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肝硬化

肝硬化

被忽略的肝癌「幕后黑手」:管理不好这种病,将导致2000万人过早死亡

被忽略的肝癌「幕后黑手」:管理不好这种病,将导致2000万人过早死亡

什么是对我们的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在当下看来,可能很多读者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新冠肺炎。 答案并非如此。事实上,得益于国家的强有力的防控手段,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并未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在我们把注意力都聚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真正的传染病致命杀手,却隐藏在我们身边。 1 病毒性肝炎: 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甲、乙类传染病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甲、乙类传染病实质上是病毒性肝炎,全年预计感染人数共有122.61万例。远远高于其他传染病类型。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这个数据正处于阶段性上升的状态,2021年比2020年感染人数增加了近9万人。 病毒性肝炎,听起来有些陌生,但你一定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肝炎中,乙肝是最为难治,也是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肝炎类型,又被称为肝脏的“隐形杀手”。 乙肝究竟多可恶?下面的三个点相信足以刷新你的认知: 危害大:乙肝是肝癌最大的致病因素之一!在医学上向来有着这样一首“肝癌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而三部曲的发生是不可逆的。不少乙肝患者不重视病情发展,出现不可逆的严重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据临床统计高达84%的肝癌与乙肝病毒相关; 患者多:接下来的数据可能会让你感到震惊。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极为庞大,远超大家的想象。目前,全国目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高达1亿3千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有8000多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5600万。(乙肝患者一般指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且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与乙肝病毒所致症状密切相关的人) 治疗难度大:虽然乙肝并非不治之症,但目前我们确实没有短时间根治乙肝的治疗方式,真正有效的治疗周期动辄以“年”为单位计算,并且也不能确保100%的患者可以痊愈。 当然,乙肝也并非什么大病重病。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只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状况,做好对疾病的监测,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 2 从病毒感染到肝癌 失败的病情管理 定期检查、及时检测,说起来简单,但在中国却有太多人做不到了。 据数据估计,在目前中国所有乙肝患者中,约有1亿左右的乙肝感染者和慢性肝炎患者没有获得良好的管理,存在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因为没有任何症状,一些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不少患者做过筛查检测一两次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停止了定期检查;还有一部分患者终于开始了治疗,但相对较长的治疗过程可能又无法坚持下来。 慢性乙肝患者一旦不能管理好病情,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再发展为肝癌。 另一方面,临床上肝脏总是被我们称为“沉默的器官”。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即便它出现了再大的问题,只要没有影响到其它器官大家都是难以感受到的。 更要命的是,面对疾病的侵袭,肝脏又会体现出非常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便正常的肝脏组织只剩三分之一了,它也能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代谢。既不会疼痛,症状又非常不明显,很多早期、中期的肝癌患者都不能及时发现病情,晚期肝癌的患者比例也就大幅增加了。 相关研究显示,在现有的乙肝病程管理基础上,我国现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32%的男性和9%的女性将在75岁之前死于肝癌,相关死亡人数甚至可能超过2000万,真可谓一个天文数字了。 3 乙肝患者又该如何预防肝癌 看完这部分文章,相信不少患者会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而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而言,可能更会觉得有些恐慌。 那么,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应该怎样预防肝癌呢? 还是老生常谈的六个字:勤筛查,早治疗。 事实上,由乙肝转变为肝癌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刚刚提到的,中国患者最常经历的过程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在任何一个环节切断这个致病流程,都能有效预防肝癌。 首先是勤筛查。我国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之后。当您发现自己属于乙肝患者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控制病情(目前乙肝暂无法根治),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肝硬化。 如果已经是肝硬化患者,更是要注意筛查的频率:肝硬化患者如果发现有肝脏异型结节,则会被判定为癌前病变,因为这些结节在五年内恶变为癌症的概率达到了48.5%。因此,保持勤筛查,对于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肝癌高风险人群(上述高危因素涉及超过2条)建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偷偷造访”的肝癌,将它扼杀在襁褓中。 再次重复一遍,勤筛查,早治疗,是预防肝癌的最佳办法!  

