晚期肾细胞瘤、经治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肝细胞瘤、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而且有很好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了“Y+O”两药联合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下一步的治疗空间上还有很大的潜能。包括在肝癌的二线治疗中,它跟PD-1的联合,也是非常好的药物。它的引进应该能给很多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上提供另一种选择。 回国愿景:推动国际水平的标准化 治疗,以及更多新疗法的临床研究 朱秀轩教授:我所在的医院在中国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医疗机构,我们在治疗上力争能够达到符合国际要求的标准化。同时,我们医院有不少跨国合作,能够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国际团队的意见、了解到全球范围更多的治疗理念和方案,这也是让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还有我们刚才说的各种新药的研究,我也希望患者在这里能接受更多前沿治疗。现在免疫治疗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它的手段绝对不会局限于PD-1、PD-L1、CTLA-4抗体这些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开展一些新的临床研究项目,不久的未来能开展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包括针对实体瘤的)。我相信将来能够有一天,一些新的细胞免疫治疗,会在中国开始进入临床研究,然后再普及到世界各地,造福全球患者。

半夏
吃出来的癌症——消化道肿瘤的致病因素

吃出来的癌症——消化道肿瘤的致病因素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常言说,病从口入,虽然癌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约有35%-5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而消化道作为直接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所受到的伤害必然首当其冲,是不折不扣的重灾区。 中医学对此早就有详尽的论述,如《济生方》:”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 《景岳全书》中阐述得更清楚:”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癥瘕积聚也即现代医学的肿瘤。 可见,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据2017年国家权威数据,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在死亡率前10名中消化道肿瘤就占了6个。 那么,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呢? 01 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当前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患病,我国就占到一半。大约每分钟就有1人因此死亡。在所有癌症中,胃癌与吃的关系最为密切。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我国感染率56%,大约有1%的感染者会罹患胃癌。而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我国特有的饮食习惯是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分餐制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有效方式。 腌制、熏制、高盐食物:腌菜、熏肉等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加工类食品:如肉干、饼干、蜜饯等,往往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不宜过多食用。 隔夜剩饭菜:许多人为避免浪费,经常食用剩饭剩菜。然而,剩菜剩饭即使经过再加热,也会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胃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烟酒刺激:会刺激胃黏膜发生改变,产生糜烂、溃疡、息肉、腺体萎缩、异型增生等继而癌变。 02 结直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全球发病率都上升很快,每年超过100万人患病。在我国,发病率可以说是增速迅猛,上升速度远远超过国际水平。 2015-2016年我国新发肠癌患者约38万,因肠癌死亡的患者约19万。 吃得太好、动得太少:“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调查发现,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得太好、动得太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缺少运动都是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大量的烟酒,长期不按时进餐、熬夜、压力等,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进而诱发结直肠癌。 很重要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做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殊不知早发现治愈率达90%以上,而80%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 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 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规律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03 肝癌 病毒感染:我国是乙肝大国,13亿人口中,有1亿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会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导致癌变。很多乙肝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管理不够,不但不坚持服用抗病毒药,连定期体检也不做,以至于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才悔之晚矣。 饮酒:无论饮酒多少,什么酒,都对人体有害无益。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很大,肝脏功能有一定的负荷,如果喝的酒量超过肝脏能够承担的负荷,就会造成肝脏的负荷加重,产生肝硬化。而乙肝患者若再饮酒,就会产生叠加作用,对肝脏的损害可想而知。因此,乙肝以及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饮酒,尤其是不能在早晨饮酒。这是因为肝脏经过一夜的消化代谢吸收之后,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这个时候饮酒最伤肝。 脂肪肝:最近很多研究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生癌变。所以如果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患上脂肪肝,进而发展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有可能转化为肝癌。而脂肪肝通常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因此,这类人群要改善生活习惯,通过少饮酒、少摄入脂类、增加运动等,多数脂肪肝都是可逆转的。 发霉食品:真菌中的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亚硝胺类强75倍,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发霉的食物一律要扔掉,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存放太久的动、植物油:陈腐油类中均含有丙二醛这种化学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异,导致变异蛋白质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此外,丙二醛聚合物能阻碍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并使人的老化过程加快。 虽然我们是肝癌大国,但早期患者诊出比例不超过20%,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肝癌的早期比例能够占到所有肝癌的50%以上。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加强健康教育,让更多患者了解自身状况,注意生活方式,从而防止肝癌发生。 04 食管癌 我国是食管癌最严重的国家,主要因素与饮食相关。 亚硝胺与霉菌:亚硝胺与食管癌的关系密切,霉菌能增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烂水果、发霉的粮食、市售的咸鱼咸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饮水要注意水源,自来水也要防被污染。 烟酒:吸烟的致癌面广,形成癌症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症。长期大量饮酒难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亚硝胺、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还有醛醇等间接致癌物。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系。蛋白质缺乏会出现食管黏膜增生,容易恶变;脂肪缺乏时有碍必须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烹调中常破坏大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提倡饮茶。绿茶能防癌,并对心血管病等有利。但不主张豪饮,要少量多次有效的饮于体内。当妊娠、哺乳、发热、出血和患胃肠病时则不饮或慎饮。 微量元素缺乏: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铁、钼、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补充相关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药物来预防。 吃得粗糙、过热、狼吞虎咽:超过65℃的饮食被WHO列为致癌因素;过烫、过于粗糙以及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溃,久而发生形变而致癌。 05 胰腺癌 遗传因素只占到5%,环境因素占到95%。其中占比最大的竟然是饮食和肥胖(30%-35%),另外吸烟、炎症也都是一些重要诱因。 吸烟: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2至2.5倍,发病年龄也会提前10至15岁。 酗酒和暴饮暴食:这会对胰腺形成长期刺激,导致胰腺慢性炎症,诱发癌变。 高糖、高脂、高蛋白质饮食:长期过多摄入甜食、含糖饮料、肉类等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释放一些激素,增加胰腺对致癌物的敏感性,明显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险。 过量喝咖啡:长期大量饮用咖啡能使患胰腺癌的危险增加3至4倍。 油炸食物:这些食物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温油炸时,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不利于胰腺健康。 缺少运动:久坐、肥胖是胰腺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坚持运动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提高机体代谢。 化学因素:长期接触萘胺、苯胺等有毒化学物质可使患胰腺癌危险增加5倍! 慢性炎症: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也可能诱发癌变。 […]