小D
肝癌伴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后线治疗,卡博替尼当仁不让

肝癌伴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后线治疗,卡博替尼当仁不让

大多数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表现为潜在的肝硬化,其严重程度可通过Child–Pugh评估来判断。在Child-Pugh A人群中,大多数晚期HCC的系统治疗已在大型前瞻性随机研究中进行了研究,而大多数这些试验排除了肝功能不良的患者(Child-Pugh B或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因此,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使用全身疗法的临床数据有限,导致这一人群缺乏治疗选择。 卡博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MET, VEGFR和TAM受体激酶家族,已被批准用于既往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在关键的III期CELESTIAL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卡博替尼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显著改善了之前治疗过的和Child-Pugh A晚期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此次,我们在一项回顾性分析中评估了卡博替尼治疗Child-Pugh B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共纳入了73例Child-Pugh B级晚期HCC患者,其中卡博替尼组51例,安慰剂组22例。在Child-Pugh B亚组中,卡博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基线大血管浸润率(43%对32%),肝外扩散(82%对68%),甲胎蛋白≥400 ng/mL(39%对27%),HBV(35%对27%)和HCV(31%对18%)感染。 分析结果显示,在Child-Pugh B亚组中,接受卡博替尼的患者的中位OS为8.5个月,而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3.8个月(HR 0.32,95%CI 0.18-0.58);使用卡博替尼中位PFS为3.7个月,而安慰剂为1.9个月(HR 0.44,95%CI 0.25-0.76)。 在客观反应方面,两组患者中均没有完全或部分反应。疾病控制率(DCR)方面,卡博替尼组为57%,安慰剂组为23%。 安全性方面,在Child-Pugh B亚组中,卡博替尼组中71%的患者经历了3/4级全因性不良反应(AE)。Child-Pugh B亚组中最常见的3/4级AE的发生率在数值上高于CELESTIAL试验中整体卡博替尼组,包括疲劳(20% vs 10%),腹水(14% vs 4%)和血小板减少症(12% vs 3%),而掌足部红质感觉(8% vs 17%)和高血压(8% vs 16%)则更低。 总结 大多数系统治疗HCC的试验都排除了肝功能不佳的患者(Child Pugh B或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系统治疗的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往往由于肿瘤本身的原因而较差,或者是由于之前的HCC治疗导致肝功能恶化。因此,关于肝功能状况差的HCC患者系统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结果的真实数据对于指导在这一人群中使用系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Child–Pugh B 肝硬化肝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本回顾性分析中提出的结果表明,卡博替尼在该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局令人鼓舞。目前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卡博替尼在一线治疗后伴有Child–Pugh B级肝硬化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我们也期待研究的最终结果。  

半夏
肝癌治疗后不同时段复发转移的概率究竟如何?哪些指标可以预测复发?

肝癌治疗后不同时段复发转移的概率究竟如何?哪些指标可以预测复发?