半夏
无痛胃肠镜检查, 40岁应该做,50岁必须做!

无痛胃肠镜检查, 40岁应该做,50岁必须做!

来自一位医生的沉痛建议

小D
40多岁,胃肠检查该排上日程了!

40多岁,胃肠检查该排上日程了!

做胃肠镜,没你想象中可怕

小D
ESMO闭幕!各癌种精华研究汇总报道!一篇get全会!

ESMO闭幕!各癌种精华研究汇总报道!一篇get全会!

汇总2020ESMO三天来各癌肿的主要研究数据

小D
4个病例,7种原因,看胃癌是怎样炼成的!

4个病例,7种原因,看胃癌是怎样炼成的!

你中招了吗?

小D
告别化疗!靶向+免疫强势联手横扫10大癌种,肿瘤治疗新时代来了!

告别化疗!靶向+免疫强势联手横扫10大癌种,肿瘤治疗新时代来了!

给大家汇总靶向+免疫疗法应用在十大肿瘤达到疗效新高的研究

小D
PD-1+化疗:抗癌好搭档,疗效倍增,这些癌症都能用

PD-1+化疗:抗癌好搭档,疗效倍增,这些癌症都能用

疗效倍增,指南改写,捷报连连

小D
罕见消化系统肿瘤有救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疗效显著

罕见消化系统肿瘤有救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疗效显著

分享最新公布的一项II期国际临床实验结果

小D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天天有人问肿标的事,让你一次看个够

小D
茅台防癌,红酒养生?错了!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茅台防癌,红酒养生?错了!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就喝酒这件事来说,中国人骨子里颇有些“侠骨柔情”的酒文化:所谓江湖,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江湖情谊全在酒里!非要一醉方休才有些英雄间惺惺相惜的味道。 这样的做法是豪气没错,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最新的欧洲抗癌指南指出酒精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密切,换句话说也就是: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要给大家说明白喝酒与癌症之间不得不说的微妙关系,还要从坊间流传的各种流言说起。   美丽的误会   前一阵子,一篇貌似严谨的论文刷爆了酒友们的朋友圈:《茅台酒可降低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癌发生率》(二乙基亚硝胺是临床试验中诱发肝癌的致癌物),文章脑洞大开的通过设置不同的小鼠饮酒模型,最终得出结论:喝茅台酒可以预防肝癌! 文章一经发表,无数酒友为此欢欣鼓舞。当然,这个脑洞大开的临床研究也引发了科研者们的争论。科研论文不能用对错来判断,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酒精被列为“一级致癌物”。也就是说,它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 白酒不行,那么红酒呢?在中国人饮酒的江湖里,红酒的养生地位比白酒更高:每天一杯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延年益寿。这个说法流传甚广。然而仔细推敲,红酒养生的说法并不那么严谨。 红酒养生的说法最初起源于法国,一位叫做塞尔日·雷诺的法国学者认为法国冠心病患者数量较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人每天都要喝20-30克红酒。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严谨的论证就流传开来,成为了红酒养生这个说法的源头。 而通过分析红酒的成分,很多人相信红酒养生源于其中的一种物质:白藜芦醇(一些保健品商家将其称为葡萄籽提取物)。然而白藜芦醇的尴尬之处在于:在针对白藜芦醇进行的人体临床试验中,它没有对心脏疾病、代谢疾病、癌症、寿命、皮肤等问题展示出任何受益之处。并且存在一定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关于饮酒,这些美丽的误会大大误导了中国“酒民”。   酒精,癌症发生的“帮凶”   在欧洲抗癌指南关于酒精的相关内容里,开篇第一句话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事实的确如此,前文提到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拥有引发癌症明确的证据。同为一级致癌物的,大家熟知的还有烟草、甲醛等。 在咚咚肿瘤科提供内容支持,腾讯新闻出品的公益项目《中国癌症数据深度调查》中,酗酒是诱发中国人罹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肝癌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46万人,比例约占世界每年新发肝癌人数的55%。 此外,酒精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在肝癌中。根据欧洲抗癌指南的相关内容,酒精造成的危害还有: 在全球范围内,约12%的癌症病例与喝酒相关。换句话说,每8个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喝酒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在全球范围内,约5.9%的癌症死亡是由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超过40万人因酒精罹患肿瘤,并因此死亡。 酒精并不只与肝癌相关,事实上,与酒精发生接触的整个消化道,以及其他一些没有发生直接接触的部位都会受到影响:口腔癌、喉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 1:饮酒越多,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据统计,每天多摄入10g酒精,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增长7.1%。 2: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而言,罹患肠癌的风险将增大23%。 3:平均每天摄入36g酒精的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6%。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肝癌患者的患癌原因都与过度饮酒有关,酒精是肝癌的第二大诱因。 4:每天饮酒超过50g,罹患头颈部肿瘤的风险增大2-3倍。 5:每天饮酒超过48g,罹患口腔和咽部肿瘤的概率会因此增加5%。 过度饮酒不仅会诱发多种癌症,对癌症患者而言也存在明确的危害:过度饮酒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恢复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在治疗过程中酒精也可能降低癌症治疗药物的效果,增加癌症治疗副作用。   酒精到底是如何致癌的?   事实上,酒精本身并没有致癌的作用。但当我们真正把酒精喝到体内以后,其代谢物会对人体产生明确的致癌效果。因此,严格说来酒精被称为致癌的“元凶”是不准确的,更加准确的说法应更正为“帮凶”。 当我们饮酒后,酒精(乙醇)进入体内会经历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才会最终排出体外。首先,进入体内的乙醇会在我们体内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 相信各位一看名字就知道真正的致癌物到底是什么了。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醇与乙酸都对人体相对无害,但中间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乙醛在体内会通过结合DNA的方式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有人喝酒特别容易脸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脸”。关于喝酒“上脸”,坊间有很多流传的说法:喝酒脸红的人酒量特别好,或是喝酒脸红的人解酒更快。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 关于喝酒脸红,真正提示我们的是:请停止喝酒!你的身体无法代谢体内蓄积的乙醛。由于人种原因,很多亚洲人都存在乙醛代谢能力较低的问题。无法及时代谢乙醛会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扩张,表现在脸上就是脸红心跳(有的人甚至会全身发红)。 无法及时代谢乙醛就会导致更高的致癌风险。因此容易喝酒脸红的你,掌握了关于喝酒脸红的终极秘密,在出门应酬时,能少喝就尽量少喝把。