对于临床肝癌(BCLC) A期HCC患者,通常推荐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RFA)。虽然治疗5年后中位生存率达到50%~70%,但复发率仍然很高,而复发是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识别复发模式和预测指标至关重要。 既往研究认为肝癌的复发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原发肿瘤亚临床转移和病肝多中心第二原发肿瘤,分别称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然而,临床中缺乏可靠的标记物使得很难区分这些复发类型。早期复发被认为与肿瘤相关因素有关,晚期复发与肝脏疾病相关因素有关。先前也有研究评估了肝癌早期和晚期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此外,既往研究也未对治疗后的复发率变化进行很好的评估,这对于HCC复发监测策略的制定存在影响。 研究人员对首次诊断为BCLC A期HCC患者进行了这项大型、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这些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达到完全治愈。研究了肝癌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率和独立预测因子的变化。 研究最终选取1491例经手术切除或RFA治愈的BCLC期A肝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人群中,慢性HBV感染是最常见的基础肝病(77.3%),其次是慢性HCV感染(9.2%)。在总人群中,914名患者(61.3%)患有肝硬化。 1 手术切除与RFA治疗人群特征的比较 941例(63.1%)患者行手术切除,550例(36.9%)行射频消融治疗。与接受RFA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年龄明显更年轻(平均57.4岁vs 60.7岁,p<0.00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更低(平均7.0岁vs 8.6, p<0.001),男性比例更高(79.4% vs 72.2%, p=0.001), HBV感染患病率更高(82.8% vs 67.8%,p<0.001),HCV感染流行率较低(5.2% vs 16.0%, p<0.001),酒精性肝病流行率较低(3.4% vs 8.2%,p<0.001),肝硬化流行率较低(50.8% vs 79.3%,p<0.001),肿瘤数量较低(平均1.1 vs 1.2, p<0.001),最大肿瘤较大(平均3.4 cm vs 2.0 cm,血清AFP和PIVKA-II水平更高。 2 随访期间HCC复发率的变化 在随访期间(中位,58.6个月),693例(46.5%)HCC复发。自治疗时开始,从治疗后1年、2年、3年、4年、5年开始计算未复发人群中肝癌的累计复发率。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HCC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0.1%、4.7%、10.0%和14.3%。在治疗1年内无HCC复发的患者中,治疗1年后3、6、9、12个月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2%、10.5%、14.1%和17.1%;在治疗3年内未发生HCC复发的患者中,治疗3年后3、6、9、12个月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7%、5.3%、8.3%和9.9%。在5年内无HCC复发的患者中,5年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5%、3.1%、5.1%和6.8%。 尽管在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的患者中,HCC复发的累计发生率随时间进展而降低,但在所有时间点,有肝硬化的患者的复发率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的患者(p<0.001)。同样,尽管在接受切除治疗和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中,HCC复发的累计发生率随时间进展而降低,但在所有时间点,接受RFA治疗的患者的复发率均显著高于接受切除治疗的患者(p<0.001)。 3 研究人群特征随时间进展的变化 分别分析治疗时、治疗后1年、2年、3年、4年、5年未发生HCC复发的人群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年龄和性别分布没有变化。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比例(治疗时为77.3%,治疗后5年为85.0%)和切除患者的比例(治疗时为63.0%,治疗后5年为78.6%)随时间进展而增加。而肝硬化患者的比例随着时间进展而下降(治疗时为61.4%,治疗5年后为48.8%)。这也从侧面印证存在HBV感染,在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整体生存有着积极的影响。 4 治疗时HCC复发的预测因子 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p<0.001),采用RFA治疗而不是手术切除治疗(p<0.001),多发性肿瘤(p<0.001),最大肿瘤大小≥3cm (p<0.001),MELD评分较高(p=0.031),血清AFP升高(p=0.002)和更高的PIVKA-II (p=0.006)水平与治疗后肝癌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5 随着时间的推移, HCC复发预测因子的变化 对治疗1年内无HCC复发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合并肝硬化(p<0.001),采用RFA治疗而不是手术切除(p<0.001),多发性肿瘤(p=0.018),更高的MELD评分(p=0.002)与治疗1年后HCC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对治疗后2年HCC复发的预测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与治疗后1年HCC复发的预测因素相似。 在治疗3年内无HCC复发的患者中,年龄较大(p=0.026)、合并肝硬化(p<0.001),采用RFA治疗而不是切除(p=0.001)与治疗3年后HCC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合并肝硬化(p<0.001),采用RFA治疗而不是切除(p=0.045)是4年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较大(p=0.024)和合并肝硬化(p=0.004)是5年后HCC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6 肝癌复发后的治疗选择 肝癌复发后的治疗方案有很多。主要还是要系统性的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肝功能,肿瘤的情况(血管侵犯,肿瘤数目,大小,是否有肝外转移)等。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和肝移植等根治性手段;肝动脉化疗栓塞、消融治疗等局部微创治疗;以及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精准医学理念的建立和完善,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发现BCLC A […]

半夏
重磅!美国公布全新抗癌药物,晚期肝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临床试验即将启动

重磅!美国公布全新抗癌药物,晚期肝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临床试验即将启动

2021年,对我们的癌友们来说是一个既精彩,又颇有些新的期待的“神奇”年度。   令人激动的是,这一年更多的重磅抗癌药物纳入了医保,更多的药物的联合数据出炉,不断刷新着患者的最长生存期,我们的癌症治疗“天花板”越来越高。   而让我们有些期待却未能达成的,是这一年似乎少了点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药物,实现更大的治疗突破。   然而惊喜往往会发生在不经意的时刻,时至年关,就当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今年就要这样度过之时,大洋彼岸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一次,革命性新药的“大礼包”落在了肝癌患者头上:   12月20日,Can-Fite公司宣布,在Namodenoson治疗肝细胞癌(HCC)的II期研究的开放标签扩展试验部分,接受治疗的最后一名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这意味着这名患者的所有癌症病灶全部清除。   Namodenoson是一种全新机制的抗癌药物,与我们既往认知的免疫治疗、传统的靶向治疗均不相同,但它实现的疗效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位肝癌患者的完全缓解!一款药物能控制癌细胞发展已经实属不易,能帮助患者在临床上彻底“歼灭”癌细胞的,往往可能有着非凡的疗效。   Namodenoson就是这样一类药物。虽然目前它的临床数据并未完全公布,但我们相信它一定是近些年来肝癌患者最值得期待的新药之一。   1 中国与“肝癌大国” 我们面临的严峻肝癌形势   抗癌新药Namodenoson主要针对肝癌患者,对于我国来说是最好的消息。因为“肝癌大国”,是我们中国肝癌现状最真实的一个写照。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2020),中国每年新发的肝癌达到41万例,死亡病例则有39万例,这两个数字不仅让肝癌在中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死亡数第二,更是占到了全球肝癌人数的45%(2020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为91万人)。   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如此之高,主要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其中乙肝相关的肝癌,占到全部肝癌的65%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患病链条就这么出现了。发病率高,更糟糕的是生存率却非常低。中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目前只有约12%,在所有常见癌症中排名倒数第二,仅仅高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也在肝癌整体高发的东亚垫底。   50%以上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就已是晚期,而晚期肝癌偏偏又对系统性的放化疗“软硬不吃”,没有任何一种方案能得到权威指南的推荐。目前临床上,对肝癌的治疗基本上是以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主。直到近几年来,针对肝癌的靶向与免疫治疗才真正实现了患者们的“翻身仗”。此次肝癌新药Namodenoson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光明的道路。   2 抗癌多面手Namodenoson 能解决肝癌,也能解决肝硬化   以往我们熟悉的肝癌疗法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TACE疗法等等,而肝癌新药Namodenoson与这些疗法严格来说并不完全一致,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全新的肝癌治疗方式。   Namodenoson是一种高选择性、口服小分子A3腺苷受体(A3AR)激动剂,作用机制是通过NF-κB和Wnt信号转导途径的去调节介导,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通过降低信号蛋白磷酸肌醇-3-磷酸(PI3K)的表达水平赋予三种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即Wnt、NF-κB和α-SMA,共同控制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脂肪变性。A3AR在患病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低表达。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Namodenoson并非只有治疗肝癌一种用途:   除了用于肝癌的二线治疗以外,它还可以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   在针对上述两种肝炎的临床中,Namodenoson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这样说或许大家不太理解,事实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一定程度上就是肝硬化的前身!这种肝炎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一些列肝部问题。   而中国肝癌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患病链条。因此,对于中国肝癌患者们来说,Namodenson的意义是多重的,即可治疗肝癌,又可应对肝硬化,是一款非常值得中国患者期待的全新抗癌药物。   虽然Namodenson在这次的官宣中并未公布临床数据,但详细说明了这位完全缓解的患者具体治疗情况:在接受治疗后,这位患者已经存活了5年,在此期间治疗的临床益处包括腹水消失、肝功能正常以及腹腔内散布性癌症消失,所有癌症病灶完全清除。   腹水、腹腔内散步性病灶,这样的患者也可以堪称是晚期中的晚期了,而Namodenson“妙手回春”的疗效,实在让我们期待它的具体临床数据。   Can-Fite预计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Namodenoson的关键III期试验患者招募,用于治疗患有潜在Child Pugh B7(CPB7)肝硬化的晚期HCC患者,以支持新药申请(NDA)的提交和批准。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均同意471名患者的试验方案设计。Namodenoson已在美国和欧洲获得治疗HCC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在美国具有快速通道资格。目前已获批在以色列通过同情使用计划治疗肝癌患者。   相信距离Namodenson与我们见面的日子并不远了!当然,在此之前,中国的肝癌患者也有不少疗效优异的药物,详情参考:10年征程, 4类全新疗法, 带肝癌患者全面盘点: 药物这么多, […]

小D
漫谈肝癌:“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这「六字真言」一定要牢记!