小D
提高疗效、扩大受益人群:PD-1新进展汇总

提高疗效、扩大受益人群:PD-1新进展汇总

  过去的一个月里,PD-1抗体又取得了众多重大的突破:比如PD-1抗体治疗肺癌长期随访数据公布,比如PD-1抗体在胃癌和肝癌中上市等。 本文将汇总最近一个月内在顶尖杂志上发表的PD-1抗体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供大家参考。   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有效率24%,疗效持久 374名不适合铂类化疗的、未经过任何系统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入组,其中370名患者顺利接受了K药治疗。 370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89名(24%)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其中包括17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84名疾病稳定——总体而言,有效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47%,非常不错的成绩。截至论文发表时,89名客观有效的患者中,74名患者疗效依然维持。 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由于免疫治疗起效慢,370人中有一小部分病人刚刚开始治疗,自然是还没有起效的,把这部分病人也纳入统计,分母就大了,显得有效率低了。因此,研究小组分析了307名接受药物治疗至少4个月的病人,发现有效率为27%,其中6%的患者是肿瘤完全消失。 继续深入分析发现:PD-L1阳性的患者有效率高达40%,仅有淋巴结转移无其他内脏转移、没有肝转移的病人,有效率也更高,分别是47%和30%。   肉瘤:几家欢乐,几家愁 入组了86名软组织肉瘤和骨组织肉瘤的病人,其中84名患者接受了治疗,80名患者疗效可评价,软组织肉瘤和骨组织肉瘤各占一半。   1:40例软组织肉瘤 10例平滑肌肉瘤:6例疾病稳定,但没有患者疾病客观缓解。 10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有效率40%,控制率70%。 10例脂肪肉瘤:2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有效率20%,控制率60%。 10例滑膜肉瘤:1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 总体而言,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和未分化、低分化脂肪肉瘤,效果最好。未来,K药的临床试验,将主要围绕这两种肉瘤来招募志愿者。   2:40例骨组织肉瘤 22例骨肉瘤:1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 13例尤文肉瘤:2例疾病稳定,无患者客观缓解。 5例软骨肉瘤: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 总体而言,PD-1抗体对于骨来源的肉瘤,有效率偏低,只有5%,未来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胃癌:三线治疗,生存率翻倍,加速批准上市 PD-1抗体已经获批肝癌和胃癌的适应症,针对肝癌的有效率20%,控制率64%;针对胃癌,有效率在10%~20%,建议用药前还是检测一下MSI。 具体详见:PD-1再创奇迹:同一天获批肝癌和胃癌新适应症! 参考文献: [1]First-line pembrolizumab in cisplatin-ineligibl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and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urothelial cancer (KEYNOTE-052):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Lancet Oncol. 2017 Sep […]