漫谈肝癌:“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这「六字真言」一定要牢记!

或许只有周遭最亲近的亲人或朋友遭遇癌症的侵扰,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癌症的威胁正时刻乌云一般笼罩在我们头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57万例,其中肝癌患者达41万例,死亡病例39万例,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前5,患者死亡数第2的“宝座”。   在过去的不少文章中,我们一直将肝癌称为“中国癌”,把它形容为我国最为“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就在今年,“潇洒过头”的音乐人赵英俊和一代人的港片记忆吴孟达都因肝癌离世。虽然它的发病率较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而言略低一筹,但肝癌带给我们的威胁却并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我们要与大家聊的,就是“起病隐袭”的肝癌。 1 吃苦耐劳的“劳模”器官 成了癌症最爱欺负的“老实人” “不知不觉就患上了肝癌”,这是所有肝癌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的第一反应。 在所有癌症中,肝癌可以说是最为隐秘的癌症之一,这与我们肝脏的特殊性质密切相关:临床上,肝脏总是被我们称为“沉默的器官”。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即便它出现了再大的问题,只要没有影响到其它器官大家都是难以感受到的。(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爆肝”、“肝疼”之类的形容词,是非常不严谨的) 而更要命的是,面对疾病的侵袭,肝脏又会体现出非常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便正常的肝脏组织只剩三分之一了,它也能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代谢。 既不会疼痛,症状又非常不明显,这个人体的“劳模”器官就成为了最容易被癌症欺负的“老实人”。 于患者个人而言,很多早期、中期的肝癌都不会有明显症状,唯一可能出现的预兆就是患者体重忽然出现大幅下降。(这是由于肝脏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会分泌很多消化酶以及胆汁,当出现严重问题时,人体消化功能会因此受损,无法很好的汲取营养;而另一方面肿瘤的疯狂生长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消耗,造成体重莫名其妙的下降) 因此,当你或身边某位朋友忽然出现了体重不明原因的大幅下降时,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认为减肥成功,而是要警惕是否肝脏出了什么大问题。 2 “乙肝配酒,说走就走” 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再加上中国特殊的“乙肝国情”,成就了肝癌“中国癌”的特殊称号,全球约45%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为何肝癌偏偏青睐中国?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感染是癌症发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在肝癌患者身上尤为明显。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元凶之一,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在中国尤为明显; 目前,我国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达到了7000万例,而乙肝患者达到了2000-3000万例; 在中国,高达84%的肝癌与乙肝病毒相关;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外,过度饮酒同样是肝癌的高风险因素。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中国或周边东亚国家是全球酒精消费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肝癌高风险因素包括:1.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过度饮酒;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肝硬化;5.有肝癌家族史;6.黄曲霉素;7.40岁以上男性) 无论是乙肝病毒,还是过度饮酒,最容易导致肝癌的两大条件中国人全占了,能不成为一个所谓的“肝癌大国”吗?   3 乙肝患者又该如何预防肝癌   看完这部分文章,相信不少患者会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而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而言,可能更会觉得有些恐慌。   那么,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应该怎样预防肝癌呢?   还是老生常谈的六个字:勤筛查,早治疗。   事实上,由乙肝转变为肝癌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刚刚提到的,中国患者最常经历的过程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在任何一个环节切断这个致病流程,都能有效预防肝癌。   首先是勤筛查。我国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之后。当您发现自己属于乙肝患者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控制病情(目前乙肝暂无法根治),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肝硬化;   如果已经是肝硬化患者,更是要注意筛查的频率:肝硬化患者如果发现有肝脏异型结节,则会被判定为癌前病变,因为这些结节在五年内恶变为癌症的概率达到了48.5%。因此,保持勤筛查,对于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肝癌高风险人群(上述高危因素涉及超过2条)建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偷偷造访”的肝癌,将它扼杀在襁褓中。   再次重复一遍,勤筛查,早治疗,是预防肝癌的最佳办法!  