小D
史无前例,一网打尽:PD1批准用于所有dMMR实体瘤

史无前例,一网打尽:PD1批准用于所有dMMR实体瘤

昨天,默沙东宣布重磅消息:FDA加速批准PD-1抗体Keytruda用于MSI-H或者dMMR类型的多种实体瘤。注意,是多种实体瘤,这意味着经过MSI或者MMR检测之后结果显示为MSI-H或者dMMR的肿瘤患者,在标准治疗失败之后,都可以考虑使用PD-1抗体进行治疗。 这是FDA批准的首款不按照肿瘤来源,而是直接按照生物标志物就可以使用的抗癌药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管是肠癌、胆管癌还是胰腺癌,只要经过检测,属于MSI-H/dMMR类型,就可以考虑用PD-1进行治疗,这也是一种异病同治的观点。 MSI-H/dMMR患者使用PD-1抗体效果如何? FDA是基于一个有149位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批准的这些适应症,他们都是经过MSI检测或者MMR检测确定为MSI-H类型或者dMMR类型。 这些患者大部分是结直肠癌(90人),还包括子宫内膜癌、胆管癌、胃癌或者胃食管结合部肿瘤、胰腺癌、小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腹膜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PD-1抗体的使用剂量是200mg 3周一次,或者10mg/kg 2周一次。90位结直肠癌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有效率36%;其余不同肿瘤的总体有效率高达46%。 MSI/MMR是什么鬼? MSI/MMR是两个检测指标,用来检测肿瘤患者的基因错配修复系统是否健全。根据上面的临床试验结果,MSI-H或者dMMR类型的患者,使用PD-1抗体的效果好,有效率36%-46%。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6月份,咚咚就已经报道过: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PD-1抗体治疗之前,可以检测MSI。具体参考:大幅度提高肠癌PD-1有效率:先测MSI,科学选药 需要MSI检测的患者可以通过咚咚肿瘤科进行!不同肿瘤中,MSI-H/dMMR患者的比例如下图: PD-1抗体虽好,准确预测疗效还需努力 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PD-1抗体已经火爆了近三年,3年之内连续获批了包括恶黑、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适应症,对不少晚期肿瘤患者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PD-1抗体针对大部分实体瘤的有效率只有20%。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药厂都在研究如何让患者在用药之前就可以判断效果。目前,已经发现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和今天的这个MSI指标都可以部分的预测PD-1抗体的效果。 不过,这些指标都不完美。只能是相对的来说,PD-L1阳性、TMB比较高和MSI-H的患者,有效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这些指标即使都是阴性,也有可能有效,就是有效率低。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些不完美到底是指标不完美,还是这些指标的检测手段不科学。要精准的预测PD-1抗体的效果,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http://www.onclive.com/web-exclusives/fda-approves-pembrolizumab-for-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and-mismatch-repair-deficient-cancers  

小D
dMMR是PD-1抗体在胃肠道肿瘤的预测指标吗?

dMMR是PD-1抗体在胃肠道肿瘤的预测指标吗?

肿瘤患者、医生和药厂都想知道如何确定PD-1这个神药的最佳受益人群。到目前为止,PD-L1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非鳞的非小肺癌中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结直肠癌中,2015年ASCO的数据提示dMMR是一个很好的指标;2015年的ESMO的小临床结果提示PD-L1并不能很好的预测效果。2016年消化道肿瘤年会刚刚发布了dMMR的非肠癌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小临床数据,ORR达到了惊人的47%,CR达到了25%。 1、dMMR在非肠癌的胃肠道肿瘤数据 2016年消化道肿瘤年会报道了默沙东的PD-1抗体Keytruda(pembrolizumab)针对非肠癌的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数据,ORR达到47%。 临床设计:招募21位非肠癌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必须是dMMR,晚期转移或者局部进展,直接接受过一次系统治疗。 结果:最后分析了17位患者的数据,包括4位壶腹部癌、4位胰腺癌、3位胆管癌、3位小肠癌和3位胃癌患者。经过5.3个月的回访,总的ORR是47%:25%的患者完全缓解,24%的患者部分缓解。总的疾病控制率76%,真惊艳。完全缓解的4位患者包括:2位胃癌,1位壶腹部癌和1位胆管癌。中位生存期21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86%。 副作用:76%的患者发生治疗相关副作用,大部分都是低级别的。2位患者发生3-4级短暂的副作用,也没进行激素治疗就好了。常见的副作用是:乏力,甲状腺失调和皮疹。 鉴于临床数据这么好,研究者打算把这一组患者从20人扩大到50人。 2、dMMR在肠癌中数据 2015年ASCO公布了默沙东的一项临床试验,用来评估dMMR在肠癌和其他癌症中作为PD-1抗体使用效果的预测指标。 临床设计:初期招募了48位患者,包括肠癌和其它癌症,分成了三组:A组是13位dMMR的肠癌患者,B组是25位正常pMMR的肠癌患者,C组是dMMR的其他癌症患者。MMR的检测方法用的是基于PCR的方法。keytruda使用剂量是10mg/kg,两周用一次。 结果:A组dMMR的肠癌患者ORR是62%,DCR是92%;B组pMMR的肠癌患者ORR是0,DCR是16%;C组dMMR的其他癌症的患者,ORR是60%,DCR是70%。数据太惊艳,不忍直视。 3、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肠癌患者数据 2015年ESMO公布了默沙东的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结直肠癌的数据。 临床设计:检测了156名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发现33名患者PD-L1阳性。招募了33名患者中的23名进行K治疗,10mg/kg 2周一次。 结果:很糟糕,23名患者仅有1例达到PR(4.3%),疾病进展(PD)的比例69.6%,这个小临床提示PD-L1阳性的结直肠癌不能从PD-1抗体治疗中获益。然后对仅有的一例PR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这例患者是MSI。(Abstract Number 502)   菠菜君歪歪 对于肠癌:dMMR可能是个很好的预测指标,PD-L1好像并不能预测效果。对于非肠癌的消化道肿瘤,这个最新数据提示dMMR好像也是个不错的指标;另外对于胃癌和食管癌,PD-L1阳性的患者也更容易从PD-1抗体治疗中获益(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构成医疗建议) 关于dMMR MMR( mismatch repair),指的是DNA的错配修复,也就是细胞的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细胞靠MMR机制把这些错误修复好,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减少癌变的可能。dMMR指的就是细胞的错配修复机制出现了问题,不能自动修复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 关于dMMR的肿瘤更容易从PD-1治疗中获益的一个理论是:dMMR的癌细胞不能自动修复DNA的错误,所以突变多,可以产生更多的抗原,更容易激发患者的免疫反应,所以对PD-1的治疗可能更有效。 肠癌中出现dMMR的比例大概是15%-20%(这里有争议,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太统一);在胃癌、小肠癌和胆管癌中出现的比例是2%-20%。 dMMR检测 dMMR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或者检测MSI的方法确定。 免疫组化:检测MLH1、MSH2、PMS2、MSH6四个蛋白,一般MLH1阴性伴随着PMS2阴性,MSH2阴性伴随MSH6阴性,有一对阴性可判定为dMMR。 MSI:通过PCR检查肿瘤组织中的5个位点,大于或者等于2个位点不稳定就可以判定为MSI。 参考文献: 1.http://global.onclive.com/conference-coverage/GI-2016/mismatch-repair-deficient-gi-tumors-respond-to-anti-pd-1-therapy 2.http://meetinglibrary.asco.org/content/143531-156