小D
喝咖啡护肝防肝癌!研究显示,喝咖啡或能降低慢性肝病和肝癌风险

喝咖啡护肝防肝癌!研究显示,喝咖啡或能降低慢性肝病和肝癌风险

咖啡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饮料。尤其是要熬夜“肝”工作的时候,咖啡更是提神醒脑的必备饮品。 在提神醒脑之外,咖啡还可以保护一下因熬夜而受伤的肝。最近,南安普段大学的OliverJ. Kennedy等人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中近50万人的数据就发现,喝咖啡可以护肝[1]。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患上慢性肝病的风险低了21%,肝癌风险也低了20%。 咖啡原产于非洲。据传当地牧民放羊时,发现羊在吃了一种植物的种子后变得异常兴奋,由此发现了咖啡。如今,咖啡已成了一种风靡世界的饮料,与茶和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在咖啡中,除了让人兴奋的咖啡因,还含有绿原酸、咖啡豆醇、咖啡醇等多种活性物质[2]。这些活性物质的含量会因咖啡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比如脱咖啡因咖啡中不含咖啡因,过滤咖啡和速溶咖啡中咖啡豆醇和咖啡醇含量较低等。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对慢性肝病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3,4]。那不同种类的咖啡,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对肝病的保护作用是否会有不同呢?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参与者们每天喝多少咖啡、喝哪种咖啡,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最终,共有494585名基线时没有慢性肝病的参与者被纳入了研究。其中,384818名参与者喝咖啡,每天中位喝两杯,109767名参与者不喝咖啡。喝咖啡的人中,19%主要和脱咖啡因咖啡,55%喝速溶咖啡,23%喝研磨或者浓缩咖啡。 中位10.7年的随访中,参与者中一共有3600人患上了慢性肝病,2439人患上了脂肪肝,184人患上了肝细胞癌,301人因慢性肝病死亡。 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患上慢性肝病的风险低了21%,患上慢性肝病或脂肪肝的风险低了20%,因慢性肝病死亡的风险低了49%。喝咖啡还与肝癌风险降低20%相关,但由于肝癌患者人数过少,这一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性要求。 按咖啡种类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不管是脱咖啡因咖啡,还是速溶咖啡,亦或研磨咖啡和浓缩咖啡,都与慢性肝病发病风险、慢性肝病死亡风险负相关。体重正常或超重、是否患有糖尿病,也都不影响咖啡对慢性肝病的保护作用。 不同种类的咖啡都显著降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或脂肪肝、因慢性肝病死亡的风险,不显著地降低肝细胞癌风险   不过要喝咖啡来护肝,有人可能担心,我喝多了咖啡,心脏会不会出问题?这个担心倒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中就提出,咖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患者症状加重,应避免大量摄入[5]。 但最近,有一项研究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regory M.Marcus等人分析英国生物银行中386258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喝咖啡与心律失常风险升高无关,每天每多喝一杯咖啡反倒与心律失常风险降低3%,房颤风险降低3%,室上性心动过速风险降低4%相关。 不光护肝还能护心,看来可以每天喝几杯咖啡了。不过最好别晚上喝,不然夜里睡不着,被迫熬夜可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 Kennedy O J,Fallowfield J A, Poole R, et al. All coffee types decrease the risk of adverseclinical outcom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 UK Biobank study[J]. BMC PublicHealth, 2021, 21(1): 1-14. [2]. Ludwig I A,Clifford M […]