小D
高歌猛进:PD-1抗体用于胃肠癌,疗效惊人

高歌猛进:PD-1抗体用于胃肠癌,疗效惊人

上市两年多,PD-1抗体如脱缰的野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成功的拿下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头颈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五大肿瘤的适应症,给国内外无数的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更让人惊喜的是默沙东的PD-1抗体Keytruda已经获批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可以不再遭受化疗之苦,直接使用副作用更小有效率更高的新药,期待更多的肿瘤患者从这一“抗癌神药”中获益。 作为近几年抗肿瘤药物最大的黑马,PD-1抗体还在继续创造神话:针对肝癌、肠癌、胃癌、乳腺癌和其他各种肿瘤的临床试验都在进行中,据说全球一共有800多个PD-1抗体相关的临床试验,大部分肿瘤获批好像仅仅是时间问题。 PD-1抗体的优势在于给了无数晚期无药可救的患者一线希望,比如咚咚的抗癌明星兰先生,罹患肠癌。在经历了了无数的治疗和复发的轮回之后,凭借高难度的手术和全新的免疫疗法(PD-1抗体联合CTLA-4 抗体)得以新生,体重从50kg飙到了92kg。但我们相信这并不仅仅是兰先生的运气使然,兰先生顽强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大家战胜肿瘤的希望。这份希望也是我们咚咚肿瘤科APP存在的意义:只要不放弃,每位患者都有机会。点击了解兰先生的治疗经历,可以参考。 胃肠道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一位;结肠癌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居第四位。胃肠肿瘤一线化疗或者靶向治疗失败之后,二线的治疗选择非常的有限,有效率也很低。其实,很多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处于无药可用或者不断化疗的轮回,直到身体不能承受。 好消息来了。 11月10号,全宇宙著名的制药公司BMS宣传:在一个由很多胃癌患者参与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中,使用PD-1抗体Opdivo治疗可以让患者活得更长,具体的为临床数据我们择期发布。 这个三期临床试验正式开启了免疫治疗药物冲击胃肠道肿瘤的号角。 其实,PD-1抗体早就有不少胃肠道肿瘤相关的临床数据公布。我们总结一下供咚咚粉丝们参考。 一、胃癌 1、Keytruda对PD-L1阳性胃癌 – ORR 30% 这是2014年ESMO会议公布的PD-1抗体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1b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客观反应率(ORR)指的是患者的用药之后肿瘤至少缩小30%。 临床设计:对162名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患者进行PD-L1检测,65(40%)位是PD-L1表达大于1%的,招募其中的39名患者(19名来自亚洲,20名来自其他国家)。这39位患者中67%经历过至少2种治疗。Keytruda的剂量是10mg/kg,2周一次。 结果:在19名亚洲患者中,6名患者肿瘤缩小,客观反映率(ORR,包括确认的和未确认的)是31.6%;20名其他国家的患者中,6名患者肿瘤缩小,ORR是30%。2015年ASCO的报道最后确认的ORR是22%。 副作用: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疲劳,三级以上副作用包括低血氧、神经病变和肺炎。 鉴于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胃癌/食管癌效果不错,一个二期临床试验Keynote059已经开始进行,研究Keytruda单药或者联合顺铂和5-FU,还有HER2抗体赫赛汀,初期的临床数据表明连用的安全性可控。菠菜君期待更好的数据公布,也会及时给咚友报道。 2、Opdivo针对胃癌 – ORR 14% 2016年的消化道肿瘤年会公布了Opdivo针对胃癌的checkmate-032的临床结果 临床设计:招募163例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患者,其中59位分到Opdivo单药组,剂量3mg/kg,2周一次;剩下的104位患者接受Opdivo联合CTLA-4抗体Yervoy的治疗,未公布数据。82%的入组患者至少接受过2种治疗手段。 结果:59名患者中,8位患者肿瘤缩小,包括一位CR患者,ORR是14%。11名患者肿瘤稳定无进展,总的疾病控制率是32%。8名有效患者中,中位的持续时间是7.1个月。中位的OS是5个月。 PD-L1的影响:PD-L1表达大于1%的患者,ORR是27%;小于1%的患者ORR是12%。PD-L1大于5%的患者ORR是33%,小于5%的患者ORR是15%。 副作用:副作用可控,常见的是乏力、皮疹和食欲减退。三到四级的副作用发生率是17%,常见的是ALT升高、乏力、呕吐和腹泻。 二、肠癌 1、Keytruda针对MSI-H肠癌 – ORR 62% 2015年ASCO公布了默沙东的一项临床试验,用来评估MSI-H在肠癌和其他癌症中作为PD-1抗体使用效果的预测指标。 临床设计:初期招募了48位患者,包括肠癌和其它癌症,分成了三组:A组是13位MSI-H的肠癌患者,B组是25位非MSI-H的肠癌患者,C组是MSI-H的其他癌症患者。MSI-H的检测方法用的是基于PCR的方法——Promega的试剂盒。keytruda使用剂量是10mg/kg,两周用一次。 结果:A组MSI-H的肠癌患者ORR是62%,DCR是92%;B组非MSI-H的肠癌患者ORR是0,DCR是16%;C组MSI-H的其他癌症的患者,ORR是60%,DCR是70%。数据太惊艳,不忍直视。具体如下图:   2、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肠癌 – ORR 4.3% 2015年ESMO公布了默沙东的Keytruda针对PD-L1阳性的结直肠癌的数据 临床设计:检测了156名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发现33名患者PD-L1阳性。招募了33名患者中的23名进行Keytruda治疗,10mg/kg 2周一次。 结果:很糟糕,23名患者仅有1例达到PR(4.3%),疾病进展(PD)的比例69.6%,这个小临床提示PD-L1阳性的结直肠癌不能从PD-1抗体治疗中获益。然后对仅有的一例PR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这例患者是MSI。(Abstract Number 502) 3、Opdivo单药或者联合Yervoy针对MSI-H肠癌-27%和15% 这是2016年ASCO公布的最新的临床数据。 临床设计:招募了33位MSI-H的肠癌患者接受Opdivo单药治疗,26位MSI-H的肠癌患者接受3mg/kg Opdivo联合1mg/kg Yervoy治疗,10位非MSI-H患者接受3mg/kg Opdivo联合1mg/kg Yervoy治疗。MSI-H的患者结果如下图,非MSI-H的10位患者的数据根本就没有具体公布,只说了PFS是1.4个月,真的好糟糕,联合也不行,肠癌患者用药前一定检测MS。MSI-H的患者的PFS至少在5.3个月以上。(Abstract No: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