小D
不良反应越大,疗效越好!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肝癌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越大,疗效越好!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肝癌免疫治疗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随着肝癌系统治疗的发展,各类药物轮番上市,既往研究已经表明,肝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与更好的长期生存相关:使用瑞戈非尼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OS延长8个月;使用索拉非尼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近年来,免疫治疗兴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成了患者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不良反应越大,疗效越好”这一言论是否也适用于肝癌的免疫治疗呢?   免疫治疗整体生存与不良反应成正比? 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公布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更易获得长生存。   在一项多机构队列研究中,357例HCC患者中,274例(77%)患者为BCLC C期,大多数患者采用ICI单药治疗(n = 304, 85%),其中146例(41%)报道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研究发现,>2级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2)的发生与更长的OS(23.3个月 vs 12.2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 vs 3.7个月)相关。在调整了病毒病因、性别、是否存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AFP水平、ECOG-PS、ICI方案(单/联合治疗)和是否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后,trAE2被证实是改善OS (HR 0.55;95%CI:0.34-0.88)和无进展生存期(HR 0.51;95%CI:0.35-0.74) 的预测因子。trAE2与ICI较高的ORR相关(27% vs 16%)。   trAe2与患者OS和PFS的相关性也在FDA数据集中得到验证。其与PFS改善相关(HR 0.59;95%CI:0.39-0.87);对FDA数据集中的肿瘤反应和治疗时间进行调整后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其与更长PFS的相关性(HR 0.67;95%CI: 0.47-0.94)。   肝癌患者免疫治疗不良反应越大,总生存期越长 除了在ASCO年会上公布的这项研究外,既往由V. Ellen Maher教授牵头发了一项大规模、深入的荟萃分析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CO》杂志上,分析了使用PD-1/ PD-L1抗体的获益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这项分析一共纳入了7项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总计1747名接受PD-1/PD-L1(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单抗、O药、K药、Avelumab)抗体的实体瘤患者,包括其他治疗失败后再接受PD-1治疗,也包括一线直接使用PD-1治疗的患者。   1、免疫起效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组 VS 无效组为64% vs 34%。PD-1起效患者,28%发生了免疫性炎症,有11%需要局部使用激素处理副作用;PD-1无效患者,12%发生了免疫性炎症,2%需要局部使用激素处理副作用。由此可见使用PD-1起效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严重性远大于无效患者,但也不是无不良反应就是无效。   2、不良反应越大的患者,OS越长 在排除了影响因素后,相比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7% (95% CI, 0.43-0.66),OS延长明显。     3、因不良反应使用激素并不会影响OS 研究还发现,局部使用、口服或静脉使用激素控制免疫性毒性的患者,并不会影响总生存时间。因此出现免疫性毒性的患者还是要积极激素处理。   综上所述,大家如果使用免疫药物产生不良反应也不要惊慌,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药物对您的病情有帮助。出现不良反应时要积极和主治医师沟通,根据自身不良反应的等级进行观察、减量和停药等处理,也不必担心使用激素会影响免疫治疗效果。   […]

半夏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ACE成功降期手术,“治愈”肝癌未尝不可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TACE成功降期手术,“治愈”肝癌未尝不可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将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转化为可切除的方面效果并不好,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uHCC已经逐渐成熟。近年来,TACE联合免疫干预治疗HCC的理论基础不断积累。一方面,TACE杀死肝癌细胞并导致肿瘤相关抗原释放,从而增强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另一方面,TACE增加了肝癌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表达,这可能抑制抗肿瘤免疫。因此,结合使用TAC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可能是优化肿瘤反应和降期治疗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4抗PD-1单克隆抗体,全球和中国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替雷利珠单抗在HCC中具有抗肿瘤活性。今天,我们带大家看一例uHCC患者,通过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实现降期,并成功地进行了根治性挽救性切除术。  患者就诊过程及整体情况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45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肝硬化。  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发现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病变伴卫星结节,直径约15~12 cm,位于节段7 (S7)和S8。肝右静脉(RHV)被肿瘤包围,肝中静脉(MHV)与肿瘤紧密相连,右前叶蒂(RALP)受累于靠近第一肝门的肿瘤。未发现肝外转移(图1A、1B)。 辅助检查 初始甲胎蛋白(AFP)水平超过1200ng/ml的检测极限。  诊断 考虑到肿瘤典型的影像学特征、高AFP水平和hbv相关性肝硬化,无需活检,确诊为HCC,ECOG评分为0,Child-Pugh评分为6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为8分。  抗肿瘤治疗经过:仅3个疗程即达完全缓解,符合手术指征 由于肿瘤体积庞大且有肝硬化的背景,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排除禁忌症后,给予经动脉灌注化疗(TACE)治疗。一周后静脉滴注200mg替雷利珠单抗。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每四周一次。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MRI发现肿瘤明显萎缩和大量坏死(图1C、1D)。  血清甲胎蛋白(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反映肿瘤负荷减轻。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表明肝功能改善。  但发现RHV与肿瘤黏附,沿RHV仍存在增强病变,提示右前叶切除术后沿静脉残留肿瘤细胞的风险较高,因此,又接受了一个疗程的TACE +替雷利珠单抗。3个疗程中均未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联合治疗3个疗程后两周,MRI显示完全的放射学反应(rCR),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沿RHV的压迫缓解(图1E和1F),被认为可切除。  通过切除S5、S8和部分S7实现了根治性切除,保留S6和部分S7确保了足够的未来肝脏残余(FLR)。患者恢复顺利,无任何术后并发症,术后第8天出院。病理检查为两大病灶,直径10 cm和4.7 cm,伴小卫星结节。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周围非肿瘤组织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广泛肉芽肿性炎症。 按照标准方案定期随访。术后4个月,血液检测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水平正常,腹部MRI增强未见肝脏肿瘤复发。患者现在生活良好超过6个月,没有肿瘤复发的证据。 病例讨论 TACE术后的挽救性切除对最初的uHCC患者产生了良好的结果,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治疗。为了获得更好的肿瘤应答,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已引起广泛关注。既往的临床试验中联合TACE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布立尼布和orantinib)并没有显示出比TACE单用更好的肿瘤反应。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对晚期HCC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ICIs越来越被认为是联合治疗的一部分,有望起到协同治疗肝癌的作用。 TACE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合理的,因为TACE既能诱导瘤内炎症细胞和肝癌细胞中PD-L1的表达,也能诱导炎症细胞中PD-1的表达。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可能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肝癌细胞对TACE的反应。本例患者在三个疗程的TACE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获得了rCR,并且接受了手术切除,且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坏死,这是TACE单独治疗不易实现的,这也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综上所述,TACE联合ICIs治疗uHCC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尤其是作为降期治疗。如果肿瘤反应良好,技术上可切除,则应考虑挽救性手术,以完全切除肿瘤。需要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一步证明哪些患者可能从中受益。     参考资料 Chao J, Zhu Q, Chen D, An X, Liu A,Zhou F, Yuan L, Wang Z and Sun H(2021) Case Repor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

半夏
【科普】肝癌高危人群如何预防?甲胎蛋白什么时候检查为好?

【科普】肝癌高危人群如何预防?甲胎蛋白什么时候检查为好?

由于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增加了治疗的困难。肝癌的早期发现并不难,只需做个腹部B超查个血(血清甲胎蛋白AFP)就能让隐藏在体内的早期肝癌“显出原形”。

小D
胃疼确诊肝癌?腿疼差点猝死?警惕误导我们的这些症状~

胃疼确诊肝癌?腿疼差点猝死?警惕误导我们的这些症状~

这些轻微症状不注意,很可能发展成重病……

小D
这些肝癌要点你不可不知

这些肝癌要点你不可不知

我国每天新增肝癌病例约40万例

小D
癌前病变 4 大问题, 一文帮你搞定

癌前病变 4 大问题, 一文帮你搞定

癌前病变一定会变为癌症吗?怎么样发现癌前病变?

小D
全世界肝癌患者有一半在中国

全世界肝癌患者有一半在中国

肝癌大国的深深烙印

小D
疫苗之王 | 四十年前的善意馈赠,让两千万中国人远离乙肝阴影

疫苗之王 | 四十年前的善意馈赠,让两千万中国人远离乙肝阴影

疫苗之王,究竟谁是背后的王者?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